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避雷保护措施初探

最新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避雷保护措施初探
最新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避雷保护措施初探

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避雷保护措施初探

骆建芳(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通过对光缆线路雷击的原因分析,笔者结合国内通信线路的防雷规范,深入探讨了光缆线路的防雷保护。仅供参考。

关键词:光缆线路;防雷;避雷线;接地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通信逐渐被应用到了通信行业的各个角落。在广泛应用的同时,由于光缆良好的防护性能,使它的防雷接地工作不像电缆那样明显,因此光缆的防雷接地往往被人忽视。无论在光缆线路路由勘察设计,还是工程施工安装的全过程,光缆线路的防雷接地技术都是一项关系到线路安全的关键技术

一、光缆线路雷击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虽然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SiO2具有不导电性,可以免受雷电冲击及感应电流的影响,但为了使高容量的光纤能够承受机械拉伸负荷,同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腐蚀、鼠咬、岩石碰撞等),光缆必须有缆芯钢丝加强构件和金属外防护铠装层,这些防护构件都是金属导体。当埋设光缆附近的地方落雷时,由落雷点向大地流散雷电流会造成落雷点的电位升高,而光缆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其远端电位可视为零电位,所落雷点附近的光缆电位也视为零电位。这样落雷点与光缆之间形成极大的电位差,这一电位差若超过落雷点与光缆防护层间的耐压强度,便会击穿外防护层,形成从落雷点到金属构件的电弧通道,使相当强的雷电流泻放到光缆,会在其外防护铠装层及缆芯金属

加强件上产生感应电流,出现冲击电压,使金属构件熔化、外护层击穿、光纤结构变形。

二、防雷的主要措施

当今通信系统的防雷技术处理的手段和措施,主要采用分流,接地,屏蔽,等电位和过电压保护五种方法。

分流: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留网等将雷电流沿引下线安全地流入大地,防止雷电直接击在设备和通信光缆线路上。

屏蔽:建筑物内所有的金属导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光缆和信号线均采用屏蔽线或穿金属管屏蔽,其金属屏蔽层应接地一次。雷暴多的地区应缩短接地间隔或改善屏蔽接地电阻值,用以防止外来电磁波(含雷电的电磁波和静电感应)干扰。

等电位连接:局内所有金属物体,包括光缆缆屏蔽层,光缆加强芯,通信设备外壳等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以均衡电位。

接地:在通信各系统中,为保证其稳定可靠的工作、保护通信设备和人身安全,解决环境电磁干扰及静电危害,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

过电压保护:电子设备的信号线,电源线上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利用其非线性效应,将线路上过高的脉冲电压滤除,保护设备不被过电压破坏。主要的保护器件为氧化锌压敏电阻,二极或三极放电管、快速箝位二极管等,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防雷保护器。

(一)架空光缆线路防雷

(1)光缆线路间隔接地:

光缆线路采用架空方式时,若采用吊挂式,应将光缆吊线作间隔接地处理,光缆吊线一般每隔300-500m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1km左右加装绝缘孔子进行电气断开,雷害特别严重地段装设架空地线。吊线应全程连通,按轻中负荷考虑,在每隔16根设防凌四方拉线杆,吊线终结处接地。接地导线用4.0F,接地体用两根Ф12×1000mm地线棒,接地导线与吊线之间用单眼地线夹板连接。架空光缆吊线接地电阻见表1.1。

对接地电阻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可采用角钢型接地装置,角钢采用50×50×5mm,接地装置配置如下:

(2)与电力线等其它电气设施的净距要求:

为了预防感应雷的侵害,架空光缆线路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严格执行下列标准,应不小于表1.2的规定。

架空光缆线路不宜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在不可避免时,允许和10KV以下的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并与有关方面签订协议。与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光缆间净距不应小于2.5m,且光缆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部。与有线电视广播同杆时,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应在上,光缆线路在下,两线间净距应不小于1.2m。架空线路设备应根据有关的技术规定进行可靠的保护,以免遭受雷击、高电压和强电流的电气危害,以及机械损伤。

(3)空旷区域的光缆防富措施:

避雷装置装设在杆路顶端,即在水泥杆杆梢处,用4.0mm镀锌钢线与水泥钢筋连接,在紧贴杆身向上引出高过电杆10cm做避雷针。同时将避雷线在距杆顶向下处,用4.0mm镀锌钢线引下,上边用3.0 mm镀锌钢线缠绕4圈固定,杆身中间往下每个50cm用3.0mm镀锌钢线缠绕4圈固定一次。避雷线贴杆身延伸杆底后,根据接地电阻的要求,连接不同类型式的接地体。

(二)管道光缆线路防雷

经过地下管道进入机房的光缆,光缆的金属构件应接防雷地线。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对于非综合地线网的通信大楼内设备保护接地,其从接地母排至通信机房接地汇接排的接地线截面不低于95 mm2。该汇接排至设备机架的接地线截面不低于35 mm2,对于有综合地线网的通信大楼,其每层楼有一接地汇接排,该汇接排至设备机架的接地线截面仍然要求不低于35mm2。

(三)埋式光缆线路防霉

埋式光缆的防雷处理方法与当地雷暴日,土壤电阻率以及光缆内是否有铜导线等因素有关,根据以上等因素我们采取具体的防雷措施。

(1)设置防雷保护系统接地

对有绝缘外护套的埋式光缆,每隔2km左右,其金属屏蔽层应接地一次。雷暴多的地区应缩短接地间隔或改善屏蔽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2)光缆上方敷设防雷线

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的地区,以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无金属线对,有金属构件的直埋光缆线路的防雷保护可选用下列措施:防雷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ρ10<100Ω.m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

(2)ρ10为100Ω.m ~500Ω.m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

(3)ρ10>500Ω.m的地段,设两条防留线。

(4)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应不小于2km。

当光缆在野外长途塑料管道中敷设时,可参照下列防雷线设置原贝U:

(1)ρ10<100Ω.m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

(2)ρ10≥100Ω.m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

(3)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应不小于2km。

在雷击区的埋式光缆,应在其上方30cm处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导体材料平行敷设,作为排流线。排流线一般采用截面积50 mm2的7/2.2 mm钢绞线或镀锌钢导体,对于雷暴日较多,雷害较严重的地段,排流线截面积可适当增大。

(3)光缆附近有引雷体时

光缆线路应尽量绕避雷暴危害严重地段的孤立大树、杆塔、高耸建筑、行道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在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消弧线,避雷针等措施对光缆线路进行保护。

光缆附近有孤立大树、杆塔、高耸建筑、行道树、树林等引雷体时。光缆线路与孤立大树的净距要满足表3.1的要求:光缆与接地体根部的净距要满足表3.2的要求;光缆防雷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满足表3.3的要求。

(4)特殊地段采用无金属光缆

光缆线路雷害严重地区应采用特殊结构的防雷光缆,无金属光缆适用于雷区和电力线感应严重的地区。能减少和防止损伤,但由于没有防潮层,在有水的地区潮气容易渗透。由于没有金属件,维护中发生故障时,地下探测极为困难,因此仅限于特殊地段才采用金属光缆。参考文献:

【l】长途光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手册.1992

【2】邹林森,等.((光纤通信线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王加强、岳新全、李勇等.《光纤通信工程》.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胡庆,张德民,刘世春等.《通信光缆与电缆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5】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编.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05)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编.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21-2005)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7】信息产业鄄综合规划司编.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5137-2005).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