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化规律之四种典型组织形态(杨少杰)

合集下载

杨少杰 中国的明星企业都是什么组织结构

杨少杰 中国的明星企业都是什么组织结构

杨少杰中国的明星企业都是什么组织结构----58d99800-7160-11ec-9fd3-7cb59b590d7d杨少杰中国的明星企业都是什么组织结构杨少杰与科隆;中国明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什么?——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具体应用——新组织管理模式构建方略中国明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什么?你所知道的那些明星企业,其实都是一种组织结构为什么要探究这个问题?因为回答这个问题有利于传统企业的转型。

明确的方向在哪里?目标在哪里?哪些算得上明星企业?明星企业并非以业绩著称,而是以变革活动,即便失败依然可以称为明星,例如华为的铁三角、海尔的平台化、阿里巴巴的大中台小前台、腾讯的大三层小三层,除此之外还有美的、中兴、德邦……近几年来,这些企业变革活动都比较活跃,经常传递出一些变革信号,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同时也便于研究,当然还有很多企业做得也很不错,由于不愿或者很少分享变革经验,姑且不算其中,仅把这些称为明星企业。

虽然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令人眼花缭乱,但也并非没有规则(详见《组织结构差异化与分析》和《新组织设计》)。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则,所有企业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构建这样的组织结构。

否则,他们已经感到困惑。

其他人如何“向他们学习”?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这些明星企业其实采取的都是一种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结构形式,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找到答案。

企业形态演变规律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顾客价值形态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四种典型的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的演变。

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常被称为“金字塔”形态,这也是中国传统的企业形态。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是新商业时代最好的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为新组织。

对于这些明星企业来说,他们只是摆脱了精英价值形态,没有演变成顾客价值形态。

杨少杰:新组织变革的基本步骤

杨少杰:新组织变革的基本步骤

杨少杰:新组织变革的基本步骤在这几年的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新组织变革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使命,最终使传统企业转变为一个新组织,新组织什么样,看看西方先进企业就能知道,都是一种客户价值形态,这四个阶段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新组织变革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基本框架当市场发生巨变后,中国企业纷纷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时候充满着困惑与迷茫,甚至还有一些担心,因此在各个方向上不停的进行尝试,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很多尝试都是无效的,不仅产生了大量消耗,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时间,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与路径,这个阶段应该建立新组织的基本框架,把新组织的轮廓描绘出来,让所有变革活动在框架中开展,这样会更有效,否则组织变革将不断反复,导致原地踏步,时间越久后面的变革动力越弱,甚至于还会丧失变革能力。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三引擎模型”,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基础上为组织变革打开了一条通路。

很多企业在第一阶段阶段即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因为新组织运行逻辑与传统企业截然不同,管理思维的转变、利益格局的转变是最大的障碍,只有少数企业凭借着变革者的信念、决心与勇气才能顺利建立一个新组织框架,大部分企业将在这个阶段不断试错,试图找到一条捷径。

第二阶段:贯彻战略意图一旦基本框架建立之后,就会面临着战略意图如何在新组织中贯彻的问题,如何让市场变化、组织发展与人才成长形成有机联动,显然仅仅有框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内部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与壁垒,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业务单元内部各功能环节之间的协同障碍,此时需要从前至后进行“贯通”,二是管理职能与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障碍,此时需要从上至下进行“贯穿”;横向“贯通”与纵向“贯穿”集成在一起就是“贯彻”,这是驾驭新组织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阶段主要变革内容是一体化战略管理系统建设,我们把“贯通”称为横向一体化战略管理,把“贯穿”称为纵向一体化战略管理,两者的目标都是使战略意图能够在新组织中顺利贯彻下去,让市场、组织、人才形成一体化的系统。

关于构建生态型企业的研究(杨少杰)

关于构建生态型企业的研究(杨少杰)
一、主要用到的方法论 二、生态型企业的三大支柱 三、美军生态型组织特点
Page 14
组织设计将是新商业时代企业管理的主题
2016年初,德勤在调查了全球130个国家、7000多家企业的基础上,推出了 《2016人力资本趋势——新型组织:因设计而不同》报告。报告指出“组织设 计”已成为全球高管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首要关心问题,92%的问卷反馈均将其列 为首要任务。企业领导者越来越注重让“组织设计”更加适应充满挑战的商业 环境和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第2部曲:混合事业部矩阵型组织结构
第3部曲:客户事业部矩阵型组织结构
Page 27
目录
一、主要用到的方法论 二、生态型企业的三大支柱 三、美军生态型组织特点
Page 28
美军的生态型组织特点
Page 29
美军生态型组织特点——流程管理
产品(功能)管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 产品管理的目标是产品价值最大化 流程管理的目标是客户价值最大化 从分工与专业协作的产品管理,转变为集成化、 系统化的流程管理 ——集成化:任何流程环节都能替换更新,实 现“即插即用”,消灭了“分工” ——系统化:在流程环节之间能够“无缝对 接”,融为一体,消灭了“协作” 只有流程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以客户为导 向”,即便是为了消灭客户 华为:让一线呼唤炮火
二元基础
项目管理
(管理基础结构) (产品结构)
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
流程型 (组织结构)
三支柱模型
角色管理 (管理基础)
流程管理 (产品结构)
生态型企业的“三支柱” Page 23
生态型企业示意图
重心在于内部市场规则建设,功能型价值中心逐渐消失 供应链的上下游客户均进入企业

客户A

《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课程大纲(杨少杰)

《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课程大纲(杨少杰)

企业发展与组织变革
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
一、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1.如何理解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词
2.中国处于?.0时代?
3.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4.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
5.决定企业形态特征的DNA
6.从进化—危机线路图看企业发展历程
7.中国企业危机特点与解决方案
8.“转型”也是“转形”
二、中国企业变革方向
1.新商业时代市场的两大特点
2.企业管理模式演变规律
3.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特征:“三支柱模型”
4.新组织管理模式特征:新“三支柱模型”
5.现阶段组织管理模式特征:“三引擎模型”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发展与变革
1.研讨:一个企业转型的关键问题
2.企业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3.1.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直线型结构特征
4.2.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职能型结构特征
5.3.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流程型结构特征
6.4.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网络型结构特征
7.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宿命”——转型
8.中国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三部曲
四、组织形态管理案例分享
美军的流程型组织,稻盛和夫的阿米巴,合弄制的“圈子”、腾讯的“大三层金字塔、小三层金字塔”,阿里的“大中台、小前台”,华为的“铁三角”,海尔的“人单合一”,中兴通讯的“无边界组织”、美的集团的“全价值链卓越运营”,合弄制、ABB的全球管控……。

管理学创新力作——《组织结构演变:解码组织变革底层逻辑》

管理学创新力作——《组织结构演变:解码组织变革底层逻辑》

杨少杰:管理学创新力作——《组织结构演变:解码组织变革底层逻辑》《组织结构演变:解码组织变革底层逻辑》是基于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作者杨少杰。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从工业1.0到工业4.0时代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分别为直线型、职能型、流程型、网络型四种组织结构形式,四种组织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演绎了组织发展与变革的基本逻辑,本书跳出传统管理学思维框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组织管理。

本书重点提到了矩阵型结构,这是中国企业转型必然采取的组织结构形式,兼有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的双重特点,理解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才能掌握矩阵型结构设计要点。

编辑推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何推倒“金字塔”,摆脱传统结构的禁锢?如何释放人的创造力,让组织变得敏捷、高效?中外跨国企业成功转型之路,为何学不会?如何学得会?是什么推动企业走向平台型、生态型、智能型组织?目录内容第一章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第一节全新管理学视角——组织形态管理第二节中国处于工业?.0时代第三节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第二章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第一节结构决定流程还是流程决定结构?第二节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三节 1.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直线型结构第四节 2.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职能型结构第五节 3.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流程型结构第六节 4.0时代最佳组织结构——网络型结构第三章最佳组织结构实证研究第一节华为的组织结构演变过程第二节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过程第三节宝洁的组织结构演变过程第四节 U型、H型、M型都是什么型?第六节创新需要什么样组织结构?第四章职能型结构与传统组织第一节职能型结构的历史价值第二节职能型结构与职位管理第三节职能型结构与产品管理第五节传统企业的“三支柱模型”第五章流程型结构与未来新组织第一节流程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二节流程型结构与角色管理第三节新组织的“三支柱模型”第四节海盗的“双核流程型结构”第五节合弄制的“圈子”是如何形成?第六章矩阵型结构与转型企业第一节独一无二的矩阵型结构第二节矩阵型结构演变三部曲第三节矩阵型结构的“真”与“伪”第四节矩阵型结构与项目管理第五节矩阵型结构与二元管理基础第六节转型企业的“三引擎模型”第七章矩阵型结构案例解读第一节阿里巴巴的“大中台、小前台”第二节 IBM的“让大象跳舞”第三节 GE的零层管理、无边界行为、群策群力第四节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组织”第八章新组织变革逻辑与方法第一节路径一:业务系统重新整合形成“链”第二节路径二:职能系统转型升级为“三种角色”第三节新组织变革五项重要管理机制第四节为何中国企业很难驾驭矩阵型结构?第九章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第一节为何是“管控”而不是“管理”?第二节集团管控“三分法”的误区第三节集团管控黄金法则与演变规律第四节“母子”关系变“伙伴”关系第十章平台型与生态型组织第一节生态型组织三个阶段:“链”“平台”“生态”第二节平台型组织结构特征与运行逻辑第三节生态型组织结构特征与运行逻辑第四节“自管理组织”乃大势所趋作者介绍杨少杰独立学者、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资深顾问,在二十多年的管理咨询生涯中,为众多的商业组织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咨询服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新组织变革:从“部门银行”迈向“流程银行”(杨少杰)

新组织变革:从“部门银行”迈向“流程银行”(杨少杰)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具体应用——新组织管理模式构建方略新组织变革:从“部门银行”迈向“流程银行”文∣杨少杰 凛冬已至,除了期盼春天早日到来,更要积极准备过冬,如果被动的期待奇迹出现,很可能春天未到,已终结在寒冬,这也许就是银行业的现状。

近两年来银行业变革的步伐从来没有断过,但几乎都是技术层面的变革,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这些科技变革并没有改变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反而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在某些领域变得更加严重。

这是为何?因为商业银行变革是一次根本性的改变,技术变革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更大的挑战是管理模式。

传统商业银行转向何方?从“部门银行”迈向“流程银行”,这已经是银行业内的共识,但如何才能迈向“流程银行”,却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反而有诸多的失败案例,本文从组织形态角度提供一种系统化变革的思路。

首先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说起。

企业形态的进化规律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见《图解工业时代四种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

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直线型组织结构;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一般采取流程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一般采取网络型组织结构。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也是中国传统企业形态,传统商业银行、部门银行自然都属于这一种;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之为新组织,流程银行即属于这一种形态。

从精英价值形态向客户价值形态进化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也是“部门银行”迈向“流程银行”。

“部门银行”与“流程银行”的区别“部门银行”与“流程银行”在现实中都存在,中国商业银行多数都是“部门银行”,而西方先进银行多数都是“流程银行”,两种不同的银行,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截然不同。

矩阵型组织结构在中国企业中的实践与研究(杨少杰)

矩阵型组织结构在中国企业中的实践与研究(杨少杰)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具体应用——新组织管理模式构建方略矩阵型组织结构在中国企业中的实践与研究文︱杨少杰 虽然矩阵型结构并非一个新的管理理念,但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依然是一个新领域,今天相当一部分企业已采取了矩阵型结构,但遗憾的是并不是真的矩阵型结构,而是披着矩阵型结构“外衣”的职能型结构,而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最终导致矩阵型结构的效果根本没有体现出来,例如有些企业建立的矩阵型结构中出现了区域业务单元(事业部),从这一点就能说明依然是职能型结构,因为矩阵型结构只能以产品或客户划分业务单元(事业部)类型。

传统管理模式与职能型结构最匹配,矩阵型结构却显得不兼容,因而仅仅建立矩阵型结构还不够,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否则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回到职能型结构状态,很多传统企业至今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有必要重新对矩阵型结构进行分析,还原矩阵型结构的本来面目。

了解矩阵型结构的真面目,需要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谈起。

一、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股东价值形态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出现,今天依然存在但数量越来越少;精英价值形态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出现,成为了今天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称之为新组织,西方一些先进企业已经进化到这个阶段。

从精英价值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转型恰恰处于这个阶段。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相对应的是组织结构演变,四种企业形态对应四种组织结构形式,股东价值形态一般采取直线型结构,精英价值形态采取职能型结构,新组织采取流程型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采取网络型结构。

新组织设计:从价值协作到价值交换(杨少杰)

新组织设计:从价值协作到价值交换(杨少杰)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具体应用——新组织管理模式构建方略新组织设计:从价值协作到价值交换文∣杨少杰很多读者咨询新组织设计过程中,哪一步最重要?我说新型价值关系的建立,为何这样说,这一步如同当年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为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市场,其意义同样重大,象征着企业从封闭型组织正式走向开发型组织。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始终存在两种价值实现原则,一种是价值协作原则,不同的价值创造者共同进行价值创造,相互之间协作与配合,所有价值创造能力共同凝结到最终的产品中,价值成果中凝聚着所有个体的价值,个体价值无法独立体现。

价值协作关系另一种是价值交换原则,不同的价值创造者之间交换价值成果,前一个价值创造环节结束交换到后一个环节,不同的价值创造能力凝聚到最终的产品中。

企业所处的市场生态采取这种价值交换原则,通过价值交换原则企业可以独立体现价值。

价值交换关系两种不同的价值关系,是判断封闭型组织还是开放型组织,是传统企业还是新组织的主要依据,理解这一点先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开始。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见《图解工业时代四种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

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直线型组织结构;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八边形),一般采取流程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一般采取网络型组织结构。

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这也是中国传统企业形态。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之为新组织形态,西方一些先进企业已经进化到这一组织形态。

从传统企业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企业将从封闭型组织进化为开放型组织,组织形态特征、管理模式都将是一种颠覆式的变化,进化难度不言而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进化规律之四种典型组织形态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 文/杨少杰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用四种典型的组织形态阐述出了企业形态进化的轨迹,如下图所示。

企业进化规律示意图 在市场生态发展过程中,种四种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依次出现,体现企业形态进化规律。每一次进化,企业形态特征发生一次根本改变。四种典型的企业形态是一种静止状态下的理想形态,由于其形态特征非常明显,所以能够清晰的识别,现实中企业形态多数处于过渡形态,特征表现将会比较复杂。 接下来介绍一下四种典型的企业形态,这是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企业进化规律的基础内容之一。

第一种企业形态:股东价值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一般出现在产业发展初期,资本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种企业一般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有控股股东,企业以维护和体现股东价值为主要原则,因此称之为股东价值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第一种组织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示意图 股东价值形态构成比较简单,通常采用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内部主要以情感、奖惩、纪律为主要管理手段;客户通常是被企业的独特资源所吸引,企业提供的产品相对成熟,通过占领市场的速度为主要竞争手段;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现在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由于创造价值的方式比较简单,因此企业规模扩张受到限制。 中国很多企业处于股东价值形态,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这种企业形态受到的冲击最大。 2.历史演变 资本让企业成为工业社会中主要价值创造组织,使人类第一次能够有效的聚集社会资源主动的进行大规模的价值创造活动,从此人类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人类逐渐摆脱低层次缺失需求。但是资本无法直接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只能以间接的形式创造价值,这种间接性体现在资本能够在市场中获取独特资源,从而使资本收益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股东价值形态由农业社会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逐渐演变过来,经历了初期的业主制公司形式,然后又演变到了公司制企业,主要出现在产业生态初期,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企业形态又将逐渐发生演变。 由于资本间接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因此股东价值形态属于一种低级组织形态,一般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在企业进化规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企业形态。

第二种企业形态:精英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一般出现在产业生态快速成长期,精英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企业以维护和体现精英团队价值为主要原则,因此称之为精英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历程第二种组织形态,形如梯形。

精英价值形态示意图 1.形态特征 精英价值形态是精英团队的领导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主要表现为领导力与职能分工相结合,这种企业形态一般股权结构相对集中,有控制权股东,主要维护和体现精英团队价值。所谓控制权股东其实是一种股东联盟,是个别股东之间通过联盟或合作的方式占据表决权上的优势,这些股东价值理念趋同,而单个股东影响力有限,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企业控制权,以便最大程度的体现共同价值。 精英一般为企业的管理权威和专业权威,多数都是经理人,在企业中属于少数,但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决定企业未来的关键人才,因此也称之为企业“精英”。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后,精英团队成为企业实际控制者。 精英价值形态通常采用职能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可以实现职能分工与专业化协作,使企业专业化水平极大提升。两权分离导致精英团队价值需要通过业绩体现,因此企业经营理念主要体现在追求业绩最大化。为了迅速提升业绩,需求稳定、对业绩贡献明显的大客户成为企业目标客户,因此有时也会主动放弃需求分散且变化的客户,而企业则尽可能为客户提供的标准化的产品,企业主要通过规律扩张形成竞争优势,“做大、做强”是这个形态的主要发展方向,大型、巨型企业多以这种形态出现,目前在中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处于这个形态。 2.历史演变 在企业进化过程中,精英价值形态由股东价值形态演变而来。 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将逐渐完善,竞争的公平性越来越明显,资源的独特性将越来越弱,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会变得逐渐降低,企业如果继续生存、发展,必须补充新的价值创造能力,这给劳动者提供条件,首先脱颖而出的是那些具有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劳动者,他们逐渐取代资本,拥有了企业的经营权,通过团队的领导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此时股东(资本)的价值诉求需要通过精英团队实现。 由于少数人为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精英价值形态也属于一种低级组织形态,一般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股东价值形态和精英价值形态形如“金字塔”,这是中国市场中企业的主流形态,由于这两种企业形态在空间上相对封闭,因此也称为封闭型组织形态。

第三种企业形态:客户价值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一般出现在市场生态成熟期,客户需求与员工创新相结合共同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由于员工属于广义客户范畴,企业以维护和体现客户价值为主要原则,因此这个形态统称为客户价值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历程第三种组织形态,形如八边形。

客户价值形态示意图 1.形态特征 这里的“客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客户”是广义客户的概念,包括外部与内部客户,内部客户是员工,因此客户价值形态是两类价值主体的结合;二是外部客户专指那些价值需求分散、且价值需求多元化的客户,这种客户需求特征与成熟的市场生态最相符,因为价值创造本身就应该满足具有差异化的客户需求。 当市场需求更加分散且多变时,必然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企业要想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客户只能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团队相结合。在客户价值形态中,要么客户走进企业,要么员工走出企业,总之两者必须结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离的统一体,而流程型组织结构为这一要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客户价值形态通常股权比较分散,任一股东对企业控制权不具有明显的影响力,这是一种分散型股东。企业通过业务流程进行统一化、系统化管理,业务流程上是各类价值创造团队,称之为创新型团队,通过这些团队完成各种创新活动。为了满足客户“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需求动机,企业只能提供多元化、创新型产品,为此企业将逐步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文化。 客户价值形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使垂直型管理转变为横向管理,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客户价值形态对市场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通过调节业务流程,应对市场环境频繁变化。目前中国少数优秀企业正在向这个企业形态迈进。 2.历史演变 在企业进化规律中,客户价值形态则由精英价值形态演变而来。 当客户需求更加分散且变化频繁时,仅仅依靠少数精英的价值创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这为越来越多的人才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他们逐渐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正是由于多数人才的价值创造才使企业得以继续生存、发展,这时企业演变为客户价值形态,企业需要维护客户与员工统一的价值诉求。 客户价值形态以业务流程代替了职能分工与专业协作方式,职能部门团队化,同时职位等级消失,使企业形态逐渐扁平化,这一改变具有历史性意义,在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中,都是采取垂直管理模式,而进化到客户价值形态是实现了水平管理模式,顶层精英群体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流程管理者。 如果说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是一种封闭型组织形态的话,那么客户价值形态则是一种开放型组织形态,因为外部客户与内部员工开始真正结合,第一次实现了由多数群体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因此这是一种高级组织形态,一般处于产业价值链下游。

第四种企业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一般出现在市场生态衰退期,所有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企业维护和体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因此称之为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历程最后一种组织形态,形如圆形。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示意图 1.形态特征 利益相关者是指在经济生态中与企业产生价值关系的组织或个人,包括即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也包括监管机构、地方政府和工会等,在市场生态中所有能够影响企业价值的都是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股权高度分散,同时资本逐渐无形化,价值创造者由于可以独立创造价值使其本身特质成为一种资本形式,与其他形式的资本同质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内部形成了成熟的内部价值交换市场,价值创造者可以自由的进行价值交换,固定的业务流程消失,企业随时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即时形成与其要求相匹配的价值创造链条,众多的价值创造链条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型组织结构。 当客户需求高度分散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需求,通常客户是被企业的独特性所吸引,这种独特性即企业品牌。企业将为客户提供定制型、个性化的产品,品牌成为企业存在、发展的基础,企业通常是以品牌内涵为其经营理念,文化管理在这个形态中得以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对市场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主要体现企业形态较为开放,与市场的融合度较高,但企业形态因此也会变得比较松散。 2.历史演变 在企业进化规律中,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由客户价值形态演变而来。 在客户价值形态后期,个体独立的创造价值能力逐渐提升,团队成员迫切希望脱离团队成为能够独立进行价值创造的个体,因此必然与团队发生价值冲突,这种价值冲突将使企业逐步演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