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基础施工方案

筏板基础基础施工方案
筏板基础基础施工方案

筏板基础基础施工方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目录

筏板基础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纸;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2009版;

3.《09G101-2》图集;

4.《09G101-3》图集;

5.《06G101-1》图集;

6.《03G101-1》图集;

7.《04G101-3》图集;

8.《建筑地基地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GB50204-2002;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工程概况

牙克石医药工业园项目电厂锅炉基础为上返梁式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800mm,上返梁厚度分别为:1500mm和2200mm,筏板基础尺寸为*。

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量达到了1000m3,混凝土为C30。

钢筋:钢筋一般为HPB235(Ⅰ级钢)和HRB335(Ⅱ级钢)。

设计抗震等级:抗震等级为三级。

上返梁

3.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放线——基槽开挖——地基钎探——地基处理——测量定位放线——垫层施工——测量定位放线——筏板基础底部钢筋绑扎——筏板基础侧模安装——上返梁底部钢筋绑扎——上返梁顶部钢筋绑扎——筏板基础顶部钢筋绑扎——柱插筋——验收——筏板基础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防雷接地应随着筏板基础施工随着进行。

4.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测量定位放线

1.定位点依据: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坐标、标高及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图纸进行定位。

2.场区内控制网布置:在各单体工程测量定位放线之前,在场区内布置好测量控制点控制网(包括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3.测量工具:

1)场区内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设置采用全站仪进行;

2)建筑物坐标点定位采用全站仪进行;

3)建筑物高程控制点设置采用水准仪进行;

4)建筑物轴线定位采用经纬仪进行;

5)其他辅助工具:50m钢尺、木桩、钢筋桩、墨斗、油漆等等。

4.建筑物轴线定位:根据已知轴线坐标控制点采用经纬仪进行建筑物轴线的定位,其他相应线采用钢尺进行排尺。

5.建筑物标高测量:根据已知高程控制点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建筑物各工序的标高。

基槽开挖

1.建筑物筏板基础基槽是大面积开挖,基槽开挖之前应放好基槽开挖边线(按照要求进行边坡放坡和留出施工作业面)。

2.基槽开挖应满足基础设计底标高及开挖至圆砾层。

3.基槽开挖完后应留设300mm深原土进行人工清槽。

4.基槽开挖之前应做好施工临时道路和施工降水工作。

5.基槽开挖之前业主应给予施工单位提供地下管网、地下电缆、地下光纤等地下图纸或出具地下无地下管网、地下电缆、地下光纤等书面材料。

6.基槽开挖之前业主应将地上障碍物全部清出现场,给予施工单位提供施工作业面。

地基钎探

1.筏板基础施工之前必须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做好地基钎探工作:

1)地基钎探点位布置横向按照均按照3m间距进行梅花桩布置;

2)地基钎探之前应在钢管上做好尺寸标志;

3)地基钎探之前应做好操作平台及将钢管端部磨尖;

4)地基钎探之前应将钎探点的基槽标高进行测量;

5)地基钎探深度必须达到在设计基槽底标高以下。

2.施工机具材料

1)材料:Ф48*钢管、大锤、钢尺、木方、模板等;

2)机具:测量仪器、无齿锯、扳手等。

3.钎探管拔管时应有业主、监理、设计及质监站等相关单位参加,待钢管拔出地面后,应将管内东西全部敲出,并按照从下往上敲和从前向后退的顺序进行。若发现有夹层出现,应做好相应的位置和夹层的深度、厚度等记录,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应最终有设计单位做出书面处理意见,按照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4.地基钎探完成后,应做好相应的技术资料,以备竣工资料存档。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分为超深部分和地下存在着夹层区域的地基处理。

1.超深部分地基处理

基槽超深部分全部采用C15素混凝土换填进行地基处理。

2.地基夹层处理

当地基钎探完成后,发现有夹层出现,应将其记录好(包括夹层的位置、夹层深度及夹层的厚度等),以口头形式通知业主、监理、质监站等相关单位,并以书面的形式递交予设计院,待设计院处理意见出具后,应按照设计院的处理意见进行地基处理。

模板工程

材料选择

模板采用δ=18mm厚九夹板制作加工,采用60×90mm木方模板背楞,木方间距不得超过200mm。

对拉螺栓杆采用φ14圆钢制作,两端丝扣长度不得小于150mm。

模板钢管支撑系统中钢管为φ48×。

模板安装

1.筏板基础侧壁模板

筏板基础侧模支设示意图

2.上返梁模板

上返梁吊模支设示意图

模板拆除

筏板基础侧模应待浇筑完毕3d后方可松动对拉螺栓和拆除钢管三角支撑体系,7d后方可拆除基础侧模。

待模板拆除完后应及时将对拉螺杆抽出或切割。

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制作

1.进场钢筋应按级别、种类和直径分类架空堆放,不得直接放置在地上,以免锈蚀和油污,进场钢筋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并及时抽样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

2.钢筋加工应先按图纸设计要求及《09G101-2》图集、《09G101-3》图集、《06G101-1》图集、《04G101-3》图集和《03G101-1》图集进行翻样,然后经相关部门核认后开始加工。

3.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应按型号、品种及规格尺寸等挂牌堆放。

4.Ⅰ级钢筋末端需做180o弯钩,其圆弧曲线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Ⅱ级钢筋末端须作90o或135o弯折时,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箍筋的末端应作1350弯钩,弯钩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钢筋端部弯头长度以设计图纸和相应规范、图集中钢筋弯头长度为准,但必须满足锚固长度,如钢筋表中弯头长度+水平段锚固长度小于计算锚固长度时,弯头长度应以计算值为准。

6.筏板基础端部钢筋封边等按照《04G101-3》图集中43页中纵筋弯钩交错封边方式执行。

7.筏板基础柱插筋按照《04G101-3》图集中45页中节点构造执行。

8.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钢筋绑扎

1.筏板基础钢筋绑扎应设计要求及相关图集、规范进行绑扎,其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2.筏板基础钢筋为上下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当设计无说明时,底板钢筋位置按照“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上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上排,长跨钢筋置于下排”进行布置,且每个交叉点处均应采用绑丝绑扎牢固。

钢筋绑扎时,其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当绑扎上层钢筋网片之前应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前布设马凳架立筋作为上层钢筋网片的支撑骨架,马凳架立筋设置详见下图:

马凳水平通长钢筋,钢

筏板基础上层钢筋网片马凳筋设置示意图

注:马凳筋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马凳水平筋采用绑扎搭接或机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3.上返梁钢筋绑扎:

施工流程:梁上部钢筋——梁箍筋——梁下钢筋——梁构造钢筋

绑扎柱墩上层钢筋之前采用搭设脚手架作为支撑,待脚手架拆除之前应按照下列要求做好马凳架立筋,以确保柱墩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及梁的断面尺寸,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筏板基础上返梁钢筋马凳支撑体系设置示意图

4.柱插筋及定位

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按照设计及规范、图集要求进行柱插筋,柱插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甩出长度、钢筋根数、钢筋间距、钢筋位置等均应满足设计及规范、图集要求。

为了保证其柱插筋绑扎过程中定位准确,除了按照设计及规范、图集要求在筏板基础内设置相应数量的箍筋,应按照下图进行柱筋定位:

框架柱定位钢筋5.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

钢筋连接

1.直径小于等于Ф16的钢筋一般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连接;直径大于Ф16的螺纹钢筋一般采用机械连接。

2.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3.受力钢筋接着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机械接头时,在任一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和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任一倍搭接长度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要求:

4.框架柱插筋应按照机械连接考虑。

5.筏板基础和上返梁受力钢筋全部采用机械连接。

6.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详见下表: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l

aE

混凝土工程

详见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方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