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预习自测】

1、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基础知识注音

忧郁()镇静()路径()

瞬息()涉足()诱人( )

幽寂()伫立()足迹().萋萋()

污染()

【合作探究】阅读文本: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解难答疑】

1、解释下列诗句加点词的意义。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反馈拓展】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欺骗(piàn)忧郁(yù) 来临(lín)镇静(zhèn)

B.瞬息(shùn)怀恋(liàn)涉足(shè)丛林(cónɡ)

C.幽寂(yōu)伫立(zhù)足迹(jì)诱人(yòu)

D.萋萋(qī)污染(ǎn)叹息(tàn)路径(jìn)

【反思】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人创作此诗的背景。

2、能够流利的朗读、背诵本诗,悟出本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初步掌握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自测】

1、走近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2、走近文本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合作探究】阅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

1、《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2、理结构,本诗分四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二)、深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为什么?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诗题却取为“未选择的路”?本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解难答疑】

1、你怎样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句诗。请同学们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反馈拓展】

1、填空:《未选择的路》是国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路”象征 ,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7 李商隐诗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sè)华.年(huá) 琴弦.(xuán)惘.然(wǎng) B.杜鹃.(juān)沧.海(cāng) 马嵬.(wěi)徒.闻(tú) C.宵柝.(tuò)占卜.(bǔ) 四纪.(jì)虎旅.(lǚ) D.晓筹.(chóu)驻.马(zhù) 卢.家(lú)哗.变(huā) 思路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嵬”应读“wéi”;D项,“哗”应读“huá”。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A项,名词,来由,缘故/名词,尽头,边际。B项,都是动词,比得上。C项,动词,完结/副词,不要。D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大约。 答案:B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思路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答案:A 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4)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5)桐花万里丹山路,。(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6)秋阴不散霜飞晚,。(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答案:(1)夕阳无限好(2)何当共剪西窗烛(3)庄生晓梦迷蝴蝶(4)蓝田日暖玉生烟(5)雏凤清于老凤声(6)留得枯荷听雨声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7题。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下列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周朝末年蜀国君主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在阳光的照耀下,蓝田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思路解析:A项,“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说法不对。 答案:A 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怎样理解其含义? 思路解析:诗歌的首句以“锦瑟”开头,通观全文,诗歌的主体部分又没有关于“瑟”的内容,可以推知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对这句诗含义的理解,“无端”是关键。 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 目录 目录 .................................................................................................................................................... (1)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 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 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 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 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 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 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 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 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 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 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 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 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 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 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 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 十八竹影............................................. . (66) 一九观舞记........................................ . . .. (68) 二十口技..................................... . . . . (70) 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 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 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 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 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 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 二七斑羚飞度........................... . . . (95) 二八《华南虎》..................... . . . (97) 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 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 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1.简介作者和作品。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 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三、检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 竹筛.秕.谷系.,传授.,书塾.,渊.博蟋蟀.宿儒.蝉蜕. 四、整体把握 1.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 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2 诗两首 2 一中周伟杰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编写人:一中周伟杰 学习目标: 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 1. 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 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一、基础知识自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 支撑.()彷徨.()寂寥.() 惆.怅()颓圮 ..() ..()彳亍 2.词语辨析 彷徨 彳亍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

七下语文 目录 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3。丑小鸭学案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 未选择的路学案 5。伤仲永学案 第二单元6.黄河颂学案 7。最后一课学案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9。土地的誓言学案 10。木兰诗学案 第三单元11.邓稼先学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 15。孙权劝学学案

第四单元16.社戏学案 17。安塞腰鼓学案 18。竹影学案 19。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口技学案 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 22。在沙漠中心学案 23。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24。真正的英雄学案 25。短文两篇学案 第六单元26.珍珠鸟学案 27。斑羚飞渡学案 28。华南虎学案 29。马学案 30。狼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 勤学过程: 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 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 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预习自测】 1、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基础知识注音 忧郁()镇静()路径() 瞬息()涉足()诱人( ) 幽寂()伫立()足迹().萋萋() 污染() 【合作探究】阅读文本: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解难答疑】 1、解释下列诗句加点词的意义。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反馈拓展】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欺骗(piàn)忧郁(yù) 来临(lín)镇静(zhèn) B.瞬息(shùn)怀恋(liàn)涉足(shè)丛林(cónɡ) C.幽寂(yōu)伫立(zhù)足迹(jì)诱人(yòu) D.萋萋(qī)污染(ǎn)叹息(tàn)路径(jìn) 【反思】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 1.《诗两首》学案 设计:刘杜王军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楚与欢乐,必需融合在时期的痛楚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异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拍,明白得、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育酷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明白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进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要紧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今世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要紧作品有 《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明白得探讨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乡愁》咏叹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想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练,因此第三节能够删去,你怎么看那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1.《我爱这土地》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沙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童谣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期特点,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 《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臭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如何随着时刻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语文:第24课《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

24.《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导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导学难点】 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并蒂.( dì)姊.妹( zǐ) 莲蓬.( péng )菡萏 ..( hàn )( dàn )攲.斜( jī)荫.蔽( yìn ) 2.解释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沐浴:洗澡。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 二、泰戈尔简介。(多媒体投影)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

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预习。 见预习1、2. 四、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指名朗读,评价。 3.齐读。 五、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 1.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3.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讨论并归纳: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讨论并归纳: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讨论并归纳: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检测:课时作业 7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7李商隐诗两首 [基础演练]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沧.cāng海宵柝.tuò占卜.bǔ 压轴.zhòu戏 B.惘.wǎng然琴弦.xián 偌.大ruò独角.jiǎo戏 C.马嵬.wéi 晓筹.chóu 蠕.动rú踮.diǎn起脚 D.锦瑟.sè冗.rǒng长弱不禁.jìn风豁.huō出去 解析:弱不禁.风jīn。 答案:D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此日六军同住马B.无复鸡人报晓愁 C.空闻虎旅鸣宵柝D.如何四季为天子 解析:A.住—驻,B.愁—筹,D.季—纪。 答案:C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B.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C.他生未卜.此生休(卜:预测) D.空闻虎旅 ..鸣宵柝(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敌军) 解析: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跟随唐玄宗入蜀的军队。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曾经沧海难为水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除却巫山不是云 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B.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国际电信联盟将主题定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此举旨在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帮助残疾人消除时空上的障碍,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避免被 边缘化 ...的风险。 C.经过蓝小公路时要注意安全,路段状况非常复杂,所以提醒司 机谨慎驾驶。过了商洛市就是一马平川 ....了,在丹凤县城有丹江漂流,非常不错,可以在此停留游玩。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练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对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答案B 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 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如何四纪 ..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答案D 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3.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3分)() A.庄生晓梦迷蝴蝶B.蓝田日暖玉生烟 C.空闻虎旅传宵柝D.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C 解析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的真实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4.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入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月榭故香因雨发,。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别树羁雌昨夜惊风帘残烛隔霜清 B.风帘残烛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 C.残烛风帘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

D.昨夜别树羁雌惊风帘残烛隔霜清 答案A 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 ..出逃。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 贵妃。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 ....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 国倾城 ....。 ...的杨贵妃在一条白绫的死结里香消玉殒 A.仓皇B.进退中绳 C.倾国倾城D.香消玉殒 答案B 解析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不合语境,可改为“进退两难”。A.仓皇:匆忙而慌张。使用恰当。C.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使用恰当。D.香消玉殒: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使用恰当。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轻风无语,但大地知道。当千年前的往事在大地上踯躅,。;,,。 ①寻找着因洛阳兵变,范阳失守,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 ②我寻找着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的那块诀别地 ③被流淌的血渍浸湿了的土地 ④愤怒的兵将斩杀相国,逼死贵妃 ⑤我的眼光与思绪却在金子般的余晖里搜寻 A.⑤③②④①B.⑤②①④③ 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⑤是总写句,应为首句。由句意可知,“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这句话后面应紧跟④③两句,即①④③紧密相连,为完整的一句话。②句有“我寻找着”,①句有“寻找着”,且②句有“我”可作这两个句子的主语,所以应排为②①。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二、类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9分)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①,人间亦自有银河。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两首》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背诵诗歌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走近作者他的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统治者不满和仇恨,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1825年在被流放的日子里题在邻人女儿姬姬纪念册上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全诗共两节,第一节写面对现实要沉着镇静,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第二节写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把过去变为永久的怀念。全诗共8行,既是一位长者对于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苦的岁月里的座右铭。它告诉我们:对待人生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静地对待,要善于克制自己,放眼未来。理解字词走近文本解题:“生活欺骗”: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的两部分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生活,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怎么办?面对这个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诗人的劝说首先是“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会吞噬一个人的斗志,让人一蹶不振;然后是“不要心急”,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风浪的平息需要时间,花朵的绽开更需要时间,焦虑、着急是于事无补的,必须

学会忍耐和等待。 1.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有人因忧郁而沉沦,有人因忧郁而绝望,有人因忧郁而疯狂,可是诗人说“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因为“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对未来要有信心,暴风雨之后会有彩虹,黑夜之后会有黎明,要学会镇静地等候,满怀信心地等候。只有在你完全安静下来的时候,蝴蝶才有可能栖上你的肩头。 2.怎样理解“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苦难与挫折只是暂时的,对于整个生命的过程来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休止符,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它更是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当它成为了过去,事后回想起来,会觉得那是一种亲切的怀恋,甚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它,完全了你的人生,塑造了与众不同的你。 3.怎样理解“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首诗是用何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叮咛和嘱咐?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人生态度?本诗以劝说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归纳主旨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择。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一条路,然而很诱人,很美丽决定(选择)。第三节: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景象,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诗中自由体诗的特点,体会现代诗的艺术魅力。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及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抓住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画面美,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形式美、画面美,体悟作品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雨巷》1、诗歌主旨的多样性解读,诗歌语言的含蓄美;2、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即形式美) 【学习难点】 《雨巷》诗歌意象的寓意,诗歌主旨的多样性解读。《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即形式美) 【知识链接】 1、古体诗近体诗新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一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用白话语言进行创作的新诗体,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相对而言的。用白话写,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行最后一个字一般押韵。新诗中自由体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2、重叠和反复:重叠是指相同的字词重复出现。反复是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句、段连续出现。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3、丁香意象:丁香的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自主学习】 (一)写作背景: 1、《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9 诗两首

19 诗两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 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背诵《假如生话欺骗了你》 2.了解诗人普希金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1.背诵诗歌,了解诗人。 2.字词检测 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 ..(zǔzhòu) (一)小组探究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2.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 (三)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三、当堂检测 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背诵《未选择的路》 2.诗中的“路“有何含义?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在检测学生背诵时注意学生感情地把握。 (二)小组探究 1.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全诗5小节,每小节的大意是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其实未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人生之路是跋涉者探索之路,其乐无穷;人生中有无数次的选择,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随时迎接挑战。 2.诗中的“路”、“荒草”、“足迹”、“落叶”等象征什么呢? “路”象征着人生之路事业和前途,“荒草”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艰苦、曲折、坎坷。“足迹”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落叶”可理解为在探索和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挫折、坎坷。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三、当堂检测 美文欣赏,体会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高中语文《第2课 诗两首 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确立目标】知 1、了解中国新诗的特点。 2、深刻体会诗中的象征手法, 3、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师生合作,攻克目标】知、会、实 一、知识准备(结合优化学案积累准备,教师补充。) 1、作者介绍: 戴望舒,生于1905年,1950年在北京病逝;1925年进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创作现代诗歌; 192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主要作品还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他早期诗歌多写个人孤寂的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2、了解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 本诗是作者的成名作,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3、文体知识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二、预习自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寂寥()彳亍() 惆怅()凄婉()颓圮() 2、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彳亍()太息() 惆怅()颓圮()迷茫() 三、整体感知 反复吟咏,思考该用怎样的情感和语气朗读这首诗,给全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 点拨:情感应该是缠绵、幽怨的,语气应是低沉、舒缓的。 四、梳理探究,解读文本。 探究点一: 1、“我”有什么特点? (孤独,彷徨,寂寞。) 2、“悠长”“寂寥”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了当时黑暗现实的沉闷。) 3、姑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象征着什么? (外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内心:忧愁、哀怨、彷徨。) 4、第三节对刻画姑娘的形象有何作用? (这一节进一步刻画了丁香姑娘的形象,即“我”期待的姑娘同“我”一样彷徨又迷茫。又为结尾姑娘的消散做铺垫……联系高考阅读作用题) 5、第四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上的复沓,像交织在一起的抒情乐曲一样,听起来和谐悦耳,加重了诗歌的抒情色彩。)探究点二:意象与意境 本诗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怎样营造的? (朦胧恍惚迷离的意境。各种意象分析略。) 探究点三:表现手法 1、本诗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有何作用? (本诗多次运用重叠和反复,诗句的重叠和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而且每节第三行、第六行押韵,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歌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2、诗中象征手法的作用?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象征要求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点,从而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在本诗中,“丁香”象征美丽、高洁与忧愁,阴暗潮湿的“雨巷”象征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黑暗现实,“丁香姑娘”其实象征着诗人美好而渺茫的人生理想。象征手法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及意蕴。) 三、【训练检测、达成目标】实、精、变 一、阅读课后习题四有关丁香的三首古代诗词,进一步了解丁香这一意象。比较阅读。 二、1、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七年级 下册语文导学案 努力就能成功,坚持就能确保胜利,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你带来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助读目标: 1.能读会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并能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 2.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助读过程: 一、教材助读: 1、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对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2、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味书屋的先生: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1849~1929年),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掌握生字词。(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注音、解释。) 2、读文题,你从中得出什么信 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