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的故事、意思
初二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薛谭学讴

初二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薛谭学讴
初二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薛谭学讴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答案: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2.D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寒假小学六年级语文培训资料 第五讲 文言文阅读

寒假小学六年级语文培训资料第五讲文言文阅读【学习要点】1、初步了解常见的文言文词语。
2、能初步用现代汉语说说文言语句的意思。
3、初步了解文言语段的基本内容。
【快速热身】三国故事之三: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振住了,不能流动了。
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方法。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4、翻译:谭乃谢而求反。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6.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1、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振住了,不能流动了。
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方法。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阻止②响遏.行云:停止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4、翻译:谭乃谢而求反。
译文: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他那知错就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6、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习应虚心,不能浅尝辄止。
【基础操练】晏子使楚(节选)晏子使楚,楚人以其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课前文言小故事

豫让刺赵襄子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 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 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 分其地。 豫让遁逃山中,曰:“吸乎!士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 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 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 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译文】
10 郑国躁人
【原文】昔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
弈不胜则啮其子。人日:“是非鹄与子之罪也。 盍亦反而思乎?”弗喻。卒病躁而死。
【译文】曾经在郑国有一个脾气急噪的人,射箭射
不中(箭靶)就会把箭靶给打碎,与人下棋赢不 了就会咬他所持的棋子。人们都说:“这不是靶子 和棋子的过错啊。你为什么不反过来从自己身上 想一想呢?”他总想不明白,终于因为急躁而得病 死了。
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 他回到家,忘记了放牧的牛。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他一顿。过后, 他仍像当初一样。他的母亲说:“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 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 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 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个个面目狰 狞凶恶恐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
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 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 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 在焉。 人曰:"盍救诸? "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 立而观之,遂没。
成语典故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石门实验小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人教版3到6年级的成语故事典故集1、成语故事:“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
晋平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
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
”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作县官。
解狐上任后,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能担当这个职务?”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
”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法官,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当了法官,后来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执法的好法官。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称赞说:“好极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别人不计较私人仇怨,对自己不排斥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形容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2、成语故事“水滴石穿”水滴石穿的意思是: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
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
比喻只要有恒心,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水滴石穿故事: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语文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及答案解析(最新6篇)

语文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及答案解析(最新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及答案解析(最新6篇)《薛谭学讴》阅读答案篇一【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一至四年级四字成语故事

一至四年级四字成语故事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薛潭学讴的道理

薛潭学讴的道理
薛潭学讴的道理,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薛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习唱歌。
薛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技巧,便向老师告辞。
秦青并没有挽留他,而是在郊外设宴为他送行,并在席间高歌一曲。
秦青的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让薛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决定留下继续学习。
这个故事传达了几个重要的道理:
谦逊与自知之明:薛潭最初的自满让他忽视了自己的不足,而老师的一曲让他认识到了真正的艺术境界,从而激发了他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学无止境:薛潭最初认为已经学成,但最终明白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告诉我们,无论学到了什么程度,总还有更高层次的技能和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秦青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薛潭的骄傲和不足,而是用自己高超的歌声来启发学生,体现了一个老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智慧。
尊重和欣赏他人:通过薛潭对秦青歌声的赞叹和重新学习的决定,我们可以感受到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才能是学习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激励的力量:秦青的行为给薛潭以激励,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并激发了他继续学习的渴望。
这说明正面的激励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薛潭学讴的故事提醒我们保持谦虚的心态,追求终身学习,尊重和欣赏他人,同时也体现了良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古代寓言故事给予我们的辩证话题

⑩畏影恶迹
原文: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庄子·渔父》)
含义:一个愚人要逃脱自己的影子和脚印,急跑不止,力竭而死。后以“畏影恶迹”,比喻人不明事理。
辩证话题:影不离身与自然规律(强调不要做违背事理的事)
辩证话题:人文关怀与长治久安(强调以人为本)
②玩物丧志
原文: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人的思想及言论都要合平正道)。不作无益害有益(不做对人无好处的事,危害有益的事),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尚书·旅獒》)
含义:贪图某种玩好,会使人丧失志向。
辩证话题:志向高下则前途迥异(强调志向的作用)
含义: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下约会,大水来了,尾生守信抱柱淹死。表示坚守信约。李白诗云:“长存抱柱倌,岂上望夫台?”
辩证话题;诚信(强调坚守倌约)
⑩得鱼忘荃
原文:茶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捕鱼竹器),蹄者(捕兔网)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言论)。(《庄子·外物》)
含义:得鱼忘荃比喻忘本。
含义:井底之蛙见一井之水,不知沧海之大。后喻人识见浅陋,眼光短浅。
辩证话题;境界高下、视野宽窄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环境的作用,要学会走出小圈子)
⑦潦上之乐
原文:庄子与惠于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予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予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庄子·秋水》)
@探骊得珠
原意:河上有人没入深水得到了颗宝珠,他的父亲劝他不要再这样冒险,因为宝珠必然藏在骊龙颔下,如果碰不巧,就会被骊龙害死。原文曰:“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领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予尚奚微之有哉?”(《庄子·列御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遏行云的故事、意思
响遏行云是一个汉语成语,“响”,指声响;“遏”,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
“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飘动。
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嘹亮。
响遏行云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叫薛谭的人很善于歌唱,他嗓音嘹亮,音色极美,为了让自己的更上层楼,他拜当时的著名歌唱家秦青为师,跟随秦青学习唱歌。
日复一日,薛谭自以为完全掌握了老师的技艺,就想出师,于是请求辞别秦青,准备回家。
秦青知道这是自己的爱徒自认为已经学成,他并不阻拦,而是将他送到郊外为他饯行。
那日风和日丽,春色盎然,秦青就不自觉地跟着大自然的律动,打着节拍唱起送别的悲歌,声音让林中的树木为之共振,回响让空中的彩云停止了飘动。
薛谭被这歌声深深震撼,这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
请求继续跟随秦青学习,终身不敢再提起学成回家的事。
响遏行云的意思
“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飘动。
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嘹亮。
响遏行云的主人公是谁?
薛谭,古代传说人物。
战国时秦国人,善歌。
薛谭师从著名歌唱家秦青学习技艺,薛谭非常聪明、好学,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
“响遏行云”的典故就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