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学文案

最新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学文案
最新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学文案

最新手足口病主题班

学习—————好资料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预防手、足、口病安全教育教案

一、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

斑丘疹,

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

疼。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

1、饭前便后要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精品资料

秋季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word版本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预防秋季传染病主题活动班会 健康你我他 活动目的: 1、我能说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 2、我能说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二、提问学生秋冬季常会生一些什么病?(学生自由回答) 三、介绍常见的传染病以及特点 1、流行性感冒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流行性腮腺炎 5、麻疹 6、猩红热 7、手足口病 四、传播途径 1. 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的传染 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 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菌痢、伤寒等 3. 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 4. 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 血液/ 体液/ 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 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 途径 五、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更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产生?采取哪些措施? 1、把好“病从口入关” ,做好“三管一灭” ,加强自身防护: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教儿歌:预防疾病15 字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衣被” 自主预防传染病儿歌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二、活动安排: 1、请同学发表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老师详细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让学生做到。 三、活动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 同学1: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同学2: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同学3:好发于夏秋季节。主持人: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可是你们知道专业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吗? 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

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教师: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 同学1: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 同学2:在室内也要多通风。 教师: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 医生: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患病后在家休息3周再来上课。 主持人:大家都了解了吗?我们都应该这样预防手足口病,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松懈,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通过本次队会,我们读懂生命的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三年级“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方案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 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 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 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 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 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授课班级:一年级(1)班 授课时间:2014/4/18 授课教师:韦旦 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为你解答如下: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最近是幼儿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请各位家长留意、注意预防,以下是有关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面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儿幼发病率最高。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浒。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站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按时工作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本人辨证治疗本病多例,效果不错。

六年级主题班会手足口病教案

六(3)班主题班会《手足口病预防常识》教案 目标: 1、认识手足口病,知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2、让学生学会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手足口病 3、明白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建立战手足口病的信心。 名词解释: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建议:每个同学高度重视,每天清晨做好记录检查。 二、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建议:减少疾病传播,做好预防。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常识: 1、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饮食卫生: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具。 3、食饮具清洗消毒:食饮具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或煮沸消毒。 4、出行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5、家庭环境卫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勤晒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 6、家庭中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建议: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五口诀。 四、演示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一(1)班潘能莹活动地点:一(1)班教室 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病: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 1、饭前便后要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多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要开窗通风换气。要保持教室、房 间充分通风。 4、注意家庭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5、减少自己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6、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裕的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不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和街边小店“三无”或过期食品。 8、在流行期间,不去人群集中场所,不去医院探望病人。 四、正确的洗手方法 五、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 篇二:手足口病的预防主题班会教案147 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11年12月12日 地点: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六(2)班全体学生 主题:手足口病的预防 活动目的: 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过程: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热门-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范文(精选5篇) 一、活动目标: 1、春季传染病相关类型与相关知识了解。 2、学会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活动方法: 讲解和讨论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认识和学习一下内容吧! 四、具体病例及预防措施: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 感的最有效的武器。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 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等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 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 痛明显。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小学生春季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春季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 六年级四班 活动目的: 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主题班队会。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预防春季传染病 二、讲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 1、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2、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3、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三、预防春季传染病措施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四、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五、学生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六、预防疾病谚语。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手足口等传染病的防治 班会主题班会

手足口等传染病的防治班会主题班会手足口等传染病的防治 三年级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极预防,宣传卫生的习惯 活动准备:有关手足口病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出示课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 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例致瘫,44例死

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29例病人死亡。 2.学生讨论:你了解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 3.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定诊学生要隔离治疗满21天方可复课。 4 还有那些传染病:水痘,腮腺炎,,,,,, 讨论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汇报) 活动小结: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 反思;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大班预防手足口教案

大班预防手足口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教案:预防传染病】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教案:预防传染病 一、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 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难点: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 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1、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春天和秋天气候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2)、教师告 诉幼儿春秋季会有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 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3)、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 床表现。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2、教师讲 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3)、老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 3、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2)、幼儿自由回答。 (3)、老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从我做起,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从我做起,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二、活动安排: 1、请同学发表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教师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让学生做到。 三、活动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 (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好发于夏秋季节。) 给学生发放《手足口病知识卡》,认真学习,交流认识。 请看投影,形象直观地了解手足口病(HFMD)。 教师: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 (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 在室内也要多通风. 主持人: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 )

教师补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教师小结:大家都了解了吗?我们都应该这样预防手足口病,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松懈,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通过本次班队会,我们读懂生命的脆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爱生命,相信,我们可以!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

流感手足口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流感手足口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时间:2016年9月27日 地点: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一(2)班全体学生 主题:手足口病的预防 活动目的: 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过程: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患儿咽喉、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经手感染及排泄物污染水源传播,潜伏期2—7天,多发于夏秋季节,3—6岁发病率较高,病程为7天左右,年长儿及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可自愈;极少数感染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1—3天,可有喷嚏、咳嗽等感冒样症状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口腔及咽部多有米粒大小的疱疹,周围绕有红晕,1—2天后因疱疹溃破形成溃疡可出现口痛、咽痛、拒食、厌食等;皮疹多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斑丘疹,可变成疱疹;大多数患儿在发病期内斑丘疹多于疱疹,疱疹一般不溃破,多在2—4天后吸收;皮疹有离心性分布的特征,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部,有的患儿在臀、膝、踝、肘、腕等部位也可见到。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

食物;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二、流感: 流感病毒通常由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传播。人得了流感后,症状会突然发生且在数小时内恶化,发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有时眼结膜充血,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儿童常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发生惊厥。流感的症状对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者的生命更是威胁。儿童一旦患上流感,转成肺炎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比较隐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大型聚会或集体活动,凡是与流感病人接触的要戴口罩。避免儿童到公共场所,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及有一定的湿度,勤洗手,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学生讨论: 你了解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 3、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 4、点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汇报) 5、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二、活动安排: 1、请同学发表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老师详细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让学生做到。 三、活动过程: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同学1: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同学2: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同学3:好发于夏秋季节。主持人: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可是你们知道专业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吗?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教师: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

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同学1: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同学2:在室内也要多通风。教师: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医生: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患病后在家休息3周再来上课。主持人:大家都了解了吗?我们都应该这样预防手足口病,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松懈,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通过本次队会,我们读懂生命的脆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爱生命,相信,我们可以!主持人2:祝我们的友谊校园越来越美丽,祝祖国妈妈越来越强大。祝同学们和爸爸妈妈过一个个康、干净的日子。最后请班主任讲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班会课。活动小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教案:预防疾病1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教案:预防传染病 一、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难点: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1、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春天和秋天气候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2)、教师告诉幼儿春秋季会有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3)、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2、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 (3)、老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 3、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2)、幼儿自由回答。 (3)、老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4、带幼儿到洗手池吸收结束活动。 大班健康教案:预防疾病 设计意图:春冬季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有的孩子已有一些患传染病的体验,如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所有的孩子都有打预防针的经验。此活动旨在结合季节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介绍等让幼儿了解有关一些传染病的情况及预防疾病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2、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张贴卫生部门有关传染病的宣传资料。 过程: 一、讨论:最近幼儿园的保健老师还有老师每天要给你们检查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二、请幼儿讲述自己患传染病的经历和感受、治疗过程等。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手口足病的传播和防治的知识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手口足病的传播和防治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共同交流学生自己知道的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二、师讲解: 1、手足口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至5日。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亦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这些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7至10日内消退。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此病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2、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注重个人卫生。 保持空气流通。 饭前、便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他被粪便沾污的物品后应洗净双手。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口鼻,并妥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常常彻底清洗。 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回校上课。 减少到人多挤迫的地方。 三、防治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烧、红疹及溃疡会在1周内自动消退,患者通常可完全康复。现时并无有效治疗此病的方法,但可采用症状疗法,使患者的热度、以及溃疡引致的痛楚得以纾缓。 四、学习洗手的方法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包含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湿。 搓:双手擦上肥皂,搓洗双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要洗20秒。 冲: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乾净。 捧: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手实际上已污染了水龙头,故捧水将水龙头冲洗乾净,或用擦手纸包著水龙头关闭水龙头。

擦:以擦手纸将双手擦乾。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活动说明: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长同学们的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切实做好春季流感疾病的预防工作,设计本次班会。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活动目标: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2、加强学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活动过程: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同学1: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同学2: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同学3:好发于夏秋季节。主持人: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可是你们知道专业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吗?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主持人: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同学1: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同学2:在室内也要多通风.主持人: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医生: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

小学生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有必要在班级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的主题班会。下面是由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参考。 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一 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4、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 5、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准备,数码相机拍整节课活动情形,以备存档展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学生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红领巾:整洁,勤换洗。 6、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7、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8、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9、桌兜: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 流感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小三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健康伴我行班会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明确搞好卫生的重要性。制定出具体的搞好卫生的计划、措施。让班级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班会方式:合作讨论,各抒己见。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时间:2011年4月30日 班会程序: 一、谈话导入 主持人:最近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流感病情十分严峻,那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空气中到处漂浮着的细菌令我们害怕。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要注意讲究什么? 全体学生:卫生! 主持人:今天,我们开一节班会,主题是《健康伴我行》。 板书主题:健康伴我行 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二、组织讨论

1、结合“健康教育”介绍卫生的重要性。 2、讨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注意卫生呢? ⑴个人卫生 学生自由交流: 生1:每天洗两次脸、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2:拿了脏东西要洗手。 生3:每天要刷两次牙、、、 ⑵班级卫生、校园卫生 师:刚才我们都是从个人的方面来讲了要从哪些方面来注意清洁卫生。那么我们的第2个家——班级也要从哪些方面来注意呢?希望课后同学们展开讨论与思考,在下周班会上我们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师: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校发的这本健康教育知识问答。(师生共同学习)

五(1)班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我健康我快乐班会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明确我们全班同学为了班级的卫生应该做些什么。制定出具体的搞好卫生的计划、措施。 班会方式:合作讨论,各抒己见。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时间:2012年5月7日 班会程序:

一、谈话导入 主持人:上周,我们讨论了关于健康的很多话题,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探讨下什么对我们学生是最重要的。 全体学生:健康! 主持人:好的,今天班会的主题是《我健康,我快乐》。 板书主题:我健康,我快乐 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二、组织讨论 主持人:上周,我们都是从个人的方面来讲了要从哪些方面来注意清洁卫生。那么我们的第2个家——班级也要从哪些方面来注意呢? 学生自由交流: ①不能随地吐痰。要吐在纸里包起来后在仍到垃圾桶里。 ②教室要注意通风。 ③每天都要擦柜门和窗台。 ④随时关注教室卫生,发现附近有垃圾及时把它清理干净。 ⑤不随手乱抛纸片,不随处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建筑物上留下鞋印、球印,不在校园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不

班卫生防疫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卫生防疫主题 班会教案 九年级:(3)班 时间:2013年3月19日星期二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风疹的关键。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春季常见传染病的资料。 活动过程: 目前,正是风疹、麻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春季卫生防疫工作迫在眉睫。 谈卫生安全常识及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一、引出本次班会的内容: 最近一段时间,风疹作为一介传染病在一些地方出现,为了更好的预防风疹、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特别召开主题班会。 二、简要介绍一下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三、预防措施: 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天要对教师进行消毒。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班会小结: 只要同学们注意讲卫生,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将风疹拒之门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