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学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生态学中的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

生态学中的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

生态学中的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兴盛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由于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备受关注。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的结合,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自然与人文风情,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愉悦和意义。

1、生态旅游的特点为了更好理解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之间的联系,先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保持原始性。

为此,旅游线路都是由专门的生态旅游公司规划,选取适宜游客旅游的景点,通常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工业污染,并要求游客遵守保护环境的规定。

生态旅游的文化传承性也很强。

很多生态旅游线路都融入了当地的文化风俗,如民俗活动、节日表演等,这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历史。

生态旅游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的结合,这种相互关系大大提升了旅游的意义和价值,使得游客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自然与文化。

2、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关系密切,它们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环保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将与环境直接接触,旅游线路的物质基础就是当地的生态环境。

所以,生态旅游能够促进环保观念的普及,引导游客尊重、保护环境,遵守环保标准。

生态旅游推行的是一种文明旅游,游客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环境,所以生态旅游要求游客遵守当地的文化礼仪,遵循当地的规矩。

同时,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也存在着互补关系。

生态旅游拥有强大的营销力,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通过打造品牌形象、宣传旅游资源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这也带动了当地文化特色的发展和传承。

3、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的意义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对于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的推行不仅改进了旅游业态,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使旅游业真正融入到自然和文化之中,让游客对自然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这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态旅游》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生态美概念
1. 自然美到生态美的过渡 2. 生态美及其分类
• 生态美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生态美;另一类是人文 生态美。
• 自然美中众多的生命与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与 和谐形式称为自然生态美。
• 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和美的创造原则,与自然共同创造的 人与自然和谐协调之美称为人文生态美。
遵循生态学规障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国内和国际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的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者应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 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作
为工作准则
案例:卡斯卡伊斯地区 荣获最佳 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葡萄牙里斯本卡斯卡伊斯地区(Cascais)2014年荣 获世界最佳可持续发展城市大奖,以表彰卡斯卡伊斯 政府在 Duna(沙丘) da Cresmina 和Pisão(位于 辛特拉和卡斯卡伊斯自然公园内)区域内恢复自然环 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1 生态旅游者是自然的朋友
2 生态旅游开发者应该有人与自然共生的 正确观点
3 生态旅游管理者要慎重保护自然
案例分析:南非芬达自然保护 区的森林度假区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该案例中,旅游者、当地社区
居民与芬达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什 么关系? (2)从该案例中,你能总结出哪些生态旅 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3. 自然美与生态美的区别 • 从审美基础上看 • 从美的形成上看
二、生态美的特点
1. 活力美 3. 创造美
2. 和谐美 4. 参与美
三、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者追求生态美

旅游生态学试卷

旅游生态学试卷

-.名词解释1•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综合2•生态环境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指人类生存的大地,包括各种生物系统和生物栖息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每个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3•生态旅游资源的原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原本自然生成的,它基本上未受人类干扰或很少受人类干扰。

4•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指生态旅游资源能够为生态旅游者提供气候坏境、山水环境、社会文化坏境等空间场所的功能。

5•生态旅游规划: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中,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旅游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二•填空题1•生态旅游是建立在(生态学)和(旅游学)基础上,是指导和促使生态旅游得以开展的理论。

2•结合生态旅游的定义,总结出生态旅游至少有四个功能(环境保护功能),(旅游发展功能),(社区发展功能),(环境教育功能)。

3•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下开展的旅游活动,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4•绿色饭店时指那些为旅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健康无害的酒店。

5•生态旅游产品系统是指生态旅游区开发的对生态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满足各种旅游需求的吸引物的体系,包括(景区景点),(娱乐设施)等有形实体的设置和(社区形象),(民族文化)等无形吸引的挖掘。

6•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有(生命周期理论),(区位理论),(生态理论)可持续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

7•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侧重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不足,(扶贫功能)有待完善和忽略(坏境教育)功能四个方面。

8•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世界园艺博览园等类型。

旅游生态学话题

旅游生态学话题

旅游生态学话题一、什么是旅游生态学旅游生态学是指研究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学科。

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二、旅游生态学的意义1. 保护自然环境: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如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通过研究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然环境。

2. 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使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相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3. 传承文化遗产:旅游活动不仅涉及到自然资源,也涉及到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大气污染等。

2. 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等。

3. 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规划和管理、生态旅游开发等。

四、如何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1. 规划和管理: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旅游业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相协调。

限制人数、控制噪音污染等。

2. 生态旅游开发:推广生态旅游,鼓励人们到自然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之美,并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增强人们保护环境意识。

在森林公园开展户外徒步、野营等活动。

3.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在古城墙上开展夜游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历史文化。

五、旅游生态学的应用1. 旅游规划:在旅游规划中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和行程安排。

2. 旅游管理:通过制定管理措施,确保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最小化。

旅游生态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旅游生态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种产业 , 同时也是一种地理 现象。旅游 的一 个显 著特点 是
要离 开居住 或工 作的地 方 , 短暂地 到一 个 目的地进行 活动 ,
同时 , 旅游 目的地 要提 供各 种旅游 接待 设施 以满足 其需要 。 旅 游者从居住地 经过 旅游通道到达旅 游 目的地参观 、 游览再 回到居住地 的这个 过程 是旅 游 的本 质 属性E 。旅 游生 态学 3 J
的预警 系统 等・ 。在 我 国 , 游 生态 学发 展缓 慢 。近 年来 , 旅
研究 主要 涉及旅 游环 境影 响 、 游容量 、 游 目的地的生 态 旅 旅
旅游生态学最早 可追溯到 2 世纪 6 年代 。在世界旅游 0 0 业较 为发达的 国家 , 由于旅游业 的繁 荣而最先 给旅游 区带来
摘要 分析旅 游生 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 探讨旅 游生 态学的研 究对 象和研 究 内容 : 关键词 旅 游生 态学; 成过程 ; 究内容 形 研 中图分类 号 F 9 文献标 识码 A 50 文章编号 01— 6l O8O 一 06 ~ 2 57 61( o)l 020 0 2
Bre ayi fT u im oo y ifAn lsso o rs Ec lg
突” 一视角。7 、0年代 , 术界在充 分认识 到“ 这 08 学 冲突” 可能 性的 同时 , 出 了一 种 倡导 旅 游与 环 境相 得 益 彰 、 利 “ 提 互 共 生” 的新 观点 , 努力探索 符合“ 共生” 思想 的“ 整合 性” 协调 或“ 性” 的旅游 开发 途径 _ 。在 这股 学术 力量 的 推动 下 , 游 与 l J 旅
管 理 、 游 区的生态 负荷 及其 阈值 分析 、 生 态足迹模 型 旅 旅游
等 内容 _ 。在以往的研究 中 , 2 虽然 国内外学者 的研究取 得 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1、什么是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生态环境伦 理有哪些基本内容?简述生态环境伦理在 生态旅游中的作用? 2、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有哪些基本原则和道 德规范? 3、在实际旅游中你看到哪些行为不符合生 态道德规范?
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和道德规范
一、基本原则 是指对生态旅游者提出的最根本的、具有普遍性 的要求,它是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核心和根本标 准。 利益公正 贯彻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要求: 1、实现生态旅游者代际的利益公正 2、实现生态旅游者代内的利益公正 3、实现“人—地”公正
阿尔贝特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 的基本内容 ⑴关于敬畏生命的善恶定义 善的本质是保存和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 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 阻碍生命的发展。 ⑵关于敬畏生命伦理的原则 伦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敬畏生命,它是一种扩大 了对爱心,其基本要求是给予任何生物所有善意。 ⑶关于敬畏生命伦理的目的 就是要扩大人类对道德责任,克服盲目对利己 主义世界观,从而关怀自己周围的所有生物命运, 并给予它们真正人道的帮助。
二、道德规范 1、合理健康地消费 ⑴消费文明化 一是以精神消费为主适当辅以物质消费活动 二是生态旅游者在参加生态旅游消费活动时,不应把这种 消费仅仅看是生态旅游区严禁一些不健康的消费陋习与活动 ⑵消费无害化 2、控制环境容量 3、适度发展
思考题
第四章生态旅游环境伦理
普陀山
第一节生态旅游伦理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概念 是指体现于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一系列保护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理性思维与道德规范 二、世界公认对生态环境伦理的奠基人 1、莱昂波尔德:对环境保护的最大贡献是 “大地伦理理论” 2、阿尔贝特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 思想 体系
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但相对于其他动物,人的生命意 志表现得最为强烈,分裂也最为痛苦。因为其他动物都能 与其同类共同体验痛苦,能竭尽爱心和能力抚育后代,能 以自我牺牲保存和促进后代的生命。然而人却即对其他动 物肆意作践,从来不掩饰自己对残忍,同时又往往在人类 之间挑起争斗,甚至以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力量大规模 地毁灭同类。可见人类以往的伦理是完全建立在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的利己主义基础上的,各个地区或民族为了自身 的利益,常常进行相互间的战争、竞争和无节制的扩张, 这一切都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以往只涉及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产生充分 的伦理动能,不懂得敬畏生命,人就会受制于盲目的利己 主义的世界,所有的生命也就必然生存与黑暗之中。但是, 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则可以改变这一切,因此我们不仅与人, 而且与一切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生物发生联系,关心它 们的命运,在危难中救助它们、保护它们。也就是把伦理 的范围扩大到一切生命,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 的精神关系,人对一切生命承担保护责任,以伦理的态度 关爱生命世界。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演示文稿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演示文稿
生态环境伦理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 以未来人类继续 发展为着眼点。生态环境伦理强 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 环境的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
可以看出,解决旅游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有 效的途径,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游客、当地居民、 旅游从业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此基础 上形成共同认可,自觉遵守的环境伦理规范。只 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的位置, 在旅游者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伦理情 谊关系,旅游者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 然,旅游者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过程中, 才可以真正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实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生态学系统地介绍旅游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组成、结构及其服务功能,一些基本的生态学和 旅游科学的基本理论,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对旅 游者的影响,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者的影 响,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评价与生态规划,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及其规范化建设,旅游生态管理、旅游可持续发 展以及旅游的生态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尔斯岩(AYERSROCK)是领略北领地之神 秘的首选地,这个地区的得名源于一块石 头。这块石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块不 可分割的单体巨石。由于被土著人赋予了 图腾的含义,被当地人誉为象征澳大利亚 的心脏。
据说距今已有5亿年历史。长3.62公里,宽2 公里,高348米,岩面上镌刻着无数平行的 直线纹路,形状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岩石 色泽赭红,光溜溜的表面在太阳下闪着光芒, 在空寂无物的广袤沙漠上突兀挺拔,直刺苍 穹,既雄伟壮观又神秘莫测。
思考题: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
经验?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连续的和持续的发 展”的新概念之后才逐渐形成理论的。

生态旅游学第2章 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学第2章 生态旅游概述
• (1)在国外 • 生态旅游协会(TES,1993)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 的的到自然区域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 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 展机会,自然资源的保护能够使当地居民受益”。
民族风情文化游
民族风情文化游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ຫໍສະໝຸດ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 此外,生态旅游具有以下五个主体,扮演着他们 各自的角色,分别介绍如下。
• (1)有准备的旅游者 • (2)接受训练的当地居民 • (3)生态旅游经营者 • (4)研究者 • (5)政府
– 在历史上,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思想根深蒂固,生态旅游为这种保护思想提供 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为模式和获利方式。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 一、生态旅游的缘起
– 生态旅游始于一个未经验证的想法,许多人希 望这个想法能够有利于全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
– 20世纪70年代对肯尼亚的研究表明 (Thresher,1981)野生动植物的旅游经济效益 远远超过捕猎(这项活动已于1977年在肯尼亚 被禁止)。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 负责任的旅游需要有四个支撑要素,即:(1)环境影响 最小化;(2)目的地文化影响最小化;(3)目的地居民 经济利益最大化;(4)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娱乐” 需求。 ——黑策(Hetzer)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 一、生态旅游的缘起
–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的户外旅游兴趣和环 保意识的增强,以自然地为基础的国际商业活 动逐渐繁荣起来,为野营和徒步旅行配备极好 的新的户外装置,从而对这种旅游方式起到了 激励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旅游产生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一)空气不洁(二)水体污染——水质不净(三)食品不绿(四)噪音污染(五)垃圾围城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一)此起彼伏的“环境公害事件1.水俣病事件2.米糠油事件3.马斯河谷事件4.痛痛病事件5.伦敦烟雾事件6.多诺拉事件(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保护自然1.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

2.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3.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行动——绿色运动•一些关心人类目前对地球造成破坏的人组成不同的团体,争取施行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

4.绿色消费潮•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反思(一)传统旅游观的反思传统的旅游存在的不足:1、旅游管理不当:景区的超负荷、旅游设施安置不当2、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践踏、折枝、乱扔垃圾、乱投喂动物、乱写乱画、乱蹬攀(二)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例如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组织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建成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让社区居民参与,在旅游发展的获利。

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一、国际生态旅游发展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出现了自然取向性调整,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回归自然。

相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保护部门、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并试图通过旅游规划减少旅游目的地带来的负面影响。

(亚太旅游协会)20世纪80年底出现生态旅游,始于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并逐步由理念走向实践,积累了发展经验。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收到了国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并一直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热点。

2002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圩出版了第一步生态旅游专业研究杂志《生态旅游》,此后,其他协会与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生态旅游在全世界的发展。

(一)研究概述1)概念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2)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3)实践研究阶段(21世纪之后)(二)基本评述1、研究方面尚形成体系,定性研究为主2、研究内容还在不断扩展,研究热点出现3、某些研究主题还需深入,研究成果有待检验4、发达国家是研究主体,发展中国家多为研究对象5、与理论研究相比,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三)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其活动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3、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4、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5、世界生态旅游高级会议(WES)(四)生态旅游发展的国际经验1、立法保护,严格执法2、政府主导,多层协作3、全民参与,综合协调4、环保宣传,教育示范5、多种手段,加强管理6.培养人才,长远规划二、中国生态旅游发展20世纪70年代引起国内旅游界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之后,生态旅游概念逐步进入国内,引起广大学者的热烈探讨,并开始获得政府的关注。

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

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益的总体战略及生态旅游线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调整、补充方案中,列出“承德市生态旅游”、“井冈山生态旅游与次原始森林保护”等作为实施项目。

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999年云南大学主办了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

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将主题年口号确定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推广生态旅游、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阶段1)1985-1995年:起步阶段2)1996-2005年:发展阶段3)2006年-至今:增长阶段(二)基本评述:生态旅游研究在中国可以说是形成了研究的热点,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在旅游总体文献中居第三位。

而且增长速度高于旅游文献的增长速度。

具体来看:P221、从文献的发表年份来看2、从对生态旅游研究作者的来源单位来看3、从对生态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来看4、从对生态旅游研究所获取资助分类5、从对生态旅游研究成果发布的出版刊物来看6、从研究文献的中文关键词来看第三节生态旅游的内涵一、国外对生态旅游的主要定义生态性旅游(1980年加拿大学者莫林和霍金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当地居民(或社区)的参与。

赫克托(1987年):《生态旅游指未来》最早对生态旅游下了定义: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及过去)的旅游。

拉斯喀瑞(1987):库提(1989):布(1999):生态旅游协会(1993):斯拉坎亚、萨斯哈兰、所蒙兹(1999):❖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国际生态旅游协会(IES)2002:❖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2003):❖对国外生态旅游定义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态旅游提出是与大众旅游相区别,体现的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注重的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以及环境教育的功能。

二、国内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定义关注旅游需求方的行为,认为主体是旅游者,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形式理解。

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境界发展功能的旅游就是生态旅游。

认为生态既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又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

目前国内已经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基本达成了共识,即生态旅游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素:●发生在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完好的自然地区及与之相伴的文化遗产地和传统社区;●旅游活动必须能保护当地的生态及原始文化;●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必须关注当地居民、社区及社会利益,应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和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为内涵,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和环境保护为标志,以对当地社区和发展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旅游现象。

第四节生态旅游的特点与类型一、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一)自然性(二)文化性(三)适度性(四)教育性(五)参与性二、生态旅游的功能1、旅游功能2、保护功能3、经济功能4、教育功能三、生态旅游的类型(一)环境影响分类系统分类依据:生态旅游开展对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

➢积极主动型生态旅游:有着严格标准的生态旅游,它的开展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强调资源基础得以改善的可持续发展形式。

➢消极被动型生态旅游:仅仅以维持资源现状,不对自然或认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模式。

(二)旅游者属性分类系统1、依据旅游者数量及消费档次➢严格的生态旅游:是环境主义者们特别旅行,组团人数较少,长时间沉浸在相对原始的资源环境中,对服务要求较低。

➢一般的生态旅游:是普通的旅游者的旅行,组团人数较多,旅游兴趣不断转换,生态旅游只是他们旅游活动中的一个项目而已,旅游者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需要较高水平的服务。

2、依据旅游者专业化程度➢中坚型生态旅游:是科研人员参加的生态旅游,或者专门为教育、清理垃圾或类似目的而组织的生态旅游。

➢热衷型生态旅游:专门去游览保护区或希望了解当地自然和文化历史的生态旅游。

(三)资源属性分类系统1、依据资源的类型(杨桂华)•自然生态旅游宗教生态旅游文化生态旅游2、依据生态系统类型及旅游活动类型(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森林休憩生态旅游草原风情生态旅游湿地观鸟生态旅游沙漠探险生态旅游农业体验生态旅游海洋型生态旅游(四)活动属性分类系统1、依据生态旅游活动的专业性强度•主流型生态旅游:与众不同的旅行,能够体现生态旅游特色的旅行•随意型生态旅游:是在主要旅程中偶尔也会顺带感受一下自然的旅行2、依据旅游活动开展的场所(陈传康)•人工自然的亲近自然返回自然天然“自然”的回归大自然3、依据生态旅游活动的目的/内容(黄耀丽)•自然风景名胜观光生态旅游追寻绿色休闲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探险生态旅游4、依据生态旅游活动的目的及形式(白光润)•动植物观赏自然景观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绿色旅游5、依据生态旅游活动的具体形式(国家旅游局——99生态环境旅游年)•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第五节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的关系一、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1、自然旅游的概念自然旅游涵盖了任何以自然资源(包括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地形景观、自然风景、各式水上活动等)为内容的旅游方式。

只要旅游活动的主要吸引物是与环境有关的都属于自然旅游,其本质上是大众旅游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的区别和联系相同点在于他们的对象都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不同:1)生态旅游还包括了自然旅游并不覆盖的人文生态旅游;自然旅游产品不仅包括生态旅游产品,也包括了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旅游活动,如探险旅游、参观动植物园、狩猎、捕鱼、钓鱼等旅游活动。

2)自然旅游来自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自然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回归自然和享受大自然,对生态保护强调得很少;生态旅游起因于生态保护观念的树立和环境意识的觉醒,更强调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和对当地社区发展的促进;3)关注对象:生态旅游除了关注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外,也关注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性(文化特性不包含在自然旅游之中);4)吸引物:生态旅游的吸引物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因此,自然旅游并不一定是生态旅游,因为生态旅游有严格的准则;同样,生态旅游业包含自然、人文等形式,生态旅游业不一定全部是自然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