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

2010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幼儿园)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

通过《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科目的考核,了解参与考核者对学前儿童(重点是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学前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为选拔能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考试内容: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理解幼儿感觉器官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3)理解幼儿运动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4)理解幼儿循环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5)理解幼儿呼吸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6)理解幼儿消化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7)理解幼儿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考试内容:

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幼儿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发展的生物基础。

考试要求:

(1)理解儿童期的年龄段及我国常用的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2)理解发展与发育、心理发展年龄特征、转折期和危机期、关键期或印刻现象、敏感期或最佳期、神经可塑性、最近发展区、领域特殊性、生态系统观、毕生发展观、幼态延续等概念。

(3)了解3~6岁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4)理解遗传素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脑发育的表现。

3.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考试内容: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考试要求:

(1)掌握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理解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阶段及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3)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表现,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有现象。

(4)理解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

(5)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概念掌握、判断、推理、理解能力发展的趋势。

(6)理解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及书面言语发生的准备。

4.学前儿童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考试内容: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发展;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

(2)理解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发展以及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发展的表现。

(3)掌握理解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培养策略。

(4)理解早期亲子依恋的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

(5)理解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6)理解师幼关系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7)理解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5.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考试内容:

学前儿童气质和性格的发展;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自我的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婴儿气质的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理解学前儿童气质表现的特点及教育适宜。

(2)了解儿童性格的发展阶段。

(3)理解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4)理解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自尊形成的影响因素。

6.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的概述

考试内容: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公共产品等概念的含义;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学前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学前教育的双重任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学前教育研究中的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的含义及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公共产品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

(3)理解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4)理解学前教育的经济价值。

(5)理解学前教育的任务。

(6)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7)掌握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的含义及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7.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考试内容:

近代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中国等出现的学前教育机构;现代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中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等人的学前教育思想;指导我国当代学前教育实践的几项原则;我国当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考试要求:

(1)了解欧文的幼儿学校、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奥柏林的编制学校、法国的母育学校和托儿所运动、德国的保育所和幼儿园、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和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日本第一所幼儿园、中国的湖北幼稚园和鼓楼幼稚园等各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2)理解英国的《普罗登报告》和《教育白皮书》、法国的《费里法案》、美国的“开端计划”、日本的《幼稚园令》、中国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和《幼稚园课程暂行规程》等各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领会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等人的学前教育思想。

(4)理解发展的整体观、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等我国当代学前教育理论基本观点的含义及其应用。

(5)理解指导我国当代学前教育实践的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等项原则。

8.学前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考试内容:

儿童观的含义;儿童观的发展演变;幼儿教师的类别与任务;幼儿教师的素养;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良好的师幼关系的构建。

考试要求:

(1)理解儿童观的含义。

(2)理解儿童观的演变;

(3)领会现代儿童观;

(4)理解幼儿教师的任务与素养;

(5)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6)理解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及其意义。

(7)理解良好师幼关的内涵及其构建方法。

(8)了解幼儿教师的类别与资格。

9.学前教育制度

考试内容:

学前教育制度的含义及意义;影响学前教育制度的因素分析;我国当

前主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考试要求:

(1)理解学前教育制度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

(2)理解《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等我国当代主要的学前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理解我国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方针。

(4)理解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5)理解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特点。

(6)理解我国托由机构管理的策略。

(7)理解当代国外学前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8)理解学前全纳教育的意义。

10.学前教育目标

考试内容: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等含义;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层次及影响因素;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及特点;学前教育各层次目标制定的策略;当代国外学前教育的目标。

考试要求:

(1)了解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等含义。

(2)了解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层次及影响因素。

(3)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4)理解我国学前教育总体目标的内容;

(5)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及其意义。

(6)理解我国学前教育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及具体活动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

(7)理解当代日本、美国等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及对我国的启示。

(8)领会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危害。

11.学前教育内容与实施

考试内容:

学前教育内容、幼儿园活动、游戏、幼儿园环境、保育、常规等概念的含义;学前教育内容的意义及其选择的范围和依据;学前教育内容实施的基本途径、过程与方法;幼儿园环境及其创设;幼儿园活动的类型;幼儿园保育活动的意义及实施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及实施要求;游戏与学前教育内容的实施。

考试要求:

(1)理解学前教育内容、幼儿园活动、游戏、幼儿园环境、保育、常规等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内容的意义及其选择的范围和依据。

(3)理解我国学前教育内容的主要范围及意义。

(4)理解保育活动、一日活动、游戏与教学等在实施学前教育内容中的作用。

(5)理解幼儿园保育活动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6)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的意义及策略。

(7)理解常规的重要性及养成策略。

(8)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及要求。

(9)理解游戏的价值、类型及实施要点。

(10)理解幼儿园环境的意义及创设的原则、方法及策略。

12.学前教育与家庭、社区及小学的衔接

考试内容:

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幼小衔接、分离焦虑等概念;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意义与策略;幼儿园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意义与策略;幼小学的衔接途径、意义与方法。

考试内容:

(1)了解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幼小衔接、分离焦虑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学前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理解家幼衔接在解决幼儿“分离焦虑”中的作用。

(4)理解幼儿园和家庭相互合作的主要策略。

(5)理解学前教育对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意义和途径。

(6)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策略。

(7)理解我国当前家园合作、幼小衔接、幼儿园与社区合作中的矛盾与解决办法。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一般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分析应用题等5种题型。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要求写出核心解释;简答题只要求写明要点;论述题要求能写出论点,并进行适当的阐释;案例分析题能根据所提供的案例结合相关的理论做说明。

试卷应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总体难度要适当,并以中等题为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答案。每小题1 分,共20分)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 .1小时B.1小时半C.2小时D.2小时半

2.幼儿园的环境应()

A.儿童化B.现代化C.高档化D.小

学化

3、托幼机构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A.上课B.日常生活C.娱乐D.游戏

4、成熟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艾里克森C.格塞尔D.华生

5、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

6、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的是()

A.陈鹤琴B.陶行知C.张雪门D.蔡元培

7、托幼机构是以班级为集体教养幼儿的场所,因此具有()

A.专业性B.群体性C.计划性D.社会性

8、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杜威D.福禄贝尔

浙江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超全)

浙江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重点)汇总 教育学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4.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规则的公民。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天性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人。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等。 6.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7.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8.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管理体制。它包括了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 9.校长负责制:是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心机制。校长负责制体现了校本管理思想的某些精神。 10.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1.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三个特征。 12.义务教育: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13.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身份特征:专业人员 教师的职业特征:教育教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天职):教书育人。 14.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业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的过程。 1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Word版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语文 本《考试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而成。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7~9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积累、阅读、写作三部分。其中汉字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5《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科书的古诗词篇目(含教科书“课外古诗词诵读”)为主要考试范围,古文名句积累以《优秀古文背诵推荐篇目》(《考试说明》附录1)为主要考试范围,可适当增加《浙江省屮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篇目》(《考试说明》附录2)的内容;常用文言词语积累以《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考试说明》附录3)为主要考试范围:文学常识以《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考试说明》附录4)为考试范围;名著阅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以《初中生名著阅读推荐篇目》(《考试说明》附录5)的作品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考查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文阅读考查采用浅显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文知识积累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情况;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筛选、推断、整合、解释、赏析、评价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实际间题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d表示。 a——了解与识记。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名句。 b——理解与应用。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情境中使用古诗词名句。 c——分析与评价。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d--探究与创造。如: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丰富对作品的认识,表达人生的感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三)命题要求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C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分析: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此外,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C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C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分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4.和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和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D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 分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分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文论的教育观。 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 )的特征进行。

2019年浙江省教师招考真题(小学数学)

名词解释: 1、教科书; 2、美育(这个有点冷门,不过在文亮的模拟卷上出现过); 3、人格(对于人格的概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4、教育政策。 简答题: 1、教育原则(只要求写出5条即可); 2、班级建设的内容(班集体的特征和班级建设的内容应该是重点); 3、儿童记忆的基本特征(按照山香的复习书,应该是从儿童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方面分析); 4、学生的权利(学生的权利、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每年的必考题)。论述题: 1、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是教育学的必考题); 2、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最近两年的论述题,都考了教师,足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个论述题在山香复习书“教师心理”这一章可以找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课前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后评价)。 材料分析: 今年考的是教育违法侵权方面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判段学校的行为是否违法,违法主体是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一、选择题(选择题考的有点活,题型也变化多样,不过考查的还是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教材教法也有一两题涉及到。) 二、填空题(考的范围很广,不像11年那样考的很基础,个人感觉今年极限和微积分考的有点多。) 三、简答题:(20分) 1、已知(7 11)=1 (9 15)=3 (8 20)=4,(1960 1980)=x,求x。(要求:先找出规律,再求x)。 这题考得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xsin(x2+1)dx (本题考的是换原积分法) 3、y=(1+cosx+2x2)1o,求y′(考查的是复合函数求导) 4、3000套工具,原打算12完成,实际上每天比计划多做50套,实际几天完成?(要求画出解题思路图,再列出综合算式计算) 四、16*九分之八=18分之一,找出错误的原因。(4分) 五、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谈谈对数学学习的启示。(7分) 六、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教学给出的教学设计,并且自己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考的是五年级下册的简易方程。17分) 综上就是今年小学数学考到的大部分内容,现在把它回忆下来,希望对13年的考生有用,同时也给自己攒个人品!

浙江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浙江省2017高考考试说明 数学 (必修+限定选修)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数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数学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 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 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因此,数学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 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要求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 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 的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 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及限定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在有关的问题中加以区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简单模仿。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用数学语言对相关问题进行描述,对比较、判别、讨论的过程作出恰当的表述。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性认识,熟悉相关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与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具备综合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或“能”相当于此层次的要求。 (二)能力要求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考试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又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对事物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综合进行归纳、概括、抽象、演绎、推理,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精品)(省统考)浙江省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初中)英语

浙江省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初中)英语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 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节:单项选择题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本大题共15小 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She suffered great mental________after her husband died,and as a result she becamemad. A.anger B.discomfort C.unhappiness D.anguish 2.The poverty-_________economies of Asian countries received the biggest loans from the World Bank last year. A.Striking B.struck C.stricken D.strike 3.We can hardly deny the______that the musical Cats has gained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A.stature B.status C.statue D.state 4.I object_____being kept waiting.Why are you always late______appointments? A.in,for B.to,for C.at,of D.to,in have lost his job. 5.If he_______my advice,he wouldn’t A.followed B.had followed C.should follow D.would follow 6.At the meeting everybody was against his suggestion that more money______in this field. A.be invested B.must be invested C.was to be invested D.had to be invested 7.Syntax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and it mainly studies________. A.textual organization B.sentencestructures C.word form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c49744748.html,nguage functions 8.The novel For Whom the Bell Tolls,a famous novel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world,is written by ______. A.Scott Fitzgerald B.William Faulkner C.Eugene O’Neil D.Ernest Hemingway 9.Who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ates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Andrew Jackson B.Abraham Lincoln C.Thomas Jefferson D.George Washington 10.“To-morrow,and to-morrow,and to-morrow,/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To tragedies are these wordstaken?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From which of Shakespeare’s A.Hamlet B.King Lear C.Macbeth D.Romeo and Juliet 11.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试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试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试题 (实考题型、题分可能变化,以实考为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题分20 20 20 20 20 得分合分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已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2.在铭文中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器是() A.毛公鼎 B.何尊 C.散氏盘 D.利簋 3.专门记述典章制度史书“三通”不包括() A.《史通》 B.《通典》 C.《通志》 D.《文献通考》 4、宋代中央行政机构“二府三司”中“二府”指 () A.中书省和审刑院 B.枢密院和内阁

C.中书省与枢密院 D.审刑院和军机处 5.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国是指 () A.英美法 B.俄法德 C.英法德 D.英俄德 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7.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A.北美地区 B.南美地区 C.东亚地区 D.西亚地区 8.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 A.美国《独立宣言》 B.法国《人权宣言》 C.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 D.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 9.帝国主义列强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准确的理解是() A.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差距缩小 B.列强推行武装干涉,殖民地国家完全失去独立

C.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D.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10.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重要创造:火车、汽车、飞机 B.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突出的科学家:英国的法拉第,德意志人西门子,美国的爱迪生等 D.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11.二战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发生变化始于 () A.修改“中立法” B.发表大西洋宪章 C.给予苏联军事、经济援助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2.“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归还中国”。出自哪一个文献()。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宣言》 C.《开罗宣言》 D.《德黑兰会议决议》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语文 本《考试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而成。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7~9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积累、阅读、写作三部分。其中汉字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5《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科书的古诗词篇目(含教科书“课外古诗词诵读”)为主要考试范围,古文名句积累以《优秀古文背诵推荐篇目》(《考试说明》附录1)为主要考试范围,可适当增加《浙江省屮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篇目》(《考试说明》附录2)的内容;常用文言词语积累以《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考试说明》附录3)为主要考试范围:文学常识以《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考试说明》附录4)为考试范围;名著阅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以《初中生名著阅读推荐篇目》(《考试说明》附录5)的作品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考查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文阅读考查采用浅显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文知识积累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情况;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筛选、推断、整合、解释、赏析、评价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实际间题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d表示。 a——了解与识记。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名句。 b——理解与应用。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情境中使用古诗词名句。 c——分析与评价。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最新精品2017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17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教师招聘,考试试题.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2017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2017-05-21 18:23:21)标签:教育口 语交际能力祥子杂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卑鄙 bǐ剥玉米bāo 擦黑板cā 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 蓓蕾lěi 杜甫fǔ车辆liàng D.泡沫pào 陌生m?宁肯níng 哺育bǔ /1.D(“宁肯”的“宁”应读nìng)/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2.C(另三项中分别有别字“度”“在”“拂”) /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3./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

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 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4.C(应是“高屋建瓴”)/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 B.曹植 C.曹丕 D.王粲 /5.D/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 6.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⑵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⑵千里江陵一日还两 岸猿声啼不住/ 8.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8.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9.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9.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答对1空给1分,答错不扣分)/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10.⑴用了拟人。这样修饰后把高粱和稻子写得亲切可爱。 ⑵用了夸张。这样修饰后把茉莉花的香写得很有威力。(答出修辞与作用各1分)/ 11.简要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11.①从客观方面说来,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②主观方面的因素,一是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其次是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答对一点给3分,共6 分,意思对即可)1/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浙教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20年版)》,将课程标准的必修1、2、3及选修3的内容确定为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知识点的考查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20版·2020年8月第5次印刷)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 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考查考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思维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一)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思路,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调查、实验、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综合运用能力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为必修1、2、3和选修3的内容。 考试内容以“生物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知道所列知识点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 知识内容要求 必修1《分子与细胞》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

20XX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 卑鄙bǐ 剥玉米bāo 擦黑板cā B.咱俩liǎ 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 蓓蕾lěi 杜甫fǔ 车辆liàng D.泡沫pào 陌生mò宁肯níng 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

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 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⑵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8.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9.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惩罚与服从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B 【解析】处于社会契约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同时也认识到,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故选B。 2、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案】A 【解析】课程的文本有三种表现形式: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故选A。 3、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其中,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道德认识。故选A。 4、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是变通性,流畅性和()。 A、求同性 B、反应性 C、独创性 D、求异性 【答案】C 【解析】发散思维的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故选C。 5、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答案】B 【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规定以什么样的教 育内容来培养新一代,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故选B。 6、科学知识在被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A、训练 B、自学 C、培训 D、教育 【答案】D 【解析】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 7、某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该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 A、正确,教师应该终身学习 B、正确,教师应该无私奉献

浙江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大纲解析(汇总)

2013年浙江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大纲解析(汇总)2013年浙江高考政治说明: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考核目标与要求”与2012年一致。 “考试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个别考点有修正、调整。如《政治生活》原考点“走和平发展道路”,改成两个考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条件”;又如《哲学》新增“认识和利用规律”等。 《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考点最多,这与高考分值分布相关联。 复习建议: 1、高考样卷从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与近两年基本一致。选择题(12题48分):经济模块3题,哲学模块4题(含漫画题),文化模块1题,政治模块1题,国家国际组织3题。主观题(5题52分):经济模块2小题(约20分),政治、文化、哲学模块各1小题(每题10或12分)。 2、考点注重基础性和主干性。可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3、命题素材的选取体现生活化和时代性,注重民生、环保、创新、科学发展等。 4、主观题问题的设置增加限定性条件,对知识考核的指向性更明确,考生必须精准审题,精准答题。 5、答案既要有书本理论术语,又要结合材料综合分析,语言组织注重术语化、逻辑化、条理化。 2013年浙江高考地理说明:考查综合能力 今年的模块内容与2012年基本一致,预测试卷整体结构和难度将与2012年基本一致。 四大考核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还将是今年地理高考主旋律。

复习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要自己体会、理解基础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根据知识间的联系,以一定的线索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 2、加强基本技能。最主要的是阅读和填绘地图、阅读和绘制图表以及进行地理计算。试题中有关图形的设问比重很大,赋分很高,而考生往往在图形考试中失分最多。 3、加强地理思维能力。正确理解题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明确考查意图,并对提取的信息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和延伸解读。调动和运用储备知识,将试题要求和所学知识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进行选择判断,准确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描述和阐释相关事物。根据设问,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编制答案要求观点明确、事实清楚、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并体现创新思维。 2013年浙江高考历史说明:选择题例题有变动 今年考试范围与2012年相比,唯一变动是删除“科学家李四光”考点。自选模块没变。 参考样卷的主观题例题没有变动,但选择题部分例题有变动。2012年参考样卷选择题中识记类题目占比较大,而今年理解类题占比上升。 复习建议: 1、今年的考试难度不会太大,会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关键是以课本为“本”,从“点”、“线”、“面”三方面突破,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 2、要把知识点化,扫除知识死角;利用目录、导语、单元小结等把内容线索化;把五本书融会贯通,熟悉几本教材中的交叉知识点。 3、必须“细水长流”,切忌“暴饮暴食”,临时抱佛脚既无助于深入把握大容量的内容,更不利于能力提升。 4、把练习与看书有效结合,及时反思。 2013年浙江高考生物说明:考点略有增加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考纲)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考试说明 (幼儿园)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 通过《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科目的考核,了解参与考核者对学前儿童(重点是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学前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为选拔能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 1.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考试内容: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理解幼儿感觉器官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3)理解幼儿运动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4)理解幼儿循环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5)理解幼儿呼吸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6)理解幼儿消化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 (7)理解幼儿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考试内容:

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幼儿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发展的生物基础。 考试要求: (1)理解儿童期的年龄段及我国常用的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2)理解发展与发育、心理发展年龄特征、转折期和危机期、关键期或印刻现象、敏感期或最佳期、神经可塑性、最近发展区、领域特殊性、生态系统观、毕生发展观、幼态延续等概念。 (3)了解3~6岁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4)理解遗传素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脑发育的表现。 | 3.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考试内容: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考试要求:

202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小学部分

第一某些教诲学 一、教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诲”概念, 2、教诲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诲发展历史、形态和特性。 2、教诲学学科发展历史。 3、教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知名教诲思想家重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诲思想重要代表人物教诲思想。(三)运用 1、“教诲”概念与其她概念区别与联系。 2、依照当代社会特点以及当代教诲发展趋势对教诲现象做出对的评价。 二、教诲目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诲目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诲目或学校教诲目最新表述。 3、国内教诲目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的。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教诲功能观。 (二)理解 1、国内不同历史阶段教诲宗旨变革。 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诲目和学校培养目的历史演变。 3、拟定教诲目根据 4、教诲功能演变

(三)运用 1、可以依照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结识,就当前应当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哪些核心素质提出自己看法 2、可以辨认不同教诲功能观和功能类型。 三、学校教诲制度 (一)识记 1、教诲制度与学校教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诲行政体制与教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校园文化 (二)理解 1、教诲制度和学校教诲制度发展历史和趋势; 2、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历史。 3、国内教诲行政体制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演变、现状及将来改革重要方向。 4、国内学校既有运营机制及其创新 (三)运用 1、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国内现行学校教诲制度、教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2、可以依照校园文化特性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立抱负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可以对进一步实行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 (一)识记 1、教师职业角色、职业特性。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职责和素质规定。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2017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2017版) 历史(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历史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选考科目。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历史科目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历史科目选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考试的对象是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知识考核要求分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其含义如下: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二)能力考核要求 能力考核要求分为四个方面十二类,分别表述如下: 1、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实,做出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品质考核要求 品质考核要求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核要求,具体分述如下: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增强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崇尚科学精神;坚定“四个自信”。 2.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具有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开放的世界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