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设计与应用复习要点

无线网络设计与应用复习要点
无线网络设计与应用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1、WLAN技术使用无线电波介质。

2、无线网局域网使用的标准是802.11。

3、DHCP协议的功能是为客户机自动配置IP地址。

4、PCI不属于无线网卡的接口类型。

5、无线子系统的物理信道支撑着逻辑信道,以GSM系统为例,逻辑信道可分为业务信道

和控制信道两大类。

6、关于无线局域网,802.11b 和802.11g 都可以在2.4GHz 频段工作。

7、IEEE802.20技术标准可以有效实现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数据传输速率。

8、Wimax是采用IEEE802.16技术标准来构建宽带无线网络的。

9、邻道干扰是指邻近频道或相邻频道之间的干扰。

10、针对QoS的问题,IEEE推出了IEEE802.11 e标准,以便无线链路MAC提供QoS控制和

保障机制。

11、GPRS系统中,A类移动台可同时提供GPRS和GSM业务。

12、由一个无线AP以及关联的无线客户端被称为一个BSS。

13、TD-SCDMA系统,目前使用的频段是1755~1880MHz。

14、物理信道用于承载传输信道的信息。

15、拒接服务攻击采用洪水算法对网络进行频率干扰、消耗带宽。

16、802.11协议定义了无线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7、在标准802.11a、802.11b、802.11g、802.11n中,支持最大传输速率最低的是802.11b。

18、GSM系统采用的调制技术是GMSK。

19、天线主要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1层。

20、无线网局域网使用的标准是802.11。

21、移动鉴权中心(AUC)属于HLR的一个功能单元部分,专门用于GSM系统的安全性

管理。

22、802.16e不属于WLAN协议。

23、SSID不属于802.11无线局域网安全策略。

24、在WLAN接入系统中,为客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的是AP。

25、网桥在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联的。

26、802.11g不支持65 Mbps传输速率。

27、IEEE 802.11e协议是增强wlan的QOS服务质量的协议。

28、与IEEE802.11b相比较,IEEE802.11g的信号覆盖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

29、IEEE802.11i标准中新增加了AES加密算法。

30、MAC认证方式属于硬件认证而非用户认证。

31、802.11a的最大速率为54Mbps,802.11g的最大速率为54Mbps,802.11b的最大速率

为11Mbps。

32、802.16a是一项新兴的无线城域网技术。

33、蓝牙和ZigBee技术是无线个域网技术。

34、在802.11功能扩充协议中,增强WLAN协议的QoS服务,以支持语音、视频等多媒体

传输的标准是802.11e。

35、多址技术实质为信道共享的技术,主要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

址CDMA三类最基本的多址方式。

36、IEEE802.11g与IEEE802.11b兼容。

37、无线城域网采用802.16系列协议。

38、天线按方向性分类,可分为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

39、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节点的体系结构由分层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支撑

组成。

40、如用户需要WLAN网络实现漫游功能,多台AP必须使用相同SSID。

41、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拓扑、环型拓扑和网状型拓扑。

42、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方式有ASK、FSK、PSK三种。

43、WLAN 根据物理拓扑结构可分为单区网和多区网。

44、自从加入移动特性而产生802.16e标准之后,WiMAX就具备了高速移动特性和高带宽

接入特性。

45、IEEE802.11a能够提供6~54Mbit/s数据速率。

46、常见的无线局域网MAC 层优化技术DCF 主要有CSMA/CA、RTS/CTS两种工作模式。

47、无线广域网采用802.20系列协议。

48、移动IP技术中,移动主机在外地通过外地代理向位于家乡的家乡代理注册,使家乡代

理获知移动主机的当前位置,从而实现了移动性。

49、WLAN系统架设中天线的选择:如狭长地带的覆盖,可以选择定向天线;开阔地可用全

向天线。

50、提供wlan无线网络安全的两个重要手段是MAC地址控制和无线接入隔离。

5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

52、可以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一种特殊的移动Ad Hoc网络。

53、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

(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4)通信系统复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54、请分别说出MAC地址控制和无线接入隔离的作用。

答:MAC地址控制:启用白名单时,允许MAC列表中的设备接入,启用黑名单时,拒绝MAC列表中的设备接入。

无线接入隔离:无线用户只能访问AP,二层无法互通。

55、何谓无线局域网络WLAN。

答: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起来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56、为什么网络协议栈都以分层形式实现?

答: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将其分解为若干层次设置相应的协议,便于维护和修改。

57、无线局域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优点:移动性;灵活性;可伸缩性;经济性。

还有一些在可靠性、兼容性、带宽等方面的局限性。

58、常见的无线局域网MAC 层优化技术有哪些?有哪些特点?

答:DCF 主要有CSMA/CA,RTS/CTS 两种技术。

EDCA 特点:使用AIFS代替DIFS;最大最小竞争窗口的改变

59、为什么说无线城域网解决了最后一千米的接入问题?

答:WMAN 能有效的解决有线方式无法覆盖的地区的宽带接入问题,有较完备的QoS 机制,可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实时。非实时不同速率要求的数据传输服务,为居民和

各类企业宽带接入业务提供新的方案。

60、IEEE 802.20 标准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无线信道模型、移动性管理及切换模型、分布式安全模型及所支持的业务模型组成。

61、什么是MANET?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MANET 是移动Ad Hoc网络(又称移动多跳网或移动对等网)是一种特殊的在不借助任何中间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可在有限范围内实现多个移动终端临时互联互通的网络。

MANET的特点: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无固定通信设施,网络节点随机移动;资源

有限,节点的能量和网络带宽有限;多跳通信,实现不同覆盖网络间的源与目标主

机间的通信;安全性较低,无线信道易受窃听、篡改、伪造等攻击的威胁。

6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几点体系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WSN 节点的体系结构由分层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支撑组成。

(1)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

主要包括对节点自身管理以及用户对WSN 的管理,有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

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3)应用支撑平台

包括一系列检测为主的应用层软件,并通过应用服务和网络管理接口提供支持。

63、目前的骨干网络大多为光纤传输,部分城市实现了光纤到户,为此是否可以完全用光纤

取代所有其他类型的网络?

答:不能取代所有其他类型的网络。由于光纤属于有线网络的范畴,无法取代一些只适用于无线网络的应用,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64、试阐述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和结构。

答:WLAN由站、无线介质、无线接入点或基站、分布式系统等组成。

WLAN 根据物理拓扑结构可分为单区网和多区网;

根据逻辑拓扑可分为对等式拓扑、基础结构式和线性、星形、环形等;

根据控制方式可分为无中心分布式和有中心集中控制式两种;

根据与外网的连接性可分为独立WLAN 和非独立WLAN。

65、802.11a、802.11b、802.11g工作在何频段?

答:801.11a 工作在5GHz频段,802.11b/g工作在2.4GHz频段。

66、IEEE 802.16 协议体系结构如何?

答:IEEE802.16 标准描述了一个点到多点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包括MAC 层和物理层。

67、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标准已较为成熟,其中物理层的协议规范各异,试给出目前已

有的物理层规范。

答:直接序列扩频规范、调频扩频规范、红外规范、OFDM 规范。

68、移动IP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它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如何实现?

答:移动主机在外地通过外地代理向位于家乡的家乡代理注册,使家乡代理获知移动主机的当前位置,从而实现了移动性,凭借移动IP,主机可跨越IP子网实现漫游。

移动IP技术扩展了WLAN介入方案的覆盖范围,提供大范围的移动能力,使用户在移动中保持与Internet的连接。

69、IEEE 802.20 的协议模型结构如何?各部分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802.20 协议模型分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两个功能层。

链路层由MAC子层和MAC管理子层组成。前者负责正确组建数据帧,以及对空中资源接入发出申请命令。后者负责提供MAC层参数和提取MAC层监视参数,该信息可用作

网络管理。

物理层由物理汇聚子层、物理媒体子层和物理管理子层组成。物理媒体子层负责提供比特传输。汇聚子层主要实现比特流和信元流之间的转换。管理子层负责提供物理层参数的定义,获取用于网络管理的一些监视参数。

70、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哪些特点?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答:WSN 除具有Ad Hoc 网络的自组织性等特征以外,还有许多特点:

①网络规模大。②低速率。③低功耗。④低成本。⑤短距离。⑥高可靠。

WSN 面临的挑战:

①通信能力有限,需要高质量完成感知信息的处理与传输。

②电源能量有限,需要节约能量,使网络生命周期最大化。

③传感器计算能力有限,要让大量仅具有限计算能力的传感器进行协作分布式信息处理。

④传感器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软硬件必须具有高健壮性和高容错性。

⑤网络动态性,WSN 应具有可重构性和自调整性。

⑥大规模的分布式触发器。

⑦感知数据流巨大。

⑧以数据为中心。

71、什么是无线个域网?它与其他无线网络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AN,WPAN)是一种采用无线连接的个域网。也是近年来个域网中应用较多的类型。其主要通过无线电或红外线代替传统有线电缆,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互联,组建个人信息网络。

传统有线网络中,各种外设与计算机间的连接与通信往往需要各种线缆直接联结,存在许多不便,因此对各种设备间的无线连接需求越来越强烈。于是WPAN 应运而生,它是为了实现活动半径小(如几米)、业务类型丰富、面向特定群体的连接而提出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WPAN 是一种与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并列但覆盖范围更小的无线网络。

72、什么是卫星网络?与其他无线网络相比有何不同?

答: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无线电信号。这里的地球站指位于地球表面(陆地、水上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而转发地球站信号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

卫星网络与其它通信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②便于实现多址连接通信。③

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④机动灵活。⑤通信线路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⑥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

73、隐藏节点问题中,无线节点A 和 C 同时想与B 通信,此时会产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答:隐藏节点问题。

使用RTS 和CTS 控制信息来避免冲突。当发送方发送数据前,先送出一个RTS 包,告知在传送范围内的所有节点不要有任何传送操作。如果接收方目前空闲,则响应一个CTS 包,告诉发送方可开始发送数据,此CTS 包也会告诉所有在接收方信号传输范围内的其他节点不要进行任何传输操作。

74、暴露节点问题中,无线节点B想与A通信,同时,节点C想与D通信,此时会产生什

么问题?如何解决?

答:暴露节点问题。

采用RTS/CTS机制,当一个节点侦听到邻近节点发出来的RTS,但却没有听到相应CTS,可以判定它本身是一个暴露节点,所以允许传送数据到其他邻近节点。这个节点可以成功送出RTS,但相应的CTS不一定能被成功的收到。

75、在MANET 中如何进行IP 地址分配?试分析。

答:MANET 路由协议并未考虑节点IP 地址的分配,而假设节点IP 地址已被事先分配好。

但这实际上存在问题,必须考虑如何为新加入MANET 的节点分配IP 地址。下面是MANET中IP 地址分配的几种技术。

①基于伙伴系统的分布式动态地址分配协议。通过地址池为节点分配IP 地址,最初整个网络仅一个节点A,拥有整个IP 地址池。当一个无IP 地址的节点B 加入网络,它向A 申请IP 地址。A 接受申请后,将IP 地址池的一半地址分配给B,B 可将收到地址池中的第一个地址作为自身地址。同时 B 还将发给A 最新的IP 地址表,此时A 和 B 互称为伙伴。

②改进的DHCP 协议。此协议为每部分网络选择一个领导,领导扮演DHCP服务器的角色,通过其向新加入节点分配地址,领导拥有一个所有已被分配IP 地址的列表。

③基于硬件地址的IP 地址分配。采用硬件MAC地址的已知网络前缀和后缀组成相应的IP地址。

76、QoS 机制在无线传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试分析MANET 的QoS 机制。

答:传统的QoS 通常包括时延、带宽、分组丢失概率、时延抖动等,而对MANET 而言,能量消耗和服务覆盖范围是另外两个特殊的QoS 属性。通常将根据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和数据流的QoS 需求来决定的路由机制称为QoS 路由。QoS 路由就是将传统最短路径形成一条最优路径。

QoS 路由是一种基于网络可用资源和业务流的QoS 要求来选择路径的路由机制,或是包含各种QoS 参数的动态路由协议。换言之,QoS 路由是用来查找满足QoS 要求的路径。QoS 路由要求达到两个目标:要满足应用的QoS 请求、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QoS路由和资源预留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部分。资源预留之前,满足要求的QoS 路径已被选定。QoS 要求可以是一维或多维参数,相应的QoS 路由被称为单维或多维QoS 路由。QoS路由还可以分为QoS 单播和多播路由。

77、什么是女巫攻击?请举例分析女巫攻击的过程。

答:女巫(Sybil)攻击的目标是破坏依赖多节点合作和多路径路由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女巫攻击中的恶意节点通过扮演其它节点或声明虚假的身份,而对网络中其它节点表现出多重身份。其它节点会认为存在被女巫节点伪造出来的一系列节点,但实际上这些节点并不存在,而所有发往这些节点的数据将被女巫节点获取。

下图所示为女巫攻击的示意,A为女巫节点,B为真实节点,其它节点均为A的伪造节点,实际并不存在。而B却受到欺骗,其与所有伪造节点的通信其实都发给A。

78、虫洞攻击的具体攻击过程如何?请举例说明。

答:虫洞攻击(Wormholes)也称隧道攻击,指两个或多个节点合谋通过封装技术,压缩其内部路由,减少它们之间的路径长度,使之似乎是相邻节点。常见的虫洞攻击如:恶意节点将在某一区域网络中收到的数据包通过低时延链路传到另一区域的恶意节点,并在该区域重发该数据包。虫洞攻击容易转化为黑洞攻击,两个恶意节点之间有一条低时延的隧道,一个位于基站附近,而另一个较远的恶意节点可使其周围节点认为自己有一条到达基站的高质量路由,从而吸引其周围流量。

下图所示为虫洞攻击,可看出,协同攻击的两个节点之间通过虚假路径,使得表面上看起来的路由器跳数最少。

《校园网的组建与实施方案》毕业设计论文

校园网的组建与实施方案 目录 1 前言 (2) 2 需求分析 (2) 2.1建网需求 (2) 2.2 网络环境 (3) 3 校园网结构的设计 (4) 3.1 总体设计原则 (4) 3.2 校园网设计的层次化模型 (5) 4 解决方案 (5) 4.1.网络拓扑结构 (5) 4.2方案说明 (7) 5.网络设备选型 (7) 5.1交换机 (7) 5.2服务器 (8) 5.3其他设备 (9) 6. 网络设备的配置 (9) 6.1交换机的配置 (9) 6.2配置防火墙............................................................................................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0)

1 前言 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中,对于合格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需要他们掌握大量的各类知识,在教育中需要提高教学效率。现在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以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在与前人同样的时间内,掌握比前人更多的知识,而这些教学方法,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才能实现。 这就要求校园网是一个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运行工作。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起来。 校园网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组网技术和协议以及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和各种终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并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等方面的计算机局域网系统。 校园网应具有教学,管理和通信三大功能。对于目前的校园网建设来说,主要侧重于教学和通信,难以实现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管理领域。 2需求分析 2.1建网需求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了紧追时代步伐,发展与校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远程教学和协作工作的阶段,发展对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决定建设自己的校园网,争取尽早实现教育信息化。校园网建成后,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可以引起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重大革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又为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提供了获取资源、协同工作的有效途径。校园网将会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也就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 通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专业人员沟通,了解到校园宽带网用户集中且网络流量大,关注网络的可运营和可管理特性,校园网建网需求如下: 1、教学区、宿舍区用户对校园网、教育网、INTERNET的访问有相应的路由策略。 2、校园网存在多个出口需求,校园网至少要提供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和INTERNET两个出口。 3、校园网安全性要求较高,要求设备能够实现用户识别和动态绑定功能如通过“IP+MAC+端口”三元组的动态绑定来识别用户。

校园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应用

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校园通用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应用方案 作者学校:昆工楚院 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01班

摘要 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将校园里的院系、学生与从事社交、学术、业务活动的行政人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大型会议室、体育馆、室外广场等场合如何突破网络节点限制、实现多人同时上网的问题在应用中不可避免。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能有效缓解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传统有线网络无法解决的难题,无线网络技术具有无缝三维覆盖、可移动通讯等优点,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如果校园网中采用无线接入,这一切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产品的成熟,无线网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在教育培训领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师将无线网络吸纳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校园内部信息点的分布设计、校园内建筑物的网络连接,还是学校本部和分部的联网,无线网络产品均有惊人的用武之地。此外,无线网络环境的引入,为崭新的无线多媒体提供了应用平台,从而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本毕业设计课题将主要以校园无线网的建设来展开论证,从中可能用到各种技术资料及实施方案为设计导向,为校园无线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关键字:无线网络、校园网、网络协议、无线路由、无线AP、WLAN

引言 试想学生可以一边坐在草地上,惬意的喝着饮料,一边通过无线网络与专家、老师进行网上讨论,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持无线设备进行自由沟通;奥运会比赛的时候,全校所有师生可实时在学校内任何地方观看赛事直播……这样一个美好校园网的实现,当然离不开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规划设计和广泛应用。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无线局域网络不仅可以覆盖课堂、教室、宿舍、阅览室等经常使用网络的场所,除此之外,校园的草坪、树林更是无线网络发挥功效的场所。由于以往室外环境无法提供上网条件,因此许多教学活动受到限制,而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恰巧弥补了这些环节的不足,把课堂延伸到易于激发学习热情的广阔空间上。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终端设备移动漫游的功能,因此,在整个校园内,同一个设备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校园网络连接,不间断地访问校园网络资源。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无线网络的特征是以一个固定的信息点为基础,形成一个网络覆盖面,将校园网络的覆盖面渗透到校园的任何地方,因而使网络无所不在。对于终端用户而言,直接能够感受到的是无线网络带来的便捷性。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学校校园无线覆盖网络建设方案

校园无线建设方案部分1.项目设计方案 1.1项目概述 本次投标项目为xxxx学校高中部建设无线网络。 1.2总体要求 为充分发挥xxxx学校网络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需要对校园网络系统增加无线网络覆盖。 整个学校网络系统主要分布在各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科技楼、艺术楼、报告厅等楼群内,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应用、办公管理和通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是学校师生及管理人员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本次改造在原有的有线网络基础上增加无线网络覆盖。 系统要求“适度先进,留有扩展”,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好、性价比高的并具有良好商业信誉和优质售后服务的国产华为品牌。 1.3具体要求 1.3.1、网络应用要求:通过增加无线网络覆盖,使得校园内可以无线上网,为了保证用户无线上网的安全,增加配套无线安全设备。 1.3.2、网络管理要求:学校前期已经建设了有线网络系统、网管软件、IT运维管理平台,本次建设的无线网络系统需要无缝对接到现有系统中,建设后通过运维管理平台能够直观全面地监控所有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为了保证招标单位的应用,我公司可提供实现与现有系统无缝对接方案,无缝对接所涉及的所有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1.3.3、无线网络安全要求: 基于有线的安全网关,对于无线扫描、无线欺骗、无线破解、无线DoS等攻击更是鞭长莫及,无法防护。本次项目提供无线防火墙安全策略,可根据AP或Station的安全属性定制无线网络准入规则,通过射频信号阻止非法用户接入,建立射频安全区,提供具有物理安全、可信的无线网络。

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 2013年 6月

摘要 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终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笔记本,WiFi功能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目前WiFi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手持终端,但随着用户需求的越来越广泛,WiFi技术也需要应用到不同的方面如工业控制,移动办公等,这就需要不同形式的终端。 本文开发并实现基于一种嵌入式开发平台的STM32的WiFi模块,使一些嵌入式设备也能够使用无线资源。论文首先讨论了基ARMCortex-M3的嵌入式开发技术,介绍了WiFi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利用STM32F103VCT6串口连接WiFi模块,介绍了UCGUI在STM32平台上的移植,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uC/GUI的多窗口应用界面的设计,实现了WiFi热点接入界面的开发。 关键词:STM32,WiFi,UCGUI,LCD I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LAN technology, wireless terminal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our lives. WiFi function is almost essential whether it is a smart phone or a laptop. Currently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WiFi technology still handheld terminal, but with the user's needs more and more widely, WiFi techn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industrial control, mobile office, etc., which require different forms of terminals. This paper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an embedded develop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STM32 WiFi module, and enable some embedded devices to use the wireless resources. Firstly, we discuss the embedde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ARM Cortex-M3 , introduced a WiFi network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using the serial port using the STM32F103VCT6 WiFi module, introduced in the STM32 platform UCGUI transplant, finally, on this basis, based uC / GUI application of multi-window interface design, to achieve a WiFi hotspot access interfa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 STM32, WiFi, LCD,UC/GUI II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随着WLAN技术的成熟和终端的普及,WLAN网络承载的业务与应用逐渐丰富,为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所喜爱,各大运营商与企业也不断加大对WLAN网络建设的投入,在各热点楼宇(写 字楼、酒店、机场等)规划部署WLAN网络,以满足终端用户不断上涨的业务需求。本文将 对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原则加以总结和分析,可作为无线网络部署的指导意见。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当前WLAN网络采用的主流协议为802.11a/g/n,在设计无线网络部署方案时,首先应对这些协议有所了解,特别是与网络部署相关的信道、频率等信息,最终根据协议规定的相关原则来指导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本文主要以802..11g协议为例阐述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1、802.11g协议频谱 如图1所示,IEEE 802.11g协议的频谱范围是2.4~2.4835GHz。802.11协议在2.4GHz 频段定义了14个信道,每个频道的频宽为22MHz。两个信道中心频率之间为5MHz。信道1 的中心频率为2.412GHz,信道2 的中心频率为2.417GHz,依此类推至位于2.472GHz 的信道13 。信道14 是特别针对日本所定义的,其 中心频率与信道13 的中心频率相差12 MHz。 图1 802.11g协议频谱划分图 从图1可以看到,信道1在频谱上和信道2、3、4、5都有交叠的地方,这 就意味着:如果有两个无线设备同时工作,且它们工作的信道分别为1和3,则它们发送出来的信号会互相干扰。

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频段资源,可使用1、6、11;2、7、12;3、8,13;4、9、14这四组互相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覆盖。 下面的表1列出了802.11g在各国家授权使用的频段。在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开放1-11信道,在欧洲开放1-13信道。中国与欧洲一样,同样开放 1-13信道。 表1 802.11g协议的授权使用频段 由于只有部分国家开放了12~14信道频段,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1、6、11这一组互相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覆盖。 注:对于802.11a的5G频段,在中国一共开放了5个信道,分别是149、153、157、161、165信道,这5个信道相互之间不重叠,为互不干扰信道。 2、规划设计原则 在了解的802.11g协议的频谱分布后,下面将遵照协议标准指导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目录 一无线网络技术介绍 (3) 1 无线网络技术基本概念 (3) 2 无线网络的协议标准 (4) 二无线网络的应用 (7) 1 无线网络的特点与优势 (7) 2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8) 3无线网络通信安全 (11) 4无线网络的应用场合 (13) 三无线网络设备 (14) 1 无线网卡 (14) 2 无线AP (14) 3无线路由 (16) 4无线网桥 (17) 5无线天线 (18) 四校园网中的无线网络 (21) 1无线校园网概述 (21) 2校园网应用需求分析 (22) 3无线校园网方案产品选择 (23) 4 无线校园网关键技术 (23) 5无线校园网可行性分析 (26) 6网络设计原则 (26) 7无线校园网网络拓扑图 (27) 8无线校园网实施方案 (28) 9无线校园网安全方案 (32) 五无线校园网应用分析 (33) 1雪中送炭的无线网络 (33) 2画龙点睛的无线网络 (34) 3无处不在的校园网 (34) 总结 (35) 结束语 (36) 参考文献 (37)

一无线网络技术介绍 1 无线网络技术基本概念 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无线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但是,仅仅从缆线这个角度来看待无线局域网是不够的——无线局域网已经重新定义了局域网。联接不仅仅是连接,“本地”的计量单位也从米延伸到了公里。基础设施不需要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它已经能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移动或变化。 2 无线网络的协议标准 目前常用的无线网络标准主要有美国IEEE(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

校园无线网组网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设计说明书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12级网工(4)班 学生姓名: 学号: 题目:校园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设计 指导教师 姓名: 起止日期:2014年6月9日-2014年6月16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网络,如何为未来数字化教育发展培养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单位关注的焦点。随着校园网络信息化的普及,校园内越来越要求尽可能方便、快速、移动式的使用网络,同时,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网络访问将走出有线网络的场合,以及如室外广场、大型教室、礼堂、会议室、图书馆和体育场馆等场所,也同样要求能够访问校园网络,这对于校园网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来说,是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这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数量颇为庞大的安徽某些高校来说,更是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经过严格测试与甄选,最终“相中”了锐捷网络的STWN(安全可信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成功构建了快速、高效、无盲区、高安全、易管理的无线校园网络。其从网络设计、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对于国内高校建设无线校园网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无线网络为校园网建设提出了新的可行的思路。无线局域网标准、b 能够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平滑无缝的连接,并能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终端设备互联,与有线网络资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整合性。 二、方案设计 概述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通信行业的一个时髦词语,而且可以肯定它是一种人人都想使用的技术。WLAN 变得如此流行的原因是易于安装和使用。通过WLAN 系统,用户无须考虑复杂的线路连接和布置问题。可是WLAN系统也不是完全的“无线”,因为只有客户端是可移动的,而服务器或者说接入设备是固定的。 使用WLAN 解决方案,网络服务商和企业能给他们的客户提供无线局域网服务,这些服务包括: (1)使用带有WLAN 功能的设备组建一个无线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成为接入固网或者Internet 的入口。 (2)配置了无线PCI 网卡的客户端可以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并访问固网或Internet。 (3)WLAN 客户端与传统的局域网的互连。 (4)通过不同的加密和认证方式实现安全的访问。 (5)WLAN 功能使用户能够安全的访问网络并且能在同一移动区域内进行快速漫游。 2.校园各子网设计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一、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学校意识到校内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平台,才能够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现在学校办学条件的日趋完善,近年来实现了与 Internet互联,同时建成了校园网络,实现校内外信息的共享、传递,而网络信息的普及,而学校的建成时间较早,没有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类似的原因制约了学校现代化办学的指导思想,伴随着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解决这一矛盾在无线技术发展成熟的今天已不是问题,同时,无线局域网(WLAN)还拥有传统网络所不能比拟的扩容性和移动性,在校园内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实施校园网络工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学生上网需求,对于创建较早的学校来说,年代较久的教室不宜拉网布线,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布署无线局域网。 二、需求 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需求中,主要存在四种典型的应用: 1、实现以地区教育局为中心的整个地区教育系统的无线网络连接; 2、校园内的户外公共区域覆盖; 3、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如典型公共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无线覆盖; 4、用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散的楼宇,如教室、教师宿舍等的无线网络覆 三、应用方案 1、室内覆盖:在室内根据覆盖需要,放置若干个无线局域网访问点,用户在移动时,系统会自动漫游,在不同的访问点之间进行信号的切换。这些访问点连接到各楼的校园骨干网。也就是将多个AP形成的各自的无线信号覆盖区域进行交叉覆盖,各覆盖区域之间无缝连接。所有AP通过双绞线与有线骨干网络相连,形成以有线网络为基础,无线覆盖为延伸的大面积服务区域。所有无线终端

通过就近的AP接入网络,访问整个网络资源。 采用高灵敏度的无线AP设备,配合吸顶天线,以一个AP配合一个天线,或一个AP配合多个天线,以保障高质量的无线信号能够覆盖更远的距离,同时增强设备在干扰较大的频率环境中使用的能力,从而完成室内区域的完全覆盖要求。 2、室外覆盖: 室外区域覆盖一般包涵,体育场地,校内花园,教学区等。根据需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 (1)设备的选择:AP、全向天线. (2)室外考虑因素:环境、天气。

无线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图书馆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无线网络课程设计 2014 ~2015 学年第1学期 课程无线网络 课程设计名称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图书馆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2015 年1 月

图书馆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的环节,以系统集成项目的调研、规划与实施为主线,根据所掌握的无线局域网络知识,完成无线局域网络基础架构、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无线局域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等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综合设计与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计算机无线局域网络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术,掌握有线无线一体化局域网络设计与实施的方式方法,了解无线局域网络系统建设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课程设计名称及内容 名称:某省立图书馆无线网络集成项目规划与实施 学院背景描述及需求内容:图书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图书馆提高运营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能更加稳定高效的承载图书馆应用。很多图书馆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扩展无线网络来进行日常业务的开展,甚至很大一部分图书馆在新建覆盖场所时,考虑建设的成本和传统网络的繁琐,也希望可以通过WIFI接入技术实现他们的目的。该省立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5层,要求实现无线网络无缝覆盖,所有上网用户的带宽不得低于8Mbps,图书馆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可以访问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WEB形式),这些电子资源只能由通过认证的用户访问。 3、实验过程 3.1需求分析 3.1.1建设背景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所有省立图书馆均实现了有线企业的建设。但随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计算机终端进入了图书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员工也开始拥有了带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终端。读者对无线网的依赖性相当之高,“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已成为读者的新需求。但是,传统的有线网存在着诸多“网络盲点”,比如在仓库、食堂等许多不宜网络布线的场馆设施如何联网?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充分扩展和利用无线网络来解决。

无线网络设计原则

大型网络WLAN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及思路 本节内容将主要讲述在网络设计的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无线网络方案。 1.设计原则 无线网络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前瞻性 网络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保证在一段时间内不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更网络的核心架构和关键技术,并能满足后期新技术扩展的应用。 2)实用性 网络的设计也应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免技术过于超前而造成投资的浪费。 3)可靠性 网络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网络设备的选型是否妥当?工程施工的质量是否规范等都会影响到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因此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是网络设计的重要原则,另外要求重要的设备要有一定冗余备份。 4)开放性 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所运用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是否符合国际规范或工业标准,以确保新设计的网络系统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目前所遵循的就是IEEE 802.11系列国际标准。 5)无线辐射

根据中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在室内部署无线网络,其信号辐射不得超过100mW,以避免2.4GHz和5GHz对人体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终端使用5mW左右的发射功率,以避免大功率长期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6)避免干扰 无线局域网使用2.4GHz和5GHz频段均为开放频段,无须注册即可使用,无线信号易受外界环境和其他信号的干扰,因此要考虑微波炉、其他大楼的无线系统设备、2.4GHz的无绳电话等可能造成的干扰。 7)安全性 无线网络支持多种安全特性,采用集中认证方式,对每个数据包进行加密。通过对射频的实时监测,发现并定位恶意的AP。对恶意AP的扫描配合采用安全无线认证协议,以解决AP和无线之认证协议间的相互信任问题。 2.设计思路 面对前面的用户需求、设计目标及众多的技术问题,结合WLA的设计原则,下面整理一下设计思路,为下一步的设计方案做好准备。 1)现场勘查 在WLAN工程中,需要通过现场勘查的方式了解建筑物和周围各种物质的材质,从而来确定WLAN设备的安装位置。 由于无线信号是在空气中直线传播的,无线电波传输、接收数据的能力及传输速度都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影响。无线信号每遇到一个障碍物,就会被削弱一部分;尤其是像浇注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金属、纸张和陶瓷等,对无线信号的影响都非常大。2)组网结构 将采用目前最流行的无线局域网组建的方式,即“SplicMAC”架构,主要采用LWAPP协议,使用“瘦”AP与WLAN控制器组网的方式,适用于香港总部WLAN 组网。因为AP数量较多,原始的“胖”AP组网方式,管理难度高,工作量大,并且无法保证移动性强的实时数据流通信。但“胖”AP可以部署在小型WLAN中,如北京分公司WLAN。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姓名学号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级班指导教师 2013年4月12日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校园网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大大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够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化及时准确的传送给各个系统,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 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将校园局域网建设过程中主要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校园网、局域网、网络设备选型、布线系统 ?目录 前言?IV 第一章校园网需求分析 (5) 1.3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和网络设备应满足如下需求?2 1.4 系统集成所共同遵循设计原则和共同追求设计目标 ............................................... 2第二章校园网设计方案?3 2.1设计要点?3 2.2网络系统设计综述 (3) 2.2.1 校园网主干................................................................................................... 3 2.2.2 系统功能规划 (4) 第三章IP地址与VLAN规划 ............................................................................. 5 3.1 校园网计算机分布分析?5 3.3 IP地址分配及VLAN划分?6 第四章网络设备选型?8 4.1 交换机 (8) 4.2 路由器....................................................................................................................... 15 4.3 防火墙?22 4.4 传输介质?24 第五章综合系统布线 (25) 5.1 设计目标?25 5.2 综合布线系统组件 (25) 25 5.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原则? 5.4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26)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系统设计方案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系统设计方案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本项目为某校园WLAN建设方案。 1.2.方案报告编制依据 (1)《综合布线WLAN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1.3.项目建设背景、目标 1.3.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名校品牌,需将原有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管理进行充分融合,营造一个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环境。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网络化的校园。本次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提出的。 1.3. 2.项目建设目标 根据某教育信息化现状,本项目建设需实现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

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的新突破为建设目标。 2.现状分析 平台现状:平台整合了校园内的教学、教务、科研、安全、管理有关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松散数据的聚集、处理、挖掘、分析,教育信息化相对过去拥有更多元、更有价值、更具针对性的平台服务和应用,并全面实现校园数字信息化,具有统一的基础数据管理、用户管理。使其组织和业务流程梳理再造,极大推动了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3.需求分析 根据某教育信息化现状以及教育局的要求,为解决师生,通过无线上网教学、学习的需求,需要实现某所辖中小学的校园WLAN的覆盖。 4.建设原则和策略 4.1.建设原则 整个WLAN网络的设计应关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阶段见效、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业务应用为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基于ARM技术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基于ARM技术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 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教师姓名职称系别毕设题目基于ARM技术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研究 1. 查找有关WiFi无线网络的书籍、文章,了解WiFi无线网络技术; 教师资 料2. 调研目前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应用及发展情况; 布置情况 3. 在各大网站及数据库中查找有关基于ARM技术的WiFi技术研究 的材料; 4. 了解目前流行的WiFi技术应用,选择适合题目研究的技术应用。 1. 通过对相关资源的搜索,了解什么是WiFi,以及它目前的覆盖和应用状况; 学生自主 2. 查询了解WiFi技术、ARM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意义; 资料查询 3. 在数据库中查询到有关基于WiFi技术应用和基于ARM的无线网络应用的相关情况论文进行参考,通过论文、书籍的相关内容大概了解研究所需的技术方法; 4. 搜索最新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以找到适合毕设研究的项目。 1.研究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用户对能够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WiFi 无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 互相连接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和流式媒体。它为用户提供

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同时,它也是在家里、办公室或在旅途中上网的快速、 便捷的途径。WiFi凭借它覆盖范围广、速度快、可靠性高、无需布线、健康安全及 计费便宜等特点已成为当今无线网络接入的主流标准。只要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集 成了 WiFi 无线通信终端用户就可以在 WiFi覆盖区域内随时拨打或接听电话、快 速浏览网页、下载或上传音视频文件、收发电子邮件,而无需担心花费太高和网速 太慢等问题。国内外许多地区都提供了WiFi 信号覆盖域,美国等发达国家是目前 WiFi 用户最多的地区,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的机场、车站、咖啡厅、酒店、图书开题综述馆等公共场也逐渐被 WiFi 信号所覆盖。 随着 WiFi 信号覆盖范围越来越广,WiFi无线通信技术在各种便携式产品上的应用也将变得越来越多。目前具有WiFi功能的手机也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于基 于WiFi技术的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都将提 供 WiFi无线接入功能。 ARM 是目前进行便携式电子产品开发的主流芯片,它具有如下特点: 1、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2、支持Thumb(16位)/ARM(32位)双指令集,能很好的兼容8位/16位器件;3、大量使用寄存器,指令执行速度更 快 ;4、

无线网络设计方案

博通公司 计算机网络无线建设项目 技 术 方 案 开拓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2月

目录 前言---------------------------------------------------------------------------3 公司介绍---------------------------------------------------------------------3 项目概况---------------------------------------------------------------------4 需求分析---------------------------------------------------------------------5 无线网络设计思路---------------------------------------------------------8 售后服务承诺--------------------------------------------------------------------17 总结---------------------------------------------------------------------------------18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客户/服务器计算、分布式处理、国际互连网(Internet)、内部网(Intranet)等技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计算机的联网需求迅速扩大,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尽管有线网络以其传输速度高,产品品牌及数量众多和技术发展速度快等优点,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特定的行业里依然有许多令IT数据管理公司头疼多年的LAN(网络/局域网)布线问题存在。 随着wireless(无线)技术的出现,在诸多计算机联网技术中,无线网(Wireless Network)以其无需布线、在一定区域漫游、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在许多这些应用场合发挥着其他联网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逐渐增多,它将扩展有线局域网或在某些情况下取而代之。可以预期,在未来信息无所不在的时代,无线网 将依靠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可移动性和极强的可扩容性,使人们 真正享受到简单、方便、快捷的连接。 二、公司介绍 开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是巴南地区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的一级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公司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超过300家客户提供各种无线网络的搭建服务。它当初的注册资本高达500万,可承担工程合同额2000万元以下的各类通信工程。多年来在网站开发、网络营销与网络搭建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并以其优质的服务、快速的响应在客户与同行中享有很好的声誉。我们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

CDMA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

CDMA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 目录 1、CDMA的定义及CDMA网络优化的概述 (2) 1.1 CDMA的专业定义 (2) 1.2 CDMA网络优化的意义 (2) 2、CDMA有关的技术标准、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优势 (3) 2.1 CDMA网络性能指标 (3) 2.2 CDMA的标准以及技术特点 (3) 2.3 CDMA所具有的优势 (6) 2.4 CDMA原理 (7) 3、CDMA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9) 3.1 优化准备工作 (9) 3.2 现场测试 (10) 3.3 CLUSTER级的调整和优化 (10) 3.4 系统级优化(有负载) (10) 3.5 系统级性能测试 (11) 3.6 CDMA系统的参数 (14) 4、某市CDMA无线网络优化分析流程与方法 (16) 4.1 网络优化的分析流程简介 (16) 4.2 工程优化 (17) 4.3 运维优化 (19) 4.4优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相应的优化建议 (21) 5、典型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21) 5.1 引言 (24) 5.2 掉话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其他案例分析 (24) 6、结语语 (32) 7、参考文献 (33)

第1章、CDMA的定义及CDMA网络优化的概述 1.1 CDMA的专业定义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 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1.2 CDMA网络优化的意义 网络优化工作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网络规划、工程建设及日常维护等各项工作中,因此网络优化工程师需要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在优化过程中需对网络运行质量分析、网络性能分析、统计数据采集分析、测试数据分析及各类系统参数的检查,还要针对用户申告投诉的现象汇总分析以及各类故障处理、追踪测试等等,然后结合现有的网络结构和移动通信网络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制定出、无线网络优化调整的方案,进行频率规划和数据检查、修改等调整措施。由于网优工作的复杂性,持续时间又长,目前仍只是作为工程项目操作,停留在阶段性优化和应急性优化的进程中,还没形成规范化制度。通过本人参与的优化项目中,最深的感受是:若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及平稳提高,应在实现网络优化工作日常化的前提下,时时地观测网络运行状态和随业务发展的动态变化,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不断调整参数并兼顾其它指标,作到调整--观测--调整,使网络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运行在最佳状态,应提倡网络优化规范化,数据分析系统化,调整测试条理化,实现网络优化与各项工作共同形成对于网络质量的闭环管理。

校园无线网络设计方案

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网络系统集成综合设计 设计项目:无线校园网方案设计 学生姓名:潘彬彬 学号: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2011级2班 指导教师:赵艳杰 2014 年9 月 一、任务与具体要求 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无线网络,以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办公、娱乐以及无线应急等项目。 二、设计说明书包括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无线网络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3、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三、应完成的图纸 四、评语及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录 一、前言...................................................... 1.1概述 ............................................................................................................................................... 1.2需求分析 ....................................................................................................................................... 1.2.1建设背景............................................................................................................................. 1.2.2总体建设目标..................................................................................................................... 1.2.3具体实施目标..................................................................................................................... 1.3校园无线网在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1.3.1教学网络............................................................................................................................. 1.3.2图书馆网络......................................................................................................................... 1.3.3行政办公网络..................................................................................................................... 1.3.4教工、学生宿舍网络......................................................................................................... 1.3.5无线应急网络..................................................................................................................... 二、校园无线网的设计方案...................................... 2.1概述 ............................................................................................................................................... 2.2 WLAN 的工作机制...................................................................................................................... 2.3硬件设备的选购............................................................................................................................ 2.3.1核心交换机的选购............................................................................................................. 2.3.2 POE交换机的选购 ............................................................................................................ 2.3.3光纤收发器的选购............................................................................................................. 2.3.4服务器的选购..................................................................................................................... 2.3.5无线路由器的选购............................................................................................................. 2.4校园无线网设计分析.................................................................................................................... 2.4.1设计原则............................................................................................................................. 2.5设计方案 ....................................................................................................................................... 2.5.1主要拓朴图......................................................................................................................... 2.5.2校园无线网络的三种典型应用及解决方案..................................................................... 三、安全防范.................................................. 3.1概述 ............................................................................................................................................... 3.2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认证................................................................................................................ 3.2.1开放认证............................................................................................................................. 3.2.2共享密钥认证..................................................................................................................... 3.3安全运维管理................................................................................................................................ 3.4无线安全问题及对应策略............................................................................................................ 四、结束语.................................................... 五、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