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中药治疗偏方

合集下载

你可以这样治疗肝病

你可以这样治疗肝病

治乙型肝炎秘方1活血解毒清热方【来源】朱曾柏,《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组成】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龙胆草、槟榔各100克。

【用法】蜂房蒸后微火烤干,与其他药共研极细末,过100目筛,制成蜜丸。

成人每次服10克,一日服3~4次(儿童酌减),用适口饮料,或以茵陈、板蓝根、连翘煎水送服。

也可同时吞服明矾0.2克,贝母粉1克。

【功用】活血,解毒,利湿,清热。

【方解】方中虎杖,清热凉血、解毒行瘀;蜂房“以毒攻毒”;紫草解毒凉血;龙胆草为“凉肝猛将”;槟榔是行滞化气之佳品。

乙肝多因痰积化毒所致,故以解毒活血之法治之。

乙肝经久不愈,脏腑失和,体内津液气血化为痰湿,黏滞难去,因而出现毒骊于痰、痰积化毒的病理变化。

因此吞服明矾、贝母粉渗湿化痰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HBS的转阴率。

【主治】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HBS、Ag等持续阳性,而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者,或HBS、Ag转阴后又复阳者。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尚佳。

2抗原汤【来源】钟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白术、柴胡各10克,茯苓、虎杖各15克,茵陈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调肝。

【方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居多,本方以疏肝健脾为主,加虎杖、茵陈、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调肝之功。

【主治】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

【加减】湿热偏重伴黄疸,加蒲公英,败酱草;脾气虚加党参、黄芪、山药;脾肾阳虚去茵陈加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气滞而肝区胀痛,加川楝子、郁金;血瘀而肝区刺痛加丹参、玄胡;肝肾阴虚去柴胡,加熟地、首乌;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恶心呕吐、纳差加藿香、砂仁、焦三仙;腹胀去甘草,加莱菔子;牙龈出血加女贞子、旱莲草。

【疗效】应用123例,平均疗程4~6个月,总有效率为90%。

3疏肝健脾汤【来源】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各12克,郁金、太子参、茯苓各15克,陈皮、半夏各12克,白术、黄芩各15克。

养肝护肝保肝的中药大全

养肝护肝保肝的中药大全

养肝护肝保肝的中药大全如今,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当饮食、饮酒过度,压力大等多种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或轻或重的肝病,如乙肝大小三阳、酒精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腹水、肝脏肿瘤等等.目前,肝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而且国内外对各种肝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大多采用抗病毒以及保肝、抗肝纤维化等手段来治疗。

但是,近些年来,人们找到了不少具有护肝功效的中药,这些中药具有抗肝损伤、抗病毒、消炎利胆、降低转氨酶、抑制肝内纤维增生,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1,抑制肝炎病毒复制的中药:这类中药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体外有抑制作用,如大黄、黄连、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黄柏、虎杖、半枝莲、贯众、升麻、牡丹皮、金钱草、大青叶、败酱草、地榆等。

2,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的中药:这类中药有活血、补益的作用,如党参、灵芝、阿胶、白芍、白术、大枣、当归、鸡血藤、熟地、肉桂等.3,抑制免疫反应的中药:这类中药用于免疫反应异常的慢性肝病,主要有甘草、黄芩、当归、山楂、牡丹皮、麻黄、桃仁、红花、坤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鸡血藤、泽兰、丹参、三七等.4,促胆汁分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中药:肝病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原因诱发黄疸,这类中药主要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之功效,如茵陈、青蒿、柴胡、栀子、蒲公英、黄芩、黄柏、赤芍、大黄、大青叶、金钱草、姜黄、郁金、泽兰、龙胆草等。

5,除炎症、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中药:这类中药多属消热解毒类中药,常用的有鱼胆草、杭菊花、金银花、连翘、败酱、板蓝根、大青叶、栀子、虎杖、垂盆草等。

6,抑制肝脏纤维增生的中药:这类中药有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之功,主要有当归、红花、柴胡、川芎、夏枯草、丹参、红花、川楝子、三棱、莪术、鳖甲、龟板等。

以上中草药为众多肝病患者送去了福音,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对于这些中草药,各种肝病患者都可根据自身体质酌情选择适量服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具有养肝保肝的中草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细数如下:丹参: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

中医医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医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肾生肝饮与一贯煎合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合并经闭病案:周某,女,34岁,2014年10月29日。

主诉:乙肝病史10年,闭经半年。

病史: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曾用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与保肝药。

肝功能时好时坏。

后经中药治疗,更医数人亦无明显效果,近半年月经闭止。

经妇科用黄体酮等药物治疗,月经仍未来潮。

初诊:体瘦颧红右肋隐痛腰膝酸软无力。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劳累后加重。

平时眼目干涩。

舌嫩红舌体瘦,脉沉细。

化验单肝功:ALT84IU/L;二对半: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105。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中医诊断:肝肾阴虚,肝郁络伤。

辨证审机:肝病日久,肝阴暗耗,肾阴亦伤,肝络失荣,滞而不畅。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和营通络。

方药:滋肾生肝饮与一贯煎合方加味生地20克枸杞子15克牡丹皮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北沙参2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麦冬15克广郁金10克泽兰15克茜草10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

七剂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4年11月5日。

患者服药七剂,无明显好转与不适感觉。

唯觉服药后腹胀,纳食不佳,体瘦颧红,舌嫩红体瘦少苔,脉沉弦细。

肝肾阴虚未复,络脉滞而未畅,胃纳脾运馁而未健。

治法:柔肝滋肾,益胃运脾,和营通络。

原方减茯苓、泽泻、牡丹皮,加佛手、谷芽、鸡内金。

生地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0克当归15克北沙参20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麦冬15克广郁金10克泽兰15克茜草10克佛手15克谷芽20克鸡内金10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

七剂每日一剂,煎两次,早晚温服。

三诊:2014年11月12日。

患者服药七剂后感觉右肋隐痛消失,腰酸腿软亦有明显改善,腹胀减轻,较以前有食欲。

袁维萍采用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疗乙肝的临床经验

袁维萍采用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疗乙肝的临床经验

袁维萍采用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疗乙肝的临床经验展开全文在临床上,中药毛茛外敷发泡能够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附件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关节炎、腰腿痛、头痛、牙痛等疾病。

也正是因为中药毛茛外敷能够治疗许多疾病都取得良好的功效,所以它被称之为“神奇草”。

民间中医袁维萍,从事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病临实践多年,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愈了急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肝癌,以及其他多种慢性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在治疗乙肝大小三阳、慢性肝炎病方面,取得了神奇的疗效,这是其他中西医常规治疗方法难以企及的。

现代医学治疗乙肝,给予抗乙肝病毒的药物,难以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效果不佳。

有许多乙肝患者,长年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用尽所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了许多许多年,终究还是无法治愈乙肝病。

所以,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病是无法治愈的。

民间中医袁维萍,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疗乙肝大小三阳、慢性肝炎病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治疗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下面,民间中医袁维萍就向广大乙肝病患者,介绍一下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愈乙肝的真谛,由此为广大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战胜病魔带来了福音。

民间中医袁维萍采用毛茛外敷发泡技术治疗急慢性乙肝中药毛茛外敷发泡预防传染性肝炎。

将鲜毛茛捣烂如泥状,取0.5克左右敷于列缺穴。

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放置有小孔的纱布1块,小孔对准穴位,敷药后盖1张不吸水纸,外用绷带包好。

经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水疱,外涂以龙胆紫,3~4天水泡即自行吸收;如在敷药后8小时左右皮肤出现红赤色时,将药去掉亦可。

在临床上,根据1800余人用药后的追踪观察,证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中药毛茛外敷发泡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鲜毛茛茎根洗净捣糊,每次用10~20克敷于列缺穴,或敷于胳下或臂部。

著名中医李可治疗肝炎、颈椎增生病经验方

著名中医李可治疗肝炎、颈椎增生病经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疗肝炎、颈椎丧生经验方肝病五则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突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入,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

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寒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入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寒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寒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入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治肝炎中草药有哪些【医学养生常识】

治肝炎中草药有哪些【医学养生常识】

治肝炎中草药有哪些
文章导读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很多肝炎都无法彻底的根治,只能控制病情,对患
者来说,在平时生活当中,一定要加强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肝炎疾病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之内,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来进行治疗,这样在降低血清转氨酶方面的作用很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的功效,这方面的中草药还是比较多的。

治疗肝炎的中草药有哪些呢?
(1)降低血清转氨酶。

五味子用后可使血清转氨酶迅速下降,其中慢性肝炎的降酶率较高,并有护肝、促进
肝脏合成蛋白、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其他降转氨酶的药物还有:
板蓝根、龙胆草、黄苹、败酱草、水飞蓟、垂盆草、连翘、风尾草、田基黄、虎杖等。

(2)抗乙肝病毒。

蚤休、北山豆根、虎杖、大黄、赤芍、丹参、何首乌、野菊花、仙鹤草、黄芪、仙茅、板蓝根、双黄连、黄岑、苦参、猪苓、香菇等。

(3)对“澳抗”有抑制作用。

经过对“澳抗”体外抑制试验的研究,大黄、胡黄连、地榆、贯众、连须、肉桂、麻黄、。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ZHONG YI ZHONG YAO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而致脾肾阳虚;或湿热蓄积日久,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中医证毒(HBV)感染引起,以肝脏炎症入血入络,出现气滞血瘀或瘀血阻型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评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

络,最终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价,结果显示出现频次居于前8位中医古籍中无“肝炎”病名,但根阴阳失调。

湿、热、毒、瘀、痰等的证型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应属中病理产物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互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医的“疫毒”、“黄疸”、“胁为因果,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和迁延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其痛”等病证范畴。

不愈。

中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两种证型在一、病因病机二、常见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位列主要的证乙肝病毒为疫毒之邪,首犯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在病因病机型,且二者也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肤,入于血分,深藏于肝。

肝为五和临床症状基础上,根据1991年最常见相兼证型。

脏之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若邪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三、辨证施治伏于肝,则难自净,是以难治。

乙会天津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鉴于慢肝病毒发于外则表现为湿热,湿热标准(试行)》,慢性迁延性肝炎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和疫毒之邪内侵,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肝郁脾虚两种证型为主要证型,我失调,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脾失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们提出以“清热利湿”、“疏肝实健运,易生痰湿,湿邪再困脾土,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

脾”为主线,再根据不同证型的兼呈脾虚肝旺之象;久病累及于肾,有学者对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中挟症候,虚实轻重,适当加减,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李芹(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主任医师) 钟琳(医师)53. All Rights Reserved.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辨湿热轻重、辨三焦部位,灵活脾……。

肝病经方治疗?黄煌.转载棨

肝病经方治疗?黄煌.转载棨

肝病经方治疗黄煌.转载棨肝病经方治疗黄煌(2015-09-28 16:22:54)转载▼标签:肝炎乙肝经方治验黄煌经方治疗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棨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 (效用無)一、茵陳蒿湯:【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山梔子14枚大黃2兩黃煌:茵陳蒿10~30g 山梔子10~15g 制大黃6~12g。

(茵陳蒿→退黃專藥)。

1.本方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

(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ICP)。

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水煎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

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柴胡5~10g 黃芩5~10g 薑制半夏5~10g 黨參6~12g 生甘草3~6g 乾薑3~6g 紅棗3~10g。

(小柴胡湯治療肝炎藥量要小)。

1.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2.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沒有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

3.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炎的中药治疗偏方
肝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不胜枚举。专家指出,慢性肝炎指急性肝炎在经过6个月后,仍有临床症状和
肝功能障碍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或上腹不适,严重者消瘦、面色灰暗、黄疽等。黑龙江
哈尔滨和平医院专家介绍几种治疗肝炎的偏方如下。

方一:
南沙参30克,全当归、杭麦冬、甘构杞、熟地黄、杭白芍、制鳖甲、鸡内金、霍山石斛各10克,北
五味5克,广郁金、青陈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功能滋阴养肝,可用以主治慢性肝炎,肝肾阴虚型, 症见两胁隐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热、头
昏身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苔 薄黄、脉弦细。

口苦甚者加酒炒黄连以清热,失眠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安神定志,腹胀纳差者加炒三仙以助运化,慢
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红花、三七以活血通络。

禁忌:肝胆湿热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方二:
黄芪、党参各15克,薏苡仁30克,蚤休、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贯众10克,茵陈30克,女贞
子、蚕砂各15克,白术、川楝子各10克,柴胡6克,枳实10克,生草6克,菟丝子30克。水煎服,30
日为1疗程。3-4个疗程有效,见效后本方改为蜜丸以巩固疗效。

本方,功能益气补中,疏肝活血,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方三:
柏子仁、酸枣仁各12克,天冬10克,麦冬、当归各12克,五味子9克,生地黄14克,党参12克,
玄参10参,丹参16克,远志8克,茯苓12克,橘梗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心安神,治阴柔肝,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有效。
方四:
金钱草、车前子(包)、泽泻、薏苡仁各12克,草决明15克,山楂12克,丹皮10克,丹参15克,
白花蛇舌草15克,草河车12克,桑枝30克,大黄炭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黄精15克,生黄芪
5克,何首乌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功能清除里邪,扶正补虚,调理气血。
方五:
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党参、炒白术各9克,黄芪、女
贞子各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9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
亦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丸。

本方功能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补脾肾,可主治慢性、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
大、肝功能异常等。

有湿热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
瘀利胆的目的。虚赢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
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瘀生新、温阳利水”
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
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传统中医、中药理论而研制出的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解决了肝病
无法彻底治愈及肝硬化降腹水和对于肝癌者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促使肝细胞再生的医学难题。本发明的中
药组方可应用于黄疸性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本发明中药组方及其制备工艺是:采用大黄3份、
黄芩3份、黄连1份、桅子3份、茵陈2份、五味子3份、鸡骨草3份、酸枣仁2份、瓜藤1份、灯芯1
份将上述药物清洗、筛选晾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装入胶囊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