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

闻过则喜是一种境界 .................................................................................. 习近平:小故事,大道理 .......................................................................... “退全款”式营销岂能变闹剧....................................................................... 打击论文买卖要标本兼治 .......................................................................... 严惩论文买卖,关乎国家科技实力 .......................................................... 刘海明:“伪作”为何如此“叫座” ............................................................... 从《药神》到世界杯,“小人物”的人性救赎........................................... 外卖盛行,限塑政策要打补丁 .................................................................. 游泳馆救生员,不能沦为摆设 ..................................................................

闻过则喜是一种境界

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大雪冻死了潜藏在植物上和土壤里的害虫,来年庄稼会长得更茁壮。

冬雪让病虫害无处藏身,对庄稼也是一种考验。工作中,你有没有经受过这样的考验呢?挨批评之后,是“压力山大”而心有戚戚,还是“三省吾身”而充满感激?不同的态度,折射为人处世的胸襟格局,也关乎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

古人有“闻过则喜”之说,而人的本性往往是“闻喜则喜”。要做到“闻过则喜”,需要一定的境界。当年,毛泽东曾把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视为“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并指出“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明确要求: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批评比赞扬难开口,批评也比赞扬难接受。许多人在“好话”的空气里待久了,对批评的承受力慢慢变差,批评别人的武器也越来越钝化。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就是这样变坏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弘扬批评和自

我批评精神,需要每一位同志修炼好挨批评的基本功,没有这项基本功“打底子”,批评和自我批评就难以避免走过场。

修炼挨批评这项基本功,要端正对批评的态度。倘若因为是上级批评就敢怒不敢言,当面佯装接受、态度诚恳,事后却怨气冲天、牢骚满腹;因为是同级批评就不服气、不认同,还反唇相讥、口诛笔伐;因为是下级提的意见就当面否认,事后给穿小鞋、打击报复,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自然修炼不好挨批评的基本功。爱之深,责之切。别人对你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往往说明他看重你、在乎你,愿意帮助你成长,批评中包含着情谊和关爱。

修炼挨批评这项基本功,要有虚心接受的气度。严是爱,宽是害。看看一些人“犯事”后的忏悔,想想继续“犯晕”下去的严重后果,别人批评时的“猛击一掌”就不会那么难以接受。无论作风修养还是开展工作,旁观者的批评,往往是惊醒“梦中人”、唤醒“迷途客”的法宝。“和风细雨”不一定管用,“疾风骤雨”最为解渴。愈是带着辣味的批评,愈能发挥“出出汗、红红脸、排排毒”的功效。接受批评,就要拿出虚心以待、胸怀若谷的姿态,砥砺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自觉。

修炼挨批评这项基本功,还要有勇于改正的力度。正如毛泽东说的,对待批评,“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批评是手段,不是目的;是对人,更是对事。对批评者来说,有效的批评一定是“批”之有理、“评”之有物;而对挨批评者

来说,既要有容得下尖锐批评的雅量,更要有闻过则改的行动。如果说,对批评的承受力体现了一种自信,那么改进不足的行动力体现着一种担当。

哲学家说过,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磨练挨批评的基本功,就是让我们“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不断实现个人成长,推动社会进步。

习近平:小故事,大道理

善于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善讲故事的大家。无论是会议发言、调研谈话,还是出访演讲、报刊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这些故事不仅充满感性之美,而且富有理性之美,更具有灵性的力量,洋溢着“中国智慧”和“中国风格”,深刻彰显“中国故事第一主讲人”的实践智慧与领导风格。

感性力量

感性是美而动人的,是活泼而充满生命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中国故事”就是活泼而充满生命的,是美而动人的,让人们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领悟深刻的道理。

在主政浙江时,习近平引用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用以说明要

把补足短板、协调发展融入到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道理。他说,一只木桶的装水容量不是取决于这只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同样道理,一个地方要发展好,一个国家要发展好,不仅取决于发达地区,更取决于欠发达地区。这种用最简单的小故事来说明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的讲述和说明方式,可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如果说通过讲述“木桶理论”深刻阐释了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那么,2014年2月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他则进一步以“十个指头弹钢琴”为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协调发展的内涵。除此以外,在浙期间,

在论及发展问题时,习近平还借用“地瓜理论”,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现象。联想到为了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地瓜的块茎始终在根部,但藤蔓却向四面八方延伸,人们自然就会明白应以更宽阔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的发展的道理。

除了用诸如木桶、地瓜、钢琴等感性的事物说明发展中的哲理外,习近平所讲故事中的数字也充满了感性的力量。譬如,在讲励志故事时,他讲自己在陕北插队时,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书,后来那位知青又走了30里路来取书的故事。应当说,这“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极为生动地说明了文艺的

力量。在引导全党要以好文风体现好作风,反映真能力和真水平时,他讲述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字,却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