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采食量和利用率研究
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消化率预测模型的验证研究

tecl lt gm dl fr r a e t eb i yZ a g (04 ;0 0 cntue ew oeprm t h a uai o e ym t r na ulb h n 20 b 2 1) o stt t hl aa e r c n s d o t i k t i dh e m dl o gaigidx (I f m nn rgs n i wlpoel ecm rhni vlao f o e f rdn e G ) r u iatoae dt s i r l dt o pe es eeaut no s n o r f a h l p e h v i
c l ua e h VD ac ltd t e I MD o r g s p o u e n Ja g ip o i c . h s ac l t g mo es fr I MD a d ff a e r d c d i i n x r v n e T e e c l ua i d l o VD o n n
r mia t oa e q ai i n x . u n n r g u l yi Ja g i f t n
Ke wo ds fr g s i ir r te i e tb l y; d l prv n y r :o a e ;n v to d y ma trd g si ii mo es; o i g t
a d a i eeg n inn ( n cd d tre t g i ADL a rdcosidvd al. t sp o e a temo esc ud b sdt l ) spe itr n iiu l I wa rv d t t h d l o l eue o y h
饲料工 2 0 童 重 业・1年_ 养 0 反
粗饲料长度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

粗饲料长度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李美鑫;张爱忠;姜宁;叶明;陈勇;焦镭【摘要】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粗饲料的长度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适当地调整粗饲料长度,可以发挥其最大的营养价值,并达到优化动物的采食、瘤胃功能及生产性能的作用.文章从粗饲料长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对反刍动物采食活动、瘤胃消化代谢、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论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反刍动物;粗饲料长度;采食活动;消化代谢;生产性能【作者】李美鑫;张爱忠;姜宁;叶明;陈勇;焦镭【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5;S823反刍动物具有多室胃,决定了其独特的消化特性,可通过反刍活动和瘤胃内的微生物发酵作用,降解和消化日粮中难以被单胃动物和禽类消化利用的纤维物质。
草茎类植物含纤维素较多,虽然较难被动物消化利用,但其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刺激咀嚼、胃肠蠕动、丰富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等,对维持正常机体健康、满足营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其纤维素含量丰富,是反刍动物一种必需营养素[1]。
1976年,Van Soest提出测定饲料纤维性物质的指标,包括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等[2]。
日粮中纤维的物理特性主要体现在粗饲料上,是影响动物健康生理状态和稳定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
影响反刍动物摄取粗饲料的因素主要是粗饲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长度),而粗饲料的长度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终稿畜牧面试题

终稿畜牧面试题在工作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测评要素:协调及应变能力评分参考要点:1、具体描述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人际关系复杂等。
2、分析困难和挑战的原因,如自身能力不足、工作流程不合理、沟通不畅等。
3、采取的应对措施,如调整工作计划、寻求帮助、改进工作流程、加强沟通协调等。
4、取得的成效和收获,如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能力等。
5、总结经验和教训,如加强研究、提高自身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团队建设等。
第四道题(参考用时5分钟)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有哪些发展计划和措施?测评要素:专业发展潜力评分参考要点:1、描述自己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理解和规划,如职业目标、发展方向等。
2、列举自己的发展计划和措施,如研究新知识、提高技能、参加培训、拓展人脉等。
3、说明实现发展计划和措施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4、阐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利用优势和克服不足实现职业发展。
5、展示自己的积极性和动力,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我区畜牧兽医局的工作人员,我认为在指导某乡镇动物防疫工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让乡镇充分认识动物疫病的严重危害性和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2.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和管理,提高畜禽的抵抗力。
3.指导养殖户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灭源工作。
4.规范畜禽补栏行为和做好人员物资的进出管理,防止疫病的传入。
5.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6.做好畜禽的预防免疫工作。
7.做好畜牧兽医执法监管工作。
当领导交给我一项重要工作,要在2天内完成,而XXX的工作已成为基础,但XXX快要退休,工作积极性不高时,我会采取以下措施:1.必须想方设法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2.向XXX汇报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取得老张的理解和支持,并请他配合工作。
3.积极主动帮助XXX工作,争取早点完成。
4.争取同事的支持,积极配合XXX工作。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功用

圳o_uJ,W’思, j3朋
y 学
(上 接 第 45页 ) 4 精 液 稀释
4.1 冷 冻稀释 液 配制 基 础液 :柠 檬 酸钠 2g、果 糖 4.8 g、双 蒸水 85 mL。要求 药品 纯净 、称量 标准 、 瓶 装 密封 ,消毒 后 保存 。
粗 饲 料 又 称 粗 料 ,是 指 体 积 大 、粗 纤 维 含 量 高 、可 消 化养 分含 量 低 的 一类 饲 料 。现 代饲 料 分 类 学 中 ,凡粗 纤 维 含 量 占干 物 质 18%以上 、消 化 能 在 l0.45 MJ/kg以下 的饲 料 ,统称 为粗 饲 料 。粗 饲 料 中 的纤维 素 经瘤 胃微 生 物发 酵 后 ,形成 挥 发 性 脂肪 酸 、二 氧 化碳 和 甲烷 等 产 物 。挥 发性 脂 肪 酸 不 仅 为 反 刍 动 物 提供 能 量 ,而 且 参 与 各 种 代 谢 。粗 饲 料还 为反 刍 家畜提 供 了数量 不 等的矿 物 质 元素 、维生 素 等必 需营养 素 。 2 粗 饲 料 的 作 用 2.1 提 供 能 量 日粮 纤维 在 瘤 胃 内发 酵 产 生 的 挥 发性 脂肪 酸是 反 刍动 物的主 要 能量 物质 。据 报 道 ,挥 发性 脂 肪 酸 能 提供 反 刍 动 物 能 量 需 要 的
I液 :基 础 液 85 mL,卵 黄 15 mL。稀 释 液 每 100mL中加 入青 霉 素 、链 霉素 各 l0万 单位 。
Ⅱ液 :I液 中加 入 8%的甘 油 (抗 冻 剂 )即得 , 用 作精 液第 二 次稀 释 。
基 础液 可 多次使 用 ,稀释 液 需现 配现 用。 4.2 精 液 稀 释 方 法 4.2.1 鲜 精镜 检 合 格后 尽 快 在 5 rain内用 I液作 第 一 次 稀 释 ,要 把 稀 释 液 加 温 到 28~32℃ ,和 精 液 温度 保持 一 致 ,稀释 比例 应根 据 精 液 的品质 作 1~3倍稀 释 。 4.2.2 稀 释 后 的精 液 经 20~30 r ain缓 慢 降 温 , 至 2℃左 右 平 衡 2~3 h,再 加 入等 温 Ⅱ液 ,加 入量 为第 一 次稀 释 比例 的一半 。第 二 次稀 释 前应 对精 液 进 行 镜 检 ,活 力过 低 者 废 弃 ,如 活 力 下 降 需根 据情 况 降低稀 释 倍数 。 5 精液 平衡
精粗比对反刍动物采食行为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精粗 比对反刍动物采食行为 及饲料利 用的影响
杨 建 清 ( 建 省 永 安 市 槐 南 畜牧 兽 医水 产 站 , 建 福 福 中图 分 类 号 :863 文 献 标 识 码 : ¥ 1.1 B
1 不 同 精 粗 比 日粮 对 奶 牛 行 为 学 的 影 响
的 采 食 时 间极 显 著 短 于其 它 日粮1 这 2 ] 。 与 王 吉 峰 , 加 启 (0 4 的 试 验 结 果 王 20 )
相 同 ,而且 奶 牛 日采 食 时 间 与 日粮 粗
用 。陈宝江 等(0 0对松针粉分 析测 20 )
适 宜 的精 粗 料 比例 是 科 学 饲 养 反
永安
36 3 ) 6 0 9
文章 编 号 :0 8 0 1(0 1 6 0 2 - 2 10 - 4 42 1) - 0 80 O 量 和 水 分 含 量 高 的 日粮 组 D M进 食 速 度 慢 ,采 食 时 间 长 。 王吉 峰 ,王 加 启 (O4 等 对 奶 牛 不 同精 粗 比 日粮 条 件 2O )
总 氨 基 酸 含 量 为43 5m /g 5 gk ,总 糖 为
刍 动 物 的基 础 ,合 理 的 精 料 投 入 及 其
与粗 饲料 的配 比对 优 化 反 刍 动 物 瘤 胃 环境 具 有 潜 在 的益 处 。 国 内 外 学 者 对
反 刍 动物 营养 物 质 消 化 代 谢 规 律 及 影 响 因素 作 了不 同侧 面 的研 究 .在 我 国 饲草 饲 料 条 件 下 。既提 高反 刍 动 物 的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精)

体内法的优缺点
体内法是直接评定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且测定的结果最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 体内法测定动物对饲料的采食量、消化率和利用率。并以此 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其优点是能测出饲料在体内的实际降 解率。而且除能测定蛋白质降解率外。还可以测定碳水化合 物在瘤胃的降解、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瘤胃微生物利用 能量和降解氮的效率,这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 此方法准确性好,是其它方法的标准,其他评定方法都需用 体内法进行校正,但是体内法方法复杂,费时费力,需要一 定数量的动物和大量的饲料样品,不便于大规模进行。且由 于试验动物个体间差异较大,试验结果可重复性较差。不利 于测定方法的标准化。而且体内法测定消化率的影响因素很 多:标记物不同测定的结果也不同;日粮的频繁更换对动物 来说也是一种应激,此种情况下便不能反映家畜的正常生理 状况;内源氮的难于准确估计也是引起误差的重要原因;食 糜或粪样的代表性及化学成分不同引起的误差也在所难免。
反刍动物养分需要量动物营养 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
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包括 两 方面内容:一方面要评定饲料中 营养成分含量 。另一方面要评 定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一、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成 分含量的方法
概略养分分析法 湿分析法 范氏纤维分析法
CNCPs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
1、概略养分分析法
3、CNCPS法
CNCPS法即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Com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rn)。 该体系把饲料的化学分析与植物的细胞成分及反 刍动物的消化利用结合起来,测定指标多,反映 了动物对饲料利用的情况,使分析结果更有参考 价值;操作简单,不需要瘘管动物,易于标准化, 便于应用计算机为反刍动物编制饲料配方,可以 精确估测动物、饲料、环境条件变化情况下动物 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及利用。对于生产更有指导 价值。
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祁茹,赵军,孙建凤,林英庭【摘要】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8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
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补添适宜的营养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生长,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其营养价值。
本文综述了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及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5【关键词】粗饲料;营养调控;利用率我国常规分类法中规定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等于或高于18%的饲料均为粗饲料,包括牧草、青干草、青贮饲料和农作物秸秆及籽实类皮壳等。
粗饲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处理方法提高其营养价值,Cheeke 则认为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内的粗饲料加工对其营养品质改善有限,而通过适宜的营养补添、优化瘤胃环境,从而实现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最佳利用才是开发粗饲料营养潜力的根本途径[1]。
调控反刍动物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措施有:补添氨基酸与肽、矿物元素、瘤胃氨态氮、易消化碳水化合物,供给过瘤胃蛋白、酶制剂、离子载体,应用酸碱或缓冲盐调控瘤胃的pH 值等。
1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粗饲料最主要的营养作用是满足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需要。
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大约有55%~95%经瘤胃微生物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VFA)、CO2和甲烷等产物。
VFA不仅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而且参与各种代谢,并形成产品。
此外,粗饲料还能促进反刍动物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维持动物健康,进而改善生产性能。
1.1 提供能量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VFA,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
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约占反刍动物吸收的可消化能的70%~80%。
1.2 控制采食量粗饲料体积大,吸水性强,有强烈的填充作用,可使动物产生饱感。
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3)二、非常规粗饲料的定义与分类 (4)2.1 定义及特点 (5)2.2 常见类型 (6)三、非常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7)3.1 水分含量 (8)3.2 粗纤维含量 (9)3.3 无氮浸出物含量 (10)3.4 矿物质与维生素含量 (11)四、非常规粗饲料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13)4.1 初级加工方法 (15)4.2 运输与贮藏方法 (16)五、非常规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7)5.1 饲料配方设计 (18)5.2 饲喂效果评估 (19)5.3 生产成本控制 (21)六、实例分析 (22)6.1 具体案例介绍 (24)6.2 实施效果与评价 (25)七、结论与展望 (26)7.1 研究成果总结 (27)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8)7.3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29)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反刍动物生产业不断寻求新的饲料资源和技术手段。
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资源开发方式,已经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档将对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非常规粗饲料的种类、开发利用技术、营养价值评价、饲养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望为反刍动物生产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饲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反刍动物养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随着饲料资源的日益紧张,常规粗饲料的供应已经不能满足反刍动物生产的需求。
寻找和开发新的饲料资源,特别是非常规粗饲料资源,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应运而生,其研究背景主要源于传统饲料资源的短缺和人们对新型饲料资源的渴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采食量和利用率研究粗饲料在反刍动物全价日粮中所占比例较高,达50%~80%,甚至更高,粗饲料品质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左右着精料补充料给量与营养作用的发挥,最终影响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王旭,2003)。
如何对粗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粗饲料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对于解决反刍动物规模化及标准化饲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报道,由于组合效应可引起饲料消化率升高或降低,如何最大限度发挥饲料间的正组合效应,避免负组合效应,实现日粮配制最优化,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家畜生产潜力,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经济价值,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识。
1 日粮组合的概念与意义研究发现,粗饲料间以不同形式和比例组合互作,可以导致动物对某一种组合日粮的采食量或消化利用率的变化。
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发现饲粮中过高的淀粉会阻碍干草消化,这是最早的关于组合效应的报道。
Forbes等(1931)首次提出混合饲料的非加性效应或组合效应,有学者报道用不同原料组成的饲料饲喂反刍动物时,其表观消化率必定不等于各个原料的表现消化率加权值之和。
MOULD等(1983)以饲粮中可利用能值或消化率的实测值与各饲料组分加权估算值之间的差异作为衡量饲料组合效应的唯一指标,这种对饲料间组合效应的理解局限于“非加性”概念。
卢德勋(2000)指出,饲料组合效应的实质是来自不同原料的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以及抗营养物质之间互作的整体效应,根据利用率或采食量等指标分为“正组合效应”“负组合效应”和“零组合效应”3种类型:(1)当饲料间整体互作使日粮内某种养分的利用率或采食量指标高于各个原料原来数值的加权值时,称为“正组合效应”。
Siliva等(1989)试验表明,在大麦秸秆饲粮中补充甜菜渣和少量鱼粉时,能显著提高动物对秸秆的消化率和采食量。
(2)当饲料间整体互作使原料某种养分的利用率或采食量低于其加权值之和时,称为“负组合效应”。
最典型的负组合效应例子,是将大量含糖或淀粉饲料与秸秆混合饲喂,秸秆中粗纤维消化率会下降(姚军虎,1994),其主要发生原理是,瘤胃细菌分解大量淀粉和糖时,很快将其发酵成有机酸,逐渐形成了酸性环境,从而阻碍了纤维素分解。
(3)二者相等,称为“零组合效应”。
负组合效应可降低有效代谢能,正组合效应可以提高粗饲料消化率和采食量。
如果饲料组合合理,则可能发生正组合效应,提高饲料利用率;反之,如果组合不恰当,则会降低其利用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在饲料组合选择时,应考虑整体消化率高、发酵效果好的组合。
饲料间组合效应决不是一个纯理论性问题,特别是针对反刍动物营养而言。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精饲料资源有限而非常规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来说,饲料组合就显得尤其重要。
生产实践中由于不注意饲料间组合效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
有学者报道,在粉碎干草中加入大麦,干物质消化率减少9个百分点(高本刚等,2001)。
如果有意识地利用饲料正组合效应来提高动物对饲草料的采食量和利用率,所产生的正面经济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通过饲草料间的科学搭配,优化日粮配方,形成系统的、组合型营养调控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之最大程度发挥正组合效应,抑制或减少负组合效应,这不仅是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的必要手段,同样也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2 粗饲料组合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效果低质粗饲料因其纤维含量高、适口性较差和可消化能偏低,往往不能满足反刍动物维持需要。
在以秸秆等低质粗饲料为基础的日粮中,适当补充蛋白质补充料(或氨基酸)、可发酵氮源、可发酵纤维物质、过瘤胃蛋白质、优质青绿饲料,结合控制瘤胃原虫和产甲烷菌数量,再施以精、粗混饲等营养调控措施,则可激发饲料间正组合效应,科学地指导反刍动物生产。
概括来说,主要是指粗饲料与精饲料间、粗饲料间的组合效应。
2.1 粗饲料与精饲料间的组合饲料间组合效应往往在精饲料与粗饲料之间表现最为明显。
利用饲料组合效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措施,可充分克服反刍动物利用粗饲料时发生的负组合效应,并向增强正组合效应方向转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孙利娜等,2011),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
余梅等(2008)对肉牛饲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选择55头西门达尔杂交肉牛分5组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日粮组合对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肉牛代谢体重干物质采食量与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日增重随代谢体重采食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经济效益随肉牛日增重的增加呈直线增加。
以秸秆+野草+0.7 kg玉米面、秸秆+野草+0.5 kg肉牛浓缩料、秸秆+牧草+0.5 kg肉牛浓缩料、秸秆+野草+2 kg肉牛精料补充料和秸秆+牧草+2 kg 肉牛精料补充料5种日粮组合分别饲喂西门达尔杂交肉牛63~75 d,日增重分别为0.14、0.32、0.63、0.90和1.08 kg,体况评分分别增加0.10、0.17、0.33、0.48和0.77分,日盈利分别为-0.36、0.76、3.07、5.74和6.13元。
结论证明,在传统饲养模式下,改善粗饲料品质、补充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精饲料可显著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张洁等(2007)以3 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供体动物,利用体外产气法,通过产气量、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这5个指标,评价精粗比(玉米:稻草)为0:100、20:80、30:70、50:50、100:0饲料组合的营养价值及组合效应。
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精粗比日粮体外累积产气量及DM、OM、NDF 降解率、TVFA产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累积产气量不断升高,DM和OM降解率均呈上升趋势,NDF降解率下降,乙酸含量减少,丙酸含量增加。
精粗比为30:70的混合日粮多项组合效应值最高,组合效应最好。
2.2 粗饲料间的组合当以低质粗饲料为基础补饲优质粗饲料时,常产生明显的饲料间组合效应,因此,针对劣质和优质粗饲料的营养成分特点,对两者进行合理组合搭配,成为国内外反刍动物营养学者的研究重点。
于腾飞等(2012)将花生蔓分别与羊草、青贮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和干玉米秸以0:100、20:80、40:60、60:40、80:20、100:0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产气量、产气参数、产气量组合效应、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微生物蛋白质组合效应和综合组合效应。
结果表明,花生蔓与青贮玉米秸、干玉米秸和羊草均以20:80组合效果最好,花生蔓与全株玉米青贮以40:60组合效果最好。
布同良(2006)通过利用Menke体外发酵体系,研究青贮玉米、羊草干草和苜蓿干草3种不同粗饲料间的组合效应。
将上述3种粗饲料按照0:100、25:75、50:50、75:25、100:0 5种比例进行两两组合,测定不同组合0、2、4、6、9、12、24、36、48、72 h体外产气量(GP),以产气量为指标计算了组合效应,并评定3种粗饲料的发酵特性。
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与羊草组合皆产生正组合效应,其中以青贮玉米含量为25%的组合最高,12、24 h组合效应值分别为14.4%和9.3%,显著高于青贮玉米50%和75%组合(P<0.05),青贮玉米25%组36、48 h组合效应值与其他组合相比虽然差异不显著,但组合效应值仍分别达到7.6%、6.6%;青贮玉米与苜蓿干草组合时只有24 h、青贮玉米含量75%组合有微弱的正组合效应,24 h后皆为负组合效应;羊草干草与苜蓿干草组合除羊草干草比例为25%的组合有微弱的正组合效应外,其他组合皆产生了负组合效应。
姜海林等(2006)利用体外产气技术研究了青贮玉米秸秆与稻秆组合(50:50)与7 种禾本科牧草二次组合时体外发酵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及产气延滞时间变化趋势不同;青稻与皇竹草或黑麦草按25:75比例组合时组合效应明显好于其他组合;粗蛋白质及中性洗涤可溶物与产气量及产气速率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与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
生产实践中应针对低质粗饲料营养特性,适当添补易发酵或高蛋白质牧草,提高粗饲料利用效率。
崔占鸿等(2011)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反刍家畜3种常用粗饲料,测定青贮玉米秸秆、苜蓿青干草和燕麦青干草按0:100、25:75、50:50、75:25、100:0比例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
结果表明:3种粗饲料两两组合搭配时,青贮玉米秸秆与苜蓿青干草以20:75比例、青贮玉米秸秆与燕麦青干草以50:50比例、苜蓿青干草与燕麦青干草以25:75或50:50比例组合时较为合适。
阳伏林等(2007)应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评价玉米、小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分别以0:100、25:75、50:50、75:25 和100:0 进行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组合人工瘤胃pH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比例组合氨态氮(NH3-N)浓度、产气量(GP)、理论最大产气量(A)、产气速率常数(b)及产气延滞时间(LAG)变化趋势不同;苜蓿干草与玉米秸秆以50:50比例或苜蓿干草与小麦秸秆以50:50、75:25比例组合时组合效应最好。
彭点懿(2010)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稻草、青贮玉米秸秆和苜蓿草块不同比例的组合效应并确定其适宜比例。
结果表明:中低质粗饲料稻草和青贮玉米秸与优质粗料苜蓿组合使用都能产生正组合效应,且稻草:青贮玉米秸与苜蓿以3:3:2比例组合效应优于1:1:3组合,稻草秸秆、青贮玉米秸秆和苜蓿以3:3:2比例组合时,对夏季奶牛采食量没有影响,但提高了奶牛乳脂校正奶(FCM)产量,降低了夏季乳中体细胞数(SCC)数量,改善了奶牛的健康状况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刘胜华等(2009)试验表明,在同一精饲料的基础上,苜蓿:羊草组合日粮经济效益要优于玉米秸:豆秸:花生秧组合和玉米秸:豆秸:羊草组合,更适合于生产实践。
3 小结在生产实际中,应充分应用系统营养组合技术,增加饲料间正组合效应,可有效提高反刍动物对饲料尤其是低质粗饲料(农作物秸秆、低质牧草)的采食量和利用率(卢德勋,1993)。
针对粗饲料营养特性,适当添补高蛋白质牧草或可发酵碳水化合物,调控饲料互作向正组合效应转化,以发挥其正组合效应,减少或避免负组合效应,提高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畜禽排泄物污染,这对于现代反刍动物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