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应激

合集下载

鱼长途运输应激用什么药,附长途运输的注意事项

鱼长途运输应激用什么药,附长途运输的注意事项

鱼长途运输应激用什么药,附长途运输的注意事项鱼长途运输应激用什么药概述鱼长途运输是指将鱼类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鱼类可能会遇到各种应激因素,如温度变化、水质变化等,导致它们处于不适应的环境中,进而引发疾病或死亡。

为了减轻鱼类长途运输中的应激反应,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保障鱼类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以及鱼类长途运输的一些注意事项。

鱼长途运输应激用药应激药物下面是几种常用的鱼类长途运输应激药物:1. 镇静剂:如氧化钠、戊唑啉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鱼类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焦虑和应激反应,使其更加平静。

2. 抗生素:如氯苯那敏、凡苯那敏等。

这些药物可以预防或治疗运输过程中引起的感染,保障鱼类的健康。

用药方法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保用药剂量准确:根据鱼类的种类、体重和长途运输距离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用量,确保用药剂量准确,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

2. 注意用药时间:根据鱼类长途运输的预计时间,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确保药物在运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

3. 注意用药方式:可通过溶解药物于水中,或以饲料形式给予鱼类。

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被鱼类吸收和利用。

注意事项除了使用药物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鱼类长途运输的顺利进行:1. 运输箱选择:选择适合的运输箱,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适宜的水质条件,以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

2. 隔离防疫:在运输过程中,应将不同种类或不同健康状况的鱼类分开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3. 水质管理:保持适宜的水温、氧气含量和pH值等水质因素,避免因水质变化引起鱼类应激。

4. 运输规划:合理安排鱼类运输的时间和路线,尽量避免过长的运输时间和多次中转,以减少鱼类应激。

总结:鱼类长途运输中应激药物的使用可以帮助减轻鱼类的应激反应,维护其健康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注意运输箱选择、隔离防疫、水质管理和运输规划等因素,以确保鱼类长途运输的顺利进行。

鱼类应激反应的分子机理及防治措施综述

鱼类应激反应的分子机理及防治措施综述

陈琼汝,高育冉,赵 悦,等.鱼类应激反应的分子机理及防治措施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3):27-34.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3.004鱼类应激反应的分子机理及防治措施综述陈琼汝,高育冉,赵 悦,王 壬,陈浩铭,石九四,刘羽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普通高校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生物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产生应激反应,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鱼类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随着渔业集约化养殖的高度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鱼类面临的环境压力增加。

适度应激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适应能力起促进作用,但长期或过强的应激会引起鱼体发生生理和行为的紊乱,导致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或死亡,从而严重损害经济效益。

因此,了解鱼类应激反应,对鱼类压力及时评估,有助于渔业养殖持续和绿色的发展。

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鱼类应激和防护措施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阐述应激源对鱼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鱼类热休克蛋白、鱼类生理指标(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蛋白含量)、鱼体损伤的评价因子的影响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在养殖过程中从改善水质、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使用等方面缓解鱼体应激反应的防护措施。

最后指出现阶段对鱼类特异性免疫系统、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以期为今后鱼类集约化养殖中应激反应的研究和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类;应激反应;分子机理;防治措施;免疫系统 中图分类号:S941.6;S9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4)03-0027-08收稿日期:2023-03-15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粤佛联合基金青年项目(编号:2020A1515110198);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19B030301010);广东普通高校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19KSYS011)。

《鱼类应激反应》课件

《鱼类应激反应》课件
《鱼类应激反应》PPT课 件
鱼类应激反应是指鱼类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做出的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反应。本 课件将介绍鱼类应激反应的定义、分类、触发因素、生理机制、行为表现、 评估方法以及减少应激反应的策略。
鱼类应激反应的定义
鱼类应激反应是指鱼类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帮助鱼类适应环境变化,保持 内稳态。
免疫系统
鱼类的免疫系统在应激反应中发 挥重要作用。
鱼类应激反应的行为表现
1 逃避
鱼类可能通过逃跑或隐藏来应对威胁。
2 攻击
部分鱼类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 协作
鱼类有时会通过协作行为来应对环境变化。
评估鱼类应激反应的方法
1
行为观察
观察鱼类的行为表现和变化。
生理指标
2
测量鱼类的生理指标,如激素水平、免
疫功能等。
3
实验室测试
使用实验室测试方法评估鱼类应激反应。
减少鱼类应激反应的策略
改善环境
提供良好的水质和理想的温度。
提供隐蔽处
为鱼类提供合适的避难场所。
减少社会压力
避免过度拥挤和触发攻化学变化、神经系统调节等。
2 行为反应
包括逃避、攻击、隐藏等。
鱼类应激反应的触发因素
环境变化
如水温、水质、光照等。
社会互动
如同类攻击、领地争夺等。
食物供应
如食物稀缺、竞争等。
鱼类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
神经系统
鱼类的神经系统起到传递和调节 信号的作用。
激素调节
鱼类的激素系统参与应激反应的 调节。

池塘养鱼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池塘养鱼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池塘养鱼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应激反应是应激因子对池塘养殖鱼类机体突然产生有害作用所引起或各种环境因子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应激原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营养的(如创伤、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情况)。

池塘养殖鱼类一旦出现应激反应,体质将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免疫机能低下,发病率升高,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由于,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因子是多样性的,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只有采用及早发现、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生态治疗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危害。

笔者根据的多年工作经验,把池塘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1.1水体的温差过大在一般情况下,水体的温差超过±4℃就会出现应激反应,如在冬季池塘水温过低或夏季池塘水温过高,从外地运回的鱼种直接放入温差过大的水体中,就会出现鱼种在水中横冲乱窜、甚至死亡的应激现象。

1.2养殖水体环境突变养殖环境发生突变情况如:水体中溶氧低,有机物耗氧量高,pH值偏低或过高,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残留、过度用药等都有可能使养殖鱼类出现体色变化、鳃丝肿胀、食欲减退、突眼、充血等应激反应的症状,从而发生死亡,特别是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低、溶解氧低,养殖鱼类更易产生应激反应。

1.3放养密度不合理在生产中养殖鱼类放养密度不合理以及有害生物的侵袭也能使养殖鱼类出现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生长迟缓、体质消瘦、体色发黑等应激反应的症状。

1.4饲料营养不足有些养殖户由于长期投喂量小,使养殖鱼类营养不足;或突然更换饲料品牌和更改饲料配方,长期缺乏某些营养成分等,也有可能使养殖鱼类出现体弱、体色变异、出血、集群狂游等应激反应的症状。

1.5生产操作不当在生产中,拉网过急或没有停食就拉网也可使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打转、昏迷、仰翻等现象。

2应激反应的预防措施2.1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在池塘养殖过程当中,要运用传统及现代的检测手段,采取预防和调控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体的pH值、溶解氧、温度、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以及生物种类的数量符合不同养殖品种的要求,并把水质调控在养殖鱼类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量缓解诸多因素对养殖鱼类的应激,维系养殖鱼类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稳定。

鱼类的应激反应及应对措施

鱼类的应激反应及应对措施

下降,降低鱼类抵抗力。
殖前期投喂高蛋白饲料,后期适当降低蛋
3 应激 反 应的表 现
白含 量 。拉 网前 一 周减 料 内服 免疫 增 强 剂
鱼类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活动增强、 (如多糖类 )及抗应激药物 (如vc);拉 网 呼吸加快 、群体 活动顶 水 、躁 动不 安及 前停料一到两天。
择健康 、体质健壮 、不携带病原的苗种;苗 影响,养殖户需要在鱼苗、饲料 、水质 、日
种转运前先停料进行锻网,淘汰体质弱的 常管理上多方面提前预防和提高,降低鱼 个体 ,使 鱼苗适应高密度的环境 ,运输用 体应激,提高全年养殖效益 。
一 70一
渔紫致富指南 2017-14
4.拉 网前 半小时 ,全池泼洒 抗应激
代谢 减弱,饲料转化率低,生长发育减缓 药物 (VC、泼洒姜等 ),拉网后在网箱里再
或停滞;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快 ,呼吸系统 泼一次抗应激药物。
负 担 加 重 ,给 致 病 菌 可 乘 之 机 ;免 疫 器 官
5.鱼罐车里加盐 (1%。盐度 )、抗应激
无 休止 的游 泳等。随着应 激反应 时间的
3.水质管理:4、5月以肥水为主,培养
延长 ,体质下降,活动减少,水面独游 ,情 浮游生物,增加水体肥度,肥水遵行少量
况严重的表现为浮头 、腹部朝上 、时沉时 多次 的原则;7、8月高温季节以调水为主,
浮 、接近 死亡 。
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微生物制剂调水;7到1O天改底 一
渔 紫致富指南 2017一 4
—69—
血压升高 ,降低消化吸收作用,促进 自身 水采用原塘水,操作快速 、轻柔,减少对鱼
代谢,使鱼处 于应激状态。鱼类表现为惊 体的损伤,降低转运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鱼类应激与应激性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鱼类应激与应激性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鱼类应激与应激性综合症的研究进展鱼类应激与应激性综合症的研究进展自1998年以来,国内有关鱼类应激以及由应激因素引起的鱼类病理性疾病研究逐步开展,国内学者对应激及应激性综合症的研究涉及该病的病因、病理学研究、流行学初步调查、组织学观察,并尝试多种防治方法,但是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病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而且,鱼类应激性综合症的发病数量和发病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对渔业生产造成更大的危害。

因此,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病实践中防治措施,对该病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为鱼类应激性综合症研究和防治提供必要的参考。

1 鱼类应激与应激性综合症应激是指对动物产生有害作用的应激因子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现象,称为应激。

应激反应是鱼类对不良环境因素刺激的忍受达到或接近极限时所表现的异常状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凡是偏离鱼类正常生活范围的不良刺激因素就是应激原。

生物的应激因子虽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精神的多种,但是对饲养鱼类而言,主要应激因子除低温、高温、振动等物理因子,低溶氧、水污染等化学因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因子之外,还有高密度、起网、分池、运输等社会和精神因子。

1/ 11应激因子可引起鱼类交感神经的兴奋,血液中产生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进而血液中的皮质固醇激素(皮质醇、皮质酮、可的松、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 增高。

表现在鱼类行为异常,食欲下降,生长受抑制,生殖力降低,皮肤渗透性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等,甚至死亡。

因此,由应激因子引起的一系列鱼类的异常症状统称为应激性综合症。

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综合病症,该病主要表现为鱼在捕捞拉网、分池、转箱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子刺激下,鱼类全身体表在短时间内发生充血、出血,并导致大批鱼的死亡,从而造成大量养成的商品鱼不能出塘。

该病首先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发现,此后在河南、河北、天津、湖北等省份发现,全国以吃食性以商品饵料为主的池塘、网箱出现多,危害重大。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预防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预防

均 可 发 生 . 以鲤 鱼 最 突 出 . 次 是 但 其 颜 腹 草 鱼 、 鱼 等 。 病 发 病 突然 , 往 在 扩 大 . 色 变 淡 : 腔 内 积 有 多 少 不 鲫 该 往 、 发 病 前 鱼体 无 异 常现 象 . 当鱼 在 受 等 的淡 黄 色腹 水 而
到 应 激 因 子 的 刺 激 时 . 往 往 在 几 分 二 、 防 措 施 预
1 合 饲 料 配 方 要 营养 均 衡 、 . 配 在 钟 、I 分 钟 或几 十分 钟 内 即 出现 症 一几 状 . 且 很 快 死亡 病 理研 究 分 析 . 鱼 类 不 同 生 长 期 投 喂 不 同 配 比 的 饲 并 经 料 .尤其 是 蛋 白质含 量 要 恰 到 好 处 . 该病 是 一种 非 传染 性 疾 病 主要 症状 比例 适 当 制 使 用 喹 乙醇 类 的生 长 控 5 克/ 多 数情 况 下 鱼 体 没有 明显 异 常 . 激 素 ( 0 吨饲 料 ) 2适 当搭 配 投 喂 天 然 饵料 . 饲 . 如 但 一 旦 拉 网 、 捞 、 输 时 鱼 体 则 表 捕 运 草 、 等 螺 现 为非 常 敏 感 、 度 不 安 、 动 剧 烈 . 极 跳 3 .不要 滥用 刺 激性 强 的 药物 . 宜 在 几十秒 到几 分钟 内鱼 体腹部 、 头 选 用 刺激性 小 、 用效 果好 、 应 范罔 作 适 部 、 角 、 盖 、 丝 、 条 基 部 就 显 嘴 鳃 鳃 鳍


著 充 血 发 红 和 出 血 . 重 者 鳃 丝 出 血 广 的药 物 , 严 如二 氧 化 氯 、 溴 海 凶 、 二 溴 严 重 . 大 量 的鲜 血 从 鳃 盖下 涌 m而 氯 海 因及 中草 药制 剂 、 有 生物 制剂 . 以避 致使 应 激能 力差 染 红 水体 病 鱼特 别 不 耐长 途 运 输 . 免鱼体 长期 受刺 激 . 4避 开 高 温 期 捕 捞 、 输 。 捞 、 . 运 捕 大部 分在 运 输过 程 中死 亡 . 即使 未 死 轻 采 亡 者 . 表 现 为 生命 垂 危 . 身 变 为 运 输 时 动 作 要 缓 、 , 用 柔 软 网 具 也 全 桃 红 色 . 体 发硬 . 终 死 亡 或 失 去 和 运 输 工 具 鱼 最 5天 气 突 变 时 . 好 鱼 池 的 水 质 . 做 商 品 价 值

鱼类应激性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预防

鱼类应激性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预防

鱼类应激性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预防作者:曲宏杰等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4年第6期曲宏杰1 杨炳坤2(1.辉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鱼类应激性疾病是鱼类为了抵御对其产生危害的应激因子而产生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生理反应。

危害鱼类的应激因子主要有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子突变(如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水温突变、气候突变、气压突变等)、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以及高密度、起网、分池、运输等。

应激因子超过鱼类耐受程度时,就会发生应激性疾病。

1 鱼类应激性疾病的病因分析根据有关资料报道以及笔者的经验分析认为,鱼类应激性疾病病因是由于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其正常生活需求,鱼体产生的一种生理性的应激反应,表现为鱼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平衡失调,特别是酸碱平衡、水代谢失调,鱼体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失调,某些结构性物质的合成受阻,使鱼体出现生理性水肿,表面看鱼体较肥,较健壮,其实是鱼体细胞外液的增多,体内水潴留,腹腔积水,鱼体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的合成受阻,血管的弹性减弱,血管的渗透性增大,某些部位微血管破裂,而出现出血症状。

下面将可能导致鱼类应激性疾病的应激因子介绍一下。

1.1 养鱼水环境的急剧恶化1.1.1 水体氨氮过高,水质恶化由于高密度精养渔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近几年来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使养鱼水质极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使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

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亚硝酸盐将鱼体血红蛋白转变成亚硝酸盐血红蛋白,破坏鱼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使红血球失去与氧结合的功能。

水体中未分解的氨可直接引起鱼类中毒,因此,过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诱发鱼类应激性反应。

1.1.2 有毒物质忽然增加养鱼水体中忽然流入大量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致使水体中农药毒物、重金属毒物、非金属无机物或有机物等化学毒物急剧增多,鱼类会发生应激性反应,严重会发生大批量死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易发生各类疾病,治疗难度很大。
●典型病例:应激性出血病等。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1、当前几种主要鱼类应激性疾病
A、鱼类肝胆综合症 B、紫鳃病 C、应激性出血病
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A、鱼类肝胆综合症 、 症状:肝脏色浅或有乌色血点,肝肿大、肝质脆易破、 胆囊肿大,有溢胆汁现象;常有体表松鳞、腐皮 现象,肠道充血发红。 误诊:肠炎病、赤皮病。 主要发病鱼:青鱼、团头鲂、草鱼、鲤鱼、鲫、叉尾鮰 等。 发病原因: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水体中氨氮、亚硝酸 盐或硫化氢含量过高。
一、应激的概念
4、一种动物如果经常暴露在接近死亡的 胜利紧张条件下, 胜利紧张条件下,它的生存将受到严重 威胁。 威胁。 一种动物种群的不同个体, 5、一种动物种群的不同个体,健康而强 壮的容易在不良条件下生存下来。 壮的容易在不良条件下生存下来。 应激无传染性。 6、应激无传染性。但也可有地区性或季 节性。 节性。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2、鱼类应激性疾病严重发生的原因 、
●水质普遍恶化; ●饲料低质量; ●乱用、滥用药物; ●养殖密度过大。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3、华扬鱼用应激宁的功效 、
●排毒、保肝、利胆、护肾; ●主要针对由化学因子引起的内脏中毒性应激; ●要明确本品是添加剂而非渔药,常年使用效果十分好; ●由应激而继发的细菌性疾病,可先用应激宁控制应激,
三、应激原与应激反应
1、物理性应激 ●应激原:温度、光照、振动、声音等。 ●应激反应:惊跳、窜游、转圈、翻转、下沉或上浮、
颤抖、痉挛、昏迷、体色变化、缠绕、争斗、体表出血 等。
●特点:除了机体对物理因子的生理耐受极限外,大
多为急性变化而致应激。消除不良因子,应激反应即可 缓解。急性应激也可致鱼死亡。
●特点:急性应激,症状主要表现在体表、鳃、及行
为上;长期应激主要表现在内脏中毒性病变。
●典型病例:紫鳃病、肝胆综合症等。
三、应激原与应激反应
3、生物性应激 ●应激原:密度、搭配、食物、病原、敌害等。 ●应激反应(除病原外):行动呆滞、食欲下降、生
长缓慢、瘦弱、行动怪异、生殖力降低、鳃盖及尾鳍运 动频率增加等。
二、应激期
1、应激和应激性疾病过程示意图
人为因子 物理因子 化学因子 生物因子
环境胁迫因子
操作 病原
鱼类等水产动物
惊恐反应(休克与反休克)
防卫反应(适应)
衰竭反应(综合性适应症)
继发性应激病
继发性病原病
二、应激期
2、动物应激反应的特点 ●水产养殖水题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生境,应 激原可以多因子; ●鱼类肯定有应激性疾病; ●养殖水体中应激因子促使成慢性中毒性应激性 疾病; ●处于应激状态下继发各种疾病,药物治疗十分 困难。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B、紫鳃病(褐鳃病) 紫鳃病(褐鳃病) 症状:鳃丝紫褐色,局部发白,边缘有溃疡,肝肿 大且质脆。 误诊:细菌性烂鳃病。 主要发病鱼:青、草鱼、鲤、鳗鲡、叉尾鮰等。
四、必需重视鱼类的应激性疾 病
C、应激性出血病 症状:拉网、运输中鱼体表各种部位出血、肝肿大, 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误诊: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病等。 主要发病鱼:鲤、鲫、团头鲂、草鱼等。 发病原因:饲料中添加喹乙醇等,霉变饲料、水质 恶化等。
●特点:不容易及时发现,属慢性应激,故治疗较困
难。
●典型病例:萎瘪病、滞长病、跑马病等。
三、应激原与应激反应
4、人为因子 、 ●应激原:饲料营养、饲料安全性、操作、运输、滥
用药物、施未发酵的有机肥、随意放养等。
●应激反应:拒食、厌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拖粪、损伤性炎症、翻肚、
出血、肝肿、胆大、体色变浅、拖粘等。
●特点:抗应激能力、抗病力、免疫力处于最低状态,
应激与鱼类的应激性疾病
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一、应激的概念
1、动物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 动物对环境中异常的、 可以引起非特异性、 子,可以引起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 态的反应,称为应激。 态的反应,称为应激。 2、应激是动物机体为维持生命活动的适 应性反应。 应性反应。 一种动物种群, 3、一种动物种群,其活动所受生理性不 安或紧张条件的限制因子比由耐受性本 身的极限的限制为多。 身的极限的限制为多。
再加抗菌药治疗。
谢谢大家!
●典型病例:鱼类感冒病,白化病等。
三、应激原与应激反应
2、化学性应激 ●应激原:溶氧、酸碱度、盐度、有机质含量、生活
污水、工业废水、农药、鱼药以及渔业自身污染等。
●应激反应:窜游、下沉或上浮、翻肚、痉挛、畸形、
体色变化、粘液分泌、体表无光泽、松鳞、腐皮、蛀鳍、 鳃丝发乌或发白、突眼、体腔腹水、肝肿大并腐烂、肝 色浅或充血、胆囊大、胆色浅、印胆、肾肿大或腐烂, 肠道充血或发乌,无食,内含水拒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