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磷酸铁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并介绍当前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的各种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的构成磷酸铁锂电池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组成的。

其中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负极材料为石墨,电解液为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的混合物,隔膜为聚合物材料。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问题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充和过放过充和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充电放电过程的不平衡,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过充会导致电池内压力升高而发生膨胀、漏液、起火等现象;过放则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发热等。

2. 热失控电池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导致热失控现象,甚至发生爆炸等严重事故。

3. 机械损伤外力打击、挤压、穿刺等机械损伤都可能使电池内部结构发生破损,进而引发安全问题。

为了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

以下主要从材料、电池设计、电池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研究。

1. 材料方面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对电池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采用硅材料和氧化铁材料等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2. 电池设计方面在电池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增加隔膜厚度和电池外壳厚度等措施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同时,设计合理的安全阀和过热保护等装置也可以有效降低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3. 电池管理方面电池的管理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电池充放电监控、电池温度监控、电池状态估计等。

结语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能源储存需求的不断增长,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电池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上持续投入精力,不断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及其性能对

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及其性能对

2024年第05期总第324期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及其性能对比分析林鹤马亮王全恒杜孟强王天航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轨道交通替换铅酸电池的新选择。

以青岛地铁2号线辽阳东路车辆基地供电专业直流屏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对比分析铅酸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在我国轨道交通中的性能、运维及安全等技术要素,阐述该方案可以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蓄电池选型的新途径。

关键词: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绿色城轨;浮充;运维;安全中图分类号:U461收稿日期:2023-09-10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4 05 0281应用背景青岛地铁2号线从2017年12月开通至今,电源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铅酸蓄电池,存在鼓包漏液、极柱腐蚀、内阻增高等问题,有起火冒烟的安全隐患,加上铅酸电池体积大笨重寿命短、更换困难、无蓄电池监测系统等,使得蓄电池运维管理费时费力、运维难、效率低、成本高。

青岛地铁运营公司一直在寻找性能更优、系统更完善、安全性更高的新型蓄电池系统的解决方案[1]。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磷酸铁锂电池凭借体积小、安全性高、绿色环保、免维护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公交、电力、银行、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

同时国家“双碳”政策体系的构建,青岛地铁也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城轨的政策,提倡使用绿色能源产品,因此青岛地铁运营二中心在辽阳东路车辆段牵混所对磷酸铁锂蓄电池进行试用研究,选用了一套ES217V100Ah 的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如图1所示。

图1辽阳东磷酸铁锂电池组2铅酸电池被替代的必然性分析a.从蓄电池性能来看:铅酸电池存在重、体积大、占用面积大、能量密度低、含铅不环保、气体复合效应对温度敏感、循环寿命短等诸多短板,长时间使用会因极柱腐蚀导致内阻增高,存在安全隐患。

铅酸电池质量比能量为35~40W·h/kg ,远低于市面上的锂电池,被高性能替代是必然。

浅谈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与应用3000字符(论文资料)

浅谈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与应用3000字符(论文资料)

浅谈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与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磷酸铁锂带电池应运而生,这种类型的电池所具优势明显,如安全性好、没有记忆效应、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以及能量密度大等。

下面笔者就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以及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滇池;性能;磷酸铁锂;储能一、前言目前在锂电池的研究中,所研究的主要正极材料包含有LMin2O4、LiCoO和LiNiO2等,但因钴资源有限,再加上其有毒,在制备钼酸锂上难度较大。

自从磷酸铁锂所具的可逆嵌脱锂特性被报道以后,该材料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关于该材料方面的研究和文献报道也随之增多,和传统锂电池比较,磷酸铁锂电池所具安全性能较好,原材料来源比较广泛,循环寿命长且成本较低等,目前在通信、电网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二、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分析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由LiFePO4材料所构成,由铝箔连接正极;电池负极为碳石墨构成,由铜箔和负极连接;电池中间为聚合物隔膜,借助于此隔开电池正负极,其中锂电子能经过隔膜,而电子不可经过隔膜,在电池内存在电解质。

于LiFePO4和FePO4间完成电池充放电反应,充电期间,LiFePO4缓慢脱离出锂离子成为FePO4;放电期间,锂离子嵌入FePO4逐渐形成为LiFePO4。

当电池在充电时,自磷酸铁锂晶体电池中锂离子迁移至晶体的表面,于电场力不断作用下开始进入电解液,接着穿过隔膜,而后通过电解液迁移至石墨晶体表面,继而嵌入到石墨晶格。

在此时,电子通过导电体逐渐流向电池正极铝箔集电极,通过极耳—电池正极柱—外电路—负极极柱—负极极耳逐步流向至铜箔集流体,最后再通过导电体流至石墨负极,从而使负极电荷可达到平衡。

电池在放电期间,锂离子脱嵌于石墨晶体,进入电解液,接着穿过隔膜,通过电解液迁移至磷酸铁锂晶体表面,而后重新嵌入至磷酸铁锂晶格中,此时,电子通过导电体逐渐流向至铜箔集电极,通过极耳—电池负极柱—外电路—正极极柱—正极极耳而流向至铝箔集流体,并再通过导电体流至电池正极,以便正极电荷达到平衡。

磷酸铁锂电池安全吗

磷酸铁锂电池安全吗

磷酸铁锂电池安全吗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
的安全性能。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疑虑。

那么,磷酸铁锂电池究竟安全吗?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磷酸铁锂电池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的安全性。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采用了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这种化学成分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过充、短路等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能更加出色。

因此,从化学成分上来说,磷酸铁锂电池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其次,磷酸铁锂电池在设计和制造上也考虑了安全性这一因素。

现代磷酸铁锂
电池在外壳设计、内部结构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优化,以确保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都能够保持稳定的安全性能。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还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如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路保护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安全性。

再者,磷酸铁锂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

目前,磷酸铁锂电
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无人机等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表现良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安全事故。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综上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在化学成分、设计制造和实际使用中都表现出了良好
的安全性能。

当然,作为用户,我们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使用和充电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因此,可以说磷酸铁锂电池是相对安全的,但在日常使用中仍需谨慎对待,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动力电池产品分析磷酸铁锂与钛酸锂电池的比较研究

动力电池产品分析磷酸铁锂与钛酸锂电池的比较研究

动力电池产品分析磷酸铁锂与钛酸锂电池的比较研究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关键组件之一,成为了汽车领域和能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都是动力电池中常见的两种类型。

本文将分析磷酸铁锂电池与钛酸锂电池的特点,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

一、磷酸铁锂电池的特点磷酸铁锂电池,也被称为LiFePO4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首先,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可以实现较长的续航里程,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

其次,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可经受高达数千次的充放电循环而不会出现明显的容量衰减,这使得其在储能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风险相对较低,其安全性能较好,不易发生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

二、钛酸锂电池的特点钛酸锂电池,或称为Li2TiO3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首先,钛酸锂电池的比能量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两倍以上,能够提供更高的续航里程,并适用于需求较高的电动汽车市场。

其次,钛酸锂电池具有较快的充电速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然而,与此同时,钛酸锂电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量衰减速度较快、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以及安全性能的挑战等。

三、磷酸铁锂电池与钛酸锂电池的比较1. 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相对而言,钛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能够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

2. 充放电速度:钛酸锂电池的充电速度明显快于磷酸铁锂电池,用户可以更快地完成充电,提高使用效率。

3. 循环寿命:相对而言,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可以经受更多次的充放电循环,而不会出现明显的容量衰减。

4. 安全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在热失控风险方面表现更好,相对较低的安全风险使其在储能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磷酸铁锂电池与钛酸锂电池在不同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衰减规律及加速寿命试验的研究共3篇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衰减规律及加速寿命试验的研究共3篇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衰减规律及加速寿命试验的研究共3篇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衰减规律及加速寿命试验的研究1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高能量力量源,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使其成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中的主要选择。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性能会逐渐下降,甚至造成寿命严重缩短。

因此,了解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衰减规律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研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磷酸铁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组成。

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导致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转移,从而实现电荷转移过程。

其次,需要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性能衰减规律。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的衰减规律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溶液中的锂离子,正负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电池的结构和制造工艺等。

其中,锂离子的迁移和浓度均衡是影响循环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实验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快速充放电、过充和过放等极端工作条件下,循环性能会更快地下降,寿命缩短。

例如,在100% SOC下放电,寿命只有100次。

最后,加速寿命试验是增强磷酸铁锂电池稳定性和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

加速寿命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加速电池的充放电循环,通过连续循环、高温、高速充放电等方式,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工作环境和应力,进一步研究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并确定其使用寿命。

通过加速寿命试验,可以快速评估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改进。

一些改进措施包括优化电池制造工艺、改善电池结构,优化正负极材料,提高电池容量等。

总的来说,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性能衰减规律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研究对于提高其性能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

随着电池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磷酸铁锂电池在未来的应用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对于其循环性能衰减规律的研究以及加速寿命试验的实施,是提高其性能和延长寿命的关键所在。

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指标

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指标

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指标磷酸铁锂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好的安全性能。

它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成为目前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流电池材料之一。

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指标是评价其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从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介绍磷酸铁锂材料的特点。

磷酸铁锂材料的容量是评价其储能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表明,磷酸铁锂材料的比容量可达到170mAh/g左右,较传统的锂钴酸材料相当或略高。

这意味着磷酸铁锂材料在单位质量下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荷,从而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

这对于电动汽车等需要长时间持续供电的应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磷酸铁锂材料的循环寿命也是一个关键指标。

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容量的次数。

磷酸铁锂材料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循环寿命可达到几千次甚至更多。

这得益于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较低的自放电率。

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电荷存储能力,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磷酸铁锂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相比于其他锂离子电池材料,磷酸铁锂材料在高温、过充和短路等极端情况下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热失控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这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火灾和人身伤害的风险。

磷酸铁锂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电池在不同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一致性能的能力。

磷酸铁锂材料在高温、低温、高速充电和快速放电等极端条件下,其性能变化较小,保持较高的电荷存储能力。

这保证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使用场景下仍然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出,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其性能。

磷酸铁锂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优势。

这使得磷酸铁锂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首选电池材料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磷酸铁锂技术的不断改进,相信磷酸铁锂电池将会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性能与快速充电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性能与快速充电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性能与快速充电研究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因其高能密度、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低成本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然而,高速充电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也是电池应用领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快速充电方面的研究进展。

1. 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1.1 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磷酸铁锂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

其中,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Graphite),电解液是锂盐(LiPF6)溶液。

1.2 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都会发生电化学反应,而电解质起到电介质和离子传递的作用。

充电时,电池内部发生以下反应:正极:LiFePO4 ↔ Li+ +FePO4+e-负极:C+Li+ ↔ LiC电池处于闭路状态,Li+离子由正极穿过电解质进入负极,在负极与C发生化学反应,形成LiC化合物,同时电池内部外部上下的电子流动,电池被充电。

放电时,电池内部发生以下反应:正极:Li+ +FePO4+e- ↔ LiFePO4负极:LiC ↔ C+Li+电池处于开路状态,电子从负极进入正极,Li+由负极经电解质进入正极,与FePO4结合,形成LiFePO4,同时电池输出电能,被放电。

1.3 磷酸铁锂电池的特点磷酸铁锂电池,基于Li+离子在物质中的移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等特点。

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具有以下诸多优点:(1)良好的循环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高倍率充放电,并具有高的循环寿命和极佳的循环稳定性。

(2)较低的内阻: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阻较小,因此它可以提供更高功率密度,适合应用领域较广。

(3)较高的放电平台电压:磷酸铁锂正极的平台电压在3.3V 左右,相对于其它类型的锂离子电池更高。

(4)安全性:相比其他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有较好的安全性,在高温、短路等极端条件下,电池仍能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电动车应用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安全。

电池的安全性归根到底体现的是温度问题。

任何安全性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温度升高直至失控,直至出现安全事故。

电池的安全性检测通常包括过充电、过放电、穿刺、挤压、跌落、加热、短路等,在这些情况下,会引起电池温度上升或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达到某一底限温度值,大量的热产生由于不能及时被消散引发一系列放热副反应,从而出现热失控。

热失控一旦被引发就完全不能停止,直到所有反应物被完全地消耗,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电池的破裂,随之伴有火焰和浓烟,有时甚至是电池的爆炸。

在锂电池当中,公认的以LiFePO4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具有最好的安全性能。

主要是由于LiFePO4在高温条件下的氧保持能力好,即使在超过500℃的高温也不会失氧,比钴酸锂、锰酸锂及三元材料等药高得多。

但在滥用条件下,即使LiFePO4为正极的锂电池,也会出现安全性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不同的安全性检测条件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安全性问题最终的反映是热量累积或能量短时释放引起的温度迅速升高出现失控。

在电池滥用过程中,产生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负极SEI膜的分解;(2)负极与电解质的反应;(3)电解液的热分解;(4)电解液在正极的氧化反应;(5)正极的热分解;(6)负极的热分解;(7)隔膜的溶解以及引起的内部短路。

电池抵抗各种滥用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产热和散热的相对速度。

当电池的散热速度低于产热速度时,它可能会遭受热失控。

1.测试对象与设备2.试验3.结果与分析3.1过充电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时发生式(1)所示的反应,Li不完全脱出,生成物为LiFePO4和FePO4。

LiFePO4——LiFePO4+FePO4+Li+xe电池过充时,Li+大量脱出,生成的FePO4增多,引起较大的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势,使电池的电压快速升高;过多的锂脱出,极片上的粘结剂被破坏,使正极膏片从集流体上脱离,出现大面积掉膏,脱出的Li聚集在负极片上,形成点状白点;电池正极附近的高氧化氛围引起电解液氧化分解使过充电池剩余的电解液较少,电解液分解产生更多的热量和气体,使电池鼓胀加剧,爆炸的可能性加大;LiFePO4在过充时发生了不可逆分解,有氧气和含Fe的物质生成,电解液因含有Fe3+而显出黄色,与解剖电池时看到的情况一致。

水、乙醇等质子性化合物,在电池的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与LiPF6发生反应,造成HF含量的增加;而水和HF又会和SEI膜的主要成分ROCO2Li和Li2CO3反应,从而破坏SEI膜的稳定性,致使电池性能恶化,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金属杂质离子具有比锂离子更低的还原电位,在充电过程中,它们首先嵌入碳负极中。

减少锂离子嵌入的位置,从而减少了锂离子电池的可逆容量。

金属杂质离子含量高时,不仅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可逆容量的下降而且还可能因为它们的析出导致石墨电极表面无法形成有效的SEI膜,使整个电池的性能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将杂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同倍率充电对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有影响。

Tbishima和Yamaki在对电池以不同的倍率进行过充实验发现,低倍率(<C/5)完成过充实验,不会有热耗散;高于lC倍率完成电池过充实验有热耗散。

电解质氧化反应产生的热效应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高倍率充电产生的热量高,电池容易发生爆炸。

对电池在高压下充电时内部发生的放热反应有如下解释:在大约4.5V时,比在普通充电条件下有更多锂离子嵌入负极,如果碳负极的嵌锂能力差,金属锂可能沉积在碳表面,则可引起剧烈的反应;电解质的氧化电位比锂离子完全从正极脱出的电位大约高0.2V,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后,电解质开始氧化,此氧化反应产明显的热效应;同时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成正比。

所以高倍率充电产生的热量高。

决定锂离子电池过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包括化学热和物理热,它是导致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在LixCO2体系的过充过充过程中,电能、化学能及物理热之间是这样一来转化的:当x 介于0.16和1.0之间时,主要是外界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平稳地储存在体系内,小部分电能因各种极化产生物理热而散发出去,电池温升很小。

当x=0.16时,LixCO2被氧化为Co并放出氧气,CO又与电解液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电池内部温度达到180℃以上,触发了阳极Liq及锂金属的剧烈氧化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发生热失控,从而导致电池的然烧和爆炸。

所以说,阴极是导致过充安全问题的直接导火线(Trigger),而阳极则是导致过充安全问题的最终完成者。

热是决定电池过充成败的唯一因素,在过充过程中有放热(包括化学热和物理热)与散热一对矛盾,若两者相等,则系统(电池)温度达到平衡;若放热大于散热,则会导致体系温度升温,并试图在较高的温度点建立新的平衡。

若该平衡点达到或超过阳极化学反应的临界点(180℃),则休系发生热失控,导致体系着火、爆炸等安全问题。

改警外内散热可提高池的抗过充性能.以不同大小电流(倍率)进行过充,虽然其发生热失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总是发生在阴极材料Lix;0.16时,说明是该材料晶体结构稳定的临界点,也是决定过充能否安全通过的关键点。

大的cB(如cB粗)对过充性能并无明显改善,否定了前人所认为的过充中热失控是由于过充的锂析出,产生锂枝晶进而刺破隔膜造成内部短路发热而导致。

以IFR26650E电芯为实验对象,进行过放电检测实验:实验0.2C、0.5C、1C电流下进行过充电,检测电压和电池温度的变化。

3.2热箱实验热箱实验检测锂离子电池高温热稳定性,是对二次电池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安全性测试。

电池的热稳定性一方面取决于正极材料的类型,同时也受电极嵌锂量和电解液特性的影响。

负极嵌锂量越多,电池进行热箱时热耗散发生的环境温度越低;同时随着正极嵌锂量的增加,电池的热稳定性增加。

还发现电解液的类型也影响电池的热稳定性,EC/DMC的电解液稳定性高于PC/DMC。

而负极材料的安全隐患在于SEI膜的分解及它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

阴阳极材料在不同SOC状态下,其热稳定性形为不一样,但一般而言,随着SOC的上升,其与电解液开始反应的温度降低,放热量增大。

对满充的阴极,其与电解液反应温度临界点为170℃,而满充的阳极其与电解液反应温度临界点为260℃。

电池在热箱测试过程中,阴极是电池产气的主要来源,约占80%。

这些气体主要是满充电的钻酸锂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进一步氧化电解液溶剂而产生。

阳极所产生的主要气为CO,另外还有CH4等,主要是由C与电解液溶剂发生还原反应的产物。

温度从150℃逐渐向上试验,在烘箱中搁置,直至电池温度出现变化。

试验过程中检测电池的温度和电压变化。

3.3穿刺实验针剌试验就是模拟电池的内部短路,电池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集流体毛刺,隔漠皱褶以及不良卷绕均可引发内部短路,而外部保护电路也没有办法解决内部短珞问题,因此内部短路测试对电池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J.R.Dahn将18650型LiCoO2电池内置一个热电偶,当电池穿钉过程慢速完成,穿钉深度小于4.5mm时,钉的温度超过了600℃;当迅速、深度地完成穿钉实验,穿钉深度达到7.5mm的情况下,钉的温度不会超过140℃。

穿钉过程缓慢进行,反而内短路时间长,产生的内热较大,电池的热失控问题更容易发生。

电池穿钉产生温度升高主要是电池内部阴阳极膜片、集流体和钉子间发生短路,短路造成较大的电流,引起穿钉处阴、阳极膜片温度升高。

在各种短路模式中,阴极极集流体铝箔和阳极膜片间的短路是引起电池迅速升温甚至是着火的主要原因。

该模式的短路电阻小、电流大,可以引起穿钉处阳极温度迅速升高,达到锂的着火点(180℃),点燃阳极,进而点然整个电池。

这是引起电池穿钉着火的直接原因和机理.。

FP/PE/PP隔膜在穿钉中的行为:聚乙烯隔膜熔点低于聚丙烯,PP/PE/PP三层复合隔膜的电池穿钉时当温度升高到聚乙烯熔点后隔膜熔化,钉子周围的隔膜孔闭合,离子通道被关断,电池内阻增大,电流密度降低,从而可以阻止热失控的发生。

为了降低穿钉后电池的温度,在电池结构设计中并入了铜箔/隔膜/铝箔这一结构,电池穿钉后,铜箔铝箔直接短路,由于其短路相对于电池内部其他短路来说电阻很小,可以分流穿钉后的大部分电流,使得穿钉处的温度降低,电池更安全。

钉子的直径也是影响穿刺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穿刺的过程中,当钉子进入电池时就会发生瞬间内部短路。

这是因为在钉子与电极之间形成的回路件的电流会产生大量的热所致。

钉子与电极间的接触面积是根据针刺深度的不同而不同,针刺越浅,接触面积就越小,局部电流密度和产生的热量就越大。

当局部产生的热量导致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分解时,热失控就会发生。

另一方面,如果电池被完全穿透,则接触面积的增加就会减小电流密度,由于电极与钉子间的接触面积小于其与金属集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所以内部短路电流比外部短路时要大得多。

(1)实验两种直径的钉子,检测电池温度和电压变化;(2)实验穿刺速度对电池温度的影响3.4短路外部短路主要引起的是电池温度的上升。

由于短路产生大电流放电,使电池内部的热量来不及散发,导致电池温度急剧上升,达到一定温度情况下,引发一系列的放热反应,从而出现热失控现象。

检测短路过程中电池的电压、温度。

检测短路过程中电池的电流变化、现象等。

测量短路电阻。

3.5过放电在高电压大型电池应用中,串联电池数量多,在没有单体放电控制的条件下,会出现过放电现象。

过放电过程中,主要引起的是负极集流体的分解以及电解质的分解。

实验0.2C、0.5C、1C电流下进行过放电,直至电池出现失效,检测电压和电池温度的变化。

3.6挤压挤压过程主要还是一个短路过程,短路电阻的大小与挤压后电极表面接触的面积有关。

PC/DMC电解液体系的开始分解温度数据溶剂电解质盐添加剂分解温度溶剂电解质盐添加剂分解温度PC/DMC 无无265PC/DMC 无MnO2 132 LiClO4 无217LiClO4 MnO2 138LiCF3SO3 无268LiCF3SO3 MnO2 144LiPF6无156无金属锂/MnO2 187无金属锂185LiClO4金属锂/MnO2 173LiClO4金属锂149LiCF3SO3金属锂/MnO2 171LiCF3SO3金属锂155不同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反应数据温度范围反应类型热反应结果放出热(J/g)120~150LixC6+电解质(液体)破坏钝化膜350130~180聚乙烯隔膜融化吸热-190160~190聚丙烯隔膜融化吸热-90180~500LiNiO2+电解质析热峰位约200℃600220~500LiCoO2+电解质析热峰位约230℃450150~300LiMn2O4+电解质析热峰位约300℃450LiFePO4+电解质析热峰位约450℃130~220 LiPF6+溶剂能量较低250240~350LixC6+PVDF粘结剂剧烈反应1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