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识别与多药耐药逆转的研究和应用 - 东南大学
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3D培养应用研究进展

发现 细胞 基质 对肿瘤 的发 生 、 展 、 部侵入 和转 移 发 局 都起 到重 要作用 。3 D培养模 型 能够 就 T C 对 肿瘤 Ss 微环 境 的改变 和相互 作用进 行分 析和研 究 。过 去 的 药物 开发都 是直 接 针对 肿 瘤 细胞 , 是现 在 对 肿瘤 但 基质 在抗肿 瘤 中的 作用 越 来越 受 到 重 视 。在 3 D培
养没 有特 殊设 备要 求 , 该 技 术将 来 的推 广运 用 提 为 供有 利 条件 _。 4 J 3 D培养 基正 因为 能 够 模 拟 体 内 的肿 瘤 组 织 因 缺乏 氧 和营养 造成 的组织 中心坏 死及 与胞 外基质 的 相互 作用微 环境 , 而 能 客 观地 反 映 对 肿瘤 组 织诱 从
导血管增生和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现象 , 而普通 2 D培养无 法 做 到 l。在 3 5 』 D培 养 中 , 以包 含单 细 可 胞类 型 的肿 瘤细胞 或 T C , 可 以包 含 多 细胞 系 如 S s也 肿瘤 细胞 、 质 和 免 疫 细胞 _。这 样 的模 型 比普 通 基 6 J
杂 质的结 合 , 能够 为特定 的粘 附分子 、 但 生长 因子 提 供结 合位 点 , 因此 是 理 想 的 3 D培 养 支 架 物 质 。 除 了特 殊 目的的培 养模 型 , 瘤 细 胞 和 TC 肿 S s的 3 D培
种 多样形态 结构 的克 隆 , 都表 现为缺 乏组织 极化 、 但 紊乱 的结 构 和 无 限 制 的 生 长 。Tr ei u aa v it _3 s c e等 l 通 0 过3 D培养人 乳腺 上 皮 细胞 形成 极 化 的多 细 胞腺 泡
养 模型 中候选 药 物 与肿 瘤 基 质 的相 互 作 用 的研 究 , 可能会 帮助 判断影 响药 物敏感 性 和耐药性 的情 况 。
教育部关于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2.02.10•【文号】教技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机关工作正文教育部关于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2]1号)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表型和发病机制”等43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恒星形成活动和恒星形成区的观测研究”等58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立体视频获取与重建技术及装置”等14项成果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大型三维接触面试验设备系统和测试技术”等14项成果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早期预警与干预技术及应用”等56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9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医学信息智能计算支撑平台与应用”等7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授予“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方法”成果高等学校专利奖二等奖。
全国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公布二00九年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公布二00九年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
技术引进奖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09.10.16
•【字号】苏卫科教[2009]19号
•【施行日期】2009.10.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公布二00九年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
进奖的通知
(苏卫科教〔2009〕19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单位、各有关单位:
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奖励办法》规定和程序,2009年度我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评审工作已经完成。
经研究,决定对南京市鼓楼医院孙凌云等人引进完成的“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等198项医学新技术予以奖励,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149项。
对获奖单位颁发奖状,对获奖个人颁发获奖证书。
希望各医疗卫生单位和个人继续积极引进成熟、适用、先进的医学新技术,同时对已引进的医学新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为提高我省卫生科技水平,增强防病治病能力做出新的贡献。
获奖项目名单已在江苏省卫生厅()公布。
附件:2009年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获奖项目名单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六日。
木犀草素对白血病K562

木犀草素对白血病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周欣宇1,李京敏2,张婷1,贾秀红1△摘要: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对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K562和K562/ADR细胞经不同浓度阿霉素(ADR)处理24h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K562/ADR细胞耐药倍数。
Lut 单独或联合ADR作用K562/ADR细胞24h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Lut的细胞毒性及对ADR的增敏作用。
取对数生长期K562/ADR细胞分为0μmol/L Lut组、2μmol/L Lut组、4μmol/L Lut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ADR蓄积量的变化;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pi)mRNA和蛋白的表达;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的含量。
结果与K562细胞相比,K562/ADR细胞株对ADR具有明显的耐药性,耐药倍数为53.69倍。
与0μmol/L Lut相比,不同浓度Lut作用于K562/ADR细胞后,细胞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其中2、4μmol/L Lut对K562/ 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10%,为无毒性的Lut浓度。
与0μmol/L Lut组相比,2、4μmol/L Lut组可明显增强ADR对K562/ADR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细胞内ADR蓄积量,提高逆转耐药倍数,降低细胞内GSH含量,下调细胞中MRP1、P-gp、GST-pi、Nrf2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且4μmol/L Lut作用效果较2μmol/L Lut更显著。
结论Lut可抑制K562/ADR细胞增殖,逆转其对ADR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Lut下调Nrf2、MRP1、P-gp、GST-pi表达,进而增加细胞内ADR蓄积量有关。
中西合璧闪异彩精勤不倦克顽症——记苏州中国人民解放军100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医师高国俊教授

G健康新概念
RANDGARDENOFSCIENCE
作为一位医者袁他用学识攻克难题袁把厚重积淀和独到的感悟融会贯通到从医经验中袁研精覃思袁精勤不倦袁为民解忧的同时袁也为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找到了妥帖的平台遥作为一位医疗科研学者袁他用实践证明真理袁用扎实的医疗技术和一心为民的身体力行袁潜心钻研袁严谨求实袁收获科研成果的同时袁也为患者铺就了健康的道路遥他就是苏州中国人民解放军100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医师高国俊教授遥高国俊教授在肿瘤治疗领域勤奋探索了几十年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袁救活了无数癌症患者袁使他们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袁主编了叶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曳叶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学曳遥研制发明了野天门冬制剂冶尧野东南一号冶野鲨威一号冶等抗癌药袁并获得专利袁以科学发展观袁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各种癌症的新思路遥中西结合袁攻克癌症顽疾中医重视整体认识疾病袁强调防病野治未病冶袁从肿瘤角度及防治复发转移袁野邪之可辏袁其气必虚冶袁中医在扶正方面有独到的效果袁故高国俊教授在临床上应用现代医学免疫指标来观察扶正中药的治疗效果袁结果得到很好的验证遥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袁从1994年开始袁高国俊教授开始在临床应用肿瘤血管生长抑制因子袁鲨威1号袁配合化疗CAF方案或TAF方案遥一般乳癌术后袁高教授均用益气养血健脾扶正抗癌的乳癌术后巩固方加减调理袁以防止化疗副反应袁提高疗效袁防止复发转移遥术后淋巴转移用神效瓜蒌散和四征散袁肺转移用公英汤和参莲米仁汤袁牛黄醒消丸进治袁并常加几味抑制乳癌的中草药天冬尧白花蛇舌草尧山慈菇尧红豆杉等遥在乳腺癌有一种特殊类型院湿疹样乳头癌选用四妙汤加味袁可不用手术袁单纯中药治疗20~30剂1疗程袁可使病灶消失遥大多乳腺癌加用中草药治疗的均获较好疗效袁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袁生活质量提高袁长期生存遥目前随着新疗法和新药的临床应用袁2/3乳腺癌患者可存活20年以上遥而在治疗恶性淋巴瘤时袁高国俊教授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遥CHOP方案是第一代化疗
卵巢癌肿瘤干细胞研究现状与展望

近年 来 , 越来 越多 的证据显示 , 肿瘤细胞 群体不
尽 相 同 , 在着 一小 群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 自我 更 新 和分 存 % 具 化 潜能 的干 细胞 , 即肿瘤 干 细胞 ( u o t e s T m r e cl , s m l
实这 2个 克 隆具备 T C 特 征 。随后 ,aa 等对 这 Ss B pt
2个克 隆 ( S s 细胞 表面分子 的表 达情况进 行 了检 rE) i
T C ) 称 肿 瘤 起 始 细 胞 ( u riian es Ss 或 Tmo ntt gci, ii l TC ) 又称 癌 干细 胞 ( acr t es S s , Is , C ne e cl ,C C ) 维 sm l 持肿 瘤 的侵袭 , 移及对 抗肿瘤 治疗 的耐受 _ 转 6 引。大 多 数成体 组织 中存 在于 细胞 , 组织损 伤 时 , 在 干 细胞 可 以通 过不对 称分裂 , 在维持 自身稳定 的同时 ,
于早 期诊断 价值有 限 , 导致 7 % 一 5 的 E C确诊 0 7% O
可能来 源于正 常 的干/ 细胞 。 祖
从 白血 病 、 腺 癌 、 列 腺 癌 和 脑 癌 等 I 乳 前 j
T C 研究 提示 , O Ss E C也存 在 C 。正 因为 T C 是 s Ss E C复发 、 移 的 “ 子 ” 所 以对 E C研 究 , 瞄 O 转 种 , O 应
位 于卵巢表 皮的上 皮性 卵巢 癌 ( pte a oai E i l l vr h i . a a cr E C) 占卵巢 癌 的 9 % … , ncn e, O 约 0 是女 性 生殖 器 常见肿瘤 , 其发 病 率 在妇 科恶 性肿 瘤 中仅次 于子
拮新康、甲基莲心碱逆转K562/A02及原代白血病细胞MDR分子机制研究

R T—P R法 及 Wet n蛋 白 印迹 法 探 讨 甲基 莲 心 碱 C sr e
对 K 6/ 0 5 2 A 2细胞 内谷 胱 甘 肽 含 量 ( S 及 对 谷 胱 G H) 甘肽 S转 移酶 ( S ) G T一 表达 的影 响 , 结果 显示 : ①
能 。拮 新 康能 增加 A M 在 K 6 / 0 D 5 2 A 2细胞 内积 聚浓
度 , 转 K 6/ 0 逆 5 2 A 2细 胞 MD R。
生物 学 、 高效液 相 色 谱 、 验 动 物 模 型及 血 清药 理 学 实 等方 法 , 深入研 பைடு நூலகம் 拮新康 及 甲基 莲心 碱逆 转 白血病 细
00 ) . 1 。随着剂 量增 加 , 未分 化 细胞逐 渐减 少 , 与对 照
组 比较有 明显差 异 ( 0 0 ) P< . 1 。
拮 新 康 与长 春 新 碱联 合 作 用 较 拮 新 康 及长 春 新 碱单 药组 未 分 化 细 胞 明 显 减 少 ( < . 1 。拮 新 康 P 00 )
K 6/ 0 5 2 A 2细胞膜 的流动性 , 响 P—g 影 P的“ 泵 ” 药 功
应 , 拮新 康究 竟 是通 过 何 种 机 制 逆 转 耐 药 , 得 深 但 值
入研究 。经药理 研 究 表 明 莲 心 中 主要 有 效 成 分 为 甲 基莲 心 碱 。本 研 究 采用 生 物化 学 、 细胞 生 物 学 、 子 分
对 H L一 0 K 6 6 、 5 2细胞 凋亡 的影 响 。
en蛋 白印迹法 , 果 显 示 经 采 用 含 拮新 康 血 清 处 理 r 结
化疗vad方案

化疗vad方案化疗(Chemotherapy)是一种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的治疗方法。
VAD方案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化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VAD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VAD方案的介绍VAD方案是一种多药联合治疗方案,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等恶性肿瘤。
该方案以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包括长春瑞滨(Vincristine)、Adriamycin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这三种药物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使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二、VAD方案的具体治疗流程1. 长春瑞滨(Vincristine)的使用:长春瑞滨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抗肿瘤药物,属于丁字环类植物生物碱。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阻断细胞分裂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2. Adriamycin的使用:Adriamycin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属于蒽环类抗生素。
它通过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和RNA的转录,阻断癌细胞的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以达到杀死癌细胞的效果。
3.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的使用:地塞米松是一种类固醇抗炎药物,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减少癌细胞扩散和散布,同时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联合应用长春瑞滨、Adriamycin和地塞米松,VAD方案可以同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治疗效果。
三、VA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VAD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由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统肿瘤。
VAD方案旨在通过药物的联合使用来杀死癌细胞、控制其生长,并达到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VAD方案通常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给药,周期性地进行连续化疗。
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识别与多药耐药逆转的研究和应用
项目完成人:王雪梅,陈宝安,熊冬生,程坚,姜晖,燕红,许文林,张海军,王飞
完成单位:东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南京大学,江苏大学
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直报)
项目简介:
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等相关生物物质的高灵敏检测与高分辨成像一直是医药卫生相关领
域关注的重点,探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成本低、受试者依从性好的
新型筛查方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同时,多药耐药的发生是恶性血液
系统肿瘤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耐药逆转剂因特异性差、毒副作用强而影响其在
临床的广泛应用。从传统中药中开发耐药逆转剂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且具有毒副作用小、多
靶点的优点,拥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本项目团队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不断探索,在恶
性血液系统肿瘤相关生物物质的高灵敏检测与高分辨成像和多药耐药逆转相关机制与应用
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1,建立了肿瘤荧光高分辨成像标记与多模式高灵敏检测新方法:我们创新性地发现和
提出了通过活体原位荧光纳米簇高灵敏成像标记来实现肿瘤等病变部位的准确靶向定位与
精确标记的生物成像诊断的全新策略;同时,建立了多模式细胞/活体瞬态分析与成像新技
术和可视化监测新方法,实现多维成像、化疗以及生物治疗一体化,能够实时监测并快速发
现细胞及活体内生物物质的动态变化。
2,基于新型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等分子探针及复合纳米结构的非标记光学/电学检测技术
建立了血液系统肿瘤等多种肿瘤细胞及相关致病微生物快速识别与高灵敏检测新技术与新
方法:我们采用生物超分子识别与自组装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等新颖分
子探针和纳米传感界面,系统研究和建立了血液系统肿瘤等恶性肿瘤细胞/组织及相关致病
微生物的特异性识别检测与实时动态分析新方法。
3,发现并建立了基于纳米簇分子和功能仿生界面的肿瘤快速检测与靶向治疗的新方
法:我们研究发现了贵金属纳米簇或团簇分子如新型金属碳硼烷衍生物分子探针对癌 细胞
具有特殊亲和力且毒性较低,能有效地识别并抑制肿瘤生长,建立了基于新型碳硼烷衍生物
分子探针及其纳米结构药物识别并抑制肿瘤的新方法。
4,在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变细胞株(K562)基础上,建立了一株具有典
型多药耐药表型的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变耐药细胞株(K562/A02),并阐明
了其耐药机理,该细胞株已广泛用于白血病耐药及逆转机制研究中。
5,研究和发现了对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和衍生物5溴汉防己甲素
(5-Brtetrandrine,5-BrTet)及多种耐药逆转剂联合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机制,通过系统的基
础研究揭示和阐明了Tet逆转耐药的性能与机制,并首次将BrTet应用于白血病细胞株, 研
究了其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BrTet的逆转耐药作用是Tet
的4倍,并且其效果安全可靠。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和观察了Tet或5-BrTet单独及与其他耐
药逆转剂联用对白血病细胞耐药逆转的效果。
6,研究发现纳米技术可通过有效的改善化疗药物给药途径,拮抗和抵消肿瘤细胞主动
外排药物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初步显示了良好和可行的应用前景。我
们特别探索了新型Fe3O4 等生物相容性优良的纳米材料在逆转恶性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理。
利用磁性纳米颗粒携载BrTet以增加其疗效,研究表明Nano-Fe3O4,BrTet等均可逆转
K562/A02细胞对DNR的耐药性,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并能克服目前耐药逆转剂毒副
作用大的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7,在我们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将Tet等药物进行临床研究,自身对照的方式
对30余例难治性白血病和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Tet等药物进行多药耐药逆转治疗,
CR率达42%,25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血象及生化指标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69%。
Tet临床用于逆转多药耐药的剂量可高于常规剂量,达240mg/d,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一
定的疗效。后进一步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十余所医院选择病例进行临床研究,临床应用效果
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