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校本教材

三年级校本教材
三年级校本教材

三年级“诗润童心”校本教材

目录

一、赏景篇(4首)

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2.《小池》宋杨万里

3.《山行》唐杜牧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二、怡情篇(8首)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2.《暮江吟》唐白居易

3.《望天门山》唐李白

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5.《四时田园杂兴》唐范成大

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7.《别董大》唐高适

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三、养性篇(4首)

1.《菊花》唐元稹

2.《竹石》清郑燮

3.《梅花》宋王安石

4.归田园居(其一)晋陶渊明

四、寓理篇(5首)

1.《劝学》唐颜真卿

2.《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3.《长歌行》

4.《明日歌》

5.《论语》经典语句

五、历史篇(3首)

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第一单元赏景篇

第一课春景诗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不值:没有碰见。

应:大概。屐[音“季”]

齿:木头鞋子的齿。

译文:趁春日天气晴好,外出会友。也许是园主人爱惜苍台怕我们踏上鞋印吧,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但这也没有关系,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作业拓展:

同学们,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摘抄下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夏景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作业拓展:

试一试:和同桌练读这首诗,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应拉长一点声,体现出那种意境来;最后“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使听者回味无穷。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作业拓展:

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能画出来吗?试试吧!

看一看:秋季和家人一起到栖霞山观赏美丽的枫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芙蓉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山下有芙蓉湖。

苍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

白屋:这里是指茅草屋,很简陋的房屋。

柴门: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

犬吠:狗叫。吠,狗叫。

译文: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

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作业拓展:

这也是一首描写冬雪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想象画面。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二单元怡情篇

第一课

独坐敬亭山唐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作业拓展:

体会诗人此时的心情,你想对诗人说: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作业拓展:

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想象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作业拓展:

1.诗人用、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图画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过:拜访。具:准备。

场圃:农家的小院。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拓展作业: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四时田园杂兴(一)

唐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作业拓展:

这是范成大写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吟诵并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四时田园杂兴(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作业拓展:

1.这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 ,具体地点是 ,有人所去的地方是。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的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曛:昏暗。

君:指的是董大。

作业拓展: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同桌互相吟诵,体会诗人的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第八课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作业拓展:

1.“一水间”的“间”应读()音,意思的是(),它和诗句中()这个词意思相同。

2.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第三单元养性篇

第一课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作业拓展:

想一想:诗人是因为什么而偏爱菊花呢?

第二课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作业拓展:

这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怎样的志向?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三课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的。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作业拓展:

这是毛泽东主席一首咏梅词,读一读,诵一诵。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四课

归田园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第四单元寓理篇

第一课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⑴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⑵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⑶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作业拓展:

你还积累了哪些有关勤勉的诗句,摘抄下来。

(1)

(2)

第二课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作业拓展:

这首诗中,陆游又怎样训示儿子的呢?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