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合集下载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分析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分析

愉悦感
不愉快
唤醒 避免高唤醒的系统(严肃的) 追求高唤醒的系统(嬉戏的)
逆变理论的观点
逆变理论是一种双峰模型,个体处于高 唤醒时既可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不愉快的; 个体处于低唤醒时也同样如此。无论是在 高唤醒时还是在低唤醒时,个体的愉悦感 是由其元动机状态决定的。在严肃状态下, 个体在较高唤醒时是焦虑的,在低唤醒时 是放松的;在嬉戏状态下,个体在较高唤 醒时是兴奋的,在较低唤醒时是厌倦的。
倒U形假说
高 工 作 效 率 1、中等唤醒水平对应更好的工作效率。 2、体能类项目要求较高的唤醒水平, 技能类项目要求较低的唤醒水平。 3、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稍高的唤醒 水平更有利于运动表现

唤醒水平

倒U型假说局限
• Neiss认为: 1、假设本身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 2、不能被证伪 3、不能充分解释复杂的行为表现 4、妨碍了对个体表现差异的准确理解
Gould-Krane的唤醒概念模型
有机体的一种普遍的生理和心理激活 状态,是从深度睡眠到极度兴奋的一个连 续体。
唤醒
生理唤醒 心率、皮肤电反应等
唤醒的认知解释与评价
物质 质 焦虑
生理唤醒的认知评价
唤醒的消极情感、 认知、评价
唤醒的积极情感、 认知、评价 积极状态
身体焦虑
认知焦虑 (消极状态)
人际间 状态焦虑
• • • • • • • •来自• • • • •15.我有信心面对这场挑战。 16.我担心在比赛中发挥不好。 17.我心跳得很厉害。 18.我相信我会有出色的表现。 19.我担心能不能达到我的目标。 20.我感到胃部下沉。 21.我感到精神是放松的。 22.我担心别人会对我的表现感到失望。 23.我的手又湿又凉 24.我很有信心,因为在我内心已达到自己的目标。 25.我担心不能集中注意力。 26.我感到身体发僵。 27.我有信心在这种压力下完成比赛任务。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6
应激引起的反应: 情绪方面:
积极: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 消极:焦虑、紧张,过分的激动、暴躁或低落(抑 郁)。
7
应激引起的反应: 认知评价方面:
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al)是指个体 对应激事件和可利用的应对资源的判断。
第一评价:是个体对应激事件严重性的最初评判。 第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可以利用的个人或社会资源以及需 要采取什么行动的评价。
状态自 信心
在竞赛时或 竞赛前后即刻存 在的对自主神经 系统的激活或唤 醒状态的情绪体 验,是直接由自 主神经系统的唤 醒所引起的焦虑
在竞赛时或 竞 赛前后运动 员对自己的运 动行为所抱有 的能否取得成 功的信念。
25
(四)多维焦虑理论
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都显现出认知焦虑和躯体焦 虑的成分。 可见,竞赛焦虑既带有特质性,又带有状 态性的特征;既存在于认知方面,同时也存在于躯体 方面。
2.自尊
与自尊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相比,低自尊的运动员 往往有着更低的自信、较少的经验和更高的状态焦虑。
29
辨别状态焦虑
如果你能熟悉状态焦虑升高时的一些迹象或症状,你就能更 加精确地判断一个人的焦虑水平;
*发冷、手心发汗 *眼神呆滞 *感到恶心 *口干舌燥 *失眠 *只有在非竞赛情景表现较佳 *肌肉僵硬 *尿频 *负面的自我谈话 *头痛 *不断的生病 *无法专注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19
项目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不同运动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引自张力为,2007)
20
运动水平的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对不同技能水平步枪射手的应用(引自姚家新,2005) 21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马腾斯1982年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
: 1、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
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多 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以担忧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 话,以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
愉快事件也会带来应激?(瑞典网球名将文斯奎 拉胜利后的表情)
唤醒(arousal)p165
❖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 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 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 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 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马启 伟、张力为,1998)
体育竞赛的紧张气氛常常引起高唤醒
2、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
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反应。它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 引起的焦虑。它通过心率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凉而潮湿、胃部不舒服、 头脑不清晰,或者肌肉紧张感的提高而表现出来。
3、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
焦虑(anxiety)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 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 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 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 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 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汉宁( Hanin,1989)在80年代以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 后对状态焦虑的测量为基础提出的.

第十一章_应激、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_应激、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王斌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本章内容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1
2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一、应激的概念
二、唤醒的概念
三、焦虑的概念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
• 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人 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 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 是个体所感知的环境要求与其所认为的自我能力 间出现不平衡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
• 应激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一、唤醒的概念 唤醒(arousal)
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
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一、唤醒的概念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 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 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 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
(四)多维焦虑理论
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 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认知状 态焦虑
在竞赛时或竞赛 前后即刻存在的主 观上所认知到对某 种危险或威胁情境 的担忧。它是由对 自己能力的消极评 价或对比赛结果( 成绩)的消极期望 引起的焦虑。
躯体状 态焦虑
自尊
• 自尊也与对威胁的知觉和产生相对应的状态焦虑变 化有关。与自尊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相比,低自 尊的运动员往往有着更低的自信、较少的经验和更 高的状态焦虑。 • 通过有效的途径改善运动员的自信,对于降低运动 员的的状态焦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注重 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时,会比只注重个 别因素更能预测赛前状态焦虑。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 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了解应激、唤醒、焦虑和它们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 来说至关重要。
应激理论概述
1 应激的定义和分类
2 应激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学习什么是应激,以及将应激分为何种类型。
发现应激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机理。
唤醒机制及其影响
唤醒的意义和作用
探索唤醒对运动员状态和表 现的重要性。
1 心理技能训练的定义和目的
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含义和培养目标。
2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继续讨论心理技术训练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并介绍实用的技巧和策略。
唤醒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展示唤醒对注意力、反应速 度和持久力的影响。
焦虑与运动表现
焦虑的类型和特征
区分不同类型的焦虑以及焦虑的表现特征。
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焦虑对技能执行和决策过程的影响。
焦虑管理的方法
介绍减少焦虑和提高运动表现的有效策略。
焦虑与成功的关系
1
探究焦虑与运动成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 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 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 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状态焦虑 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 短暂情绪反应(季浏、符明秋,1994)。
12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 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1
应பைடு நூலகம்、 唤醒、
焦虑 的定义
教学内容框架
应激、 唤醒、 焦虑与 运动表现
唤醒、 焦虑
与运动 表现的
关系
影响赛 前状态
焦虑 的主要
因素
应激的 唤醒的 焦虑的 倒U型 定义 定义 定义 假说
个人 最佳 功能区 理论
多维焦 虑理论
驱力 理论
特质 焦虑
自尊
2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5
唤醒(arousal)
➢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 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 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 动的准备状态(马启伟、张力为,1998)。
6
➢ 唤醒的三种表现:
三种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
7
➢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 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 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 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见图 11-1)。
➢ 倒U形假说是一个人们在唤醒 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 讨论得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 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 律。(如图11-4)
18
图11-4
19
➢ 尽管很多研究在描绘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 间关系的曲线时并不一定与图11-4的理想模 型完全一致,但由于应激导致的唤醒水平过 度升高从而引起运动表现下降的规律被认为 是存在的。

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的关系

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的关系
使他们在完成中享受乐趣。 • 第五,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中有更多的自主 权。
如何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
• 教练员VS运动员 • 运动员VS运动员 • 运动队的管理者VS运动员
如何满自己的价值,
或不必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需自认为有价 值、有能力,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 对于失败定向的运动员,教师或教练应帮 助他们重新确定目标,并尽可能设法通过 成功的体验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才能与自我 价值的需要,引导他们改善归因控制点, 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 应该如何满足运动员需要,从而培养和激
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呢?
(一)如何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 (二)如何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 (三)如何满足运动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何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
• 第一,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安排练习的难度 • 第二,训练方法手段多样化。 • 第三,让所有运动员都积极参与训练。 • 第四,练习时根据运动员特点分派任务,
OVER! THANKS!
焦虑
•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
别是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 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 表征。
• 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
是有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 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活动。 • 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即在各种情 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在何种情境中都预 先具有一种以特殊的焦虑反应方式和焦虑 反应程度来对待事物的倾向,从而显示出 多种情境中焦虑反应的一致性。
应激、唤醒、焦虑和运动表现 的关系
刘书强
• 应激刺激会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刺激
引起生理反应,会使个体的唤醒水平 提高;应激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会 使个体的焦虑水平提高。而唤醒和焦 虑的变化,与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和成 绩密切相关。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PPT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PPT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 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特质焦虑 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 特征部分;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 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季浏、符明秋,1994)。较为稳定的 特质焦虑对情绪或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状 态焦虑来实现的。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 ,高特质焦虑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较高的 状态焦虑,即这些个体对于刺激的敏感 性更强,具有引起焦虑反应的“潜质” 。
苏联学者 Hanin(1989)提出 的最佳功能区的概念(ZOF),是 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 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 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 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 现。
4、多维焦虑理论
Martens 于 1982 年提出将竞赛焦 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 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认知状态焦虑是 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 上所认知到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 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 比赛结果(成绩)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 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 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 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每一个方面与操作 活动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3.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 理生化基础,它是由网状丘 脑投射系统向大脑提供的弥 散性兴奋所诱发。神经递质 的变化,特别是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系统的活动,是 应激产生的物质基础。
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 复合情绪。例如,在应激产生的 同时附加恐惧、震惊、愤怒、厌 恶等,可发生焦虑性紧张;若附 加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 则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过于强 烈和持久的复合性应激情绪会产 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如知觉狭窄 、行动刻板、注意力被限制、抑 制在正常情境下应对策略的选择 、减少思维中可利用的线索等, 从而导致心理操作效率的全面下 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动 表






唤醒水平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动 表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判断题
1. 导致应激的刺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地引起紧张,因为在刺 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2.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中等兴奋到高度兴奋这条连 续线上变化。( ) 3. 无论是令人高兴的还是痛苦的刺激,都可能在唤醒水 平上出现相似的变化。( ) 4. 特质焦虑是指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 短暂情绪反应。( ) 5. 由于只有体验到焦虑状态的本人才能直接描述焦虑的 特点和强度,因此,一般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评估焦虑状 态。( )
第六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重要问题
唤醒或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唤醒水平如何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与
假设。 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 唤醒或焦虑水平测定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关键概念
应激 焦虑 状态焦虑 倒U形假说
唤醒 特质焦虑 驱力理论
单项选择题 1. Martens认为可以将 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
(一)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 要求

射击
举重

动 表






唤醒水平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二)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动 表






甲为:具有较高特质焦虑、性格内向 乙为:具有较低特质焦虑、性格外向
唤醒水平
个体差异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总结:特质焦虑与唤醒水平成反比,高低;低高
4.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 在 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 A. 较高 B. 很高 C. 很低 D. 较低
5.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 现呈 关系。( ) A. 倒U形 B. 线性 C. 波浪形 D. U形
6.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 相应降低,两者呈 关系。( ) A. 倒U形 B. 线性 C. 波浪形 D. U形
() A. 探照灯 B. 发动机 C. 电脑 D. 变压器
2.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 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 )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3.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 能在 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 A. 相对高 B. 非常低 C. 相对低 D. 非常高
9. 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 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 ) A. 高特质焦虑、外向 B.高特质焦虑、内向 C.低特质焦虑、外向 D.低特质焦虑、内向
10. 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 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称之为 。( ) A. 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心理 准备状态 D. 状态自信心
7.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可以带来自信心的 增强,可以提高运动表现水平,两者呈 关系。( ) A. 倒U形 B. 线性 C. 波浪形 D. U形
8. 的个体,在相对较高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 表现。( ) A.高特质焦虑、外向 B.高特质焦虑、内向 C.低特质焦虑、 外向 D.低特质焦虑、内向
6. 状态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 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 ) 7. 根据倒U形假说的观点,射击运动在 低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8、倒U形假说认为,过高的唤醒水平将 导致运动表现的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 9. 驱力理论认为,中等唤醒水平最有 利于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 10. 根据倒U形假说的观点,拳击运动 在高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 部分。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 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 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体育运动参 与者ຫໍສະໝຸດ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情绪、生 理反应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唤醒(arousal)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 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 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 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唤醒(arousal)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 唤醒
极高唤醒 (疯狂)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焦虑(anxiety)
简答题 1. 什么是唤醒及其主要表现? 2. 什么是焦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3. 什么是倒U形假设? 4. 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对唤醒水平有
什么不同的要求?
应激stress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景 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 为应激,又称紧张。
唤醒(arousal)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 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 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 动的准备状态。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做决断的连续性
知觉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刺激的持续时间
刺激的强度
操作的因素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
干扰性刺激的情况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 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 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 等,1995)。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情绪体验, 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 醒。
焦虑(anxiety)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 和状态焦虑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