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习题及答案

建筑物理习题及答案
建筑物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恒温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

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答:选择性辐射体又称非灰体,其辐射光谱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由图可知,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具有间断性,可将此特性利用起来,将外表面装饰材料刷白,或进行浅色处理,对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也非常有效。

1-6、书中给出的自然对流时计算αc的三个公式中,系数分别为2.0,2.5,1.3,试说明空气间层传热系数不同的原因。

答:因为热流一般都是由下向上流动的。

水平表面(热流由下而上)有利于对流,∴取2.5

水平表面(热流由上而下)不利于对流,∴取1.3

垂直表面 不影响对流,∴取2.0

1-7、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几个外墙内表面或地面产生表面结露现象的实例,并说明结露的原因。

答:例1、有些户主由于使用不当,经常使室内出现许多水蒸气,室内空气容纳不了的水蒸气就凝结成水珠析出。

由于山墙的建筑构造做法不到位,使山墙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的露点温度,而导致山墙表面出现结露,甚至霉变。

例2、有些室内由于温度降低,而使露点温度降低,产生结露现象。

若在建筑构造无较大区别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方式不同,也会使房间产生结露的现象,居民在居住空间内频繁进行产生大量蒸汽的作业,就会使室内水蒸气含量过高,出现结露现象。

1-8、某外墙的构造如图1-16所示,外侧为普通砖砌体,内侧为铝箔纸板,中间用双面涂塑铝箔作遮热板分隔成两个封闭空气层。求当取消遮热板时,砖砌体与铝箔纸板表面之间的辐射传热量,比有遮热板时增加多少?

已知:砖砌体表面的辐射系数C1=5.23;

铝箔纸板表面的辐射系数C2=0.58;

遮热板表面的辐射系数C3=1.16。

第二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习 题

2-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2-2、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

2-3、根据图2-17所示条件,定性地作为稳定传热条件下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应区别出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并说明理由。已知

λ3λ1λ2。

2-4、如图2-18所示的屋顶结构,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室外外气温不得低于多少?并作为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已知:

t i=22℃,ψi=60%,R i= 0.115m2?k/W,Re=0.043 m2?k/W。

2-5、试确定习题2-4中屋顶结构在室外单向温度谐波热作用下的总衰减度和总延迟时间。

第三章 建筑保温

习题

3-1、采暖居住房间的密闭程度(气密化程度)对卫生保健、经济、能源消费等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3-2、试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正方形平面与长方形平面何者有利?

3-3、为什么我国规定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不得小于最小总热阻

Rо?min?

3-4、说明允许温差[Δt]的意义,并回答[Δt]大或小,哪一种的质量要求高?为什么?

3-5、试说明一般轻质材料保温性能都比较好的道理,并解释为什么并非总是越轻越好?

3-6、试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3-7、倒铺屋面有哪些好处?目前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什么困难?

3-8、设在哈尔滨地区有一办公楼,其屋顶为加气混凝土条板平屋顶(图3-26),试校核该屋顶是否满足保温要求?已知:

t i=18℃,

tσⅠ=-26℃,

tσⅡ=-29℃,

tσⅢ=-31℃,

tσⅣ=-33℃。

提示:加气混凝土用在这种构造内时,其λ值和s值均应修正。

第四章 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

习题

4-1、围护结构受潮后为什么会降低其保温性能,试从传热机理上加以阐明。

4-2、采暖房屋与冷库建筑在蒸汽渗透过程和隔汽处理原则上有何差异?

4-3、试检验图4-12中的屋顶结构是否需要设置隔汽层。已

知:t i=18℃,ψi=65%;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tα=-5℃;平均相对湿度ψα=50%;采暖期Ζh= 200天,加气混凝土容重γ0=500kg/m3。

第五章建筑防热

习题

5-1、试计算武汉地区(北纬30°)某厂房卷材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的平均值与最高值。

已知:

5-2、试计算武汉地区某厂房在自然通风下屋顶的内表面温度状况。其屋顶结构为:(1)钢筋混凝土板:厚度

(2)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厚度

(3)水泥砂浆抹平层:厚度

(4)卷村屋面:厚度(水平面的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资料参照习题5-1;其他条件可自行假设)。

5-3、设北纬30°地区某住宅朝南窗口需设遮阳板,求遮挡七月中旬9时到15时所需遮阳板挑出长度及合理形式。

已知窗口高1.8米,宽2.4米,窗间墙宽1.6米,厚0.18米。

5-4、试人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5-5、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诮采取什么措施?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空气间层其热阻值在冬季和夏季是否一样?试人外墙及屋顶的不同位置加以分析。

5-6、试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分析南方地区几种室内地面(木地板、水泥地、磨石子地或其他地面)中,在春季和夏季哪一种地面较好?该地面外于底层或楼层时有无区别?

第六章建筑日照

习题

6-1、用计算法计算出北纬40°地区四月下旬下午3点的太阳高度角

和方位角,日出、日没时刻和方位角。

6-2、试求学校所在地区或任选一地区的当地平均太阳时12点,相当于北京标准时间多少?两地时差多少?

6-3、试绘制学校所在地或任选一纬度地区(如北纬30°、35°、45°等)春秋分的棒影日照图。

6-4、有正南此朝向的一群房屋,要求冬至日中午能充分利用阳光,试求天津(北纬39°06′)和上海(北纬31°12′)两地,其房屋最小间距各为多少?

(提示:先求出两地冬至中午有太阳高度角,再按棒与影的关系式求得间距)。

6-5、北纬40°地区有一双坡顶房屋,朝向正南、北,东西长8米,南北宽6米,地面至屋檐高4米,檐口屋屋脊高2米,试用日照棒影图求该房屋于春(秋)分上午10点投于地面上的日照阴影。

6-6、将[例5-2]用计算法求遮阳板挑出长度和合理形式,改用棒影图方法解之,并与第五章用计算法所得的结果加以比较。若朝向改为南偏东10°,则遮阳板如何设计。

第二篇 建筑光学

第七章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习题

7-1波长为540nm的单色光源,其辐射功率为5W,试求(1)这单色光源发出的光通量;(2)如它向四周均匀发射光通量,求其发光强度;(3)离它2米处的照度。

7-2、如何将公式(7-7)改面以灯至工作面的挂高(h)和灯到计算点的垂足距离(b)的计算式。

7-3、一个直径为250mm的乳白玻璃球形灯罩,内装一个光通量为1260lm的白炽灯,设灯罩的透光系数为0.60,求灯罩外表面亮度(不考虑灯罩的内反射)。

7-4、一房间平面尺寸为7╳15m,净空高为5m。在天棚中布置一亮度为500nt的均匀扩散光源,其尺寸为5╳13m,求房间正中和四角处的地面照度(不考虑室内反射光)。

7-5、有一物件尺寸为0.22mm,视距为750mm,设它与背景的亮度对比为0.25。求达到辨别机率为95%时所需的照度。如对比下降为0.2,需要增加照度若干才能达到相同视度?

7-6、有一白纸的反光系数为0.8,最低照度是多少是我们才能看见它?达到刺眼时的照度又是多少?

7-7、试说明光通量与发光强度,照度与亮度间的区别和关系?

7-8、看电视时,房间完全黑暗好,还是有一定亮度好?为什么?

7-9、为什么有的商店大玻璃橱窗能够象镜子似地照出人像,却看不清里面陈列的展品?

7-10、你们教室的黑板上是否存在反射眩光(窗、灯具),怎么形成的?如何消除它?

第8章 天然采光

习题

8-1、设一机械加工车间,平、剖面和周围环境如图8-41,试问(1)该车间在北京或重庆,其采光系数要求多少?(2)该车间长轴走向为南—北或东—西,在采光品选择上有何不同?(3)中间两跨不作天窗行不行?(4)然后根据其中一项条件进行采光设计。

8-2、会议室平面尺寸为5╳7m,净空高3.6m,采光要求Ⅱ级,求出需要的侧窗面积并绘出其平、剖面图。

8-3、一单跨机加车间,跨度为30m,长72m,屋架下弦高10m,室内表面反光情况属中等,室外10m处有高20m的遮挡,求需要的单层钢侧窗面积。

第九章 建筑照明

习题

9-1、设有一大宴会厅尺寸为50╳30╳6m,室内表面反光系数:天棚0.7,墙0.5地面0.2,试求出所需的光源数量和功率,并绘出灯具布置的平、剖面图。

9-2、图书馆的阅览室,尺寸为30╳12╳4.2m,室内表面反光系数:天棚0.7,墙0.5地面0.4,一侧墙有侧窗。试确定所需光源数量和功率,并绘出灯具布置的平、剖面图。

第3篇 建筑声学

第十章 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习题

10-1、试举两个谐振动的例子,并指明它们的周期、振幅和波长。

答:例如秒摆,周期为2秒。振幅任意,一般振角为5o,两相邻同相位点之间的距离为波长λ,例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2π,振幅为小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波长λ=C·T。

10-2、把一个盛着水的容器悬挂在一根摆线的下方,任其作自由摆动,若容器的底部有一小孔,在摆动的过程中,水不断从小孔中均匀地流出来,试分析在摆动过程中周期的变化情况。

10-3、两列相干波的波长均为λ,当它们相遇叠加后,合成波的波长等于什么?

答:两列相干波相遇发生波的干扰现象,而波长却不发生变化,因为同一媒介中传播的两波在某区域相交,仍保持个自原有特性。

10-4、图10-8能否适用于纵波?为什么?用波长和波程差表示,相遇点满足什么条件振动就加强?满足什么条件振动就减弱?

答:(1)当两源到达某点A的路程差为零或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点出现振动最强振幅最大,即ΔS=2n(λ/2)= nλ(n=0、1、2、……)。

(2)当两波源到达某点B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出现振动减弱,即ΔS=(2n+1)(λ/2)(n=0、1、2、……)。

10-5、声音的物理计量中采用“级”有什么实用意义?80dB的声强级和80dB 的声压级是否一回事?为什么?(用数学计算证明)答:声强的上下限相差一万亿倍,声压相差一百万倍,用它们度量不方便,人耳对声音大小感觉并不与声强或声压成正比,而是近似与它们对数值成正比,所以通常用对数的标度来表示。

(2)在不考虑环境遮挡效应,并只有单个声源存在的时候,80分贝声压级=80分贝声强级

10-6、录音机重放时,如果把原来按9.5cm/s录制的声音按

19.05cm/s重放,听起来是否一样?为什么?(用数学关系式表示)

10-7、验证中心频率为250、500、1000、2000Hz的一倍频程和1/3倍频程的上下截止频率。

10-8、证明式(10-20)。

第十一章 室内声学原理

习题

11-1、在应用几何声学方法时应注意哪些条件?

答:(1)厅堂中各方面尺度应比入射波的波长长几倍或几十倍。

(2)声汉所遇到的反射面,障碍物的尺寸要大于波长。

11-2、混响声和回声有何区别?它们和反射声的关系怎样?

答:当声音达到稳态时,若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室内接收点上的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而要有一个过程,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内声音的衰减过程为混响过程,而回声则是声音长时差的强反射,混响发生时,直达声消失,反射声继续下去世,每反射一次,声能被吸收一部分,室内声能密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直达声达到后的50ms之内到达的反射声,可加强直达声,而50ms之后到达的反射声延时较长的反射声强度比

较突出,就形成了回声。

11-3、混响公式应用的局限性何在?

答:(1)当室内平均吸声系数小于0.2时,赛宾公式T60=K·V/A 才与实际较近。

(2)只考虑室内表面的吸收作用时,在时可得混响时间。

(3)考虑室内表面吸收,空气的吸收等,得到的更接近实际。但实际情况与假设条件不符合,声源的指向性,声场的不均匀,室内吸收分布不均匀和吸声系数的误差都影响着计算公式,实际还需“调整”。

11-4、房间共振对音质有何影响?什么叫共振频率的简并;如何避免?

答:房间的共振频率引起“简并”,将那些与共振频率相当的声音被大大加强,导致室内原的声音产生失真,共振频率的重叠现象,称为共振频率的“简并”,为克服“简并”现象,使共振频率的分布尽可能均匀,需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如果将房间的墙面或顶棚做成不规则形状,或将吸声材料不规则地分布在室仙界面上,也可适当克服共振频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11-5、试计算一个4╳4╳4m的房间内,63Hz以下的固有频率有多少?

第十二章 吸声材料和级声结构

习题

12-1、多孔吸声材料具有怎样的吸声特性?随着材料容重、厚度的增加,其吸声特性有何变化?试以玻璃棉为例予以说明。

答: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声特性:本身具有良好的中高频吸收,背后留有空气层时还能吸收低频。

同一材料,其密度、厚度增加,可以提高中低频的吸声系数,但对高频影响不大。

如图,为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从由线1、3比较,密度一定时,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范围的吸声系数显著增大。高频总是有较大的吸声系数。从曲线2、3比较可知,厚度一定时,增大密度也可提高中低频的吸声系数,不过比增大厚度所引起的变化小。

12-2、[例12-1]中用式(12-2)验算了一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试用较精确的计算式(12-3)加以验算;若空气层厚度为20cm,两式计算频率各为多少?若又将穿孔率改为0.02(孔径不变),结果怎样?

12-3、如何使穿孔板结构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有较大的吸声系数?

第十三章室内音质设计

习题

13-1、室内音质的优劣如何评价?在声学设计中应从哪些方面保证音质的良好要求?

13-2、确定房间容积需考虑哪些因素?

13-3、观众厅由于体型处理不当会产生哪些音质缺陷,如何在设计中避免?

答:产生的音质缺陷有1、回声。可改变反射面角度来缩短声程差(S≤17m);表面贴吸声材料;作扩散体。

2、颤动回声。避免对应面平行;采用消除回声的措施。

3、声聚焦。作扩散体;调节其曲率半径。

4、声影。昼使观众区都在扩散区内。注意挑出物的遮挡。(如在有挑台情况下,挑台高度ΔH与其至后墙的距离L需满足:音乐厅

L≤2ΔH,语言L≤ΔH)。

5、沿边反射:改变反射角度;作扩散体;贴吸声材料。

13-4、一个综合利用观众厅的混响时间应如何确定?

13-5、设一观众厅容积为9088m2,室内表面咱们为3502m2,室内平均吸声系数α500=0.27,α4000=0.28,试求(1)当室内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时,500Hz及4000Hz的混响时间。(2)当演员声功率为300μW,指向性因数Q=1时,距声源15m处的声压级是多少?

第十四章 噪声控制

习题

14-1、在城市噪声控制中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应如何解决?

14-2、试论述解决建筑中噪声的途径?

14-3、试论述阻性消声器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14-4、有一大教室,平面尺寸为15╳6m,高4.5m,室内总吸声量为10m2,墙面可铺吸声材料的面积约为100m2。试问:(1)如顶棚上全铺以吸声系数为0.5的材料,室内总噪声级能降低多少分贝?(2)如墙面100m2也全铺上同样材料,又可降低多少分贝?

14-5、选用同一种吸声材料衬贴的消声管道,管道断面积为

2000cm2,试问选用圆形、正方形和1:5及2:3两种矩形断面,哪一种产生的衰减量最大,哪一种最小,二者相差多少?

第十五章 建筑隔声

习题

15-1、在建筑中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的?空气声与固体声有何区别?室外的火车声进入室内是属于何种类型的传播?

答:三种途径:1、经由空气直接传播,即通过围护结构的缝隙和孔洞传播;2、通过围护结构传播;3、由于建筑物中机械的撞击或振动的直接作用,使围护结构产生振动而发声。前两种为“空气传声”,第三种为“振动或固体传达室声”。

空气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固体声——振动直接撞击构件使构件发声。

室外火车声进入室内属于“空气传声”。

15-2、何谓质量定律与吻合效应?在隔声构件中如何避免吻合效应?

答:质量定律——假定:墙面积无限大,忽略边界,墙为柔顺的板而非具有刚度,忽略墙的弹性与内

——结论:墙体被声波激发后振动大小只与惯性(质量)有关。

——公式:R=20㏑m+20㏑f-48 dB

吻合效应——由于墙体都是有一定刚度的弹性体被声音激发后振动→弯曲波或其它振动方式当空气波与墙内产生的弯曲波相吻合,使总的弯曲波振动达到最大,这时墙板将向另一侧辐射大量声能,即称

为“吻合效应”。

吻合效应只发生在一定频率范围,且临界频率fc与构件的厚度、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避免吻合效应:使吻合效应不发生在100-2500Hz

可采用:厚而硬的墙板——降低临界频率fc

软而薄的墙板——提高fc。

15-3、试列举一、二种典型方案,说明如何提高轻型墙的隔声能力。

答:提高措施:1、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弹性材料(如玻璃棉或泡沫塑料等)分隔,做成夹层结构。

2、加厚空气间层的厚度,一般当将空气间层的厚度增加到7.5cm

以上,在大多数的频带内可以隔声量8-10dB。

3、用松软的吸声材料填充空气间层。

15-4、设计隔声门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门窗设计时,需解决——门窗结构轻薄和缝隙问题。

1、对于门,经常开启的,重量不宜过大,门缝难密封时,可设“声闸”或“狭缝消声”。

2、窗:要保证其有足够的厚度,避免共振,注意密封,特别要避

免隔声窗的吻合效应。

15-5、试论述提高楼板隔绝撞击声能力的途径。

答:1、弹性面层处理。在楼板表面铺设柔软材料(地毯、橡皮

布、软木板、塑料地面等);

2、弹性垫层处理,在楼板结构层与面层间做弹性垫层,将其放在

面层或龙骨下面,如“浮筑楼板”;

3、楼板做吊顶处理。

15-6、有一占墙面积1/100的孔,若墙本身的隔声量为50dB,试求

此墙的平均隔声量。

15-7、有一双层玻璃窗,玻璃厚均为6mm,空气层厚10cm,试求此

双层窗的共振频率(玻璃容重为2500kg/m2)。

15-8、有一复合墙的隔声频谱如下: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 18192833374044474950525152494545

试绘图求出其隔声指数Iα=?(纵坐标为声压级每2cm为10dB,横坐标

为频率,每1.5cm为一个倍频程)。

建筑物理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 1、构成室内热湿环境的四项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5、分析几例我国的传统民居,说明在不同的气候分区中,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 答:(1)云南的竹楼——气候湿热; (2)江浙一带的房屋屋顶斜度大——这里年降水量大,有利于雨水排泄;(3)西北地区的屋顶平坦——气候干旱,不需要考虑排水; (4)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适应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干旱,森林少,缺乏木材; (5)东北的房屋墙体厚、窗户小——东北气候寒冷,可以保温。 6、阐述城市气候的成因,讨论在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相应对策。 答:室外综合温度:夏季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不仅要同时考虑室外空气和太阳短波辐射的加热作用,而且要考虑结构外表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作用。为了计算方便常将三者对外维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这个假想的参数用所谓室外综合温度表示。 7、举例说明建筑材料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结构内空气层的表面,在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第二章 求钢筋混凝土圆孔板夏季的热阻孔内单面贴铝箔 (设热流为自上而下)(单位:m) 解: (1)将圆孔折算成等面积正方孔,设正方形边长为b,则:

建筑物理习题及答案2

建筑环境物理试题(1)及答案 建筑热工部分(34分) 一、填空(每题3分,共12分) 1、空气的绝对湿度b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2、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 b ;热阻R a (a.m2K/W;b.W/m2K) 3、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范围c a.[0°,90°); b. [0°,90°]; c. [-23°27’,23°27’] 4、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占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蒸发 散热约占25%~30% 二、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说明室外综合温度的意义 答: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 2、说明最小总热阻的定义式中[Δt] 的意义和作用 答:[Δt]为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间的允许温差。其值大小反映了围护结构保温要求的高低,按[Δt]设计的围护结构可保证内表面不结露,θi不会太低而产生冷辐射。 3、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 答: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1)大大降低承重层温度应力的影响 (2)对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防止保温层产生蒸气凝结 (4)防止产生热桥 (5)有利于旧房改造 缺点:(1)对于大空间和间歇采暖(空调)的建筑不宜 (2)对于保温效果好又有强度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难觅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宜的朝向 答:水平遮阳适宜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附近窗口垂直遮阳主要适宜东北、北、西北附近窗口 综合遮阳主要适宜东南、西南附近窗口 挡板遮阳主要适宜东、南向附近窗口 建筑光学部分(33分) 一、术语解释,并按要求回答(每小题2分,共10分) 1、照度:被照面上某微元内光通量的面密度 2、写出光通量的常用单位与符号 光通量的常用单位:流明,lm (1分) 符号:φ(1分) 3、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天空漫射光照度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天空漫射 光照度之比值 4、光强体:灯具各方向的发光强度在三维空间里用矢量表示,由矢量终端连接起来的 封闭体 5、混合照明: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 二、解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写出国际照明委员会的标准晴天空亮度分布规律。 答:(1)晴天空亮度以太阳子午圈为对称(1分) (2)最亮在太阳附近天空(1分) (3)晴天空亮度离太阳愈远愈小,最小点在太阳子午圈上且与太阳成90°(2分) 2、叙述侧面采光(侧窗)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1)建造和维护费用低(1分)

大学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建筑物理 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1. 4-2】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a)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厚的苯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b)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 K)。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5.屋顶隔热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的隔热机理是什么? 答:屋顶隔热的措施及其隔热机理是:

建筑物理试题库+答案(13)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Δq= qm ±qc ±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 答: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划分成五个区

建筑物理试题库大全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10、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11、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 的房间里,需要增加(D )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10 D、50 12.关于直接眩光的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高亮度或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引起的 B、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产生的 C、通过增大光源面积,降低亮度可以减轻直接眩光; D、通过增大光源的仰角,消除直接眩光。 13.下列A-D选项评价优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B )是不正确的? A、适当的照度水平 B、选用相关色温低于5000K的低温光源 C、宜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 D、避免眩光干扰 14.在下列措施中,(D )对提高视度是无益的。 A、增加照度 B、增大视角 C、提高视看对象与背景之间亮度之比 D、将识别物体时间提到5 min 以上。 15. 以下有关色彩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C )?

建筑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 1、构成室内热湿环境的四项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 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 时,3m/s 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5、分析几例我国的传统民居,说明在不同的气候分区中,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 答:(1)云南的竹楼——气候湿热; (2)江浙一带的房屋屋顶斜度大——这里年降水量大,有利于雨水排泄; (3)西北地区的屋顶平坦——气候干旱,不需要考虑排水; (4)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适应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干旱,森林少,缺乏木材; (5)东北的房屋墙体厚、窗户小——东北气候寒冷,可以保温。 6、阐述城市气候的成因,讨论在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相应对策。 答:室外综合温度:夏季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不仅要同时考虑室外空气和太阳短波辐射的加热作用,而且要考虑结构外表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作用。为了计算方便常将三者对外维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这个假想的参数用所谓室外综合温度表示。 7、举例说明建筑材料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结构内空气层的表面,在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 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 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 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 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第二章 求钢筋混凝土圆孔板夏季的热阻孔内单面贴铝箔 (设热流为自上而下)(单位:m ) 解: (1)将圆孔折算成等面积正方孔,设正方形边长为b ,则 : (2)计算各部分的传热阻 第一部分1,0R (其中空气间层的热阻是,由表2-4查出;和分别为内外表面换热阻,由表2-2和表2-3查出)。 第二部分 02 R (没有空气间层部分):

(完整版)建筑物理补充复习题及答案考前必看重点

第一、二讲作业(建筑与气候、热环境基础知识) 选择题 1、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A、小于0.4()K W? /; m /; B、小于0.3()K W? m C、小于0.2()K W? / m m /; D、小于0.1()K W? 2、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 D、Ⅴ、Ⅱ、Ⅳ、Ⅲ、Ⅰ。 3、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 A、室内温度低; B、室内相对湿度大; C、外墙的热阻小; D、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4、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相差极小; B、相差极大; C、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5、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6、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简答题: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建筑热环境设计目标是什么? 3、拱顶和穹顶的优点在于: 4、结合气候设计的五大要素: 5、什么是“城市热岛”现象?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 6、什么是空气的露点温度? 7、传热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8、导热系数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强。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9、什么是玻璃的温室效应? 10、人的热舒服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讲:建筑材料的热工特性 1、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那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建筑热工学 填空题 1.空气的绝对湿度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b 2.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热阻R (a.m2K/W;b.W/m2K) b、a 3.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范围。 a.[0°,90°); b. [0°,90°]; c. [-23°27’,23°27’] c 4.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占;辐射换热约占,蒸发散热约占。 25%~30%、45%~50%、25%~30% 5.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6.热压形成风的条件是、。 温差、高差7.按照我国现行日照标准,拉萨、重庆、北京、广州四城市中,的日照要求最高,日照要求相同的城市是和。广州和重庆相比,的日照要求高。大城市和小城市相比,的日照要求高。 拉萨、重庆、北京、广州、小城市8.城市与郊区相比,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多,的平均风速低,的湿度大,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效应。 郊区、城市、郊区、城市、热岛9.城市热环境的特征是、、和。 日辐射减少、高温化、干燥化、通风不良10.春秋分太阳赤纬角δ= 0°;太阳时上午9时的时角Ω= -45°;北纬23°27′夏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hs= 90°。 11.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是指、和。 窗户、冷桥、外墙交角12.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我国各地气候分为、、、和。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简答题 1.说明室外综合温度的意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 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2.说明最小总热阻的定义式中[Δt] 的意义和作用 [Δt]为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间的允许温差。其值大小反映了围护结构保温要求的高低,按[Δt]设计的围护结构可保证内表面不结露,θi不会太低而产生冷辐射。3.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 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优点:(1)大大降低承重层温度应力的影响 (2)对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防止保温层产生蒸气凝结 (4)防止产生热桥

建筑物理题库..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第一节建筑热工学的基本原理 1.构成室内气候的要素为()。 I.空气温度;1I.空气湿度;Ⅲ.人体产热量;IV.气流速度;V.壁面热辐射 A.I、Ⅱ、Ⅲ、ⅣB.I、Ⅱ、Ⅳ、V C.I、Ⅱ、ⅣD.I、Ⅱ、V 解答室内气候是由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壁面热辐射综合组成的一种室内环境(亦称室内热环境)。 答案 B 2.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m高处的空气温度。 A.1.0 B.1.2 C.1.5 D.1.8 解答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1.5m高处的空气温度。 答案 C 3.在中等穿着并且安静的状态下,下列组合中()最使人感到舒适。 A.温度12℃、湿度50%、风速1.0m/s B.温度15℃、湿度60%、风速0.5m/s C.温度20℃、湿度65%、风速0.5m/s D.温度25℃、湿度70%、风速0.1m/s 解答当环境在温度20℃、湿度60%一65%、风速0.5m/s的条件下,最使人感到舒适。 答案 C 4.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中,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 )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 )个等级。 A.4、7 B.4、3 C.6、7 D.6、5 解答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评价室内热环境的PMV指标中包含6个物理量(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壁面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强度和衣服热阻)和7个等级(+3:热;+2:暖;+l:稍暖;0:舒适;-1:稍凉;-2:凉;-3:冷)。 答案 C 5.一定的室外热湿作用对室内气候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 )。 A.房屋的朝向、间距B.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构造方法 C.环境绿化及单体建筑平、剖面形式D.通风口的位置与面积大小 解答一定的室外热湿作用对室内气候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传热、传湿、透气)和构造方法。 答案 B 6.下列( )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问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 A.15℃B.16℃C.17℃D.18℃ 解答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间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是16~18℃。

2020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设备》练习题(3)含答案

2020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设备》练习题(3)含答案 1. 在采光设计中为了降低作为展览墙面的亮度,( )是合理的。 A. 降低墙面上的照度 B. 提高墙面上的照度 C. 降低墙面反光系数 D. 提高墙面反光系数 答案:C 2. 面临楼梯或公共走廊的住宅户门,其隔声量应选择多少为合适? A.15dB B.20dB

C.25dB D.30dB 答案:B 3.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中,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 )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 )个等级。 A.4,7 B.4,3 C.6,7 D.6,5 答案:C

4.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 A.相差极小 B.相差极大 C.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答案:A 5.关于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表述中,下列( )是正确的。 A. 不管是黑夜与白昼,只要有物体存在,无论它发光(或反光)或不发光(或不反光),人们都会看见 B. 观看对象与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越大,视度越低 C. 视野内出现高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的现象就称为眩光 D. 由明到暗与由暗到明的适应时间一样长

答案:C 6.以下有关色彩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 A. 美术馆的画展厅需选用高演色性的光源,为了自然而正确地表现物体色彩 B. 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使人感到距离远 C. 色相,彩度与明度均相同的材料,面积越小,看起来越明亮 D. 色彩的鲜艳程度称之为彩度 答案:C 7.下列房间中,采光系数标准要求最高的是( )。 A. 精密机械检验车间 B. 电视机装配车间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

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答:选择性辐射体又称非灰体,其辐射光谱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由图可知,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具有间断性,可将此特性利用起来,将外表面装饰材料刷白,或进行浅色处理,对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也非常有效。 1-6、书中给出的自然对流时计算αc的三个公式中,系数分别为2.0,2.5, 1.3,试说明系数不同的原因。 答:因为热流一般都是由下向上流动的。

(完整版)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第二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习 题 2-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 点。 答: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事外空间吸热(夏季) 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 2-2、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 答:在空气间层中,其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 的辐射换热强度。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可以增加间层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以增加对流换热热阻; 或是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增加辐射换热热阻。 2-3、根据图2-17所示条件,定性地作为稳定传热条件下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应 区别出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并说明理由。已知λ3〉λ1〉λ2。 答:由可知,由于是稳定传热,各壁面内的热流都相同,当值越大时,dx d q θλ -=λ各壁层的温度梯度就越小,即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就越小。dx d θ2-4、如图2-18所示的屋顶结构,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室外外气温不得低 于多少?并作为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已知:ti=22℃,ψi=60%,Ri= 0.115m2?k/W ,Re=0.043 m2?k/W 。 解:由t i =22℃,ψi =60% 可查出Ps=2642.4Pa 则 pa p p i s 44 .15856.04.2642=?=?=?可查出露点温度 ℃ 88.13=d t 要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内表面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1)将圆孔板折算成等面积的方孔板m a a d 097.0422==π 2)计算计算多孔板的传热阻 有空气间层的部分(其中空气间层的热阻是0.17) W K m R /)(35.004.011.074 .10265.017.074.10265.0201?=++++=无空气间层的部分W K m R /)(24.004.011.074.115.0202?=++= 3)求修正系数

建筑物理热工习题及热工和光学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多项或单项) 1、按有关规范,夏热冬冷地区的热工设计应满足下列哪一种要求? A 满足冬季保温 B 必须满足冬季保温并适当兼顾夏季隔热 C 、必须满足夏季隔热并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D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隔热要求 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下列哪一个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隔热 A 严寒地区 B 夏热冬冷地区 C 、寒冷地区 D 夏热冬暖地区 3 、下面列出的哪一组城市不属于同一个热工设计分区? A 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 B 成都,南京,长沙 C 南宁,广州,上海 D 、北京.大连、呼和浩特 4、下面列出的传热实例,哪一种热量传递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A 热量从砖墙的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 、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C 人体表面接受外来的太阳辐射 D 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混合传递热量 5、关于太阳辐射,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 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是短波辐射 B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C 、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相同 D 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6、为了防止和控制围护结构内部冷凝,保温层应设在( ) A、外围护结构外侧 B、外围护结构内侧 C、设在结构中间 D、设置位置对冷凝影响不大 7、封闭空气间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可以在空气层内壁贴铝箔的方法提高空气层的热阻,具体做法是( ) A、空气层放在围护结构高温侧,铝箔贴在低温侧 B、空气层放在围护结构低温侧,铝箔贴在低温侧 C、空气层放在围护结构高温侧,铝箔贴在高温侧 D、空气层放在围护结构低温侧,铝箔贴在高温侧 8、影响热桥内表面温度的因素有( ) A、热桥本身的热阻 B、热桥的构造方式 C、主体部分的热阻 D、室内外空气温度 9、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有() · A、合理设置保温层 B、围护结构内部设排汽间层 C、设封闭空气间层D保温层内设 10、有关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下列哪一种最大? A 青灰色水泥墙面 B 白色大理石墙面 C 、红砖墙面 D 灰色水刷石墙面 11、有关材料导热系数的法定计量单位,下列哪一项正确? A (m·K)/W B kcal/(m2.h. C W/(m2.h,K) D、W/(m·K) 12、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由小至大排列正确的是哪一个? A 钢筋混凝土、重砂浆黏土砖砌体、水泥砂浆

建筑物理——建筑声学习题

建筑物理——建筑声学习题 一、选择题 1.5个相同的声压级迭加,总声级较单个增加分贝。 A 3 B 5 C 7 D 10 2.4个相同的声压级迭加,总声级较单个增加分贝。 A 3 B 5 C 6 D 10 3.+10dB的声音与-10dB的声音迭加结果约为分贝。 A 0B13 C 7 D 10 4.50dB的声音与30dB的声音迭加结果约为分贝。 A 80B50 C 40 D 30 5.实际测量时,背景噪声低于声级分贝时可以不计入。 A 20 B 10 C 8 D 3 6.为保证效果反射板的尺度L与波长间的关系是。 A L<λ B L≥0.5λ C L≥1.5λ D L>>λ 7.易对前排产生回声的部位是。 A 侧墙 B 银幕 C 乐池 D 后墙 8.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常用的评价指标是。 A I a B M C α D L p 9.避免厅堂简并现象的措施是。 A 缩短T60 B 强吸声 C 墙面油漆 D 调整比例 10.当构件的面密度为原值的2倍时,其隔声量增加分贝。 A 3 B 6 C 5 D 10 11.测点处的声压值增加一倍,相应的声压级增加分贝。 A 2 B 5 C 3 D 6 12.70dB的直达声后,以下的反射声将成为回声。 A 20ms65d B B 70ms64dB C 80ms45dB D 30ms75dB 13.邻室的噪声对此处干扰大,采取措施最有效。 A 吸声处理 B 装消声器 C 隔声处理 D 吊吸声体 14.对城市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噪声源是。 A 生活 B 交通 C 工业 D 施工 15.吸声处理后混响时间缩短一半则降噪效果约为分贝。 A 2 B 5 C 3 D 10 16.凹面易产生的声缺陷是。 A 回声 B 颤动回声 C 声聚焦 D 声染色 17.厅堂平行墙面间易产生的声学缺陷是。 A 回声 B 颤动回声 C 声聚焦 D 声染色 18.多孔吸声材料仅增加厚度,则其吸声特性最明显的变化趋势是。 A 高频吸收增加 B 中低频吸收增加 C 共振吸收增加 D 中低频吸收减少19.某人演唱时的声功率为100微瓦,他发音的声功率级是分贝。 A 50 B 110 C 80 D 100 20.普通穿孔板吸声的基本原理是。 A 微孔吸声 B 共振吸声 C 板吸声 D 纤维吸声 21.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的基本原理是。 A 微孔吸声 B 共振吸声 C 板吸声 D 纤维吸声 22.薄板吸声构造的吸声特性主要吸收。 A 高频 B 中频 C 中低频 D 低频 23.降低室内外噪声,最关键、最先考虑的环节是控制。 A 传播途径 B 接受处 C 规划 D 声源 24.A声级采用的是方倒置等响曲线作为计权网络所测得的声压级。 A 40 B 50 C 80 D 100 25.为避免声影,挑台高度h与深度b的关系是。

建筑物理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习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 1、构成室内热湿环境的四项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5、分析几例我国的传统民居,说明在不同的气候分区中,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 答:(1)云南的竹楼——气候湿热; (2)江浙一带的房屋屋顶斜度大——这里年降水量大,有利于雨水排泄;(3)西北地区的屋顶平坦——气候干旱,不需要考虑排水; (4)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适应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干旱,森林少,缺乏木材; (5)东北的房屋墙体厚、窗户小——东北气候寒冷,可以保温。 6、阐述城市气候的成因,讨论在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相应对策。 答:室外综合温度:夏季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不仅要同时考虑室外空气和太阳短波辐射的加热作用,而且要考虑结构外表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作用。为了计算方便常将三者对外维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这个假想的参数用所谓室外综合温度表示。 7、举例说明建筑材料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结构内空气层的表面,在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 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

建筑物理复习题

1-51在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用于估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的室内计算温度应采用()。 A.16℃ B.18℃ C.20℃ D.14℃ 提示: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用于估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的室内计算温度应采用全部房间的平均室内计算温度16℃。答案:A 1-52在建筑节能设计中,( )措施是不正确的? A.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O.30及O.30以下 B.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应设置门窗 C.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 D.在-6.O℃以下地区,楼梯间可不采暖,但需要对楼梯间的隔墙和户门采取保温措施提示: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6.0℃以下地区,楼梯间应该采暖。答案:D 1-53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中,有关条文规定了建筑物体形系数的上限,其主要原因是:( ) A.体形系数过大,外立面凹凸就多,遮挡窗口的阳光 B.减小体形系数可以降低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 C.体形系数越大,冷风渗漏越严重 D.体形系数过大,平面布局困难 提示:采暖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以温差传热损失为主,为降低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中,有关条文规定了建筑物体形系数的上限。答案:B 1-54在下列哪一个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住宅人口处应设门斗?() A.-2.5℃ B.-4.O℃ C.-5.5℃ D.-7.O℃ 提示: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6.O℃以下地区,住宅入口处应设门斗。答案:D 1-55冬天在采暖房间内,哪个部位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大?( ) A.外窗玻璃内表面 B.外墙内表面 C.室内中部 D.内墙表面 提示:在采暖房间内,各处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差别不大(即水蒸气分压力P差别不大),因此各部位的相对湿度主要受该处温度的影响。由于外窗玻璃的传热阻最小,它的内表面温度最低,饱和蒸气压最小,根据相对湿度计算公式判断,外窗玻璃内表面的相对湿度最大。答案:A 1—56在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室外计算温度应该按( )确定。 A.最冷月室外平均温度B.最冷月室外最低温度 C.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D.采暖期室外最低温度 提示: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室外计算温度应该取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答案:C 1—57某地区要求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分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1.35W/(m2·K), 则该地区为()。 A.严寒地区 B.寒冷地区 C.夏热冬冷地区D.夏热冬暖地区 提示:请查《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有关规定。答案:A 1-58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窗户面积不宜过大,下列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 )是违反规定的。 A.北朝向不应超过O.30 B.东朝向不应超过0.30 C.西朝向不应超过0.30 D.南朝向不应超过O.35

建筑物理光学习题

建筑物理光学习题 1.建筑照明一般属于以下哪种视觉? A.暗视觉 B.明视觉 C.中间视觉 D.介于暗视觉和明视觉之间 2.发光强度是指发光体射向: A.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B.被照空间的光通量密度 C.被照空间内光通量的量 D.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 3.亮度的单位名称是: A.流明 B.坎德拉 C.勒克斯 D.坎德拉每平米 4.一个点光源垂直入射到被照面上所形成的照度与光源距被照面的距离的几次方成反比? A.一次方 B.二次方C.三次方D.四次方 5.当点光源垂直照射在1m距离的被照面时的照度值为E1时,若至被照面的距离增加到3m时的照度E2为原E1照度的多少?A.1/3 B.1/6 C.1/9 D.1/12 6.下列哪种材料为漫反射(均匀扩散反射)材料? A.大白粉刷表面 B.较粗糙的金属表面 C.金属表面 D.光滑的纸面 7.下列哪一种材料属于较理想的均匀漫透射(均匀扩散透射)材料? A.茶色玻璃 B.透明玻璃 C.压花玻璃 D.乳白玻璃 8.人眼的明适应时间比暗适应时间为: A.长 B.短 C.相同 D.差别不大 9.乌鲁木齐(?类光气候区)的光气候系数为: A.0.90 B.1.00 C.1.10 D.1.20 10.下列哪个地区的光气候系数为最小? A.拉萨地区 B.重庆地区 C.北京地区 D.上海地区 11.在保持相同的光系数条件下,哈尔滨地区(?类光气候区)比北京地区(?类光气候区)的采光窗面积:

A.小20% B.大20% C.小0% D.大0% 12.在保持相同的光系数条件下,上海地区(?类光气候区)比北京地区(?类光气候区)的采光窗面积: A.小20% B.大20% C.小0% D.大0% 13.在采光口面积和窗底标高相同条件下,下列哪种形状侧窗的室内各点照度总和为最大? A.正方形 B.竖长方形 C.竖长方形 D.圆形 14.下列哪种采光方式只采用采光系数的最低值做为评价值? A.单侧采光 B.顶部采光+双侧采光 C.顶部采光 D.顶部采光+单侧采光 15.住宅起居室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为:A.0.5% B..0% C..5% D.2.0% 16.医院病房的窗地面积比宜为:A./5 B./6 C./7 D./8 17.下列哪种采光窗的计算点是错误的? A.单侧窗:在距侧窗对面内墙m处 B.对称双侧窗:在双侧窗间距离的中点处 C.锯齿型天窗:在跨中点处 D.矩形天窗:在距跨端m处 18.下列哪种窗朝向的晴天方向系数为最大? A.水平窗 B.东向垂直窗 C.南向垂直窗 D.北向垂直窗 19.在高侧窗采光的展室中,当展品的上边沿与窗口的下边沿所形成的下列哪种角度可避免窗对观众的直接眩光? A.>0?时 B.>4?时 C.<4?时 D.<0?时 20.下列哪种光源的寿命长? A.白炽灯 B.卤钨灯 C.荧光灯 D.高压钠灯 2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 红光 B、510nm 蓝绿光 C、580nm 黄光 D、555nm 黄绿光、 2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