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尺度模型

合集下载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单井渗流数学模型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单井渗流数学模型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单井渗流数学模型冯金德;程林松;李春兰;高庆贤【摘要】利用平行板理论和张量理论,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的各向异性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单井渗流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表征参数对储集层渗透率和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裂缝的开度和密度对储集层平均渗透率和各向异性程度影响较大;压力分布及压力波及范围与裂缝发育方向有关;平行裂缝方向与垂直裂缝方向的流动存在干扰,裂缝越发育,垂直方向的波及范围越小;认清裂缝方向,采取合理的注采井网和井距排距是提高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波及效率和开发效果的关键.【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028)001【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裂缝;低渗透油气藏;渗流;模型【作者】冯金德;程林松;李春兰;高庆贤【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吐鲁番采油厂,新疆,鄯善,838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2由于实际裂缝储集层中裂缝的分布极为复杂,要建立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数学模型,必须对裂缝系统进行简化,建立简化模型。

裂缝储集层的简化模型主要有Kazemi模型[1],War-ren-Root模型[2],De Swaan模型[3]等。

这些模型都是针对裂缝发育并且相互连通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不适合平面上方向性强、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连通性差的低渗透砂岩储集层。

本文以平行板理论[4]为基础,利用渗透率张量理论,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5-7],将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模拟为具有对称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等效连续介质,然后利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模型中考虑储集层基质的各向异性。

另外,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流体在地层中渗流不再遵循达西定律[8],因此,在模型中也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

假设:储集层中的任一模拟区域,裂缝间相互平行,方向一致,且都为垂直裂缝,模拟区域长度为l,宽度为b,高度为h,裂缝渗透率为Kf,裂缝开度为bf,基质渗透率为Km,缝间基质宽度为bm,裂缝的线密度为DL.考虑储集层基质的各向异性,基质x方向渗透率为Kmx,基质y方向渗透率为Kmy,基质z方向渗透率为Kmx.在简化模型中,直角坐标的x轴与裂缝水平方向平行,y轴与裂缝垂直,z 轴与裂缝纵向平行。

储层地质学裂缝

储层地质学裂缝

第五章储层裂缝裂缝是油气储层特别是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更是良好的渗流通道。

世界上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储集层即为裂缝性储层。

作为一种特殊的孔隙类型,裂缝的分布及其孔渗特征具有其独有的复杂性,它不象正常孔隙那样通过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岩心分析能够较为容易地预测和评价。

由于裂缝的存在对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会导致很大的影响,因而对油气储层中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裂缝系统的成因、裂缝的基本参数、孔渗性以及裂缝的探测和预测方法。

第一节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所谓裂缝,是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的不连续面。

显然,裂缝是岩石受力而发生破裂作用的结果。

本节分别从力学和地质方面简要介绍裂缝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

一、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处于上覆地层压力、构造应力、围岩压力及流体(孔隙)压力等作用力构成的复杂应力状态中。

在三维空间中,应力状态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法向变量(即主应力)来表示,以分量σ1、σ2、和σ3别代表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图5-1)。

在实验室破裂试验中,可以观察到与三个主应力方向密切相关的三种裂缝类型,即剪裂缝、张裂缝(包括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及张剪缝。

岩石中所有裂缝必然与这些基本类型中的一类相符合。

图5-1 实验室破裂实验中三个主应力方向及潜在破裂面的示意图图中A示扩张裂缝,B、C表示剪裂缝1.剪裂缝剪裂缝是由剪切应力作用形成的。

剪裂缝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以某一锐角相交(一般为30°),而与最小主应力方向(σ3)以某一钝角相交。

在任何的实验室破裂实验中,都可以发育两个方向的剪切应力(两者一般相交60°),它们分别位于最大主应力两侧并以锐角相交(图5-1)。

当剪切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产生了剪切破裂,形成剪裂缝。

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临界剪应力与材料本身的粘结强度(τo)及作用于该剪切平面的正应力(σn)和材料的内摩擦系数(μ)有关,即,τ临界=τo+μσn剪裂缝的破裂面与σ1-σ2面呈锐角相交,裂缝两侧岩层的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平行,而且裂缝面上具有“擦痕”等特征。

页岩储层多尺度渗流实验及数学模型研究

页岩储层多尺度渗流实验及数学模型研究

页岩储层多尺度渗流实验及数学模型研究刘华;王卫红;陈明君;刘启国;胡小虎【摘要】页岩储层中存在纳米孔隙、微米孔隙、微裂隙和裂缝等多尺度孔隙结构.为了认识页岩储层的多尺度渗流规律,采集涪陵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利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开展了吸附/解吸、应力敏感和扩散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解吸基本符合兰格缪尔方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符合Fick扩散定律.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分析了页岩储层的多尺度渗流机理,认为页岩气在基质中的流动包括由压力差所引起的渗流、浓度差引起的扩散以及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页岩气解吸,裂缝中的流动为压力差引起的渗流.基于实验及理论分析,建立了页岩储层多尺度综合渗流数学模型,为页岩气井渗流规律研究、产能评价及生产动态分析奠定基础.【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6页(P66-71)【关键词】页岩储层;渗流规律;多尺度孔隙结构;岩页气渗流数学模型;解吸;扩散【作者】刘华;王卫红;陈明君;刘启国;胡小虎【作者单位】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2引言我国页岩气资源十分丰富[1-3]。

据国土资源部《2012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1012 m3,可采资源潜力为25×1012 m3。

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2-5]:基质赋存方式独特,自由气和吸附气共存;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存在纳米孔、微米孔、微裂隙、裂缝等,页岩储层致密,孔喉细小,基质渗透率通常小于0.001×10-3μm2,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

低渗透储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动态扩展数值模拟

低渗透储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动态扩展数值模拟
地层岩石采用实体单元 ,套管单元采用膜单元 ,预 设裂缝表面采用损伤单元 ,对上述力学模型进行单元 离散生成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模型见图 2 ,井筒及预设 裂缝位置的局部放大见图 3 。
图 2 压裂模型边界条件示意图 Fig . 2 Boundary conditions of fracturing model

31


1

2010 年 1 月
文章编号 : 0253Ο2697 (2010) 01Ο0119Ο05
石油学报
AC TA P E TROL EI SIN ICA
Vol. 31 No . 1
J an.
2010
低渗透储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动态扩展数值模拟
朱 君1 叶 鹏2 王素玲1 肖丹凤3 王 慧1
3 . Resea rch I nstit ute of Oi l Prod uction En gi neeri n g , Pet roChi na D aqi n g Oi l f iel d Com p any L i mite d , D aqi n g163453 , Chi na)
Abstract : The 3D f ract ure p redictio n software is very necessary in t he develop ment of low2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 3D mechanical model fo r p redicting f ract ures in t he low2permeability reservoir was established o n t he basis of t he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consider2 ing t he efficiency of t he fluid2solid coupling , non2linearity of rock material and dynamic effect of f ract ure p ropagation. The 3D mat he2 matical mode fo r description of f ract ure dynamic p ropagation was achieved using t he finite element met hod. The simulatio n of t he model in Well Zhao 382271 shows t hat t he mean error rate of t he calculated f ract ure shape is 101 7 percent co mpared wit h t hat of on2 site testing , which can meet t he requirement s of engineering p recision. The new simulation met hod can p rovide reliable and accurate p redictio n ways fo r hydraulic f ract uring design and imp rove t he successive rate of hydraulic f ract ur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 low2permeability reservoir ; fluid2solid coupling effect ; hydraulic f ract uring ; 3D mechanic model of f ract ure p ropagatio n ;

低渗透裂缝油藏试井模型及应用

低渗透裂缝油藏试井模型及应用

特低 渗透裂缝 油藏 不稳 定压 力试 井资料特 点 , 出 了适 合 于特低 渗 透 裂缝 油藏 试 井模 型 。应 用脉 冲 提 试井技 术找到 了油藏 裂缝发 育 方 向, 分析 了注水 井试 井资料 在 多次试 井过 程 中的模 型 演 变, 用现代 应
试 井分析方 法 , 一些试 井典型 实例进 行 了剖析 , 于该 试 井模 型解 释 的试 井 资料 , 对 基 已在 油 田开发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 收 稿 日期 :0  ̄0-9 修 回 日期 :0 00—8 2 1 60 2 1—70
第一作者简介 : 汪宏伟( 9 2) 女( 1 6一 , 汉族)甘肃陇西人 , , 工程师 , 现从 事油气井试井综合研究工作 。
8 O
西部探 矿工程
21 0 1年第 5 期
图 1 无 限导 流垂 直 裂 缝试 井 模 型 压 力 及 压 力导 数双 对 数 曲线
力 压裂对 油层改造 , 形成 了典 型 的裂 缝油藏 。为此做好 裂 缝油藏试 井分 析评价工 作 , 为油 田高效 开发 提供有 效
模型的基本假定为:1只压开一条与井筒对称的裂 () 缝 , 长为 研 ;2裂缝具有无 限大 的渗透 率 , 其半 () 因此沿裂 缝没有压力 降 ;3 裂缝 的宽度为 O () () ;4 压裂 井位 于长方 形封 闭油藏 中央 , 裂缝方 向与一条不渗透边界平行 。 在物理 模型 的基础 上建立 的数学 理论模 型 为 : 早期 线性 流动 阶段 :
我 们考虑 如下 两种垂 直裂缝模 型 。 1 1 无限导流 性垂直 裂缝 . 在 高压下 钻井或人 工压裂 未加适 当 的支撑剂 下 , 可
能产 生无 限导 流性垂 直裂缝模 型 。

含裂隙储层模型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含裂隙储层模型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0引言地层介质中,孔隙作为一种储存空间,是油气资源运移或者扩散的重要通道,控制油气资源的产能。

深部介质受到上覆介质的压力,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裂隙空间被压实,高角度或者垂直的裂隙空间得到保留,HTI 模型是与高角度裂隙特别是垂直裂隙相适应的等效地质模型。

含裂隙岩石模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建立含裂隙储层模型、建立含裂隙储层模型的理论基础、含裂隙储层数值模拟3个阶段。

第一阶段,韩媛媛[1]对Eshelby 等效介质模型进行了综合论述和模型建立(如图1所示)。

图1 Eshelby等效介质模型第二阶段,在各向同性介质的背景下,加入单一结构裂隙(如定向排列的垂直或平行裂隙)和多元结构裂隙(如同时存在多个单一结构的裂隙系统),但各向同性的背景在实际地质应用中不占优势,对各向异性背景的研究更有价值[2]。

第三阶段,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各种含裂隙模型的响应特征和适用范围[3],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波动方程法和有限差分法[4]。

熊晓军等[5]用三维波动方程对缝洞地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本文采用波动方程方法对Hudson 模型和Cheng 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研究含裂隙储层AVO 响应特征提供模型参考。

1裂隙储层等效模型分析1.1Hudson 模型Hudson [6-7]用椭球状裂隙近似模拟岩石介质中的扁平状裂隙,发展了含裂隙介质中的弹性波场理论。

Hudson 模型的假设有4点。

第一,弹性波的波长远大于定向排列的裂隙尺度。

第二,裂隙分布稀疏、均匀,裂隙所占比重小。

第三,裂隙分布不连续,每一个椭球状的裂隙彼此独立。

第四,裂隙厚度超过裂隙长度。

对于具有三轴对称的横向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刚度张量由c 11、c 13、c 33、c 44、c 66 5个独立的弹性常数表示:=6644443313131311121312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c c c c c c c c cc c c c(1)其中,c 12=c 11-2c 66。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的尺度效应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的尺度效应
p we a o r lw e pr s in f rc u e e gt wa e t b ih d. Ac o dig O h d fnto of r c u e e me b l y, a a ay ia x e so o fa t r ln h s sa ls e c r n t t e e iiin fa t r p r a ii t n n ltc l e prs in r c u e p r a iiy i heorh g na re t to s o t ie . T h n, a sa e ta f r ai o ul niotop x e so offa t r e me b l n t t o o lo in a in wa b an d t e c l r nso m t on f r m aofa s r y
Wa ei e t ema rxi f e c s o ie .Th e u t h w,i rc u e w e e b l y rs r or ,a i t p a i t Sd rv d wi t ti l n e mbn d h h n u c ers l so s n fa t r d l p r a it e ev i o m i s n s r y v r swi o o e h
( . sa c ntt t f toe m p o a in& Deeo me t 1 Ree rh I si eo Per lu Ex l r to u v l p n ,Per C ia,Bejn 0 0 3 to h n iig 1 0 8 .Ch n ia; 2 I siueo o o sFlw & Fl i c a is . n ttt f P r u o u d Meh n c ,CAS,La gf n 6 0 7 n a g 0 5 0 ,Ch n ia)

基于流管模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

基于流管模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

基于流管模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陈冠中;林春阳;姜瑞忠;张伟;李强;李广【摘要】Due to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the tracer production curve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low-permeability has multiple peak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nventional reservoir.So,it cannot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information of fractures.Therefore,it is urgently to establish a tracer interpretation model for fractured reservoirs.In this paper,the fracture system of reservoir is considered to be composed of many fracture belts,and the fracture belt is equivalent to the stream tube.Based on above assumptions,the physical model of inter-well tracer flow is established.Moreover,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trace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tream tub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one-dimensional con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Af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fracture belt is superimposed in the production layer, the tracer concentration production expression is obtained.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 s that as the number of equivalent stream tubes increases, the peak value of the concentration production curve decreases;as the length of flow tubes increases,the tracer breakthrough time increases,and the peak concentration decreases;as the permeability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 increase,the breakthrough time decreases,and the bandwidth of concentration production curve increases.T he field application show s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 are close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nterpretation result,which validates therationality of the model.%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常规储层不同,存在多个峰值,需要建立针对裂缝性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将该类储层中的裂缝系统考虑为多条裂缝条带,并将裂缝条带等效为流管束,建立示踪剂在井间流动的物理模型.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沿着流管建立了示踪剂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在生产层将各裂缝条带的浓度叠加后,得到示踪剂浓度产出表达式.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裂缝条带等效流管数增加,浓度产出曲线峰值下降;随着流管长度增加,生产井见剂时间增长,且峰值浓度降低;随着渗透率和注采压差增大,生产井见剂时间减小,浓度产出曲线带宽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解释结果与数值模拟解释结果相近,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8(042)002【总页数】5页(P200-204)【关键词】井间示踪测试;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管模型;裂缝条带;参数解释模型【作者】陈冠中;林春阳;姜瑞忠;张伟;李强;李广【作者单位】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中国大多数油田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平均综合含水超过8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