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十二章_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
收入
例子:书美国2012年从GDP到个人储蓄 表12-3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只有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不存在企业间接税,撇开折旧。国内生 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a.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b.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c.公司税前 利润 d.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e.资本折旧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2.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3.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 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 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 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重要指标: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国民收入又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 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辅导系列-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辅导系列-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 本章框架结构图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名义GDP 和实际GDP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宏观经济学加总法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GDP 及其核算方法国民生产总值概念核算GDP 的两种方法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经济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失业的衡量物价水平的衡量12.2 重难点解读[视频讲解]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相同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价格和产量。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具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中关于gdp等资料

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中关于gdp等资料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GDP概念理解(计算GDP的规则)1、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2、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除少数例外,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3、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是个生产概念)4、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

5、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

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

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间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最终产品指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不再作为原料生产其他的产品,也不再被出售。

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投入品,经过加工将再次出售。

生产问题(存货的处理)从定义可以看出,GDP是生产出来的价值,而不是销售的价值。

销售可能是当期生产的,也可能是以前生产的。

存货:将当期生产出来没销售的产品视为存货投资,即认为生产者购买了自己的部分产品,增加自己的存货数量,这部分价值计入当期的GDP。

三、计算GDP的方法I.【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价值和。

II.【价值增值法】: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产值,即计算销售产品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间产品费用之间差额。

GDP= 增加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注意如果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在家中做饭和打扫卫生的活动等等,都不计入GDP。

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二手货)等等,不计入GDP。

III.【产品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第一篇: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简单的说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2.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以用 i=s来表示。

3.消费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c=c(y)c=α+βy4.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c/△y =dc/dy5.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之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6.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7.储蓄函数方程式: s=y-c=y-(α+βy)=-α+(1-βy)8.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P3879.均衡收入:y=(α+ I)/(1-β)P393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1/(1-β)11.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P399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MEC :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公式P412)2.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3.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量大体上和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研)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国内生产总值(东北大学2003研;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厦门大学2008、2014研;北京大学2011研)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5.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PPT课件
1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3.熟悉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4.熟悉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数量增减关系
总收入:GDP=Y=要素收入之和=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
C+I=C+S
I=S
PPT课件
36
第二节 产出、收入、支出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总支出:GDP=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C+I+G
总体行为 宏观最优化 宏观均衡 微观基础
总产量 总收入 总支出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宏观经济 循环流转
宏观分析

构 PPT课件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货币市场 国外市场
长期分析
家庭 政府 部门 厂商
17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续)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结构
S+T=I+G
S+T+M=I+G+X
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当
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基期的
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名义GDP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100%
(GDP price index)
实际GDP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推荐ppt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推荐ppt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
新42古6(典亿与)新凯恩①斯经C济表学(示争论消与共费识)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总人口
第五节物=名品1.义G与DP和劳实际务GDP 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 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 差。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 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 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 就得到NDP,即:NDP=GDP-折旧。
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26/(劳动力人数+非劳动力人口) =1.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可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理由整 如内理下得:整:GDP个是一社定时会期内购(往买往为最一年终)所产生产品而不的是所总售卖支掉的出最终来产品计价值量。 GDP。公
可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式如下:
整理得: ② 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1000 1100 1200 增加:
计算每年的实际GDP,以2005 年作为基年:
2005: $10 x 400 + $2 x 1000 = $6,000
2006: $10 x 500 + $2 x 1100 = $7,200 2007: $10 x 600 + $2 x 1200 = $8,400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而非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最终产品: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的产品。
宏观经济的三个基本问题
①就业与失业问题
②物价与通货膨胀问题
③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宏观经济学鸟瞰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短期决定及对策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 国民收入 (和总量生产函数) 长期决定和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课程内容
1.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二章
实际GDP(基 年是2000年)
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对总体价格水平的衡量
定义:
GDP平减指数= 100 x
名义 GDP 实际 GDP
衡量经济通货膨胀率的一种方法是计算从一年到
下一年GDP平减指数增加的百分比
练习题
年份
2005 2006
名义GDP
$6000 $8250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宏观经济学
主讲
阮敏 博士
Email:liminruanmin@
TEL:13879110265
二、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 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 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
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2005: 2006: 2007: $10 x 400 +
37.5%
30.9%
$11 x 500 + $2.50 x 1100 $12 x 600 + $3 x 1200
皮萨
拿铁咖啡
年份
2005 2006 2007
P
$10 $10 $11 $12
Q
400 500 600
P
$2.00 $2.00 $2.50 $3.00
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GDP有年度GDP、季度GDP等。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 现期生产的,而非现期销售的。 ② 现期生产的,而非过去生产的。 思考题:张三在二手车市场上购买了一辆今年生产的汽 车,花了10万元,这10万元是否应计入今年的GDP?
实际GDP
37.5%
$6000 $7200 $8400
20.0% 16.7%
30.9%
名义GDP的变化反映了价格与产量的变化 实际GDP的变化是价格不变时(就是零通货膨胀条件), GDP数量的变化
因此,实际 GDP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美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
Billions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GDP是一个地域的概念。GNP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流量。 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衡量合法的市场活动所创造的价值。
非市场的生产活动(自给自足)与非法的市场 活动(地下经济)不计入GDP。
国 别 玻 利 维 亚 津 巴 布 韦 秘 鲁 泰 国 墨 西 哥 阿 根 廷 瑞 典 澳 大 利 亚 英 国 日 本 瑞 美 士 国
Products
例外:当生产出来的一种中间产品没有被使用时,中间产品 被暂时作为最终产品,其价值作为存货成为GDP的一部分。
当存货以后被使用或出售时,存货的减少再从GDP中扣除。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890s-1930s
新古典综合派 凯恩斯革命 1930s 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 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 供给学派 萨缪尔森 新制度主义 1948 经济学
1930s--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马尔萨斯 让·萨伊
约翰·穆勒 1848 政治经济 学原理
马歇尔 1890 经济学原理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地下经济占GDP 的百分比(%) 68
63 61 54 33 29 18 13 12 11
9
8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用货币来衡量,即:产量×价格。 名义GDP:以现期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
20.0% 16.7%
年份
名义GDP
实际GDP
2005
2006
$6000
$8250
$6000
$7200
2007
$10,800
$8400

每年, 名义GDP是用当期价格来衡量 实际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衡量 (本例中以2005年作为基年)
年份 2005 2006 2007
名义 GDP $6000 $8250 $10,800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GDP与经济福利
第六节 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七节 失业的衡量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又名 理论依据 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 个体经济学,价格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个量分析法 以家庭、企业等经济个体为主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而非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最终产品: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Products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练习题:2.应计入今年GDP的是: A.今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GDP衡量合法的市场活动所创造的价值。
非市场的生产活动(自给自足)与非法的市场 活动(地下经济)不计入GDP。 2003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耐德 (Friedrich Schneider )在其出版的《影子经济》中(广义定
义为所有市场上的、有意避开当局的合法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对以下国家的影子经济进行了估算。
GDP衡量合法的市场活动所创造的价值。
非市场的生产活动(自给自足)与非法的市场 活动(地下经济)不计入GDP。 “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一般是指逃避 政府的管制、税收和监察,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其产值和
收入未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经济活动。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6000 $7200
100.0 114.6 128.6
14.6% 12.2%
2007
$10,800
$8400
计算每年的GDP 平减指数: 2005: 2006: 2007: 100 x (6000/6000) = 100 x (8250/7200) = 100 x (10,800/8400) = 100.0 114.6 128.6
实际GDP:以基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
练习题
皮萨 年份 2005 2006 2007 P $10 $11 $12 Q 400 500 600 P $2.00 $2.50 $3.00 拿铁咖啡 Q 1000 1100 1200 增加: $2 x 1000 = $6,000 = $8,250 = $10,800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练习题:1.应该计入当年GDP的是: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