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19T09:42:26.04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作者:鲍志宇

[导读] 当前高校正尝试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出发,分别对建筑学专业课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阐述了以学生为本的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当前高校正尝试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出发,分别对建筑学专业课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阐述了以学生为本的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城镇化;教学改革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宏观把握不够

建筑学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使用的建材都是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的教材——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而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通常面临着课时少但教学内容庞大的矛盾,这就对主讲教师提出了要求,需要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对城市规划知识的需求,对授课内容进行侧重把握。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原理涉及的科学范围较广,知识更新频率较快,因此在对授课内容侧重把握的基础之上,应根据科学的发展动态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补充。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先期已通过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详规原理、城市总规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道路与交通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对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从而学习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连贯性较强,但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教材上述各部分内容均压缩成一章或一节,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加上教材中文字性、理解性内容较多,所列举国内外案例学生也很陌生,因此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师大多采用以讲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法体系如何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话题,更是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重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法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潜力,给学生广阔的知识及发展空间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城市规划是灵活的、立体的、网络化的知识,依赖于广阔的信息来源。教师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及实务案例等多种资源,并且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达到启发式教学、形象化教学的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及其他渠道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量,参与教学的各个阶段,展示自己的知识才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2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二维平面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三维立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使教师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重点突出,学生易于吸收、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在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三维建模的特点,结合简单的动画,可以使设计理念感性化,及时对不理想的建筑单体造型、建筑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以达到舒适、安全、幽雅的环境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规划区域鸟瞰图,使抽象的设计空间变得真实,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2.3加强建筑及规划模型制作的训练力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规划设计的二维表现,甚至以表现的好坏来判定一个设计作品的优劣,而忽视规划模型的制作,或只作为最后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将制作规划模型贯穿于设计课的全过程,是国外规划院系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例如: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课均需制作模型,欧美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的教学更是秉承包豪斯的传统,从未放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国内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设计课也非常重视制作设计模型。通过制作设计模型可以直观地反应规划意图和空间结构关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空间想像力。

2.4在理论课中强调引入案例分析和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开发项目的极少重复性。目前,城市规划理论学说仍不严密、不完整。因此,城市规划项目的案例分析和研究(CaseStudy)就显得十分重要。城市规划原理等理论课教学应该借鉴工商管理MBA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说明城市现象和问题,总结规划设计经验,让学生加深课程基础概念及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相关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教师出示一个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各抒己见,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也比较好。

2.5在实践课中加强对规划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城市规划原理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要想透彻的理解课程内容,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对学生来说,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分析和预测是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状况的分析与预测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搜集相关城市近20年人口、经济与用地等相关数据,上机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分析和预测,最终做出人口金字塔图、GDP趋势图等图件成果,并根据分析数据,撰写文字报告,这一部分实践课主要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通过该部分的实践,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教学改革,光从教师“教”的一方面进行改革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