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三则ppt课件二
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ppt课件

《礼记· 学记》教诲我们——
做人为政的几种不同层次: 一、善人:发虑宪 求善良 (最低标准) 二、仁人:就贤体远 三、君子:化民成政的几种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 一、善人:发虑宪 求善良 宵闻 二、仁人:就贤体远 动众 三、君子:化民成俗 化民
礼义之邦
礼义之邦有三“礼”
讲“礼”的典籍有三本:《周礼》、《仪礼》和 《礼记》。 《周礼》讲的是周朝官制,相当于现代的宪法,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 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 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 祭等具体仪式)。 《礼记》是用来解释说明《仪礼》的,内容有关 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礼记》又分《大戴礼记》85篇和《小戴礼记》 49篇 。
李嘉诚的98句名言
33、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 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事会与 他们谈生意,但约有三分之一谈 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因 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
出生于贫穷家庭的李嘉诚,一直在从事着另一个事业,而且将此看成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李 嘉诚基金会。 1980年李嘉诚基金会成立,用以支持教育、医疗、文化以及公益事业。1981年李嘉诚创办汕头 大学,先后共捐资逾20亿港元,该综合性大学设有医学院及5所附属医院。此外,基金会还推行 了一系列的医疗扶贫计划,其中包括为残疾人装配义肢,扫盲复明行动和为兔唇孩子免费做手术 ,同时还在全国施行“宁养医疗服务计划”,服务对象是贫苦无助的晚期癌症患者。 据香港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通过他的基金会向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捐款超 过了50亿港元。
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
《礼记· 学记》的教育智慧
一、中华文化礼义之邦——礼文化体系。 二、《学记》是最优秀的“教育学论著”。 三、《学记》的教学总原则——教学相长。 四、《学记》的善恶标准: 益人是善 ,益己是恶。 五、《学记》的学制目标。
《学记》的启迪 ppt课件

《学记》的启迪
26
18、比物丑类 触类旁通
❖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 五声:宫、商、角、徵、羽。
❖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 五色,青、黄、赤、白、黑。
❖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 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学记》的启迪
12
学与教的文字变化过程
學学
《学记》的启迪
敎
教
13
启迪2:教学的目标应是爱学、会学
❖ 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不是教会知识,而是发掘 学生学习潜力,引导学生爱学习,教学生会学习。
❖ 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正 面引导,发现和增长学生的优点来改正学生缺点。
❖ 10、君子之教 和易以思
❖ 厌学有两种:一是不愿听,二是听不懂。
❖ 7、隐学疾师 苦难不益
❖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不愿听) ❖ 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听不懂) ❖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 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蛾,读yi,
❖ 其此之谓乎!
通“蚁”, 蚂蚁。
❖ 成人----成才----化民,教育所训练的就是学生适应 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学记》的启迪
8
启迪2:教育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
❖ 教育决定了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思想、观念和态度, 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就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所有人的行为习惯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9《日知录》三则》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课件

文须有益于天下
思考: 1.本则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2.文不可绝于天地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展开议论的?
著书之难
思考: 1.“著书之难”难在哪里? 2.作者推崇的著书原则是什么?今人 是否坚持了这一创作原则? 3.作者强调著书之难的真实用意是什 么?作者是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讨论:
1.结合《文须有益于天下》,谈谈 你对“经世致用”思想的认识。
2.顾炎武提出的“文须有益于天下” 在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
经世致用
经世:治理国事。其内涵是“经国济 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付诸实 用。其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 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 下”。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 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 国治民安的实效。
作业
1.研读第三部分《文人之多》,梳 理课文中的字词,理解文意。 2.通过比较这三则札记,分析顾炎 武的文章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何特 点。
谢谢观赏~
《日知录》三则
——顾炎武
学习目标
1.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述 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 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吸收文中阐述的治学方法和表现出的论 辩艺术。
知人论世
作者知多少?
作者—顾炎武
清学”开山始祖——“通儒”顾炎 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 文学家。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 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学 者亭林先生。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学记》总结了儒家私人教学中的经验,同 时也记载了西周官学中统治阶级关于学校教育 的一些重要措施。它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 校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 系统的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份十分 宝贵的资料。
第2页/共37页
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和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论教师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的确切 姓名和创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据传是思孟 学派所作。孟子是子思的私淑弟子,两人的主张 和学说是一致的。思孟学派便是以他两人的思想 体系为代表的学派。儒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大的 学派,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因各 人的发展方向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儒家学派,思 孟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第14页/共37页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教学生,最重要的 是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 替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如果能够这样进行教学, 就能使学生产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即使师 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 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3.练习法
《学记》对练习法没有作正面的阐述,举了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三个例子。然后作出 结论:“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也”。
意思是说,优秀冶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 用皮子镶嵌成衣;优秀弓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 用柳条编织成箕;小马学驾车,总是先跟随在车 子的后面。
第8页/共37页
3.视学
“中年考校”,是指隔一年由政府官员到 校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的要求,视年级的不 同,从第一年的“离经辨志”到第九年的“知 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第9页/共37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礼记·学记二则》名师教学课件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但他非常聪明,过目成 诵。有一次,老师教《大学章句》的时候,他问老师: “书上凭什么说这些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呢?又 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却由他的学生记录的呢?” 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又问:“朱文公 (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曾子,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人?”戴震问老师。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说:“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 以对,称赞说:“这个孩子非同一般。”
5、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同学间相互分享。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而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劳,但自 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
文意疏通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及④其久 也,相说⑤以解;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 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处理它坚硬的部位,等到问答 的时间久了,双方就愉快地解决了问题 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啊。
文本探究
两个文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文段主要内容是教育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 文段(一):教学为先
①学习使人明白事理; ②君王建立国家,治理百姓,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文段(二):进学之道 善于学习,善于提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叁
知识梳理
字词解释 (1)人不学,不知道:_____明__白______ (2)是故古之王者:__因__此__,__所__以__ (3)其此之谓乎:_______说______ (4)师逸而功倍:__闲__适__,__轻__松___ (5)及其久也:____等__到_______ (6)此皆进学之道也:____都__是_____
【高中语文】学记三则ppt精品课件3

教所由兴 教所由败
正反(对比)论证
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 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 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 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失,过错。 或,有时。 则,是,就是。 多,繁多。 寡,少。 易,改变。 止,停,中断。
心,心理特征。 救,补救。 长,读zhǎng,增长。 善,擅长,特长。
教所由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 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 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扦格,抵御。 胜,克服。 过,错过,失去。 时,时机。 杂,混杂,紊乱。 孙,通“逊”,顺 修:整治。
陋,狭隘,浅薄。 燕朋,交坏朋友。名作动。 逆,对抗,违背。 燕辟,读pì,谈不正经的 话。名作动。 废:失败。
本课的三则短文均是谈教学原则的, 每一则有一个要点。读全文,概括每一 则短文的要点。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相长也。
虽:即使。 嘉:美好的。 弗食:不吃。 旨:味美。 至:达到极点的。 善:好。 困:困惑,理解不清。 反:反省。 相:互相。 长:增长,促进,提高。
教学相长
教 学
?
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以“味美”比喻“道善”
教所由兴 教所由败
教所由兴
大学之法,禁之未发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 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发生,出现。 豫,事先准备,预防。 当,在。 可,适当。时,及时。 陵,逾越。节:限度。 孙,通“逊”,顺。 善,长处。 摩,切磋。 兴:成功。
学记PPT课件

22、又从而庸之 23、如攻艰木
(归功) (砍伐)
24、后其节目 (树木的节疤处)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想一想:
“四兴”中包含了那些至今还有用的教 育 原则和观点?
及时施教
因人施教
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观而善”的原则
六废
发然后禁
时过然后学
杂施而不孙 独学而无友
燕朋 燕辟
能否说出此段中还有一个至今依然有用 的教育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
晓喻,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
启发诱导原则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四、论述学习的“四失”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四失”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此段中还包含着一个教学原则是否说得出?
长 善 救 失 的原则
发扬优点
纠正过失
五、论述学习必须尊师重道
《学记》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 是可贵的,在中国教育史上曾起过 积极的作用。 《学记》提出对教师应严格要求, 并号召社会上尊师这一点来说,直 到今天,还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
5、禁于未发之谓豫 (同“预”,预防)
6、当其可之谓时 (合乎时宜)
(同“凌”超越)
7、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施行教育)
(同“逊”,顺 应)
8、相观而善之谓摩 (观摩,相互切磋)
9、教之所由兴也 (犹言成功)
10、则杆格而不胜
(抵触抗拒)
11、燕朋逆其师 (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
12、燕辟废其学 (轻慢邪僻的言行)
学记(节选)
西汉?戴圣编纂
关于《礼记》: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 戴礼》、《小戴记》,西汉戴圣撰 集。戴圣,字次君,据说与汉宣帝, 同时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戴圣和他 的叔父都是礼学大师后仓的学生, 世称为小戴、大戴。
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译文学记三则1.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不合正道、有碍学习的事未发生之前加以禁止,这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这叫作及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察学习而得到益处,这叫作观摩。
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难以克服;错过时机以后才去学习,虽然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无章地施教而不顺应事理,就会使教学受到破坏,混乱无绪而无法整顿;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学生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
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3.读书的人有四种易犯的过失,老师必须了解。
人们学习的时候,有时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有时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时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各有不同。
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
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啊。
(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
指宫廷之内。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所由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 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
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扦格,抵御。 胜,克服。 过,错过,失去。 时,时机。 杂,混杂,紊乱。 孙,通“逊”,顺 修:整治。
陋,狭隘,浅薄。 燕朋,交坏朋友。名作动。 逆,对抗,违背。 燕辟,读pì,谈不正经的 话。名作动。 废:失败。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
《 礼 记 学 记 三 则 》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 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礼记》主要记录了秦汉以前儒家的 有关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 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 三传弟子记录,后有西汉戴圣编辑成书。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 教育的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 著。其内容涉及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困:困惑,理解不清。 反:反省。 相:互相。 长:增长,促进,提高。
教学相长
教 学
?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亲身实践的重Leabharlann 性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以“味美”比喻“道善”
教所由兴 教所由败
教所由兴
大学之法,禁之未发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 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发生,出现。 豫,事先准备,预防。 当,在。 可,适当。时,及时。 陵,逾越。节:限度。 孙,通“逊”,顺。 善,长处。 摩,切磋。 兴:成功。
教所由兴 教所由败
正反(对比)论证
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 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 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 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失,过错。 或,有时。 则,是,就是。 多,繁多。 寡,少。 易,改变。 止,停,中断。
心,心理特征。 救,补救。 长,读zhǎng,增长。 善,擅长,特长。
本课的三则短文均是谈教学原则的,
每一则有一个要点。读全文,概括每一 则短文的要点。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相长也。
虽:即使。
嘉:美好的。 弗食:不吃。 旨:味美。 至:达到极点的。 善:好。
交流:
从三则中,我明白了什么?还想到 了什么?
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的人,根本不值得活着。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长相,因为能力不会写在脸上。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甘地夫 人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懂得感恩,感谢帮助你的每一个人。 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在同伴嬉乐或休息时不停地攀登;凡人之所以成为凡人,是因为别人忙于攀登时他却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