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族危机与社会变革(下)-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专题整合13近代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整合13近代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和组织产生
分层落实•演练 真题聚焦
1.(2019全国Ⅰ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 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 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 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D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2.(2022山东卷,13)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 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 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A )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核心深化•拓展 1.理解拉丁美 洲独立后面临 的众多问题
2.认识“亚洲觉醒”的四大特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4.新加坡国家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1)政治治理上,坚持人治与法治相结合,奉行精英治理下的“托管式”民主。 (2)经济治理上,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政府积极服务市场到位而不越位。 (3)社会治理上,坚持“治理”与“自理”相结合,构建政府、社会、个人参与支 持配合的立体式、协作式治理模式。 (4)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坚持价值信仰与基本国情相结合,不断强化“新加 坡精神”。
史论转化•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为战胜法西斯而并肩作战,大 大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①。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民族 主义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殖民地人民高举起民族民主的旗帜向宗主国 宣战。……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②。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一大批独立民族国家构成了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例 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④等。

晚清——社会危机与救亡图存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晚清——社会危机与救亡图存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特征 高考考点 模拟题目
条约 年份 国家
影响
《天 津条 约》
《北 京条 约》
1858 1860
英、 法、 美、 俄
英法获得割地、 赔款、通商口岸 及内河航行权等 权;同时,鸦片
贸易以“洋药” 英、 的 形 式 实 现 合 法 法化
《瑷
侵占中国北方100
珲条 1858 俄 余万平方千米的
约》
土地,还把俄方
惠国待遇。
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
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 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
(2)经济:自然经近济代逐面临步的解两体大,任务中:国一被是民卷族入独资立本,这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是首商要品任经务济;二的是发社展会进。步,实现近代 (3)思想文化:一化部,分即政先治进民的主知化、识法分制子化,开经始济抛工弃业 陈腐观念,注目 世界,探索新知,化、掀市起场了化一,思股想“理向性化西、方科学学习化。”的新思潮。 (4)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 买办资:买本办主是义指和中中国华近民代史族上的,矛受盾雇,于封外商建并主协义助和其人在民中国大进众行的贸矛易盾活。动,与中国进 行双(边5贸)社易会的习中国俗商:中人。西结合的建筑与服饰,西餐厅。 出主现义((意世67义界))买社:市办 会买场势 转办的的进力 型出程和 :现;早促一另期使方一产古面方业老充面当推工中了动人国列了的被强民出迫经族现向济工。 近侵业略的代的产社帮生会凶,转,客型加观,速上了有客中利观国于上被中促迫国进卷的入近资代本化。 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24高考历史二轮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步骤二阶段五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__晚清时期课件

2024高考历史二轮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步骤二阶段五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__晚清时期课件

关键能力测评化 1.[2023·徐州市高三模拟]梁启超说:“清初几位大师,实即残明遗 老,黄梨洲、顾炎武、朱舜水、王船山之流,他们很多话,在过去二 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 弦震得直跳。”这是因为( ) A.他们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反对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社会主题
主干整合图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
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近代政治制度的尝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资产阶级共 和制在中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2.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1)晚清废除科举制,实行新的选官制度。 (2)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主要是借鉴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 产物,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科举制的部分特征。 3.晚清政府改革:为挽救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清政府先后推行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答案:C
3.[2023·江苏镇江高三上期中调研]下图为创办于1907年的天津《醒 俗画报》刊登的漫画。立宪“利君利民”的大门紧闭不开,贿赂“利 官”的门却大开,金钱自由进入。该漫画旨在( )
A.批判官场黑暗腐败 B.倡导实施君主立宪 C.纠正国民不良习俗 D.关注时政扩大销路
答案:B
4.[2023·福建百校高三联考]下表所示为张謇与孙中山的部分言论。 由此可见,两人都主张( )
经济上:结构变动——逐步解体与融入世界;求强求富——洋务运 动与实业救国。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中创办 了大量近代企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和初步发展,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2021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二第7讲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

2021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二第7讲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
2021年高考历史大二轮 复习课件:模块二第7讲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晚清时期
2020/9/10
考点
考情分析
考题
考查内容
1840- 1900年 西方列 强侵略 与中国 人民的
抗争
2018全国卷 Ⅰ,28 2018全国卷 Ⅱ,28 2017全国卷 Ⅲ,41 2016全国卷 Ⅰ,29 2014全国卷 Ⅰ,29
亡图存思潮)
角度考查中国人
“中体西用”(维 民为救亡图存所
护传统意识形态) 进行的抗争与探
缓解人口压力的 索、民族资本主
主张(兴办实业等) 义的发展特征和
洋务思想(观念冲 近代社会生活变
突)
迁的表现以及不
维新变法(《新学 同历史时期中国
伪经考》被清政 人向西方学习内
府禁毁)
容的异同,明确
变法易服(营造改 制的社会氛围)
近代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政府政 策调整)
清政府的矿业政 策(洋务运动) 洋货日多(中国卷 入世界市场) 包装布变化(英国 棉布在中国滞销)
(2)能力视角: 命题主要以文字材 料为载体,要求考 生从多角度认识中 国近代化的曲折历 程和列强的经济侵 略,着重考查考生 获取解读信息和描 述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考点多考查非 选择题,强调对政 治史、经济史、文 化史的综合考查, 突出考查论证和探 讨问题的能力,以 提高学科能力和人 文素养
中国在政治、经 济和思想文化方 面的近代化进程
总述 政治
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 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 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 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 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2020广东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外重大改革 (共26张PPT)

2020广东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外重大改革 (共26张PPT)

(3)根据材料三判断,“那个东方的岛国”正在进行什么 改革?改革的结局如何?
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 强兵,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为了应对材料四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 采取的哪一项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 仿的成功范例? 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 什么?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上述三则材料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相似之 处? 商鞅变法、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都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都实现了社会性质的 转变。
(2)材料一的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 变。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例同样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
(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改革对社会性质产生的共同影 响是什么?都有何局限性?
材料四 (苏联) 五年计划(1928—1932年) 引起了全世 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 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 仿。 材料五 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9%,2016年已经达到 11.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16.3%,达到了 3.7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由大约200美元达 到8 900美元左右。
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都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
【革命促发展】 材料四 英国的此次革命,为英国的强大可谓是作了巨 大的贡献,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 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个情况下,英国率先走向工 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 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材料五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 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 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12讲:晚清政治史(一):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共29张PPT)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12讲:晚清政治史(一):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共29张PPT)

和主权完整,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进 步。
2.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客观上 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用,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步作用。
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 造落后的过程。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 外交方面:朝贡体系被打破,闭关政策被
代谢》
终止,设立“五口通商大臣”,近代外交 开始起步。 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文化方面: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觉醒”。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史学新 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知
4.影响: ①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② 近代中国两大矛盾合流。
东南互保:1900年6月21日朝廷向列强宣战之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 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 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使列强没有入侵东南的借口。他们的理由是清廷的宣战 诏书,是义和团“矫诏” ,胁持朝廷所下的“乱命”。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 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此事件虽使河北、山西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战乱的 波及,但同时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东南众大臣抵制的慈禧太后,事后不但不敢处罚他们, 甚至还表扬他们“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 ,太后與皇室的虚弱乏力表露无 遗;而各省亦因八国联军入侵而自觉需有自卫的武力需要,因此清廷治下各省及各实力人物由此 开始军阀化。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 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 控制。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 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 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 (5)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城市化(选二)
● 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2
● (1)时间:鸦片战争后
● (2)城市:中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 商业。(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3)影响:
● ①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 ④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 ⑥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纲领
● 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 ②《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清末新政
● A、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 B、内容:在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 央机构

军事: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建立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确立学堂选官制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创
程碑。
.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 百日维新 ● ①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 ②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③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 戊戌变法时对科举制的改革: ● ①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 ②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 ④结果 ● A、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 B、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 C、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山东、重庆、河北)历史+第五讲 晚清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与救亡图存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山东、重庆、河北)历史+第五讲 晚清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与救亡图存运动

答案 D 解析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又能减轻中国管辖外 国人的负担,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对中国司法主权的危害,故选D项;治外法 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项;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在 鸦片战争后被逐步打破,而非清政府主动抛弃,排除B项;从“奇怪习俗”“宽 宏大量”等词语仍能看到清政府的盲目自大,排除C项。
拓展3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动和依靠 群众,这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运动的共同缺陷 (1)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①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资产阶级力 量弱小,他们对封建势力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②对帝国主义 抱有幻想并希望获得列强帮助,没有真正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落后 的重要因素。
第五讲 晚清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与救亡图存运动
板块二
历史
内容索引
核心要点聚焦 热考专项突破
知识结构
主题线索
主题:晚清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一方面,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不断高涨。 线索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缺乏先进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失败是必然的。 线索二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 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 力。
深化拓展
拓展1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拓展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农民阶级对《资政新篇》没有兴趣,同时,民族资产阶 级尚未诞生,《资政新篇》处于无人喝彩的尴尬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危机与社会变革(下)
上篇:1840——19世纪90年 代 下篇:19世纪90年代—— 1912
研考情,抓核心 近5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中知识点分布一览表
2015年
[新课标Ⅰ·40] 康有为对儒学 的认识
[新课标Ⅱ·29] 戊戌变法康有 为托古改制
2016年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戊戌变法
思想:维新思潮—康梁严(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变法维新) 世界:承认朝鲜独立—宗藩体系瓦解—国际体系发展—东亚格局演变
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瓜分中国狂潮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促使对世界市场的瓜分矛盾重重
拓视野,深探究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统治危机
1868
经济: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 日本明治维新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满洲贵由族传统帝权党威—政光治绪开始走向宪政体制
政治:
后党—慈禧—戊戌政变
1898戊戌变法
汉族官僚—“同光中兴”美梦破碎(洋务运动)—离心
2019年
[新课标Ⅰ·28]晚清传 统社会结构受冲击 [新课标Ⅱ·28]戊戌变 法 [新课标Ⅱ·41]晚清经 济结构的变动 [新课标Ⅲ·28]晚清社 会结构的变动 [新课标Ⅲ·44]戊戌变 法
高频考点:①[“围新民课绕治标”近Ⅲ思·代4想6化]严复主的线,梳理晚清社会变[南新革地课;方标治Ⅲ安·4改5革]晚清湖
政治:
满洲贵族 帝党—光绪 后党—慈禧
汉族官僚 —“同光中兴”美梦破碎(洋务运动)—离心
思想:维新思潮—康梁严(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变法维新)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统治危机
1868
[新课标Ⅲ·41] 近代中 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
2018年
[新课标Ⅰ·28]甲午中 日战争 [新课标Ⅰ·41]清末城 镇乡地方自治 [新课标Ⅱ·28]近代外 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新课标Ⅱ·42]晚清中 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课标Ⅲ·28]严复的 社会进化论思想 [新课标Ⅲ·41]近代上 海的发展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戊戌变法
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统治危机
1868
经济: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 日本明治维新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满洲贵由族传统帝权党威—政光治绪开始走向宪政体制
②拓展视野、深入探究变革的原因及影响,注重史论结合
拓视野,深探究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商品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两次鸦片战争 近代化开端—洋务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拓视野,深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加剧矛盾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戊戌变法
1898-1900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高考真题】 命题视角:晚清中央集权的削弱(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瓜分中国狂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 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 列岛
门户开放(美)、三门湾事件(意大利)
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
欧美列强默许纵容日本侵略 的侵略权益。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统治危机
1868
经济: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 日本明治维新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
后党—慈禧—戊戌政变
1898戊戌变法
汉族官僚—“同光中兴”美梦破碎(洋务运动)—离心
思想:维新思潮—康梁严(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变法维新) 世界:承认朝鲜独立—宗藩体系瓦解—国际体系发展—东亚格局演变
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瓜分中国狂潮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戊戌变法
2017年
[新课标Ⅰ·28]外资经 [新课标Ⅰ·29]近代中 济对中国市场冲击 国思想解放潮流
[新课标Ⅰ·40]康有为 与严复关于缓解人口 压力的思想 [新课标Ⅱ·40]近代中 国的海外移民
[新课标Ⅱ·45]清末北 京街道管理改革 [新课标Ⅲ·28]晚清中 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 展
[新课标Ⅲ·28]梁启超 的“诗界革命”救亡 思想 [新课标Ⅲ·29]清末新 政教育改革的保守举 措
东北亚局势的改变
拓视野,深探究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 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 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 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
——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
拓视野,深探究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 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自打 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
“日本进攻,我们摸鱼,多好的事!”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经济: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 日本明治维新
民族工业由的传初统步权发威展政,治民开族始资走产向阶宪级政力体量制壮大
满洲贵族 帝党—光绪
政治:
后党—慈禧 —戊戌政变
1898戊戌变法
汉族官僚 —“同光中兴”美梦破碎(洋务运动)—离心
思想:维新思潮—康梁严(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变法维新) 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