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计算书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计算书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计算书

计算书:

1、面积置换率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λ,p

p p n

i pi si A q l q up Ra α+=∑=1

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为180kPa ;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80; p a ——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取1.0;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截面积,Ap=0.09616m 2(桩径d=0.35m );

β——桩间土强度的发挥系数,按规范取0.90;

sk f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值60kPa (桩间土按素填土取值);

p u ——桩的周长;

si q ——桩侧土侧阻力特征值; i l ——第i 层土的厚度;

p q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以可塑粘土、硬塑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单桩承载力R a 计算和取值表

取Ra =200kN 进行计算。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λ

180≤0.8×m ×200/0.09616+0.9×(1-m)×60 12.12≤154.81m m ≥0.0783

m=0.0783,则单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Ae=Ap/m=0.09616/0.0783≈1.228m 2

。 2、桩位布置

=m d 2

/e

d 2

式中:m ——实际置换率; n ——同一承台内桩数量;

A P ——桩截面积,0.09616m 2

(桩径d=0.35m );

A——承台面积;

d——桩身平均直径(m);

s,

d e——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直径(m);正方形布桩d e=1.13s,矩形布桩d e=1.132

1s

s、s1、s2分别为桩间距、纵向桩间距和横向桩间距。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桩布置

以上布桩均满足mA

n p

≥式中:m ——实际置换率; m ——实际置换率;

n ——同一承台内桩数量;

A P ——桩截面积,0.09616m 2

(桩径d=0.35m ); A ——承台面积。

根据以上单桩承载力计算可知,按上表桩间距布置CFG 桩,有效最短桩长不应小于2.5m ,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200kPa 。

3、桩体强度选择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P

a

cu A R f λ4

≥式中:f cu ——桩体混合料试块28d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80;

A P ——桩截面积,0.09616m 2

(桩径d=0.35m )

a R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00(kN );

经计算:f cu ≈6655.57kPa ,因成桩工艺选用长螺旋中心压灌成桩,故选用C20砼。

4、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1)根据

A nA m p

=

式中:m ——实际置换率;

n ——同一承台内桩数量;

A P ——桩截面积,0.09616m 2

(桩径d=0.35m ); A ——承台面积;

并根据各类型基础CFG 桩布桩形式及桩距,经计算,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 值均可满足设计要求; (2)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λ

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80;

m ——面积置换率,计算时取实际置换率,见布桩大样图;

a R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截面积,Ap=0.09616m 2(桩径d=0.35m );

β——桩间土强度的发挥系数,按规范取0.90;

sk f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值60kPa (桩间土按素填土取值);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见下表。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表

根据计算结果,其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80kPa。满足设计要求。

5、压缩模量

地基处理后的变形计算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的有关规定执行,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天然地基压缩模量ξ倍,按勘察报告提供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素填土)f ak=60kPa。

ξ=f spk/f ak(f spk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ξ为压缩模量提高系数),各土层处理后的压缩模量详见表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