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乙肝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报告单怎么看一、乙肝报告单怎么看乙肝报告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2. 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表示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启动了对乙型肝炎的防御。
3.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表示感染者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型感染。
4. HBeAb: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表示感染者对乙型肝炎病毒有过感染,但可能存在复发风险。
5. 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乙肝病毒的数量和活力水平。
根据以上指标判断乙肝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方案。
二、乙肝治疗方法1. 抗病毒治疗:早期、中期乙肝患者,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减缓疾病进展。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抗病毒药物有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2.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修复功能较差、慢性乙肝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以防止炎症反复发作。
3.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乙肝以调节患者体内机能为主,通过中药的抗炎、抗氧化、活化免疫系统等多方面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注意事项1. 饮食方面:患有乙肝的人应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有益于肝功能的恢复。
2. 生活习惯:患有乙肝的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饮酒等不良习惯,应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 预防措施:患有乙肝的人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使用一些有害的物品,如毒针、注射器等,同时要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以避免感染病菌。
此外,乙肝病毒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措施,应积极接种。
注射乙肝疫苗需注什么意思1. 注射乙肝疫苗需注什么意思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感染后容易引起肝损害、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针对乙肝病毒的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是让人体产生抗体保护自己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乙肝疫苗分为成人乙肝疫苗和儿童乙肝疫苗两种类型。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短期效果观察

胞生长素 、 思美泰 、 苦黄 、 凯时等及新鲜血浆 、 人血 白蛋 白支持治疗 , 控制感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加用膦 甲酸钠 ( 耐 , 大 天 晴 制药 ) . 脉 可 正 3 0g静 滴注 , 2次 / ,1 后 改 为 1次 / , 程 2 。 d 5d d疗 8d
肝功能未见 比对照组改善 , 大多病情进行性加重 ,
HB D V—NA采用荧 光定 量 P R法 。 C
组3 ) 例 为服拉米夫定 片抗病毒治疗 1 ~2 2 0个 月, 停药 2 个 月后 , ~4 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及黄
疸加深 , V— A 阳 转 ; 疗 组 4例 经 可 耐 治 HB DN 治 疗均 好转 , 而对 照组 2例 死 亡 、 好 转 。可见 可 1例
2 结 果
治疗 4 后 , 周 治疗组 2 6例早 、 中期 患者 中 , 死 亡 2例 ( .9 , 转 2 7 6 %) 好 1例 (0 7 %) 8 .7 ,未 愈 自 动 出 院 3例 ( 1 5 %) 1 . 4 ,其 中 2例 因 消 化 道 反 应退 出治疗 。 照 组2 对 中, 亡1 7例 死 2例
耐对治疗拉米夫定停药致重型肝炎者效果较好, 但例数 较少 , 尚需继 续研 究 。 不 良反应 : 治疗组有 9 例病人出现恶心、 呕吐 等消化道反应 , 大多逐渐好转 , 但有 2 例因此退出 治疗 。2 例初期出现低热 , 最高 3 . , 7 8℃ 未处理 自行消退。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 化。
对照组采 用 一般 保 肝 药 物 治疗 , 用促 肝 细 应
与对照组 比较 , P .1 <0 0
治 疗组早 中期患 者乏 力 、 胀 、 腹 纳差 等症状 大 多于 2周 内明显 改 善 , 黄疸 消 退 亦 比对 照 组 速度 明显加快 。慢 重 肝 晚期 患 者应 用 可耐 后 , 状及 症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抗病毒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 1 】 黄 树敏 . 不 同剂量 辛伐 他 汀联 合 氯 吡格 雷治疗 短 暂性 脑 缺血 发
作 的疗效及对预后 的影响[ J 1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 0 1 2 , 2 0
( 2 ) : 2 1 4 — 2 1 6 .
[ 2 ] 唐 向 阳, 袁 良津 , 顾 尚恒, 等. 短 暂 性 脑缺 血 发作 T C D与DS A检 查 的对 比分 析 [ J ] . 安 徽 医药, 2 0 1 1 , 1 5 ( 3 ) : 3 5 1 - 3 5 2 .
有 遗传代谢性 肝脏疾病 、药 物肝 、酒精 肝 、其他类型 病毒肝 、肿瘤 等
情 况。存在严 重的心 、脑 、肺等器官疾 病的患者 均不再本次研 究范围 之 内。
1 . 3治疗办法
抗病毒组治疗办法 :1 4 例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抗菌
治疗 ,口服药物 l O O mg 每天 ,确诊为重 型肝 炎后2 0 ~8 5 d 实施 给药 ,用 药 时间至少持续9 0 d ;肝硬化患者每天 口服拉 米夫定1 0 0 m g 。原发性 肝
后 近 期 卒 中 的临 床 价 值 f J ] . 现 代预 防 医学 , 2 0 1 1 , 3 8 ( 2 1 ) : 4 5 4 0 3 6 例患 者在DS A检查 中 ,共有 1 0 0 例患 者 出现血 管 狭窄或 闭塞 ,3 6 例正常 ,总异 常率为7 3 . 8 %。T C D 检 查检查 中 ,1 0 9 例 患者异常 , 2 7 例正常 ,总异常率为 8 0 . 1 5 %。对两组进 行 比较 , P > 0 . O 5 ,差异不 具有 统计学 意义 。这 也就说 明T C D 与D S A 在诊断 上具有
肝炎肝硬化科普

(八)隐原性 所谓隐原性肝硬化不是一种特殊的类型,而是由于病史不详, 组织病理辨认困难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等原因未能查出病因的肝硬化约占5%~10 %。
(九)日本血吸虫病 长期反复感染者,虫卵沉积于汇管区,造成血吸虫病性 肝硬化
[临床表现]
在我国本病患者以20~50岁男性多见,青壮年患者的发病多 与病毒性肝炎有关。肝硬化的起病和病程一般缓渐,可能隐伏数年 至十数年之久(平均3—5年)。起病时可无症状,病情逐渐发展,到 后期出现两大类主要症状即肝功能衰退和门静脉高压症。此时可出 现黄疸、腹水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临床分类也以是 否出现上述表现将肝硬化划分为失代偿和代偿期。
4.内分泌紊乱:主要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有关 (1)在男性表现为乳房发育,性功能减退毛发脱落。 (2)在女性表现为闭经和不育。 (3)在面,颈,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静脉引流区域出现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 (4)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出现红斑,称肝掌。
(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1.脾肿大 脾因长期淤血而肿大,一般为中度肿大,有时为巨脾。 晚期 常伴有脾亢。
(二)慢性酒精中毒 (三)遗传和代谢疾病 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四)长期胆汁淤积 持续肝内淤胆或肝外胆管阻塞时,可以引起原发或继发胆汁型肝硬 化。
(五)肝脏瘀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肝静脉阻塞均可 使肝内长期瘀血、缺氧,而导致瘀血性肝硬化。
(六)化学毒物或药物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酊、甲基多巴、四环素等, 或某些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后演变为肝硬化。
2. 腹水 患者主诉腹胀,少量腹水常由超声或CT诊断,中等以上腹水在 临床检查时可发现,后者常伴下肢水肿。5%~10%腹水者可出现肝性胸水, 常见于右侧(占70%),但也有双侧甚至仅为左侧胸水者。这是由于胸腔负压导 致腹水经过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有关。
病毒性肝炎

2.传播途径:HAV、HE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饮食、饮 水及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播。HBV通过血液和其他体 液(唾液、尿液、汗液、经血、精液等)排出体外,主要 经输血、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等方式传播。母 婴垂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也是HBV 的重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也能传播。HDV的传播途径同 HBV。HCV主要通过输血和注射途径传播。 3.易感人群:甲型肝炎多感染儿童及青少年,随年龄增 长而递减。在乙型肝炎低发区, HBsAg阳性的感染高峰 年龄为20~40岁,高发区的感染高峰年龄为4-8岁,抗 HBs 随年龄增长而稳步上升,30岁以后,我国近半数的人可检 出抗HBs。丙型肝炎以成人多见,约80%~90%因输血后感 染。HDV感染需同时或先有HBV感染基础。HEV主要侵犯 青壮年,男多于女。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又免疫力。
二、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1.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 HAVIgM阳性可确诊 为甲型肝炎病毒(HAV)近期感染,抗- HAVIgG阳性提示既 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2.乙型肝炎 (1)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3对抗原抗体系统,各具不同 的临床意义。 ① 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提示HBV目前处于感染阶 段,抗-HBs为免疫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已产生对HBV的免 疫力。慢性HBAg携带者的诊断依据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 体征,肝功能正常, 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② HbeAg与抗-HBe: HbeAg 阳性为HBV活跃复制及传染性 强的指标,被检血清从 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表示 疾病有缓解,感染性减弱。
【病原学】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 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分别写为HAV、HBV、 HCV、HDV、HEV,除了乙型肝炎病毒为DNA外,其余 均为RNA病毒。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患者都仅从粪便中排出 病原体。乙、丙、丁型肝炎患者则通过血液和体液 排出病原体。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 隐性感染者。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慢性患者和 病毒携带者。 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丙型肝炎 的传染源,以慢性患者较为重要。急、慢性丁型肝 炎患者是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 急性感染者。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对比及选用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对等到选用之五兆芳芳创作全网宣布:2011-06-23 19:55 颁发者:黄星244075人已拜访目前,乙肝根本上是不克不及完全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有两个,即(1)包管肝功效正常运转;(2)延缓或阻止肝脏病理性好转(即肝硬化、肝癌等病变).要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需要阻断肝细胞炎症而产生坏死,而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细胞炎症而产生坏死的根来源根底因,由此可见,抗病毒是最重要、最底子的手段.目前被专家公认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一共两大类,共五种,辨别是搅扰素类(普通搅扰素、长效搅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这里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这五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优缺点及如何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 登封市中医院中医内科黄星1:搅扰素(普通搅扰素、长效搅扰素):疗效与麻烦同在的“穷人药”有人将搅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搅扰素普遍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记取历史推进到“搅扰素时代”.方才出道的搅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搅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根本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搅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便利.2005年,罗氏公司的长效搅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医生们发明,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搅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且无归并其他肝炎病毒传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搅扰素还有一项特此外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概略抗原转阴,不过这个数量不大,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克不及做到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搅扰素剂量的不竭加大,以及疗程的不竭延长,搅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使用搅扰素的开始几天,医生们发明良多病人都像得了重伤风一般:发烧、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过,这种症状在注射三五次后便可消失.有些病人用完搅扰素后,发明脱发开始增多,有时拿起梳子一梳,头发便一缕缕往下掉.良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都会下降,病人感到很难受.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损害,如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不过,这些不良反响只是在部分病人身上出现,并且其损伤是一过性的,停用后几天到几个月,上述不良反响便可烟消云散.所以,在用药进程中,病人需要密切留意这些不良反响的出现,有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这样医生便可按照不良反响的程度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频率.肝功效失代偿(转氨酶高于正常值的10倍以上)的病人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一旦用了搅扰素,肝功效将产生急剧的损害,出现严重黄疸.高志良教授特别强调,使用搅扰素者应密切监测副反响,要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效、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亢,最好先用药物控制好,再开始搅扰素治疗.另外,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出现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 不良反响较多,是限制搅扰素普遍使用的一大瓶颈.价钱昂贵,则是搅扰素的另一大缺点.普通搅扰素70块钱左右一支,隔天打一支,一个月下来就耗去一千多块钱.长效搅扰素贵得更是惊人,一支的价钱在1000~1400元之间,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要5000多块,优势是一个星期打一次就行了,效果优于普通搅扰素.搅扰素的疗程至少半年,这半年下来普通搅扰素大约要六七千元,长效搅扰素大约要三万五.这还仅仅是抗病毒花掉的钱,算上保肝降酶药等其他药物,还有一系列的查抄用度,这不是一个普通收入的病人可以轻易承受的.况且,有些病人疗程还不止半年.2:拉米无限好,只是近傍晚?被全世界普遍认可的乙肝抗病毒药物,除了搅扰素之外,还有另一大门派——核苷类药物,这类药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开始普遍用于治疗乙肝.这一门派的大师兄便是大名鼎鼎的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拉米夫定被誉为乙肝抗病毒第二个里程碑性的药物.当年,拉米夫定刚出道时风景无限,呼声很高,在良多乙肝病友的记忆中也许还依稀能记起当时的媒体给了拉米夫定怎样的评价——“(拉米夫定)的面世为无数乙肝患者带来了希望与福音”.拉米夫定进入肝细胞内通过抑制HBV进程中必须的酶――HBV聚合酶,有效阻止病毒的分解和复制,适用于HBV勾当性复制的慢乙肝成年病人(16岁以上).拉米夫定起效很是快,良多病人用药大约1周后就后显现疗效,HBV-DNA平均阴转时间比搅扰素治疗提前2个月.拉米夫定第二个优点是HBV-DNA下降幅度大,阴转率高,在使用的头2~3个月,DNA一般能下降2~3个对数级,如从107下降到105~104,用到半年左右有超出一半的人DNA 都能阴转.拉米夫定第三个优点是适应规模广,由于其毒反作用低,一些病情危重不宜使用搅扰素的病例在使用拉米夫定后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加上拉米夫定只需每天口服一粒,较搅扰素大为便利.然而,拉米夫定好是好,可是用久了容易使乙肝病毒产生“审美疲劳”,居然可以在拉米夫定的眼皮底下,不平不挠茁壮成长.是什么让病毒不再惧怕拉米夫定?科学家们仔细阐发后发明,原来病毒的基因已出现变异,对拉米夫定已不再“伤风”.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乙肝患者产生病毒变异的比例增高,第一年为14%,也就是说使用拉米夫定满一年的病人中,有14%的人再用拉米夫定已经无效;第二年这个数字变成38%;第三年变成49%;第四年变成66%.高变异率限制了拉米夫定的长期应用.有些乙肝病人在产生病毒耐药变异后会出现病情减轻,少数甚至产生肝功效失代偿.3:阿德福韦:拉米耐药后的新希望拉米夫定的病毒耐药变异问题一直让医生和病人们很是头疼.拉米夫定耐药后该怎么办,人们迫切期待着新的药物出现,阿德福韦(有两种产品,包含国产的“代丁”和进口的“贺维力”)的上市无疑是一场实时雨,让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病毒株重新低头.其实,阿德福韦在抗病毒能力方面其实不比拉米夫定强,甚至可以说弱于后者.这体现在其抗病毒速度没有拉米夫定快,起效时间慢,并且抗病毒的强度不敷高.阿德福韦一般使用3个月后才起效,很少在1~2个月DNA就能阴转的.所以阿德福韦一度被列为二线药物,只有在拉米夫定耐药时才替补登场.然而,专家们认为,阿德福韦同样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只不过患者需要有更久的耐心,等待疗效的出现. 阿德福韦同样会产生耐药,但出现的机遇比拉米夫定更小,出现耐药病毒变异的时间也更晚一些.由于“代丁”和“贺维力”都是2005年才方才在国际上市,大多数病人用药尚不满一年,所以关于阿德福韦的耐药问题,国产还缺乏相关资料.贺维力在国外使用较早,参考国外的研究资料,阿德福韦耐药产生率数据是第1、2、3年辨别为0%、1.6%、3.1%.阿德福韦还个缺点,就是可能会导致肾功效的损害.阿德福韦上市之前做临床试验时,曾有4种不合的规格和剂量用在不合的病人身上,有些用量较大的病人(30mg/天)中有部分出现肾功效损害.为此,医生们现在将每天应用的剂量削减到10mg,这个剂量被认为是比较平安的.尽管如此,对于长期应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在治疗进程中应当定期监测肾功效.在药店的随访进程中,记者留意到,在拉米夫定的药盒中有这样一句警示性文字:“请遵医嘱用药和停药.”这样一句话,与一般药品的说明有所区别:一般药品只强调了“请遵医嘱用药”,而拉米夫定,则特别地强调了“停药也需遵医嘱”.拉米夫定在使用进程中,没有停药指征之前不克不及随便停药,不然一停药就容易反跳,轻重程度不一.有的人反跳症状比较轻,只是表示为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但是有大约8%的人反跳症状比较严重,出现黄疸和肝功效失代偿,拉米夫定近年来惹出的纠纷和讼事根本上都是出在这些病人身上.高志良教授也指出,由于病人依从性较差,经常吃吃停停,停停吃吃,这也是加快拉米夫定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维也要遵医嘱停药.4:恩替卡韦:令人惊喜的一匹黑马乙肝新药上市的程序,其实不是到阿德福韦便嘎然而止,如果说2006年乙肝抗病毒药物带给人们最大的惊喜是什么,那非恩替卡韦(商品名“博路定”)莫属.恩替卡韦于2005年底通过中国食品与药品监视办理局(SFDA)审批,并于2006年初在中国上市.高志良教授说:“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效力是拉米夫定的300倍.”.据介绍,恩替卡韦的生产厂商、制药界巨头施贵宝公司做了一项世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即对比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结果无论是肝组织学、e抗原转阴仍是病毒DNA 数量转阴,恩替卡韦均优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抑制病毒速度快,亦不反弹,组织学改良显著.当然,抗病毒效力是否真有宣传的那么强,我们还需拭目以待.恩替卡韦抗病毒效力既然如此之强,那医生们岂不是都“情不自禁”用上恩替卡韦,那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岂不是通通成了昙花一现?“恩替卡韦价钱太高,按照中国公民的经济情况,它近几年都不会取代拉米夫定.”高志良教授阐发道.是的,恩替卡韦的价钱的确高得令人咋舌——39.2元/片(每天口服一片),足足是拉米夫定的2.5倍.他们的差价太大,对于国际多数老苍生来说,这个不同是难以接受的.虽然恩替卡韦DNA转阴的速度较快,一般是一周左右,而拉米夫定大约要三四周,为了省钱,良多人仍是不在乎拉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较恩替卡韦缓的事实.况且对于良多初治乙肝病人,拉米夫定仍是有效的,并且良多医生习习用拉米夫定,并且堆集了相当的用药经验. 也许良多人要问,难道中药就不克不及用于抗病毒吗?这也正是目前中药抗病毒所面临的为难局面.中药抗病毒的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良多医生和病人所接受.如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参素,已制成静脉内和肌肉内注射及口服制剂,对于改良肝脏生化学指标及抗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高志良教授委婉而客不雅地指出:“这些中药里的多数药物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目前,世界各大药厂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他乙肝药物的研制和各期临床试验,不要过量久,市场上还会出现更多的乙肝新药,如韩国的克拉夫定,等等.到时,医生和病人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五种药物,有没有绝对“大腕”?也许良多人要问:“乙肝抗病毒药物现在有这么多,我该如何选择呢?”实际上,抗病毒药物并没有谁是真正绝对的“大腕”,它们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响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非分特别重要.“治疗前应做肝穿.患者在进行抗病毒之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查抄,明确肝组织内病毒散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以决定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计划.”如果是首次使用抗病毒治疗,以上几种抗病毒药物,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治疗都可以.但是需要和病人密切协商,医生应充分了解按照病人的经济、身体、任务、生活、婚姻、生育等等情况,选定最为适合的治疗计划和药物,由于抗病毒治疗时间长、投入精力、物力、财力巨大,治疗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具体选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有明确家族乙肝布景(垂直传播,即母亲在妊娠临蓐时传给孩子)者,搅扰素效果欠安;如肝功效失代偿阶段(晚期肝硬化)、高黄疸者不克不及使用搅扰素;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产生病毒变异者.拉米夫定可用于肝功效失代偿的病人.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可以选择拉米夫定和恩替卡维.”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最好和医生探讨病情,包含病毒复制指标,肝脏功效状态,肝脏组织病理表示,的确需要抗病毒治疗,不要轻易错过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同时患者也因清楚利害轻重:第一,抗病毒治疗要冒一些风险,如有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钱可能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第二,有一部分即便做了抗病毒治疗,病情仍是不克不及很好地控制.担忧的声音对“真正的”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了解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种种的疑虑,主要是以下三种,这使得他们在抗病毒治疗大门外徘徊不定,担忧不已.“应用拉米夫定最可怕的就是产生乙肝病毒变异,一旦变异病情将减轻甚至死亡.”变异却并不是祸不单行,专家们研究发明,产生变异后可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已获疗效(DNA转阴),病人没有不适感,转氨酶也不升高.这时可持续用药,不必停.②转氨酶轻度升高,但低于用药前水平,病人没有症状.也可持续用药.③除转氨酶轻度升高外,病毒指标如HBV DNA也有轻度升高,但仍低于用药前水平.还可持续用药,不必停.前3种情况多见,占变异病例的70%.④转氨酶明显升高,HBV DNA也明显升高,这时需要停药或改换其他药物. 许多乙肝病人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多年后出现了乙肝病毒变异,这时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出现异常,此时不要轻易停用拉米夫定,避免野生毒株的反跳,此时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并用一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出现病毒变异的几率很小.“拉米夫定用了就停不掉,停了就复发”.这不是事实.所有抗病毒药物都是有疗程的,不会一辈子用下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可以如期停药.停药后有可能复发,但不是必定复发.乙肝复提问题的确没有解决,复发率可达到30%~50%.不过,复发后再度应用抗病毒药持续有良效,这就是抗病毒药物应用的频频性.怎样看待乙肝的复发?复发是指康复阶段后病情又频频了,你不克不及小看这个“康复阶段”,有了这一阶段,就阻止或推迟了向肝硬化的进展,为避免产生肝癌立了功.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劳永逸”的药物,不必抗病毒药物,真正的“康复阶段”都没有,况且,并不是人人都会复发.实际上,良多复发者存在用药不标准、滥用药、过量用药、饮酒、生活不纪律等问题,如注意到这些问题,复发是可能削减和预防的,有许多慢性乙肝病人就没有经受“复发”的挫折.“用了拉米夫定耐药,再上阿德福韦,阿德福韦不成就上恩替卡韦,以后抗病毒药真的就不克不及停吗?那岂不是陷入到一个无底洞之中去了吗?”这个顾忌反应了乙肝病人的普遍心声,良多人担心现在的抗病毒药物“能上不克不及下”,不克不及随便停药,要求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等哪天病毒变异了,还得上下一个.这悲惨的场景就仿佛没抗病毒的时候,属于老老实实呆在岸上的平安者,抗了病毒则就是上了抗病毒药物的“贼船”:上得去,下不来,以后不克不及不抗……于是,各类称呼就出来了:拉米夫定那阵就叫“上了拉米夫定的贼船”,以后可能还有“上了阿德福韦的贼船”,或是“上了恩替卡韦的贼船”……高志良教授对“无底洞”一说亦不完全否定,的确有相当多的乙肝病人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之间不断轮换,抗病毒治疗始终停不下来.迄今为止,还没有抗病毒药物能够理想地清除乙肝病毒,所以就必须换药,我们只能慢慢等待更好的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但他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焦点:将这么多钱砸向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是为了为抑制病毒、庇护肝脏、延缓肝硬化肝癌争取更多的时间.有部分病人吃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等)已经成功地抑制了病毒;另一部分病人不幸出现耐药情况,这些人就不克不及不一直治疗下去,用更先进更初级的药物持续维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与否,其重症肝炎产生率、死亡率有很是显著的差别.“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掉到无底洞中去.”高志良教授如是说.而这,相比于将钱砸向那些毫无包管,未被证实效果的保健品、乱七八糟的药品上面,要明智得多.那么,抗病毒,抗到什么时候才到头?高教授告知记者,这其实就是治疗终点的问题.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都有停药的指标.“大三阳”要转到“小三阳”,“小三阳”要治疗到乙肝病毒DNA连续两年阴性,达到这个目的后仍是有一部分病人可以停药的.有治疗指征的大三阳病人变成小三阳后,再连续使用半年抗病毒药就可以把药停掉,如果其病毒DNA不雅察一年都是阴性的,这种病人今后复发的机遇较少.不管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仍是恩替卡韦,如果没转到小三阳,那就得一直吃下去,不然停药后病情就可能反跳.若已转成小三阳,一般不反跳.对于有治疗指征的小三阳病人,DNA转阴后至少还要服用两年的抗病毒药. 高教授最后指出,抗病毒虽是乙肝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一般在抗病毒的同时也要结合1~2种护肝降酶药,以求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结肠透析1号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结肠透析1号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10-21T15:20:27.40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作者: 马林 李满容 谌渐辉 刘毅 饶坤 丁祥迪[导读] 乐山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对重型肝炎的疗效仍然较差,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
马林 李满容 谌渐辉 刘毅 饶坤 丁祥迪 (乐山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6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分析结肠透析1号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结肠透析1号方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与对照组的51.85%相比明显较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结肠透析1号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T\AST等各项肝功能指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临出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肠透析1号方;慢性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72-02 Colon dialysis 1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Marin Li Manrong Shen Jianhui Liu yi RaoKun Ding Xiangdi Le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ver disease families,614000 【Abstract】Objective: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on dialysis party 1 clinical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everehepatitis.Methods: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08 cases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the way of the draw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54 cases in eachgroup, control group given basic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for colon dialysis therapy, 1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otal bilirubin, direct bilirubin, albumin, ALT, AST and liverfunction index and thrombin original time and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Results: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22%,compared with 51.85% in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higher, da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total bilirubin, direct bilirubin, albumin, ALT, AST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and thrombi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data,P<0.05.Conclusion:Using colon dialysis 1 squa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everehepatitis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atient's total bilirubin, direct bilirubin, albumin, ALT, AST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and thrombinoriginal mobility over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is worth to be widely appliedclinically. 【key words】Colon dialysis 1 party;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HBV感染介导机体免疫系统对肝细胞产生严重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损伤后出现的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因肝脏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对重型肝炎的疗效仍然较差,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1]。近几年,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慢性重型肝炎的内科治疗主要是抗病毒,纠正免疫紊乱,阻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减缓各器官功能衰竭进程,控制并发症等。相关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重肝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有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本文认真观察并探讨分析了结肠透析1号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的病例。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4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
十枣汤致重型肝炎患者溶血死亡而无死僵1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列: HB sA g、 HBeA g、 抗2 HB c 阳性; P TA 30% ; TB I L 181um o l� L;
1999 年 7 月 22 日以慢性 B 超示: 肝硬化, 大量腹水, 胸腔积液。
重症乙型 肝炎入 住我科, 主要 症状: 黄疸、 腹胀、 气短、 乏力、 纳 差 、 口苦、 尿赤涩 。入院后按重症肝炎原则进行治疗, 予以保肝、 退黄、 利尿、 抗感染、 预 防出血、 输白 蛋白、 血浆支 持治疗, 病情 相对稳定, 但患 者心比 较急, 自翻方 剂书, 私自采 用中药 “十枣 汤” 内服治疗, 经多方劝阻患者仍拒绝停药, 内服 3 剂后于 2000 年 1 月 7 日晚上突然出现 寒战、 剧烈腰 痛 、 消化道 出血, 经抢救 无效, 于 2000 年 1 月 7 日 10: 40PM 死亡, 其死亡原因为肝功能 衰竭并消化道出血。 当晚确定临床死亡后患者家属即联系某厂 殡仪馆停放, 2 4h 后仍口鼻出血不止, 无死僵。 讨 论 慢性重症肝炎临 床死亡率较高, 其死亡原因多因
[1 ] 张 学 庸 . 新 编 诊 疗 常 规 [M ] . 北 京: 金 盾 出 版 社, 1990: 516. (收稿 2008204 2 15; 修回 2008 2 05229 )
十枣汤致重型肝炎患者溶血死亡而无死僵 1 例
黄 峰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 712000) 病历摘要 梅某, 男, 36 岁, 干部。 住院号:
36666, 乙肝系
肝功能衰竭并发感染、 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临床治疗主要以 保肝 、 预防电解质紊乱、 支 持为 主, 强 调卧床休息, 抓好 “三关” , 即: 感染关、 昏迷关、 出血关的预防, 该病人入院后经综 合治疗, 病情一直较稳定, 私自 服用中药 “十枣汤” 后 出现消化道出血而 亡 。 十枣汤 有甘遂、 大戟、 芫花 、 大 枣组成, 主要 功能为 攻下逐 水, 主 治 1、 悬饮; 2、 一身尽 肿; 据报 道, 给 家兔股四头 肌注射甘 遂醇 浸物后 , 经 病理 检查, 见 到横 纹肌 明显 肿胀, 间 质明 显水 肿, 此 浸出物有很 强的溶 血作用, 现代 药理研究 甘遂注 射液也 具有强烈的 溶血作 用, 由 此推及甘 遂也当 有强烈 溶血作用, 对 于有出血倾 向者当 属禁用之 品, 该 病人突 发消化 道出血, 可能 为急性溶血 反应所致, 按正 常情况 病人死亡 后 3 h 内 当出现死 僵现象, 但该病人死 亡后 2 4h 仍出现 出血而无死僵, 确属罕见, 特加以报道, 以供同道参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肝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如何把握治疗时机?应选择哪类药物? 为什么会重新提出这些问题?几年前的重型肝炎,病情恢复后,出现HBVDNA阴转或小于10^4cp /ml,大家都不建议应用抗病毒药物,几年过去了,出现了失代偿性肝硬化。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建议是否恰当,请谈谈你是如何掌握的?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问题,目前大多认为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且要早期治疗。至于选择那种核苷类药物,因人而异。但如果HBVDNA水平较高如超过10*6copies/ml,一般不首选ADV。 几年前的重型肝炎,病情恢复后出现HBVDNA阴转或低水平复制,主要归功于当时免疫的清除。但付出的代价就是肝炎后肝硬化的形成,肝硬化一旦形成,除了HBV的作用外,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均能导致失代偿肝硬化的出现。因此,如果近几年HBVDNA一直阴性,当时不建议抗病毒并无不当之处,但是如果处于低水平复制,还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为好。如果是慢性重症肝炎应该根据病毒数量进行分析,若比较高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若是急性重症肝炎也可酌情抗病毒治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讨论。 我们临床中有体会,重肝确实需要病因治疗,即抗病毒治疗,但是快速降低和缓慢降低HBVDNA之间有差别吗? 感觉还是有差别,出于尽快控制HBVDNA以及后续治疗的想法,我们以前选择恩替卡韦较多,但是发现预后改善不明显,反而拉米夫定,膦甲酸钠之类的药物效果更好。在2009年福州会议上带回来的信息也是如此,重肝似乎并无必要快速控制HBVDNA。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对恩替卡韦治疗重肝进行了探讨,结论是:恩替卡韦快速降低HBVDNA,但是并未改善重肝的短期存活率,HBVDNA的快速下降,并没有带来MELD以及肝功能的明显改善。 全文如下,供大家参考 Short-term entecavir therapy of chronic.pdf (246.23k)重症肝炎现在的观点是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加急,慢加亚急,慢。 依据发病机制:暴发性肝炎乙肝少见,并且过程猛,但是病毒清除好,可以不抗病毒,看国外的文献还有用干扰素的,汗。亚急性同急性。病毒复制都不是主要因素,相反病毒清除倒是很积极。 主要是慢性重症,慢性肝炎为什么加重症,病毒复制同时免疫打破是一个重要机制,所以当然要抗病毒。不过如果是酒精,药物等为加重症因素,尽管从发病机制上不用抗病毒,但是重症会导致免疫低下,病毒有复制风险,所以还是要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在降低重肝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同时,还影响宿主免疫重建。HBV DNA的快速下降,一方面与抗病毒药物的效力有关,另外也和免疫重建后宿主对病毒的清除加强有关。因此,HBV DNA快速下降可能是更多肝细胞的被免疫攻击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肝细胞坏死可能更严重。因此,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重肝,如何在病毒和宿主免疫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是关键。觉得亮剑战友说的好,不晓得有没有相关的文献。重型肝炎的研究设计困难,很难做到随机,得出的数据很难有说服力。 重型肝炎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到底是抗病毒引起预后的改善还是我们的白蛋白和血浆,以及其他护肝及其支持治疗作用更大没有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验证。我们很多情况还停留在所谓“经验”水平。 不同医院的数据也没有可比性,不仅仅是药物不同,病人入院的时候病情轻重也有差别,大医院的病人病情可能相对较重 同一医院的数据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并没有随机,无法做到真正对照,更别说双盲。因为重型肝炎要花费大量的治疗费用,有钱的人可能得到较好的支持治疗,同时由于血浆和蛋白紧缺,可能有的时候有钱也不能很好的支持治疗。有钱用恩替卡韦的病人,或许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所以他们支持治疗也相对较好。我们医生带有主观意见的宣传,让病人将资料费用的大部分用于恩替卡韦抗病毒,或许有没有钱加强支持治疗。。。 我们没办法让别人随机的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我们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病人用同样的支持治疗,加上重型肝炎病情复杂,合并症的存在使预后的干预因素更加复杂 所以就目前来说,我不相信任何重型肝炎的科研数据,因为我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相出别人是怎么设计好实验的 包括现在的十一五课题,关于重型肝炎研究方面的设计就漏洞百出。。。真不知道以后的数据该如何捏造。说一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重肝从发病机制上来说,应该是过度的免疫应答,但是在慢乙肝的炎症中,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清除病毒的免疫,当然清除病毒的时候肯定是清除肝细胞的,但是在清除肝细胞的时候通过Fasl、穿孔素等机制,本身是不会造成肝脏非特异性炎症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HBV感染呈现一个隐形感染病程的原因吧。另一方面是非特异性的或者是过度的免疫而造成肝细胞的损伤,这部分免疫是导致肝脏炎症损伤和重肝的主要因素。 但是非特异性的炎症的根本还是由于特异性清除HBV的免疫的一个过度的延伸。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重肝的治疗过程中,迅速抑制HBV对于抑制重肝的病程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毕竟重肝的病程也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1个月或更长。这个时间,对于ETV等快速抑制HBV的药物来说是足够的。 对于LAM与LdT,耐药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毕竟这些患者如果活下来,往往需要长期治疗,而且往往不能承受耐药的肝功能反复。 ADV相对来说起作用比较慢一点。而且,重肝的病人往往肾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说不清楚。 从循证医学证据上来说,LAM的文献肯定是要多一点的,毕竟应用时间要长一些。这就像在肝移植患者中预防复发的治疗中,LAM被推荐是一样的。但是EASL与AASLD还是推荐了ETV与TDF等药物。重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或缓解期时,如果应用干扰素,结果会怎么样?很久没有参与讨论了。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前些日子还在当地与同行交流过此问题,文中的内容代表了自己的观点(见附件),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李东良-乙肝肝衰竭抗病毒治疗(剪辑版).ppt (706.0k)这里面有很多概念和问题,混在一起说,只会越扯越乱。一定要分开加以梳理,这样才可能做到正本清源。例如,重肝的原因,应该是CTL清除模式过于强烈的结果,若真是这样,则快速抑制血清HBVDNA必定十分有助于缓解免疫反应,为肝脏争得修养生息的机会,这是肯定对付重肝十分有效的应急手段。 但是,问题来了,危机过去以后,若不识时务地仍在拼命抑制血清HBVDNA,则最终的结局必定是不理想的。课件中有“疾病进展期禁止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这样的建议,不知有何依据。毫无疑问,应该使用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既为患者将来做打算,又为激素等药物的应用打基础。2005年中国慢性乙肝指南提出,HBeAg阳性者HBV DNA应≥1×105 copies/ml,HBeAg阴性者应≥1×104 copies/ml。考虑到肝衰竭时免疫应答强大,有病毒自发清除,加之患者残余肝脏减少,致使病毒载量降低,故当时我们认为,治疗指征应进一步放宽至HBeAg阳性者HBV DNA≥1×104 copies/ml, HBeAg阴性者≥1×103 copies/ml。2006年,中国肝衰竭指南认为,只要血清HBV DNA阳性,即应治疗。美国Keeffe(基夫)等认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只要血清HBV DNA可检测出(300 copies/ml)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2005年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的急性肝衰竭指南中要求,HBsAg为阳性即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个人意见:早期抗病毒! 问题1:乙肝肝衰竭和病毒数量是否有关? 在肝衰竭的患者,很难建立一种病毒和疾病之间相关关系,尽管乙肝是导致我国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患者不是因为病毒量的多寡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样的反证提示病毒量更大的患者往往不是重型肝炎,这么来讲,病毒的多少似乎和肝衰竭没有直接关系,至少目前还没有。 问题2: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是清除病毒还是抑制病毒复制? 这个也是明摆的事情,核苷类似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核苷类药物会声明可以完全解决HBV,而由于长期抑制筛选还会引起病毒变异,这就很明确,这种药物不能将病毒完全清除,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病毒载量降下来,但不能改变乙肝病毒感染的事实。 问题3:病毒载量下降对肝衰竭的益处在哪里? 假如问题1和2是明确的,在重型肝炎中应用抗病毒的目的就会让人迷惑,由于核苷药物只能抑制病毒载量,而后者和肝衰竭发生并没有关系,但可能和肝病慢性后果有关,这时用药的目的是治疗肝衰竭么?这种抑制会对肝衰竭产生益处么?这些还是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我个人认为肝衰竭期间抗病毒治疗并不对肝衰竭本身有什么治疗作用,但对于已经肝硬化的患者发生肝衰竭,这时患者会因为抗病毒治疗对其预后产生一定良性影响,但不会对肝衰竭的抢救有何迅速的益处,根据我个人经验,肝衰竭患者抗病毒后还会有一部分病人出现病情加重,但对患者将来预后似乎有好处。 因此我不成熟的意见是在患者肝衰竭有一定恢复时候再抗病毒,急性肝衰竭不用抗病毒。
什么叫“抑制病毒复制”?你是指抑制病毒组装外排的能力呢,还是指抑制病毒的跨细胞感染?如果是前者,这样的抑制意义何在?如果是后者,临床数据和相关研究都不支持这一点。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感染。对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看来多数学者热衷于核苷(酸)类似物。既然核苷(酸)类似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既然“重肝从发病机制上来说,应该是过度的免疫应答”,那为什么不来个“顺水推舟”应用干扰素来清除“残余”病毒?由于干扰素是一种促进免疫应答的炎性因子,重肝的发生多数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此时促进炎症无异于火上加油,具体的原因是1、干扰素是非特异性炎性因子,2、重型肝炎时的炎症不仅仅针对病毒,而是广泛的攻击肝脏细胞本身,3、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细胞缺乏,难以抵抗干扰素带来的进一步肝细胞破坏,这种破坏会通过非特异免疫加强而加重。4、干扰素在临床试验中被证明不能用于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尽管这些实验多数是失代偿肝硬化,但可以推广到肝衰竭患者。因此,目前主流观点是干扰素禁止用于肝衰竭患者。目前主流的观点/共识,已经有些根深蒂固了(当然探讨的声音也在增多),可以说误解由来已久。 大体上,粗糙地说,他们的推理(抱歉,只能构成推理,因为没有数据支持)是这样的:干扰素会进一步激发免疫反应,而免疫反应的加剧,必然会加重肝脏组织的损伤。他们认为普通病人应能承受这样的损伤,但重肝病人或储备不足的硬化病人则万万不可上干扰,因为这会加重病情,并带来极其危险的结果。 ---------- 我在WWW.HBVHBV.COM上看了大量的干扰治疗期间的跟踪数据和案例。我的发现是,对大多数人,干扰治疗期间,ALT是持续下降的,有的只是下降到一个区间(例如50-80的样子)后,才会有较长时间的波动,当然有的波动时间上可长达1年到1年半。只有极少数案例中,干扰初期伴随ALT上升。考虑到目前指南对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我们并不清楚,这部分人ALT的上升究竟与干扰的使用是否相关。说白了,对这部分人而言,在达到抗病毒治疗的建议指症后,即使不上干扰,也可能照样发生ALT上升。即,大多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