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旅游地理完整知识点和考点

2019届高考旅游地理完整知识点和考点
2019届高考旅游地理完整知识点和考点

选修3 旅游地理完整知识点和考点

1.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的概念: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要有充足的时间、有供旅游的经济条件、要有动机,即旅游的欲望)

⒉旅游的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凡能满足旅游者娱乐、享受及其他需要,实现旅游目的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三要素旅游业:旅游媒介(主要包括旅游交通、食宿、通信、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⒊旅游的发展

①古代旅游(1841年以前):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特点:个体需求、前产业化阶段)。

②近代旅游(1841-1950):1841年在英国出现了首次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但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仍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特点:群体需求、初级产业化阶段)

③现代旅游(20世纪50年代)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⒋现代旅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游的特点旅游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如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旅游目的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⒌现代旅游的六个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交通(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可能的考点:现代旅游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1.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⑴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

积极资金,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用⑵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③促进文⒈对区域化交流。

经济和文⑴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由于旅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化的作用能控制的。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负面⑵对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①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交通、商店、公共

作用娱乐场所变的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②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⒉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旅游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旅游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不利影响: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当会产生环境问题。

⒊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

⑴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出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⑵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能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⑶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⑷旅游业曾被称为“无烟工业”是错误的: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犹如工业,但称为“无烟”是不对的,旅游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并且有些污染问题的解决难度不亚于工业污染。可能的考点:依据具体的旅游活动,结合各地区的旅游发展状况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资源的内涵:

⑴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⑵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⑶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也可能是上述因素兼而有之。

⒉旅游资源的特性

⑴多样性:①内容上的多样性: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既可以是已开发的,也可以是潜在的的。②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从城市到乡村,都分布有旅游资源

⑵非凡性: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非凡性越突出,旅游价值越高

⑶可创造性:主要是针对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大多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⑷永续性:旅游资源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在适度开发和保护下,旅游资源的使用是无消耗性的。

除以上特点外,自然景观还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和可移动性。

可能的考点:结合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分析其内涵、类型和特性。

例题:以泰山为例,分析说明泰山旅游景观的类型和特性。

参考答案:泰山旅游景观的类型: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泰山之雄、泰山云海、泰山日出等为自然景观;而泰山建筑、泰山雕刻、泰山地区的民俗风情为人文景观。

泰山旅游景观的特性:①从不同的视角、季节、时刻可以欣赏到泰山不同的景观,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特点。

②泰山以雄著称,显示出非凡性特征,说明只有在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具有非凡性的特点,才能成为旅游资源。③孔子庙、南天门等众多的古建筑和众多的碑刻,说明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④泰山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到目前还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说明了旅游资源的长存性。⑤此外泰山的自然景观还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和可移动性。

2.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⑴资源价值: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看是否具备了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次看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立的景点,无法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第三,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⑵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

⑶客源市场:距离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⑷地区接待能力:主要是食、宿、行、购、游、娱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越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越强。

⑸旅游环境承载量:用容人量衡量,即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旅游景区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⒉旅游资源的价值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美学价值。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②科学价值:许多自然景观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能的考点1:结合世界或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可能的考点2:结合具体的旅游景点,分析其所具有的价值。

例1:澳大利亚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①澳大利亚旅游资源资源价值较高:首先从资源质量来看,澳大利亚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次,从资源的集群状况来看,国内景点密集,集群状况好。主要旅游资源有:大堡礁、艾尔斯巨石、热带海洋等多样的自然风光,奇异的物种资源,沿海地区温暖的气候,北半球冬季时的度假胜地,悉尼歌剧院和独特的土著文化等;此外,从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来看,各处景点不雷同,地域组合状况好。②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性: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优越,海运和铁路运输便利,提高了景区的可进入性,使游客“进的来、出的去、散的开”。③客源市场:澳大利亚国内经济发达,国内客源市场广阔,此外北接东南亚,并与北美洲遥遥相对,拥有广阔的国际客源市场。④地区接待能力:澳大利亚国内食、宿、行、购、游、娱等方面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的旅游服务质量和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⑤旅游环境承载量: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旅游环境承载量大。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例2:试从游览价值和市场距离两方面来评价台湾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答:从游览价值看,台湾省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较高:①从资源质量来说,台湾省的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②从资源的集群状况来说,虽然台湾岛面积狭小,但景点密集,集群状况良好。主要景点有:日月潭、三凤宫、文武庙、火山避云寺、大屯火山群等。③从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来看,各处景点不雷同,且质量高,地域组合状况良好。从市场距离来看:虽然岛内市场距离近,但市场狭小;由于政治原因,以前与大陆市场距离相对较远,但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大大缩短了与大陆市场的距离;从国际市场来看,距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距离远,但离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距离近。

例3:试从游览价值和交通通达性两方面评价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答: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①从资源质量来说,四川省的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②从资源的集群状况来说,虽然台湾岛面积狭小,但景点密集,集群状况良好。主要景点有:日月潭、三凤宫、文武庙、火山避云寺、大屯火山群等。③从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来看,各处景点不雷同,且质量高,地域组合状况良好。从交通通达性来看:四川省交通通达性很差。四川盆地北面为大巴山、西面为横断山、东面为巫山、南面为云贵高原,周围被重重山岭所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交通通达性是制约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例4:以泰山为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价值:

①泰山的湖、河、溪、瀑、泉与以山石为主的地貌景观相结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美感。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美学价值。②泰山是典型的断层山,对于研究地质构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③泰山的孔子庙等古建筑,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④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它的开发利用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经济价值。

2.3我国的旅游资源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⑴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著名的山岳风光有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蛾眉山)和安徽黄山;著名的水域风光有广西桂林山水、湖北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⑵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甘肃敦煌壁画等,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有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⒉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

⑴“红色旅游”的概念:以参观革命纪念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旅游活动。

⑵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都是红色旅游资源。

⑶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①对区域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见1.2节);②对国家来说,既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更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③对旅游者来说,到红色旅游地进行参观游览,是一次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心情、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⒊我国的世界遗产

⑴确定世界遗产的重要性:①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非凡价值的珍贵资源;②世界遗产中的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一旦毁坏、灭绝或消失,都无法再造,不容替代;③如果对各种珍贵遗产不加以保护,任其毁灭,将是全人类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⑵我国的世界遗产分为:

世界自然遗产:主要针对的是享有世界顶级品牌的自然旅游景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我国有9处:江西三清山、五陵源风景名胜区、重庆武隆、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贵州荔波、云南石林

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针对的是享有世界顶级品牌的人文旅游景点,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有27处。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主要针对的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旅游景点,我国有4处:泰山、黄山、武夷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⑶世界遗产的保护:对世界遗产的开发我们不能只考虑从经济上去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对它们的保护,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做到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不能对世界遗产造成任何破坏。

可能的考点:结合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图考世界遗产的分类、资源价值、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⒉自然美

⑴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⑵自然美的类型:

形象美:指自然景观呈现的形态美。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色彩美:指自然景观展现出的各种颜色美。色彩美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动态美: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听觉美:指大自然中发出的各种动听的声响。

⒊人工美

⑴概念: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⑵人工美的类型: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选择观赏位置:

①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②武陵源群是千峰万壑的景观:宜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③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观赏④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⑤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视⑥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远望。⑦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近观,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⑧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要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⒉把握观赏时机

①把握季节: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也最宜夏季观赏。还有一些景观也要把握观赏季节:香山红叶(秋)、北国风光(冬)、西湖美景(春)、清明踏春、重阳登高、冬观腊梅等。

②把握天气: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因为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如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才出现。

③把握特定时间:只在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把握特定的观赏时机。如云南大理蝴蝶会(4月15)、青海湖的候鸟(5月)、钱塘江大潮(农历8月18)、赛龙舟(农历5月初5端午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多在夏、秋季牧

草繁茂、牛羊肥壮时)。

⒊抓住景观特色

主配:园林都需主景和配景。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园林景观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的层次

的特点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

⒋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最大特色之一。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如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低山丘陵地区在山脊线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等。北方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与宽阔整齐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江南园林规模较小,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并因此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⒌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其次要发挥想像:通过想象感悟自然景观的形象美;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可能的考点:结合具体的旅游景观,体会、理解其自然美和人工美,并分析其欣赏方法

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景观特色形成原因

奇松黄山奇松“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奇异的姿态

上: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质地坚硬,土壤贫瘠;

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

有异体同干。

①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

使根系穿缝而植;②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

特性,③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

生,树冠扁平

怪石黄山怪石“怪”在它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

景,惟妙惟肖。还怪在它往往有“移目换彩”、

“移步换形”之妙。

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

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①黄山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②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

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③峰顶和

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④

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

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⒉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⑴位置: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⑵形成原因:①海域环境:大堡礁位于热带温暖的浅海大陆架海域,海域水面温度高,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高,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这样的海域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②地质条件:大堡礁一带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在地壳的缓慢下沉过程中,由一代又一代的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的。

⑶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有:①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景观;②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③独具特色的土著部落文化⒊中国云南元阳梯田景观

⑴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省会昆明的正南偏东方向,地处哀牢山山区的元江河谷地带。

⑵元阳梯田景观的形成原因:

①地形:元阳县周围的哀牢山,海拔高,地形崎岖,平地少,不适宜种植。

②气候:哀牢山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江的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云雨,雨量充沛,使得“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③哈尼族人民改造不利的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辟梯田,坡缓地大则开垦为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为小田;并且充分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气候条件,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沟渠引进梯田,解决了种植水稻的水源问题。

⑶梯田景观的季节变化与水稻生产过程的对应关系:

⒋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⑴塞纳河的水文特征:自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水位稳定,少洪涝灾害,全年不冻,利于航行。

⑵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塞纳河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舍丽宫、卢浮宫等,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左岸有艾菲尔铁塔等。

可能的考点:依据中外著名旅游景区,考察景观特征,并从地理角度分析其成因。

4.1旅游规划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①客源市场的规划:从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的距离、游客量、游客类型等方面分析客源市场;②旅游资源的规划:从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等方面分析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③基础设施的规划:包括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等,以及旅游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服务安排;④当地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⒉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将旅游资源加工成旅游产品。旅游景区规划,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可能的考点:结合具体的旅游景区,让考生从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旅游景区做初步规划和设计。

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①环境污染:旅游交通、旅游食俗、游览活动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②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③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堤、湖岸等;④对视觉效果的破坏:旅游地的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对社会环境的破坏:①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使传统社区文化逐渐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②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会对文物古迹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③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一系列城市问题。

⒉旅游环境容量

⑴概念: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⑵表示:旅游环境容量常用旅客流量来表示。

⑶分类:

旅游极限容量: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也叫饱和旅游容量。

旅游合理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的旅游活动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

⒊旅游环境保护措施:①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相关政策和法规;②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③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④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各种工程;⑤倡导绿色旅游。

可能的考点:结合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考察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5.1设计旅游活动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首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旅游时间和旅游目的地,设计出科学的旅游活动,获得一段愉快的旅途;其次,在旅途中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也能努力保护旅游地的环境。

⒉如何进行旅游活动设计:

⑴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影响出游愿望和能力的主观因素是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客观条件是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

⑵收集旅游地的信息:收集渠道有: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⑶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原则:总是希望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的限制内,能很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出游愿望。选择倾向:①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②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③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⑷保证旅游安全:包括旅游者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⒊旅游安全的防范措施:①夏季在山地旅游必须提高对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山沟沟口、高山顶部和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②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合适的衣服及用品。③了解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计划,防患于未然。

可能的考点1:结合具体旅游活动,要求考生进行旅游活动设计;

可能的考点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考察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者的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正面影响:旅游者的合理行为①对于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②能为旅游区的文化建设作贡献,旅游是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媒介;③国际旅游可以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相互尊重、彼此了解。

负面影响:①环境破坏:旅游者不良的消费行为有可能促使旅游地居民为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当地动植物资源。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游人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直接破坏。②环境污染:游客过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③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⒉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功能,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

生态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只要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每个人都可成为生态旅游者。可能的考点:旅游者的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生态旅游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地理高考真题天津卷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5—7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5.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选修三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 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 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 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分布:

2020高考地理旅游地理专题

2020高考地理旅游地理专题 1.材料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注重时效性、参与性和特色性。传统的观光式旅游正被体验式旅游所替代。四川省蒲江县成佳镇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乡”,下表为成佳茶乡一日游方案。 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分析“成佳茶乡一日游”活动设计的亮点。 【解析】体验经济注重时效性、参与性和特色性,从时间安排、体验等角度分析设计亮点。旅游周期短,将一天的时间进行时段划分,时间利用率高。结合表格内容,分析设计的体验内容。设计有采茶,制茶,欣赏茶道、茶技,品茶等主题体验活动。设计有品尝美食,健步走,自助烧烤等休闲体验活动。旅游活动设计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答案】旅游周期短,将一天的时间进行时段划分,时间利用率高;围绕茶乡主题设计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道、茶技等茶艺体验活动;设计有品尝美食、健步走、自助烧烤等休闲体验活动;旅游活动设计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湖面海拔约2690.75m,面积约48.45平方千米。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 随着《亲爱的客栈》的热播,泸沽湖的美景再一次为人们所惊叹,多彩却原生态的猪槽船、蔚蓝如同蓝宝石的湖水、清晨湖面缥缈的晨雾,恍然间让人宛如进入仙境;当然那更令

2016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 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 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完整版)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历年旅游地理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旅游地理 (10年海南卷地理) 24.(10分)旅游地理 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 题号:11 科目:地理 “旅游地理”模块(10分) 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被列为世界遗产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10° 100° 110° 中 国 甲 丁 戊 丙 乙 吴哥窟 河 流 国 界 千米 250 500 (1)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 。(3分) A .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 。(3分) ○ 1高山湖泊; ○2火山锥 ; ○3峡谷; ○4冰川; ○5地堑

A. ○ 1○2○3 B. ○2○3○4 C. ○1○3○4 D. ○3○4○5 (3)图中的吴哥窟是世界遗产地之一,简述其文化、建筑特色。(4分)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1题) 41.(10分)旅游地理 分析图7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10年山东卷文综第30题) 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 图13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 、B 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6分)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 0 10 10 20 30 30 20 10 20 图 例 等高线/米 等深线/米 A B 图13 海 洋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含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学&科网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高中地理选修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 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

2018高考地理:旅游地理

2018 高考地理: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价 1. 旅游资源的价值 2. 旅游景观欣赏 选择观赏位置。 (2) 把握观赏时机。

(3)抓住景观特点, 情景交融。 ①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 ②以情观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求质求真(悦形怡情→精神升华)。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示例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题。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 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 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 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原因: 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 居民收入高, 区域交通便利; 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 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 如下表所示: 2.旅游活动设计

(2) 选择旅游地。 (3) 制定旅游活动计划。 旅游活动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 旅游地与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日程安排、 经费预算、物品准备与注意事项等。 (4) 设计旅游线路。 3. 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1) 收集旅游信息。

(1) 地形:陡峭、复杂影响行进安全;攀越高山要防寒、雪、缺氧、紫外线等。 (2) 气候: 雷电、洪水; 热带旅游防止中暑、晒伤、食物中毒。如沙漠探险中缺水、高温、日晒、风沙、易迷路等问题; 雪山、极地探险中的寒冷、暴雪、大风等问题。 (3) 水文:河谷、湖滨等地蚊虫侵扰;溺水;洪水。 (4) 生物:植被茂密且人烟稀少,易迷路;丛林观光——热、晒、湿、虫、病等。 (5)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暴雨、山洪、台风等气象灾害。如峡谷徒步应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6)交通、疾病、旅行社和景区。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题。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冬季银装素裹, 无边的林海雪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经棚蒸汽机车+ 达里捕鱼节+达日罕骆驼节+金山岭长城”八日行程, 下图示意图示区域近五年冬季(12 月至次年1 月) 人气最高摄影旅游线路。

上海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 B.上弦月C.新月 D.下弦月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B.日食、小潮C.月食、大潮D.月食、小潮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60°50°40° 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6.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016年考试大纲) 1.旅游资源的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首先是为了使之能纳入联合国教产文组织的监督之下,使之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科学完整地为当代、更为子后代保留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保持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卫生,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着典型的示带动作用。其次世界遗产不仅对于一处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一种光誉,也为当地旅游业和当地商品带来了机会,不少中国的名胜因被冠上世界遗产之名而吸引了四方八面而来的大量旅客及商机。 第二部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2016年考试大纲) 4.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举例1:风景名胜区 (1)位置:风景区位于我国省南部。 (2)景观特征: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自然景观的成因: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的地质地貌景观。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1、“母爱圣地——乳山,人间仙境——蓬莱,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好客山东欢迎您!”李老师暑假在家被央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所感动。于是他决定对山东进行自驾车考察旅游,其考察线路如下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李老师设计的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空间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从东营经济南回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和________。 (2)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简述其原因。 (3)东营是李老师山东沿海考察的最后一个城市。这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但目前开发才刚刚起步。你对东营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有哪些建议? 答案:(1)地域性(沿海分布)泰山“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2)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客源丰富;旅游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保护相统一,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加强环保宣传等。 2、2017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读海南岛图,完成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国务院将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地理意义。 (2)阅读海南客源情况变化图,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 (3)海南岛的境外游客中以俄罗斯游客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 (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引发了海南的旅游热潮,2017年春节海南旅游首次突 破百万人次,分析这种旅游现状会对海南岛地区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比较海南岛与俄罗斯的差别会正 确回答第(3)题。 答案:(1)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 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2)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 上升,并占主导地位。 (3)该国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南岛与俄罗斯景观反差大;旅游价格相对低。 (4)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问题,酒店、房价上升等。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 0 1 8 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 1 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答案】 1.C2.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 A 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图 2 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完整word版近三年旅游地理高考真题

旅游地理高考真题 (2018年新课标I卷)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2018年新课标2卷)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态认证。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 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6分) (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4分) (2018年新课标3卷)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格陵兰岛(图10)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 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佛手

(2017年新课标1卷)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屮 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图7),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屮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2017年新课标2卷)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2017年新课标3卷)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庆武陵地处乌江东南缘, 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请指出武陵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2016年新课标1卷)42.【地理一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 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8月,苹果公司供应链数据显示,在巴西和印度建立代工厂并未减轻苹果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在中国,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雇用了上百万工人为苹果组装设备,其中富士康目前在中国有29个生产点,和硕有12个。除代工厂外,中国占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商比例由2015年的44.9%上升到2019年的47.6%。据此完成1~3题。1.苹果公司在印度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利用当地原料B.降低生产成本C.提升产品性能D.规避关税风险 2.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的生产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研发能力强 C.空间布局集中D.原料来源广泛 3.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中国供应商依赖性强②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④对中国代工厂依赖性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组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 第1题:苹果公司在印度建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印度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生产成本低。故答案选B。 第2题: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环节,故劳动力需求量大。答案选A。 第3题: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说明中国的优势和吸引力很大。结合苹果产业特点和中国情况,很显然“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错误。苹果产业不属于资源型产业。故答案选B。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598.92万增至989.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1506.49万增至2149.78万。下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据此完成4~5题。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 【构建知识体系】 一、现代旅游基本知识 1.旅游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食、宿、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现代旅游的基本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分布与欣赏 1.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是地貌景观;自然过程形成;以具体形式表现),它包括:①地文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②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③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④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2)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核心是建筑景观;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形成;以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表现),它包括:①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②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③旅游商品,如景德镇瓷器;④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旅游资源共性:①多样性(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②非凡性(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③永续性(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这是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2)旅游资源独特性: ①自然景观:A.季节性—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B.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②人文景观:A.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B.可变异性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课程内容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 第二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第三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空间竞争 第四章旅游交通 第五章旅游的区域影响 第六章主题公园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第一节旅游地理学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1、闲暇(leisure):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2、游憩(recreation):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 3、旅游(tourism):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 旅游:人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三、旅游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闲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四、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旅游学: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 旅游地理学: {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属于旅游系统 第二节旅游者 一、旅游者 1、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的人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游客: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a,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2020年高考地理原创专题卷: 《旅游地理》

原创地理专题卷 专题旅游地理 考点54 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与评价 (1-3题,5-7题) 考点55 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 (4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易 1..【来源】2017年全国高考题一卷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图7),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图7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考点: 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与评价中难 2.【来源】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10分) (湘西是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 索溪浴景区地处湘西,区内有巨厚砂岩,风景秀丽。下图为该景区地形图。

说出该地主要的旅游景观并说明理由。 3.【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7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16分) 千岛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西郊淳安县境内,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因湖内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近期,千岛湖景区新开设了热气球观光项目,游人花费260元就能享受15分钟俯瞰千岛湖的新体验。下图为千岛湖景区俯瞰图。 分析千岛湖景区新开设热气球观光项目的原因,并推测其运营的天气条件。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易 4.【来源】四川省2017届高三天府大联考地理试题[14分]【旅游地理】 2016年成都被评为我国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是有着4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古蜀文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表4 成都市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 评价成都作为十大古都之一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说出开发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考点: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难 5.【来源】四川省宜宾市第一责任区2016年高考地理三诊试卷[15分] “千里石塘,万里黄沙”是我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形象描述.三沙市将建设成为中国的“马尔代夫”旅游胜地.如图为三沙市位置示意图. (1)请结合三沙市的地理环境特征设计一条(删去)旅游广告词.(6分)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 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 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 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