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性深处的欲望究竟有多可怕

合集下载

人性的贪欲

人性的贪欲

人性的贪欲从古至今,但凡是人,每个人内心都会潜伏着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欲望。

有情感上的索取;物质生活的不懈追逐;权位上的攀延…­贪欲。

故名思义,就是指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某种要求,为求达到,散发出来的一种神奇的能量,视之为动力、追求,而通过各手段策略进行完成。

当然,这是后话。

-想想,现在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哪一样离得开欲望。

如果没有它,恐怕人类历史依旧停留在原始社会。

社会进程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改善。

譬如,各交通工具的诞生,就意味着社会物质的提升。

要是没有创造者想以车代步的欲望,现在我们出行时务必就要多准备几双鞋,而后称称我们鞋子上的灰尘。

-人一但丧失了对事物的欲望,生活就会变得单调、空洞。

因为,丧失了对事物的追求探索。

可是,却不能全和追求划等号。

要知道,前者的影响力、严重度比后者要大得多。

-欲望,有时候就如同一个无底洞。

我们站在洞口,是看不到里面的奥秘。

来,伸长脖子,是不是觉得有点酸啊。

这时就要小心了,适可而止吧,不然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深渊。

-现在,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内心欲望呈水平状。

因为很多眼前的小利是满足不了一些人的胃口。

就拿买"六合彩"和赌博来说,一些人起初是为了赚点小钱或打发时间。

后来,一但赚了点蝇头小利,心里又痒痒的,想越赢越多。

接着,就陷进去,一发不可收拾。

口里还自有道理的说着:如今,这个社会,谁还会嫌钱多啊。

贪婪与金钱欲在作怪,最后自我灭亡。

-因此,人心有了更多的贪婪与不满足,就滋生了社会的不和谐。

贪官、奸商、各行各业的潜规则,无处不在。

-追逐到原始社会,人们很单纯,只想吃好穿好,于是一起互帮互助寻找食物,建造家园。

到了奴隶社会,就为了争夺少量的食物而自相残杀。

在战争年代,人们追求平安。

如今和平年代,竟慢慢回归至奴隶社会。

原来,社会一直是处于生物界的食物链之中。

-可能这有些夸张,但是这是事实。

现在的一小部分人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头破血流,可怕之极啊!连最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都频繁被他们打了折扣。

欲望的深渊警示教育

欲望的深渊警示教育

欲望的深渊警示教育欲望的深渊,警示着人们始终需要对自己的欲望保持警惕和教育。

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奋斗、追求进步,但当欲望失去了控制,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深渊,把人拖入痛苦和破碎的境地。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引诱和诱惑。

很多人对物质追求的欲望无法满足,他们贪图享受一时的快乐,追求一种虚无的满足感,往往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和价值。

经济利益的追逐、名利的争夺、权力的欲望等都成为人们的主要关注,而忽略了精神、道德和人际关系等更为重要的事物。

警示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诱惑迷惑,更加关注内心的真正需要和追求。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不盲目追求外在的物质和权力,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人只有有了精神寄托和追求,才能在欲望面前保持平静和理智。

其次,警示教育要教导人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陷入过度消费和攀比的恶性循环。

物质的追求永远不能满足,越追求就越陷入欲望的深渊。

我们要意识到,物质并不能给人终身的幸福感,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真正能够使我们满足和快乐的事物。

最后,警示教育要教导人们要学会拥有心态,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奋斗。

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欲望和目标,并迈向更高的追求。

欲望的深渊并非是一个完全消极的存在,它也是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改变的动力。

警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消除或者抑制欲望,而是要教导人们如何正确面对和掌控欲望,使其成为人生进步的力量。

只有正确的欲望教育才能让人们在欲望的暴风骤雨中保持清醒和理智,走出欲望的深渊,实现真正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满足。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进行欲望教育,还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驾驭自己的欲望,从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追求。

人性与欲望的深度美文

人性与欲望的深度美文

人性与欲望的深度美文人类总是想要把自己最深刻的情感记录下来,对于欲望与人性,我们更是如此。

从古老的传说、史诗,到现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想要把最特别的感受记录下来。

本文就以《人性与欲望的深度美文》为题,来探讨人类欲望与人性的本质及其深刻的美文作品。

欲望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之一,它既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又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

欲望的类型可以很多,财富、权力、爱情,等等。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欲望,种欲望激励我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前行、追求、发现,追求高贵的梦想。

但是,欲望有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负担,追求过多的欲望可能让人失去平衡,破坏幸福生活。

人性,一般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对待他人的方式,反映了人类的心理及其相互作用。

人性这一概念经常被用来表述人类共同的倾向性,以及个别的特质。

一个人的人性可以通过诚实、勤劳、宽容、乐观、勇敢展现出来,这些人性特质可以使人获得尊重。

同时,单纯以欲望为导向的人性是不会被赞赏的,例如投机取巧、虚伪、狡诈等等行为都是被鄙视的。

欲望与人性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也有许多经典的美文探讨这两者的关系,使读者更加领略这种深刻的关联。

比如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大卫科波菲尔》,就是一部关于欲望与人性之间平衡的伟大作品。

小说中,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天生善良但极度渴望名利的人,受制于苦难的体验,他逐渐理解到名望与欲望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只有控制自己内心深处的冲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另一部探讨人性与欲望的经典美文便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是一篇关于一个人重新认识自我,能够梦想、拥抱希望的励志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史蒂夫马里斯就像一个孩子,渴望着发现生活中未知的小曲调,他在三天时间里快速成长,一路走来,用他的信念和激情去拒绝被外界的压力所束缚,发现自己真实的欲望,终成真正的自己。

欲望与人性,是人类精神文化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影响人类本性和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美文,来熟悉心灵深处由欲望与人性共同构成的动力。

被贪欲吞噬的人生感悟

被贪欲吞噬的人生感悟

被贪欲吞噬的人生感悟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每个人在这个旅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

其中,贪欲就是一个常常让人陷入困境的陷阱。

当一个人的内心被贪欲吞噬时,他的人生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仅失去了自我,还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贪欲是指对于物质财富、地位、权力等无尽欲望的追求。

人们在追逐财富和成功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真正的价值观。

被贪欲吞噬的人往往变得盲目、冷漠、自私,失去了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

他们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和短暂的快感,而忽略了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满足。

被贪欲吞噬的人生往往是空虚和无趣的。

当一个人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却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时,他的人生就会变得空洞和无意义。

贪欲带来的快乐只是短暂的,当满足了一种欲望之后,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

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只会让人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远离了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

被贪欲吞噬的人往往失去了自我和人生的方向。

他们为了满足贪欲而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伦理的底线。

他们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和权力,甚至不惜伤害他人来实现自己的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迷失了自己,不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不再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被贪欲吞噬的人生注定是孤独和痛苦的。

当一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欲望,而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和需要时,他将与他人疏远,失去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和温暖。

贪欲使人变得自私和孤独,无法真正体验到人际关系和爱的力量。

他们可能在物质上富有,但在精神上却是一片贫瘠。

然而,被贪欲吞噬的人生并非没有出路。

每个人都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内心和价值观,找回真正的人生方向。

我们应该意识到,贪欲只是一时的迷惑,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成长和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寻求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专注于自我成长和提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找到真正让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的事物。

欲望囚徒_心得体会感悟(3篇)

欲望囚徒_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欲望的诱惑与束缚《欲望囚徒》中,主人公陈志远是一个有着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然而他却陷入了无尽的欲望之中。

他渴望权力、地位、金钱和爱情,但这些欲望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

作者通过陈志远的经历,揭示了欲望的诱惑和束缚。

1. 欲望的诱惑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

金钱、地位、爱情、名誉等,都是人们渴望追求的目标。

然而,这些欲望往往让人陷入无尽的追逐之中,无法自拔。

陈志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和权力,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 欲望的束缚欲望的束缚让人失去了自我,变得盲目和疯狂。

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视道德、法律和亲情,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陈志远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导致家庭破裂、事业受损。

这说明,欲望的束缚让人失去了方向,无法实现真正的幸福。

二、成长与救赎《欲望囚徒》中,主人公陈志远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努力摆脱欲望的束缚。

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他最终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自我救赎。

1. 认识错误陈志远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漩涡。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种认识让他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2. 改变心态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陈志远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

他不再盲目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追求真正的幸福。

这种改变让他逐渐摆脱了欲望的束缚,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3. 实现救赎陈志远的救赎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这个过程让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三、人生感悟《欲望囚徒》让我深刻认识到,欲望并非人生的目的,而是生活的调味品。

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的人生感悟:1. 适度追求欲望人生中,适度追求欲望是正常的。

然而,过度的欲望会让人失去自我,陷入无尽的痛苦。

人性与欲望(深度好文)

人性与欲望(深度好文)
不会有人无条件完全信任你,也不会有人一直对你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珍惜你的真 心。
现实是,你喂狗三日,它记住你三年,你善待人三年,他三天就能忘记你,你落魄时,躲得远 远的。
有时候付出多了,反而低贱的被人看扁,有时候老实忠厚,反倒成了软柿子任人拿捏。
正所谓:你不跌倒,就不知谁会搀扶你;你不生病,就不知谁会真正关心你;你不落难,就不 知谁会向你伸出援手。
前路漫长,人生实苦,你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你要做出最多的付出,你 要做好最小的期待,而不是欲望比天大。 要明白,人不能贪,要懂得适可而止。 适度的贪念,是奋斗的动力,但极度的贪婪,便是败品,别让钱财,控制了你的一思想,别让 贪婪,腐蚀了你的良知。 世间一切,看轻了,也就看透了,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有也是空,无也是空,人这一生,总有走不完的路,总有过不去的经历,总有数不尽的辛酸, 总有看不透的人心。 生活就是这样,经历的越多,抱怨才会越少,见多识广,计较的才会越少。 人活一世,不必奢求太多,累坏身子,不必要求大富大贵,只求父母健在,平安长寿尚好,不 求岁月静好,只求平谈为真,知足常乐,笑颜开怀。
不穷一时,不知谁会掏钱给你,不难一回,不知谁会真心帮你。
落魄一次,才知谁会死心踏地跟你,无助一刻,才知谁是救命稻草救你,患难后,才知道谁是 真朋友,才看得清谁才是路人。
人呐,往往只有在落魄时才懂,愿拉你一把的人何其少,只有在最穷时才懂,谁才是真心待你 好的人。
再好的感情也难敌现实,只有在漫长生活里才懂,人人都能恭维你,却很少有人真心待你。
01 人心难测,冷暖自知
朱德庸先生曾说:“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你的坏对别人来说就像一个疤 痕, 留下就永久在,这就是人性。” 人心就像一口井,深不可测,人生如尺,要有度,人性复杂,感情如面,别越界,人和人相 处,一定要把握好度。

欲望的诱惑

欲望的诱惑

欲望的诱惑
欲望,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驱动力,也是人生旅程中最难以抗拒的诱惑。

无论是
物质欲望,还是精神欲望,都有着让人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的力量。

当欲望的诱惑来临时,往往令人失去理智,盲目地追求满足,不顾一切后果。

物质欲望是最直观的诱惑形式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奢侈品、名牌等
物质所诱惑,追求无止境。

有些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不惜倾尽所有,甚至将道德、良知抛诸脑后。

这种欲望的诱惑,让人们忽略了生活的本质,迷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

精神欲望也同样具有强大的诱惑力量。

追求权力、名利、虚荣心等精神欲望,往
往让人们在攀登成功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社会竞争的激烈让人们不断比较、争斗,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付出沉重代价。

这种欲望的诱惑,让人们迷失了初心,最终发现内心空虚,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如何抵御欲望的诱惑?首先要认清欲望带来的短暂快感和长久痛苦之间的区别,
理性地对待欲望。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外界诱惑左右。

同时,培养自控能力,学会克制和放弃,不被欲望左右自己的人生选择。

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这一真理,才能摆脱欲望的诱惑,走上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之路。

欲望的诱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

唯有对欲望有清醒的认识,健康的心态,才能在欲望的诱惑面前保持理智与独立,坚持自己的原则与信念。

愿我们能够抵御欲望的诱惑,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人生的痛苦来自欲望作文

人生的痛苦来自欲望作文

人生的痛苦来自欲望作文《人生的痛苦来自欲望》人生在世,似乎总与痛苦相伴。

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着种种不如意,感受着心灵的折磨,而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往往来自于我们内心无尽的欲望。

当我们执着于欲望的追逐时,痛苦便悄然滋生。

为了满足物质欲望,我们可能会拼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时间,在忙碌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感受到身心的疲惫与压力。

当追求地位和名誉时,我们可能会陷入无尽的竞争与争斗之中,变得焦虑不安、患得患失。

而在感情方面,对完美爱情的过度渴望,也可能会让我们在感情受挫时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

欲望还常常让我们陷入攀比和嫉妒之中。

看到别人拥有的比自己多,比自己好,心中便会涌起不甘和失落,这种情绪不断地啃噬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难以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快乐。

而且,欲望有时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只看到眼前的目标,而忽略了身边那些已经拥有的美好,不懂得珍惜当下,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再者,欲望的无法满足会带来巨大的挫败感。

当我们竭尽全力去追求某样东西却始终未能得到时,那种失望和痛苦会深深地打击我们的自信和勇气,让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

其实,人生并不需要过多的欲望来填充。

当我们学会控制欲望,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便能发现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珍惜已经拥有的,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不过分奢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会活得更加自在和从容。

减少欲望,并不是要我们放弃追求和进步,而是要让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心态,不被欲望所左右。

人生的道路上,痛苦或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欲望的正确认知和管理,来减轻痛苦对我们的影响。

让我们试着放下过多的欲望,回归内心的宁静,以更加豁达和淡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或许那时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人生感悟:人性深处的欲望究竟有多可怕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说是有一青年小伙上班途中总有一乞丐在乞
讨。小伙心善,每次都会施舍给乞丐10元钱。起初,乞丐感激涕
零,每次都是对小伙又是鞠躬又是感谢。时间久了,乞丐也习以
为常,只是对小伙的行为点头示意。再后来,乞丐估计是感觉理
所当然了,连示意也省掉了。
直到有一天,小伙出门比较急,忘记了带钱包,没有对乞丐
施舍。不曾想乞丐竟然对小伙破口大骂,骂小伙子没有良心。小
伙子对乞丐讲道:不要说今天没有施舍给你,即便从来不施舍给
你,也很正常啊,况且以前天天都对你施舍,你却连感恩之心都
没有。乞丐闻听后更是恼羞成怒,竟要起身揍小伙,小伙子又气
又苦,摇了摇头离开了。
故事的真伪无从考究,但它却充分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欲望究
竟有多可怕:人心总是不足,欲壑何曾填平?从古至今,那个人不
是得了便宜还想卖乖,又有那个人不是已然得陇仍然望蜀。
极度饥饿时,别人在享用山珍海味,哪怕是仅仅施舍给你一
个馒头,你就会心满意足感恩戴德。可是肚子七分饱时,别人在
喝汤吃肉,却还是施舍给你一个馒头,你又怎么能平心静气,吃
下这干巴巴的馒头?有多少人怕是恨不得过去掀了别人的桌子要
干上一架了。
因何别人给予的帮助没有变,前者令人万分感激,而后者却
会令人愤愤不已?此一时彼一时,人的需求变了,内心的期望不一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样了,想要达到相应效用的东西也就变了。
据媒体报道,6月22日凌晨五点钟,杭州著名高档小区蓝色
钱江公寓发生大火。消防队随后救出四名伤者,虽尽全力抢救却
仍然无法挽回他们的性命。经公安机关调查,此为一起故意纵火
案件,而该住户保姆莫某晶有重大作案嫌疑。
经媒体进一步披露:该雇主对保姆并不算薄,该保姆每月工
资7500元,比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要拿得多。雇主丈夫谈到
平时他们与保姆相处也算挺好。如此这般,钱上也没受委屈,心
里也没有憋屈,这名保姆何以对自己的雇主痛下杀手呢?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说是一农夫遇到了一
条冻僵的蛇,农夫发了善心,为了救这条蛇,将蛇放在了自己的
怀中。蛇慢慢苏醒了过来,但它丝毫不感念农夫的救命之恩,反
而对着农夫狠狠咬了一口。农夫在临终时候不无后悔地讲道:不
要为了做善事去可怜恶人,要懂得辨明好坏,不然就会像他一样
遭到报应。
有人说这个保姆就是故事中的蛇,而雇主就是那个可怜的农
夫。然而,保姆却并非全然是蛇蝎心肠,而雇主也不尽然是去救
人性命的大善人。不过这个保姆还是有一些污点的,据说她嗜赌
成性,甚至还背负了债务,陷入了借贷纠纷,而她跑到杭州便是
为了躲债。
但她的确并不本分,债务的压力和对于赌博的嗜好,让她对
钱财有着极大的渴望。她开始偷偷摸摸顺手牵羊了,后来更是找
理由向雇主借了十万块钱,而所有这些都如其所愿达成了。于是
她有了更大的欲望,她也变得更加贪婪,偷了的财物可不可以永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远不被发现,借了的钱可不可以不去还,于是她最终行动了,一
团大火在夜里熊熊燃烧。
无论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总让人心里堵得难受,这个保姆并非
大奸大恶啊,她怎么就会鬼迷心窍,她怎么就会下得了手,要知
道其中还有三个被她照顾了很久的孩子啊。然而悲剧终归是发生
了,一念谓之善,一念谓之恶,人性灰暗中总有一些恶甚至能令
当事人事后猛然一惊。在令人唏嘘之际,也许最有必要的是反思
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防患于未然之间。
有种说法叫好的制度能让恶鬼变成好人,而坏的制度能把好
人变成恶鬼。此言不可谓不真切也!其实,对于人性永远不要悲观
失望,但也不要乐观空想,在灰暗之中,人的心智很容易受到自
私自利的蛊惑。但是如果确立了制度,利用规则划出边界,人心
之恶还是可以得到极大程度囚禁的。
无论什么事情,首先是要在社会中确立制度与规则。具体此
事件来看,这个涉及到保姆机构组织资质的审查,日常运营的完
善与监管,优胜劣汰机制的确立,还有良性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
有了以上这些,一个人在去寻找保姆时只要去的是正规保姆机构,
他就可以最大程度获取备选者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做到知根知底。
其次是整个社会诚信意识的确立,契约精神的高度认同,相
关从业者都具有应有的行业素养和自律意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规则和边界就很容易确立,一张合同签了下来,该做什么不该做
什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中国人有时候讲先小人后君子,其实
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事前就什么都说好了,避免了一团浆糊,那
日后才能井井有条,有序运行。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再次是亡羊补牢机制的有效运行,无论是面对偏差的纠正与
改进机制,还是对错误和侵权事件的惩罚机制,都必须要行之有
效。只有真正做到去丑存美,惩恶扬善,才能让劣币没有市场,
让行业健康运行,让客户满意放心。
最后人与人打交道一定要给人以足够的尊重,须知:“敬人者,
人恒敬之”。相互尊重,处事有度,一切自然就能良性和谐运行。
不过,无论如何人生在世还需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
不可无。
(文章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