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监测护理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生命体征监测护理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生命体征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考核人得分 流程操作要求分值扣分 1 职业 规范 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 2 2 评估(1)护士洗手,查对、解释 (2)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 度 (3)向患者解释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 点 (4)30分钟内患者无进食、活动、坐浴、冷热敷、情绪波动等影 响生命体重测量结果的因素 (5)评估测量部位,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 2 2 2 2 2 3 准备(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用物:备齐并检查用物,放置合理 (3)患者: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了解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方 法、 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4)环境:安静、整洁、室温适宜、光线充足 2 2 2 2 4 操作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4 测 体 温 (1)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选择测量的方法 ①测腋温擦干腋下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处,屈臂过胸, 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 ②测口温口表水银斜放于患者舌下,闭紧口唇,用鼻呼吸,勿 咬体温计,3分钟取出 ③测肛温协助患者暴露测温部位,润滑肛表水银端,旋转插入 肛门3-4cm(婴儿1.25cm幼儿2.5cm),3分钟取出 (2)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试 (3)读数,记录 (4)消毒体温计 10 2 2 2 测 脉 搏 (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手腕伸展,手臂放舒适位置 (2)护士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桡动脉处,力度 适中,以能清楚测得脉搏搏动为宜 (3)计数正常脉搏测量30秒,乘以2;发现脉搏异常者测量1 分钟;脉搏短绌者,2名护士同时测量1分钟,一人听心率,另 一人测脉搏 4 4 4 测 呼 吸 (1)护士将手放在患者的诊脉部位似诊脉关,眼睛观察患者胸 部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2)正常呼吸测30秒,乘以2;呼吸不规则时测量1分钟;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治疗车、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体温盘(体温表,秒表,纱布,消毒 棉球)、听诊器、血压计、笔、记录单、必要时备棉签。 2、病人准备:体位舒适、情绪稳定。30分钟内无进食、冷热饮、洗澡、运动、灌肠等影 响生命体征的因素。 3、环境准备: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三)操作流程

(四)结果标准 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正确。 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五)注意事项 1、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 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2、体温计消毒采用1:3金星消毒液浸泡,第一次浸泡10min,清水冲洗干净,用纱布擦 干;放入离心机离心;再放入第二盒1:3金星消毒液浸泡20 min;清水冲洗干净,用灭菌纱布擦干,妥善放入贮盛容器。 3、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 量脉搏。 4、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同时开始计数1分钟,记录 方式:心率/脉率/分。 5、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6、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呼吸1分钟。 7、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8、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向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10、如测量值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专业护士年终考核: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临床专业版)比执医详细

1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一、目的 1.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监测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和呼吸功能状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二、对象 需要观察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的患者。 三、评估 1.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及合作程度。 2.确认患者测量前无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哭闹、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沐浴、坐浴、灌肠等情况,如有此类情况,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四、准备 1.患者准备:了解生命体征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指甲长度合适、洗手。 3.用物准备:治疗盘、体温计(检查有无破损及甩至35℃以下)、血压计(检查血压计水银是否足够,袖套囊有无漏气)、听诊器(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弯盘、无菌纱布、手表、笔、观察记录单、免洗手消毒液、生活/医疗垃圾框。 五、操作 1.检查并备齐用物,推车至床旁。 2.查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坐位或平卧位)。 3.测体温:根据患者情况,正确选择体温测量方法。 (1)测量口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嘱患者闭紧口唇,用鼻呼吸,勿咬体温计,测量3min。 (2)测量腋温:擦干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处,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可以形成人工体腔,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测量5-10min。不能合作者应协助完成。 (3)测量肛温:协助患者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暴露测温部位,润滑肛表水银端,

插入肛门3-4cm,测量3min。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护士一手握住患儿双踝,提起双腿,一手将已润滑的肛表插入肛门(婴儿1.5cm,幼儿2.5cm),并握住肛表,同时用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固定。 4.测量脉搏: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手腕伸展,手臂放舒适位置。护士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桡动脉处,按压力量适中,以能清楚测得脉搏搏动为宜。正常脉搏测量30s乘以2;异常脉搏应测量1min;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搏动lmin。若发现患者脉搏短绌,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计时lmin。 5.测量呼吸:护士保持诊脉手势,用眼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正常呼吸测30s乘以2,异常呼吸患者和婴儿测lmin,危重患者呼吸微弱,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时lmin。擦手,记录脉搏、呼吸。 6.测量血压:根据患者情况,正确选择血压测量方法。 (1)肱动脉:协助患者使手臂肱动脉、水银柱“0”点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坐位手臂平第4肋,卧位手臂平中线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打开血压计,垂直放妥,开启水银槽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测量者视线和血压计刻度保持平行。一手固定,另一手握加压气球,关压力活门,打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速度以水银柱每秒下降2~6mmHg/s的速度为宜,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当听诊器中出现第一声搏动声,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测量毕,松开袖带,排尽袖带内余气,整理后放入盒内,将血压计盒盖右倾45°,使水银全部流回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盖上盒盖,平稳放置。 (2)腘动脉: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卷裤,露出大腿部。将袖带缠于大腿下部,下缘距窝3-5cm,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其余同上肢测量法。 7.取出体温计,用含消毒液的纱布擦拭,读数,甩体温计水银柱于35℃以下。擦手,记录体温、血压数据。血压记录方式为:收缩压/舒张压kPa(mmHg)。

2023年基础护理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2023年基础护理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基础护理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素质要求:操作人员需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评估患者:包括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测量部位、发热状况、判断热型。询问患者30分钟内有无剧烈运动、进食、面部冷热敷。 将体温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操作中3~5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取出的体温表用浸有2000mg/L有效氯溶液的纱布擦净,读取数值并记录。 将体温表浸泡在2000mg/L有效氯溶液中。 整理床单位,安置患者。 清理用物,物归原处。 操作后正确绘制体温单。 注意婴幼儿及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如患者不慎咬破汞体温表,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以食用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2. 口腔护理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素质要求:操作人员需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评估患者:包括病情、意识、合作程度、口腔卫生状况等。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备治疗碗(内盛温开水)、一次性口腔护理包、弯盘、吸水管等。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头偏向一侧,面向护士。 将弯盘放置于患者口角旁,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嘱患者张口。 用蘸有温开水的棉球清洗牙齿的各面、颊部、舌面及硬腭等口腔黏膜。 擦干口角处的水渍,协助患者漱口,嘱患者将水吐入弯盘内。 清洗并消毒弯盘。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3.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素质要求:操作人员需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评估患者:包括病情、年龄、血管状况等。 准备用物:一次性输液器、治疗盘(内装止血带、垫巾)、药液等。 选择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扎止血带: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 消毒皮肤: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两次,直径大于5cm。 再次核对药液,排气至茂菲氏滴管处。 嘱咐患者握拳,常规消毒皮肤后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松止血带,固定针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调节滴速。 4.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裤带。

妇幼保健院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1.测体温:测量并记录患者体温,以观察机体内在温度及病情变化与转归,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2.测脉搏:计数每分钟的脉搏数,评价脉搏节律及强弱,以了解心脏负荷、心功能及周围血管情况。 3.测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等。 4.测血压:测量血压值,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测体温: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侯在患者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2.测脉搏 (1)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2)脉搏短细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3.测呼吸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及婴儿应当测量1分钟。 4.测血压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 、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三)结果标准 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 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生命体征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标题:生命体征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的: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监测变化并评估病情。 体温测量: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评估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合作程度等,解释测量目的,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如口腔、腋下或直肠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脉搏测量:测量患者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将手指轻轻按压桡动脉,计算脉搏次数,记录测量结果。 呼吸测量: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监测呼吸变化。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计算呼吸次数,记录测量结果。

血压测量:测量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缠上袖带并驱尽袖带内空气,记录测量结果。 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在操作前洗手,核对患者身份,评估病情和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准备好测量用具,检查用具是否完好,携用具至床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操作流程完整正确得分,否则扣分。 听诊器应该放置在肱动脉搏动处。打开水银槽开关,关闭输气球气门,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每秒4-5mmHg),听到第一声搏动为收缩压,搏 动声变弱或消失为舒张压。测量完毕后,取下袖带并安置患者。整理血压计:排尽袖带余气,卷平袖带放入血压计盒内,右倾45°关闭水银槽开关,关闭血压计盒。最后记录血压。 在终末处理前,一定要洗手并记录。在体温的测量中,对于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守侯在患者身旁。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如果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生命体征监测(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三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记录患者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测量部位及皮肤状况。 3.观察患者发热状况,判断热型。 (三)操作要点 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式(腋下、口腔、直肠)。 2.腋下测温:需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10min后取出读数。 3.口腔测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min 后取出读数。 4.直肠测温: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cha入肛门3-4cm,3min 取出读数。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测量体温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测量体温前30min应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 3.指导患者处理体温表损坏后,防止汞中毒的方法。 4.指导患者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放在沸水中煮,以免引起爆破。 (五)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者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士不宜离开。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 3.进食、吸烟、面颊部做冷、热敷患者应推迟30min后测量口腔温度。 4.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腋下测温;沐浴后需 待20min 后再测腋下温度。 5.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6.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作为对照。【脉搏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患者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情况。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三)操作要点 1.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于患者桡动脉处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测量。 2.脉率异常应测量1min;如发现患者有心律不齐或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心率和脉率。

生命体征测量操作规范及评价标准

生命体征监测评价标准

注意事项: (一)体温的测量 1.新生儿、婴幼儿不测口温,意识不清或者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患者身旁。测口温前15-30min勿进食过冷、过热食物,测口温时指导患者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2.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3.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5.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6.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者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7.体温计消毒:体温计及盛体温计的容器应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 (二)脉搏的测量 1.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三)呼吸的测量 1. 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及婴儿应当测量1分钟。 (四)血压的测量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者太多时,应当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注释: 评分等级: 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 C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与病人沟通较少; D级表示操作不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没有沟通。

生命体征测量法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八、生命体征监测法 目的:1、判断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2、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分析病情变化;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提供依据。

生命体征监测法理论提问 1.腋温正常值是多少?答:36°—37° 2.体温过高临床分级是如何的? 答: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四级

低热37.5°——37.9° 中等热38°——38.9° 高热39°——40.9° 超高热41°以上 3.测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测量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禁忌肛温测量;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 (3)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4)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漱口,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5)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6)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7)手术患者,术前1天20:00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4.脉搏正常值是多少? 答:60~100 次/分 5.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 答: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的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搏动1分钟。 6.血压正常值是多少? 答:收缩压正常血压90~139mmHg(12~18.5kPa)舒张压60~89mmHg (8~11.8kPa),脉压30~40mmHg (4~5.3kPa) 7.测量的注意事项? 答:(1)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2)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3)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重测时,待水银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必要时,作双侧对照;(4)注意测压装置(血压计、听诊器)、测量者、受检者、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以保证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分数日期 项目操作要领评 分 扣分标准 扣 分 操作前准备5分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手表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3.清点体温表数目。口述:体温表无破损(甩至 35℃以下) 4.检查血压计性能。口述:用物使用安全 2 1 1 1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戴手表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解释评估5分1.携用物与床旁,查对患者,解释说明目的,了 解患者身体状况,血压情况,自理能力,取得 合作 2.口述:患者如有紧张、恐惧、哭闹等情绪,稳 定后测量,剧烈俊东后休息15-30分钟后再测 量 3.评估适宜的测量方法 2 2 1 与患者交流语言不规范扣2 分,其余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分 操作步骤65分测量 体温 20分 1.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用纱布擦干腋窝汗液 3.将体温计放入患者腋窝并屈肘夹紧, 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 4.取出体温计,用纱布擦净,平视读数 记录温度值,记录结果 5.甩体温计水银柱于35℃以下 6.口述:测口温时应当将水银端斜放入 患者舌下,闭口3分钟后取出 7.口述:测肛温时肛表前端涂润滑剂, 轻轻插入肛门3-4cm,3分钟后取出, 读取体温数 2 2 5 5 2 2 2 未查对扣1分 未检查、未擦干汗液各扣1 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甩表动作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口述扣2分 未口述扣2分 测量 脉搏 10分 1.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手臂轻松 置于床上或桌面 2.以食指、中指、环指的指端按压桡动 脉,力度适中,另一手持表,一般患 者可以测量30秒,所得数乘2,记录 结果 2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手法不正确扣1分,位置不 对扣2分

(完整word版)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第一节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一、口温测量 口温测量操作流程 【操作目的】 1.测量患者体温,了解有无发热 2.检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测量部位;发热状况、判断热型 3.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4.备齐用物:体温表、秒表、纱布、纸、笔 操作前 1.核对:床号、姓名 2.解释:测量方法 3.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剧烈运动 4.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进食 5.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面部冷热敷 6.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7.将体温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操作中8. 告知患者闭口,勿咬体温表 9.3~5min后取出体温表

10. 取出的体温表用浸有2000mg/L 有效氯溶液纱布擦净 11. 读取数值并记录 12. 将体温表浸泡在2000mg/L 有效氯溶液中 13. 整理床单位,安置患者 14. 清理用物,物归原处 操作后 1. 正确浸泡、消毒体温表,洗手 2. 正确绘制体温单 【注意事项】 1. 婴幼儿及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 2. 如患者不慎咬破汞体温表,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若病情允许,可以食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发热状况、伴随症状,判断热型。 口温测量操作考核标准

二、腋温测量 腋温测量操作流程 【操作目的】 1. 测量患者体温,了解有无发热 2. 检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发热状况、测量部位皮肤情况、意识、合作程度 3.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4.备齐用物:体温表、秒表、纱布、纸、笔 操作前 1.核对:床号、姓名 2.解释:操作过程 3.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剧烈运动 4. 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局部冷热敷 5.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