5.1普通班的交变电流导学案

   5.1普通班的交变电流导学案
   5.1普通班的交变电流导学案

5.1普通班的交变电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交变电流

2.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3.掌握交变电流的表示方法,理解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

4.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交变电流产生分析及变化规律的推导;2.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各组提问3分钟完成)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动势大小的瞬时表达式为:E=_______.

2、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研究的闭合回路中________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

3)、由楞次定律判断出__________的方向;

4)、由安培定则判断出__________的方向。

3、右手定则

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______,并且都与_____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_______进入,并使________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这时_______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二.交变电流(学生自学5分钟可完成)

(1)________随时间做_________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2)________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

(3)________和_______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做_________电流;

练习:如图所示的的几种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属于交变电流的是_______,属于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是______。(D答案给以简单解释)

三.交变电流的产生(学生阅读5分钟,3分钟讨论完成答案)

1.过程分析

(教学发现需要老师1分钟给解答表格最后一项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为本节第一难点:图形的转换。)

2.结论:(10分钟自学,3分钟讨论核对小组答案。)

(1)在线圈转动时,磁通量最大时,磁通量的变化率__________;磁通量为0时,磁通量变化率_______;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2)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改变______次

(3)中性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有________、_________位置;中性面的相关特点:磁通量___________,磁通量的变化率____________,感应电动势e =________,________感应电流

四.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公式推导:从中性面计时,t 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的推导:

线圈转过的角度为 θ =__________

ab 边的线速度跟磁感线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 ab 边的线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_

ab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ab =_______________ 线圈产生的电动势e =____________________ N 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e =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交流电的电动势按正弦规律变化;

当θ =90°,即线圈处于__________位置时,电动势最大, 即电动势的峰值Em =_____________

交变电流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规律为 :

特殊位置

甲 乙 丙 丁 甲 B 与S 的关系

磁通量 磁通量变化率

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4个过程中 甲→乙

乙→丙 丙→丁 丁→甲 Φ的变化 电流方向

当负载为电灯等纯电阻用电器时:

①电流按正弦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发现需要老师2-3分钟给解答最大值,特别是瞬时值的推导,夹角的分析。)

五.巩固训练(给10分钟,提醒书写规范)

1、正弦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出现在( ) A .线圈经过中性面时 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

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最快时

D .线圈边框的速度与磁感线垂直时

2、如图所示的100匝矩形线框绕OO ′轴匀速转动,转速为120r/min 。ab=cd=0.2m ,ad=bc=0.1m ,磁感应强度B =1T ,试求: (1)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是多少? (2)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从图示位置计时);

(3)线圈与外电路组成闭合电路时,总电阻为100Ω,求电

流的瞬时表达式及t=1/12s 时的电流。

能力提升:(给特优生选作)

1.如图所示的N 匝矩形线框绕OO ′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线圈边长ab=cd=L 1,ad=bc=L 2,磁感应强度B 。画出从中性面计时,t 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t 为图像。

六.课后作业(2分总结,作业)

课本P34的第3、4、5题,做作业本上!

O ′

O

c d b

a 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