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自行车的科学word教案1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自行车的科学word教案1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自行车的科学word教案1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22.自行车的科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行车的齿轮原理,知道齿轮连接在一起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能在探究活动中认识到齿轮有相互咬合与用链条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知道齿轮间不同的连接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比较、运用等能力,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教学准备:

机械实验盒,自行车实物,幻灯片,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出示自行车实物)

师:瞧,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谁会骑?(学生上台骑自行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同学们这么喜爱自行车,你对自行车了解些什么?

3.(教师把自行车倒过来放在桌上,转动踏板,让学生观察。)

师:老师并没有去转后车轮,它却自己转起了圈儿,这是什么在起作用?(随生回答,板书:链条连接齿轮的图示)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齿轮的两种连接方式

1.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齿轮?(学生举例)

2.(幻灯片出示: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师:观察,比较这些齿轮与自行车中的齿轮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的齿轮是相互咬合在一起的,有的是用链条连接在一起的)

3.(出示相互咬合在一起的齿轮装置)让学生观察弄清齿轮的齿是相互咬在齿孔中的。(板书:齿轮咬合图示)

4.师:这两种方式连接的齿轮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如果一节课两种方式都来研究的话,可能时间来不及,下面我们就来采取抽签的方法来确定各小组研究哪种方式。(小组长抽取实验记录表格后,让各小组汇报研究的方式,分发相应的研究器材)(二)研究不同方式连接的齿轮的特点

1.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组装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商议、汇报,幻灯片出示:⊙齿轮的齿要相互咬在齿孔中或链条孔中。)

2.分小组组装齿轮。

3.结合实验记录表格商议在实验的时候应该观察些什么? 怎样来观察才准确?各由谁来观察?

(1)、小组商议,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明确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幻灯片出示)请注意:

⊙转轮子的时候不能太快,还应该在轮子上和支架上做上记号,数出的圈数才准确;⊙应该小组几个人各有分工,有人数大轮的圈数,有人数小轮的圈数;有人看大轮的方向,有人看小轮的方向;

⊙边做实验边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特别是要及时记录两个齿轮各自转动的方向和转动的圈数。

4.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表1

操作提示两个齿轮相互咬合在一起

齿数转动的圈数转动的快慢转动的方向

(顺时或逆时)

转动

大轮大轮

小轮

转动

小轮小轮

大轮

我们的发现

表2

操作提示两个齿轮用链条连接在一起

齿数转动的圈数转动的快慢转动的方向

(顺时或逆时)

转动

大轮大轮

小轮

转动

小轮小轮

大轮

我们的发现

5.讨论实验发现。(全班交流,分两种方式汇报、分析,说清实验的发现与所思考的结论之间的联系,着重观察、分析两个齿轮的齿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动圈数之间的关系,探索科学规律。)

6.比较两种方式连接的齿轮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对照两张表格分析、比较)

7.师:下面我们用课件验证一下同学们的发现。(课件:齿轮场景)

三、知识应用

1. 师:要想知道自己家的自行车脚踏一转踏板车轮滚动几圈有什么方法?

2.指两名学生上台数自行车的两个齿轮的齿数,让全班学生推测脚踏板转一圈后轮会转几圈,说出推测的理由并演示进行验证。(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了本节课探究出来的科学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行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课外延伸

1.运用已学知识,回家仔细观察自行车,各个部分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各起什么作用?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动手试试看,并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2.友情提示:为了大家的安全,不要在马路上骑自行车,等你们上中学了,懂得的交通规则更多了,人也长大些了,再到马路上去骑,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自行车

链条连接齿轮的图示相互咬合齿轮的图示

五、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