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苏科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第1课时)(无答案)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第1课时)(无答案)

§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形成原因.2.知道电流的单位.3.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课堂活动】活动一:认识电流1、类比法引入电流概念。

2、阅读课本P70回答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简称,电流用字母表示,国际单位:()常用单位有:1安培(A)=毫安(mA) 1毫安(mA)=微安(μA)学生回答: 0.2A=________mA600μA=__________mA=_________A3.学生阅读书本P71页的身边的电流值,完成以下以下内容:(1)日光灯(2)电冰箱(3)电饭锅(4)柜式空调活动二:认识电流表请带着下列问题,认真观察电流表,并完成课本内容:1.电流表的表盘上有什么字母?它表示什么含义?2.电流表有几个接线柱,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回答:练习电流表的读数(右图)活动三:练习使用电流表:学生阅读课本P73页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完成以下内容:1.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对准线,如有偏差,进行校正。

2.电流表必须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0.6”或“3”接线柱(流入/流出)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入/流出)电流表。

3. 量程使被测电流不超出电流表:在已知电路中电流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大/小)量程,如果读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选用量程,这样读数。

4. 绝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否则。

学生回答: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 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15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 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活动四:课堂练习1.请对以下几个常用的电流值进行单位换算。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2 变阻器 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2  变阻器  学案

二、变阻器【学习目标】(1)熟悉常用的滑动变动器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重点、难点】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学习过程】活动1:模拟调光灯实验器材:电池(电源)、开关、灯泡、铅笔一支、电流表一只、若干导线。

利用这些器材制作一个简易的调光台灯(如图所示电路)。

当M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心长度变,电流表的示数变_____,灯的亮度_______。

当M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心长度变_______ ,电流表的示数变_____,灯的亮度_______。

思考:灯为什么会连续变亮(暗)?因为改变了铅笔芯的长度。

投影: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变阻器定义:。

常见的变阻器有、、。

活动2:对照滑动变阻器实物,认识滑动变阻器结构。

(1)实验室里常用的滑动变阻器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①、②、③、④、⑤。

(2)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原件符号(4)铭牌含义:200Ω,1.5A ;活动3: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的亮度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向右移动滑片,改变灯泡的亮度,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使用的接线柱变阻器接入哪一部分滑片移动方向接入电阻线的长度变化电阻的变化灯泡亮度变化电流的变化向右向右向右向右向右向右)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工作原理)。

(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应在电路中使用;接线要“”;闭合开关前应最大的位置。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②。

【课堂巩固】1.若把一只标有“20Ω,2A”的电阻和一只标有“50Ω,1.8A”的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A. 2AB. 1.8AC.0.2AD.0.8A2.如右图所示滑动变阻器,将其接入电路,使滑片P向B端滑动时,使其连入的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A.C和A B.C和B C.D和B D.A和B3.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变阻器的是()A.普通家用的白炽电灯B.电视机或收音机C.无级调光书写台D.调温电熨斗4.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 1.5A ”的字样它的意义是( ). A .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B .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C .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D .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5.如图,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P时,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两种接法是6.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A 、B、C 、D 、分别代表四个接线柱,若滑片P 向左移动,要使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可以将导线接在 两个接线柱上;若导线接在 两个接线柱上时,阻值最大且不变;若导线接在 , 两个接线柱上时,阻值为零 【课后巩固】1.如图1所示电路,AB 是一段电阻丝,当导线夹由A 向B 移动的过程中,电灯亮度将( ) A .变亮 B .变暗 C .不变 D .无法判断是否变化2.如图2是连入电路的两只相同的电阻箱,甲图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Ω;乙图连入电路的阻值是 Ω,这种电阻箱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是 Ω.3.变阻器在生产技术上有广泛的应用,调节电视机和收录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就是一种 .剧场里的照明灯是利用改变接入电路中的______________来改变通过灯泡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逐渐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就越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只灯泡的灯丝断了,灯丝接好后仍能使用,但灯泡的亮度要比原来____________,这是因为灯丝的电阻比原来____________,通过灯丝的电流比原来____________.5.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1)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_____; (2)图中R 是电学中的什么元件_ ___; (3)油量表是用______________表改装的;(4)当油箱中的浮标向上运动时,R 的电阻值将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将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6.在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当滑片P 向左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7.如图,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连入电路后,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滑片P 1和P 2的位置应为( ) A .P 1、P 2都移至最左端 B .P 1、P 2都移至最右端C .P 1移至最左端,P 2移至最右端D .P 1移至最右端,P 2移至最左端8.提供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并在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树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树:第1节分子热运动考标要求: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课前学习1.常见的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课内探究探究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探究2: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探究3: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除了引力之外,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同时存在)(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分子间表现为___________。

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间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

(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_,比固体的___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因此,液体较难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对能量的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二、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和有关。

(2)实验采用研究方法。

(3)实验中通过来比较动能大小。

这是法。

(4)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5)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2、题例:(1)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2)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停止后,它的动能为。

(3)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时,它的动能。

(4)火箭发射升空时动能,安全返回着陆时动能。

二、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通过来比较重力势能大小。

(2)图甲、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3)图乙、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三、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

物体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2、题例:a、下列物体具有哪种能(1)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

(2)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

(3)正在空中下落的伞兵,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平地面滚动的铅球,具有。

b、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1)汽车沿着斜坡匀速上行动能,重力势能。

(2)电梯上升得越来越快动能,重力势能。

(3)皮球在空中下落动能,重力势能。

(4)洒水车洒水时在平直马路上匀速前进动能,重力势能。

四、机械能:。

五、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活动一:如图,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1、摆球从A点到B点过程中:速度,动能;高度,重力势能;把能转化为能。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课时)导学案(新版)苏科版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课时)导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苏科版【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是否具有能量的判断方法。

2.知道什么是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并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能的初步概念1.一个物体具有对外的本领,就称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的单位是。

2.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二、物体的动能1.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猜想与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想一想:如何来判断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如何控制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大小?方法点拨: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来表示物体动能的大小。

课题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速度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质量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课题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主备班级学号姓名较。

较。

实验结论2.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三.物体的弹性势能探究: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1.发生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叫势能,2.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越大,形变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

四.物体的重力势能1.的物体同样也具有做功的本领,它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将“重锤”举高,让它自由下落,将“桩”打入沙中,想一想:像这样打桩,要想打得深一些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方法1:;方法2:。

2.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8595 96C3 雃Z34661 8765 蝥/37340 91DC 釜26708 6854 桔25731 6483 撃36531 8EB3 躳36085 8CF5 賵;37702 9346 鍆34214 85A6 薦40381 9DBD 鶽A23221 5AB5 媵。

九年级物理上册14.2变阻器学案新版苏科版2

九年级物理上册14.2变阻器学案新版苏科版2

课题:第二节变阻器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能画出变阻器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2)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如何引起电流的变化。

(3)学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分组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乐于探究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形成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教学难点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如何引起电流的变化。

教学方法体验实验讨论教师指导一、课前预习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上述方法的缺点?(2)若想实现连续调光,最易操作的方法?二、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招聘启事”今面向社会招聘高级..调光师,月薪过万。

任务一、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电流(1)连接电路和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需要观察记录哪些现象?【合作探究】(1)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用铅笔芯来改变电阻有什么缺点?(3)下表列出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材料银铜铝铁镍铬合金电阻/Ω0.016 0.017 0.027 0.096 0.1我们选择哪种材料的金属丝作为导体?为什么?任务二、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阅读课本)(2)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3)滑动变阻器共有几个接线柱?如果只选其中的两个接入电路,有几种接法?【合作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移动金属滑片P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完成下表)序号接线柱结构图接入电阻P 移动方向电阻变化情况电流变化情况灯亮度变化1 AD AP 向左向右2 AC 向左向右3 BC 向左向右4 向左向右5 向左向右6 向左向右【任务解决】(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来改变电阻。

最新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

最新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师_____日期_____11-1 杠杆(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难点】力臂的画法【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学情分析】教学媒体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并小结O讲解(2) 几个名词: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

(O )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 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 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l 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l 2) 讨论归纳记忆多媒体演示作图画出下列杠杆的力臂:作图能力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问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子平衡?3、本实验中,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4、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弹簧秤的位置,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5、钩码的数量和弹簧秤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实验探究 实验装制实验表格 测量 F 1 N L 1NF 2NL 2N12 3提问分析比较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归纳 多媒体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F 1×l 1=F 2×l 2理解、记忆 多媒体巩固练习1.所谓杠杆,是指一根,在下,能够绕着点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苏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kj.co
m 《11.3
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2.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3.实验过程中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
活动二:
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测量次数
F/N
s/m
G/N
h/m
Fs/
Gh/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考虑摩擦等阻力影响,能否找到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
2.其中w表示____,F表示_____,s表示_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
活动四:
.1j=__________.
2.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________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

3.1j的功有多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
.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11—30所示的几种情景中,判断人是否做功,为什么?
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__________________
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球在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六:
如图所示,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 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活动七:
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
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

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Bc=2AB。

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w1:w2=l:l
B.w1:w2=1:2
c.w1:w2=2:1
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
活动八:
完成课后作业:1、2、3。

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用统一的国际单位。

《11.3
功》达标检测
.如图所示,用力F提水桶:①由井底提起H高度;②提着水桶不动;③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s;④爬上长为L、高为h的楼梯.以上四种情况,力F对水桶有做功的是_________(填序号);若s>L>H>h,则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在工作着,他一定做了功
B.只要物体受力的作用,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做功越多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这个力才对物体做了功
3.在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其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4.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

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5.一个质量为0.25kg的苹果,从离地面3m高的树枝上落到地面,在这个过程中,______力对它做了___________j的功.(g取10N/kg)
6.一辆江西产的“全顺牌”汽车,在昌九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XXN,这辆汽车1分钟做的功是_________j.
7.张鲁同学用100N的力,将重力6N的足球一脚踢出
去20m远,他对足球做的功是(

A.XXj B.120j
C.2120j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每个滑轮重30N,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90N的物体匀速向上移动了0.8m.若不计滑轮转动摩擦,则整个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A.24j
B.32j
c.72j
D.96j
9.某同学体重500N,他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重100N,经4s木箱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该同学做的功是多少j?如果他把木箱搬到三楼,已知每层楼高4m,则他对木箱至少做多少j的功?
www.5y
kj.c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