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及神经根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收稿日期6 修回日期3作者单位6,四川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文章编号]100925934(2008)203214820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741.044;R744论著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及神经根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李素荣,高国勋,刘 英,邹 艺,胥勋成 [摘 要]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 MEP)及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脊髓及神经根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将122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以下三组:腰骶神经根病变组(Ⅰ组),胸腰骶髓病变组(Ⅱ组),颈髓及颈神经根病变组(Ⅲ组),采用丹麦K eypoint 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上述患者进行下肢胫后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M EPt )、电刺激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 EPt)及上肢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m)检测。
结果:SS EPm Ⅰ组、Ⅱ组各1例异常,Ⅲ组异常49例(阳性率为96.1%);SEPt 89例异常(阳性率为72.9%),三组之间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与SS EPm 比较,两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mM EPt 74例异常(阳性率为60.7%),Ⅱ组阳性率最高(83.8%),Ⅰ组仅达45%。
结论: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颈髓及颈神经根病变者,仅需作SS EPm 便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而不必再作mM EPt 及SEPt ;单独SEPt 对脊髓病变没有定位诊断价值,而mM EPt 不仅能提示脊髓病变的可能部位,对病变局限在脊髓腹侧者也适用;相当一部分腰骶神经根病变者mMEPt 正常,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脊髓及神经根病变;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M EP);体感诱发电位(SEP);定位诊断The t opical di a gnost ic value of magnet ic motor evoked pot ent ial s and somat osensory evoked potent ial s in t he pat ients w it h spina l cord an d it s nerve r oots lesionsL I Surong ,GAO Gu o xun ,L IU Y ing ,et alD ept of N eurology ,Sichua n P rovincia l People ’s Hospita l ,Chengdu (610072),Sichua n China[Abstra ct] Object ive :To investiga te the top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motor evoked pote n 2tials (M MEP )a nd somato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 EP ).Met hods :122case s who were exa mined by radiology we re divide d into 3gro ups according to their segme nts of lesions.Each ca se was examined t hrough MM EP a nd SEP of t he posterior tibial nerve s (MM EPt ,SEPt )a nd shor t late ncy soma 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of the median nerve s (SSEPm).R esults :49case s we re abnormal in Group 3by SSEP m.The abnormal rate wa s 96.1%.Only o ne ca se wa s abnormal in gro up1and Gro up 2individiually.The abnor mality of SEPt wa s found in 89patients (72.9%)a nd t here we re n o significant diff ere nces a 2mo ng 3groups (P >0.05).The abnor mality of MM EPt wa s f ound in 74patie nts (60.7%).Amo ng them G roup 2had the highest abno rmal rate (83.8%)and Group 1only 45%.Conclusion :SSEPm could be an independe nt topical diagnostic way in t he patients with highly suspecte d cervical cor d a nd its ne rve roots lesio ns.SEPt co uld not be an indepe nde nt topical diagn o stic wa y.MM EPt co uld not only p rovide the spi 2nal segme nts with lesions ,but i s ver y usef ul when the lesio ns were only a t the belly side of spinal cor d .More studies a re needed for the cause s of why a large part of cases wit h le sions at ner ve roots a re normal by MM EPt.[K ey w or ds] spinal cor d a nd it s ner ve root s disea ses ;ma gnet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soma to 2sensory evoked pote ntials ;orientation diagnosis 刘南平等[1]提出,在怀疑脊髓病变时,体感诱发电位(SEP )检测应首选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t );贺斌等[2]提出在单纯运动损害的脊髓病变中,应联合使用运动诱发电位(MEP )来检测脊髓功能的完整性,以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正确的定位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减压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

效容积 , 间接解除脊髓压迫的 弓弦效应产生及对颈椎主动活动度影响甚微 , 其术 后疗 效较同期前路术更佳 。
关键 词 : 颈椎病 ; 减压术 , 外科 ; 椎板切除术 ; 体感诱 发电位 ;O J A评 分 ; 主动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 : 8 . ; 8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8—0 8 (0 8 0 0 8 0 R6 15 R6 7 3 A 10 2 7 20 )6— 4 9— 4
go p ( 0 0 )p ep r i l. o toe i v r e r ua o , eJ A soe n E ees n c n d f ・ ru s P> . 5 r ea v y F r h s w t o e 1 a r i t 0 c rs d S P w r g i a t ie o te h y d tn h a i f fr i
w r vl tdadcm ae i h vl t nss m f aa eeOto ad soiin(O eeea ae n o prd ̄t teea ai yt s pn s r p ei A sc t u h u o e oJ h c a o J A)Soesm t cr,o a — o
, A GP iF NGS i ig ( etfO toad s G nrl o i l Taf d a W N e, E h— n q D p r p ei ' e e s t in nMei l o h c, aH pa o f i c
U i rt, in n 3 0 5 C ia nv sy T j 0 0 2, hn ) ei a i
Pr g sso e v c p ndy o i y l pa hy t e t d t t c m p e so ppr ac s o no i f c r ials o l tc m eo t r a e wih wo de o r sin a o he
肌电图-诱发电位

巨大体感诱发电位----皮层兴奋性增高
• 皮质性肌阵挛,kojevnikov持续性局灶癫痫,负性肌阵挛,常伴巨大运动诱 发电位,提示感觉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听觉诱发电位
• 给声音刺激后,头顶头皮记录到的电位 • 检查方法:click声音,强度75-85dB,或声域加60dB,刺激频率10-15Hz,
神经。以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主。 • 记录电极:盘状电极,至少3个记录点(外周、脊髓、皮层)
• 上肢 C3' C4' (Cz后2cm,左右旁开7cm处)、颈7、Erb's点(锁骨上窝中点)-N9 N13 N20
• 下肢 CZ (Cz后2cm,左右旁开2cm处)T12、PF点(腘窝)-N22 N32 P40 N55
肌收缩,是一个真正的反射。
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
• 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延髓、脑桥功能。三叉神经眼支眶上支传入,面 神经传出。
• 早发用
• MS、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 • 是对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的补充 • 术中监测,保护运动传导束
evoked spinal potention
F波
• 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肌肉动作电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 • 刺激神经顺向去极化产生肌肉动作电位,逆向去极化,传到脊髓前角细胞,
• 最常用,受试者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容易视觉疲劳。
• 闪光VEP
• 精神病、婴幼儿、昏迷不能配合者 • 受视敏度影响小,能了解视网膜至枕叶通路是否完整。适用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者 • 不足:波形、潜伏期变化大
• 记录
• 记录电极:双侧O1、O2,多导时可T5、T6 • 参考电极:Fz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边科砜;张赛;赵永青【摘要】近几十年来,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解剖学模式转变为现代解剖-功能模式,在尽可能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特别是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运动诱发电位(MEPs)可以直接反映神经系统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脊髓脊柱外科、血管外科等手术领域.近年来临床外科涉及脊髓的手术越来越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手术过程中各种原因(如机械性牵拉、缺血、麻醉等)引起的脊髓可逆性损伤,不仅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了手术可能造成的医源性脊髓损伤,而且极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了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及并发症.本文对神经电生理在脊髓手术中监测技术的研究动态作一综述.%In recent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urosurgery has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anatomical model to the modern anatomical-functional model. The nerve functions are maximally protected while lesions are removed as far as possibl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especiall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sensory and motor nerve conduction pathways of the nervous system. At present,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neurosurgery, spinal surgery, vascular surgery and other surgical field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linical surgeries involved spinal surgery, 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could timely find any reversible spinal cord damage such as mechanical stretch, ischemia, and anesthetic drugs, which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gery, reduce iatrogenic spinal cord injury, but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ural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iques in spinal cord surgery is reviewed.【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5页(P841-845)【关键词】脊髓损伤;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躯体感觉;神经电生理;肌电图;术中监测;综述【作者】边科砜;张赛;赵永青【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在临床外科涉及脊髓的手术中,都有可能引起脊髓的机械性损伤或缺血性改变,为了避免手术造成的脊髓损伤,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十分必要。
评价七氟烷在不同呼气末浓度和不同刺激电压对脊髓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评价七氟烷在不同呼气末浓度和不同刺激电压对脊髓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赵映辉【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呼气末浓度和不同刺激电压下,七氟烷对脊髓手术中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监测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09—2015-11接受胸腰段脊髓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57例,予以常规全麻诱导后,分别测定刺激电压300 V、500 V、600 V时,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0.0%、0.5%、1.0%时的MEPs变化情况.结果左右两侧的波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当处于相同刺激电压下,随着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的上升,MEPs波幅有明显下降;且当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不变时,刺激电压越高,MEPs波幅越大(P<0.05);相同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下,随着电压增大会提升MEPs 的监测成功率;而在刺激电压相同时,MEPs监测成功率会随着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的提升而下降(P<0.05).结论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会对MEPs的检测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临床手术中可考虑通过加大刺激电压,来帮助增大波幅、提高监测成功率.【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3页(P474-476)【关键词】七氟烷;不同呼气末浓度;不同刺激电压;脊髓手术;运动诱发电位【作者】赵映辉【作者单位】114001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运动诱发电位是临床手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重要部分,也是判定运动神经传导是否完整的重要指标。
MEPs容易受到全身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1],在临床应用早期往往会由于这种抑制作用而导致无法成功监测[2],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不同刺激电压对于MEPs 监测的影响。
具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09—2015-11接受胸腰段脊髓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57例,其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1.29±4.30)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脑血管病史者[3]。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颈椎病中的10%~15%,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具有的软组织分辨力高,安全且无创伤的技术优势在CSM中的应用价值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显示椎间盘早期病变和脊髓继发病理改变方面远优于传统X线和CT检查。
目前,MRI对CSM的研究从观察椎间盘、脊椎韧带的形态、信号变化发展到对如测量CSM脑脊液流速等功能学变化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步。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本病的发病机理、MRI表现及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促进MRI在CSM诊疗中的广泛应用。
一、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理脊髓型颈椎病最早的发病因素是颈椎间盘退变,由于椎间盘高度下降和边缘增生,相邻椎间关节应力增加,骨与韧带退变因素加剧,最终导致脊髓损害。
其病理因素分为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静力性因素主要有发育性或先天性颈椎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椎体后缘骨赘等;动力性因素主要是指由退变、炎症或创伤引起的韧带弹性丧失、松弛、颈椎半脱位以及颈椎动态下加重脊髓“钳压”作用的因素。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颈椎的伸屈动态变化加重脊髓的应力、应变异常,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缩短,脊髓松弛,脊髓横截面积增大,黄韧带折入椎管,脊髓载荷增大;颈椎屈曲时,椎管拉长,脊髓随之拉伸而变扁、变宽,椎管前方之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加重脊髓载荷;无论颈椎伸展或屈曲,退变相邻椎节间都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对移位,表现为上一椎体后下缘与下一椎节后弓互相靠拢,同时还可伴有突出髓核后移,加重脊髓“钳压”作用,特别是在原有椎管狭窄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研究表明,脊髓的功能障碍主要由脊髓直接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所致,脊髓在退变的椎管内主要承受剪应力、压应力和张应力,这些应力在颈椎伸屈动作时可发生变化,引起脊髓内部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如轴浆流阻断、脊髓扭曲变形;沟动脉、根动脉和髓内动脉分支牵拉受压所致的脊髓缺血等,严重者可有脊髓上行和下行纤维的脱髓鞘变化、胶原增生、疤痕形成、神经元细胞坏死及脊髓囊性变。
脊髓型颈椎病疾病详解

疾病名:脊髓型颈椎病英文名:myeloid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缩写:别名: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疾病代码:ICD:M47.1概述:本型颈椎病虽较前两型明显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中处于重要地位。
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由于先天性、动力性、机械性等因素对脊髓及伴行血管产生压迫刺激而致病。
发病机制:在颈椎病情况下引起脊髓受压(或刺激)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指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
从病因学角度来看,其是后述三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
除非占位性病变体积过大(例如骨赘、肿瘤及碎骨片等),大椎管者的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地较颈椎椎管狭窄者为低,即使出现症状,也多较轻微,且易于治愈。
2.动力性因素动力性因素主要是指椎节的不稳与松动、后纵韧带的膨隆与内陷、髓核的后突、黄韧带的前凸,以及其他有可能突向椎管、对脊髓致压,而又可因体位的改变而能够消失或减轻者。
3.机械性因素机械性因素指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及髓核脱出等,包括局部或蛛网膜下隙形成粘连无法还纳者。
这些因素大多是在先天性及动力性因素基础上而对脊髓形成持续压迫。
4.血管因素脊髓血管及其血供量像脑部血管一样,具有十分惊人的调节能力,以维持脊髓在各种复杂活动中的血供;其正常与异常状态的供血量可以相差20 倍左右。
如果某组血管遭受压迫或刺激时,则可出现痉挛、狭窄甚至血栓形成,以致减少或中断了对脊髓的血供。
视缺血的部位不同,在其相应的支配区表现出各种脊髓缺血症状,严重者则有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后果。
在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脊髓缺血表现包括: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引起的四肢瘫痪(以下肢为重),沟动脉受压引起脊髓中央管前方缺血,出现上肢瘫痪(也可波及下肢);软脊膜缺血,引起脊髓刺激症状;以及因大根动脉受阻所引起的脊髓变性等。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一)定义及概述1、定义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相位的生物电反应。
从定义可以看出,诱发电位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其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time-locked)关系,并且各种EP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在临床实践中,EP常用来评价感觉和运动系统的传导功能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功能)。
2、诱发电位的检出(1)EP跟其它临床神经电生理测试一样,包括刺激系统、记录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
其主要不同点是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了平均叠加技术,原因是EP尤其是短潜伏期EP的波幅较低。
平均叠加次数视EP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平均叠加技术有其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源。
例如,测试时一般要求皮肤和电极间的极间阻抗小于5kΩ。
(3)为保证检出结果的可靠,EP测试要求至少重复一次,必要时需重复测试多次。
(4)需利用各种滤波技术以排除伪迹。
(5)记录导联标准采用国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
3、分类及命名(1)从临床实用角度我们将EP分为两大类,即外源性的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刺激相关电位(stimulus-related potential,SRP)和内源性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SRP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模式一般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四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型颈椎病中对脊髓功能的影响。
方法46例高度怀疑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胫后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皮层诱发电位检查(CSEP),记录患者的P1潜伏期和P1-N1峰间波幅值,根据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组:评分<9分21例为
A组;评分≥9分25例为B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CSEE值的变化,分析皮层诱发电位与脊髓功能的关系。
结果37例患者出现CSEP异常,占80.43%,其N20和P40的潛伏期和波幅与正常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N20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数患者的CSEP出现异常,提示CSEP值可作为评估患者脊髓受损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
脊髓型脊椎病是由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脊椎的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导致的损伤[1]。
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之间有一定的不完全平行性,常有临床表现突出时,其影像学检查显示轻度改变,或其影像学重度表现,但临床症状较轻,其两者之间的偏差为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影像学检查可做出定性和解剖学的定位,但是对脊髓功能的定量无法分析,不能准确的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2]。
脊髓型脊椎病在其发病早期,病理性改变不严重时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
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可以客观的评价脊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以弥补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不足,对脊髓型脊椎病做出及早的诊断和定位,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科、骨科门诊及病房的考虑为颈椎病,高度怀疑CSM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46.3±10.8)岁,身高145~183 cm,平均身高(168.1±5.4)cm,患者由于脊髓束受压导致的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征,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平面不规整等症状。
所有入组患者手术前完善颈椎X线、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X线检查示椎间盘突出、有退行性改变增生的骨赘、椎管容积变小等,行MRI检查显示有11例患者出现脊椎T2的高信号。
根据JOA评分分组:评分<9分21例为A组;评分≥9分25例为B组。
所有入组患者均建立病案资料库,记录姓名、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检查日期、诊断确定性、症状、体征、所检测项目。
1. 2 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的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
手术适应证:颈脊髓受压明显、进行性运动功能受损、非手术治疗后无效者。
1. 3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所有患者采用美国Nicolet 公司的Viking Quest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以拇指微动的强度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和踝部胫后神经处,头皮记录电极按脑电图学会制定系统,上肢为C3、C4点,下肢为Cz-FPz,测量N20和P40的峰波期和潜伏期,记录Erb点电位。
刺激强度为25~30 mA,次数为100次,至少重复3次,取3次的平均值[3]。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所有患者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有37例患者出现异常,占80.43%。
CSM患者在N20和P40的潜伏期和波幅上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通过JOA评分,A组和B组的N20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A 组在N20的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脊椎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主要由脊髓的病变导致,多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见[4]。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是一种电生理神经系统的检测,可准确的判断脊髓损伤的病变情况,是评价脊髓功能和损伤的重要手段。
脊髓型脊椎病在发病早期病理性改变不严重时,可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脊髓的中枢神经有一定的不可修复性,手术只能解决对颈脊椎的压迫,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细胞的创造功能,防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5]。
但是手术治疗对神经的功能恢复能力是有限的,脊髓的长期受压在解除压迫后已严重受损,不能再生[6]。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技术,不但可以客观的反应脊髓受损的范围和程度,还对疾病的判断和手术中监护、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可看出,多数的脊髓型脊椎病患者都有颈脊椎的损伤,本研究中几率为80.43%,其N20和P4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JOA评分可反映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和脊髓功能,但在本次研究中根据JOA评分将患者分为A、B两组,患者的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根据CSEP可值评估脊髓受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峰,张佐伦,崔新刚,等.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评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8):1408-1409.
[2] 刘峰,张佐伦,孙建民,等.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及预后的评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1):673-676.
[3] 苗胜,龚维成,秦宏敏,等.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骨伤,2007,20(10):666-668.
[4] 陈裕光,李佛保,彭新生,等. 脊髓型颈椎病术中CSEP异常变化与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91-1895.
[5] 王丹,章汉平,曾尚广,等.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2):13-14.
[6] 刘峰,魏开斌,范新成,等.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改善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评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3):1958-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