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十版)考前总结 华师冲刺班ppt. 摘要

大学语文(第十版)考前总结 华师冲刺班ppt. 摘要
大学语文(第十版)考前总结 华师冲刺班ppt. 摘要

大学语文(第十版)考前总结华师冲刺班ppt. 摘要

基础知识

?1、体裁:国别体史书、编年体史书、纪传体通史、语录体散文集……第一部、最早

?2、作者姓名、字号、朝代、国别、代表作、作品集、文学主张

香山居士、六一居士、淮海居士……擅长:乐府古题、新乐府、歌行体、绝句律师

?3、文学流派及其文学主张、文学现象

?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豪放派与婉约派、公安派、竟陵派、

桐城派、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

?4、重点诗词或成语的出处

?5、诗词的修辞手法

?6、重点篇目的主题:

?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

?和而不同的区别等

?7、人物塑造方法(08.09)

?人物形象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行动、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烘托)

?白描、细节、浓墨重彩、简洁勾勒、欲扬先抑、先声夺人

翻译题

?通假字和古今字

?2、词类活用:名动、名状、意动、使动用法

?3、特殊的动词、副词

?翻译句子

?1、句式:被动、判断、倒装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阅读题

?分值与题型的变化(见大纲题型示例)

?冯骥才《灵魂的巢》

?《淮南子·泰族训》

?《沈园二首·其二》

?2007年以前基本是文段阅读:《长恨歌》、《我与地坛》、《中国人失掉自信

力了吗》、《五代史伶官传序》、《断魂枪》……

?2008年开始改为短文阅读:主旨、结构、审美风格

记叙文

一、记人叙事

?一、或以人物为中心、或以事件居主位,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思。

?钱谦益《徐霞客传》“千古奇人”

?施蛰存《纪念傅雷》“怒目金刚”

?袁宏道《徐文长传》(2010)

?张洁《拣麦穗》

?林语堂《我的戒烟》

?二、试题分析:

?1、人物性格特征:优秀品质、精神面貌、胸襟情怀、特殊命运

?2、文章主旨(寄寓作者感情):由衷钦佩、赞美、崇敬;惺惺相惜;谴责

鞭挞;沉重思考……(由“个”到“类”、“代”、由表及里)

?3、写作特色:片断式、以事传人、由事见情、淡中寓浓、重神轻形——“一

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文中有我”。

?4、艺术效果:形象鲜明、兴趣盎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按时间、按心理,移步换景、展开联

想、对照比较

?6、文章结构(分段落)

?总—分—总,总—分,分—总

?5、(写人)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环境描写):提示、烘托、铺垫、过渡

?自然环境: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感的变化);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试题分析:10《徐文长传》、11《婴宁》

二、抒情美文

?一、特点:写作对象大多为景物:春雨夏荷、秋月冬雪、高山烟霞、钓台

晚亭、柳影虫唱、市井万象,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情,重在写出“情调”,洒脱、灵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陆蠡《囚绿记》

?二、试题分析:

?1、托“物”抒“情”言“志”:“物”的特征?何种感情?

?2008柯灵《巷》

?2、写作特色:

?A、写作特色: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答题要具体化)……

?试题分析:

?2010郭沫若《银杏》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银杏?”——从外部特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来

写,从外到内,形神兼备。

?2011沈从文《秋》

?“选文两个自然段在写秋时有什么特色?”

?第一段动中写静,第二段静中写动,富于变化。

?2014雨果《雏菊》

?“以小见大”:作者由一朵废墟上的小花谈起两年前的歌剧院火灾,并由此

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2分)由小及大、以小见大,将历史和现实联结起来。(2分)

B、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反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充分表达作者……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艺术效果)。

?3、审美风格(语言风格):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

的整体话语特色,平和冲淡。指定参见作品评析最后一段)。

?古朴优雅、恬淡飘逸

?平和冲淡、自然舒缓

?简洁精致、委婉含蓄、韵味深长

?华丽典雅、文气充沛、灵动跳跃

三、明理散文

?明理散文(随笔):融情入理,追求情与理的统一,崇尚“理趣”(耐人寻

味的哲理性)。使读者得到的不仅是作者对人生的体悟,还有情感的撞击。

?试题分析:

?13杨绛《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

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

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

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句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

?(3)为什么作者说“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5分)

?参考答案:

?读书能使人获得精神自由;读书能让人通晓世事、关注现实,获得批判的

眼光;读书可以使人不断增长智慧、获得启迪。

重点句子语义及作用分析

?重点句主要包括五种:

?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可从三方面分析:

?一是内容方面,如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强化感

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首尾呼应、回环往复总结全文、打下伏笔(作铺垫、反衬)、渲染气氛(烘托)。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在分析关键句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试题分析:12施蛰存《古代旅行》

?“唐宋人的风格和情调”——慢行、细看、贴近自然、了解风土人情;与友

人结伴同行、领略大自然和人情之美;领略旅行的趣味,得到更多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技巧: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

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

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

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

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议论文: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

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

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

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

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

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3,论证方法:

?例证法: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引证法:语句精当,证据确凿,精辟透彻,发人深思。

?类比法(打比方):词语浅显,说理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感知和接受。循循善

诱,因势利导,有说服力。

?对比法:一正一反,一利一害,两相对照,是非昭然。《过秦论》

?议论文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

?纵横论晰,畅达雄辩;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词锋犀利,富于节奏感。诗词鉴赏:

?一、主题(多义)

?二、表达方法:比喻、象征、用典

?1、意象:具体物象、情景—想象情景——复杂感情——意念世界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P169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诗经《蒹葭》“在水一方”P167

?劝人遵循周礼、贤才难觅、情人难得——世间一切因受阻而可望难即的情

境——失落、惆怅、悲凉——人类的悲剧处境。

?陶渊明《饮酒》:“无我之境”的三层次虚静忘世——物化忘我——得意忘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如何借景言情来表达对往事的伤感的?

?词:上下片的不同

?秦观《鹊桥仙》(相会/离别)

?张孝祥《念奴娇》(物境/心境)

?辛弃疾《贺新郎》(即景叙事,以文为词)(英雄失意、壮志难酬——雄奇

豪壮、苍凉沉郁)

作文

第一段: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和各种开头形式,引出主题,即点题。

第二段:以过渡段或过渡句引出所要记叙的事情。

第三至五段:对事情展开记叙,注意详略安排。中间因时间、地点等的转换,可采用适当的过渡。记叙的过程中也应注意点题。

第六段:对所叙事情进行适当的叙写感悟、议论、发出号召、抒发情感等。第七段:以一句或多句优美的语言点题并照应前文结尾。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强化建设阶段情况报告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强化建设阶段情况报告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立项,通过两年的建设,在网站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活动、教案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获准为泰山科技学院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建设;2009年7月出版《大学语文》教材,2009年12月网站建设完成,所有材料上网。2009年申报并获批“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为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立项;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课程以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程特色承载了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 二、强化建设阶段成果 (一)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设大学语文以来,我们一共使用了五六个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很好,但容量太大,容量大了,学生的课时又有限;有的教材在内容上与中学教材重复过多,重复多了,学生学起来又没兴趣;有的教材仅是文选本,篇与篇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被学生戏称为高四

语文。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尽可能做到因势利导,贴近学生需求,编写并出版了《大学语文》一书。 1、教材编写的原则 教材撰写既要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还要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吸收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精华。在指导思想上,首先是尽可能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历史性与现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较完美的结合。其次是融合文体结构模式、文学史结构模式和人文精神结构模式编排原则。再是重树“大语文”视角,视语文为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视语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视作品具有陶冶人们情操的功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多侧面地去领会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深刻蕴涵以及体悟人生哲理。最后是建立便于学生自学的平台,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有利于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终极目标。 教材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合理定位。人为贬低和无限拔高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学语文课程就其性质来看,虽说是公共基础课,但它有读书明理的功能。读书明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所谓“读书明理”指的是读文学书,明做人之理。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学既是中国人作为启蒙教育、人格教育的基础课,也是中国文人进入仕途的必修课的原因所在。文学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到佐证。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撰教材时相应增加一些历代优秀的文学篇目,也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从课程设置、教案内容、教案方法和手段、教案队伍、课程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性质和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地必修课之一,它地性质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地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地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将美育、德育和智育相交融地一门综合课程,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地位. 教育部高教司地文件中对大学语文课程地目地和意义做了这样地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地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地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地发展趋势,为我国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地高质量人才.”因此,我们理解地《大学语文》课程作用有以下几点: <1)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地表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 <2)大学语文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地审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充实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审美性、人文性、人格情操上得到陶冶. <3)大学语文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地要求. <4)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地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地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地理念把握职业教育地本质特征.”以培养学生表达、写作、鉴赏、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地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地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地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地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地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地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大学语文地作用不是单纯地“职业能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语文课是我校面向本科学生设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为一体的课程。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中国诗文的历史源流与流变; ●中国文学史; ●部分“原典“及各时代的文学精华; ●重庆的抗战文化和革命文化。 2.能力目标 ●对中国文人先贤的人格传承; ●书写表情和表意的文章(可以拓宽渠道,如精品课程网站的在线交流、 QQ日志,博客等学生乐意为之的载体作为拓展平台); ●对热点文学文化现象的评点(如流行歌曲从罗大佑到周杰伦,影视文学 从《卧虎藏龙》到《断臂山》,对流行文化人余秋雨、易中天、于丹的看法评论等); ●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编写红色短信,颂红色 乐章,讲红色故事等); ●参加朗诵、演讲、辩论及征文比赛等活动(可配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来 开展)。 (三)参考学时 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汲取传统的讲述法、阅读法、启发引导法精华的同时,尤其注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比如: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六步训练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基础训练的单元教学中运用,特别是在知识讲解和案例介评这两个步骤中运用。另外在阅读指导和能力拓展中也灵活运用。 (2)引导文教学法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009-09制订)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三、课程类型:公共课 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三年制) 五、学时:28学时 六、前修课程:语文 七、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 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

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 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 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基本思路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本站按:以下是本站收集的一百多种大学语文教材的简单信息,虽然只占教材总数(1400余种)十分之一,但按市面上流行的数目算,当占一半是没有问题的(其余大多为各校自销)。本站对这一百多种教材作了分类,首先是一分为二,一类为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也就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其他一切专业的教材。这一类教材按其编写体例,又可分为十小类,如下,无须赘言。另一大类为专用型教材,即在教材中(通常在封面上)注明为某某专业(或专项)使用的教材。大致又分为四小类。如下,亦不赘言。按说专用型教材应该考虑到专业特点(不是要编成专业教材,而是应该是适用特定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事实上有没有做到,大家自己看吧。 第一部分: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287种 1.人文主题29种 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书待查)-徐中玉(人文主题)1996-6 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人文主题)2001-6 外研版新编《大学语文》教材(丁帆等主编)(人文主题)2005-5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八版(人文主题)2005-6 《大学新语文》(夏中义)(人文主题)2005-6 大学语文(尉天骄)(人文主题+语言文字、文艺理论)2005-6 《大学语文新编》(乔刚)(人文主题)2005-8 《大学语文教程》(马智强)(人文主题)2005-10 联编《大学语文》(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主题)2005-11 《大学语文》沈琳主编(人文主题)2006-8 大学语文(罗玉峰)(人文主题)2006-9 《大学语文》(黎爱斌)(人文主题)2006-9 《大学语文教程》(都大明)(人文主题)2007-2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九版(人文主题)2007-7 新编大学语文(马秀萍)(人文主题)2007-8 语文(朱晓辉)(人文主题+口语、应用写作)2008-4 《新编大学语文》(黄高才)2008-5 大学语文(孟颖朱志德杨宝霖)(人文主题与文体交叉)2008-8 大学语文(张健)2008-10 大学语文(董小玉)2008-11 大学语文(姜山秀李桂延)(人文主题+应用写作)2008-12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立项,通过三年的建设,在网站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活动、教案试题库建设、教学录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获准为泰山科技学院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建设;2009年7月出版《大学语文》教材,2009年12月网站建设完成,所有材料上网。2009年申报并获批《“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研究》(其中两项已结题)为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立项;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课程以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程特色承载了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 2009年10月在高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发表论文《以大学语文为媒介推动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2010年9月在科技信息杂志发表论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2011年4月在大众文艺杂志上发表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二、取得的成绩 (一)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大学语文开设学时少,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多,并且大学语文肩负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从学院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并出版了《大学语文》一书。用书一个循环后,各方反应较好。(关于教材编写的原则、编写特色已在阶段总结里,此处不再赘述)(二)完成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取得好的效果 通过三年的教学内容改革,系统建构了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完成了大学语文的

大学语文研讨

一、关于大学预科教学基本情况 1、教学模式: 我们教研室承担了预科教育学院两年制新疆学生的汉语言教学和一年制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任务,现有成员10人,轮流担任一、二年制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年制《大学语文》课时是每周6课时,不分文理科,教材是教育部统编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教材《大学语文》(上下册); 两年制第一年每周10课时,分为三个模块(听说、阅读、古代文学基础知识),两年制第二年每周6课时,两个年级都不分文理科,教材是教育部统编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教材《汉语精读》(共四册)和我们自己准备的听说教材。我们的课程分四大模块进行: 基础核心模块:大学语文、基础汉语(校级精品课程)、汉语精读。 知识强化模块:普通话、古代文学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模块:国学与人生、新诗欣赏。 知识实践模块:征文、小品大赛、原创诗歌朗诵比赛等。 2、教学特色: ①学生来源: 我们一年制的学生主要来自7所高校。 学生的入学水平比较高,因此对教学的要求也比较高,已接近本科大学语文的程度。 ②入学考试 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积累,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授课进度。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立足教材进行教学外,还开设了《国学与人生》、《新诗欣赏》两门选修课,作为对教材的拓展与深化;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征文、话题讨论、表演、演讲、辩论赛、原创诗歌朗诵比赛、假期社会调查交流、读书分享会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语文能力实践的机会,很受学生的欢迎。 ④讲究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本 由于学生文化层次比较高,思维活跃,课堂上注重互动环节,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觉得预科的语文学习有异于高中阶段,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激起自己探知的好奇心和乐趣,能够领略文学带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愉悦、美学的熏陶。 针对每年出现有少量学生中学阶段接受母语教学从未接触过古代汉语的情况,我们在古代文学单元的教学中特别给以辅导,同时,期末考试时有关这部分的考察对他们区别对待,单独命题。 同时,应从事学生管理的领导和班主任的要求,我们在《大学语文》没有写作内容的情况下,专门拿出一些课时对学生进行应用写作的训练。 ⑤教改课题 这几年我们围绕我们的教学申请了多个校级教改课题,一年制和两年制都有。 一年制的教改课题主要是“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分层教学模式改革与语料库的构建研究”和“‘四个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目前准备就我们语文第二课堂的开展申请教改课题。 二、关于教材

武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汇总

武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汇总 学院课程名称负责人 文学院古代汉语卢烈红中国现代文学史陈国恩中国当代文学史於可训文学概论张荣翼中国古代文学史王兆鹏大学语文吴天明 历史学院中国史学典籍导读何德章中国通史(二)杨果社交礼仪李荣建中国经济史张建民世界通史(近代史)向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宋俭中国通史(近现代部分)李少军德国大学现代化李工真 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何萍中国哲学史李维武宗教学概论段德智马克思主义哲学汪信砚西方哲学史赵林美学概论彭富春社会心理学张掌然科学技术哲学王贵友西方文化概论赵林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语言学概论李庆生精读法语吴泓缈大学英语汪火焰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概论姚曦世界新闻史张昆新闻采访学罗以澄广告策划张金海大众传播学冉华广告经营学张金海 艺术学系外国戏剧史郑传寅 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导论马费成目录学概论彭斐章出版学基础罗紫初电子文件管理刘家真信息资源建设肖希明信息计量学邱均平 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谭力文西方经济学马颖

货币银行学江春审计学余玉苗运筹学龙子泉工程经济学徐莉世界经济概论周茂荣投资学胡昌生国际投资学卢汉林服务科学与管理王树良 法学院国际私法黄进宪法学秦前红法理学汪习根国际私法肖永平刑法莫洪宪海商法张湘兰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黎民比较政治现代化施雪华社会保障理论李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概论 孙居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石云霞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丁俊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宋俭社会保险邓大松行政学原理丁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佘双好 社会学系西方社会学理论周长城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分析杜金元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刘培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余长安高等数学樊启斌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力学王波经典力学王波数学物理方法姚端正普通物理实验周殿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胡承正大学物理李长真近代物理实验吴奕初光学于国萍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有机结构分析孟令芝化学工程基础马玉龙仪器分析胡斌有机化学陈彰评大学化学基础试验席美云无机化学程功臻

大学语文如何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大学语文如何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抓住了当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教育成果的优劣主要反映在课程建设上。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调整以及新老教师交替等一系列新情况的产生和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尖锐话题。在这种背景下,全国提出了建设“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举措,并提出了建设一批精品课程,这项举措非常及时到位,是加强和改善各学校教学工作的切实步骤,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深远意义。 我校也不例外,今年提出了在全校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目前各专业已经陆续开始了建设规划,在此我们大学语文组就如何开展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有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要遵循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启动之初,学校即明确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推进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促进技能与技能型学院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与创造性技能的积极性。 从这一目的出发,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精品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在建设技能型学院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下,确定教育培养方案的整体构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技能与实践并重,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以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方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确定了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从教学目的上确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把广阔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为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组准备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的特色、优势及其价值,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文化、审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及个性差异,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加强教学过程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使课堂教学转变到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去,使语文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从而明确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定位”,明确将技能型教学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措施,明确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构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1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发表时间:2019-07-26T09:57:30.057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作者:黄玉芳[导读]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家各种资源也不断向教育倾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年级教育工作。语文是广义上是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组成,是通过语言习惯形成的语言规律,被所有人认同。因此,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注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规律,也就是语法。而且语文可以提 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语文的教学对于一所高 黄玉芳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家各种资源也不断向教育倾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年级教育工作。语文是广义上是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组成,是通过语言习惯形成的语言规律,被所有人认同。因此,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注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规律,也就是语法。而且语文可以提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语文的教学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探究,并对最近几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创新发展和不足进行考察研究。考察结果表现,在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教学创新中,其主要表现为:凸显课程人文性,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形式,突破课堂限制,立足专业优势等多种多样的加血形式对于课程特色评判的打造,但是也存在"文"和"语"的关系比重出现偏差、教学视频摄制手段较为单一、网络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和大学语文教师对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掌握不足等成为制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家在十六大之后开始推进精品课程的发展。精品课程是指通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形成具有高校特点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是实现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从国家级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看当前大学语文在教学实践上的创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个高校经过各自的发展,都形成了一定的精品课程,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众多学者的调查研究以及分析研究,对于各个高校的发展成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总结。由于精品课程的发展在之前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各个高校都是自行摸索前进,因此,虽然各个高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因此,我们要从精品课程的优势与劣势两方面评价精品课程对社会的影响力[1]。 (一)凸显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 找准大学语文课程基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样,以人为本也是语文的特征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语文就是一门人文科学,从古到今,人民对学者的人文主义情怀要求甚高,从古到今,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最注重学生品德的发展,就是因为如此。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人文主义情怀一直被重视,在高校的语文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的培育。而很多学校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的重要追求和特征也是凸显人文性。 (二)建构大学语文课程群, 推动大学语文教学延伸大学的课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课时不多。每一门课程每周最多有四个课时,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依靠课下自习学习知识。在精品课程中,各个高校除了开设语文课程之外,还开放了与语文课程有关的其他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开放与语文相关的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推动各个高校语文精品课程的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课堂上和课下学习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多高校还加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可以打造一个学术氛围融洽的大学校园,这一切更有利于各个高校的发展[2]。 (三)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形式, 激活大学语文互动能量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教学的形式不再拘泥于以往古板的教学形式,学习方法也可以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教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而且老师和老师之间也不像以前一样水火不容的关系,多一个人就会多一条思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事情上由于出发点不同总会有不同的观点,教学也是这样,不同的老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同一堂课总是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如果学生能接受每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一定会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每一个老师如果能虚心接受其他老师的观点,并且将不同的观点运用于教学中,学生更会受益匪浅,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大学课堂中,每一堂课的内容很多,同时也代表不同的观点很多,求大同,存小异,会更加有利于高校语文精品课程的发展。 (四)突破课堂限制,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除了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之外,为了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语文学习的教学模式,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教师,还可以来源于讲座,比赛。各个高校可以邀请一些有名的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且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而且,在学习某些模块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更加直观的展示相关内容,直击学生的内心,震撼学生的灵魂,是他们真正投入语文的学习中。这样,各个高校都会拥有浓厚的语文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学质量会日益上升,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育。 并且,各个高校也会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各个高校之间相互交流会更加有效的推动本校精品课程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各个高校在教学和学生互动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更加有利于高校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并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外界知识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