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

该大学心血管遗传中心蒙哥马利博土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征服了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运动员和在军训中表现出色的新征入伍的士兵进行DNA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据介绍,所有这些登山者,都是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等呼吸设备的情况下顺利地登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的。

而75名接受调查的新兵,都是在为期10周的大强度军事训练中成功地坚持下来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肽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较少,形式D能起相反的作用。

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

研究人员推测说,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运动能力还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因此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用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

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并证明I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细胞的工作效率,那么可能为中风或心脏病患者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种基因”是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B.“这种基因”指人体内的ACE基因C.“特定形式”指被试者体内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D.“共同特征”是人体内部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2.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与被试者体能素质超群无必然关联的因素是()(3分)A.人体血液甲ACE的数量B.人体内ACE基因存在的形式C.人体中I、D基因组合的方式D.I、D基因与肌肉细胞的关系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对登山运动员和受训士兵的DAN测试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耐力。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

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

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

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

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

《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

"“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

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虫洞理论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宇宙中可能存在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这个隧道就是后来物理学家所说的虫洞。

爱因斯坦认为通过这个隧道即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如果虫洞的出口恰好停在过去,就可以通过它逆着时间旅行。

当然,进行这种时间旅行时你只能旁观,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就是一个个已经穿好的珠子,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其顺序。

但截至2013年,还尚未有实验证实虫洞真正存在。

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虫洞可以使用,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同时,即使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也很少会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

因此虫洞不太可能用于宇宙航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起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

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拥有“负质量”,可吸去周围所有能量。

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只要用“反物质”去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并强化“虫洞”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让太空飞船穿过。

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家也在致力于构造人工虫洞的研究。

科学家桑恩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构造虫洞的概念。

他们相信,先进文明所创造的人工虫洞,可以用奇异物质的“支柱”来保持虫洞的畅通。

奇异物质具有超过它能量密度的极大的负压,其引力具有排斥性,从而使得它周围的空间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这正好改变了空间扭曲的“符号”。

桑恩的虫洞,可称为奇异物质虫洞。

广东省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含答案

广东省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含答案

广东省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0。

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2017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2017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2017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 (“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说法不准确,原文第二段“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可知俗诗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2.D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错误,第三段中说圣诗向俗诗的转化是“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而发生的,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3.D (《诗经》中的内容只有“颂”可以算作圣诗)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彰:明显)5.A6.C (“欣然”改“不得以”)7.(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1分,句意2分)(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

( “严于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

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长史莫孝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策马射中了他,并趁机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17岁,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

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

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竟然是一只大雕。

世宗取来看,很惊异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

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招引叛逃者,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

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兵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掳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返归。

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

斛律光率五万步骑兵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俘获一千多周军回师。

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

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这些问题成为一代代学者兀兀穷年的追问。

②于是有了上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了从本世纪初持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目前,探源工程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人们都想知道,经过8年的探寻,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多少。

③在古代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

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④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在麦田覆盖的地下,掩藏着最早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许宏在他的新作《最早的中国》中如是说。

⑤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在探索夏墟时发现的。

此前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在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

中国的考古学家认为,殷墟的甲骨文非常成熟,而文字从形成期步入成熟期至少需要千年的历史。

殷墟精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不会从天而降。

在商之前,必然有更早的文明,二里头文化就是更早的文明。

在二里头从事十余次挖掘的许宏说,二里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展现了成熟的文明。

它至少有五个“之最”: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群、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青铜作坊,还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

这些都表明了王朝文化已经形成。

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儒家礼制,都可以在二里头找到源头。

二里头出土的三足酒爵,与商朝出土的酒爵造型大致相同,贵族墓葬里出土的青铜器、乐器、玉礼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乐文明。

而这正是华夏早期文明的特质。

”⑦许宏说:“迄今为止,二里头的王朝归属问题仍是待解之谜。

二里头无论是夏晚期还是商早期,都不妨碍它是最早的中国的雏形。

”⑧在考古界,就是最保守的人也承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主义的格局与气质梁鸿鹰古今中外文艺家的长期实践,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精神气质被广为认可,这种认可不是靠外部力量强加的。

现实主义一直在发展中丰富,它与任何一种创作方法一样,在接受着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对现实主义而言,只不过因为存在时间长,经受的检验就格外多,但在赞扬和质疑、拥护和反对中,反而不断增添着它的艺术光彩。

创作的梏局决定着创作的水平。

格局小,力量就弱;格局大,就能够深入人心,格局来自胸怀,与视野密切相关。

古今中外文学巨匠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对社会生活的强大包容、涵盖能力。

任何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不可能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牢笼里,他们首先需要心里有他人,需要胸怀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因而心里就容不下功利的盘算,进而看得更远、更开阔。

但同时,伟大的现实主义经典之所以与假大空、概念化、抽象化势不两立,还在于能够在具体创作中落“小”。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能够让思想从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通过对人的生存、对一切情感的细枝束节进行“事无巨细”的描绘,以足够丰沛的生活原貌表达对社会的认识。

真正的现实主义大家是生活细节的收集者,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开掘出题材的富矿,在作品中建造起细节的迷宫,让人性的多棱镜发出光彩。

现在不少作品达不到现实主义的高度,更多的时候可能不在于选材不好、立意不高、志向不大,而在于没有立足于细致入微的表达。

这样的作品即使书名被记住了,但没有一个细节能留在人的头脑中,更谈不上有助于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力量。

现实主义强调忠实于现实生活,需要作家、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但更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理想照亮现实,启迪人,引领人。

当前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不单单指艺术高峰的缺乏,也包括“真实”的缺乏、思想价值高度的缺乏。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1. (14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①当代科研开发应该尽可能选择“顶天”技术,跨越西方已有的技术。

王选选择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1994年北大方正系统开始在国内使用,并且走出了国门。

在此期间,在别人的劝说下,王选经甲(郑重/慎重)考虑,作出了人生第七次重大乙(抉择/选择)——率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全员汇入北大方正集团。

1995年7月1日方正技术研究院成立,王选任院长。

至此,研究所与公司两支队伍胜利会师。

② 。

由于王选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的成功非常容易被看成是科技方面的成功。

其实,我们只有看到王选对企业的重视和贡献,才算真正看见王选。

③再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迄今还很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则有大部分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北大科研力量与北大企业力量会师的故事正以雄健的强音告诉我们:我国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力量,只有实现伟大的会师,中华民族才会真正丙(力能扛鼎/顶天立地)站起来。

(节选自《王选的选择》,有改编)(链接材料)王选是北大方正的创始人,据说公司名字源自《汉书·晁错传》里的一段话: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1)文中甲乙丙三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慎重选择顶天立地B . 郑重抉择力能扛鼎C . 郑重选择力能扛鼎D . 慎重抉择顶天立地(2)下面几个句子出自第②段横线处,请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事实上,一个国家科研水平高,国家不一定富强②但是对企业的功能认识不足③我国许多人都重视科技④一个国家的企业发达,则表明其科技的研究开发和使用能力达到无可置疑的高水平⑤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 . ⑤③②①④B . ⑤③②④①C . ①④⑤③②D . ④①⑤③②(3)请用“/”给上面链接材料中的文言文断句(4)人们评价王选是“方正之士”,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对此的理解以及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主义的格局与气质梁鸿鹰古今中外文艺家的长期实践,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精神气质被广为认可,这种认可不是靠外部力量强加的。

现实主义一直在发展中丰富,它与任何一种创作方法一样,在接受着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对现实主义而言,只不过因为存在时间长,经受的检验就格外多,但在赞扬和质疑、拥护和反对中,反而不断增添着它的艺术光彩。

创作的梏局决定着创作的水平。

格局小,力量就弱;格局大,就能够深入人心,格局来自胸怀,与视野密切相关。

古今中外文学巨匠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对社会生活的强大包容、涵盖能力。

任何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不可能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牢笼里,他们首先需要心里有他人,需要胸怀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因而心里就容不下功利的盘算,进而看得更远、更开阔。

但同时,伟大的现实主义经典之所以与假大空、概念化、抽象化势不两立,还在于能够在具体创作中落“小”。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能够让思想从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通过对人的生存、对一切情感的细枝束节进行“事无巨细”的描绘,以足够丰沛的生活原貌表达对社会的认识。

真正的现实主义大家是生活细节的收集者,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开掘出题材的富矿,在作品中建造起细节的迷宫,让人性的多棱镜发出光彩。

现在不少作品达不到现实主义的高度,更多的时候可能不在于选材不好、立意不高、志向不大,而在于没有立足于细致入微的表达。

这样的作品即使书名被记住了,但没有一个细节能留在人的头脑中,更谈不上有助于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力量。

现实主义强调忠实于现实生活,需要作家、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但更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理想照亮现实,启迪人,引领人。

当前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不单单指艺术高峰的缺乏,也包括“真实”的缺乏、思想价值高度的缺乏。

现实主义的“实”常常表现为直面现实存在的复杂性、矛盾性,对社会进行由表及里的调查、探究,从而冷峻地解剖生活,目光如炬地见他人之未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目前不少作品引不起社会的关注,在于多是浮光掠影地描写现实表层,没有触摸社会进步发展的真正脉搏,没有捕捉到变革中人心向上的深层律动,因而不免陷入庸俗化,流于表面化,难说有真情实感,难为社会提供有益的精神价值。

究其原因是创作者没有深刻理解现实主义的精髓,没有学到拨开社会历史迷雾的真经,导致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失语,自然不会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

文艺之所以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在于能够树立标尺、指明理想,由现实落笔,再超拔于现实之上。

人们之所以认为作家、艺术家的工作不是手艺,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使命,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提升人们对社会历史认识的本领,人们推崇的正是文艺化腐朽为神奇,将生活经验上升为精神启示力量的深刻担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精神气质能够被广为认可,主要得益于古今中外文艺家的长期实践。

B.一个人要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需要的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能够心中装着整个世界。

C.现实主义解剖生活,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生活本质,所以它能直面现实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D.由现实落笔又超拔于现实,给人树立标尺,指明理想的文艺作品对人的精神成长会有帮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实主义和其他创作方法都要接受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只不过相比较而言,现实主义所经受的考验格外多。

B.创作格局跟一个人的胸怀、视野有关,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创作水平,现实主义作家都具有对生活的强大包容、涵盖能力。

C.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创作中能够落到“小”处,而现在不少作品达不到现实主义的高度,原因往往在于表达不够细致入微。

D.作家、艺术家的使命感体现在提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将生活经验上升为对人们具有启示作用的精神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主义在发展中受到了赞扬和拥护的同时也遭受到了质疑,甚至是反对,但这些却不断增添着它的艺术光彩。

B.现实主义大家往往收集生活细节,一般人都忽略的地方也能发现题材,能用细致入微的表达把作品的细节留在读者的头脑中。

C.目前不少现实主义作品只是简单描写现实,陷入庸俗化,主要是因为作者对现实主义精髓理解不够透彻,社会知识不够。

D.现实主义强调忠实于现实生活,体现在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和透过现象看本质两个方面,其中第二方面更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陈翰伯:文化的先行者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

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

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

他,就是陈翰伯。

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

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

那时他们经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

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

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

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有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

1958年8月。

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

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

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

“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

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

”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

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

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

汪家熔曾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

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

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

略举两例: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

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

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

那时,很少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陈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

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

……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

”其二,创办《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

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

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

文中写道:“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

‘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

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

”《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

(有删改)【相关链接】①陈翰伯(1914~1988),中共党员,新闻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

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

(摘自“百度百科”)②在政治运动中,一批学者和翻译家被划为“右派”,丧失了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利。

陈翰伯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卷着铺盖到北大“蹲点”,按照拟定的学者名录一个个寻访。

众多“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得以出山,担当古典名著的翻译工作。

这段经历当时虽未给陈翰伯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文革”中,陈翰伯没能躲过打击,被批判为“招降纳叛”。

(摘自吉祥《陈翰伯是谁?》)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国经常参加记者埃德加。

斯诺组织的聚会,与斯诺结下友谊。

B.陈翰伯曾作为翻译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拜见毛泽东、朱德;大学毕业后,潜伏在国民党统治区,有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C.陈翰伯在检讨书中,称自己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D.本文由总到分,按时问顺序安排材料,表现了陈翰伯既是红色的报人,是优秀的出版家,还是文化的先行者的三方面特点。

5、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6、陈翰伯为什么能在出版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树胡天翔晌午了。

一团团青烟从烟囱里蹿出来,南风一吹,向北漫过堂屋的脊瓦,溜进屋后树木繁茂的叶子间,消失了。

那是一片白杨树。

一棵棵白杨长得又高又粗,无数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摆动。

在院门左边的灶屋里,女人坐在锅台前的木墩子上烧火。

中午吃捞面,把锅里烩的番茄鸡蛋汤盛进汤盆,女人在锅里又加了两瓢水。

一把把芝麻秆顺进灶里,火舌舔着锅底。

水响了、滚了,一锅面条下了锅。

怕面条搅成团,女人用双筷子往锅里荡了荡。

面条一熟,女人用漏勺捞进铝盆里,浇上凉水,过了两遍。

女人坐在院子里捣蒜泥。

这时,一阵呼呼啦啦的响声由远及近而来,是自行车的声音。

男人回来了?女人停下来,拿着捣槌望着院门。

呼啦声小了,虚掩的院门开了,男人推着自行车进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女人问。

吴小利进城送板材了,晌午才回来。

男人说。

将自行车支好,拉开车把上帆布兜的拉锁,男人从里抓出一卷粉红票子,蹲在地上一张张数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