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经典练习——《陶渊明传》一题多练(一篇搞定高中文言文)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陶潜之略传》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陶潜之略传》练习及答案

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①素琴一张,弦徽①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尝()愠()辍()但()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2分)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2分)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2分)【答案】6.(4分)尝:曾经愠:生气,发怒辍:停止但: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7.(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

”或“每朋酒之会。

”(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8.(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9.(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

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

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注]①任真:任性率真。

②祭酒:官职名。

③麾:同“挥”,挥手。

④督邮:官职名。

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

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

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

⑦会卒:恰巧去世。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C.善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D.麾而去.之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练习检测一、解释词语: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亲旧知其如此③箪瓢屡空,晏如也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二、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三、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期在必醉度已失期B、每有会意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C、家贫不能常得安得广厦千万间D、亲旧知其如此其如土石何? 4.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之:①无怀氏之民欤②葛天氏之民欤B.其:①亦不详其姓字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焉:①因以为号焉②且焉之土石D.以:①以此自终②以乐其志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必考题型,除了掌握技巧以外,还要多做习题,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一)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

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

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

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

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

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

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

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

众咸惊救。

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

”髯曰:“吾亦知戏,故殴。

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

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

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

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

学奇窘甚。

一日,值髯途,告之故,且曰:“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学奇感泣。

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送闼。

邹女果为其第三妾。

髯得间,以陈情告。

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

髯曰:“毋迫。

”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

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

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

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

群仆骇变,号呼来追。

髯拳人仆地,不能出声。

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

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

髯谓学奇,亟宜鸣官以得妻状。

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髯,赐帛酒花彩以荣。

显者惭,杜门不闻者。

自是义樵名益著。

[注释]①蓰:五倍。

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

高三文言文训练题

高三文言文训练题

一、翻译下列画横线的句子。

(每小题4分,共40分)1、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2、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3、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4、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

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

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5、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6、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马芳)为御史所劾,敕自省。

后(田)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时人多之。

7、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8、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9、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10、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二、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错别字、书写不规范都不给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愿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高中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岳阳楼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这句话体现了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他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认为,作为士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 练习题二:《出师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诸葛亮的为人。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本是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在诸侯中扬名立万。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为人。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最终成为蜀汉的丞相,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诸葛亮的为人,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理想。

#### 练习题三:《桃花源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社会的特点。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快乐地生活。

这句话体现了陶渊明对桃花源社会的描绘,那里的人们无论老少,都能过上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

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

这个社会没有战乱和压迫,人们和睦相处,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陶渊明通过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 练习题四:《醉翁亭记》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经典练习——《陶渊明传》一题多练(一篇搞定高中文言文)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

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

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

考点:实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颖脱不群 群:合群 B.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聊:无聊 C. 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邀请 D. 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 舆:抬 答:B (聊:姑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博学,善属文 属:读zhǔ,连接 .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躬:亲自 . C.妻子固请种粳 固:顽固 . D.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通“邀”。. 答:C (固:坚持)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到 . B.曾不吝情去留 曾:曾经 . C.征著作佐郎,不就 就:接受 D.而畜素琴一张 畜:xù,通“蓄”,储藏 答:4.B(曾:竟然。)

4.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 B.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C义熙末,征著作郎 征: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 D.会卒,时年六十三 会:恰巧碰上 答:A(指父母亲)

考点:虚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 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 C.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既自以心为形役 D.即便就酌,醉而归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答:A(A 连词,表目的关系;B、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动词,担任;介词,被。D、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②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B.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②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 C.①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②即便就酌,醉而归 D.①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 ②辄抚弄以寄其意 .. 答:B(A都是代词,代陶潜;B前者连词“用来”,后者介词“把……”;C都是连词,表顺承;D都是代词,代陶潜。)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人之力而敝之. B.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以为东道主 D.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招之 吾其还也 答:C(A因:分别为“所以”和“借助”;B之:分别为“代词”和“主谓之间,取独”;C均为“介词,把”;D其:分别为“代词”和“语气词,表祈使”。)

考点:断句 8.下列句子中,停顿正确的两项是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D.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答:BD(AB主要依靠文意判断;CD注意句中人名是属于上句的宾语还是下句的主语)

考点:理解 9.以下各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③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④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⑤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答:B(①说明陶潜的才华;⑤说明陶潜率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答:6. B 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11.下列各句对选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陶潜志向高远,热爱田园生活,但是由于身体羸弱,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B.陶潜曾经做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官,但终于不能忍受为官的束缚,做《归去来》辞官回家。 C.陶潜虽然不热衷官场,但为人率真,他用客人的头上戴的葛巾滤酒说明如此。 D.陶潜自幼志向高远,才华出众,虽然在官场上旅进旅退,但是朝廷依然想征召他做官,可惜他却死了。 答:4.(B“州主簿”、“著作佐郎”陶潜未就职。)

考点:翻译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答:(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 (2)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2)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答:(1)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抒发心情)。 (2)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3)王弘想要邀请他再坐一会,因第二天(以后)就不能得到(这种享受)了。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答:(1)陶潜的双亲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等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2)郡将(官职名)拜访陶潜,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潜就取下(郡将)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把葛巾让他戴上。

1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2)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答:(1)曾经有一年九月九日没有酒了,走出家来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恰逢王弘送酒来,当即就开始饮酒,喝醉了才回去。 (2)译文: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属吏告诉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见他。”

【附: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陶潜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因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滤完,又让他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潜早年看不起官吏,经常辞职,是因为自己的曾祖父在晋朝世代做宰相,他认为作为后代担任小官很屈辱;等到南朝高祖皇帝的基业壮大起来,就不愿再出来做官了。他所写的文章,都属上年月,义熙以前,都写晋朝的年号,从永初(南朝宋武帝年号)以来,只写甲子年等等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