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籍《建党伟业》 辉煌90年背后的密码

合集下载

《建党伟业》观后感论文

《建党伟业》观后感论文

《建党伟业》观后感论⽂《建党伟业》观后感论⽂《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出来就收到国⼈的热捧,激起⼈们的爱国情怀.下⾯是⼩编整理的《建党伟业》的相关观后感,欢迎⼤家阅读和参考!《建党伟业》观后感论⽂(篇⼀) 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单位组织观看了《建党伟业》,⽣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峥嵘岁⽉和光辉业绩,热情讴歌⽼⼀辈⾰命家的丰功伟绩。

这个⽚⼦是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主要以⽑泽东、李⼤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的精彩故事。

我觉得影视剧作品是通过镜头来展⽰银幕形象的艺术,是更能为⼴⼤⼈民群众男⼥⽼少所能接受的艺术形式,⽐书籍、⼴播等传媒形式更加⽣动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影视剧作品的优势,加上本次强⼤的演员阵容,更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这样的⼤制作是其他⽚⼦难以匹敌的,它是通过镜头解读历史,所以它⼜像⼀部纪录⽚,通过演员形象追记历史,客观,简约,⼤⽓磅礴,影⽚两个⼩时的戏份也是有张有弛,⼀些历史⼈物都处理的过眼云烟,但不乏个性鲜明、闪亮登场者,这样的⼤制作样样具备,是其他⽚⼦难以匹敌的,《建党伟业》以其恢宏的⽓势席卷⼈⼼,产⽣⼼灵震撼,制作完美,⼤的⽅⾯做的⼏乎⽆可挑剔,红⾊爱国主义电影和商业化的运作再⼀次完美的结合,让我们再⼀次看到民族⽂化的振兴。

跟我们⼀起看电影的还有好多中学⽣,散场时听他们议论都说以后考历史时再也不害怕考到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这段历史了,电影表现得这段历史太连贯了。

如今我们坐在这么好的电影院⾥看电影。

舒适的座位,凉爽的空调,这⼀切的⼀切都是先辈们⽤鲜⾎换来的成果,忆往昔峥嵘岁⽉,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任,把⾃⼰的⼀切都献给国家,要把实现⾃⾝的⼈⽣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起,沿着正确的⽅向不断前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胸怀祖国,扎实⼯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

《建党伟业》观后感论⽂(篇⼆) 《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亥⾰命讲起⼀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页,⼏乎参与其中的每个⼈,如⽑泽东、孙中⼭、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和事,在短短⼆个⼩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常清楚,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分精彩,是⼀部值得⼀看的好电影。

《建党伟业》之印象

《建党伟业》之印象

《建党伟业》之印象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这一使命为我们打下了一片美好的江山。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如今我们跨过21世纪的门槛,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

《建党伟业》就是这样一部在建党90周年之际横空出世的主旋律,电影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

在风雨如磐、彻夜难眠、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年代,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国人在腐败横行、灾害频仍、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冲破无能、独裁、卖国的政府势力和旧势力的重重阻挠,秘密组党的故事。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伟大的中国先行者们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

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

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

影片《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同样也是一部绝对官方政治色彩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文献纪录片。

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客观、真实就好。

在现代高科技电影制作技术的保障下,《建党伟业》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事件重现,包括对历史画面的完美演绎、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刻画、对音效和对白的精心剪辑撰写等等,这一切无不让观众感受到耳目一新、绕梁不绝乃至久久回味、如临其境!从电影院出来,边和同事闲聊,边细细回味着电影中那些个红得发紫的明星之表现。

于我而言,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毛泽东的饰演者刘烨(印象中他是第一次演毛主席),还有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刘德华扮演的蔡锷。

《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五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五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五篇《建党伟业》全景式地讲述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准确地呈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五篇(一)《建党伟业》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年间,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

通过观看电影,对历史再次回顾,使党员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

光阴似箭,从1921年7月1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

影片《建党伟业》主要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10年间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时段,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热血故事。

通过观看《建党伟业》,让我们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视的旧中国。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通过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

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

历史郑重的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一名党员,务必要进一步增强党性,坚定信念。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通过描述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历程,叙述了自辛亥革命开始,为了解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以自己的方式为救国强国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回顾了先烈们为了救祖国于苦难之中,为驱逐列强,抛头颅、洒热血的深情往事。

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开始于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利益的不到保障。

而通过这样一场革命我们希望获得民族的独立与尊严。

因此电影《建党伟业》开篇所表现的是一个战乱纷繁的时代。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间中国出现了两次帝制回潮,换了三任大总统,爆发了四场内战,造就了一大批大大小小拥兵自重割据地方的军阀。

在此期间,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与掠夺依旧,劳苦大众的贫穷蒙昧依旧,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陈旧腐朽依旧,而长期的军阀混战更是使得人民的苦痛和民族的危机极度加剧,战祸频仍,民不聊生。

许多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在这一时期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既有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张勋、曹琨、吴佩孚等乱世枭雄,也不乏孙中山、宋教仁、黄兴、蔡锷、廖仲恺、于右任这样的仁人志士,以及梁启超、康有为、蒋百里、陈其美、蒋介石、陶成章等风云人物。

这些人物交织、碰撞,组成了《建党伟业》的第一个乐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是曲折的,艰难的,而它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说到底是离不开民族精神,离不开人民可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的。

长期处于封建束缚中的国民意识一旦被唤醒,力量便是无穷的。

正是这样的愿望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

建 党 伟 业

建 党 伟 业

建党伟业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每当我唱起这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伟大的党。

不久前,我看了一部专为庆建党90周年拍的电影,名叫《建党伟业》。

剧情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讲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

看到有些地方,我痛恨不已,那残忍的北洋政府,那样折磨那些年轻的学生。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间那么多曲折感人的故事。

看看他们的艰难,再看看我们的幸福,我们的现在不都是他们努力创造的吗?现在,我们如此强大的共产党,想不到以前竟是那样困苦。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美好的未来,给现在的我们这样的幸福。

1920年3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

1921年3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

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集合,“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
就这样,他们在一条小小的船上成立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大党——中国共产党。

这之间的曲折,真是数不胜数,千辛万苦为了我们的未来的美好,我们怎能不感谢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建党伟业,这确实是伟业。

”我看完后不禁感叹。

从布尔什维克革命起,这多么令人惊叹啊!
《建党伟业》
姜堰市实验小学【东】
五【6】班肖皓雯
辅导老师王爱红。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由电影《建党伟业》所想到的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就在全国上下集体庆祝这一伟大的事件的时候,文化圈的艺术家们也在六月十五日集体为我们献上了一份大礼----《建党伟业》,而我也在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影片。

170余位明星,为期一年的拍摄,中法俄三国实地取景。

《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在影片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共产党在成立初期经历的风风雨雨,联想到现在党领导下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局面,我更加认识到了党的伟大。

当然,《建党伟业》只是讲述了党成立前期的故事,而在以后八十年的历程确实更加的精彩,更加的波澜壮阔!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同年9、10月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在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受挫后,部队退到文家市会合并召开前委会议,决定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并在进军途中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从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43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转移阵地,进行长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留下了血迹斑斑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细菌实验,潘家峪惨案。

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在1945年日本天皇投降,这是中国人民首次赢得反帝国主义的成功。

1947年内战再次爆发,国共两党之间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国民党退居台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洗血百年耻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

观看《建党伟业》有感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正在各地公映,票房一路飙升,而对于我,也有幸通过它对我们党进一步的了解,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程。

可想而知,当代人对党认识及发展历程的渴望认知。

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挽救国家而赴汤蹈火、为追求真理而不怕牺牲的精彩故事,他们的英勇无畏,敢于探求真理,对党忠诚的坚毅正是共产党人一步步建党的精神支柱!影片讲述了清末期间清朝政府无能,官官勾结严重,帝国主义压境,百姓穷困潦倒,各个军阀都想称王称帝,一大批爱国志士纷纷起来拯救我们的国家,为解救贫苦百姓为己任,兼济天下,在寻求真理的路上流血牺牲,举国响应,最终成立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艰辛路程!《建党伟业》再现了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崇高信仰前赴后继、慷慨就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奋斗终生、永不退缩!19世纪80后90后的热血青年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为国家做的贡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中国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道路。

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气节与品质时刻教育激励着我们当代大学生。

最让我感到激动莫名的电影片段就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国家领土的完整,他们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影片最后,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虽然人数很少,但是这是我们党经历了风雨险阻,最终建立了我们如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看到此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可以想象革命先辈们当时心情的无比激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终于自己找到了适合我们国家的真理,国家的党!通过观看《建党伟业》,使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党的成立辛酸历程历历在目,我们应该把自身实际和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结合起来,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转化成我们这一代的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充分发扬革命先烈们的优良传统,保持党的先进性,珍惜党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做到且行且珍惜,提高自己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责任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社会主义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建党伟业》历史厚重让观众忘了“数星星”

《建党伟业》历史厚重让观众忘了“数星星”

《建党伟业》历史厚重让观众忘了“数星星”《建党伟业》历史厚重让观众忘了“数星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电影频道出品的电影《建党伟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部电影以红军长征中的一段历史为背景,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为主角,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建国的波澜壮阔的历程。

该片不仅震撼人心地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而且通过历史真实的故事和充满情感的表演,深入人心地让观众忘了“数星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和无私奉献。

电影《建党伟业》将观众带入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危机,统治者的腐败和外来侵略的加剧使得民众生活潦倒。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迎着暴风雨前行,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勇奋斗。

电影以红军长征为主线,通过讲述中共一大、井冈山、遵义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共领导人在困境中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斗争和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品质。

电影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形象跃然银幕,他们的扮演者不仅在外貌上颇具神似,更是在情感表达上将伟人的人格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毛泽东给人以智慧、坚定和胆识的印象,周恩来给人以温和、深思熟虑和平易近人的感觉,朱德则给人以威严、坚毅和忠诚的形象。

这些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将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中共领导人的英明与伟大。

除了伟人形象的塑造,《建党伟业》还着重描绘了一些普通党员和红军战士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家常生活和个人命运,为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奋斗与牺牲。

这些平凡的人物通过电影中的镜头成了英雄,他们虽然没有宏大的决策权,却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力量。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也让观众触摸到了人民群众中的革命热情和奉献精神。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不仅通过语言、形象和故事情节再现了那个年代,更通过运用高超的技术手段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书籍《建党伟业》 辉煌90年背后的密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
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
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
争史。恰恰是这种抗争精神,持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
子孙前赴后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
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
成立,彻底实现了数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很多人一直在认
真思索这样一些问题:在纷繁复杂、动荡多变、思潮澎湃的
近代社会中,是什么力量让我们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什
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了?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很多领域的
专家、学者甚至是社会工作者都一直在调查研究并试图找到
答案,形成了诸多著作和研究成果。
《建党伟业》一书有三个特点:一是本书不同于一般的
史学著作。张珊珍教授摒弃“假大空”传统说教模式,也没
有拘泥于高、大、全式的写史方法,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史
实融入书中。尤其是客观地展现了自1911年到1921年这十
年中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特殊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变化,以及
在这个特殊时代下各种历史人物对社会构建的设想。特别是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中国社会何去何从?为什么
说辛亥革命是“灵光乍现”的革命?谁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
走向繁荣富强?《建党伟业》这部书会将这些答案一一呈现。
二是本书截取了一个时空断面来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
是历史的必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取得了一定意义
上的成功了,但是并没有完成国家独立的任务。反倒是革命
之后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主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时
间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何去何从。吸引了众多中国先进知识
分子,并最终成为他们拯救中华民族、改造中国社会强大的
思想武器。《建党伟业》重点讲述了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
个人生平,尤其是他们走出一大会场之后不同的人生轨迹,
进而揭示了建党之路的艰难与曲折,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的特殊和复杂。年轻有为的王尽美为革命事业英年早逝,才
华横溢的书生李达历经坎坷两次入党,而见风使舵的周佛
海,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些
代表们的不同人生际遇,让读者在扼腕叹息之余,仿佛置身
于当年大浪淘沙的社会大变革中;同时,从这些早年马克思
主义者各自人生际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所
面临的种种复杂的社会现实及其所走过的艰辛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