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药论文

老年人合理用药论文
老年人合理用药论文

浅析老年人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01-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特点和方法,介绍老年期药动学及药效学变化。方法查阅有关国内文献,从用药的种类、频次、剂量等方面对老年人用药提出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了解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特点和合理用药注意事项。结论保证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的衰退,许多老人都身患多种疾病,而大多数疾病都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老年人用药的机会和种类相对较多,如何根据老年人的机体生理、病理和心理的状态,从而选用符合老年人用药特点、正确的药品,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成了药师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1 老年人药动学特点

1.1 药物吸收老年人胃肠肌肉萎缩,张力降低,胃排空延缓,肠蠕动明显减弱,导致肠道血流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ph 值升高酸性药物分解增多,吸收减少,需在胃的酸性环境水解药物在老年人身上则其吸收大大降低。

1.2 药物分布随着年龄的变化老年人的细胞内液减少和功能减退,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引起药物分布的变化,使药物分布

合理用药论文安全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论文安全用药论文: 浅论医院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职能和作用[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有1/7因病死亡的患者不是死于自身所患的疾病,而是死于用药不合理。面临如此现状,作为医院药师,职责要求我们要顺应药师职能的转变和药学工作的转型,积极主动地学习药物相关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运用药学专长,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应尽之责。 [关键词] 药师; 合理用药;职能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4-01 1 当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1 滥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选用药物不当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最为严重,这是全球都非常关注而令人担忧的问题。临床医师忽视抗生素的用药指导原则和指针,在没有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试验性选用抗生素,常见一种抗菌药物用几天,疗效不好就换其它的抗菌药物,整个治疗过程一个患者可换三至四种或更多的抗菌药

物,既耽误了治疗,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增加了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 盲目用药 临床医师不熟悉药物或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我们常见医师们轻率地给孕妇选用洛美沙星、给小儿静脉滴注诺氟沙星,这两个药物均属喹诺酮类药,在未成年动物实验中可影响骨骼发育。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儿童禁止使用该类药物。又如,医师在同一张处方上,开具同一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说明医师缺乏对药物的了解导致开具处方的不规范性和用药的盲目性。 1.3 超剂量用药 例1:一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医生为其开具如下处方: 5%GS500ml+Vc2g+Vk140mg+西味替丁0.8g静滴。根据说明书要求:维生素K1的正确用量为每次10mg,一天不能超过20mg。 例2:一名83岁老人术后预防感染用药,选用头孢他啶,每次4gq12h,一天的总剂量高达8g,而该药正常用量对一些重度感染每次2gq8h,每天最大量为6g,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减少至正常用量的2/3~1/2,每日剂量应不超过3g。超剂量用药,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更有甚者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又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老年人合理用药:从指南到实践

老年人合理用药:从指南到实践100分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中重度哮喘或COPD患者规律使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0%预计值并且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需要口服糖素治激素治疗。(A) A.正确 B.错误 2.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100s,下列正确的是(A) A.使用肝素过量 B.使用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C.使用致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D.使用重组人促红素 3.跌倒引起貌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约20%,致残率50%。(A) A.正确 B.错误 4.失能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活动能力或生活能力的丧失或受限。可从病损、失能和残障三个层次反映身体、个体及社会水平的功能损害程度。(A)

A.正确 B.错误 5.中国老年人口最多,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以60岁作为人口老龄标准,平均每年将增长()以上,2026年将达3.04亿,2039年将达4亿。B A.3% B.4% C.5% D.6% 6.根据国家指南,70岁后至少接受一次肺炎链球菌疫苗。(B) A.正确 B.错误 7.使用氟马西尼,下列正确的是(D) A.解救药物过敏或输血造成的过敏反应 B.解救华法林药物过量导致的出血

C.解救阿片类药物中毒 D.解救镇静药物导致的严重低血压和镇静时间过长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老年人疾病慢病与共病的特点是(ABCD) A.症状可以是由多种疾病因素造成而非单一因素 B.医疗决策复杂、困难:在现有专科诊治模式下,共病老年人往往要去多个专科就诊,经常会造成多重用药,治疗不连续、过度医疗等医源性问题 C.临床干预效果差:共病导致疾病不典型,诊断更复杂,治疗效果更差 D.易发生并发症或多个脏器功能衰竭,难以根据常用指南确定治疗目标 2.老年人疾病慢性病包括(ABCD) A.老年人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B.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综合征 C.老年问题(如抑郁、老年痴呆、尿失禁、衰弱、营养不良等) D.老年人精神心理问题和药物成糖 3.下列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的是(ABCD)

合理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物,药物两重性,药物滥用,改进措施 摘要:从药物的定义谈起,讲述了药物的两重性带来的影响,药物滥用的现象和危害及如何预防不合理用药的一些改进措施。 药品是指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物用得合适,能够治疗疾病;用得不当,轻则加重病情,重则危害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有1/3是由于用药不当致死的。药物的作用都是一分为二的,正如所有事物的一分为二的特性。用药之后既可产生防治疾病的有益作用。亦会产生与防治疾病无关、甚至对机体有毒性的作用,前者称为治疗作用,后者则称为不良反应。 那么治疗作用又分为两种,一是预防作用,即利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二是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是药物的主要作用。一般分为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疾病症状但并不能消除体内的治病因素。这种治疗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但能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对因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治病因素。治疗疾病时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同样重要,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合理应用。

相反的,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我国的情况推算,全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用药不合理造成的。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在很多情况下是副作用比治疗作用还多,影响面还大。尤其是现在社会中一些药物的滥用更加加重了由药物导致人体疾病的可能性。对于药物的滥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抗菌药物的滥用很多人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由于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因此造成抗菌药物滥用。根据药学专家分析,人们在对抗菌药物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认为抗菌药物越贵越好,治病越有效。其实每种抗菌药物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二是随意滥用。最典型的就是许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抗病毒,如果乱用抗菌药物,只会增大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三是不按医嘱服药。一些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便随心所欲。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四是认为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把几

老年人合理用药试题 答案

老年人合理用药 1. 指导老年人保管药物方法不妥的是( B ) A. 定期整理药柜 B.暂时不用的药及时丢弃 C.内服药物与外用药物分开放置 D. 怕热药应置于冰箱冷藏 E.所有药物的标签、说明书都要随药放好 2. 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是( B ) A. 心脏 B.肝脏 C.肾脏 D.脾 E.肺 3.60岁以上老年人应使用成人剂量的(D ) A.1/2 B.1/3 C.2/3 D.3/4 E.4/5 4.因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影响吸收而造成生效变慢的药物是 ( A ) A.苯巴比妥 B.青霉素G C.乙醇 D.吗啡 E.对乙酰氨基酚 5. 错误的老年人用药原则是 ( E ) A . 应用最少药物治疗原则 B. 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治疗原则 C. 选择最少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原则 D. 简化治疗方案原则 E. 最大剂量治疗原则 6. 当老年人采用噻嗪类利尿药效果不好时,应改选用( C) A. 肝素 B.吩噻嗪类 C. 髓袢利尿药 D. 氯化钾 E.噻唑类 7. 老年人用庆大霉素时应谨慎,主要是因为老年人(A ) A. 肾功能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耳、肾毒性增加 B.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游离性药物增加 C. 对药物处于高敏状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D. 肝功能降低,使血药浓度升高 E. 消化腺分泌减少,药物吸收增加 8. 以下对老年人用药,用法安全的是( A) A. 给糖尿病人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时,应加适量胰岛素及钾盐 B. 前列腺肥大患者使用普鲁本辛和氯苯那敏 C. 青光眼患者使用颠茄和苯海拉明 D.胆结石患者大量服用钙剂 E. 长期使用麻黄素滴鼻液 9. 老年人使用非处方药使用的原则包括下列哪项?(D) A.可随意用药 B.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C.注意需大剂量服药 D.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10. 老年人使用强心苷类药物的剂量一般是成人常用量的(A ) A.20% B.50%~25% C.75%~50% D.75% E.80% 11.下列关于影响老年人药物吸收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A ) A. 胃液PH 降低 B.胃肠道血流量减少 C.胃排空速度减慢 D. 肠蠕动减慢 E.胃肠道参与吸收的细胞减少 12.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病因包括:( A ) A.以上都是 B.缺少运动、肥胖 C.高血压 D.高血脂 E.精神紧张 13.老年人用药后药理学特点包括:( D ) A.药物相互作用增加 B.药物吸收、分布改变 C.发生ADR机会增大 D.以上都对 E.药物转化、代谢下降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个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6个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疾病和药物已经成为和老年人最亲近的“危险朋友”。据调查显示,有85%的老年人几乎每天都需要药物来维持机体功能,其中30%的人每天同时使用4种以上的药物。这些药物一方面帮助老年人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种种危害。所以说,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机体的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变弱、变迟缓,特别是参与药物代谢、转化、排泄的主要脏器肝、肾功能下降后,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人体内的正常转化和排出,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老年人的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服用安定(地西泮)的半衰期可以比成年人(一般为20~40小时)延长4倍;肾功能下降,体内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排泄时间可以延长2倍以上,使用这两种抗生素产生的肾损害和耳聋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由于很多老年人对医药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对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若再自行用药,更容易造成危险的用药事件,进而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曾经有一位七旬老人,患有顽固的原发性高血压,由于服药不规律,长期以来血压一直控制得不理想。某天晚6点老人自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已高达190/110毫米汞柱,由于急于降压,自行将10毫克的硝苯地平片嚼碎服用,1小时后血压陡降至100/70毫米汞柱,4小时后血压又反跳至150/95毫米汞柱,老人害怕药效不足再次将10毫克硝苯地平嚼碎服用,服药不久就出现休克症状,幸亏家人叫来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抢救,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拖回来。后经医师解释,他的家人才了解到,老人是因为短时间内过量服用硝苯地平片导致血压下降过低、过快,从而引发了心源性休克。 类似的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老年人应该注意哪些用药问题呢?在此,我们送给您六道护身符,为您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第一道护身符:“切忌自行用药” 有些老年人因为患有慢性病,认为久病成医,所以每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总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自我治疗。 药师提示:老年朋友进行自我治疗,说明有一定的保健意识,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特殊,通常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后果难以预料,所以老年朋友们切勿盲目随意进行自我“治疗”。 第二道护身符:“谨慎用药”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几乎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对其剂量、疗程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医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所以每位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完全相同。 药师提示: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和医师或药师充分沟通,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便结合自身的病情特点和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时间、剂量和疗程。 第三道护身符:“遵医嘱用药”

合理用药论文

浅谈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是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保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及其剂型和给药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 万,其中约有19.2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2%~32%。 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四大要素。 安全性——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直接体现了对病人切身利益的保护。安全性不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小或者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有效性一一病人使用药物,就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的表现明显不同,分别为:1、根治致病原,治愈疾病;2、延缓疾病进程;3、缓解临床症状;4、预防疾病发生;5、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6、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判断药物的有效性的指标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预防用药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经济性——经济性并不是指尽量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其正确含义应当是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成本/效果)应尽可能低,获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适当性——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合的剂量,在合适的时间内经适当的用药途径给相应的病人使用以汰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吗? 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打针确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过打针治疗。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来的有效。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等没必要打针,即使打针,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对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药,当然就更不用去受打针的痛苦和麻烦了。除此以外,打针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消毒不严还会产生医源性交叉感染,安全系数小。两种给药途径相比,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简便、易行、安全。因此国内外医药专家都主张凡是吃药能治疗的病,尽量不要打针。一般来说,凡是治普通的病,只要肠胃功能正常,给药均以口服为宜。下列情形是只能打针:①病人呕吐频繁或吞咽困难。②不被胃肠吸收或能被胃肠的消化液破坏的药。③口服片剂和注射针剂的治疗作用不同的药,不能都作为口服剂。④有些病必须用打针来治疗的就不能用口服剂。 针剂(注射液)可以口服吗? 制成注射液的药物,应通过注射的方式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和血液,这样可使药物快速被人体吸收、迅速发挥药效。比如,青霉素钠盐和钾盐、肾上腺素、胰岛素等药物,只有制成针剂才能发挥作用。而如果把这样的药物改为口服则无法发挥药效。另外,注射液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后,其有效成分很容易被胃酸及消化酶分解、破坏,从而可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使药物失效,严重时还可引起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当然,确有少数注射液也可以口服。比如,医生有时会让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但这主要是因为,庆大霉素注射液是以硫酸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初晓艺林鑫) 第一部分概述 老年人一般指年龄超过65岁以上的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类的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我国巳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4亿,到2050年将达到峰值4.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老年人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同于青壮年。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应当引起特别重视。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通常会发生较大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身体形态的改变 老年人因毛发髓质和角质退化可发生毛发变细及脱发,黑色素合成障碍可出现毛发及胡须变白,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尤其是清除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能力明显降低,脂褐质堆积在基底层细胞中,形成特异性的“老年斑”。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出现老花眼。机体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脂肪等结缔组织比例增加,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肌肉、脏器萎缩等。机体代谢和解毒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神经系统的改变 在神经系统,老年人大脑的重量较一般正常人减轻20~25%,脑血流量减少,大脑皮质和脑回萎缩,使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枢神经元递质合成减少。脑内酶活性减弱,中枢神经系统有些受体处于高敏状态,药物在小剂量可产生治疗作用,常规剂量即可引起较强的药理反应,出现耐受性降低现象。老年人出现明显的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脑功能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 (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在心血管系统,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心肌萎缩,逐渐发生纤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 健康问题,其中很多人深受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的折磨,药品需求大,往往有乱投医、乱吃药的现象,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容易轻信游医、药贩和非法药品广告的宣传,因此上当受骗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针对老年人缺乏合理用药知识、急需用药指导的这种状况,特聘请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李留长主任给社区老年朋讲解如何科学用药。 活动计划 一、活动安排: 时间:9月21日上午9;00---11:00 地点:人保财险社区 二、宣传内容: 通过显浅讲述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生化特点、老年人独特的体内代谢特性、老年患者用药的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病例,让老人们了解安全用药常识、了解如何安全用药,帮助老年人按照正确方法储备和使用药物,并对家庭安全合理用药给予了温馨建议。 三、活动形式: 1、给社区居民讲解合理用药的知识。 2、回答现场居民的提问。

核心信息 老年人用药容易发生的误区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点名用药: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久病成医”的老经验,每当慢性病复发时,自己直接去药店买药来吃。 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是不顾自身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否则,还会责备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其实,老年人这样随意用药,容易造成嗜药成癖,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由此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慕名吃药,跟着广告走: 不少老年人如果觉得某一种药对某种病疗效不错时,便对此药“情有独钟”,以后患上了症状类似的疾病时,都用这种药,一直用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时才去医院咨询,往往导致“亡羊补牢”的悲剧。 有些老年人则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有些医药广告的过誉之词往往成了误导老年人用药“赶时髦”的教唆犯。

合理用药关键措施的论文

合理用药关键措施的论文 【摘要】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由于我国80%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销售,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只有在医、药、护、患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关键词】药物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学服务 据who报告,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调配和出售的,同时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严重,其结果不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球卫生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要达到合理用药,关键措施在于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和医、药、护、患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1 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1]正视国情,考虑到占医疗需求大多数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对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以下卫生院,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2 规范医疗行为 实施临床路径(cp)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因为路径的制订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包括合理用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总结、改良,实施临床路径,自然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本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3 加强药学服务 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门诊药房是门诊患者获得处方药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 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要走向临

老年人合理用药

老年人合理用药 1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1.1老年人用药现状 当下,在众多新药投入临床的情况下,老年人过度用药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心理、生理和社会问题,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据资料表示有近七分之一的死因是由不合理用药引起.老年人因不合理用药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20%。不仅导致了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同时造成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下降[1]。 1.2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发生了退行性变化,各种生理心理疾病不断出现。有的老年人甚至同时患有数种疾病,同时服用很多种药物,因而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随之增多,同时老年人用药存在不少误区,对其合理用药造成隐患。 1.2.1迷信广告宣传 当前,各种药品广告繁多,不少广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只讲药的物治病效果,不谈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使得人们特别是老年人,过分相信广告宣传,认为这些药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于是便点名要药,或自己到药店买药自服。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不但剂量不易把握,有时还可能用反了药,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分,用错了药反而适得其反。 1.2.2滥用补药 有些人认为补药是万能的,实际上,补药只适用于虚症患者。且有种类之分,实症用补药就如火上浇油。例如:有的人过多服用人参会出现过度兴奋、烦躁、失眠、咽干喉痛等症;而原来患有高血压的人服用人参后会血压骤升,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 1.2.3迷信新药贵药 有人认为价格贵的药以及新药肯定是好药。其实治疗效果与药品价格不一定总成正比。既便宜又对症的药才是好药。新药等于好药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从安全有效的角度看。老药是经过长期使用证明确有疗效的,对于老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了解得更多些。

[整理]临床合理用药论文.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120例临床分析 冯以梅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530031 【摘要】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实施腹腔镜治疗120例卵巢囊肿,同期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110例为对照组。结果:118例卵巢囊肿成功地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囊肿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卵巢囊肿;腹腔镜;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疗卵巢良性囊肿的首选方法[1]。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应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多数良性卵巢囊肿可在腹腔镜下处理。本文对比分析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卵巢良性囊肿的疗效,以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20例,同期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11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年龄12~55(38·4±3·8)岁。术前检查血CA125、AFP、CA199正常,B超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恶性囊肿,既往有手术史20例,无手术禁忌证。 2.2 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均全麻,患者取头低臀高位,气腹压力维持12mm Hg,行3-4点穿刺,探查盆腹腔,了解囊肿大小、活动度,表面有无赘生物,初步确定为良性囊肿方可进行手术,分别行卵巢囊肿剥除、切除或附件切除术。腹腔镜探查有无粘连。若有则先分离粘连,恢复正常解剖后再行囊肿剥除术。尽量完整剥除囊壁,畸胎瘤和怀疑恶性投入自制塑胶手套中并取出,避免污染腹腔。术中均行冰冻病理切片。开腹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按常规开腹手术施术。 2结果 2. 13组患者手术情况11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中2例因盆腔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卵巢囊肿直径最大18cm,最小5cm;100例行囊肿剥除术,20例行附件切除术。两组均无脏器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 2.2观察指标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手术中与手术后各指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肛门排气为准)、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的应用、住院时间等。见表1。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用镇痛药、伤

老年人合理用药

老年人合理用药:从指南到实践! 1、中国老年人口最多, 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以60岁作为人口老龄标准,平均每年将增长为()以上,2026年将达3.04亿,2039年将达4亿。(单项选择)B A.3% B.4% C.5% D.6% 2、老年人疾病慢病与共病的特点是(多项选择)ABCD A.症状可以是由多种疾病因素造成而非单一因素 B.医疗决策复杂、困难: 在现有专科诊治模式下, 共病老年人往往要去多个专科就诊,经常会造成多重用药, 治疗不连续、过度医疗等医源性问题 C.临床干预效果差:共病导致疾病不典型,诊断更复杂,治疗效果更差 D.易发生并发症或多个脏器功能衰竭,难以根据常用指南确定治疗目标 3、跌倒引起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约20%,致残率50%。(单项选择)A A.正确 B.错误 4、老年人疾病慢性病包括(多项选择)ABCD A.老年人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B.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综合征 C.老年问题(如抑郁、老年痴呆、尿失禁、衰弱、营养不良等) D.老年人精神心理问题和药物成瘾 5、失能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活动能力或生活能力的丧失或受限。可从病损、失能和残障三个层次反映身体、个体及社会水平的功能损害程度。(单项选择)A A.正确 B.错误 6、下列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的是(多项选择)ABCD A.伴有功能障碍和残疾的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B.持续性重度抑郁症患者使用非三环类抗抑郁药。 C.轻中度阿尔兹海默痴呆症或路易体痴呆患者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例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或加兰他敏)。 D.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局部使用前列腺素、前列腺酰胺或β受体阻滞剂。 7、中重度哮喘或COPD患者规律使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中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50%预计值并且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单项选择)A A.正确 B.错误 8、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100s,下列正确的是(单项选择)A A.使用肝素过量 B.使用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C.使用致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D.使用重组人促红素 9、根据国家指南,70岁后至少接受一次肺炎链球菌疫苗。(单项选择)B A.正确 B.错误 10、使用氟马西尼,下列正确的是(单项选择)D A.解救药物过敏或输血造成的过敏反应 B.解救华法林药物过量导致的出血 C.解救阿片类药物中毒 D.解救镇静药物导致的严重低血压和镇静时间过长

合理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与健康保健 姓名:杨军班级:11药学1班学号:93 本学期我很荣幸地选上了李建衡老师的《合理用药与养生保健》的课。在为期九周的学习中,李老师给我们不但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正确使用药物以及如何养生保健,还给了我们每个学生一个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此期间,我认真做笔记,详细地记录着老师所强调的每一点每一句。虽然课程时间很短,我却获益良多,在学习了如果正确用药的同时,也使我能够在同学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为我以后的道路填上重重的一笔。下面便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主要收获: 合理用药方面:为什么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 药品的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一定的浓度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必要条件。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太大,不一定能增加相应的药物疗效,相反会加重药品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尤其是一些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较为接近的药物。 而服药次数又是维持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的重要因素。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被排出体外,如不及时补充,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将随之减弱。但是如果缩短用药间隔时间频繁给药,就相当于增加了用药剂量,会加重药品不良反应,易造成药物中毒。每种药物的服药间隔时间是由药物的消除速度决定的,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用药次数可略多,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用药次数可少些。

此外,对于一些缓释制剂,其药物释放速度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都是经科学的方法精确设定的,一次用药后往往可以维持12~24小时不等,一些长效制剂,维持时间可更长。增加这类药物的用药次数和剂量,只会造成浪费和增加副作用,不会对健康有利。 由此可见,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每种药物各不相同。因此,病人服药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按时按量服用。 健康保健方面:大学生如何养生保健? 我们从高中上到大学,除了学习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很多同学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省份,所以气候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调理好身体要从多方面进行,《黄帝内经》上所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大概意思就是要顺应天时,结合运动,饮食科学适度,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于疲劳。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要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情愉快。做到以上四点就可以有个好身体和心理状态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主要是措施要落实并且持之以恒,一句话养成好习惯并保持下去。 国际上在维多利亚开会有个宣言,这个宣言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叫平衡饮食,第二个叫有氧运动,第三个叫心理状态。这对我们大学生也是非常适用的。下面分别谈谈这三方面该注意什么:第一、平衡饮食。首先是饮:国际会议上定出了六种保健品:第一绿茶;第二红葡萄酒;第三豆浆;第四酸奶;第五骨头汤;第六

老年人合理用药

老年人合理用药 【入院评估及病情分析】 (一)病人的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病人基础代谢水平有关,与药物的选择应用也有关。 (二)病人所患疾病及用药情况 要明确病人是否患病,是患有一种疾病还是几种疾病并存,目前哪种疾病对病人的生命危险最大,这要依赖与对病人的全面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及客观的辅助检查。应当详细了解病人既往所有药物名称、用量、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过敏史。本次病人现有用药情况(即药物名称、用量、疗效及有无不良发生)。 【老年人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发生改变:(1)脑细胞逐年减少,脑血流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中枢单胺类递质减少及单胺氧化酶活增加,故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减慢。(2)更年期主要变化为分泌功能衰退和紊乱,特别是性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激素受体素量也减少,且反应性低,其对葡萄糖及胰岛素耐受力下降。(3)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血管弹性减少,易引起心、脑、肝、肾血流量减少。(4)肾功能减退,膀胱松弛,前列腺增加,而产生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5)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也随之增加。呼吸道及消化道功能也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老年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效学改变】 (一)吸收 吸收过程及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老年人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减少,胃肠蠕动和括约肌活动减弱,胃畅黏膜血流量减少导致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和血药峰下降,而吸收半衰期和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延长。同时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也改变了药物的溶解和解离度,影响吸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二)分布 分布系指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后,向组织器官体液转运的过程。 1.老年人体重减轻,使药物血浆浓度增加,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总的体液减少,细胞内水份减少,药物表现分布容积减少,使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不良反应。 2.老年人心脏血流量变化,心输出量下降,血管弹性及血管通透性降低,导致药物吸收速率减慢,分布延缓,表观分布容积下降,不良反应上升引起缺氧。 3.老年人脑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硬化、血管内腔变小,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使用强效降压药,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老年人体内脂肪增多,使药物表观分布容积下降,使脂容性药物消除减慢,易造成药物过量,长期应用易引起药物累计中毒。老年人血浆蛋白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药物体内分布和储存的重要形式,特别是与药物结合的白蛋白减少,使结合型药物减少,而游离型增加,药物的生理活性增加,作用也加强,同时也容易发生毒副反应。 (三)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体液、PH、酶系统和肠道菌丛的作用下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药物代谢几乎在体内任何部位进行。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老年人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衰退,肝脏微粒体药物氧化酶活性降低,结果引起肝脏内药物代谢减少,使药物消除减慢,半衰期延长,导致药物蓄积、不良反应增加。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 浅谈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通过药学服务工作,顾客买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方法:提 高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严格掌握药品知识,对于各种病人因人而异,介绍药物的 使用方法。结果:药学人员懂得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顾客得到药学人员的关怀后,消除心 理压力,病情容易得到好转和恢复。要了解不同药品的性能、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等,并能合理用药。结论: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学人员及各界人 士要多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医学知识,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滥用药、合理用药,使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社会安定;人民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 应该尽快转变不良状况,改善医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份温馨的氛围,消除他们部分紧张 和忧虑,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我是一名药师,经营药品批发销售,经常接触很多新 老药及病人,如何使用和药学服务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建立互信认知 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注重态度和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疗过 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实现人 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随着“三医”医疗、医学、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 督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对许多药学是一项新的问题,职责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需 要进行全方面的人员培训,硬件上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 因此,做好药学服务,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除了不断学习外,还应当掌 握一些药物治疗方面及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克服 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与医师、病人进行探讨、交流和沟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 的机制,使药学服务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2、做好用药咨询,解除病人疑患 很多病人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药学服务就是要做好咨询工作。要严格按照处 方管理方法的规定和药学服务的要求,细致、耐心地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主动热情接受病 人的咨询,详细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原来是否有过敏史、特异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应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处理方法,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某 患者治病心切想通过增加服用次数提高疗效,询问复方新诺明SMZ+TMP能否改为3次/d, 药师告知:SMZ的半衰期为11h[1],2次/d完全可以维持有效抑菌血液浓度,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可能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应服从医嘱,不能改为3次/d。

合理用药论文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药品的合理用药 浅谈药品的合理用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篇文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介绍了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分析了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指出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危害,同时阐明了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其重要意义,并结合合理用药的现状,提出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合理用药意义现状 不合理用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严重的;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凡是属于选药品种不当、随意加大剂量、缩短给药时间或不论体质强弱,代谢与排泄器官功能如何而一律常规给药者,均易增加或加重不良反应,增加痛苦。因此,合理用药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

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药品安全用药问题。 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目前我国临床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现: 1.1忽视药品的副作用 由于广告费用昂贵,药厂在策划广告时惜字如金,在极有限的文字里重点突出药品特点和疗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却无暇顾及或有意回避,有的甚至夸大其作用和疗效。有的以有效率100%,无任何毒副作用等用语抬高其价值,以此促销。 1.2选用药物不当 病人需要用药时,但选用的药物不对症,对特殊病人有用药禁忌或者合并用药配伍失当等。临床上,以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最为严重。 1.3用药不足 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多发生在因畏惧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用药,或以为病情减轻过早停药的情况下。 1.4用药过量或过分 病人使用了对症的药物,但剂量过大或者时间过长;给轻症患者用重药,联合用药过多等。 1.5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未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不必要或不适当的使用多种药物。 1.6无适应证用药 病人并不存在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疾病或不适,医生安慰性给病人开药,病人保险性用药。 1.7易受骗上当 一些广告模棱两可,夸大其词,不乏虚假,具有很大的诱惑。如过分迷信广告,尤其是一些邮购药品,如特效增效剂、减肥药物,包治百病的宫廷秘方等购买者大多惊呼上当。 1.8重复给药 多名医生给同一病人开相同的药物,并用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和单方药物,或者提前续开药方。总之,凡属人为因素造成的非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都是不合理用药。

基层医院合理用药对策论文

基层医院合理用药对策论文 1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1.1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1.1.1试验性治疗和无规律性用药选用抗生素的原则是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抗生素。在临床中部分医生对病因不明、不能确诊的病人,根据临床经验而非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试验性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忽视药物动力学特征,随意缩短或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或次数,致使抗生素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或是药物剂量增大,这样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 1.1.2不熟悉抗生素药理特点有些医生不清楚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盲目使用抗菌药。主要表现在:能用杀菌药却选用抑菌药,能用窄谱药却选用广谱药,能用短效剂却选用长效剂等,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使药物毒副作用大增,危及健康。 1.1.3不合理联合用药或配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但在临床中,有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如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联用;同类抗生素同时使用,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甚至出现抗生素三联使用的现象,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及菌群失调,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 1.1.4缺乏针对性,盲目使用抗生素部分医生不能根据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不重视抗生素的用法、剂量、时间。其具体表现为药不对症,感冒用抗生素;老人、儿童用药剂量不减或没有根据药物说明书酌情减量用药;针对儿童和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没有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合理选择对肝肾功能无损害药物等,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大甚至致死。 1.2其他方面不合理用药 1.2.1不分时间服药由于疾病的种类、用药的目的、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等有很大的差别,要想取得理想的药效,服药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人体的

老年人合理用药试题答案

老年人合理用药试题答 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老年人合理用药 1. 指导老年人保管药物方法不妥的是( B ) A. 定期整理药柜 B.暂时不用的药及时丢弃 C.内服药物与外用药物分开放置 D. 怕热药应置于冰箱冷藏 E.所有药物的标签、说明书都要随药放好 2. 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是( B ) A. 心脏 B.肝脏 C.肾脏 D.脾 E.肺 3.60岁以上老年人应使用成人剂量的(D ) A.1/2 B.1/3 C.2/3 D.3/4 E.4/5 4.因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影响吸收而造成生效变慢的药物是 ( A ) A.苯巴比妥 B.青霉素G C.乙醇 D.吗啡 E.对乙酰氨基酚 5. 错误的老年人用药原则是 ( E ) A . 应用最少药物治疗原则 B. 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治疗原则 C. 选择最少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原则 D. 简化治疗方案原则 E. 最大剂量治疗原则 6. 当老年人采用噻嗪类利尿药效果不好时,应改选用( C) A. 肝素 B.吩噻嗪类 C. 髓袢利尿药 D. 氯化钾 E.噻唑类 7. 老年人用庆大霉素时应谨慎,主要是因为老年人(A ) A. 肾功能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耳、肾毒性增加 B.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游离性药物增加

C. 对药物处于高敏状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D. 肝功能降低,使血药浓度升高 E. 消化腺分泌减少,药物吸收增加 8. 以下对老年人用药,用法安全的是( A) A. 给糖尿病人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时,应加适量胰岛素及钾盐 B. 前列腺肥大患者使用普鲁本辛和氯苯那敏 C. 青光眼患者使用颠茄和苯海拉明 D.胆结石患者大量服用钙剂 E. 长期使用麻黄素滴鼻液 9. 老年人使用非处方药使用的原则包括下列哪项(D) A.可随意用药 B.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C.注意需大剂量服药 D.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10. 老年人使用强心苷类药物的剂量一般是成人常用量的(A ) A.20% B.50%~25% C.75%~50% D.75% E.80% 11.下列关于影响老年人药物吸收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A ) A. 胃液PH 降低 B.胃肠道血流量减少 C.胃排空速度减慢 D. 肠蠕动减慢 E.胃肠道参与吸收的细胞减少 12.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病因包括:( A ) A.以上都是 B.缺少运动、肥胖 C.高血压 D.高血脂 E.精神紧张 13.老年人用药后药理学特点包括:( D ) A.药物相互作用增加 B.药物吸收、分布改变 C.发生ADR机会增大 D.以上都对 E.药物转化、代谢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