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练习答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练习答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练习答案

姓名 年级

高一 性别 男 教学课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 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

(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1)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

(2)如何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难点: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次课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新课引入

问题1: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概念的形成 问题1的探究:

具体实例1:看下面各组中两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1)A ={1,2,3}, B ={1,2,3,4,5} (2)A={菱形}, B ={平行四边形} (3)A={x|x>2}, B={x|x>1} (1)子集的定义:

文字语言: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

符号语言:B A ?或A B ?。 图形语言:

这种图称为Venn 图.

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B A

0 {0}, {正方形} {矩形},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x|-1

(1)问题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那么对于任意的A x ∈,有B x ∈;那么对于集合B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它与集合A 之间又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具体实例2:(1)、A ={x|x<-4或x>2},B={x|x<0或x>1} 结论:集合B 中的元素有可能在集合A 中,也可能不在集合A 中。 (2)相等关系:如果集合A B ?,且A B ?,则A=B 。

如:A ={x|-1

(3)真子集的定义: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问题3、集合中会不会没有任何元素呢?

具体实例3、考察下列集合. 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1)

A = {(x ,y )|22

1x y +=-} (2)B = {x | x 2 + 1 = 0,x ∈R }。 结论:A,B 两个集合中都没有元素 (4)空集的定义: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能力提升

子集的性质:一般结论: ①

A A ?.

②若A B ?,B C ?,则

A C ?.

③A = B ?A B ?,且B A ?

.

例1、写出集合A ={1,2,3}的所有子集,并指出有几个真子集是哪些? 例2、集合A 与集合B 之间是什么关系? A ={x|x=4k+2,k ∈Z} B={x |x=2k ,k ∈Z }

6、课堂练习:

(1)写出集合{a 、b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子集、真子集的个数。 (2)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子集、真子集的个数。 (3)写出集合{a 、b 、c 、d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子集、真子集的个数。

归纳猜想:对于一个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的个数与元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选择题

1.集合}{

Z

x x x A ∈<≤=且30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

A.5

B.6

C.7

D.8 2.已知集合}{{

x B x x A =<<-=,21}1

0<

A.B A >

B. B A ?

C. A

B D. B

A

3.已知集合?

??∈?

??=

=Z k k

x x A ,3,=B ?

??∈???=Z k k

x x ,6,则 ( )

A. A B

B. B A

C.B A =

D. A 与B 关系不确定

4.满足M

a ?}{的集合},,,{d c

b a M 共有 ( )

A.6个

B.7个

C.8个

D.15个

5.已知集{}}{

a x x B x x A <=<<=,21,满足A

B ,则 ( )

A.2≥a

B. 1≤a

C.1≥a

D. 2≤a 二、

填空题

1.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若在A 中增加一个元素,则它的子集增加的个数为____

2.设}1,1{},,3,1{2

+-==a a B a A 若B

A ,则a 的取值为____________.

3.已知集合{

}12

==x x P ,集合{

x Q = }1=ax ,若P Q ?,则a 的取值______

.

4设{}===∈B x y y x A R y x ,),(,,?

??=???1)

,(x y

y x ,则B A 间的关系为____

5.已知集合}{{

x

B x x x A =>-<=,51或}4

+<≤a x a ,若

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设集合}{

{

ax x x B x x A -==-=2

,01}02=-,若B A ?,求a 的值.

2.若集合{

}==-+=N x x x M ,062

}{

0))(2(=--a x x 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

3.设集合}{22+<<-=a x a x A ,=B }{

32<<-x x .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数a 使A B ??

4.已知集合}{

41>-<=x x x A 或,=B }{

32+≤≤a x a x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5.已知集合{}=≤≤=B x x A ,21}{

1

,1≥≤≤a a x x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5.已知{

}95,4,2,,2

+-=∈x x A R x a , {}a ax x B ++=2,3,{

+=2x C }1,3)1(-+x a .求:

(1).使,2B ∈B A 的x a ,的值;

(2).使的值的x a C B ,=.

集合的基本运算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B

A ?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A B

A(B)

A

B

B

A

B A

3.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U。

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

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B?A,A∩B?B,A∩A=A,A∩?=?,A∩B=B∩A

A?A∪B,B?A∪B,A∪A=A,A∪?=A,A∪B=B∪A

(C

U A)∪A=U,(C

U

A)∩A=?

若A∩B=A,则A?B,反之也成立若A∪B=B,则A?B,反之也成立若x∈(A∩B),则x∈A且x∈B

若x∈(A∪B),则x∈A,或x∈B

A

B

B

A

-1 3 5 9 x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C B C ??.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 (2)又{}1,2,3,4,5,6B C ?=,

得{}()6,5,4,3,2,1,0A C B C =------ . ∴ ()A A C B C ??{}6,5,4,3,2,1,0=------. 【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A B A = ,可得A B ?.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

【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解:由{1,2,3,4,5,8}A B = ,则(){6,7,9}U C A B = . 由{5,8}A B = ,则(){1,2,3,4,6,7,9}U C A B =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 ,

()(){1,2,3,4,6,7,9}U U C A C B = .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 ,

()()()U U U C A C B C A B = .

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 与()()()U U U C A C B C A B =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课堂练习一】

1.已知全集{}{}{}0,1,2,4,6,8,10,2,4,6,1U A B ===,则()U C A B ?=(

)

-2 4 m x

B A

{}0,1,8,10 B {}1,2,4,6 C {}0,8,10

D Φ

2.集合{}{}21,4,,,1A x B x A B B ==?=且,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值为 ( ) A 1或0 B 1,0,或2 C 0,2或-2 D 1或2 3.若{}{}{}0,1,2,1,2,3,2,3,4A B C ===???则(A B)(B C)= ( ) A {}1,2,3 B

{}2,3

{}2,3,4 D {}1,2,4

4.设集合{}{}|91,|32A x x B x x A B =-<<=-<

1.设集合{}{}|32,|13M x Z x N n Z n =∈-<<=∈-≤≤,则M N ?= ( ) A

{}0,1

{}1,0,1-

{}0,1,2

{}1,0,1,2-

2.设U为全集,集合,M U N U N M ???且则 ( ) A U U C N C M ? B U M C ?N C U U C N C M = D ()U U C M C ?N

3.已知全集{|3}U x x =≥-,集合{}3|

0,|31x M x N x x x +??

=<=≤-??-??

, 则集合{}|1x x ≥是 ( )

A N M ? B N M ? C ()M N ?U C D ()M N ?U C 4.设{}{},A B ==菱形矩形,则A B ?=___________.

5.已知全集{}{}{}22,4,1,1,2,7U U a a A a C A a =-+=+==则_______. 参考答案:【课堂练习二】 1-3:BDD 4. {}正方形,5. 3a =

【自主尝试】 1.

{}

|110,U x x x N =≤≤∈且,集合

{}{}

3,5,6,8,4,5,7,8A B ==,求

A B ?,A B ?,()U C A B ?.

2.

{}{}{}

|25,|12,|13U x x A x x B x x =-<<=-<<=≤<集合,求

A B ?,A B ?,()U C A B ?.

3.

{}{}{}

22|26,|450,|1U x x x Z A x x x B x x =-<<∈=--===且,求

A B ?,A B ?,()U C A B ?.

参考答案:【自主尝试】

1. {}{}{}3,4,5,6,7,8,5,8,()1,2,9,10U A B A B C A B ?=?=?=

2. {}{}{}|13,|12,()|2125U A B x x A B x x C A B x x x ?=-<

3. {}{}{}1,1,5,1,()0,2,3,4U A B A B C A B ?=-?=-?= 【典型题型】

1.已知全集{}|U x x =是不大于30的素数,A,B

U

的两个子集,且满足

{}{}()5,13,23,()11,19,29U U A C B B C A ?=?=,{}()()3,7U U C A C B ?=,求集合A,B.

2.设集合{}{}22|320,|220A x x x B x x ax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3. 已知{}{}|24,|A x x B x x a =-≤≤=<

① 若A B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②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③ 若A B A B A φ?≠?≠且,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全集{}22,3,23,U a a =+-若{}{},2,5U A b C A ==,求实数a b 和的值.

参考答案:【典型题型】

由Venn 图可得{}2,5,13,17,23A =,{}2,11,17,19,29B = 提示:{}1,2A =,∵A B A ?= ∴B A ? 44a -<≤

3.①2a ≤-; ②4a ≤; ③24a -<≤

2235a a +-=,4a =-或2a =,3b =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设集合{}{}|2,,|21,M x x n n Z N x x n n N ==∈==-∈则M N ?是 ( )

A Φ

B M

C Z

D {}0

2.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 {},a a b ? B {}{},,a b a c a ?=

C{}{},,b a a b ?

{}{}{},,0b a a c ?=

3.已知集合{}{}1,1,2,2,|,M N y y x x M =--==∈,则M N ?是 ( ) A M B {}1,4 C {}1 D Φ

4.若集合A,B,C满足,A B A B C C ?=?=,则A与C之间的关系一定是( ) A A C B C A C A C ? D C A ?

5.设全集{}{}|4,,2,1,3U x x x Z S =<∈=-,若u C P S ?,则这样的集合P共有( ) A 5个 B 6个 C 7个 D8个 二、填空题

6.满足条件{}{}1,2,31,2,3,4,5A ?=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__________. 7.若集合{}{}|2,|A x x B x x a =≤=≥,满足{}2A B ?=则实数a =_______. 8.集合{}{}{}0,2,4,6,1,3,1,3,1,0,2U U A C A C B ==--=-,则集合B=_____. 9.已知{}{}1,2,3,4,5,1,3,5U A ==,则U C U =________________.

10.对于集合A,B,定义{}|A B x x A -=∈?且B ,A⊙B=()()A B B A -?-, 设集合

{}{}1,2,3,4,5,6,4,5,6,7,8,9,10M N ==,则M⊙N=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已知全集{}|16U x N x =∈≤≤,集合{}2|680,A x x x =-+={}3,4,5,6B = (1)求,A B A B ??,

(2)写出集合()U C A B ?的所有子集.

12.已知全集U=R,集合{}{}|,|12A x x a B x x =<=<<,且()U A C B 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3.设集合{}{}22|350,|3100A x x px B x x x q =+-==++=,且13A B ??

?=-????

求A B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ACACD 填空题

6. 8

7. 2

8. {}3,1,3,4,6A =-

9. φ 10. {}1,2,3,7,8,9,10 三.解答题

11.(1)∵{}{}2,4,3,4,5,6A B == ∴{}{}2,3,4,5,6,4A B A B ?=?= (2) ∵{}{}1,2,3,4,5,6,2,4U A == ∴{}(){}1,3,5,6,3,5,6U U C A C A B =?= ∴()U C A B ?的所有子集是:{}{}{}{}{}{}{},3,5,6,3,53,6,5,6,3,5,6φ 12.①当1a ≤时,(){}|12U A C B x x x R ?=≤≥≠或,∴1a ≤不合题意; ②当12a <<时,(){}|2U A C B x x a x R ?=<≥≠或,∴12a <<不合题意; ③当2a ≥时,(){}|U A C B x x R R ?=∈≠符合题意 所以实数a 取值范围是2a ≥

13. ∵13A B ??

?=-????,∴13-是方程2350x px +-=和23100x x q ++=的解,

代入可得14,3p q =-=,∴{}21|31450,53A x x x ??

=--==-????

{}21|31030,33B x x x ??

=++==--????

,1,3,53A B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加强训练)

1.已知集合{}{}2|15500,|10A x x x B x ax =-+==-=,若A B ?≠Φ,求a 的值.

2.已知集合{}{}|23,|15A x a x a B x x x =≤≤+=<->或,若A B ?=Φ,求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集合{}{}22|340,|220A x x x B x x ax =--==-+=若A B A ?=,求a 的取值集合.

4.有54名学生,其中会打篮球的有36人,会打排球的人数比会打篮球的多4人,另外这两种球都不会的人数是都会的人数的四分之一还少1,问两种球都会打的有多少人.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加强训练)

1. {}5,10A = 若B φ=,0a =,A B ?=Φ不合题意

B φ≠,1B a ??=????,1

15,5a a

==或1110,10a a ==

2. ①若A φ=,32,3a a a +<>

②若A φ≠,32121,2235

a a a a a +≥??

≥--≤≤??+≤?

综上:3a >或1

22

a -≤≤

3. 提示:{}1,4A =-,因为A B A ?=所以B A ?, 44x -≤<

4. 设54名同学组成的集合为U,会打篮球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A ,会打排球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B ,这两种球都会打的同学的集合为X ,设X 中元素个数为x ,,由Venn 图得:

()()136401544x x x x ??

-+-++-=

???

,解得28x =,所以两种球都会打的有28人。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

教学需要: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_____题; 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 学习管理师: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及练习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Venn图 (1)定义: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2)适用范围: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 (3)使用方法:把元素写在封闭曲线的内部. 2.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概念 (1)子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 A?B(或B?A)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就称集合 A为集合B的子集 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也就是说,若A?B,且B?A,则A=B. (3)真子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 A B(或 B A) x?A,就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1)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集合间关系的性质 (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2)对于集合A,B,C,若A?B且B?C,则A?C. 1.集合A={-1,0,1},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A.2个B.4个 C.6个D.8个 B解析:根据题意,在集合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有{0},{0,1},{0,-1},{-1,0,1}, 共4个,故选B. 2.已知集合A={x|-1B B.A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教材分析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了解空集的含义.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节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打好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复习回顾: 1.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 2.元素与集合有哪几种关系? 问题提出:集合与集合之间又存在哪些关系? (二)研探新知 问题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1,2,3},{1,2,3,4,5}A B ==; (2)设A 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C x x D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2,4,6},{6,4,2}E F ==.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强化学生对符号所表示意义的理解.并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如图1和图2分别是表示问题2中实例1和实例3的Venn 图. 图1 图2 投影问题3: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 b b a a b ≥≥=且则”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得出结论: 若,,A B B A A B ??=且则.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几个具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集合实例,并用Venn 图表示. 学生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

《集合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案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 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 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 师:对两个数a、b,应有a >b或a = b或a<b. 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 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 或A与B相等的关系. 类比生疑, 引入课题 概念形 成分析示例: 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 并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 系 (1)A = {1,2,3} B = {1,2,3,4,5} (2)A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女生} B= {新华中学高(一)6 班 的全体学生} (3)C = {x | x是两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 D = {x | x是等腰三角形} 1.子集: 生:实例(1)、(2)的共同 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 都是B的元素. 师:具备(1)、(2)的两个 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B的 子集,那么A是B的子集怎 样定义呢?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 共性. 生:C是D的子集,同时D 是C的子集. 师:类似(3)的两个集合称 为相等集合. 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两 通过 实例的共 性探究、感 知子集、相 等概念,通 过归纳共 性,形成子 集、相等的 概念. 初步 了解子集、 相等两个 概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篇一:2011新高一数学(人教版)集合的基本运算.doc 高一数学——集合第三讲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重点难点】: 1.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2.难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用具:一、复习 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空集 2、作业讲评二、新授(1)知识导向或者情景引入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2)并集 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在上述两个例子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都具有这样的一种关系: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记作:A∪B ,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如上图。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例题1:{1,2,3,6}∪{1,2,5,10}={1,2,3,5,6,10}.例题2:A={a,b,c,d,e},B={c,d,e,f}.则A∪B={a,b,c,d,e,f} 例题3:教材例5(3)交集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Venn图中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 有什么关系? A B 问题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2,3}之间的关系. 上面两个问题中,集合C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且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记作:A∩B ,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例题(P9-10例6、例7)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A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

人教A版精编数学必修1学案: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堂导学案(含答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堂导学 三点剖析 一、集合间的关系 【例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1)2?{x|x≤2}; (2)2∈{x|x≤2}; (3){2}{x|x≤2}; (4)?∈{x|x≤2}; (5)??{x|x≤2}; (6){a,b,c,d}?{e,f,b,d,g}. 思路分析:要注意元素与集合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符号的不同,绝对不能混淆. 解:根据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有关规定,(1)(4)(6)不正确,(2)(3)(5)正确.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元素与集合之间应该用“?”或“∈”;而“?,”应该出现于集合与集合之 间;?作为特殊集合应遵从??A,?A(非空).但这不是绝对的,选择的关键在于具体 分析二者的关系.例{1,2}∈{{1,2},{1}},而?∈{?,1},?{?,1}都是对的. 二、运用集合间的关系解题 【例2】 {a,b}?A{a,b,c,d,e},求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A. 思路分析:从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着手解答. 解:因为{a,b}?A,所以,A中必有元素a,b. 因为,A是{a,b,c,d,e}的真子集,所以,A中元素可以有2个,3个,4个三种情形.具体为:{a,b};{a,b,c};{a,b,d};{a,b,e};{a,b,c,d};{a,b,c,e};{a,b,d,e}共7个. 温馨提示 1.按顺序摆,做到不重不漏. 2.正确地把集合语言表述的问题“翻译”成普通数学语言. 【例3】集合A={1,3,a},B={a2},且B A,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思路分析:在利用B A这一条件时要注意对a进行讨论. 解:由于B={a2}A={1,3,a}, 因此,①a2=1,得a=1(不合题意舍去)或a=-1; ②a2=3得a=±3; ③a2=a得a=1(不合题意舍去)或a=0. 综上,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1,3,-3,0}. 温馨提示 1.分类讨论思想是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注意掌握分类方法;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3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 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B A ??或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 ?B ,则需考虑A =?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 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B ) A .M ={(3,2)},N ={(2,3)} B .M ={2,3},N ={3,2} C .M ={(x ,y)|x +y =1},N ={y|x +y =1} D .M ={2,3},N ={(2,3)} 例如: (2)设a ,b∈R ,集合{1,a +b ,a}=? ????? 0,b a ,b ,则b -a =___2_. 思维启迪: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考虑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解析 (1)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有两个元素,而集合N 只含有一个元素,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因为{1,a +b ,a}= ? ????? 0,b a ,b ,a≠0, 所以a +b =0,得b a =-1, 所以a =-1,b =1.所以b -a =2. 探究提高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把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若集合A ={x|ax 2 -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 0或98_. 解析 ∵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 当a =0时,x =2 3 符合要求. 当a≠0时,Δ=(-3)2 -4a×2=0,∴a=98.故a =0或98. 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 已知集合A ={x|-2≤x≤7},B ={x|m +1

高中数学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三 新人教B版必修1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子集、真子集、空集、两个集合相等等概念,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2、能过与不等式类比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类比思想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集合间的关系,难点是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a与{a}有什么区别? 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 5<7 例1、A={1,2,3},B={1,2,3,4,5} 或7>5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称为: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例2、A为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A?B,或B?A。用Venn图表示(右上图)。 5=5 例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a≤b 特点:集合C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中的元素,集合D中的任何一

且b ≥a 个元素都是集合C 中的元素,即C ?D ,或D ?C 。 则a=b 所以,C=D 。 定义: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此时 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定义:若集合A ?B ,但在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B ,或B A 记作:A 例1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例2呢? 方程x 2+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 2+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中没有元素。 定义: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 两个结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类比:a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我说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两种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是对集合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 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 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教学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 二、说教法: 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集合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作为后一节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是没有障碍的,因此我将这样设计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

新课标必修一示范教案(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必修一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1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3)(x 3-)=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x|0

人教版数学高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案

课题:§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 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用Venn )(A B B A ??或 (二)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B A A ∪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1, 9U C A B x x x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 (2)又{}1,2,3,4,5,6B C =, 得{}()6,5,4,3,2,1,0A C B C =------. ∴ ()A A C B C {}6,5,4,3,2,1,0=------. A B B A -1 3 5 9 x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两关系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了解空集的含义 学习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学习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 、 .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正倍数;(2)1000以内3的倍数. 复习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0 N ;2 Q ; -1.5 R. (2)设集合2{|(1)(3)0}A x x x =--=,{}B b =,则1 A ;b B ;{1,3} A.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3,6,9}A =与*{|3,333}B x x k k N k ==∈≤且; 1}x |{x >=C 与5}x |{x >=D {|(1)(2)0}E x x x x =--=与{0,1,2}F =. 新知: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B A ? ②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为:()A B B A ??或 子集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是 的子集;即:A?A; (2)若B A ?,C B ?,则 。 ③ 集合相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B A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称集合A 与集合B 。记作:A =B ;若A B B A ??且,则A B = ④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⑤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任何集合是 的子集,即A A ;对于集合A,B,C,若C B B A ??,,那么A C ; (2)含n 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的个数 ,真子集的个数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⑦知识拓展︰如果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那么它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 课内自测: 1.用适当符号填空:(1){,}a b {,,}a b c ,a {,,}a b c ;(2)? 2{|30}x x +=,? R ; (3)N {0,1},Q N ;(4){0} 2{|0}x x x -=;(5)2 ___{10}xR x φ∈+=; (6)20___{0}x x =;(7)2{2,1}__{320}x x x -+= (8){(2,4)} {(x ,y )|y =2x} 2.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1){,}={b ,a }a b ;(2){,}{,}a b b a ?;(3){}φφ=;(4){0}φ=;(5){0}φ?;(6)0{0}∈;(7)0φ∈;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精品)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图表示为: =2}. }.

备选训练题 例1 能满足关系{a ,b }?{a ,b ,c ,d ,e }的集合的数目是( A ) A .8个 B .6个 C .4个 D .3个 【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 中必须含有元素a ,b ,且为{a ,b ,c ,d ,e }的子集,所以A 中元素就是在a ,b 元素基础上,把{c ,d ,e }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 ,b },A = {a , b , c },A = {a ,b , d },A = {a ,b , e },A = {a ,b ,c ,d },A = {a ,b ,c ,e },A = {a ,b ,d ,e },A = {a ,b ,c ,d ,e },共8个,故应选A. 例2 已知A = {0,1}且B = {x |x A ?},求B . 【解析】集合A 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 由题意可知B = {?,{0},{1},{0,1}}. 例3 设集合A = {x – y ,x + y ,xy },B = {x 2 + y 2,x 2 – y 2,0},且A = B ,求实数x 和y 的值及集合A 、B . 【解析】∵A = B ,0∈B ,∴0∈A . 若x + y = 0或x – y = 0,则x 2 – y 2 = 0,这样集合B = {x 2 + y 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 ≠0,x – y ≠0. ∴22 220 xy x y x y x y x y =?? -=-??+=+? (I ) 或22 220xy x y x y x y x y =?? -=+??+=-? (II ) 由(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由(I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 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 ∴01x y =?? =?或0 1x y =??=-? , ∴A = B = {0,1,–1}. 例4 设A = {x | x 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 【解析】A = {3,5},∵B A ?,所以

1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 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9-10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 9-10例6、例7)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例题(P 12例8、例9)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 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 B ,B ?A ∪B ,A ∪A=A ,A ∪?=A,A ∪B=B ∪A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