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的改造

合集下载

茶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技术

茶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技术
关 键 词 茶 园 :低 产 原 因 ;改 造 技 术 中图 分类 号 ¥571.1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07—5739(2013)07—0071—02
低 产 茶 叶指 树 势 弱 ,树 龄 大 ,产 量 低 于 375 kg/llm 的茶 园 .低 产 茶 园 改 造 主要 通 过 改 造 园地 、改 造 树体 、改造 管 理 嫁 接 换 种 等 方面 技 术 进 行 ,最 终达 到 高 产 、优 质 的茶 园 ,延 长 寿命 .提高 经 济效 益 。
现 代农 业科技 2013年 第 7期
农 艺学
茶 园低 产 的原 因及 改造 技 术
王 家福 肖文会
(云 南 省 景 东 彝 族 自治 县 曼 等 乡农 业 服 务 中 心 ,云 南 景 东 676200)
摘 要 云 南省 是 一个 老茶 区 ,大 部分 茶 园树 龄在 几 百年 以上 ,老茶 园树势 衰退 、病 虫危 害重 、产量 低 。主要 分 析 了低 产 茶 园的 成 因 ,并 总结 了改 造技 术 .以期 为低 产茶 园 的改造提 供 参考 。
收 稿 日期 2013—03—08
产值 均 低 于 当地 或 本 单 位 的平 均 水 平 之下 的 ,均 应 划 为低
产 茶园 。
2 茶 园 低 产 的 原 因
造成 低产 茶 。自然 低 产 型是 因 树龄 大 、生 机 减 弱 、树 势 衰 退而 导
低产 是 一 个相 对概 念 ,在 不 同 的历 史时 期 ,生产 力 发展 水 平 不 一样 ,低 产 标 准 也 有差 异 。在 20世 纪 50年 代 ,因 我 国茶 园多 为 丛式 稀 植 ,很 少施肥 ,只 有 低 于 375 k m。的 茶 园 才算 低 产 ;而 进入 6O年 代 .条 栽式 茶 园 的建 立 、化 肥 使 用 和 病 虫 害 防 治 使 茶 园 单 产 大 大 提 高 ,便 把 产 量 在 750~ 900 kg/hm 的视 为低 产 茶园 。同时 。茶 园低产 因 地域 不 同 ,地 域 的生 态 条件 差 异 、种 植 的品 种各 异 ,管 理水 平 不一 而 会 影 响 茶 叶产 量 ,气 候 适 宜和 生 产 水 平 高 的地 区 的低 严标 准 就 会 高 些 ;同 一纬 度 位 置 ,高 山 的茶 园 比 低 山 、平 地 的 产量 标 准 要 低 一 些 。再 则 ,茶 叶 产 量 与 茶 类 及 其 产 品 的等 级 、档 次 密 切 相 关 ,高 级 和 高 档 茶 的 产 量 较 低 级 、低 档 茶 的产 量 低 。因此 ,在 具体 确 定 茶 园 低 产标 准 时 ,凡 单位 面 积 产 量 及

广西金秀高山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浅谈

广西金秀高山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浅谈

取得 了很 好 的效果 。 金 秀高 山低 产茶 园可 分 三种类 型 :一 是历
金 秀瑶 族 自治 县地 处 桂 中东部 的大 瑶 山 ,
成立 于 15 92年 5月 , 全 国最 早 成立 的瑶 族 自 是 史上 留下的零 星分 散 、 长期 与 粮共 作 的茶 园 ; 二 治县 , 土地 面积 58平 方公 里 , 区 面积 2 8 是 因建 园质 量差 , 1 山 00 管理 水平 低 , 成未 老先 衰 的 形 平 方 公 里 , 占全 县 总 面 积 的 8% ,森 林 面 积 茶 园 ; 是尽 管茶 园基 础好 , 因树龄 过 大而形 0 三 但
斤 ( 一芽一叶 ) ,亩产干茶仅 l 公斤 ( 5 一芽一
叶) ,低 产 茶 园改 造 迫在 眉睫 。20 0 6年至 20 07
二 、 土 改 良 园
茶园 土壤是 茶 树生 长所 需水 分 和矿 物质 营
年在杨柳茶叶基地进行 了低产茶园示范改造 , 养的源泉 , 茶树的根系可深入土层 l 以下 , 米 其 在改造 中坚持深耕改土 ; 增施肥料 ; 更新树冠 、 最活跃 、最有效的吸收根系则分布在 1— o 0 4 厘
关键词 : 高山茶 园 低 产
改造
【 中图分类号 】5 1 ¥ 7. 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6 1 84 (0 80 — 04 0 17— 13 20 ) 0 1- 3 4


概 述
叶 ) 茶农 人 均 增 收 4 8元 , 均增 收 3 0 , 8 户 o 0元 ,
39 5 1. 万亩 , 3 森林覆盖率达 8. %。这些年金 成 的低 产茶 园 。低 产 茶 园改造 是 茶 叶生产 上 重 74 3 秀把茶叶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茶园面积 已有 要 的技术 内容 之一 ,必 须严 格 遵循 自然 规律 和

平阳县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论文

平阳县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论文

平阳县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摘要介绍平阳县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包括进行地改,提升茶园土壤地力;进行树改,利用茶树修剪技术;新技术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提供指导。

关键词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浙江平阳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31-02平阳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乾隆、光绪年间,平阳县就以芽茶进奉朝廷,美名远扬。

1998年5月,平阳特早茶被认定为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品种资源,是温州四大“特早生茶树”品种之一。

用其原料加工的产品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浙江省精品名茶金奖、浙江省一类名茶、浙江省优质农产品、中国特色农博会金奖、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但近几年来,平阳特早茶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产量不高导致销售业绩不明显。

而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平阳县特早茶茶园产量低,低产茶园多。

低产茶园指单位面积茶叶产量低、效益不高的茶园。

一般存在土地瘠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佳、茶地水肥条件不高、茶树营养不良、长势差、有效茶株少、树幅覆盖面低等问题[1-3]。

实践发现,通过一些茶园改造技术可以改进以上不足之处,2012年“平阳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项目经平阳县科技局立项,现在通过该项目研究实施以下内容:一是通过深耕、客土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培肥,增加土壤肥力;二是在改园的基础上,对茶树进行台刈、重修剪、深修剪等几种改树措施,使得茶树重现生命力;三是在以上“两改”的基础上,对茶园进行有效管理,改造后必须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还要合理采摘,注意留养,切忌“一扫光”,从而改变原来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探索出一条新的管理之路。

上述3项研究内容的实施,能从不同方面提高平阳特早茶茶园产量,改变低产现状,提高市场经济效益,并在合作社项目承担单位各种基础条件上的优势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的条件下,建成利用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实现茶园高产、茶叶优质示范基地。

2024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3篇)

2024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3篇)

2024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____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一、概述茶园改造是为了适应2030年全球农业发展新要求,提高茶叶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改进措施。

本实施方案将详细介绍____年茶园改造的目标、措施和计划。

二、目标1. 提高茶叶种植的质量和产量:通过改进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提高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 保护生态环境:采取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茶园经济效益:通过优化管理、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 推动茶叶工业化发展:推动茶叶加工技术的升级和茶叶产品的多样化,提高茶叶工业化水平,扩大茶叶市场份额。

三、措施1. 提升种植技术水平(1)推广优良茶叶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茶叶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加强育苗技术控制:利用无公害育苗技术培育健壮的苗木,提高移栽存活率。

(3)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茶树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减少化肥的使用。

(4)合理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

2. 引进现代农业技术(1)应用先进的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推广机械化种植:引进现代农业机械,替代部分人力劳动,提高种植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3)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建立茶园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决策。

3. 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1)建立生态茶园示范区:在茶园内建立生态保护区,保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增加生物防治能力。

(2)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开展土壤修复和水资源保护: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修复受损的土壤,保护水源,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采取综合措施 改造低产茶园

采取综合措施  改造低产茶园
茶 13 r ,共 14 。 预 备 试 验 小 区 面 2hn 2 .5h
积 :1 蓬 面 。 正 规 小 区 试 验 小 区 面 积
1 6 m2 6. 。
( )0 5 2 .%浓度 的尿素单 喷 。 ( )1×1 三 十 烷 醇 加 0 5 3 0 .%浓 度 的 尿
都 市某 厂生产 的三 十烷 醇 ,加化肥 同上 。试
验结果 表 明 ,昆明农药 厂生产 的三十烷 醇配 合 化 肥 施 用 的产 量 居 第 一 位 。 见 表 3 。
钾 15 、普 钙 40k ( ) 昆明市 化工 研 3 5 g 2
表 3
不 同厂 家生产 的三 十 烷 醇对 比试 验
不 同化 肥量 配 台三 十 烷醇 喷 施 宣 果 ;
普 钙 30 、三 十 烷 醇 9 0
( 6次 施 、 分
采春 茶前施 2次 、采 夏茶 前施 2次 、采秋 茶
前施 2次 , 每 次 用 0 1 三 十 烷 醇 乳 剂 15 .% . k,h 2 水 150k 施 ) e I 对 / n 0 g喷
表2
往 基础 产量 即 处理 前 的小 西 产量
3 不 同厂 家 生 产 的 三 十 烷 醇 对 比试 验 ( ) 昆 明农 药 厂 生 产 的 三 十烷 醇 , 每 公 1 顷 用 法 同 ( ) 处 理 ,加 尿 素 60k 、硫 酸 2的 0 g
究 所 生 产 的 三 十 烷 醇 ,加 化 肥 同上 。 ( ) 成 3
表 1
喷 施 三十 烷 醇预 备试 验 结 果
收 稿 日期 : 20 0 2—0 3—1 3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笫 3期
云南 农 业 科 技
1 7

低产茶园改造“三改一管”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三改一管”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三改一管”技术
熊仁财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一、改园rn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

改梯地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

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地,梯面宽1.5~1.8米,改梯地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熊仁财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农技中心, 4436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换种改植改造衰退低产茶园 [J], 巴绮华
2.丹凤县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J], 汪晓丽
3.改造低产茶园三要点 [J], 陈爱民
4.秦巴山区低产老茶园改造技术 [J], 顿耀元;孔瑜珊;王小丽;余永松;张玥;黄进;孙琦
5.浅析景东县大朝山东镇低产茶园嫁接换种改造技术 [J], 钟文勇;肖文宏;周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1清理林地。

将林中的高大林木、杂灌木和有害杂草等清除。

2.密度调整。

对间伐、间伐的树木,适当补植良种、壮苗,每亩保留60-110株。

3整枝修剪。

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4填海和深开挖。

冬季深耕,夏季浅耕除草。

5蓄水保土。

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按环山水平开挖1-1.5m的竹节沟。

6.合理施肥。

结合冬季复垦中土壤和杂肥的施用,以氮、磷为主的复合肥应在春季适当施用。

7病虫防治。

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8.劣质植物的转化。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林中,通过改变大树树冠,将一些不结果实或不结太多果实的植物转化为良种,以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1、造林地选择油茶是一种嗜酸树种,一般适宜在pH值为5-6.5的土壤中生长。

铁芒集、鹰山红、黑米树、盐皮木、白草等酸性土壤表明,植物生长茂盛的低山丘陵可作为油茶造林地。

油茶是一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从半阴过度到阳性的树种。

进入成年阶段10年以后,由于大量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对直射光的需要十分迫切,如光照不足,对油茶产量影响极大。

种植油茶以多结果、多产籽、多出油为主要目的,故造林必须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

特别是地处峰峦重迭的山区,尤其要注意林地坡向选择,宜选南向、东向或东南向。

油茶应定期栽培,森林土壤在每个生长阶段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挖掘和复垦。

坡度越大,土壤侵蚀越快。

为了保持水土和水源,油茶应选择25度以下的山坡或缓坡进行绿化。

2、整地油茶的整地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全复垦、条块整地,可根据林地条件、管理水平、劳动力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等因地制宜选择,完全复垦土地适用于坡度小于15度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用地。

当坡度较陡、边坡破碎且“四面”植树时,可使用整块土地。

造林前三四个月应进行整地,这有利于土壤风化和洞穴土壤的实施。

低产茶园提升改造技术探讨

低产茶园提升改造技术探讨

低 产茶 园改造 工作任 务是 较为 艰 巨的 ,从 过去 的探 索经 验 过程 中, 改造 低产 茶 园要 从茶树 、 土壤 、 环 境三 个方 向 首先 进行 分析 , 做到综 合治理 改革才 有可 能提 高茶 园产量 , 完 成改
造 的根 本 目的 。


低 产 茶 园 原 因 分 析
2 0 1 3 年第 9 期( 下半月)
科 研 ◎技 术 推 广
低产茶 园提 升改造技术探 讨
罗 放 5 5 0 1 0 0) ( 贵 州 省 罗 甸 县 农 村 工 作 局 。贵 州 罗 甸
[ 摘 要】 低 产茶 园的形 成原 因是 多种 多样 的 ,主要 归结为 茶 园树 群布局 不合 理 导致树 体发 育较差 ,在茶 树生 长过程外 ,低 产 茶 园还 有 可能是 因为茶 园的土壤 条件 不 良所 引起 ,在 实 际改 造低 产茶 园的过程 中要 注意 分 清 问题 的症 结所在 ,做 到 对症 下药。 [ 关 键词】 低 产茶 园 改造 探 讨 [ 中图分 类号】 ¥ 5 7 1 . 1 [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 号】 1 0 0 3 - 1 6 5 0( 2 0 1 3 ) 0 9 - 0 1 4 1 — 0 l
一 一 一
围大 大超过 了没有经 过深耕 的根 系。 至 于深耕根 系的时 间 , 应 该选 在根 系旺盛生 长之前 开展 , 即每年 的九到十 月份 。 具体工 作应 是有选择 地切 掉部分 根茎 再施一 定量 的有机 肥 ,这 样一 来更 加有利于 新根 的生长 。 2 . 改造 土壤 , 增 加肥 力 上文 提到土 壤肥 力较 低是导 致茶 园低产 的重要 自然 原因 之一 , 所 以 改造土 壤 , 增加 肥 力是提 高 茶园产 量 的重要 措施 。 具体 来说有 以下几个 措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产茶园的改造
一、低产原因

茶园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
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表现在茶树个体生理机能
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二、改造技术措施
1.园改:园改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根据茶园坡
度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30度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
林,对30度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如造成梯层不等高
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砖、
草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
低外高,梯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
冲园,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
蓄水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能力。缓坡茶园改为等高种植,
同时修筑好道路和排灌系统。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
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用茶苗补缺。
2.改土:改良土壤是改造低产茶园的中心环节,对茶树
长势差的低产茶园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目前政和县东平
镇低产茶园主要是长年失耕、土壤板结。一般要求行间挖深
至50厘米的施肥沟,重施有机质肥料,如猪牛粪、草木灰、
绿肥、饼肥等,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土杂肥或猪牛
粪3~5吨,或饼肥150~250公斤加过磷酸钙150~250公
斤,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充分利用
山上的杂草进行覆盖。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培
客土、培土结合施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
系的生长,以建立深厚的土壤耕作层。根据茶树喜温喜阴的
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
气条件,为茶树生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3.树改: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形成原
因,可分别采用台割、修剪和种改。
(1)台割。对树龄大、树势衰老严重、有明显寄生苔
藓或地衣、育芽无力、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在春茶采摘后
或在大寒前后,在离地面5~10厘米处砍去,及时清理树桩,
增施有机肥。
(2)修剪。深修剪,对树冠上面分枝细而密、“鸡爪枝”
多、新梢长势减弱、产量逐渐下降的低产茶园进行深修剪,
在春茶后剪除“鸡爪枝”层10~20厘米,当年秋茶多留少
采,以恢复树势。重修剪,对树势呈半衰老、产量显著减少
的茶树进行重修剪,春茶后剪去树木的1/3或1/2,当年夏天、
秋茶后打顶养篷,年底可复壮树势。
(3)种改。对树龄长、树势严重衰退的茶树或品种混
杂、萌发迟、品质低劣的茶园,应当挖掉,重新栽种适宜的
良种,如“政和大白茶”属于迟熟品种,产量低,而“福安
大白”、“福云6号”、“935号”等则是早熟品种。

三、加强改造后的茶园管理
1.加强肥培管理:改造后的茶园,一般春夏茶萌发前及
时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每667平方米施15~25公斤,以
满足茶树改后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
2.加强树冠管理:培育宽阔的采摘面,剪、养、采结合,
一般台割更新茶树,都要进行1~2次的定型修剪,重修剪的
茶树也要进行一次轻修剪,以整形树冠,培养一个良好的树
冠结构,在这一前提下,实行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打顶养
篷、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措施,经1~2年的养采时间,就
可正式投产。
3.适时防治病虫:茶树改造后,枝梢生长旺盛,但易引
起病虫危害,如小绿叶蝉、蚧类、螨类、蚜虫,因此,只有
及时喷药防治,保证茶树健康生长,才能达到改造目的。(福
建省政和县东平镇农技站池珍玉 杨上花 邮编:353602 江
西省赣县植保植检站 彭作汛 曾位清 邮编:341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