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肠易激综合征

一、概述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iome,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异常。据流行病学调查,IBS症状人群的总体患病率多在5%~25%之间,门诊就诊率约3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2]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及痉挛样疼痛。程度各异,轻者仅为轻微不适,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部,或为全腹疼痛。多伴有腹胀。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排便常发生于早餐后,睡眠中极少出现。

2.排便异常[3]排便次数>3次/日或<3次/周。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伴黏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但无血便,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3.肠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等,部分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4]各种临床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白红蛋白量、白细胞分类)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应在正常范围内。

2.粪便检查可见到黏液,但不应有较多的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应为阴性,也无致病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其他肠原虫、血吸虫卵等。

3.口服钡餐示钡剂迅速充盈小肠和结肠,钡剂经小肠时间显著缩短,此点颇为突出。钡剂灌肠x射线检查示结肠充盈迅速、结肠腔普遍变细呈索条状(索状征),或节段性变细,或袋形增多和加深,特别以在横结肠为突出和典型;结肠形态可有变化,甚至和变细的肠段交替出现某些肠段袋形消失或轻度扩张,但从无粘膜破坏、溃疡、固定狭窄、充盈缺损等征象。在进行x射线检查前,宜用温盐水作清洁灌肠,因为用皂水或寒冷液体灌肠均能引起结肠痉挛和类似本病的x射线图像。口服导泻剂也将影响检查结果。

4.纤维结肠镜检查常由于结肠的强烈收缩,器械不易进入满意的深度,此时病人常诉说有左下腹痛。所见肠膜可有轻度充血水肿和过度黏液分泌,但无出血、粘膜脆弱易碎、颗粒状息肉、溃疡等,粘膜活检正常。

此外,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试验、钡餐检查上中消化道等一般不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但可在鉴别诊断中选用。

(三)诊断标准

1.罗马Ⅲ诊断标准[5]: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中每月至少发作3天,并伴有2个或更多的以下症状:(1)排便后腹痛或不适症状改善(不适是指非疼痛性质的不舒服感觉。诊断时以上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以上);(2)发作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3)发作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以下症状并非诊断所必需,但支持IBS 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周≤3次或每天>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硬粪、糊样粪或水样粪;③排便费力;④排便急迫感、不尽感⑤排出黏液⑥腹胀。

2.罗马Ⅲ分型[6] 罗马Ⅲ诊断标准提出根据粪便的性状进行分型。在没有使用泻剂和止泻剂的情况下,可应用Bristol 粪便性状量表,判断粪便性状。1型:硬块状便为坚果状(不易排出)。2型:腊肠状但成块。3型:腊肠状但表面有裂缝。4型:腊肠状平滑软便。5型:有明确边界的软团状物(易于排出)。6型:整齐边界的松散片状物,糊状便或水样便。7型:没有固体成分,完全是液体。1型和2型判断为便秘,6型和7型判断为腹泻。IBS 的分型包括IBS 腹泻型、IBS 便秘型、IBS 混合型和IBS 不定型。见图1。

图1

3.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路径[5] :见图2。

0 25 50 75 100

不定型IBS 100

75

50

25

便秘型IBS

混合型IBS 腹泻型IBS

%

硬粪或干球粪

%糊状粪或水样粪

图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