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论文(保健营养)

中医养生论文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自殷商年代,人们的祈祷活动就体现了对养生的向往;春秋时期,更有道家的养生观,尤以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为代表;儒家更有孔孟学说为代表,以仁爱为核心,中庸为准则。它采用的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用形象思维方式,以观察,直接领悟,去类比象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四诊八纲等,注重整体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和治未病,治病求本的防治观。

中医在生理上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即心在腑为小肠,在体为脉,在窍为舌;肝在腑为胆,在体为筋,在窍为目;脾在腑为胃,在体为肉,在窍为口;肺在腑为大肠,在体为皮毛,在窍为鼻;肾在腑为膀胱,在体为骨,在窍为耳及二阴。在病理上,中医重视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在诊断上,从整体出发,察外而知内,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在治疗上,中医从整体出发,注意脏腑体窍之间的联系。

中医养生的诊法为望闻问切,并通过此收集病情。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养生的基本准则有六点,一是要顺应自然,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合宜,衣着适宜,调配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心态,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要形神兼备,它不仅指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静以养神,以神清而不烦为度。三是要保精护肾,即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四是要调养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五是要综合调养,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包括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六是要持之以恒,即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重在生活性。

中医养生的内容主要有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

1精神养生;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

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调节异常情志的方法有节制法,宣泄法,转移法,情志相胜。2饮食养生;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有关。要以谷类为主食,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

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饮食养生的原则;1. 全面膳食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3. 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

4. 因时择食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

4运动养生;运动养生三大要领:意守,调息,动形关键是意守,精神专注,才能,呼吸均匀,引导气血周流全身,内炼精神,外炼筋骨四肢,内外和谐,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使机体达到全面的锻炼。传统的导引术,能活动躯体四肢以炼形,锻炼呼吸以炼气,并以意导气,气率血行,从而使周

身气血恢复正常运行,病体得以康复。常见的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还要强调适度,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另外。需要持之以恒,经常不间断。

5起居养生;起居规律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适度“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科学睡眠卧具适宜,睡姿正确,就寝定时,睡时充足,衣着相宜舒适合体,适时增减衣物,因时因人择衣,鞋帽适体,二便通畅。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却病延年。

中医养生计划:

1饮食养生注意营养搭配,少吃油腻,烧烤,腌制类,膨化类垃圾食品。另外个人喜辣,所以应该尽量克制自己少吃辛辣食品。吃饭应注意七分饱即可,饭后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俗话说早饭像皇帝,午饭像大臣,晚饭像乞丐,所以要注意早饭的重要性,不可不吃。与此同时,应多吃蔬菜水果。

2 季节养生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调节饮食,春季吃辛温升散或辛甘发散类食物,如枣,花生;夏季吃清心泻火类食物,如苦瓜;秋季宜滋阴润燥,可以多喝水,豆浆,牛奶;冬季可以吃一些羊肉,牛肉等。

3 保持好心情在学习时,要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专心

致志。经过一天的学习,要注意放松自己,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与此同时,要保持好良好心态,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忧郁,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如果心情不好,可以向亲朋好友诉说,来调整自己。

4作息规律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晚上睡觉不宜过晚,现在很多时候玩电脑,所以应节制自己,减少辐射对自己的伤害。早晨可以早起运动,最简单的就是清晨跑跑步,锻炼身体,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就个人而言,免疫力比较差,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养生计划调整体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中医养生论文之食疗篇

中医养生学 ——食疗之我见 【摘要】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中医饮食养生 【正文】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中国饮食养生文化

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第一篇: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论中医艾灸养生与保健 【摘要】中医养生和保健实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保健方法,以自我调节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本文结合课堂所学与资料查询,对中医在艾灸养生方面做了一定研究,并得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养生方法。【关键词】中医养生;艾灸;健康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宋代《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可见针灸既是一种自古历代相传的古老医术,又是一种可以经常使用的调节人体阴阳的保健手段。 一、艾灸疗法的起源 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二、艾灸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之气不能着人。”他经常自灸,加上其他保

养生与保健论文

养生与保健论文 养生与保健论文 关于养生与保健的论文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养生也是我们现代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健康是无价之宝,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养生与保健论文 保健与养生是紧密相随的,简单的说,养生:保养身体;保健:保护健康。养生保健:保养护理身体的健康,使人长寿。养生保健是一种综合的维持健康的行为,养生保健追求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生命的长寿,还有身心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人能活得更健康、快乐。 一、为什么要养生与保健? 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体格、精神和社会交往的健康状态。 就是说健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躯体健康。是指身体不单单没有疾病,而且还有生命质量的满意度。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长寿的先决条件;二是心理和行为健康。它包括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很显然,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是不健康行为;三是人类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融洽与和谐,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饮食不当危害健康 人的健康需要汲取饮食营养、行为营养、心理营养。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吃”的营养不是靠“大鱼大肉”实现,其实吃的好不等于营养好,不是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吗?如果不注意饮食平衡,暴饮暴食或偏食都有害健康。 (二)不运动影响健康 运动属于行为营养。人不运动身体发胖,增加脂肪。脂肪增加,毛细血管就会增长,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如果过度安闲,长时间

不从事体力和脑力活动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会使人气血凝滞不畅,各脏腑组织机能减退,肌肉筋骨功能减弱,从而少食消瘦,或则发胖臃肿;或则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动则心悸,气喘、出汗,“百病乃变化而生”。 (三)心理疾病侵扰健康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非常激烈,各种关系相当复杂,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压力日益加大,有些人不适应这些,容易造成心态不好,精神压力大,引起心理失衡,出现失眠,精神萎靡,心烦意乱等亚健康的表现,甚至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病、忧郁症等心身疾病。心理健康状态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家庭、社会、事业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科技、教育与健康将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健康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热点,保健养生已成了公共的话题,现实中不是流传这样一些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们已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关注。如果我们不懂保健,天天处在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那么势必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还是生理的、心理和社会的一种完美的状态。人要获得健康,生活方式也极为重要,生活中各种精神的、物质的有害因素会时时侵扰你,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因此,必须建立起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健养生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生命方式。保健养生最积极的'意义就是如何让身心过得健康愉快又有价值(意义),使人觉得充实、乐观、从容。 二、如何进行养生与保健 养生与保健的方法很多,养生方法的选择和中医的辩证施治一样,每个人的正确方法可能都不尽相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方法,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养生保健,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养生保健或者防病治病需要生活中全方面的调理,涉及饮食、起居、运动、心理、药物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靠一个功法、一个祖传秘方、一张食谱、一朝一夕就能有效,必须是长期的关注和坚持。有效的养生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五篇关于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范文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5篇中 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希望在中医食疗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 发与帮助。 论文篇一 题目:浅析《滇南本草》与现代食疗养生 关键词:《滇南本草》;食疗养生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500多 年前的兰茂先生,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 理的经验,撰写了《滇南本草》,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 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涉及当今 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通过学习,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 用价值和运用方法。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1蔬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 熟食补五脏”[1]。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2水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苹 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 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3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性凉,无毒。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丝瓜络具有“通经活络、清热 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丝瓜煎服能治咳嗽 多痰[4],丝瓜果实甘、寒、无毒,入肝、胃经,可治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等病[5]。 4豆类。 《滇南本草》中收载的豆类有“南扁豆、毛豆、红豆、刀豆、蚕豆、 豇豆”。 5粮食类。 《滇南本草》记载的粮食类药材有“大麦芽、粳粟米、稷米、野粟、 粟米、秫米、玉蜀黍”。

体质与养生保健论文

体质与养生保健论文 篇一:中医养生 姓名:何进 学号:202101007067 班级:13制药工程2班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可分为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养护生命,享受生命。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从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气虚体质养生思想改进措施 【正文】 一、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一方面,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后天生活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用。另一方面,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遗传因素使个体体质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又使某些人群的体质具有趋同性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体现个体差异,绝不能所有的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养生保健。就正常个人而言,不太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的间夹、混合。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可变性、正因为体质的相对可变、可调性,才使体质养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通过调养,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体

我国传统食疗养生理念探讨-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我国传统食疗养生理念探讨-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食疗养生论文第八篇:我国传统食疗养生理念探讨 摘要:阐述了中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思想观念, 强调辩证施食, 饮食有节, 食物的数量和种类搭配合理, 不能偏嗜, 通过食疗养生达到健康长寿。饮食必须有利于养生, 以食治疾, 具体表现在食物的搭配上, 根据人体和客观现实的需要, 按照食物的性味、归经作用合理选择搭配食物原料。合理的食物结构是人体获得相关的营养成分, 维持生命与健康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食疗; 养生观念; 均衡营养; On the Concept of Chinese Food Therapy and Regimen

HUA Ding-cun Logistics Service Center,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ide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rapeutic regimen which emphasizes that a healthy diet should be had dialectically with fixed amount of food and proper collo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eople should not only have meals casually with their own preference, but also choose right food materials with high quality in their daily diet. Consequently, it will help us lead a healthy and long life with the role of diet regimen. Right food collocation is recommended, because it is conducive to health, and helps us to keep away from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ody, we should choose food with its nature and flavor as well as its channel tropism functions. Therefore, a reasonable diet structure is the basic way to get nutrition for the body to keep healthy and maintain the life.. 中国传统的食疗观念是在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人们的饮食倾向有利于养生, 以食治疾, 符合天

中医养生论文(保健营养)

中医养生论文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自殷商年代,人们的祈祷活动就体现了对养生的向往;春秋时期,更有道家的养生观,尤以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为代表;儒家更有孔孟学说为代表,以仁爱为核心,中庸为准则。它采用的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用形象思维方式,以观察,直接领悟,去类比象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四诊八纲等,注重整体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和治未病,治病求本的防治观。 中医在生理上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即心在腑为小肠,在体为脉,在窍为舌;肝在腑为胆,在体为筋,在窍为目;脾在腑为胃,在体为肉,在窍为口;肺在腑为大肠,在体为皮毛,在窍为鼻;肾在腑为膀胱,在体为骨,在窍为耳及二阴。在病理上,中医重视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在诊断上,从整体出发,察外而知内,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在治疗上,中医从整体出发,注意脏腑体窍之间的联系。 中医养生的诊法为望闻问切,并通过此收集病情。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养生的基本准则有六点,一是要顺应自然,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合宜,衣着适宜,调配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心态,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要形神兼备,它不仅指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静以养神,以神清而不烦为度。三是要保精护肾,即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四是要调养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五是要综合调养,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包括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六是要持之以恒,即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重在生活性。 中医养生的内容主要有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 1精神养生;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

中医养生论文

浅论中医养生 周启贤 生物医学工程2014级1班 20142028330102 摘要: 中医防病健身有其独特之处, 仅就中医养生特色作粗浅探讨, 其特点有: 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 辨证施 养,药食并重; 形神统一,动静相济; 修德修道,身心并养; 调和阴阳,防患未然。 关键词:中医养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变化, 人们对防病健身、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 而从生活中总结提炼并验证流传的中医养生尤显其重要意义。几千年中医对人们自身的养生措施研究至深, 开拓至广,形成了令世界感叹的根深叶茂的养生学, 它是一种在自然哲学指导下, 中医之养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养生的文献浩若烟海, 养生的思想包容了道、儒、佛、医、墨、法、兵、阴阳诸子百家, 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医防病健身有其独特之处,特别主张自己学会养生之道,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 正如5遵生八笺6中说:“我命在我, 不在于天, 昧用者夭, 善用者延。”人的生老健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循自然规律养护身体。本文就中医养生特色作粗浅探讨如下。

1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关 系,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自然,人防病健身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要健康就应顺应这个规律,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正如素问: “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始终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说明中医学非常强调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保健养生原则。“灵枢本神,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1]” 2 辨证施养药食并重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当人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未病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恢复期,中医调养深入民心, 其作用决不低于治疗。中医调养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有按寒热分、有按阴阳分、有按五行分、有按脏腑虚实分、有按地理位置分等等,量体裁衣, 因人而异。中医调养着眼于证, 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由症状主诉、舌、脉等进行辨证,根据证施行调养。而食物、药物均有四性五味, 如偏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苦味辛味的食品以助阳气的生发,偏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多吃酸甘之品以养阴。药食同源, 一般食养为先, 然后体质偏颇明显者,可用药调[2]。 3、形神统一动静相济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2篇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 中医养生与保健 第一篇:中医养生的原理与实践 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保健中。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防病于未发”,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以及恰当的饮食和运动方式,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阴阳失衡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五行学说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的生理活动受五行的调动而变化。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动,可以达到调整阴阳平衡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根据中医养生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首先是调理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平衡和适度,注重调节饮食的五味、热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需要不同的饮食方案,比如寒冷的冬天可以适当增加暖性食物的摄入,夏天则要注意清热解暑。 其次是合理运动。中医强调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和调节心理状态。不同的人体质和年龄需要不同种类和强度的运动,比如年轻人可

以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而老年人则适宜选择轻松的气功或太极拳。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心理调节。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心情的方法来保持身心的平衡,比如听音乐、读书、做瑜伽等。 总之,中医养生是一种重视防病和保健的方法,通过调 节饮食、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健康保健指南,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借鉴和践行。 第二篇:中医养生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民间传统保健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中医养生既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还能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症。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首先是调理饮食。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 体质和季节的变化,合理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比如,在夏季天气炎热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以帮助身体降温。而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等,以保持体温和御寒。 其次是适量运动。中医养生主张运动的原则是“动而不伤”,即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或不足。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年龄,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养生作为中医学的支点之一,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养生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中医药养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论文写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之第一篇: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养生保健市场却呈现一片乱象,对中医保健技术挖掘不够,技术研究浅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尤其突出。该文提出了将健康管理引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整合本产

业资源,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带来发展资金,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养生,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产业 中国古代即有圣人不知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下医治已病等思想,都体现了现代健康管理的预防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理念。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水平,摆脱亚健康状态,与中医简、验、廉、效的特点有相似性,由此中医养生保健与健康管理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药健康产业份额少,服务单一 我国的医疗体系仅面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应对,并且这

个体系还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用于健康服务产业现有资产的80%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人群服务,占人群总数80%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的健康服务,却仍处于萌芽阶段[1],以单一中医技术为主打的如按摩、足疗、药浴、中医经络养生研究所、古方养生会所、养颜养生馆、药膳会馆等此类服务机构并不能系统地满足民众对于健康的要求,整个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缺少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机构。 1.2 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粗糙,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确 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在整个行业中的定位往往过于模糊,多着眼于养生保健技术的简单拼凑,直接拿来主义导致该行业无法对技术有效地吸收转化升级,众商家同质化严重。归根结底,目前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对于消费者的需求缺少细致分析,市场细分不足,导致发展方向不明确,整个行业大而不强。 1.3 中医药健康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不完善

论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期末论文

论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告诉我们食物与我们密切相关,而食物又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这就让怎么吃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并且现在疾病的增多,以及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使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日常饮食来减少疾病的发生。我感觉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吃货不能只看他有多能吃,而要看他会不会吃,能不能吃的合理,吃的健康。想起前几年自称神医的骗子说一吃治百病,虽然太夸张,但还是有点道理的。下面就让我们谈谈食疗与养生保健,或者通俗的说是吃与健康。 食 食物分为很多种,每类食物为机体提供的营养又是不同的。比如谷类及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等。谷类和薯类是人们的主食,显然他是不能提供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的,这就需要和其它的食物搭配。此外动物性食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其他的食物又为人体提供了其他的营养物质。可见丰富的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需要的营养,重要的是如何合理搭配,吃的健康。 通过对食疗学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含有什么营养,哪些食物含有的营养更全面,吃哪些食物更健康。比如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蔬菜中绿色的最好,比黄色蔬菜和无色蔬菜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起眼的西瓜果汁与西瓜皮均有利尿、降压作用,而且对肾炎有特殊功效。消利湿热黄疸,适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病 疗 中国古医学经典《皇帝内经》中就提出与食疗有关的食物。很多药物也都是在食物中提取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用食物来进行治疗。如老师讲过茄子可以治乳房龟裂,以秋茄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敷。蜈蚣或蜂咬伤,取茄子适量捣烂,敷患部。还可以治老烂脚,皮肤溃烂,乳腺炎等。以前就听说茄子是一味药,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药用方法。食疗比起药疗有很多优点,如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无痛苦等。常见的萝卜的药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慢性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用生萝卜捣汁,加白糖少量,调服。或以经霜萝卜水煎代茶饮。2凡热咳.略黄稠痰,用萝汁卜、荸荠汁各60克,服用。凡风痰咳嗽者,将萝卜挖洞,放入蜂蜜,火上烤热,温食。3滴虫性阴道炎,先以醋酸冲洗阴道,后用萝卜汁擦洗及堵塞阴道,10次治疗后治愈率达95%.4煤气中毒,生萝卜汁频饮。5咳血,萝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6赤白痢,萝卜汁、蜂蜜等分调匀,每服4、5平常不起眼的萝卜平常不起眼的萝卜竟有如此多的药用方法。所以我们可以用食物对常见的一些病进行治疗。 养生保健 食物不但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预防疾病,提高人体的健康程度。即现在流行的食疗养生。比如老师讲过早上吃姜赛过参汤,晚上吃姜,犹喝砒霜。这就是养生,研究怎么吃才对人体有好处,减少不利于健康的吃法,从平常的饮食中使自己越来越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达到延年益寿。现在到了冬季,气候严寒,阴盛阳衰,养生需要补阴,所以莲藕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具有养阴和润燥的作用。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吃水果时最好不要煮或者晒,会降低它的养生保健价值。吃梨能消渴,橘子对冠心病有好处,绿豆解暑热,红枣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增加体重的功效……这些都与中医食疗密切相关。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科学饮食,合理搭配,希望通过吃调节身体平衡,达到养生保健的

中医药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并根据自身属于气虚体质的特点,从自己本身的饮食、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无为而治 【正文】 名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饮食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合理地调配饮食,才能固气养精,供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长期合理的饮食规划,从长远看来对身体的衰老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 饮食也要“定量”。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甚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 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 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 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

女性中医养生论文(共2篇)

女性中医养生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女性中医养生的研究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性变化时起至最终月经后1年内的期间。据报道,围绝经期年龄一般为45~55岁。围绝经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大部分女性可表现为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症状,如月经改变、汗出、潮热、面部烘热、阴道干涩、抑郁、情绪不稳、烦躁、失眠、头痛和血压波动等。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女性到了青春期体内产生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作用的物质“天癸”。到围绝经期“天癸”将竭,肾精亏虚,机体阴阳平衡失调,生殖功能亦将衰竭,冲任失调,五脏失养,从而产生一系列病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在这一时期积极进行适当的养生保健,能有效缓解或

解除围绝经期的不适,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深入研究中医养生理论对缓解或解除女性围绝经期的不适具有重要意义。 1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在中医文献中,又称“摄神”、“养神”、“调神”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祛病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焦虑、烦躁、悲观、失落等心理反应,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灵枢·邪客篇》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悲哀忧怒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女性在围绝经期是情绪变化最明显的时候,易怒、易忧郁,同时对围绝经期知识的匮乏,导致很多女性在面对围绝经期时会过于紧张、害怕,导致主观放大这种影响。因此,步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理解这一生理过程,正确认识疾病的表现和各种功能性不适的感觉,解除顾虑,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同时应根据围绝经期女性的具体情况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音乐、栽种花草、书法、下棋等。还要学会自我宣泄,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中药养生论文篇一:《浅谈中药养生》摘要: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文章详细的谈到了中药养生的概念以及意义和作用,更重点谈及了中药与食疗、中药与药酒、中药与膏方等。总结了养生的重要性。 关键字:中药与食疗;膏方;药酒;中药与养生 1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人类的寿限起到积极的作用小而言之,有利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利于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大而言之,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并且,它的意义还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让他们防范于未然;对于亚健康者,让他们防微杜渐;对于患病之人,让他们祛病康复;对于不治之症者,让他们带病延年。中药养生无疑会对促进我们民族的健康、延缓衰老[1]。 2中药药性的简介 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实际上中药还有平性,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中药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2,3]。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2)温性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 (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用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2]。 3养生,从脚做起 泡脚的时候添加药剂能起到辅助作用: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便、泻火的效果。爬山累了,脚肿脚胀加盐泡脚很好。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活血的作用,治疗感冒效果好。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篇1 浅谈中医养生伦理 【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1.1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 第1篇:浅谈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 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身体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包括精神、运动、功法、饮食等方面。所谓“自古名医多长寿”历代名医们在养生保健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经验。其中,饮食养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养生方法。因为饮食是人体补充营养、维持生命的一个基本手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源泉,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也就是提倡在日常饮食中进行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养。因此在中医理论中,饮食养生是早已有之。 1饮食养生渊薮 中医的饮食养生与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是共生共存的。在夏朝时期,就已开始有了酿酒工艺,而商王汤的宰相伊尹所制作的具有治疗功效的汤液,成为了中医汤剂的鼻袓。 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在养生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十二病方》中,应用的近250种药物中就包括了谷、菜、果、禽、兽、鱼、虫等食物。《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以补益精气。”明确对药物(毒药)和食物的功用做出了区分,对于日常饮食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形成了类似于今天营养金字塔的饮食养生指导方案。 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饮食学专著《神农食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神农黄帝食禁》共七卷,可惜早已失传。在其他医学著作中也有很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50余种药用食物。 随着饮食养生的逐渐发展,到了晋隋时期,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都出现了用动物内脏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以脏补脏”的篇章。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养老食方”其弟子孟说在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有《补养方》,收入食药治法

中医饮食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 ——饮食养生 一.饮食养生的定义 饮食养生是我国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本书是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原理加以综合分析,分门别类地阐述了各种寻常食物的功效。读者只要了解本书内容,日常饮食稍加留意,就能达到滋补养生的目的。

二.饮食养生的作用 饮食为的是补充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首先,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神,统称“三宝”。机体营养充盛,则精、气充足,神自健旺。《寿亲养老新书》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明确指出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此外,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如: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对人的营养作用更为明显。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身、防病 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大,抵御致病因素的力量就强。 饮食又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及人体阴阳盛衰的情况,予以适宜的饮食营养或以养精,或以补形,既是补充营养,又可调整阴阳平衡。不但保证机体健康,也是防止发生疾病的重要措施。例如:食用动物肝脏,既可养肝,又能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既可补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1,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说来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法于自然,返朴归真。道教鼻祖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之道,乃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认为和。” 《淮南子·原道》云:“道生一,一生二”,这里“一”指宇宙间气的总称,“二”即指阴阳。 《内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妙真经》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道”相当于现代哲学术语中的“自然法”或“自然规律”。它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必须循道。人类进化是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中才懂得循道,而且将养生与循道,两者应如何“相守”与“相保”,相互联系,相互为用,二者不可偏废的道理,早就告诫世人。 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超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古人的养生法则。 2.结合自身实际,如何进行养生保健 养生方法很多,着眼点各异,但殊途同归。大致分以下几类:

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阐述-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阐述-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近些年来, 中医养生作为预防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推崇。相比传统的治疗医学中医养生更加注重在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方面进行研究。若要真正达到延年益寿、生命质量高的目的, 必须要有正确科学的养生疗法和保健措施。中医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 丰富了疾病预防、健康长寿、延缓衰老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并在老年保健方面的实践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以下就我国的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方面进行阐述。 1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关系 1. 1衰老及背后的缘由从摇篮到坟墓, 人会经历成长、繁盛、衰老等过程, 这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规律。划定老的标准从古至今都有很多说法, 有年过五十以为老的说法,也有年过七十方为老的记

载[1].追究老这一背后的原因, 除了先天遗传给予不同个体不同的身体特质和寿命差异,后天的诸多因素对人的生老病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文中有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2], 与今人相比较, 其后一句其实就是在对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寿命特征的完美阐述。不注重调养, 作息无规律等原因很容易导致提前衰老。而当今人们在时常面临着各种压力、环境恶化、情绪脆弱等, 生活无规律方面的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要求对中医养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1. 2病因及病机人体五脏六腑等各种器官的衰退会造成阴阳失调、气血不足, 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所以五脏六腑的虚弱与衰退是造成人衰老的根本原因。这在许多医学论述中都可以证实。肾气盛利于延长寿命, 反之则减短寿命。老年人最易出现肾气亏虚, 常见表现为耳聋耳鸣、阳事不举、月经早停、夜尿频多、腰酸背痛等。脾胃衰退是内脏功能衰退的关键, 与此有关的常见病理包括食后作胀、便秘腹泻、木讷呆板、消黄瘦弱等[3].另外, 衰老的因还与情志失调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有关。过度的思虑会加快人的衰老,当今老年人的心理情绪方面普遍不佳, 而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征都不同于年轻人, 血管老化在中医学中主要表现为血瘀气滞。同时, 呼吸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