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合集下载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质淡苔白, 脉细沉无力。此证因肾阳虚衰, 命火不足, 阳气不能外
达, 不能温煦脾胃。治以温补脾肾, 调理冲任。可选用二仙汤合金
参考文献
匮肾气汤加味。仙茅 15g、仙灵脾 15g、熟地 20g、山茱萸 20g、
[ 1] 陆启滨. 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探源[J ] 中医药学刊,2001, 19( 2) : 139 [ 2] 李建生, 刘洪.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名验方整理分析[J ],
作者单位:110032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 级硕士研究生(薛红梅)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7, 12( 1) : 11
枝汤为主方,方中石膏、知母、桂枝清热疏风通络,甘草、粳米 养胃生津,加苗药青风藤、大血藤、肥猪苗祛风除湿,络石藤祛 风通络、活血止痛,连翘、黄柏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全方共奏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加用金黄膏外敷,方中黄 柏、大黄、姜黄、清热解毒,白芷祛风散结,苍术除湿,络石藤、 青风藤、三白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膏直接敷于患处,药物 中的有效成分经皮毛吸收,直接进入经络,在局部最大限度的发 挥药理作用,达到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 作用,且对机体无毒、无害,同时避免了服药过多对胃肠道的刺 激,弥补了内服药的不足。因此,痛风停胶囊内服加金黄膏外敷
中 西 医
气的盛衰, 影响着妇女的月经、生长、孕育与衰老。肾气随着年
2. 4 心脾两虚 经来稀少或淋漓不尽, 心慌气短, 少寐多梦,
龄的增长而衰至竭, 从而冲任亏损, 天癸渐竭, 肾之阴阳失调。因 纳少便溏, 少腹冷痛喜按, 舌质淡苔白脉细。此证因心脾两虚, 脾
C
肾阴肾阳是机体阴阳之根, 故一旦出现不足, 必致全身脏腑经络失 于滋养和温煦而致功能失调, 故“肾虚”为该病之本。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新)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新)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在医学上,更年期是指从中年向老年转变的一个阶段,一般女性在45岁~55岁,男性为55岁~65岁。

对女性来说,绝经是女性更年期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但是,绝经期与更年期不是同一个概念,更年期应是“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的总和。

除绝经外,女性更年期还有或多或少的以下生理变化:性欲减退,房事不适或疼痛;易激动,爱发脾气;郁郁寡欢,有时多疑;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等。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更年期出现的或轻或重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主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潮热、潮红、出汗及精神、神经症状。

而对男性来说,更年期的标志主要是精神紧张或抑郁、易于疲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潮热、出汗、性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比较而言,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群比女性的少,因为男性更年期的雄激素降低,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处方用药,以女性为例,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型论治:(一)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头晕,耳鸣,面颊阵发性烘热,出汗,腰膝酸痛,足跟疼,或皮肤干燥,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一般用左归丸和二至丸。

若出现双目干涩等症,以杞菊地黄丸加减;若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用百合地黄汤或甘麦大枣汤和黄连阿胶汤加减。

(二)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精神萎靡,面色灰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处方用右归丸加减。

(三)肾阴阳俱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处方一般用二仙汤和二至丸。

常用中成药可根据症状而加减,如肾虚症状明显,就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等地黄丸类中成药;失眠、烦躁类症状明显,就选用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安神安志丸等安神丸类中成药;抑郁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加味逍遥散类中成药。

中医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81例

中医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81例

足 ,阳失潜藏 或。 肾阳虚衰 ,经脉 失养 ,平衡功能减退 ,从而 导致 脏腑 功能 失常 ,故 肾虚 是致 病之 本。 西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 张用镇静药 、 肝行 气 、或清热之剂 , 准确
辨证 。从 肾论 治 :偏 肾 阴虚者 ,治 以六 味地黄 丸或 知柏地
不 交治 以交泰 丸合生 脉散 ( 或黄 连阿胶 汤) ,补心 丹 ;心 肝 火 旺治 以丹 栀逍遥散 ;心脾两虚 治 以归脾 汤 ;肝脾 不和治
以逍遥散 。用药 7剂为 一个疗 程 。
节 下丘脑 一垂体 一卵巢轴相关激素水平 ,并能降低血脂 ,延 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对神经系统有双 向调节作用 ,改善微循 环 障碍 , 进而有效预防和消除 “ 痰瘀”等病理因素 的形成,延 缓衰老征象 ,使患者 能平稳 的度 过更年 期。 综上 ,笔者认 为 中医辨证 用药 治疗女 性更 年期综合 征 疗 效可 靠 。
黄丸 ;偏肾 阳虚者 ,治 以右归丸或 二仙汤 ;阴 阳两 虚者 以
等 ,但是大部分疗效都不甚 满意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的机制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 的, 通过培补肾阴肾阳 , 佐 以或健脾开 胃、或活血去瘀 、或舒肝 行气、或清热之剂 ,只
要辨证准确 ,多能在用药后一周 内症状 明显减轻。肾虚须辨
1 1 一般资料 .
20 0 4年 到 2 0 0 8年 5年 间我院共收治 8 1
咽燥 、皮肤瘙痒 、关节 酸痛 、 目肢 肿、神疲 乏力等 。中医 面
称之为 “ 绝经前后诸证 ” ,是指妇女在绝经 前后 ,肾气渐衰 ,
肾精不 足 , 冲任二 脉虚衰 ,天癸渐绝 ,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 失 ,这是更年期妇女特殊 的生理状态 。这些症状可三三两两
脏 合病论 治 :肝 肾阴虚 治以六 味地 黄丸 / 一贯 煎 ;肝 肾阳 虚 治 以右 归丸 / 赞育丸 ;脾 肾阳虚治 以滋补冲 任方 ;心 肾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是每个女性生命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通常发生在 45 岁至 55 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些症状被统称为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不仅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的治疗策略,为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潮热、出汗、失眠、焦虑、抑郁、心悸、头痛、头晕、关节疼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密切相关。

雌激素的减少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二、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认识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气虚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损,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

在更年期,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导致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症状;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肾阳虚,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浮肿等症状。

此外,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血瘀等也是更年期综合症常见的中医病机。

三、西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西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

激素替代疗法是通过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来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女性,存在一些禁忌证,如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等。

此外,激素替代疗法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乳房胀痛、阴道出血、恶心、呕吐等。

四、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更年期综合症的不同病机,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肾阳虚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肝郁气滞者,常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心肾不交者,常用天王补心丹、交泰丸等。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女性进入更年期阶段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综合症状。

中医一直以来都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及整体的身心健康。

在对待更年期综合征方面,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学研究方向1.1 五脏失调理论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五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通过研究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可以判断出哪个脏器功能失调,从而进行相应的调理。

1.2 十二经脉理论中医认为十二经脉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理经脉的畅通,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1.3 气血阴阳理论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还强调平衡人体的气血和阴阳。

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中药调理措施。

二、中医辨证施治研究方向2.1 虚实辨证理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将更年期综合征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类。

对于虚证,中医药物可以调补气血、滋阴养血;对于实证,中医药物可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2.2 方剂治疗中医通过对经典方剂的研究和总结,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剂。

例如,四物汤、八珍汤等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2.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中常用的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以缓解相关症状。

三、现代药理研究方向3.1 激素水平调节中医药物对于调节更年期患者的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的控制,可以达到平衡激素水平的效果。

3.2 抗氧化作用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中药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症状。

3.3 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结语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提高疗效,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也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年期综合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女性在进入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激素水平的改变,出现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辨证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和运用的方法。

一、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包括心悸、潮热、盗汗、头痛、失眠、疲乏、情绪波动等症状。

部分女性还会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性欲减退等问题。

这些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中医辨证治疗的原理中医辨证治疗是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判断和治疗。

对于更年期综合症的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从体质调理和草药调理两个方面进行治疗。

1. 体质调理中医认为,女性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是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等。

因此,辨证时需要针对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对于阴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通过食补阴虚的膳食,如龟鳖汤等;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通过阳气调理汤剂来增强阳气。

通过体质调理,可以使患者的身体恢复平衡,改善更年期症状。

2. 草药调理中药作为辨证治疗的重要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配伍使用。

例如,对于患有潮热、盗汗等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降阳散;对于情绪波动、易怒等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安神药物;对于失眠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安神补心汤等。

这些草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来改善更年期症状。

三、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相比于西医的药物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在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中有诸多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辨证判断,针对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综合调理中医辨证治疗不仅仅关注症状的治疗,更注重调理患者的体质。

通过调理体质,可以使患者的身体恢复平衡,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女性从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段,一般出现在45—55岁之间。

在这一时期,由于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可明显下降,从而使其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的病理变化。

这种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就叫做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善怒易哭、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健忘、心悸不眠、月经紊乱、关节疼痛等为主。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属于“百合病”、“脏躁”、“郁证”等病症的范畴。

主要由年老肾气虚衰、脏腑经络失养、气血阴阳失衡等原因所致,与心、肝、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1.肝郁胆虚型更年期综合征:该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情绪抑郁、经常叹息、心悸胆怯、易恐善惊、坐卧不宁、胸胁和乳房胀痛、月经紊乱、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治疗该型更年期综合征应坚持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原则,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柴胡、枳壳、香附、炙甘草、川芎各9克,白芍12克。

茯神15克,远志5克,菖蒲6克,龙齿30克。

将上药用水煎煮(龙齿应先煎20分钟)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患者易恐善惊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淮小麦、磁石各30克。

磁石应先煎20分钟。

患者月经紊乱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当归9克,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

2、肾亏肝旺型更年期综合征:该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急躁易怒、心悸失眠、月经紊乱、腰腿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

治疗该型更年期综合征应坚持滋阴益肾、平肝潜阳的原则,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知母、黄柏、山茱萸、丹皮、天麻各9克,钩藤、生地各15克,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泽泻、桑寄生、杜仲各12克。

将上药用水煎煮(石决明应先煎,钩藤应后下)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

分3次服下。

患者若有月经量多、迁延不净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天冬15克,阿胶9克。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世家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世家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世家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经绝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症候群,如潮热,潮红(自觉一股热冲上就心烦面红),出汗,焦躁不安,抑郁失眠,有时情绪异常,喜怒无常,无端哭笑,有似精神病者。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冲任亏虚,精血不足,或因情志抑郁,营阴暗耗,致使肾之阴阳失调,进而影响心、肝、脾脏诸功能紊乱,从而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种种征象,常用的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柴胡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大黄、黄芪、川桂枝、制半夏各9克,炙甘草3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是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张琪之方,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效。

[方二]仙茅、知母、仙灵脾各10克,当归6克,巴戟天15克,红糖30克,黄柏皮10克,白糖30克。

将中药煎水,去渣,取滤液,再在滤液中加入红、白糖,煮1—2沸,即成。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30——50毫升。

本方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方三]浮小麦1加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

先将炙甘草加水煎煮取汁、备用,再用炙甘草与小麦,大枣同煮,先用武火煮沸,最后用文火煨至小麦烂熟成粥样。

每日早、晚空腹食1碗。

本方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方四]玄参、丹参、党参各10克,天冬、麦冬各5克,生地、熟地各12克,柏于仁、酸枣仁:10克,远志5克,当归3克,茯苓、浮小麦、白芍各10克,元胡6克,龙骨、牡蛎各15克,五味子、橘梗各5克。

清水煎服,日1剂,1剂煎2次,分早晚温服,16剂为1疗程。

本方为梁剑波方,适应于因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或平素心气不足,不得下通,心肾不交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方五]黄连3克,麦冬、白芍、白薇、丹参各9克,龙骨15克,枣仁9克。

煎服汤药每日5剂,1剂煎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药1个月为1疗程。

本方为裘笑梅方,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指生理上特定转变的时期,约45~55岁之间,妇女更年期最显著的变化月经紊乱或闭经,生殖能力渐减退至消失,大多数妇女都可自我调节,顺应这个在生理上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约15%的妇女在更年期由于各种复杂的病因影响,可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成为更年期综合征。

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数月,长者延续数年,甚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更年期分为绝经前期及绝经后期,以绝经为分界,妇女在更年期,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出现一些与更年期直接相关的证侯,如月经紊乱或闭经,烘热汗出,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志不宁或面浮肢肿等,成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经断前后诸证,其意相同,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常能获得较好疗效,总结一些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肾阴虚型月经推迟,稀发,量少或经闭多月,或崩中漏下,阴道分泌物减少,性欲渐减,头面部阵发性烘热汗出,耳鸣头晕,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便结溺黄,易烦躁,多愁善感,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肾养肝,调和阴阳。

方药:左归饮合二至丸加减,生熟地黄各15 g,枸杞子15 g,山萸肉20 g,淮山药30 g,云苓25 g,女贞子20 g,旱莲草20 g,珍珠母30 g,淫羊藿6 g,肉芙蓉15 g,制首乌20 g,炙甘草6 g水煎服。

若出现情志改变,如情绪低落,悲伤欲哭,健忘失眠,烦躁易怒等,可加甘麦大枣汤、百合以滋肾宁心安神;若头晕头痛,血压升高者,可选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以平肝熄风。

1.2 肾阳虚型月经过多,或闭经不来,或如崩似漏,淋漓日久,或崩闭交替,形寒肢冷,阵发烘热汗出,纳呆腹胀,面浮肢肿,腰膝酸软,便溏,尿频或失禁,舌质淡暗,脉沉细。

治则:温肾扶阳,调适阴阳。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15 g,山萸肉20 g,枸杞子15 g,山药30 g,菟丝子20 g,杜仲15 g,当归12 g,肉桂5 g,(焗服),淫羊藿15 g,党参20 g,炒白术15 g水煎服。

如月经量多或崩漏者,去当归,淫羊藿,加益母草30 g,三七粉 3 g(冲服),如尿频甚或尿失禁明显者,加覆盆子、北黄芪、益智仁、台乌,以固肾缩尿。

1.3 肾阴阳俱虚证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云淡,苔薄,脉沉溺。

治则: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减仙茅30 g,仙灵脾30 g,巴戟天10 g,当归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知母10 g,黄柏10 g,菟丝子10 g,制首乌20 g,龙骨30 g,煅牡蛎30 g,若便溏者,去润肠之当归,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止泻。

2 讨论
更年期机体由健康壮年向老年过度,随着肾气日衰,天癸将竭,冲任渐虚,精血不足,肾阴阳易于失调,若素体肾阴阳偏盛偏虚,或素性忧郁,或因家庭、社会、疾病、
劳逸等诸因素影响下,使肾阴阳失调益者。

肾为五脏之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从而产生以肾阴阳失调为中心,伤及其他脏腑功能的复杂多样的病理变化,故临床辨证首分肾阴虚或肾阳虚,或肾阴阳俱虚,并要辨明兼证,治疗主要是调理肾阴阳;关键在于滋肾添精,以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再者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很大,中医尤重视七情内伤导致本病,故必须注意调情志,多以语言开导来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方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