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_湖泊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毕业设计_湖泊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毕业设计_湖泊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某湖泊的生态修复治理设计方案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某湖泊的生态修复治理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设计的对象是位于省市的红枫湖和百花湖。针对两湖底泥污染严重,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深层处理就排入湖库,导致湖库氮、磷浓度高等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实现流域污水的集中处理再排入湖体,投资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对排入两湖的水源进行严厉监管,才能从根本上截断外源。提出了首先运用机械疏挖的方法,清除重金属元素等长期积蓄的底泥。其次在湖体应用曝气循环净化系统,主要可抑制微囊藻的增殖释放有毒物质。这次应用的主要工艺为生态公园水培净化,净化效率高同时也降低了净化成本。

本设计计划在红枫湖设置250台潜流推流曝气机,在百花湖设置63台潜流推流曝气机用于水湖底曝气循环净化,预计有害藻类的去除率可达86%。在两湖修建的生态公园预计净化效果:COD去除率达26% ,SS去除率达44% ,BOD去除率达38% ,TP、TN去除率约达20%。在两湖进行底泥疏挖,可有效的去除了底泥的重金属元素,并且防止它们向湖水上层扩散。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底泥疏挖;曝气;生态公园修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anagement design scheme of a lake

Guo li 090204206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object is located in Guiyang city in guizhou red maple lake and lake flowers. Based on sediment pollution is serious, as well as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d into lake without deep processing of the roll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s high, lead to lake and relate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 organizing basin's centralized disposal of sewage discharged into the lake body again, investment vigorously construc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to strict supervision, into more water could be truncated exogenous from the root. Firstly ,itPut forwar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echanicaldredge sedim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such as long-term savings. Second application aeration in lake body circul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mainly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microcystis algae release toxic substances. The application of main technology for water purification ecological park, high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pur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duces the cost.

This design plan to set 250 units undercurrent push flow aerator in red maple lake, in setting 63 undercurrent push flow aerators baihua lake bottom is used for water circulation purification, expect harmful algae removal rate can reach 86%. Ecological park built in on purifying effect is expected: COD removal rate was 26%,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SS was 44%, and the BOD removal rate was 38%, and TP, TN removal rate is about 20%. In two lakes sediment ShuWa, can be effective in addition to the sedim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and to prevent their spread to the upper lake.

Key words:Keywords: lake eutrophication; Sediment ShuWa; Aeration; Ecological park to repair

目录

1.前言 (4)

1.1设计背景 (4)

1.2设计目的 (4)

1.3设计原则 (4)

1.4设计依据 (5)

2. 湖泊的概况及其主要的生态问题 (5)

2.1两湖的概况 (5)

2.2两湖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5)

3.生态修复设计方案的工艺设计分析 (6)

3.1底泥疏浚工程的选用依据 (6)

3.2 曝气循环净化系统的选用依据 (6)

3.3生态公园水培净化选用依据 (7)

4 湖泊修复的主要工程措施及规模 (7)

4.1 底泥疏挖 (7)

4.2周边工厂和生活废水的污水处理 (10)

4.3循环曝气净化系统 (10)

5 .湖泊修复的生态措施——生态公园水培净化 (13)

5.1 生态公园水培净化系统脱氮除磷的净化机理 (13)

5.2建设的生态公园的结构 (15)

5.3 预计净化效果 (15)

5.4成本与经济效益预估 (15)

6. 施工与预算 (16)

6.1生态公园水培净化系统施工预算 (16)

6.2底泥疏挖工程预算 (17)

6.3曝气循环净化系统的工程预算 (19)

7.设计总结与谢辞 (19)

7.1本次设计容的评价 (19)

7.2结论 (20)

7.3谢辞 (20)

8 参考文献 (21)

1.前言

1.1 设计背景

我国的富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云贵湖区(省和省),部分东北山地与蒙新湖区(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湖泊由于面积小,受城市废水影响大,无论地理位置如何已经达到富营养化或是严重富营养化。中国的主要淡水湖泊除了位于人烟稀少地区和处于原始状态的部分湖泊外,其营养盐水平基本达到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标准。多数湖泊富营养化已处于相当水平。

我国湖泊现在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有两个:

○1大量湖泊萎缩消亡,湖泊储水量急剧减少。据不完全统计,经过30多年的变化,湖泊减少了约500个,面积缩小了18639km2,占现有湖泊面积的26.3%,湖泊储

水量由原来的7590亿m3减少到现在的7077亿m3。影响湖泊水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迁的影响,泥沙淤积的影响和围湖垦殖等不合理开发活动[1]。

○2湖泊水质遭受污染。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流域非点源与工业废水排入湖,引起湖泊水体的污染。约有半数以上的湖泊受有机物和营养盐(N、P)影响较严重,尤其以城郊湖泊最为突出。根据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污水治理的水平,到20世纪末,凡是流域人口面积超过每平方千米1200人的湖泊,其水体都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十分严峻。

中国的湖泊由于富营养化产生的损害主要如下:

○1城郊湖泊富营养化水的使用效率明显降低,一些湖泊的水体已经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用水。

○2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临湖地区的城市化使未处理的污水量增加,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3由于水华成灾导致自来水厂过滤效率下降,产生气味和水质异味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

○4富营养化湖泊中的一些藻类还能产生有毒物质[2]。

1.2 设计目的

本文设计的对象是省市的红枫湖和百花湖。目前两湖水质情况较差,不能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富营养化情况严重,尤其是磷元素超标。通过本次设计处理,要清除被严重污染的底泥,改善湖体的超富营养化状态,降低湖磷的含量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才能保证居民喝到放心的饮用水。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湖泊自净能力。1.3设计原则

(1)要切实根据红枫湖与百花湖的水质情况和周边环境概况设计合理经济的方案,适宜当地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尽量达到生态环境和谐和经济发展同步。

(2)将控制外源污染与控制源污染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相结合。(3)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目标湖泊的形态结构、水深、水文、气象等水质条件,达到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良好的契合[3]。

1.4 设计依据

(1)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88年4月公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于198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于1986年10月生效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4)湖泊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

(5)省(部)级政府关于区域水污染治理的任务和期限目标、区域水污染防治物总量制规划。

2.湖泊的概况及其主要的生态问题

2.1两湖的概况

红枫湖水库大坝于1960年完工,位于市西郊,距省会28公里。汇水面积1610km2,湖面积57.2km2,总库容为6.01亿m2,平均库容为3亿m2,最大深度45m,平均深度10.8m。水库被分为两部分,南湖和北湖。红枫湖区域存在各种各样的产业,包括旅游、船运、养鱼等,为了防止富营养化,政府将逐步禁止在该地区养鱼。红枫湖是省市的重要水源地(2 600 000人口)的重要水源地,每天供给城市40 000m3饮用水。

百花湖水库竣工于1966年,位于市西北郊,距市区22公里,在红枫湖下游。汇水面积319km2,湖面积14.5km2,总容量为1.82个亿m3,平均容量为1.10亿m3,最大深度45m3,平均深度10.8m。百花湖区域的产业也很多,与红枫湖情况相似。同时百花湖也是市的重要水源,每天向城市提供25000m3的饮用水。从1998年起,作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之一,湖中养鱼已被禁止,但此后仍有少数渔民以水产养殖为生。尽管目前无磷洗衣粉价格昂贵,政府已逐步立法淘汰含磷洗衣粉,减少湖中磷的负荷。

2.2两湖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2.2.1两湖作为饮用水源的水质令人堪忧

两湖的水质情况较差,距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百花湖水质为V类,主要超标物总磷和溶解氧;红枫湖水质为劣于V类水质,主要超标物为总磷,其中焦家桥、三岔河测点因总磷严重超标劣于V类。

两湖流域各种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居民生活污水间接或直接造成两湖营养盐和有机物过度积累,造成两湖水体氮、磷浓度增加。两湖的水量补给不足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湖水污染状况更加严重。

2.2.2周边工厂污水未经深度处理就排入两湖

据调查,市的水晶集团公司、化肥厂、清镇发电厂、煤气气源厂、田峰化工公司、化肥厂等化工厂每年向红枫湖排放的工业废水约5758.11万吨,红枫湖总氮的60%、总磷的14%流入百花湖。此外,饮用水源地周边仍有少量小煤窑生产,废弃矿井无人治理,富含铁、锰等有害物质的矿井废水直接排入水体。

2.2.3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也破坏着两湖水质

由于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性认识不充分、管理体制不够明确、缺乏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等原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成为两湖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主要来源于种植业污染、废旧农膜残留、畜禽养殖业污染和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2.2.4湖库底泥污染严重

湖库源污染十分严重。上游大量化工企业和气源厂的长期无需生产还导致了两湖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污染非常严重,在底泥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萘、联苯、菲、苯并芘、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 编制依据 (1) 1.2.1法律和法规 (1) 1.2.2标准和规范 (1)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3) 1.5 编制范围及内容 (4)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气候气象 (9) 2.1.4 水文水系 (10) 2.2 建设条件 (10) 2.2.1 交通条件 (10) 2.2.2 配套条件 (10) 2.2.3供水条件 (11) 2 1............................................................. .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第三章.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 3.2 治理思路 (16)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17 4.1布置原则 (17) 4.2 平面布局 (17) 4.3 竖向布置 (18)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5.1 山体裂缝治理 (19) 5.2 生态恢复方案 (19) 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 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 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为强化非煤矿山整治与生态修复,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防止非煤矿山突出环境问题反弹回潮,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严格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XX 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非煤矿山开采设计执行、环保措施落实、安全隐患整治为重点,使开采设计得以全面执行,防尘收尘、废水、固废处理等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整治,矿山安全事故进一步减少;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快速修复;以强化执法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及时查处非法采矿、乱采滥挖等违法案件。XX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 一、平稳有序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工作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监督矿山企业严格按照“一设计(含安全专篇)、一报告、两方案”要求进行矿山建设、开采、生产和修复,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规范矿山生产建设。监督非煤矿山企业依据《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进行建设和生产,加强非煤矿山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强化非煤矿山建设施工与竣工管理,查处基建期内边基建边生产,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设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等违法行为。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或者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二)严格环保措施落实。以露天矿山未按环评要求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及环保督察发现问题为重点,对矿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相关环保措施的,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立案查处。 (三)推进安全隐患整改。以露天矿山台阶、坡面角、工作平台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地下矿山逃生、通风、排水等系统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重点,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对拒不执行或整改的,暂扣直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和以自然恢复为主,与工程修复相结合原则,编制矿山治理恢复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方向、方法和植被重建方式,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统筹协调快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五)严厉打击违法采矿。重点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兼顾越层越界采矿违法案件查处,做到勤巡查、快调查、速立案、严查处、快修复,并做好“三断一清一恢复”工作。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非法开采、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及时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体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XX年2月底前)。各区县政府要制定矿山整治和生态 修复工作综合实施方案,明确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期限,并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制定整治方案,细化工作时序进度安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市林业局按照问题分类、分级要求,制定专项

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

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 摘要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呈恶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健康。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以及底泥等影响因素有关。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 论述了湖泊富营养化得生态修复机制和目标,分别对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的机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evel of lake eutrophication is deteriorating in China, which has destroyed the balance of aquatic ecosystems and endangered human health seriously。The formation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is releated to several factors,such as nutr ients,dissolved oxygen, ligh,temperature, hydrodynamic and sedmient,etc.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harm of water eutrophication,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aquatic plantm ,icroorganism and aquatic-animal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including the irtreatment-mechanism,process characteristics,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 irection。 关键词生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机制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排污量日益增加,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入湖 ???。水体富营养使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库, (化不仅对水体水质有严重影响,而且影响到周边水环境和人文景观。根据近几中国环境状况公2007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非常严重且呈恶化趋势。年的数据显示,报显示,28 个国控重点湖泊中,满足Ⅱ类水质的2个,占7.1%;Ⅲ类的6个,占21.4% ;Ⅳ类的4个,占;Ⅴ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的26个湖泊中, 重度富营养的2个, 占7.7%;???。因此, 预防和治理34.6%轻度富营养的9个, 占, 中度富营养的3个占11.5%; 湖泊的富营养化势在必行。仅仅依靠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来减少排入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很被动的一种预防措施。随着水生态修复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近年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较快。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根据水生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修复,促进良胜的生态演替,达到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的一种技术措施???。 1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 1. 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 湖泊会从 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 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 这是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 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 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 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将大量繁殖,

河水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方案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影响,故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和化学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而且平时河道水体基本不流动、交换量小,自净能力丧失。 2.2、面污染源进入:河道的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而河道护坡设计单纯考虑了水利防洪的需要,忽略了水陆交界的生态性,造成了沿河地面污染随雨水地表径流未经湿地、生态驳岸的阻拦和缓冲直泻入河。

生态保护和恢复及乔木保护方案

. 目录 一、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1) 二、项目分析 (1) 三、水土保持方案 (15)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7) 五、公园修复措施 (18) 六、乔木保护方案 (19) 七、场地绿化分析 (20) 7.1 施工期 (20) 7.2 运营期 (21) . . 一、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14 中“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利用表层土,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土石方平衡。”的规定。 本项目对场地内原有树木、水系和表土进行有效的保留、利用,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二、项目分析 项目用地原位于悦来新城会展城国际博览中心片区,土地开发使

用权是通过政府“土地招拍挂程序”而取得的,无生产性企业在此分布,因此不存在工业“三废场”导致场地环境土壤污染的可能性。拟建地块呈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由于受国博中心及国博大道、国博城等的建设影响,人工改造强烈,人类活动频繁,原始地形遭到破坏,地面经人工改造成草坪绿化带,地形平缓,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地形坡角5~10°,地面高程307.00~339.60m,相对高差约32.6m。场地位于城区,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已被整平,地表覆盖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 . .

. .

. .

. .

. .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区优美的环境日益成为房产开发的重点和销售的热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人工景观湖(河)的亲水住宅。无论前期的人工湖的建造,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应该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贯彻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一、人工水景目前的状况 目前大多数的小区在规划设计中都考虑到了水景水质日常的维护,但大都是通过单一的手段来处理或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因而造成了前期投资大,后期运行费用多,成效却不显著的结果,水体的水质不稳定,或时而藻类泛滥,或时而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并且整个水景常有人造的痕迹。 人工湖、景观水的水处理方法简介: 1、物理方式: i. 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式,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需要更换大量的水,而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势必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ii. 循环过滤的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2020版

附件2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大纲) 一、总体摘要 摘要性描述项目地理位置、区域条件、建设缘由、适宜性评价、可行性和必要性、工程任务和现状、进度安排、经费概算等主要内容和结论。 二、项目概况 (一)地理位置。 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和具体坐标。 (二)项目规模。 项目实施的具体范围、规模面积。 (三)项目依据。 项目涉及的相关规划、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三、区域概况 (一)自然条件状况。 项目实施区域水文气象、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相关状况。 (二)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实施区域人口经济、土地利用、海域使用等相关状况。

(三)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实施区域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附现场照片)。 (四)防灾能力概况。 项目实施区域海洋灾害状况、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及主要问题(附现场照片)。 四、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资源禀赋、生态需求、减灾形势、技术条件、经济保障、已有工作基础等方面说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适宜性评价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掌握工程实施区域的现状条件和历史情况。综合考虑当地风暴潮灾害和生态受损情况,分析拟修复区域开展生境重构、水动力改善、植被恢复、海堤生态化、设施整治改造等的适宜性,提出一种或多种类型优化组合的实施方案。 六、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促进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要求,说明项目修复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量,如修复盐沼等面积、植被覆盖率、整治和修复砂质海岸长度和面积、生态化改造海堤长度等,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 (二)年度目标。

按年度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 (三)考核指标。 列出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并填写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和项目实施中期绩效目标表。 七、项目内容 综合考虑项目实施区域海岸类型、空间特征、生态环境及海洋灾害情况,依据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包含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盐沼、砂质海岸、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等)和人工防护工程生态化(海堤、沿岸建设工程)等多种建设类型优化组合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方案,鼓励建成由海向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减灾空间体系。同时,项目修复要统筹考虑重要海岛及周边海域保护问题。 修复方案应详细叙述建设类型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安排、主要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手段和修复方法、修复规模和施工量等内容,方案中涉及用海、用岛或占用土地、林地等权属问题,要提供相关批复文件或协议书或当地政府承诺书,修复方案应达到可研水平,并提供可研报告。 八、进度安排 按年度说明项目安排和实施进度,细化到月。 九、经费预算与效益分析 (一)项目概算与资金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治理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3) (二)治理原则 (3)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 四、某某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 五、防治措施设计 (5) (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 (5) (二)封禁治理 (7) (三)塘堰技施设计 (8) (四)沉沙池设计 (9) (五)沼气池设计 (10) (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 (12) 六、组织管理 (17) 七、工程概算 (17) (一)编制依据 (17) (二)投资结构 (18) (三)基础单价 (18) (四)工程估算 (19) (五)投资估算 (20) (六)资金筹措 (20) 八、效益预测 (20) 附件

一、基本情况 ***某某县某某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某某区位于***某某县北部**、***某某镇,涉及***、***2条小流域,8个某某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某某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6mm,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5.7℃,≥10℃积温5880℃,平均日照时数2088.6小时。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某某区。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某某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据某某年统计资料表明,某某区森林覆盖率达41.1%,植被覆盖率达68%。 实施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6.11km2,其中耕地面积2079.37hm2,占总面积的37.05%,(水田1014.83hm2,梯坪地865.98hm2,坡耕地198.56hm2);林地面积1909.54hm2,占总面积的34.03%,(乔木林862.9hm2,疏幼林1046.64hm2);果园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附件3: “长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编写提纲 综合说明 简述项目背景、建设目标、技术线路、主要措施、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等。在文字之前插入项目区位置图和工程特性表。 1 项目区概况 1.1 项目区选择 1.1.1选择原则 1.1.2 项目区选定 介绍项目区在全县的位置、土地总面积、涉及乡村、小流域名称等,简要说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2 基本情况 1.2.1 自然条件 重点介绍与生态修复相关的气候、植被情况。 一、地质 项目区地质构造、影响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等。 二、地貌 项目区所属地貌类型区,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平均海拔高度、最高和最低海拔高度、相对高差。重点说明项目区坡面情况,包括地面坡度组成,不同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等。插入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 三、土壤(地面物质组成) 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各类土壤的分布、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肥力情况。分别说明耕地土壤和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插入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 四、植被

项目区内天然植被种类(包括树种、草种)及保存情况,人工植被种类、数量及生长情况;项目区现有林地面积,有林地、灌木林、经果林、疏林、荒山荒坡的面积、比例及树种(草)结构。现有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果林(草)树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种类及利用情况。 五、气候特征 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气候特点,主要气象要素: 1、降水。包括多年年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情况;10年、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 2、温度与光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0°C积温,无霜期,年均日照时数。 六、河流水文 项目区所属水系,流域内主要河流;年径流总量,径流年际变化,径流模数。多年平均输沙量。说明项目区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插入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表。 1.2.2 社会经济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生态修复的障碍因素。 一、人口与劳动力 项目区涉及的行政村、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总量。说明劳力外出务工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耕地中基本农田所占比重及人均基本农田。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利用方式等方面论述对水土保持带来不利影响)。插入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表。 三、农村各业生产 (1)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渔各业年产值,各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2)农业生产。主要包括农作物的种类、播种面积、平均单产、人均产粮等。插入项目区粮食生产现状表。 (3)林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园等的面积,经营管理情况。 (4)牧业生产。各类牧畜品种、数量,饲料来源,经营管理情况。 (5)渔业生产。养渔水面的类型、面积,产量和经营管理情况。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 1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不断加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在全国138个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绝大部分水体均污染严重,其中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体的占38%。 2012全年共监测地表水五大水系88条河段,长2048.2公里,IV类、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3%;劣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2.1%。 河湖水体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2河湖水污染生态修复技术 目前,国内已广泛使用的河湖污染水体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有五项:生物膜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固定化生物酶技术以及曝气增氧技术。 生物膜修复技术核心在于微生物生境载体材料的选择。生物膜修复材料一般分为孔性材料、聚合物膜材料、有机/无机凝絮剂、光催化材料、氧化剂五大类,市面上常见的有仿水草式填料、辨带式填料、环状悬浮式填料、悬浮球状填料、复合式填料等。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生态浮岛技术是利用植物生态原理来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同时浮岛植物也营造了水面的景观。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将特选的微生物固定在选证的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生物活性,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快速、大量增殖的生物技术。 固定化酶技术是用载体把酶约束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催化反应,使反应后的酶可以反复使用的一项技术。

xx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长江流域********* *****年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水土保持局 二xxx五年四月十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xxxx) 二、治理方案 (xxxx) (一)指导思想 (xxxx) (二)治理原则 (xxxx)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 四、二xxxxxxxx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 五、防治措施设计 (5) (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 (5) (二)封禁治理 (7) (三)塘堰技施设计 (8) (四)沉沙池设计 (xxxx) (五)沼气池设计

(xxxxxxxx) (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 (xxxxxxxx) 六、组织管理 (xxxx7) 七、工程概算 (xxxx7) (一)编制依据 (xxxx7) (二)投资结构 (xxxx8) (三)基础单价 (xxxx8) (四)工程估算 (xxxxxxxx) (五)投资估算 (xxxxxxxx) (六)资金筹措 (xxxxxxxx) 八、效益预测 (xxxxxxxx) 附件

****二OO四年度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县二xxxxxxxx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 *县北部**、***两乡镇,涉及***、***xxxx条小流域,8个行政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xxxx.5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xxxxxxxx6~xxxx4xxxx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xxxxxxxx7xxxx.6mm,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xxxx5.7℃,≥xxxxxxxx℃积温588xxxx℃,平均日照时数xxxxxxxx88.6小时。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植被区。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据xx xxxxxxxxxxxxxx年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4xxxx.x xxx%,植被覆盖率达68%。

水生态修复的12条方法

水生态修复的12条方法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复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按照水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上海河道、湖泊过去情况的分析,根据现在的实际状况和上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对修复水生态系统,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环境,提出12条操作性措施。 1、两岸造树林河岸上应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逐步形成林带,地面则栽上草坪,贴岸的树冠还可以伸向河道上空。其作用之一,可以增强生态功能,大树扎在土壤时深而密的根须与草坪形成一个土壤生物体系。其作用之二,可以发挥景观作用,岸边的林带草坪,与河道组合,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河坡植草坪(或灌木)传统的做法往往忽视生态,把河坡搞成直立式,或用块石和水泥板覆盖河坡并勾缝,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破坏了生物的生长环境。从修复水生态系统出发,有条件的河坡都应植上草坪或灌木。护坡上的草坪和灌木所起的作用很大:一是草坪和灌木与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体系,同样可以像两岸的树林与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河道、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须还能够直接伸到水体中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二是河坡是水域向陆域的自然过渡带,草坪和灌木与土壤的结合,改善了温度、湿度,提供了食物;三是在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变了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3、墙上攀绿藤城市化地区的部分河道,由于整个地区水面积的严重不足,为了确保水安全,提高河道汛期的蓄水量,不得已加高加固了防汛墙。弥补的办法是,在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从下爬到上,到了顶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有条件的地区,在防汛墙的两面墙上,可依墙分层而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硬质结构的直立或斜坡式护坡,宜种植一些垂枝灌木。 4、水边栽植物水边是水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在种植方法上,一般可以直接栽在河边的滩地上、斜坡上,也可栽在盆、缸及竹木框之类的容器做成的定床上;直立式防汛墙的下面,在不影响河道断面的基础上,利用河底淤泥在墙边构筑一定宽度,并有斜坡的湿地带,创造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5、水流多样化新的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形成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其作用有两条:一是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二是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本身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1指导思想 (3) 1.2基本原则 (4) 1.3编制依据 (4)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5) 2水环境概况 (6) 2.1项目区概况 (6) 2.2...口水库概况 .. (8) 3问题诊断 (11) 3.1目标要求 (11) 3.2存在问题 (14) 3.3现状评价 (14) 4绩效目标 (16)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6)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17)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7)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21) 5技术路线与措施 (22) 5.1河道整治工程 (22)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25)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28) 6效益分析 (33) 6.1社会效益 (33) 6.2经济效益 (33) 6.3生态环境效益 (34)

6.4管理效益 (34) 7保障措施 (35) 7.1.组织领导保障 (35) 7.2政策法规保障 (36) 7.3 资金投入保障 (37) 7.4 技术人才保障 (37) 8项目及投资估算 (38) 8.1投资估算 (38) 8.2实施期限 (41) 8.3运营保障措施 (41)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是生态之本,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承担着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切实改善...市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并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写本实施方案。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

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菱角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方案设计.docx

江汉区菱角湖 耕水技术生态修复工程 方 案 设 计 珠海风光耕水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09 年 7 月

目录 一、总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地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主管部门.......................................................................................................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候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环境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菱角湖水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方案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方案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构建湖水造流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善外源污染控制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构建高效净水景观型漂浮湿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立湖泊生态系统长效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立管理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订菱角湖保护条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治理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3) (二)治理原则 (3)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 四、二00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 五、防治措施设计 (5) (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 (5) (二)封禁治理 (7) (三)塘堰技施设计 (8) (四)沉沙池设计 (9) (五)沼气池设计 (10) (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 (12) 六、组织管理 (17) 七、工程概算 (17) (一)编制依据 (17) (二)投资结构 (18) (三)基础单价 (18) (四)工程估算 (19) (五)投资估算 (20) (六)资金筹措 (20) 八、效益预测 (20) 附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县二00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县北部**、***两乡镇,涉及***、***2条小流域,8个行政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6mm,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5.7℃,≥10℃积温5880℃,平均日照时数2088.6小时。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植被区。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41.1%,植被覆盖率达68%。 实施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6.11km2,其中耕地面积2079.37hm2,占总面积的37.05%,(水田1014.83hm2,梯坪地

什么是水生态修复

什么是水生态修复 近年来,河流湖泊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修复治理已经迫不及待。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大量的污染源排入、不利的水动力条件、上游水源较差、水系结构不合理、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等。对水污染目前很多地区采用水生态修复。那么什么是水生态修复?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复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按照水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上海河道、湖泊过去情况的分析,根据现在的实际状况和上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对修复水生态系统,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环境。 接下来看下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1.人工生物净化

人工生物净化,是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驯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质新陈代谢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对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主要优点为:处理效果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处理效率,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小。主要缺点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需操作人员较多。 主要处理工艺如下:生活污水处理一沉淀(或气浮)一生物膜法一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活性污泥法)一曝气池(氧化沟)一沉淀(或气浮)一消毒一出水 2.自然生物净化处理 自然生物净化处理,主要利用土壤在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或水塘中的微生物作用使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主要优点为: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需要的操作人员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组成联合处理系统。缺点为:占地面积大. 主要处理工艺如下:生活污水处理- 快速渗滤(满速渗滤、地

表漫流) 3.人工生物净化和自然生物净化 在土地资源丰富,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镇,采用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有其实际意义。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