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研

氧化物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

器件、催化剂、功能涂料等。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是近年来发

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有机试剂等优点。本文将介绍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水热反应、溶胶-凝胶过程和热处理过程来实现的。水热反应是指在高压、高温和水相

环境下,通过离子间的交换和溶解-析出反应,使得反应物相互转化,从而合成出产品。溶胶-凝胶过程是指通过化学制备方法制备

出一种非晶态的前驱体材料,然后经过热处理过程,使其得到晶

态氧化物材料。热处理过程是指将前驱体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

使其从非晶结构向晶态过渡,形成氧化物晶体。

水热反应是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核心过程,其机制涉及离

子交换,溶解和析出过程。在水相环境下,离子具有更高的活性,

容易与其他离子相互配位,进而与之反应。而在高压、高温下,水分子的活性增强,容易发生溶解和析出过程。因此,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离子通过与水分子的配位或水分子的溶解作用,向水相中释放,再根据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接受其他物质的离子,从而实现物质的转化。

溶胶-凝胶过程是制备前驱体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是将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与有机试剂混合,产生一种无定形凝胶,再通过热处理得到晶态氧化物材料。在溶胶-凝胶过程中,有机试剂在其它物质的作用下产生对结构的控制作用,使得氧化物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有机试剂的引入使得前驱体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和可溶性,便于后续的处理过程。

热处理过程是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非晶态前驱体向晶态氧化物材料的转化途径。在热处理过程中,前驱体材料经过加热,使其达到晶化的临界温度,从而形成晶态氧化物材料。而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因素均会影响氧化物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因此,热处理过程的条件和控制是制备高质量氧化物材料的关键之一。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影响因素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反应条件、前驱体

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过程等。在反应条件方面,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等因素均会影响氧化物材料的形态和结构。较高的

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促进氧化物材料的形成和结晶度的提高,而

较高的反应压力则有利于离子的交换和水相反应的进行。但是过

高的反应温度和时间,也会导致氧化物材料的粒径增大、形态失

控和结构的不均匀性等问题。

前驱体材料的选择也是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前驱体材料的选择将影响氧化物材料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选择不同的前驱体材料,可以实现氧化物材料的多样性和形态的

可控性。例如,选择有机试剂作为前驱体材料,可以使得氧化物

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控性。但是,前驱体材

料的选择也会影响制备的成本和操作的难度。

加工过程也是影响氧化物材料制备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工过程

包括前驱体的混合、分散和处理等方面。前驱体的混合和分散,

可以实现前驱体材料的均匀分散和可操作性。而前驱体的处理,

如高温处理、烧结和热成型等过程,则可实现前驱体向氧化物材

料的转化和晶化过程。

结论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具有低成本、

操作简单和无需有机试剂等优点。在制备过程中,水热反应、溶

胶-凝胶和热处理过程是制备氧化物材料的关键步骤。温度、时间、压力和前驱体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过程等因素,均会影响氧化物材

料的形态和结构。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条件和操作方法,是实

现氧化物材料形态和结构可控的关键之一。

学术周报告--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

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 摘要:水热水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度和酸碱度,使一定浓度的金属铁的水解,生成氧化铁。条件适当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多晶态溶胶,其颗粒尺寸在纳米级,对提高气敏材料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有利。 关键字:水热水解法纳米材料氧化铁制备影响因素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水热法【1】又称为热液法, 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 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 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 产生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 加速离子反应和促进水解反应, 在水溶液或蒸气流体中制备氧化物, 再经过分离和热处理得到氧化物纳米粒子, 可使一些在常温常压下反应速率很慢的热力学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实现反应快速化。 纳米材料【2】是指晶粒和晶界等显微结构能够达到纳米级尺度水平的材料,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材料由于粒径较小,比表面很大,表面原子数会超过体原子数。因此纳米材料常表现出与本体材料不同的性质,在保持原有物质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呈现出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纳米材料在发光材料、生物材料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纳米氧化铁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催化、磁介质、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氧化铁还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被用作颜料和涂料、装饰材料、油墨材料、磁性材料和磁记录材料、

敏感材料等。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台式烘箱,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医用高速离心机或800型离心沉淀器,酸度计,多用滴管,20mL具塞锥形瓶,50mL容量瓶,离心试管,5mL吸量器。 试剂:1.0mol/LFeCl3溶液,1.0mol/L盐酸,1.0mol/LEDTA 溶液,1.0mol/L(NH4)2SO4溶液。 实验步骤 1.实验中的玻璃仪器均需严格清洗,先用铬酸洗液洗,再用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烘干备用。 2.根据文献及实验时间,本实验选定水解温度为105摄氏度,有兴趣的同学可用95摄氏度,80摄氏度对照。 3.水解时间的影响,需读取6次,绘制A-t图。 4.水解液pH的影响,改变水解液的浓度,分别为1.0,1.5,2.0,2.5,3.0;用分光光度计观察水解pH的影响,绘制pH-t 图。 5.水解液中的三家铁离子浓度的影响,绘制A-t图。 6.沉淀的分解,取上述水解液一份,迅速用冷水冷却,分为二分,一份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分离,一份加入硫酸铵使溶胶沉淀后用普通离心机离心分离。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 7.产品鉴定。

水热溶剂热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技术分析

水热溶剂热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技术 分析 摘要:通过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水热溶剂热制备方法进行了技术梳理,梳理 出无模板、软硬模板、生物模板、离子液体以及纳米棒阵列和多级结构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水热;溶剂热;过渡金属氧化物 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丰富的价态和价电子构型,被广泛应用在半导体、催化、传感器、发光材料、光电转化、太阳能、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生物传感、无 机颜料、气敏等领域[1-2]。其制备方法横跨了液相、固相、气相三种相态,甚至出 现了等离子态。 其中的水热法中,由于溶剂水处于临界或超临界状态,绝大多数反应物均能 完全(或部分)溶解于水,可使反应在接近均相中进行,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可 以制备纳米粉体、无机功能薄膜、单晶、特殊形貌等各种形态的材料。而溶剂热 则是以有机溶剂为反应介质。 本文对众多水热溶剂热方法的现有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具体如下: 1、无模板 模板的使用贯穿着水热溶剂热领域的发展进程。早期的水热溶剂热是不使用 模板剂进行合成的,Tomoko Kasuga[3]将二氧化钛晶体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热反纳米管。Cheng bin[4]溶剂热反应制备出不同长径比的氧化锌纳米棒。应制备TiO 2 Lionel Vayssieres[5]发表了关于无模板制备氧化锌纳米棒阵列的溶剂热法,以沉 积有氧化锌晶种层的硅片作为基底,然后放入六亚甲基四胺反应介质中,以硝酸 锌为原料,进行溶剂热生长制备纳米棒阵列。 2、软硬模板

水热溶剂热反应中借助模板对形貌的强导向作用,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制备 可控形貌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使用的硬模板往往是聚合物类,碳球,氧 化铝,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微球,二氧化硅等。而软模板包括表面活性剂,有 机溶剂,分散剂等。中南大学公开了(200610032506.6):以聚乙二醇和十二烷基 磺酸钠为双模板,溶剂热反应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晶。Liu bin[6]发表了借助软模 板CTAB的导向作用,水热法制备了ZnO纳米花构成的空心微球。 3、生物模板 近年来,不少学者借助了生物模板为导向,以使得金属氧化物能够获得较完 美的纳米结构,如硅藻,棉纤维,病毒,细菌,蝴蝶翅膀,海胆骨架,花粉,硅藻,氨基酸,蛋白质,DNA等。 安徽师范大学公开了(201110389096.4):以蛋清作为生物模板,水热反应制 得尺度分布非常均匀的二维氧化铁纳米材料。复旦大学公开了(201210163760.5):以蚕丝蛋白为生物模板,水热法制备立方形、球形或橄榄形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生物模板水热法是将仿生学思想和传统材料合成方法相结合,可为设计和合成新 型多功能材料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是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是低温(<100℃)下呈 液态的盐。离子液体与固态物质相比较,它是液态的;与传统的液态物质相比较,它是离子型的。因而具有常规溶剂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离子液体在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在 水热溶剂热中主要用作溶剂和模板。常用的离子液体有[C4MIM]BF4,咪唑类氯盐 离子液体,张萌[7]以[ BMIM] BF4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离子液体发挥模板剂的 作用,实现了CuO自组装合成,能够有效组织纳米片的团聚。华东理工大学公开 了(201010101822.0):以咪唑啉离子液体与锌粉水热反应制备三重自组装空心球 壳结构的氧化锌纳米材料。可以说,离子液体为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 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研 究 氧化物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 器件、催化剂、功能涂料等。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是近年来发 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有机试剂等优点。本文将介绍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水热反应、溶胶-凝胶过程和热处理过程来实现的。水热反应是指在高压、高温和水相 环境下,通过离子间的交换和溶解-析出反应,使得反应物相互转化,从而合成出产品。溶胶-凝胶过程是指通过化学制备方法制备 出一种非晶态的前驱体材料,然后经过热处理过程,使其得到晶 态氧化物材料。热处理过程是指将前驱体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 使其从非晶结构向晶态过渡,形成氧化物晶体。 水热反应是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核心过程,其机制涉及离 子交换,溶解和析出过程。在水相环境下,离子具有更高的活性,

容易与其他离子相互配位,进而与之反应。而在高压、高温下,水分子的活性增强,容易发生溶解和析出过程。因此,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离子通过与水分子的配位或水分子的溶解作用,向水相中释放,再根据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接受其他物质的离子,从而实现物质的转化。 溶胶-凝胶过程是制备前驱体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是将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与有机试剂混合,产生一种无定形凝胶,再通过热处理得到晶态氧化物材料。在溶胶-凝胶过程中,有机试剂在其它物质的作用下产生对结构的控制作用,使得氧化物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有机试剂的引入使得前驱体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和可溶性,便于后续的处理过程。 热处理过程是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非晶态前驱体向晶态氧化物材料的转化途径。在热处理过程中,前驱体材料经过加热,使其达到晶化的临界温度,从而形成晶态氧化物材料。而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因素均会影响氧化物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因此,热处理过程的条件和控制是制备高质量氧化物材料的关键之一。 水热法合成氧化物材料的影响因素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净化 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净化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催化活性,可以用于处理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本文将探讨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一、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 水热法 水热法是一种利用水热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中低温下高效合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纳米晶体。例如,氧化锌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将NaOH、Zn(NO3)2和无水乙醇混合在一起并经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 2.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先将金属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转化为溶胶,然后通过热处理使其凝胶化的方法。凝胶过程中金属原子得到聚合形成纳米晶体。例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将钛酸酯、乙酸乙酯和醇共混物在乏水条件下制备得到。 3. 氧化剂法 氧化剂法是一种将金属原子或离子和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相混合,然后通过氧化剂作用使之形成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方法。例如,氧化铁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在铁盐和聚合物(如聚乙二醇)混合物中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并进行适当处理制备得到。 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1. VOCs 的处理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以作为有效的催化剂用于VOCs的催化氧化。例如,钛酸锂和氧化钛的复合材料可以高效地催化苯的氧化,降解苯,使其实现环境净化的效果。 2.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重金属离子是经常被讨论的环境污染物之一。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以作为高效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例如,钛酸锶纳米材料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铅离子和吡啶蓝。 3. 其他污染物的处理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污染物的处理,如农药、药物、染料等。此外,组合使用多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也可以对复杂污染物进行高效的去除。 总结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高效净化环境能力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纳米材料,使其更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污染场景。未来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使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竟更加高效。

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物材料的研究

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物材料的研究 氧化物材料是包括氧在内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 如光催化、电化学储能、传感器、催化剂等。在这些应用领域中,氧化物材料的表面结构、晶体结构以及组成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备高品质的氧化物材料非常重要。水热合成法是一种常用的氧化物材料制备方法,其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来控制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从而得到理想的氧化物材料。 一、水热合成法的原理 水热合成法是指在高压、高温和水的存在下进行化学反应,通过水的溶解力和 热力学驱动力来加速反应速度。水热合成法的反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反应,反应物经过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形成溶胶,后来静置生成胶态固体,并经过烘干或煅烧而形成氧化物材料。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各种不同形态和结构的氧化物材料,例如纳米颗粒、多孔材料、薄膜等。 二、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物材料的优点 1、可以通过调控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浓度等反应条件来控制材 料的结构和组成; 2、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化,反应物溶解和化学反应活性增强; 3、可以制备纳米级材料,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态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控制; 4、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较短。 三、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物材料常见方法 1、普通水热法:在高温高压水的存在下,利用水的溶解性能,反应物可以在 水中桥接或弱互作用,随后产生晶核并发生形成反应。这种方法可以额外添加多种助剂来促进晶体的生长。

2、模板法:使用模板作为水热反应的前体,通过模板在水热条件下的特定反 应来制备材料。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晶体结构性能,且容易控制材料的尺寸和形状。 3、溶胶凝胶法:这种方法是制备高纯度或纳米尺寸的氧化物材料的重要方法 之一。在这种方法中,将滴定后的溶胶在开放空气中烘干,并产生凝胶膜,之后进行热处理从而制备氧化物材料。 4、微波水热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快速反应方法,可以制备出较小的颗粒及球形、方形或多面体的氧化物颗粒。 四、水热合成法制备各类氧化物材料的应用研究 1、光催化应用: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出各种氧化物光催化材料,例如TiO2, ZnO, SnO2等。这些氧化物材料可以在催化条件下吸收光能,进而在催化作用下促 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环保领域,利用这些材料的催化性能可以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水的净化。 2、传感器应用: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出各种氧化物传感器材料,例如ZnO 纳米棒、SnO2纳米棒、CuO纳米线等。这些氧化物材料的表面结构、形态和结构 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来控制,因此可以制备出对特定气体或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传感器材料。 3、催化剂应用: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出各种氧化物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钛、 锐钛矿型氧化物等。这些氧化物催化剂可以在催化条件下增强化学反应,同时具有高稳定性和再生能力,因此在制药、化工和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之,水热合成法具有制备高品质氧化物材料的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和应用。在未来的研究中,人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探索反应机制、晶体生长规律和结构性能关系等方向来深入理解水热合成法的本质和特性,并通过设计和合成特定的氧化物材料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水热合成法研究.概要

水热合成法研究

摘要 水热法是19世纪中叶地质学家模拟自然界成矿作用而开始研究的。1900年后科学家们建立了水热合成理论,以后又开始转向功能材料的研究。目前用水热法已制备出百余种晶体。水热反应依据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水热氧化、水热还原、水热沉淀、水热合成、水热水解、水热结晶等。其中水热结晶用得最多。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原理: 水热结晶主要是溶解———再结晶机理。首先营养料在水热介质里溶解,以离子、分子团的形式进入溶液。利用强烈对流(釜内上下部分的温度差而在釜内溶液产生) 将这些离子、分子或离子团被输运到放有籽晶的生长区(即低温区) 形成过饱和溶液,继而结晶。 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热合成法的原理、特点,实验装置,合成工艺,产物特性及其表征方法。并且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例举了水热合成法的应用。 关键词:水热合成;高压釜;过热;高压;成核

目录 第1章水热合成法简介 第2章水热合成法分类 第3章水热合成法特点 第4章水热合成法装置 第5章水热合成法工艺 第6章水热反应介质的性质 第7章水热合成成核与生长 第8章水热合成产物的表征方法第9章水热合成应用实例 第10章参考文献

水热法(Hydrotherma1),属液相化学的范畴,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气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水热法生长晶体,是19世纪中叶地质学家模拟自然界成矿作用而开始研究的,地质学家Murchison首次使用“水热”一词。1845年K.F.Eschafhautl以硅酸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石英晶体。一些地质学家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许多矿物,到1900年已制备出约80种矿物,如石英,长石,硅灰石等。1900年以后,G.W.Morey和他的同事在华盛顿地球物理实验室开始进行相平衡研究,建立了水热合成理论,并研究了众多矿物系统。1900年后科学家们建立了水热合成理论,以后又开始转向功能材料的研究[1]。 1982年4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一届水热反应和溶剂热反应(Hydrothermal reactions and solvothermal reactions)国际会议。 目前用水热法已制备出百余种晶体。水热反应依据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水热氧化、水热还原、水热沉淀、水热合成、水热水解、水热结晶等。其中水热结晶用得最多。

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毕业论文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题目: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 毕业年限:2014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1. 引言 (1) 2. 纳米TiO2简介 (2) 2.1 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 (2) 2.2 纳米TiO2的性能 (3) 2. 3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 (3) 3. 水热法 (4) 3. 1 水热法简介 (4) 3. 2 水热反应的基本原理 (4) 3. 3 水热反应的主要特点 (5) 4.水热法制备不同形态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5) 4. 1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管 (5) 4. 2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棒(线) (6) 4. 3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带 (7) 4. 4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片 (8) 5.水热制备纳米TiO2的影响因素 (8) 5. 1 前驱体 (8) 5. 2 温度 (10) 5. 3 溶液pH 值 (11) 5. 4 反应时间 (12) 6.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7)

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材料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姓名:苏小峰指导老师:陈建彪 届别:2014届专业:物理学班级:2班学号:201072010252 摘要:纳米TiO2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光电转化、光致发光特性等优点而倍受关注。在其众多制备方法中,水热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本文简述了水热法制备的机理及其特点,介绍了常见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棒、带及片的水热法制备,详细考察了水热合成中前驱体浓度、溶液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所制备的纳米TiO2 晶型、形貌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 值主要决定产物的晶型,水热反应温度决定产物生长维度,而前驱体浓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产物晶粒尺寸和形貌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二氧化钛;水热法;纳米材料;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good photoelec- tric conversi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so on, Nano-TiO2materials have been researched with much interest at home and abroad. Among the methods prepared nano-TiO2, hydrothermal synthesis is simple and low cost method with no secondary pollution, which is a popular topi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and four products of nanotube, nanorod, nanobelt and nanosheet of hydrothermal method. More importantly, the effects of precursor concentration, solution pH,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TiO2polymorphs, morphology and grain size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 value can result in some changes of crystal structure; the product of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temperature determines the dimensions of growth,whereas the precursor concentration and reaction times are major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grain size and morphology of product. Keywords: TiO2; hydrothermal method; nanomaterials 引言 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具有良好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催化

改进的水热法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改进的水热法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合成方法,通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促进反应物的反应, 从而制备出各种无机、有机或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在众多的合成方法中,水热法因其易实 现控制合成、可制备高品质材料和低成本等优点,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本文介绍了水热法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并介绍了改进的水热法在无机 非金属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一、水热法合成氧化物 水热法是制备各种氧化物的重要方法。以氧化物为例,水热法一般将金属盐和碳酸盐 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在水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或水合氧化物,再通过加热处理 可制备出氧化物。水热法合成氧化物的方法适用于各类氧化物,如二氧化钛、氧化铝、氧 化锆等。在制备二氧化钛时,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比例等条件,可制备出多样化形貌的TiO2材料,如球形、纤维形、管形、棒状等形态。 二、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主要通过控制水热反应体系中的生长过程、选择不同的界面活性 剂或添加外加剂,利用反应物溶解度等方法控制反应物的形态和尺寸。在制备过程中,需 要合理地选择水热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等参数,从而控制材 料的形貌和性能。例如,将钠氰酸作为外加剂添加到FeSO4·7H2O溶液中,控制反应条件,则可以制备出形貌为纳米棒的Fe3O4材料。 三、水热法合成复合材料 水热法是制备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界 面活性剂、氧化物或有机分子,在水热反应体系中进行复合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 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例如,石墨烯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但是其制备复杂且 成本高昂。水热法合成石墨烯复合材料,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新方法。将氧化石墨烯按照比 例掺加到铜离子水热反应体系中,经过反应后,即可获得石墨烯复合材料。 改进的水热法是指将水热法与其他化学方法相结合,利用这些方法对反应物进行改性,从而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和结构的材料。例如,将铝源和碳纳米管相结合,在水热反应体 系中碳化反应,在反应后即可获得纳米结构良好且机械性能强的纳米铝材料。 改进的水热法还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添加金属离子、有机分子、界面活性剂等,从而控 制材料的形态和性能。通过在水热反应体系中引入多种化学剂,可以形成多种金属氧化物 -石墨烯复合材料。例如,将氯化氨与CuCl2·2H2O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氧化石墨烯,可制备出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独特的物理、化 学和材料学特性可应用于诸如催化、传感器、能源储存、电子、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近年来,在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将以钨酸盐为例,介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现状。 1. 简介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新型材料,正在逐步 推广应用。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又是纳米材料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金属氧化物材料在微观层面上具有高比表面积、尺寸量子限制效应、界面特性以及高比表面能等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催化反应、电子器件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钨酸盐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进展。 2. 钨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 2.1 水热法 水热法是制备纳米钨酸盐的常用方法之一。首先制备称为前驱体的钨酸盐溶液,将其与有机试剂(如柠檬酸、葡萄糖等)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然后经过离心、洗涤和烘干等步骤得到钨酸盐纳米材料。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钨酸盐纳米材料晶体尺寸均匀,分散性好,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光电转换性能。 2.2 溶液燃烧法 溶液燃烧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含有钨酸盐和还 原剂(如葡萄糖)的溶液,将其在加热过程中自燃,在高温下,钨酸盐得到还原,并形成氧化钨。然后通过超声波处理和热退火得到钨酸盐纳米材料。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钨酸盐纳米粒子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和电催化性能。

3. 钨酸盐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光催化降解 钨酸盐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优良的光催化剂,可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通过 在紫外-可见区域内吸收光能,激发电子跃迁,产生位于价带的空穴和导带的电子,在钨酸盐的催化下分别与有机污染物中的羰基和酸根基反应,形成CO2和H2O等 无毒物质,从而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研究表明,制备出的钨酸盐纳米材料对染料类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非常高,且稳定性较好。 3.2 光电转换 钨酸盐纳米材料也可以应用于电池和光催化系统。在太阳能电池中,钨酸盐纳 米材料可作为一种光敏剂;在光催化系统中,其则可以利用可见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氧自由基清除水中杂质。研究表明,钨酸盐纳米材料在这些领域展现了出色的性能。 4. 结论 钨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水热法和溶液燃烧法是较为常用的 两种方法。在性能研究方面,钨酸盐纳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光电转换特性。虽然这些性质有待进一步优化,但钨酸盐纳米材料的研究无疑会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在催化、电化学、电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 介绍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研究进展。 一、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 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等。 1. 化学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将所需金属离子和氢氧化物共沉淀,并经烘干、焙烧等工艺制 备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该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但是,其控制共沉淀后物质的结构和形貌较难,影响电极材料的质量和催化性能。 2. 水热法 水热法是将金属离子和氢氧化物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反应成氧化物。该法可 以精确控制金属离子的反应程度和形貌,且制备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传感器等领域。 3.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在溶解的前驱体中加入胶体或聚合物,并经过凝胶、热处理等 制备成氧化物材料。该法可制备出超细颗粒的氧化物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4. 电化学沉积法 电化学沉积法是将金属离子直接沉积在电极表面并经过氧化、热处理等过程形 成氧化物。该法可制备微纳米级别的氧化物电极材料,适用于表面修饰、功能化等领域的研究。

二、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应用研究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催化能力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 化学传感器、燃料电池等领域。 1. 电催化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在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成为制备燃 料电池和电池电极的重要材料。常用的电催化氧化物材料有铂、钯、铜、锌、镍等。 2. 化学传感器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在化学传感器中使用较多,可通过改变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调控其电化学、反应性能,以便对感兴趣的化学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灵敏和可重复检测。氧化物电极材料不仅能应用于传统化学传感器领域,也可制备灵敏高效的生物传感器。 3. 燃料电池 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在燃料电池领域也被广泛应用。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化 学反应将燃料和氧气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其中氧化物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催化氧还原反应,提高燃料电池输出电能的效率和稳定性。 结论 综上所述,贵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较多,每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在 合成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选择最合适的制备方法。同时,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具有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催化机理和性能,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

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一、引言 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业 制造。纳米氧化物材料作为重要的纳米材料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探讨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性能研究。 二、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常见方法之一。该方法通常涉及溶液中 的前驱体,通过水解、凝胶化和热处理等步骤制备纳米颗粒。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和前驱体浓度,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氧化物颗粒。 2. 热分解法 热分解法是通过热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盐的方法来制备纳米氧化物材料。在高温条件下,金属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盐会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从而形成纳米颗粒。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可扩展性强的特点,但需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获得所需尺寸和形貌的纳米颗粒。 3. 水热法 水热法利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将金属离子和氧化剂反应生成纳米氧化物材料。水热法具有反应时间短、纳米颗粒均匀分散等优点。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比等参数,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性能和应用的纳米氧化物材料。 三、纳米氧化物材料的性能研究 1. 光学性能

纳米氧化物材料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可以实现对光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等性能的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光学性能越明显。纳米氧化物材料还可以通过掺杂其他元素,如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来调控其光学性能,实现荧光探针、光催化等应用。 2. 表面性质 纳米氧化物材料的表面性质对其应用具有重要影响。纳米颗粒的大比表面积使 其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和吸附能力。纳米氧化物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通过控制其晶型、晶格缺陷以及表面修饰等方式来调控,从而实现对催化剂、电子器件和生物传感器等应用的优化。 3. 磁性能 纳米氧化物材料中的金属离子在晶格中的排列方式会影响其磁性能。通过控制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可以实现对纳米氧化物材料的磁性能的调控。纳米氧化物材料的磁性可以应用于磁性材料、数据存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四、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应用前景 纳米氧化物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能源领域,纳米氧化物材料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储能装置和光催化等方面。在环境领域,纳米氧化物材料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气体传感和环境检测等方面。此外,纳米氧化物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催化剂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 结论 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并展望了其在不同领 域的应用前景。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相辅相成,通过精密控制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方式,可以实现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各种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重要贡献。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氧化物材料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巨大的潜力。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纳米金属氧化物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研究人员对纳米材料的深入了解,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已经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对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其中,化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将金属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一般来说,需要先将 金属盐和还原剂混合,搅拌后反应,形成金属纳米颗粒。通过控制还原剂的用量、溶剂的选择、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可以调控所得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 2.水热法 水热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水溶液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在水热条件下,金属 离子逐渐被还原成金属纳米球或晶体,并不断互相聚集形成完整的晶体颗粒。 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通过两步反应过程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首先将一些金属盐 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加入有机溶剂中制备胶体溶胶;然后使用加热或干燥方法将胶体溶胶凝胶成所需要的形状,进而得到纳米金属氧化物。 二、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性能研究

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是其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导致纳米材料性质变化的原因之一。对于纳米金属氧化物而言,其尺寸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具有以下的特点: 1.表面积大 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表面积,这是造成其性质和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纳米金属氧化物,其表面活性位数更多,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更多的反应,具有更高的可活性。 2.特殊的光学性质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形态和尺寸可以影响其光学性质。当纳米金属氧化物受到外界光照时,会发生光电子转移,产生特殊的光学性质,如荧光现象。 3.磁性 许多金属氧化物具有磁性,其磁性与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有关。通过控制多种因素可制备不同形貌和磁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4.生物性能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生物中有许多应用,可以用于药物释放、细胞成像、肿瘤治疗和免疫学研究等领域。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生物效应主要与其尺寸、表面性质和活性有关。 结论 综上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较多,其中化学还原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纳米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多特性,如表面积大、特殊的光学性质、磁性和生物性能等。需要注意的是,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应用和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以充分发挥其应用潜力。

铁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铁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物质,广泛应用于 工业和化学领域中。铁氧化物催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在 工业生产和环境改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铁氧化物催 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一、铁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1. 水热法合成 水热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合成方法,一般利用铁盐与氢氧化物 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形成铁氧化物。水热法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易于控制,且可以制备成颗粒形状呈现出高度晶化程度的催化剂。然而,水热法在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溶液pH以及反应时间等一系列参数,以保证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2. 溶胶-凝胶法合成 溶胶-凝胶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其步骤为将金属离子和配体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得到凝胶。之后,通过高

温处理,可以得到铁氧化物催化剂。该方法优点在于可以制备大 量的催化剂,并且催化剂制备时所需的合成前体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所得微米级的颗粒形态更浓缩了其催化晶粒组成。 3. 其他合成方法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合成方法,如溶液燃烧法、共沉淀法等, 而这些合成方法的总体原理与前述方法有类似之处,不同之处在 于前驱体、温度条件及反应时间等环节。 二、铁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铁氧体作为催化材料,在电催化、光催化、氧化、还原等反应 中表现出非常良好的催化性能。其中光催化和氧化反应是研究最 为广泛的两个反应。 1. 光催化研究 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光照激发催化剂的电子,使其发生电子转移、激发等反应,从而催化光化学反应。研究表明,铁氧化物催化剂

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光催化剂,可用于降解有机染料、光解水制氢、VOCs去除等反应。 2. 氧化反应研究 在氧化反应中,铁氧化物催化剂作用比较广泛,可以催化CO、NOx、可挥发性有机物等的高温氧化反应。同时,在酸碱氧化、 液相催化等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效果。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铁氧化物催化剂由于其在许多领域中催化效果显著,未来在各 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前景。其中,获得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 定性的铁氧化物催化剂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还需要通 过有效的合成方法,得到纳米级别的铁氧化物催化剂,从而更好 地发挥其催化性能。未来的研究重点将向着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控制其选择性、增加其可控性、稳定性方面的方向发展。 总之,铁氧化物催化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合成方 法和催化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需

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铁基氧化物材料是一类具有多种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在催化、传感、能源等 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从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对铁基氧化物材料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 1. 氧化法制备 氧化法制备是制备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氧化法制备可以分为化学 沉淀法、气相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简单、易于操作、成本较低的方法,适用于制备多种铁基氧化物材料。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利用化学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各种铁基氧化物材料,如Fe3O4、γ-Fe2O3、α- Fe2O3等。 2. 水热法制备 水热法制备是制备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水热法可以将铁离子和 氧离子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迅速反应,生成纳米级的铁基氧化物材料。水热法制备的铁基氧化物材料在催化、传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通过水热法成功地制备出了各种纳米级铁基氧化物材料,如α-Fe2O3纳 米管、Fe3O4和α-Fe2O3复合氧化物等。 3. 气相沉积法制备 气相沉积法是制备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气相沉积法可以将铁离 子和氧离子在高温高压的气相反应中生成铁基氧化物材料。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铁基氧化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在传感、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应用研究

1. 催化应用 铁基氧化物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许多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铁基氧化物材料的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从而实现对化学反应的高效催化。例如,α-Fe2O3纳米片/Fe3O4复合物在甲醇催化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催化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2. 传感应用 铁基氧化物材料在传感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铁基氧化物材料本身具有磁性和氧化还原活性,因此可以用作传感器的灵敏层,实现对气体、液体和生物分子的检测和识别。例如,Fe3O4纳米颗粒可以用作荧光探针和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铁基氧化物材料的传感应用正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3. 能源应用 铁基氧化物材料在能源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铁基氧化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因此可以用于光催化和电化学能源转换。例如,α-Fe2O3纳米棒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促进水分解产生氢气。铁基氧化物材料在能源应用方面具有极高的潜力。 结论 综上所述,铁基氧化物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从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对铁基氧化物材料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对铁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其在催化、传感、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支持。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表面催化性质研究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表面催化性质研究 金属氧化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在催化、能量储存、环境保护等领域均有 重要作用。近年来,其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制备方法和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一、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备方法,通常使用金属盐和一种亲水性溶剂 水来制备。制备过程分为溶胶和凝胶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金属盐在水中有机化,形成一个富含水分的胶体溶胶。在第二阶段中,将胶体溶胶加热,水逐渐蒸发,直到形成固体凝胶。随后,凝胶进行干燥和烧结等处理,最终形成金属氧化物。 2. 水热法 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制备氧化物的方法。通过在水中加入适当的 金属盐和碱性液体,形成可溶性盐。随着温度的升高,可溶性盐开始在水中溶解,形成能溶于高温高压水中的氢氧化物或金属离子。在高压水的作用下,这些离子形成金属氧化物晶体或纳米颗粒。 3. 气固相制备法 气固相制备法是一种在高温下制备氧化物的方法。通常使用金属粉末和氧气或 氧化剂来制备。在高温下,金属与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但需要在高温下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金属氧化物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 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结构、表面氧空位、导带和价带等因素 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金属氧化物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1. 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材料,其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结构和表面氧 空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氧化铝表面的氧空位能够吸附、转移和释放氧分子,这些氧分子在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2. 二氧化钛 二氧化钛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半导体材料,其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 结构、表面导带和价带的影响。研究表明,二氧化钛表面的导带能够催化氧化反应,而价带能够催化还原反应。此外,二氧化钛还具有光催化性质,能够利用阳光将光子转化为电子和空穴,从而起到分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3. 三氧化二铁 三氧化二铁是一种广泛用于催化、稳定化和传感器等领域的材料,在催化反应 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三氧化二铁表面的氧空位和Fe3+离子可以促进氧化 反应,而Fe2+离子和空穴则可以促进还原反应。 结语 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催化、环境保护和能量储存等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形态和尺寸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其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结构、表面氧空位和导带和价带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探索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催化性质,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环境保护。

水热合成铈掺杂型锰氧化物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水热合成铈掺杂型锰氧化物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险峰;刁贵强;杨晴 【摘要】With KMnO 4 ,Ce(NO 3 )3 ·6 H 2 O and acetic acid as the raw materials and PVP as the dis-persant,cerium-doped manganese oxid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one-step hydrothermal approach.The crystallines,phase compositions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ns of XRD, EDS and BET.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the cerium-doped manganese oxides, i.e.cryptomelane-type and manganite-type,can be controllably synthesi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 (KMnO 4 )=0.01 mol,n(Ce)/n(Mn)=0.1,n(PVP)=0.01 mol,hydrothermal time of 12 h and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s of 1 10℃ and 1 90℃,respectively.%以 KMnO 4、Ce(NO 3)3·6 H 2 O 和醋酸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 Ce 掺杂型锰氧化物,结合 XRD、EDS 及 BET 等手段,对制得产物的晶形、物相组成及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 n(KMnO 4)=0.01 mol、 n(Ce)/n(Mn)=0.1、n(PVP)=0.01 mol、水热时间为12 h、水热温度分别为110℃和190℃时,分别可控合成 Ce 掺杂 Cryptomelane 型和 Ce 掺杂 Manganite 型锰氧化物。 【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9)004 【总页数】4页(P269-27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