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安塞油田钻井井控技术
安塞油田套损井长效防治工艺技术

安 塞 油 田套 损 井 长 效 防 治 工 艺 技 术
刘 建 英 ,怀 海 宁 ,曹 宗 熊 ,张亚 洲
( 长庆 油 田分 公 司 第 一采油厂 , 陕西 延 安 7 6 0 ) 10 0
摘 要 :随着 油 田开 发 时 间 的 延 长 , 水 井 套 损 问 题 日益 突 出 , 为 制 约 油 田稳 产 和 高 效 开 发 的不 利 因 素 。 近 油 成 年来 , 安塞 油 田通 过 大 量 室 内 和 现 场研 究 , 断 探 索 套管 损 坏 机 理 和有 效 治 理 对 策 , 步 形 成 了针 对 不 同套 损 不 逐 类型的“ 以防 为 主 、 治 结 合 ” 舫 的套 损 井 长 效 治 理 工 艺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治 理 效 果 和效 益 , 安 塞 油 田后 期 开 并 对 发 中有 效 解 决 油 水井 套 损 问题 提 供 了积 极 的 指 导 。 关 键 词 : 管 损 坏 ;机 理 研 究 ;长 效 防治 工 艺 ;安 塞 油 田 套
口/ 的速度递 增 , 年 以开发最 早 的王 窑 区块 最 为突 出 。套 损 井数 的不断 递 增 , 重 地影 响 到油 水井 正 常 严 生产 , 至被 迫停产 , 甚 同时增 加 了井 筒和管 线维 护作 业 工作 量 和成 本 , 不利 于 油 田 的高效 开发 , 因此 , 探
Fa l r n An’ a l e d iu e i s iOif l i
LI in- i g,HUAIHa— i g,CAO Zo g x o g,ZHANG —h u U Ja y n in n n — in Ya z o
( o IE t c n l t C ag igO le , a ’n7 6 0 ,h ax,C ia) N . x at gPa , hn qn i l Y n a 10 0 S an i hn r i n i f d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井控技术及其设备管理

井控技术及其设备管理1. 什么是井控技术?井控技术(Well Control Technology)是石油钻井作业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旨在维持井口的气、水或油压平衡,以防止井漏失控、井喷或井口失效等潜在的安全问题。
井控技术涉及到井口压力控制、井筒流体工程、防漏缓钻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管理等方面,是石油钻井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井控技术的重要性井控技术的重要性在于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与效率。
井漏失控、井喷等意外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还会给石油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通过有效的井控技术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3. 井控技术的关键要点3.1 井口压力控制井口压力控制是井控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调节井口压力,使其与井底压力保持平衡,可以防止井口周围的地层发生破裂,从而防止井漏失控或井喷。
常用的井口压力控制方法包括使用防喷器、顶驱系统、口头控制阀等设备,以及调整钻井液的密度等措施。
3.2 井筒流体工程井筒流体工程是指通过调节钻井液的组成和性质,控制井筒内的流体力学行为,以保持井筒的稳定。
井筒流体工程的关键任务之一是控制钻井液的循环速度和压力梯度,确保井筒内的压力与地层压力保持平衡,并避免井漏失控的风险。
3.3 防漏缓钻技术防漏缓钻技术是指在钻井作业中采用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地层流体从井壁渗漏进入钻井井筒,导致井漏失控或井喷。
常用的防漏缓钻技术包括井壁强化、环空注浆、井衬套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井壁的强度和密封性,减少漏失的风险。
4. 井控设备管理井控设备管理是井控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各种井控设备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1 设备选型和采购设备选型和采购是井控设备管理的起始阶段,关乎井控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选型和采购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井控设备的可靠性、技术指标、供应商信誉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投资与成本控制。
4.2 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安装和调试是确保井控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浅谈安塞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打捞核心技术

浅谈安塞油 田井 下作业大修打捞核心技术
_ 俞克东, 王海斌 , 蒲新辉, 赵瑞元
I 中国石பைடு நூலகம்长庆油 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井下作业监督站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摘 要 随 着 油 田 开采 时 间 的延 长 , 油 水 井服 役 年 限 随 之 增加 , 各类井下卡钻落物事故频繁发生。加之超深井 、 侧钻 开窗井、 水
脱 拔 断而 落井 , 使 作业 施工 复杂 化 。
1 . 4 复杂 井身 结构 造成 卡钻 由于井 筒结 构 的 复杂 性 , 受 正 压力 、 重力 、 井斜 角 的影 响 . 加之 长期 注 水 , 套 管 出现 结 垢 , 内外 壁腐
1 安塞油 田井下作业现状分析
油 水井 在生 产过程 中 ,由于各种 原 因 出现 种种
1 . 3 套 管 损坏造 成 的卡钻
套 管 损坏 类 型 主要 有 套 管弯 曲变形 ,缩 径 、 破 裂、 错 断等 几种类 型 。 当套 管经 历过 套管补 贴 、 套管 修复、 扩 径 等处理 , 井 下套管 柱 或_ 丁具 下过套 管 破损 处, 起 下管 柱时被 卡死 , 上下 不 能 , 造 成管柱 、 T具拔
平 井 等特 殊 井 身结 构 井增 多 . 使 井 下作 业 环 境 日益 复 杂 。 安 塞 油 田现 有 的 井 下作 业 设 备 、 技术 、 作 业工 具 远 远 不 能 满足 生 产现 场 的要 求 。 引进 新 设 备 、 新技术 、 新 的 作 业 工具 、 提 高 作 业人 员技 术 水 平 , 是 提 高井 下 作 业 质 量 , 有 效 解 除 事故 的最 好 方 式 。
关键词 安 塞油田; 井 下作 业 ; 卡钻 ; 大修 打 捞 ; 核 心 技 术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
薛让平;石仲元;代长灵;杨光
【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2015(038)003
【摘要】长庆油田储气库主要部署在榆林气田和靖边气田,水平井开发井眼尺寸大、井身结构复杂,钻探开发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以长庆油田储气库首口大井眼水平井
榆37-2H为例,介绍了大井眼定向造斜、入窗轨迹控制技术的难点,对钻井施工过程及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进行了评述,提出对该类井的认识与建议.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薛让平;石仲元;代长灵;杨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钻探
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长庆油田陇东区块水平井钻井技术 [J], 李晓阳;易磊;李秀明
2.长庆油田陇东地区页岩油超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J], 柳伟荣; 倪华峰; 王学枫; 石仲元; 谭学斌; 王清臣
3.吐哈油田雁木西大井眼盐膏层水平井钻井技术应用 [J], 班和;郭杨栋;牛晓宁
4.长庆油田陇东地区页岩油大偏移距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 [J], 田逢军;王运功;唐斌;
李治君;刘克强
5.长庆油田小井眼超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J], 王忠良;周扬;文晓峰;龙斌;丁凡;陈邵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庆油田积极应用水平井钻井等新技术

长庆油田积极应用水平井钻井等新技术
石艺
【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
【年(卷),期】2009(31)6
【摘要】长庆油田开采的靖边、榆林、苏里格、米脂一子洲等气田,均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低流量气藏结构,多井低产现象在这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了在有限的开发区域和气藏内实现对气田的高效开发,保证2015年长庆油田5000万吨油气当量宏伟目标的按期实现,近两年,长庆油田把提高单井产量作为高效开发大气田的首选目标,在大胆引入丛式井布井、
【总页数】1页(P47-47)
【关键词】长庆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应用;高效开发;大气田;油田开采;低产现象【作者】石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46;TE243
【相关文献】
1.长庆油田水平井“两趟钻”钻井技术模式推广与应用 [J], 杨光
2.浅谈长庆油田天然气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J], 刘洁;唐莉萍
3.长庆油田丛式三维水平井井组钻井整体设计研究与应用 [J], 杨光
4.长庆油田定边区块长8组目的层水平井和大斜度井钻井技术应用 [J], 党克军;何璟彬;杨英峰;王增年
5.无黏土水基钻井液在长庆油田米38区块水平井的应用 [J], 李秀灵;王本利;赵怀珍;李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气田井下作业技术和井控安全工作

化工设计通讯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钻井完井Drilling Completion第45卷第3期2019年3月油气田井下作业技术和井控安全工作(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陕西西安712000)摘要:油田的开釆工作如果想正常有序的完成,必须对油气田曲井下操作技术与安全管控的相关工作不断加强,确保油田开采工作在正式实施时不会有各类问题发生,在油气田的井下工作作业技术与井下安全管控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对油田的顺利开采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阻碍石油行业的持续进步。
关键词:油气田工程;井下操作技术;井下安全控制中图分类号:TE35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6490(2019)03-0229-01Oil and Gas Field Downhole Operation Technology and Well Control Safety WorkGao Hui-taoAbstract:If the oilfield mining work is to be completed in a normal and orderly manner,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work related to the underground opera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control of the oil and gas field to ensure that the oilfield mining work will not have various problems during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oilfield.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downhole work operation technology and underground safety control.These problems will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rect impact on the smooth exploitation of oil fields,which hinders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Key words:oil and gas field engineering;downhole operation technology;underground safety control油田其井下操作技术可划分成很多类别,一般可以分为机具装备、开采工艺、高质量方案的设计和操作技术与管理方法等事项。
井控细则(2015)剖析

附件长庆油田试油(气)作业井控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地预防井喷、井喷失控、井喷着火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不受破坏,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SY/T 6690《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和Q/SY 1553《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范》等,结合长庆油田特点,特制定本细则。
适用于长庆油田公司及在长庆油田从事试油(气)作业的承包商队伍。
第二条各单位应高度重视井控工作,贯彻集团公司“警钟长鸣、分级管理、明晰责任、强化监管、根治隐患”的井控工作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积极井控”的理念,严格细致,常抓不懈地搞好井控工作,实现试油(气)井控安全。
第三条井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长庆油田公司的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安全环保、消防保卫、物资装备和教育培训等部门,试油(气)承包商工程技术及其他对应的主管部门都必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第四条落实井控管理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各自井控安全职责。
第五条长庆油田试油(气)作业井控工作的原则是“立足一级井控、强化二级井控、做好三级井控预案”。
井控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基层、要害在岗位”。
第六条本细则规定了长庆油田试油(气)作业地质、工程、施工设计中的井控要求,井控装置配备、安装、试压、使用和管理,作业前的井控准备,试油(气)作业施工过程中的井控工作,防火、防爆、防H2S、CO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井喷应急救援处置,井控技术培训,井控管理组织及职责,井控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
第七条连续油管作业、新工艺试验井的井控技术要求执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及工程设计。
第二章地质、工程、施工设计的井控要求第八条每口井进行地质、工程、施工设计时,要根据长庆油田试油(气)井控风险分级,制定相应的井控装备配置、技术及监管措施。
长庆油田试油(气)作业井控风险分级如下一、气田一级风险井:“三高”井、异常高压井、区域探井、水平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庆安塞油田钻井井控技术浅析 【摘要】长庆安塞油田属典型的超低渗油藏,虽然原始地层压力不算高,但由于开发方案的需要,先期注水比较普遍,这给后续钻井施工带来了一定的井控风险。二零一二年采油一厂产能建设钻井施工中,安塞王尧、王南沟及侯市区块先后有十三口井发生溢流或井涌,从压井总体情况来看,井队处理溢流或井涌的手段单一,处理时间长且成本较高,而且关键环节存在致命的漏洞,有两口井由于处理措施不当,无法实现有效压井而最终填井,给甲乙方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有效解决井队存在的井控难题,本文根据井队,特别是市场化队伍目前的现状,进一步对现有的井控技术及操作习惯进行完善,使井控技术变得更加简捷、实用、有效及更具操作性,提高压井效率,降低压井成本及施工井控风险。 【关键词】井控基础 技术 简捷 实用 难点控制 1 溢流及压井情况分析 1.1 溢流及压井情况 2012年长庆采油一厂产能建设项目组先期注水区块共有13口井发生溢流或井涌,溢流或井涌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区块,而且压井效率不高,平均压井时间均在4天以上,其中一口井压井时间长达10天已上。 1.2 主要原因分析 1.2.1 泥浆性能存在问题 井队在加重泥浆时未提高钻井液粘度,相应的钻井液切力也较低,加重泥浆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固相沉降问题。即加重泥浆在循环过程中由于泥浆悬浮能力达不到要求,加重材料逐渐沉降于泥浆罐、井底及循环系统,钻井液密度越来越低,使原有建立的井底平衡再次打破,地层流体再次进入井底,需重新压井,这种拉锯战严重影响了压井效率,是造成压井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1.2.2 压井未采取节流循环 不论是市场化还是中石油队伍,在压井过程中均不采用节流循环,而是敞开井口边循环边加重,这种压井方法可近似看成司钻压井法,对于一般的溢流井这种方法虽然成本高、耗费时间长,但总能成功压井,一旦出现井涌,这种方法明显不适应了,如王396-19、高51-5出现井涌,井队仍采用这种方法压井,失败是肯定的,最后不得不填井侧钻。 1.2.3 人员素质影响压井效率 井队之所以采用敞开井口边循环边加重的笨办法,主要是井队技术人员不会压井工作的基本计算,如由于不会压井液密度计算,只能采用边循环边加重笨办法,只要井口不出现溢流,那就说明压井成功了。另外,井队技术人员对压井原理,即 “u”管原理不了解,压井时无法确认套压大小,所以才放弃节流循环。 2 井控应对措施及技术方案 2.1 首先应做好井控基础工作 2.1.1 表层钻井深度及施工要求。 表层钻井深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即进入石板层30米以上,对于河滩施工的钻井队伍,表层深度必须满足最少100米以上,一律用纯水泥固井,且加入早强剂,侯凝时间满足24小时以上才允许二开,杜绝提前二开而影响表层固井强度,最终影响井控工作。 2.1.2 确保加重材料的储备工作落实到位 加重材料储备数量必须满足压井要求,老区块即高压区块储备40吨(以井深1600米、222mm井眼、加重液密度1.41g/cm3、循环两周以上的液量为例,仅需重金石粉24吨,该区块加重材料储备要求完全能满足要求)、边缘区块储备20吨以上的加重材料。加重材料的保存必须下垫、上盖防渗布,防止加重材料淋雨或受潮结块而无法使用。 2.1.3 全面落实井控设备的试压工作 二开验收时封井器及放喷、压井管汇的试压必须100﹪落实到位,虽然试压规定压力为表套的70﹪,即244.5mm套管封井器试压压力为14mpa,但由于钻具自重原因有可能使方钻杆上移,若方钻杆固定不牢靠也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从实际需求出发,封井器试压压力可按表层深度划分:100米左右的表层试压压力不超过8mpa;100米-200米的表层试压压力不超过10mpa;200米-300米的表层试压压力不超过12mpa;300米以上的表层试压压力不超过14mpa。既可以满足二次井控的需要,也可以保证试压工作安全进行。 2.2 打开油层时应对措施 由于钻井队伍本身素质问题,在实际生产中未严格落实井控“座岗”制度。去年开区块发生的的溢流或井涌险情,都是座岗工在无意中发现的,大多数是在打完油层循环或电测时发现的,个别民营队伍是在发现泥浆池液量增加进而发现井涌或溢流的,由于井队未及时发现井涌或溢流险情,致使井控工作复杂化。因此,井涌或溢流的及时发现极为重要,必须按照以下要求采取措施: 一是不能毫无防备的全部打开目的层,而是打开目的层2米左右循环两周,检查泥浆密度及泥浆液量,若密度及液量没有明显变化,则说明未发生溢流或井涌,可继续打开油层,在油层打开过程中密切关注泥浆液量及密度检测,若液量逐渐减少,则一切正常,否则应停泵观察,对于溢流应做到及时发现。 二是发现溢流或井涌时应关井分析,而不是盲目循环,致使大量地层流体进入井眼,使压井工作得难度增加。 2.3 钻井液性能的调整 若打开油层时出现溢流,在配加重泥浆之前应调整钻井液性能,特别是提高钻井液粘度,以增大钻井液的切力,从而达到提高钻井液的悬浮能力,避免固相沉降的问题出现。为避免浪费成本,保持钻井液的流动性,钻井液粘度依据现场需求而定,如加重液密度在1.10g/cm3以内,粘度应在40s以上;加重液密度在1.10-1.20g/cm3,粘度应在50s以上;加重液密度在1.30g/cm3以上,粘度应在60s以上。另外,以上为现场经验数据,可参照使用,但必须注意钻井液性能调整顺序,即先提高切力再配加重泥浆,否则必然浪费时间及成本,影响压井效率。 2.4 压井步骤及相关基本计算 常规压井方法较常用的为工程师压井法及司钻压井法,本文以钻井队伍常采用的司钻压井法为依据,采用简单、实用的步骤完善安塞区块的压井方式,从而提高压井效率,涉及到的公式不再赘述推导过程,只讲如何使用。 2.4.1 基础数据记录 关井之后必须先观察,若套压、立压没有变化,则可能存在圈闭压力(关井在先、停泵在后造成),应适当打开节流阀泄压,然后关闭节流阀在观察,当立压、套压上升到某一固定值时再进行数据记录,主要记录好关井套压、立压,并计算出实际地层压力,并与设计地层压力相比较,压井液密度计算应根据实际地层压力计算。 2.4.2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 (1)根据地层压力计算压井液密度:ρk=102(pp+pe)/h; 式中:ρk—压井钻井液密度,g/cm3; pe—安全附加压力值,mpa; h—产层垂直深度,m。 (2)根据关井立管压力计算压井液密度:ρk=ρm+102 pd/h+ρe。 式中:ρm—钻柱内(未受浸污的)钻井液密度,g/cm3; ρe—安全附加当量密度值,0.05~0.10g/cm3。 说明:两种计算方法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其结果是相同的。而pe与ρe设计中有提示,也可以根据油井规定的安全附加当量密度值选择,即根据实际情况在0.05-0.10 g/ cm3范围内选定数值,而pe也可有ρe推算而得。 2.4.3 压井液量的确定 算出压井液密度后,还得算出压井液量,液量的多少是根据剩余进尺及循环要求而定,但最少必须满足两个循环周以上的液量,否则后续最基本的循环洗井也无法完成。 2.4.4 压井循环措施 (1)压井泵排量的选择 为便于控制压井过程,压井过程必须采用小排量,可拆除泥浆泵1-2个凡尔,也可通过降低柴油机转速降低泥浆泵排量,总之,压井排量控制在正常钻井排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宜。 (2)立管压力的确定①初始压井时的立管压力:pti= pd+pci式中: pti—初始压井时的立管压力,mpa; pci—地泵速压耗,mpa。 由于pci有两种求法,一种为实测法较为麻烦;另外一种利用关井立压及初始循环立压求得,由于pd是已知的,只要求出pti则可得到pci。pti的求法: 缓慢开泵,同时打开封井器平板法及节流阀,使泵排量达到压井排量时,调整节流阀,使套管压力等于关井套压,此时的立管压力就是近似pti, 由此可得:pci=pti-pd ②终了循环立管压力:ptf= pciρk/ρm式中:ptf-终了循环立管压力,mpa。 (3)压井循环时的套压 当压井排量达到预定要求时,调整节流阀,使套压达到关井时的套管压力,确保地层流体无法进入地层,在套压升高时,不能随意调整节流阀而降低套压,除非地层压力超过对于的地层压力。 此外,随着压井循环的进行,套压越来越高,而立管压力的变化是压井循环前半周pti不变,当加重泥浆到达钻头水眼后,套压达到最大,若不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不允许降低套压;当加重泥浆通过钻头水眼后,套压、立压不断减小,当循环立管压力达到ptf时,可停泵观察,当套压pa为零时,则压井成功,可打开封井器,正常施工。 3 实施情况及结论 本文以压井较为成功的高47-12井为例,分析其压井成功原因。 高47-12井8月20日钻穿目的层完钻循环时发现溢流,溢流量每小时4方,井队未关井观察,而是边循环边加重,在密度由原来的1.04g/cm3提至1.06g/cm3时,粘度由原来的34s提至37s,无论加入多少重晶石粉,出口钻井液密度不再增加,而且出现间歇性井涌,关井后套压、立压均在0.5mpa。接到井队求助后,监督部分析溢流层应为长6(垂深1450米),而不是井队确认的长10,在密度附加量取0.05 g/cm3时,加重钻井液密度应为1.14 g/cm3,考虑到井队不习惯采用节流循环,监督部给予井队的压井方案为:钻井液粘度调至50s,密度在1.16 g/cm3。而井队将钻井液粘度提至52s,密度一下加至1.20 g/ cm3,循环均匀后密度为1.15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