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有气泡产生原因,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8.5g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g。

②将该9.2g固体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g。根据实验绘制如如图所示反应时间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图。根据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下列计算和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步骤②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2)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3)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步骤②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取的Fe的质量8.5g。

(4)由上面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原因_____。

【答案】2.8g 5.6g <因为少量的铁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少量的铁与其反应

【解析】

【详解】

(1)设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x,盐酸的质量为w

22

Fe+2HCl=FeCl+H

56732

x w0.10g

56732

==

x w0.10g

解之得:x=2.8g;w=3.65g;

答: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2.8g;

(2)设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y,

44

Fe+CuSO=FeSO+Cu

5664

y9.2g-2.8g

5664

=

y9.2g-2.8g

解之得:y=5.6g;

答: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5.6g;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为:2.8g+5.6g=8.4g<8.5g;(4)在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而且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8.5g,说明有少量Fe与CuSO4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氢气。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医”中。

(1)衣: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的方法是灼烧,羊毛线燃烧时能闻到_________气味。

(2)食: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____(填字母) 。

A.橙子 B.猪肉 C.面粉

(3)住: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石蜡燃烧 B.太阳能热水器 C.燃料电池

(4)行:城市交通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5)医: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烧焦羽毛A B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C6H12O6

【解析】

【分析】

(1)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来分析;(2)根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来分析;(3)根据获取能量的来源来分析;(4)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来分析;(5)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详解】

(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橙子中富含维生素C;猪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面粉富含糖类;故填:A;

(3)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故填:B;

(4)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5)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3.向碳酸氢镁[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白色沉淀作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Mg(OH)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MgCO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Mg(OH)2、MgCO3受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_____。

(实验1)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

盐酸

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不成立

步骤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

铜的U形管

_____猜想二不成立

小张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实验2)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小张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按下图装置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并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数据: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浓NaOH溶液增重2.64g;浓硫酸增重1.44g则:x:y=_____。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选填字母)。

a.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

b.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答案】Mg(OH)2、MgCO3一白色固体变蓝色偏小 e d b 3:2 abc

【解析】

【详解】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Mg(OH)2、MgCO3。

故填:Mg(OH)2、MgCO3。

[实验1]

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

碳;

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 形管,白色固体变蓝色,是因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水,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2]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会导致反应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完全吸收,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偏小。 故填:偏小。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e ,d→b 。 故填:e ;d ;b 。

(3)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 ,说明氧化镁质量是3.20g ;浓NaOH 溶液增重2.64g ,说明反应生成了2.64g 二氧化碳;浓硫酸增重1.44g ,说明反应生成了1.44g 水; 设碳酸镁质量为m ,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为n ,氢氧化镁质量为z ,

3

2MgCO MgO +CO 844044m

n

2.64g

844044

==

m n 2.64g

加热

m =5.04g ,n =1.6g ,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质量:3.20g ﹣1.6g =1.6g ,

2

2Mg(OH)MgO +H O 5840z 1.6g

5840=z 1.6g

加热

z =2.32g ,

根据题意有:x 5.04g 2.32g 3

=

=y 84582

:,

故填:3:2。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故填:abc 。

4.(1)新时代,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目前,我国已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合理即可)。近年来,有些城市部分汽车的燃料改为压缩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 和D .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②该反应中,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是______。

(3)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天平平衡。向左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M ,同时向右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N ,观察到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注:反应中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则: ①M 、N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②M 、N 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答案】太阳能(合理即可) 4222

CH +2O CO +2H O 点燃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结合成新分子 14:3; M>N M

(1)目前,我国已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

22

CH +2O CO +2H O 点燃。

(2)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CH +H O CO+3H 一定条件 ,故C 和D 的质量比是28:6=14:3。

(3)①由题意可知,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在反应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左边放出氢气的速率快,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左边的金属比右边的金属活泼;由此可知,M 与酸反应比N 剧烈,金属M 活动性比N 的活动性强。 ②由题意可知,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说明到反应结束时右边产生气

体较少,左边生成的氢气多,即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N 产生氢气的量小于M ,根据放出氢气的质量=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金属的质量相等、化合价也相同,则产

生氢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N 产生氢气的量小于M ,所以金属N 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金属M 的相对原子质量。

5.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3KNO 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NaCl 的

3KNO 固体药品.

(1)如图所示为3KNO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50℃时,将85.5g 固体药品溶于100g 水中,得到的是3KNO ______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3KNO 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3)小明用提纯后的3KNO 固体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3KNO 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量取、溶解.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3KNO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①3KNO 固体仍然不纯;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将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______g 。

【答案】饱和 降温结晶 称量 ①② 100 【解析】 【详解】

(1)50℃时,3KNO 的溶解度是85.5g ,故50℃时,将85.5g 固体药品溶于100g 水中,得到的是3KNO 的饱和溶液。

(2)3KNO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配溶液中3KNO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3KNO 固体的质量偏少,或水的质量偏多,

①3

KNO固体仍然不纯,固体质量偏少,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溶剂偏多,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质量分数。故填①②。

(4)配制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x,100g5%+x1%=(100g+x)3%

???,x=100g

6.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2000t含Fe3O480%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 :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II: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和II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Mg2+②Mg2+、Zn2+③Mg2+、Fe3+④Zn2+、Fe2+ ⑤Mg2+、Zn2+、Fe2+

【答案】B 4CO+Fe3O4高温

3Fe+4CO2 1206.9 4A1+3O2=2A12O3 MgH2+2H2O=Mg(OH)

2+H2↑ FeSO4+Zn=ZnSO4+Fe ②⑤

【解析】

【详解】

(1)

A、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

B、电热水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符合题意;

C、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不符合题意;

D、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故不符合题意;故填B;

(2)一氧化碳还原Fe 3O 4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3424CO Fe O 3Fe+4CO +高温 ;

设生成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

342

4CO Fe O 3Fe+4CO 2321682000t 80%

96%x

+

?高温

232∶168=(2000t ×80%)∶96%x 解得x ≈1206.9t ,故填1206.9t ;

(3)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里层的铝继续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4A1+3O 2=2A12O 3;

(4)由题意可知氢化镁(MgH 2)与H 2O 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MgH 2+2H 2O=Mg (OH )2+H 2↑;

(5)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镁弱,锌粉和硫酸镁溶液混合后不反应,锌粉剩余,但实验Ⅱ中的锌和硫酸亚铁反应,能置换出铁,当实验结束后混合废液出现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锌和硫酸亚铁继续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方程式故填FeSO 4+Zn=ZnSO 4+Fe ;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滤液中一定含有未参加反应的镁离子,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可能含有剩余的亚铁离子,即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Mg 2+、Zn 2+或Mg 2+、Zn 2+、Fe 2+,故填②⑤。

7.二氧化硫(SO 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少量SO 2,可防止其变质,但须严格控制用量,我国《葡萄酒国家标准》中规定SO 2的含量250mg/L 。 (1)SO 2作为食品添加剂须严格控制用量的原因是______。

(2)为检测某国产葡萄酒中SO 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l 取100mL 该葡萄酒于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H 2O 2溶液,将SO 2完全转化成硫酸。

步骤2 向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这种指示剂在pH<7的溶液中显紫色,在pH>7的溶液中显绿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测得锥形瓶中硫酸的质量为14.7mg 。 ①步骤2中,滴入指示剂后溶液呈_____色。

②向10g 30%的H 2O 2溶液中加入_____g 水,可稀释为10%的H 2O 2溶液。 ③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SO 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_____ 【答案】SO 2有一定的毒性 紫 20 是 【解析】 【详解】

(1)SO 2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所以SO 2作为食品添加剂须严格控制用量,故填SO 2有一定的毒性。

(2)①由步骤1、2可知,H 2O 2溶液将葡萄酒中的SO 2完全转化成硫酸,且指示剂在pH<7的溶液中显紫色,所以步骤2中,滴入指示剂后溶液呈紫色,故填紫。 ②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 ,10g ×30%=(10g+x )×10%,x=20g ,故填20。

③解:设100mL 该葡萄酒中的SO 2的质量为x

22

2

24

H O SO H SO +=

6498x

14.7mg

64:98=x :14.7mg x =9.6mg

1L 该葡萄酒中的SO 2的质量为9.6mg/100mL ×1000mL =96mg <250mg ,所以该葡萄酒中SO 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故填是。

8.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 中的现象是____。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 、B 、C 、D 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 (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溶液变浑浊 ()222Ca OH +2HCl=CaCl +2H O 氯化钙 氯化钠 氢离子

()2322Ca OH +CO CaCO +H O =↓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1)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试管D 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 (2)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222Ca OH +2HCl=CaCl +2H O 。

[继续探究]

①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 、B 、C 、D 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为碳酸钙,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氢离子。 [拓展延伸]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Ca OH +CO CaCO +H O =↓。 【点睛】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已知:①NaHCO 3 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 3 Δ

Na 2CO 3 + CO 2↑+ H 2O ;

②Na 2CO 3 受热不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 NaHCO 3 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填标号)。 A 俗称小苏打 B 难溶于水

C 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欲测定某 NaHCO 3 固体样品(只含 Na 2CO 3 杂质且分布均匀)中 NaHCO 3 的质量分数,将 5.0g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 CO 2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NaOH 溶液的 pH_____7(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 CO 2 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 5.0g NaHCO 3 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 2 的质量为_____ g ,产生 H 2O 的质量是_____ g 。

③计算该样品中 NaHCO 3 的质量分数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答案】B > 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1.1 0.45 84% 【解析】 【详解】

(1)A 、俗称小苏打,正确;

B 、难溶于水,错误;

C 、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正确

D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正确。故填:B

(2)①NaOH 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 >7,用该溶液将生成的CO 2 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故填:>,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 2 的质量为1.1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 H 2O 的质量是5g-1.1g-3.45g=0.45g ,故填:1.1,0.45。 ③解:设该样品中 NaHCO 3 的质量为 X 。

Δ

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44x

1.1g

168x =44 1.1g

X = 4.2g

该样品中 NaHCO 3 的质量分数为

4.2g

100%=84%5.0g

? 答:该样品中 NaHCO 3 的质量分数为84%。

10.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 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 (2) 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

(3) 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7.4kg 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答案】OH - 氢氧化钠固体 Ca (OH)2+CO 2=CaCO 3↓+H 2O 9.8。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OH -,具有碱的通性,故填OH -。

(2)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作干燥剂,故填氢氧化钠固体。

(3)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 2= CaCO 3↓+H 2O 。 (4)解:设能中和硫酸的质量为x

()24

422

+=+Ca OH H 74SO CaS 98

7.O 2H O

4kg

x

74:98=7.4kg :x x =9.8kg

答:能中和硫酸的质量为9.8kg。

【点睛】

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化学上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11.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由Ca(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大致流程如下。

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

(1)实验室进行“操作1”时,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可多选).

(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出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BDE13.3%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实验室“操作1”是过滤,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选BDE。

(2) 解∶设反应所得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质量为y

Na2CO3+Ca(OH)2=2NaOH+CaCO3↓

106 80 100

53g x y

106 53g =

80

x

,x=40g。

106

53g

100

y

,y=10g。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0

531710

g

g g g

+-

×100%=13.3%。

点睛∶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12.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多变的硫磺

硫单质俗称硫磺,质脆、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熔点沸点都不高。硫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和氢气、大多数金属单质、氧气、浓硝酸等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2

2S+H H S ②2S+2Cu Cu S ③2

2S+O SO 点燃

④S+Hg=HgS ⑤3242S+6HNO H SO +6X H )2O (↑+浓

硫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呈现多种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硫的还原

性,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2

046S S S(S)++表现氧化性表现还原性或

自然界中单质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硫元素多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硫磺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在农业上用于制造杀虫剂等;在医药上制造硫磺软膏。 (1)硫磺的用途有_____(写出一条);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中X 的化学式_____;

(3)短文中的5个化学方程式能体现硫的还原性的有_____(填序号);

(4)含硫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SO 2气体,溶于水会形成_____,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 NO 2 ③⑤ 酸雨 【解析】 【详解】

(1)硫磺的用途有: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在农业上用于制造杀虫剂等;在医药上制造硫磺软膏。

(2)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还少6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所以X 化学式是:NO 2;

(3)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硫的还原性,在③和⑤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能体现硫的还原性;

(4)含硫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SO 2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 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5:055:155:255:35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______;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先变红,后变紫 O 2 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 H 2SO 3、H 2SO 4

322

42

2CaCO +2SO +O 2CaSO +2CO 高温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 【详解】 [实验与验证]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

[应用与拓展]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酸性在增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氧气生成硫酸,故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2324H SO H SO 、。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 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 2,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2

42

2CaCO +2SO +O 2CaSO +2CO 高温。

【点睛】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

14.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 ,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

(3)关闭K 1,打开K 2、K 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 2 和K 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 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丁装置中溶液

丙装置中溶液

pH

6.50

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___(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___。 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___(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___。

(结论与反思)

(6)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CaCO3+ 2HCl=CaCl2 + CO2↑ + H2O K1 K2、K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K1的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说明空气已经排尽小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偏小排水法15.7% 能升温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甲装置中是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2HCl=CaCl2 + CO2↑ + H2O;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K3;让空气从K1出去;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K1的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说明空气已经排尽;

(3)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偏小,因为其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呈酸性;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排水法,因为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15.7%;

(6)由实验一、二分析可知,二氧化碳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升温(合理即可)。

【点睛】

15.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_________。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上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____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_______。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________。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答案】2Al+6HCl==2AlCl3+3H2↑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4Al+3O2==2Al2O3用砂纸打磨2Al+3HgCl2==2AlCl3+3Hg上升2Al+6H2O=2Al(OH)3+3H2↑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解析】

【实验回顾】(l)铝与稀盐酸反应。①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交流与讨论】(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12O3。(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是用砂纸打磨。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HgCI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实验探究】(1) 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gCl2==2AlCl3+3Hg,铝比汞活泼。(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这是我们检验氢气常用的方法。【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2O=2Al(OH)3+3H2↑。【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

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次打开活塞K ,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16.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3、4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A 和B 。

甲、乙两同学对滤液A 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A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 和Na 2CO 3 猜想三: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甲、乙两同学均验证猜想________成立,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

(实验拓展)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A 和B 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验证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

【答案】溶液变红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 NaOH 和Ca (OH )2 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