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滦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探讨一、滦河地区水资源特征
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流经沽源县、多伦县、隆化县、滦平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迁西县、迁安县、卢龙县、滦县、昌黎县、在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

全长877公里。

滦河流域位于东经115°30′-118°45′和北纬39°10′-42°40′。

流域南北长500公里,东西平均宽90公里。

上游最宽处1175公里,下游最窄处12公里,流域面积4480平方公里。

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

由于流域所跨纬度大,因而自然地理条件南北差异较大。

滦河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9条,即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潵河及青龙河。

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是伊逊河,长度和水量最大的是青龙河。

【1】
图1滦河水系及位置
滦河流域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下,高空受西风槽影响,气候寒冷干燥。

降水很少。

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多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特别是7、8两个月。

滦河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汛期自6月底到9月初,7、8月份内出现最大洪峰,冬春水量很少,3-4月由于融冰及融雪常形成不大的春汛。

5、6月则因干早而出现历时不长的枯水,虽历时不长,但流量常低于冬季枯水期,而为全年最小值。

3.滦河含沙量
滦河流域山区占90%以上,且大多是石质山岭,植被保存较好(植被覆盖度为30-60%)。

各河含沙量在河北省各河中是比较小的。

滦河流出燕山,至滦县
站含沙量为4.76公斤/立方米。

滦县以下流入平原,流缓沙沉,含沙量又有所减小,但因下游河道甚短,很快到达入海口,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形成滦河三角洲。

各河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大约90%集中在汛期(6-9月),尤其7、8月沙量最大。

汛期以外各月特别是冬春枯水期沙量很小。

个别河段接近于零。

4.结冰期
滦河流域结冰期为头年10月中下旬至下一年4月,各支流结冰期长短相差很大。

北部坝上河流结冰期约190天。

南部河流只有100天左右。

封冻天数由南向北50~100天不等。

最大冰厚0.30~1.0m。

【2】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
1.1991—2010年,滦河流域地表水年均供水量15.77亿m3,引滦入津年均供水量约5.54亿m3,地表水年均水资源量36.32亿m3,流域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58.7%。

滦河流域平原区1980—2000年浅层地下水资源量8.9亿m3,1991—2010年年均浅层地下水开采量11.08亿m3,浅层地下水总体开发利用程度为124.5%,处于超采状态。

1.3供用水情况2003—2012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滦河流域2003—2012年供、用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年均供、用水量36.7亿m3。

其中,地表水年均供水量1
2.7亿m3,地下水年均供水量2
3.8亿m3,占总供水量的60%~70%,其他水源供水量0.2亿m3;生活用水量呈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一方面在加大节水,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唐山铁矿的发展和首钢向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的迁移,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用水量从无到有,逐渐上升;农业用水量受径流量丰枯、种植结构、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呈下降态势,其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从 2003 年的 70%下降到 2012 年的64%。

【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量呈减少态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自 1999 年以来,滦河流域持续干旱。

2003—2012 年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与1956—2000 年系列相比,减少 18.75 亿 m3,减幅达29.7%;担负向天津、唐山以及滦下灌区供水的潘家口水库2003—2012年年均入库水量只有 20世纪90年代年均入库水量的 34%,入库水量持续减少影响了下游用水,天津市 2000—2012 年被迫进行了 7 次引黄应急调水。

2. 水库水源地水质恶化,严重威胁供水安全。

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是天津市、河北唐山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但随着滦河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入河排放量逐年增加,再加上库区周边农业及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水库网箱养鱼无序发展等因素影响,水库水质下降明显。

3. 水土流失状况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滦河流域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中度以上侵蚀面积达 49%。

经过多年治理,滦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边治理边破坏、治理标准偏低、植被保
存率不高等问题仍较普遍。

再加上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面源污染加剧、河道断流、湿地萎缩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

四、几点建议
1.加强相关部门对滦河流域的监督管理。

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流域监测站网,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生态环境和湿地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等全方位的检测保护滦河流域。

3.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依据水功能区划,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提出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依据。

4. 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以强化高效节水为前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以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为控制,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支撑、合理分配、优化配置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五、结语
希望滦河能够在各方的努力下,继续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作用,造福一方百姓,我们也能够更加和谐的与自然相处。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自然地理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01-205
2.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自然地理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05-209
3.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海河水利:朱晓春,王立明,刘江侠1004-7328(2015)01-0006-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