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接线方式—海文斯电气

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接线方式—海文斯电气
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接线方式—海文斯电气

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接线方式三角形接线和星形接线【海文斯电气】

在电网实际进行中无功补偿的电容器大多采用并联补偿方式,目前并联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分为三角形接线和星形接线(有中性点和无中性点)两类接线方式,如下图所示:

海文斯电气就上面这两类接线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1、并联补偿电容器之三角形接线:

三角形接线方式可以将电网中的对称3次谐波滤除,减小谐波危害。在相等补偿容值的情况下,三角形接线比星形接线的无功补偿容量要高,但其每个元器件上所承受的电压也比星形接线高。该接法的电容器只有当三相均投入电网后才能进行无功补偿,所以实际运用中,三角形接线方式多用于三相共补偿。

2、并联补偿电容器之星形接线:

①星形接线方式又有带中性点与不带中性点之分,如上图b、c所示。不带中性点的星形接线方式同三角形接线一样,可以实现三相共补。并且由于3次、6次、9次、12次、15次谐波不能在该接线方式中形成通路,因此可以滤除3次、6次、9次、12次、15次的谐波。但该接线方式存在的缺点就是当1台电容器因故障退出运行时,电容器组的三相容抗值就出现不平衡,会导致中性点偏移,会发生其它线路电容器过电压,因此需加装设过压保护,海文斯电气低压并联电容器,在电容器内部全部都装有过压保护装置,可以完美解决上述问题。

②带中点的星形接线方式一般用于分相补偿,针对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且每相无功需求不同的电网,可以逐相投入电网进行无功补偿,补偿方式较为灵活。但是3次、6次、9次、12次、15次谐波能够在电路中形成回路,因此为了避免发生谐振,必须对谐波加以处理,防止损坏电容器,对电路造成更大的危害。

海文斯电气总结:

三角形接线方式虽然可以实现三相共补,但一般不用于三相负载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不能实现分相补偿。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负载不对称,可以通过将共补和分补电容器进行组合补偿,实现混合式补偿。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方案

课程设计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方案设计 指导老师:江宁强 1010190456 尹兆京

目录 1绪论 (2) 1.1引言 (2) 1.2无功补偿的提出 (3) 1.3本文所做的工作 (3) 2无功补偿的认识 (3) 2.1无功补偿装置 (3) 2.2无功补偿方式 (4) 2.3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4) 2.4投切开关的选取 (4) 2.5无功补偿的意义 (5) 3电容器无功补偿方式 (5) 3.1串联无功补偿 (5) 3.2并联无功补偿 (6) 3.3确定电容器补偿容量 (6) 4案例分析 (6) 4.1利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对变电站调压 (6) 4.2利用串联电容器,改变线路参数进行调压 (13) 4.3利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素 (15) 5总结 (21) 1绪论 1.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系统发展迅猛,负荷日益增多,供电容量扩大,出现了大规模的联合电力系统。用电负荷的增加,必然要

求电网系统利用率的提高。但由于接入电网的用电设备绝大多数是电感性负荷,自然功率因素低,影响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降低有功功率的输出; 影响变电、输电的供电能力; 降低有功功率的容量; 增加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 增加输电线路的电压降等。因此,连接到电网中的大多数电器不仅需要有功功率,还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 1.2无功补偿的提出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无功,简单的说就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电机和变压器中的磁场靠无功电流维持,输电线中的电感也消耗无功,电抗器、荧光灯等所有感性电路全部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为减少电力输送中的损耗,提高电力输送的容量和质量,必须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 1.3本文所做的工作 主要对变电站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作了简单的分析计算,提出了目前在变电站无功补偿实际应用中计算总容量与分组的方法,本文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无功补偿作了简单的介绍,尤其是电容器无功补偿,选取了相关的案例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2无功补偿的认识 2.1无功补偿装置 变电站中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是调相机和静电电容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交流无触点开关SCR、GTR、GTO等相继出现,将其作为投切开关无功补偿都可以在一个周波内完成,而且可以进行单相调节。如今所指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投切的无功补偿设备,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 1、具有饱和电抗器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2、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这两种装置统称为SVC 3、采用自换相变流技术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高级静止无功发生器。

电力电容器及无功补偿技术手册

电力电容器及无功补偿 技术手册 沙舟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基本概念 (1) §1-1 交流电的能量转换 (1) §1-2 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 (2) §1-3 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3) §1-4 并联电容器的容量与损耗 (3) §1-5 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作用 (4) 第二章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的技术经济效益 (5) §2-1 无功补偿经济当量 (5) §2-2 最佳功率因数的确定 (7) §2-3 安装并联电容器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8) §2-4 安装并联电容器降低线损 (11) §2-5 安装并联电容器释放发电和供电设备容量 (13) §2-6 安装并联电容器减少电费支出 (15)

前言 众所周知,供电质量主要决定于电压、频率和波形三个方面。电网频率稳定决定于电网有功平衡,波形主要决定于网络和负荷的谐波,电压稳定则决定于无功平衡。当然三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无功平衡决定于网络中无功的产生和消耗。在系统中无功电源有同步发电机、同步调相机、电容器、电缆、输电线路电容、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和用户同步电动机,无功负荷则有电力变压器,输电线路电感和用户的感应电动机,各种感应式加热炉、电弧炉等。为了满足系统中无功电力的需求,单靠发电机、调相机、电缆和输电线路电容是不够的,静补装置中也是采用电容器等。因此电容器在系统的无功电源中占有相当比重,加之调相机为旋转设备。建设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积极装设电容器,满足系统无功电力要求,维持电压稳定。但各国主要是装设并联电容器,装串联电容器者较少,因此编者主要介绍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它还广泛应用于谐波滤波装置,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和电气化铁道无功补偿装置之中,因与电力系统谐波有关。限于篇幅,准备在“谐波技术”中详述。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无功补偿技术基础。限于编者水平,加上时间仓促,不当之处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基础知识

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基本知识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的基本公式: Q = P (tg φ1——tg φ2) =P( 1cos 1 1cos 12 2 12---?? ) tg φ1、tg φ2——补偿前、后的计算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P ——有功负荷 Q ——需要补偿的无功容量 并联电容器组的组成 1.组架式并联电容器组:并联电容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或隔离带接地)、放电线圈、串联电抗器、氧化锌避雷器、并联电容器专用熔断器、组架等。 2.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组(无容量抽头):并联电容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或隔离带接地)、放电线圈、串联电抗器、氧化锌避雷器、组架等。 并联电容器支路串接串联电抗器的原因: 变电所中只装一组电容器时,一般合闸涌流不大,当母线短路容量不大于80倍电容器组容量时,涌流将不会超过10倍电容器组额定电流。可以不装限制涌流的串联电抗器。 由于现在系统中母线的短路容量普遍较大,且变电所同时装设两组以上的并联电容器组的情况较多,并联电容器组投入运行时,所受到的合闸涌流值较大,因而,并联电容器组需串接串联电抗器。 串联电抗器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当系统中含有高次谐波时,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后,电容器回路的容性阻抗会将原有高次谐波含量放大,使其超过允许值,这时应在电容器回路中串接串联电抗器,以改变电容器回路的阻抗参数,限制谐波的过分放大。 串联电抗器电抗率的选择 对于纯粹用于限制涌流的目的,串联电抗器的电抗率可选择为(0.1~1)%即可。 对于用于限制高次谐波放大的串联电抗器。其感抗值的选择应使在可能产生的任何谐波下,均使电容器回路的总电抗为感性而不是容性,从而消除了谐振的可能。电抗器的感抗值按下列计算: X L =K X C n 2 式中 X L ——串联电抗器的感抗,Ω; X C ——补偿电容器的工频容抗, Ω;

并联电容器组配套装置及应用技术

并联电容器组配套装置及应用技术 摘要:阐述高压并联电容器组的配套装置断路器、串联电抗器、放电装置、氧化锌避雷器及熔断器的电气特性和实际应用中的配置问题。 高压并联电容器组的配套装置,包括投、切电容器组用的断路器、串联电抗器、放电元件、氧化锌避雷器及熔断器等设备。在电容器组的安装、运行和试验中,必须充分了解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关系、电气性能和技术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配置、有效配合,以确保设备、系统和人身的安全。 一断路器在高压并联电容器组上的应用 电容器在电网中的运行方式,随着无功负荷及电网电压变化而变化,因此电容器组用断路器的操作较为频繁,为此必须解决好两方面问题:①合闸时的频率、高幅值的合闸涌流给断路器带来的过电压、机械应力和机械振动;②开断时,电弧重燃给断路器及其他回路设备带来的重击穿过电压及绝缘冲击。故并联电容器除应满足一般的技术性能和要求以外,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合闸时,触头不应有明显的弹跳和振动;②分闸时不允许有严重的电弧重燃而导致的击穿过电压;③应有承受合闸涌流的耐受能力;④经常投、切的断路器应具有承受频繁操作的能力。根据目前国产断路器的生产情况,要同时满足以上四点要求,尚有难度,例如真空断路器虽然适于频繁的操作要求,但存在合闸弹跳和重燃问题,必须加装氧化锌避雷器以进行防止过电压的配合、加装串联电抗器以降低合闸涌流倍数的配合。可见,断路器在电容器组上的应用,尚无法完成其独立开断的任务,必须有其他配套设备进行补偿性配合。 二串联电抗器在高压并联电容器组上的应用 为了限制电容器合闸过程中的涌流、操作过电压及电网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大容量电容器一般应区分具体情况,加装串联电抗器。其作用为:①降低电容器组合闸涌流倍数及涌流频率;②减少电网中高次谐波引起的电容器过负荷;③减少电容器组用断路器在两相重燃时的涌流以利灭弧;④抑制一组电容器故障时,其他电容器组对其短路电流的影响;⑤抑制电容器回路中产生的高次谐波及谐波过电压。可见,加装串联电抗器对电容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对断路器顺利完成开断任务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加装串联电抗器,还要根据电容器的分组方式及安装地点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装设在配电线路35kV农村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容器组,容量较小,大多在2000kvar以下,一般没必要加装串联电抗器。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加装串联电抗器:①采用“△”连接的电容器组;②装设于一次变电站中容量较大的电容器组; ③变电站装有两组以上且频繁投切的电容器组;④电容器投运时有谐波现象或因谐波引起电容器过负荷等。 三放电装置在高压并联电容器组上的应用 电容器从电源断开时,两极处于储能状态,如果电容器整组从电源断开,储存电荷的能量非常大,必然在电容器两极之间持续保持着一定数值的残余电压,其初始值,即是电源电压的有效值,此时电容器组在带电荷的情况下,一旦再次投入,将产生强烈冲击性的合闸涌流,并伴有大幅值的过电压出现,工作人员一旦不慎触及就有可能遭到电击伤、电灼伤的严重伤害。为此,电容器组必须加装放电装置。根据标准规定,与电容器连接的放电装置应能使电容器从电源断开后,其剩余电压在10min内降至75V以下。高压成套装置用放电装置的选择和安装与低压成套装置用放电装置十分相似又略有不同:①低压成套装置用放电装置通常有灯泡、带变压器指示灯和电阻三种形式。放电元件采用“V”形和“△”形连接方式,多以“△”连接为推荐方式,原因是任一相发生断线,仍能转化成“v”形连接方式,维持放电的不间断进行; ②高压电容器组通常除了在电容器内部接入放电电阻以外,配套装置中还必须加装与电容器直接相连的放电装置。一般中小容量的电容器组,放电装置可以采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电压互感器,2O00kvar及以上的电容器组,多选用专用的放电线圈来完成。

电力电容器及无功补偿技术手册

1 电力电容器及无功补偿 技术手册 沙舟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基本概念 (1) §1-1 交流电的能量转换 (1) §1-2 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 (2) §1-3 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3) §1-4 并联电容器的容量与损耗 (3) §1-5 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作用 (4) 第二章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的技术经济效益 (5) §2-1 无功补偿经济当量 (5) §2-2 最佳功率因数的确定 (7) §2-3 安装并联电容器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8) §2-4 安装并联电容器降低线损 (11) §2-5 安装并联电容器释放发电和供电设备容量 (13) §2-6 安装并联电容器减少电费支出 (15)

前言 众所周知,供电质量主要决定于电压、频率和波形三个方面。电网频率稳定决定于电网有功平衡,波形主要决定于网络和负荷的谐波,电压稳定则决定于无功平衡。当然三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无功平衡决定于网络中无功的产生和消耗。在系统中无功电源有同步发电机、同步调相机、电容器、电缆、输电线路电容、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和用户同步电动机,无功负荷则有电力变压器,输电线路电感和用户的感应电动机,各种感应式加热炉、电弧炉等。为了满足系统中无功电力的需求,单靠发电机、调相机、电缆和输电线路电容是不够的,静补装置中也是采用电容器等。因此电容器在系统的无功电源中占有相当比重,加之调相机为旋转设备。建设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积极装设电容器,满足系统无功电力要求,维持电压稳定。但各国主要是装设并联电容器,装串联电容器者较少,因此编者主要介绍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它还广泛应用于谐波滤波装置,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和电气化铁道无功补偿装置之中,因与电力系统谐波有关。限于篇幅,准备在“谐波技术”中详述。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无功补偿技术基础。限于编者水平,加上时间仓促,不当之处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原理精编版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原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原理 电容器在原理上相当于产生容性无功电流的发电机。其无功补偿的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和感性功率负荷并联在同一电容器上,能量在两种负荷间相互转换。这样,电网中的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负荷降低,从而输出有功能力增加。在输出一定有功功率的情况下,供电系统的损耗降低。比较起来电容器是减轻变压器、供电系统和工业配电负荷的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因此,电容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势在必行。当前,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已经非常普遍。 2电力电容器补偿的特点 优点 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安装方便,安装地点增减方便;有功损耗小(仅为额定容量的 %左右);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无旋转部件,运行维护简便;个别电容器组损坏,不影响整个电容器组运行等优点。 缺点 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缺点有:只能进行有级调节,不能进行平滑调节;通风不良,一旦电容器运行温度高于70 ℃时,易发生膨胀爆炸;电压特性不好,对短路稳定性差,切除后有残余电荷;无功补偿精度低,易影响补偿效果;补偿电容器的运行管理困难及电容器安全运行的问题未受到重视等。 3无功补偿方式 高压分散补偿 高压分散补偿实际就是在单台变压器高压侧安装的,用以改善电源电压质量的无功补偿电容器。其主要用于城市高压配电中。 高压集中补偿

高压集中补偿是指将电容器装于变电站或用户降压变电站6 kV~10 kV高压母线的补偿方式;电容器也可装设于用户总配电室低压母线,适用于负荷较集中、离配电母线较近、补偿容量较大的场所,用户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其优点是易于实行自动投切,可合理地提高用户的功率因素,利用率高,投资较少,便于维护,调节方便可避免过补,改善电压质量。但这种补偿方式的补偿经济效益较差。 低压分散补偿 低压分散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安装在用电设备附近,以补偿安装部位前边的所有高低压线路和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其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可减少配电网和变压器中的无功流动从而减少有功损耗;可减少线路的导线截面及变压器的容量,占位小。缺点是利用率低、投资大,对变速运行,正反向运行,点动、堵转、反接制动的电机则不适应。 低压集中补偿 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符合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低压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4电容器补偿容量的计算 无功补偿容量宜按无功功率曲线或无功补偿计算方法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QC=p(tgφ1-tgφ2)或是QC=pqc(1) 式中:Qc:补偿电容器容量; P:负荷有功功率; COSφ1:补偿前负荷功率因数; COSφ2:补偿后负荷功率因数; qc:无功功率补偿率,kvar/kw。 5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并联电容器的使用及运行维护实用版

YF-ED-J461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并联电容器的使用及运行 维护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并联电容器的使用及运行维护实 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设备 之一,它具有无噪音、消耗能量小、安装方便 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10kV配电线路、变电站 10kV母线及配电所400V母线中。它安装在电力 系统中,可以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从而提高设备出力,降低功率损耗和电能损 失,并改善电压质量,所以在10kV配电线路、 变电站10kV母线及配电所400V母线上应用较 为普及。在电力系统中多数采用并联电容器作 为无功补偿设备。一、电容器的安装要求

(1)电容器分层安装时,一般不超过三层,层间不应加隔板。电容器母线对上层构架的垂直距离不尖小于20cm,下层电容器的底部距地面应大于30cm。 (2)电容器构架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5m,每台电容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电容器的铭牌应面向通道。 (3)要求接地的电容器,其外壳应与金属构架共同接地。 (4)电容器应在适当部位设置温度计或贴示温蜡片,以便监视运行温度。

并联电容器对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及电压调节问题的探讨_马文成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9.069 并联电容器对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及电压调节问题的探讨 马文成 固原供电局,宁夏 固原 756300 摘 要 变电站并联电容器可以对电网的无功功率进 行集中补偿。通过对无功功率的合理补偿, 从而达到调节电压、使系统经济和稳定运 行。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设计原因, 无功负荷的分布不可预见性等因素导致变电 站母线并联电容器不能合理的补偿无功和调 节电压。下面就某站10kV 母线并联电容器运 行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电压调节 某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35/10kV ,两台 主变容量分别为25000kVA 和20000kVA 的有载调 压变压器,正常时20000kVA 变压器运行,另一 台主变热备用,10kV Ⅰ、Ⅱ段母线经分段开关 联成单母运行。10kV Ⅱ段母线装TBB 210- 3600/3600Kvar 成套电容器装置,电容器型号 为:BFFH 4-11/ -2×1800-1×3W 密集型电 容器,每组容量为1800Kvar ,两组共 3600Kvar ,其额定电流为89A ,串联电抗器型 号为CKGKL-12/10-1的空芯电抗器,额定电 抗率为1%。 1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该站自2000年投运以来,因10kV 母线并联 电容器的补偿容量不合理致使电容器不能正常 投入运行,因此,10kV 母线输送的无功负荷不 能实现就地补偿,从而不利于电网运行的经济 性和稳定性。 1.1 并联电容器投入时补偿容量过剩 图例分析如下: 图1 上图数据为该站10kV 母线2011年有功、无 功负荷平均值,从图中可以看出,10kV 母线 年输送无功负荷最大值为1500Kvar ,最小值为 500Kvar ,平均值为1000Kvar 。若投入一组容量 为 的电容器时除补偿了10kV 母线输送的无功 负荷外,还向系统倒送无功容量800Kvar 。按照 规定,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应以分级补偿,就地 平衡的原则进行,向系统倒送无功时将会引起 过电压,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因此,向系统 倒送无功是不允许的。 1.2 并联电容器投入时对母线电压影响较 大 若正常运行时投入一台20000kVA 的有载调 压变压器时,从图A 中可知10kV 母线年输送有 功功率最大值为6000kW ,最小值为3000kW , 平均值为4500kW 。正常运行时,在110kV 母线 确保电压合格率的情况下,35kV 及10kV 母线 通过有载调压完全可以满足各级母线电压合格 率的要求。当电容器投入时,除补偿了10kV 母线输送的无功功率外,还向系统倒送了大量 无功。此时,变压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减少,导 致高压侧母线向系统输送的无功减少而电压升 高。变压器中、低压侧母线电压随之相应升 高,尤其低压侧母线电压升高较大,而并联电 容器运行时向系统补偿的无功容量与其端电压 的平方成正比,电压升高浮度越大,向系统输 送的无功容量越大,如此恶性循环,可能导致 电容器过电压保护动作跳闸,系统其它设备超 过额定电压运行时,其绝缘受到威胁。此时, 用有载调压来降低电压运行已不能满足电压合 格率的要求。 1.3 并联电容器退出运行时对系统经济运 行的影响 变电站并联电容器投入电网的目的是为 了补偿系统无功的不足,减少电源向系统输送 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有功输送容量。因电源 向系统远距离输送无功负荷时,在线路及变压 器等感性、容性元件及阻性元件上消耗一定的 有功功率,因此,电源远距离大容量输送无功 不经济。变电站采用并联电容器通过就地无功 补偿,可以降低电源向系统及用户输送的无功 负荷,从而提高了有功输送容量。相对于电源 输送无功时,变电站并联电容器的单位容量费 用最低,有功功率损耗最小(约为额定容量的 0.3%~0.5%),一次性投资,运行维护简便。 因此用系统减少输送的无功功率来相应的提高 有功容量的输送能力,从经济性方面比较, 并联电容器投资成本小,最多1~2年可收回成 本。因此,获得了最好的经济效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该站并联电容器 退出运行时,据查10kV 母线年输送无功电能约 760万度。因此,在当前负荷情况下,并联电容 器退出运行最不经济。 2 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该站10kV 母线并联电容器 在电压调整、无功补偿过剩及运行经济性方面 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本人提出采取以下措施: 2.1 改变10kV 母线并联电容器的接线方 式,改造图如下: 图2 图3 图2为原接线,改造前当一组电容器投 入运行时向系统输送的总无功补偿容量为 Q 1=U 2ωC ,式中:U 为母线端电压,当f 为工 频时,ω为一常数,C 1=C 2,因C 1和C 2并联, 所以C=C 1+C 2,即Q 1=2U 2ωC 1。图C 为改造后 的接线图,总无功补偿容量为Q 2=U 2ωC ,式 中:U 为母线端电压,当f 为工频时,ω为一 常数,C 1=C 2,因C 1和C 2串联,所以C=C 1/2, 即Q 2=U 2ωC 1/2。所以 Q 1/Q 2=2U 2ωC 1/ U 2ωC 1/2=4,即Q 2=Q 1/4=3600/4=900(Kvar)。 通过计算可知,改造后两组电容器串联后 再三相并联接于电网时的总无功功率900Kvar 。 考虑到后期无功负荷的增长给补偿带来新 -119- 的问题,上述改造中在实际设备上可通过如图 C 所示加装一组隔离开关来实现,即通过操作 拉开G 2隔离开关,合上G 1隔离开关来实现投入 无功容量900Kvar 。后期无功负荷增长较大时, 可通过操作拉开G 1隔离开关,合上G 2隔离开关 来实现投入无功容量 1800Kvar 。 2.2 改变并联电容器的接线方式后对系统 及各元件的影响 2.2.1 对系统的无功补偿情况 图A 中,按目前年平均输送无功负荷曲线 可以看出,年平均无功输送容量为1000Kvar , 改造后并联电容器投入电网运行时补偿的无功 容量为900Kvar ,因此,可以实现就地补偿无 功的能力。对于后期无功负荷增长带来的无功 补偿不足时,可通过操作 G 1、G 2隔离开关来实 现电容器无功容量在900Kvar 与1800Kvar 之间转 换。 2.2.2 对电压质量的影响 改造后并联电容器输送的总无功容量为改 造前的一半,因此电容器投入运行时对电压的 影响相对较小,当各级母线电压变化时可通过 变压器有载调压装置调整电压,以及无功补偿 情况投退并联电容器来调整电压。 2.2.3 改造后的并联电容器运行时的经济 性 通过无功就地平衡补偿,据查可实现年累 计补偿无功负荷约760万度,相对电源系统输送 无功来说,可减少网损,提高电源输送能力, 最终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2.4 改造后对成套并联电容器装置各元 件的影响 2.2.4.1 对电容器各参数的影响 电容器额定电压为11/ kV ,改造后C1和 C2串联,当接在10kV 母线上时,C1和C2 串联 时分压,即C1与C2各承受电压为改造前端电压 的 一 半 , 电 容 器 通 过 的 电 流 为 I=Q2/2U=900/2×10=45(A)。因此,改造后的 各电容器承受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均在额定参 数内。 2.2.4.2 对电抗器的影响 因电抗器额定电压为10kV ,额定电流为 189A ,改造后均在额定值范围内。 2.2.4.3 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当并联电容器主接线改变后,其输送的电 流和各电容器承受的电压相应的发生变化,因 此,原保护定值不能满足需要,应重新计算并 整定,即可通过现有微机保护整定两套定值, 当电容器的无功容量在900Kvar 与1800Kvar 之间 转换时,切换相应的定值实现保护功能。 笔者认为通过上述改造后,可解决该站目 前10kV 母线无功负荷的补偿问题,从而实现了 该站并联电容器长时间不能投入电网运行的难 题,同时,提高了10kV 系统的功率因数,优化 了电网运行方案,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 韩祯祥,吴国炎 .电力系统分析. 浙江大学出 版社, 2002年版,227页 [2] 李坚,郭建文 .变电运行及设备管理技术问 答.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年版,158页 作者简介 马文成 学历:大学 职称:工程师。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原理

1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原理 电容器在原理上相当于产生容性无功电流的发电机。其无功补偿的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和感性功率负荷并联在同一电容器上,能量在两种负荷间相互转换。这样,电网中的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负荷降低,从而输出有功能力增加。在输出一定有功功率的情况下,供电系统的损耗降低。比较起来电容器是减轻变压器、供电系统和工业配电负荷的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因此,电容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势在必行。当前,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已经非常普遍。 2电力电容器补偿的特点 2.1优点 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安装方便,安装地点增减方便;有功损耗小(仅为额定容量的0.4 %左右);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无旋转部件,运行维护简便;个别电容器组损坏,不影响整个电容器组运行等优点。 2.2缺点 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缺点有:只能进行有级调节,不能进行平滑调节;通风不良,一旦电容器运行温度高于70 ℃时,易发生膨胀爆炸;电压特性不好,对短路稳定性差,切除后有残余电荷;无功补偿精度低,易影响补偿效果;补偿电容器的运行管理困难及电容器安全运行的问题未受到重视等。 3无功补偿方式 3.1高压分散补偿 高压分散补偿实际就是在单台变压器高压侧安装的,用以改善电源电压质量的无功补偿电容器。其主要用于城市高压配电中。 3.2高压集中补偿

高压集中补偿是指将电容器装于变电站或用户降压变电站6 kV~10 kV高压母线的补偿方式;电容器也可装设于用户总配电室低压母线,适用于负荷较集中、离配电母线较近、补偿容量较大的场所,用户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其优点是易于实行自动投切,可合理地提高用户的功率因素,利用率高,投资较少,便于维护,调节方便可避免过补,改善电压质量。但这种补偿方式的补偿经济效益较差。 3.3低压分散补偿 低压分散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安装在用电设备附近,以补偿安装部位前边的所有高低压线路和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其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可减少配电网和变压器中的无功流动从而减少有功损耗;可减少线路的导线截面及变压器的容量,占位小。缺点是利用率低、投资大,对变速运行,正反向运行,点动、堵转、反接制动的电机则不适应。 3.4低压集中补偿 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符合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低压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4电容器补偿容量的计算 无功补偿容量宜按无功功率曲线或无功补偿计算方法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QC=p(tgφ1-tgφ2)或是QC=pqc(1) 式中:Qc:补偿电容器容量; P:负荷有功功率; COSφ1:补偿前负荷功率因数; COSφ2:补偿后负荷功率因数; qc:无功功率补偿率,kvar/kw。 5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无功补偿考试试题 (1)

一单项选择(共10道) 1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适用于(A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配电站中无功补偿用三相交流高压、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新建、扩建工程设计。 (A)750(B)220 (C)110(D)35 2电抗率是指并联电容器装置的( C )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A)串联电抗器的额定容抗与串联连接的电容器的额定感抗 (B)串联连接的电容器的额定容抗与串联电抗器的额定感抗 (C)串联电抗器的额定感抗与串联连接的电容器的额定容抗 (D)串联连接的电容器的额定感抗与串联电抗器的额定容抗 3每个串联段的电容器并联总容量不应超过( B )kvar。 (A)4200(B)3900 (C)2300 (D)1200 4 并联电容器装置总回路和分组回路的电器导体选择时,回路工作电流应按稳态过电流最大值确定,过电流倍数应为回路额定电流的(C )倍。 (A)1.1 (B)1.2 (C)1.3(D)1.5 5用于单台电容器保护的外熔断器的熔丝额定电流,应按电容器额定电流的(C )倍选择。 (A)0.83--0.95 (B)0.95--1.12 (C)1.37--1.50(D)2--5 6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放电器件应满足电容器断电后,在5s内将电容器的剩余电压降至(C )V及以下。(A)380(B)220 (C)50(D)36 7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自身产生的3、5、7、11次谐波,采用角型接线,其中( C )次谐波不会流入系统。 (A)5(B)7 (C)3 (D)11 8、计算电容器额定电压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B C) (A)系统额定电压(B)串联电抗器引起的电压抬升 (C)谐波引起的电压抬升(D)电容器内部元件额定电压 9、110kV系统允许的电压总畸变率为(C) (A)1.6% (B)2.0% (C)2.4% (D)3.0% 10、电能质量对频率指标有严格的要求,系统频率主要取决于(B) (A)有功(B)无功(C)电压(D)电流 二填空题(共10道) 1、电力系统无功电源主要有同步调相机、同步发电机、电力电容器、静止无功发生器。 2、电容器成套装置一般由高压并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避雷器以及其余附件组成。 3、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回路中串联电抗器的作用是抑制谐波和限制合闸涌流。 4、TCR型静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一般具有热管自冷、水冷两种冷却方式。 5、电力电子元器件串联使用要解决均压问题,并联使用要解决均流问题,目前最常用的均压方式为在元器件两端并联RC均压回路。 6、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一般具有空载、感性、容性三种运行方式。 2U。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晶闸管承受7、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中,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2 6U。(电源相电压为U2) 的最大反向电压为2 8、磁控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励磁方式一般分为内励磁和外励磁两种方式。 9、电能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电压、电流、波形和畸变率。

并联电容器设计要求规范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电力工程的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运行检修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220KV及以下变电所、配电所中无功补偿用三相交流高压、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新建、扩建工程设计. 第1.0.3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 应根据安装地点的电网条件、补偿要求、环境状况、运行检修要求和实践经验,确定补偿容量、选择接线、保护与控制、布置及安装方式. 第1.0.4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备选型,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 第1.0.5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1 术语 1.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installtion of high voltage shunt capacitors): 由高压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设备组成, 可独立运行或并联运行的装置. 2.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installtion of low voltage shunt capacitors): 由低压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元件组成, 可独立运行或并联运行的装置. 3.并联电容器的成套装置 (complete set of installation for shunt capacitors): 由制造厂设计组装设备向用户供货的整套并联电容器装置. 4.单台电容器(capacitor unit): 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单个外壳中并引出端子的组装体. 5.电容器组(capacitor bank): 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一群单台电容器. 6.电抗率(reactance ratio): 串联电抗器的感抗与并联电容器组的容抗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用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的原理及相关方法

用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的原理及相关方法 无功补偿的原理: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 集中补偿电容器作为补偿装置有两种方法: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串联补偿是把直接串联到高压输电线路上,以改善输电线路参数,降低电压损失,提高其输送能力,降低线路损耗。这种补偿方法的电容器称作串联电容器,应用于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上,用电单位很少采用。并联补偿是把电容器直接与被补偿设备并接到同一电路上,以提高功率因数。这种补偿方法所用的电容器称作并联电容器,用电企业都是采用这种补偿方法。按电容器安装的位置不同,通常有三种方式。 1.集中补偿电容器组集中装设在企业或地方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母线上,用来提高整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使该变电所的供电范围内无功功率基本平衡。可减少高压线路的无功损耗,而且能够提高本变电所的供电电压质量。

2.分组补偿将电容器组分别装设在功率因数较低的车间或村镇终端所高压或低压母线上,也称为分散补偿。这种方式具有与集中补偿相同的优点,仅无功补偿容量和范围相对小些。但是分组补偿的效果比较明显,采用得也较普遍。 3.就地补偿将电容器或电容器组装设在异步或电感性用电设备附近,就地进行无功补偿,也称为单独补偿或个别补偿方式。这种方式既能提高为用电设备供电回路的功率因数,又能改善用电设备的电压质量,对中、小型设备十分适用。

如何根据电力变压器容量选择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大小

如何根据电力变压器容量选择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大小 怎样正确选用电力电容器,如下几点供用户参考: 1、用户购买电力电容器最好直接到生产厂家或由生产厂家授权的代理商处购买,这样防止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 2、用户在选用电力电容器时,应注意电力电容器的产品外观是否完整,有无碰损,及生产厂家的名牌、厂址、质保卡、合格证、说明书等是否齐全。(厂名不全,如“威斯康电气公司”就是厂名不全,齐全的厂名应如“上海威斯康电气有限公司”。通讯地址等不详的产品,用户最好不要购买,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购买前最好与生厂厂家联系证实一下产品售后服务等情况。 3、用户在购买电力电容器时,还应注意标牌上的各种数据:如额定电量KVAR、电容量uf、电流是否对,最好用UF表测量一下,用兆欧表测一下绝缘电阻,生产成套装置的厂家有条件的话可抽查耐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用户购买电力电容器时,不能只讲究价格便宜,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一般电容器产品的价格差异是基于其成本的高低。如原材料的优劣:制造电力电容器的电容膜,有铝膜与锌铝膜两种,两者的价格相差很大,用锌铝膜制造的电容器相对成本高,当然质量也不同。此外,电容膜的优质一等品与二等品的价格不同,质量也不同。因此,用户在购买电容器时,价格是次要的,产品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4、安装使 用电力电容器,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安装之前,将每台电力电容器测量后,将产品序号做好纪录,再依次安装。值得注意的一点,生产成套装置的厂家应考虑到电容补偿柜的运输问题。如果将电容器安装好后运输,很容易造成电容器因运输途中的路面颠簸而碰撞损坏(特别是容量大的电容器因其自身高度和重量,最易因此受到损坏)。方便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起始点对电容补偿柜装上电容器进行测试后,将电容补偿柜(空柜)和电力电容器分开运输,直到最终目的地(直接用户处)再进行安装。 用户只要对电力电容器选用得当,可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设备运行与人身财产提供安全的保证。 二、对环境的原因直接影响到电力电容器的寿命。电压过高与冲击电流对电力电容器是致命损害。所以选用电力电容器时,应向生产厂家提供下列几点情况,这样生产厂家可为用户生产专用的电容器。 1、电力电容器设计温度标准45℃,超过45℃对电容器影响很大。(如上海虹桥机场国内候机楼配电房,其里面温度比外界的自然温度高出许多,普通电容器被封闭在柜子里,温度则更高。导致电容器在高温状态下发热过度,引起膨胀、漏液。而

补偿电容器运行规程

补偿电容器运行规程 1.一般规定 1.1 并联补偿电力电容器组必须装设单台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失压保护装置。 1.2 单台保护装置可用以下方法实现 1.2.1 单台熔丝; 1.2.2 单三角接线的零序保护; 1.2.3 单星形接线的中点电流平衡保护; 1.2.4 双三角接线的差流保护; 1.2.5 双星形接线的中点平衡或电压平衡保护; 1.2.6 相由几台串联而成时,串联元件差压或元件过电压保护或H型接线平衡保护; 1.2.7 单台熔丝可与其它五种保护之一配合时采用,其它五种保护根据一次接线只采用其中一种。 1.3 采用内熔丝电容器时,不必装设单台熔丝。而采用第1.2条规定的单台保护,每串联段的过电压保护,但仍应有整流过压及失压保护。 1.4 用熔丝保护时,必须使用专用熔断器与专用熔丝,熔丝额定电流为单台电容器额定电流1.3~1.5倍。 1.5 当同一变电站同一母线上(或同一电压并列运行的两段母线上)装有两组及以上电容器时,为限制合闸涌流,必须装设串联电抗器,

如安装地点有高次谐波,为限制高次谐波电流也应装设串联电抗器。对无高次谐波,仅为限制合闸涌流时,串联电抗器可按2%选择,对限制高次谐波电流的串联电抗器,根据谐波次数来决定,为限制三次谐波时串联电抗器应选13%,五次谐波6%,七次谐波3%。 1.6 防止切除电容器时,开关电弧重燃过电压,电容器母线上应单独装设避雷器和放电记录器,所用避雷器尽量采用性能较好的氧化锌避雷器。 1.7 容器组尽量配有专门的放电线圈,无专门放电线圈时,电压互感器作放电回路但要验标。 1.8 由于电容器始终在满负荷下运行,电容器回路的开闭回路设备,互感器,铝母线和电缆载面宜有较大裕度,一般情况下,互感器额定电流应为电容器电流1.5~2倍。电缆和母线载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1.9 对于投切较频繁(在运行期间,每日至少投切一次)的电容器组或单组容量为3000千乏以上时必须采用真空开关控制切投不频繁(如投入运行后,在一定时间内不退出的)以及单组容量小于3000千乏时,允许采用SN10—10型开关来控制,但无论用何种开关,遮断容量符合安装地点短路容量的要求。 1.10 投切较频繁的电容器组(指每天投切两次以上的),尤其是分组投切的多组电容器一般应安装自动切投装置,自动投切装置可按以下原则投切。 1.10.1 按固定时间自动投切;

无功补偿中各种型号的其意义

第1章绪论 1.1 无功补偿的意义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电力负荷的高速增长。尤其是近两、三年来,由于电力负荷增长迅猛,而发电装机容量和输配电能力不足,造成全国近20个省市电力供应紧张,部分省市出现限电拉闸[1]。与此同时,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电力生产与供应企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电能质量与无功功率有重大的关系。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一种不可缺少的功率。大量的感性负荷和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损耗,要求系统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否则电网电压将下降,电能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无功功率的不合理分配,也将造成线损增加,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无功功率从何而来?显然,发电机提供的无功功率相对负荷和网络对无功功率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仅仅依靠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也是极不经济的。无功功率最主要的来源是利用各种无功功率补偿(以下简称无功补偿)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无功补偿。因此,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电能质量和实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 低压电力用户量大面广,其负荷的功率因数又大都比较低,因此在低压电网中进行无功功率的就地补偿是整个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重要环节。 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主要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它包括固定电容器(FC)补偿和自动投切电容器的动态补偿以及两者混合补偿等方式。 电力负荷是随时变化的,所需要的无功功率也是随时变化的,为了维持无功平衡,要求无功补偿设备实行动态补偿,即要根据无功负荷的变化及时投切电容器。以往的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以机械开关(接触器)作为电容器的投切开关,机械开关不仅动作速度慢,而且会产生诸如涌流冲击、过电压、电弧重燃等现象,开关本身和电容器都容易损坏。据调查,我国过去使用的自动投切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在使用3年后损坏率达75%[2]。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智能型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这种以电力电子器件作为无功器件(电容器、电抗器)的控制或开关器件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被称为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 SVC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方向,它正成为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更新换代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