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学 教案
森林生态旅游学

森林生态旅游学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自然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自然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森林生态旅游学是研究森林生态旅游的学科,是旅游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它研究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管理、保护、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生态旅游的定义森林生态旅游是指游客在自然森林中进行旅游活动,以观赏、体验、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感受和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又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二、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1、自然性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资源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游客在旅游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原始、自然、美丽、神秘和独特之处。
2、生态性森林生态旅游注重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旅游活动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
3、科学性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活动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游客的安全。
同时,游客在旅游中也需要了解一些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知识。
4、文化性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资源中还包括了一些历史遗迹、文化景点等,游客在旅游中还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三、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推广森林生态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包括了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等,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服务质量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服务质量不仅包括了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质量,还包括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等方面。
高校《生态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收 稿 日期 :0 0— 5~2 21 0 8
基金项 目: 1 年度 西南民族大 学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 业务 费专项资金 资助 ( 1Z Q 2 ) 2 1 0 1S Y N 3
作者简介 : 钟 洁 (9 9 ) 女 , 17 一 , 四川 自贡 人 . 师 , 士 , 要从 事 民 族地 区 生 态旅 游 、 游 资源 开 发与 保 护 研 究 讲 博 主 旅
0 引 言
2 0世纪 8 O年代初 期 , 态旅 游作 为一 种体 现人 与 自 生 然 和谐 相处 、 游 与 环 境 协 调发 展 的可 持 续 发 展 旅 游形 旅 式, 发展十 分迅速 . 了顺 应 生态 旅 游业 的发 展趋 势 及其 为 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 生态旅游学》 《 成为高 等 院校一 门旅游管理 专业必修课 程 . 然而, 由于我 国生态 旅游 业起 步较 晚 , 生态 旅游 学》 《 课程 的教学 与改革也 仍处于不 断发展 完善 中. 何在 有 限 如 课程教 学时 间内 , 本科 生 掌 握生 态 旅 游学 基 本 原理 , 让 并 深入学 习国 际国 内生态旅 游发展 新趋 势 ; 何提 高教 学 质 如 量 、 现教学 互动 ; 实 如何激 发本科 生学 习兴趣 , 步 培养本 逐 科生 的 自主学 习创新 能力 和生 态 环 保意 识 , 这是 高校 《 生 态旅游学 》 教学 中值得 深入 思考的 问题 . 因此 , 本文针 对 现 阶段《 生态旅 游学》 程本 科 教学 实 践现 状 与存 在 的问题 课 进行深入 分析 , 出相应 的课 程教 学 改革 措 施 , 提 以期 为 高 校《 生态旅游学》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一条切实可 行 的路 径.
第一章生态旅游产生与发展

代表国家之三:肯尼亚 旅游产品: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滨海旅游 经验和教训:
非洲的肯尼亚素以野生动物数量大、品种多而著称。肯 尼亚早期的生态旅游是基于国家公园的大型狩猎游戏,当时 美其名曰“野生生物巡游”,79%的游客是受肯尼亚的原始 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吸引来此旅游的。
(一)生态旅游起步萌芽阶段
1983年以前。一些学者开始思考传统的大众性观光旅 游活动对当地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系列 与生态旅游相近的观光旅游方式。
归纳如下:自然取向的旅游、自然旅行、自然导向的旅游、友 善的环境旅游、环境朝圣、永续观光、另类旅游、伦理旅游、软性旅 游、自然观光、野生生物旅游、绿色观光、特定主题的旅游、适宜的 旅游、负责的观光;此外还有自然旅游、科学旅游、农业旅游、未经 破坏地区的旅游、探险旅游、乡村旅游、选择性旅游、适当的旅游、 低影响的旅游、轻松的旅游等等。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实现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它一 产生就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生态旅游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 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 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1、旅游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
(1)区域性环境问题 酸雨、降尘、水污染、“八大公害”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多诺拉持 续雾天,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 气味,空气能见度极低,除了烟囱之外
,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随之而来的是 美国多诺拉事件
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 、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 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20 人很快死亡。死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 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 。这次的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 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 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 ,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严重污染了大气。
生态旅游

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和道德规范
一、基本原则 是指对生态旅游者提出的最根本的、具有普遍性 的要求,它是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核心和根本标 准。 利益公正 贯彻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要求: 1、实现生态旅游者代际的利益公正 2、实现生态旅游者代内的利益公正 3、实现“人—地”公正
阿尔贝特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 的基本内容 ⑴关于敬畏生命的善恶定义 善的本质是保存和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 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 阻碍生命的发展。 ⑵关于敬畏生命伦理的原则 伦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敬畏生命,它是一种扩大 了对爱心,其基本要求是给予任何生物所有善意。 ⑶关于敬畏生命伦理的目的 就是要扩大人类对道德责任,克服盲目对利己 主义世界观,从而关怀自己周围的所有生物命运, 并给予它们真正人道的帮助。
二、道德规范 1、合理健康地消费 ⑴消费文明化 一是以精神消费为主适当辅以物质消费活动 二是生态旅游者在参加生态旅游消费活动时,不应把这种 消费仅仅看是生态旅游区严禁一些不健康的消费陋习与活动 ⑵消费无害化 2、控制环境容量 3、适度发展
思考题
第四章生态旅游环境伦理
普陀山
第一节生态旅游伦理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概念 是指体现于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一系列保护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理性思维与道德规范 二、世界公认对生态环境伦理的奠基人 1、莱昂波尔德:对环境保护的最大贡献是 “大地伦理理论” 2、阿尔贝特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 思想 体系
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但相对于其他动物,人的生命意 志表现得最为强烈,分裂也最为痛苦。因为其他动物都能 与其同类共同体验痛苦,能竭尽爱心和能力抚育后代,能 以自我牺牲保存和促进后代的生命。然而人却即对其他动 物肆意作践,从来不掩饰自己对残忍,同时又往往在人类 之间挑起争斗,甚至以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力量大规模 地毁灭同类。可见人类以往的伦理是完全建立在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的利己主义基础上的,各个地区或民族为了自身 的利益,常常进行相互间的战争、竞争和无节制的扩张, 这一切都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以往只涉及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产生充分 的伦理动能,不懂得敬畏生命,人就会受制于盲目的利己 主义的世界,所有的生命也就必然生存与黑暗之中。但是, 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则可以改变这一切,因此我们不仅与人, 而且与一切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生物发生联系,关心它 们的命运,在危难中救助它们、保护它们。也就是把伦理 的范围扩大到一切生命,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 的精神关系,人对一切生命承担保护责任,以伦理的态度 关爱生命世界。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演示文稿

可以看出,解决旅游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有 效的途径,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游客、当地居民、 旅游从业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此基础 上形成共同认可,自觉遵守的环境伦理规范。只 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的位置, 在旅游者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伦理情 谊关系,旅游者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 然,旅游者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过程中, 才可以真正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实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生态学系统地介绍旅游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组成、结构及其服务功能,一些基本的生态学和 旅游科学的基本理论,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对旅 游者的影响,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者的影 响,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评价与生态规划,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及其规范化建设,旅游生态管理、旅游可持续发 展以及旅游的生态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尔斯岩(AYERSROCK)是领略北领地之神 秘的首选地,这个地区的得名源于一块石 头。这块石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块不 可分割的单体巨石。由于被土著人赋予了 图腾的含义,被当地人誉为象征澳大利亚 的心脏。
据说距今已有5亿年历史。长3.62公里,宽2 公里,高348米,岩面上镌刻着无数平行的 直线纹路,形状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岩石 色泽赭红,光溜溜的表面在太阳下闪着光芒, 在空寂无物的广袤沙漠上突兀挺拔,直刺苍 穹,既雄伟壮观又神秘莫测。
思考题: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
经验?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连续的和持续的发 展”的新概念之后才逐渐形成理论的。
生态文化旅游

生态文化旅游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不再仅仅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首选。
什么是生态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是指以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为基础,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旅游活动。
它强调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当地文化的体验和尊重,以及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旅游方式旨在通过教育和体验,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化旅游的特点1. 可持续性:生态文化旅游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长期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费。
2. 教育性:通过参与生态文化旅游,游客可以学习到关于生态保护、文化遗产的知识,提升环保意识。
3. 互动性: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到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文化活动中,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增进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 多样性:生态文化旅游形式多样,包括生态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文化探索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如何实践生态文化旅游?1. 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尽量选择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2. 入住绿色住宿:选择那些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支持当地社区发展的酒店或民宿。
3. 参与当地生态保护项目:如植树造林、清洁海滩、野生动物保护等,亲身体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4. 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在参观文化遗产地时,遵守相关规定,不破坏文物,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5. 购买当地产品:支持当地经济,购买当地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语生态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倡导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实现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通过生态文化旅游,我们不仅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更能为地球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季旅行——地理学习教案

四季旅行——地理学习教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出门旅游。
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也是一个了解世界、认识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好机会。
本文将就地理学习角度,介绍一份四季旅行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之美。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2.认识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呈现出的季节差异和景观特点。
3.体验各种文化、习俗、美食和文艺活动。
4.引导学生积极行动,掌握旅游前期准备、旅游规划、旅游技巧和生态保护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步骤1.铺垫环节以图片展示四季天空不同的颜色,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总结各季节色彩的变化,体验地球四季的变化和万物复苏。
2.预习任务安排小组,让学生通过网络、地图、景区手册等多种渠道查找各自感兴趣的旅游景点,听取、收集、整理各自选好的目的地介绍。
3.知识讲解(1)地理条件对游客的影响介绍景区地理条件对游客旅游的影响。
例如,夏天高温多雨,在旅游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水保湿。
(2)不同地域、气候下的季节特点介绍不同的旅游季节,了解一些旅游城市在不同季节的景色、气候、风土人情、美食、文艺活动等具体内容。
例如,在春季去黄山能欣赏到万物复苏的美景,而在秋季去北京则可欣赏到红叶美景,还可以品尝到北京小吃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旅游前期准备介绍旅游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旅游签证、机票预订、酒店预订、行程规划、旅游保险、货币兑换和物品携带等方面的知识。
(4)生态保护介绍旅游时的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减少垃圾产生,尊重当地文化,同时提醒学生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4.任务实践学生将预习任务中收集到的旅游目的地介绍展示给全班,并讲述自己的旅游计划和体验。
5.复习总结讨论不同的旅游计划和体验,并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进一步深入探讨旅游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再次重申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尊重的重要性。
三、教学成果通过本教案的授课,学生不仅了解了地球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环境对旅游产生的影响,也体验到了各种文化、美食和文艺活动。
《生态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生态旅游学 》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 的专业 选修课 , 是 旅游专业学 生的生物学基础不好 , 大部分学生没有生态学基础 , 环保知识也 相对缺 乏, 而要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培养旅游业从业 人员的环保意 识非常重要 。 因此 , 给旅游专业 的学生上好《 生态旅游学》 门 对实现 这 课 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往生态旅游专业 的教学 , 重理论轻实 践, 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 。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的 结合 ,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 上通过实践更 易于消化 和吸收 , 取得 了 较 明显 的教 学 效 果 。 1课 程 教 学 的 改进 . 本课 程选 用教材为杨桂华编写 的《 生态旅游》 该书在 参阅国 内外 , 相关文献 的基础上 , 结合 中国国情对生态旅游理论进行 了系统 的论述 。 然而该教材没有关于生态伦 理的内容 ,而生态旅游是生态伦理 的陶冶 过程 , 良好的生态伦理是保证实现 真正意 义上 的生态旅游开发 的保证 , 所 以在该课授课 过程 中 , 加人生态伦理 的内容 , 进而培养学生 良好生态 伦理观念是非常必要 的。因此 , 笔者对上课内容作 了一些调整。 11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 . 在所有产业中 , 旅游业 与环境保护事业 的 目标最为一致 , 其矛盾冲 突也 最 小 。 而急 剧 发 展 的旅 游 业 对 环境 造 成 的 不 良影 响 已经 引 起 了 然 社 会 各 界 有 识 之 士 的关 注 。 了 旅 游业 的 可持 续 性 发 展 , 为未 来 从 事 为 作 旅游行业的旅游专业 的大学生 ,应 当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社 会 的高度责任感 。 从社会意义上说 , 游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肩负着树 旅 立环境道德标 准的重任 ,本课程 的学 习能使他们对环境有一个全新认 识, 引起学生对旅游 活动 中环境保护事业 的了解与关注。因此本课程教 学应侧重于将 可持续发展 的观点根植 于学生思维 中,使其在今后工作 领域内 , 有意识 、 有措施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学 授课教师:*** 课程所属部:基础教学部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学 授课班级:12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理论课 使用教材:生态旅游学(主编:李俊清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教学方法与手段: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张广瑞. 生态旅游: 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第一章 生态旅游概述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和注重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者。 生态旅游学是研究生态旅游活动规律与生态环境伦理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与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2. 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态旅游的内涵。 2.生态旅游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讨论为主,配合启发式教学。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顺应人类文明的更替应运而生,并努力寻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迅速兴起。它是当前各国生态学界和旅游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将成为21世纪的最新国际流行色。 一、旅游与生态学的关系 旅游是个人或集体外出旅行的一种观光活动。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经济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标志。旅游即能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又能提高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生理需求—精神需求),诸如参观历史文化遗产(宏村、故宫等),欣赏自然风光(黄山),游泳等都是最经常性的旅游活动。 (一)在旅游中描述生态:中国:司马迁,徐霞客。 国外: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等。 通过游历,研究和描述了自然现象、动物行为特征和生物进化规律。(你在旅游中遇到猴子吃东西、打架等来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 (二)在考察生态中旅游:国外:海克尔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生物改造环境(旱化与水化的演变),洪宝德在美洲做植物调查写出《热带旅游》(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的适宜月份,植物对象和动物对象等一些旅游常识,会遇到的一些现象)。 这些人所做的旅游不是生态旅游,只是通过游历总结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为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些认识生态学规律的旅游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总结:生态考察研究和旅游活动是结伴而生的,生态学是生态旅游的基础,二者共同点:旅游经历。 二、生态旅游的渊源 历史上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思想根深蒂固,生态旅游为这种保护思想提供了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为模式。 肯尼亚生态旅游:最先以捕杀野生动植物获得经济效益,捕杀大象的主要目的是要象牙(象牙梳子、吊坠、簪子等),大象尸体遍布草原,惨不忍睹。现在开发的生态旅游,让游客进入动物和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和动物近距离接触,既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又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户外旅游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国际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为野营和徒步旅行配上积极先进的户外装置,旅游开发商的投资,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这些都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原因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正式提出。 (1)环境问题:20世纪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代。进入21世纪,解决旅游环境问题,关键是处理好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生态旅游(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骤减,水资源问题,水体富氧化,酸雨,自然灾害,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 (2)游客兴趣:人们长时间生活在都市里,与大自然隔绝,感官变得麻木,心灵也越发沉重,人们渴望回复一种清新的感觉和真切的体会,有了了解自然,复苏心灵和完善自我的迫切要求。并被广泛接受和欢迎。 (3)战略趋势:保护环境,开发新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发展需求,而生态旅游就是一种绿色旅游,是指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与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绿色革命——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经济驱动: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环境,更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两种模式 生态旅游首先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迅猛兴起;为了把生态旅游推向广度和深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生态旅游政策、战略及行动计划;生态旅游不仅范围越来越广,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 1、被动式: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主动式: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英、法、德: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日本:开展“森林浴”。 b:马来西亚: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夏威夷群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 5)宗教生态旅游区; 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三)生态旅游的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和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2、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1.国外 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使自然资源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早期的生态旅游就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如丛林探险、攀岩高山等。 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生态旅游是游客在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 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修、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协会: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的旅游,不改变生态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2.国内 卢云亭:从环境学的角度,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即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王兴斌:从旅游类型角度,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迪卡斯蒂的椅子模型,生态可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的协调发展。 3.依据范畴 狭义:指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旅游。 广义:包括一切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览、度假活动。 单义:生态旅游只是一种旅游形式或旅游思想。 双义:生态旅游是旅游形式和旅游思想两者兼有。 4.依据内容 ①定向于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 ②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 ③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 ④将生态旅游界定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迭部分。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指的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践上,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旅游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监控体系,保护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真正的生态旅游经历,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1)生态旅游的主体是人,即旅游者。 (2)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