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身材料研究进展_张文毓

合集下载

3μm波段Er^(3+)∶ZBLAN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展望

3μm波段Er^(3+)∶ZBLAN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展望

3μm波段Er^(3+)∶ZBLAN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展望刘永岩;田颖;杨雪莹;蔡恩林;李兵朋;张军杰;徐时清
【期刊名称】《发光学报》
【年(卷),期】2024(45)1
【摘要】3µm激光处于分子指纹区,在医疗外科、气体检测、军事应用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Er^(3+)∶ZBLAN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可集成的优点,是
3µm激光的主要输出方式。

本文从铒离子跃迁产生3µm激光出发,围绕
Er^(3+)∶ZBLAN光纤激光器,介绍了3µm激光产生的结构原理及能级系统,总结了实现该波段高功率连续输出和脉冲输出的技术方案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材料可饱和吸收体的调Q和锁模激光器实验研究,并对目前实现3µm波段高功率输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Er^(3+)∶ZBLAN激光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14页(P125-138)
【作者】刘永岩;田颖;杨雪莹;蔡恩林;李兵朋;张军杰;徐时清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48.4
【相关文献】
1.3μm波长Er:ZBLAN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
2.包层泵浦的L波段
Er^(3+)/Yb^(3+)共掺光纤激光器3.工作在L波段的多波长Er^(3+)/Yb^(3+)共掺光纤激光器4.基于能量传递的Pr^(3+):Ce^(3+):ZBLAN光纤中上转换激光器的研究5.掺Er^(3+)和Er^(3+)/Yb^(3+)共掺光纤激光器中抑制自脉动的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空炭球的制备及其在吸波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空炭球的制备及其在吸波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碳材料 具 有 较 低 的 密 度 和 优 异 的 综 合 性 能, 因此无论是在国防军工领域还是在实际的生产生 活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样,在电磁波吸 收材料领域,碳材料作为吸波剂材料也被广泛地 研究。碳材料作为一种优异的介电损耗型的材料, 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善其电磁匹配特性并增强其电 磁损耗能力,将有望获得具有轻质、强吸收、宽 频特性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关键词:中空炭球;多孔结构;碳材料;吸波材料 中图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15(2020)02-0011-11
PreparationofHollow CarbonSpheresandtheResearchProgressinWave-absorbingMaterials
XUANLixin1,2,JIAZhen1,SUTao1,CHENLichun1 (1AVICResearchInstituteforSpecialStructuresofAeronauticalComposites,Jinan250023,China;
2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Nanjing220016,China)
2020年 第 2期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11
专题综述 SpecialTopic
0 引言
随着先进军事探测技术的发展,作为降低飞 机、导弹、舰船及坦克等大型武器装备信号特征 的雷达隐身技术,对于提高武器战场生存与突防 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吸波材料可以将 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衰减雷达波,是降低目 标雷达 特 征 信 号 的 重 要 手 段。 与 外 形 设 计 相 比, 应用雷达吸波材料可以在不改变飞行器气动设计 的前提下实现目标雷达隐身,越来越多的受到国 内外学者的关注[1-2]。

基于改进DeepLabV3+的引导式道路提取方法及在震源点位优化中的应用

基于改进DeepLabV3+的引导式道路提取方法及在震源点位优化中的应用

2024年3月第39卷第2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Mar.2024Vol.39No.2收稿日期:2023 06 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频变信息的流体识别及流体可动性预测”(41774142);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工业互联网安全与智能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YFG0112);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超分辨感知方法的密集神经图像分割”(2022NSFSC0964)第一作者:曹凯奇(1998 ),男,硕士,研究方向:遥感图像标注。

E mail:819088338@qq.com通讯作者:文武(1979 ),男,博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的应用、高性能计算。

E mail:wenwu@cuit.edu.cn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4.02.016中图分类号:TE19文章编号:1673 064X(2024)02 0128 15文献标识码:A基于改进DeepLabV3+的引导式道路提取方法及在震源点位优化中的应用曹凯奇1,张凌浩2,徐虹1,吴蔚3,文武1,周航1(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610225;2.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94;3.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采集技术中心,河北涿州072750)摘要:为解决自动识别方法在道路提取时存在漏提、错提现象,提出一种引导式道路提取方法提高修正效率。

在DeepLabV3+原有输入通道(3通道)的基础上添加额外输入通道(第4通道),将道路的4个极点转化为二维高斯热图后作为额外通道输入网络,网络以极点作为引导信号,使网络适用于引导式道路提取任务;设计并行多分支模块,提取上下文信息,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融合类均衡二值交叉熵和骰子系数组成新的复合损失函数进行训练缓解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

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围考试考生信息公示汇总表

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围考试考生信息公示汇总表

\
technology . 87:(1)83-94 (一作,JCR一区)2018.6
1.Nonhalogen Solvent-Processed Asymmetric Wide-

Bandgap Polymers for 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Over 10% Efficiency,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049799924
全日制 非定向
天津科 技大学
高分子材 料与工程
武汉理 工大学
材料工程
戴红莲
武汉理工大学、 朱楚洪,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
学院
1.High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and dielectric behavior
of (Bi0.5Na0.5)0.94Ba0.06Ti1-x(Al0.5Nb0.5)xO3 lead-
全日制 非定向
山东科 技大学
材料化学
山东科 技大学
材料加工 工程
韩颖超
王忠卫、曾荣昌 (山东科技大学)
nthanum magnesium hexaluminate thermal cycling lifetime
and CMAS corrosion behaviour,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8年7月(一作,JCR一区)
2.Depo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C-Co hard-metal
coatings by high velocity oxy-fuel process combined with dry-
是(符合在国际重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序号博士生导师(Ph.D.Supervisor)Email1严灏景Prof. Haojing Yan√纺织材料Textile materials hjyan@ 2周永元Prof. Yongyuan Zhou√纺织加工化学,纺织宏观经济Textile processing chemicals, textile macro‐economic yyzhou@ 3黄秀宝Prof. Xiubao Huang√纤维制品加工,数字化纺织技术Fiber products processing, digital textile technology xbhuang@ 4李汝勤Prof. Ruqin Li√纺织材料测试技术Textile materials testing technology xlir@5冯勋伟Prof. Xunwei Feng√针织新工艺新技术、针织物舒适性能研究发New process technologies of knitting,the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of comfort properties of knitted fabricsfengxw@6王善元Prof. Shanyuan Wang√纺织材料性能、长丝变形加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Performance of textile materials, filament deformationprocessing,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shyu@7朱苏康Prof. Sukang Zhu√纺织工艺、产业用纺织品Textile technology, industrial textiles zusukang@8丁辛Prof. Xin Ding√高性能纤维的三维成型、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产业用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high‐performance fibers,preparing textile composites,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of industrial textilesxding@9邱夷平Prof. Yiping Qiu√三维织物增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制作和物理机械性能;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纺织品和高性能纤维;功能纺织材料和功能纺织基复合材料The preparation an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of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reinforcements andcomposite materials,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processing of textile and high‐performance fibers;functional textile materials and functional textiles‐basedcompositesypqiu@10龙海如Prof. Hairu Long√产业用针织材料的制备与性能;针织面料与服装的舒适性和服用性能;数字化纺织技术Th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KnittingMaterials; the comfort and wearability of knitted fabricsand clothing; digital textile technologyhrlong@11于伟东Prof. Weidong Yu√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及纺织成形技术;功能与智能纺织材料;现代纺织材料表征技术与虚拟化智能化网络化纺织加工系统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extile materials and textileforming techniques; functional and intelligent textilematerials; modern textile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network‐based virtualizedtextile processing systemwdyu@姓名(Name of Prof.s)东华大学教授名录(部分) Name List of Relevant Professors研究方向(Research Field)纺织学院 College of Textile12王府梅Prof. Fumei Wang√纺织面料的服用性能及其设计、功能性纺织品、纺织CAD技术The wearability of textile materials and design, functionaltextiles, textile CAD Technologewfumei@13陈跃华Prof. Yuehua Chen√纺织测试,智能纺织仪器,纺织复合材料Textile testing, intelligent textile equipment, textilecomposite materialsyhchen@14程隆棣Prof. Longdi Cheng√纤维制品设计及其加工关键技术;纺织加工关键元器件研究;纺织加工过程力学研究;纺织数字检测与控制技术Fiber products design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processing;the research of key components in textile processing; themechanics research in textile processing; textile digitaldetec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ldch@15晏雄Prof. Xiong Yan√纺织复合材料Textile composites yaxi@16郭建生Prof. Jiansheng Guo√纺织工程:浆纱新技术、浆纱工艺在线检测及浆纱性能检测技术;数字化纺织Textile engineering: new sizing technologies, onlinedetection of sizing process and sizing performance testingtechniques; digital textilejsguo@17胡红Prof. Hong Hu√针织工艺与理论;三维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制作和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和应用The technics and theory of knitting;The production andperformance of three‐dimentional textile structure of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R & D and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textiles.huhong@18张佩华Prof. Peihua Zhang√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开发及其生物力学性能研究、针织面料产品开发与服用性能研究Th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textiles and the researchof its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exploitation of knittedfabric products and its research in wearability.phzh@19郁崇文Prof. Chongwen Yu√纤维集合体成型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Concern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he forming of fiberassembly;New spinning technology and its relatedtheoretical research;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fibers etc.20陈南梁Prof. Nanliang Chen√产业用纺织品、针织工艺及理论、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医用纺织品开发Industrial textiles, knitting technology and theory;Theexploitation and study of 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s andbio‐medical textiles.nlch@21柯勤飞Prof. Qinfei Ke√功能性纺织品研究与开发,非织造材料与工艺技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textiles ,non‐woven materials and process technology.kqf@22王璐Prof. Lu Wang√动物蛋白质纤维制品的产品设计、生态加工技术与性能研究、生物医用纺织品的结构、生物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The design of animal protein fiber products,eco‐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study, thestructure of bio‐medical textiles,the bio‐mechanicalproperties and failure mechanismwanglu@23顾伯洪Prof. Bohong Gu√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和冲击动力学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dynamics.gubh@24王新厚Prof. Xinhou Wang√纺织流体力学及其数值模拟、产业用纺织材料制备与性能评价;纺织/染色工艺在线检测Textile fluid dynamics and its numerical simulation,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textilematerials.Line detection of textile / dyeing process.xhwang@25汪军Prof. Jun Wang√新型纺纱技术;纺织品测试技术与性能评价;纤维制品加工过程数值模拟、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New spinning technology;Textile testing and performanceevalu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intelligent detectionand quality control of fiber products processing.junwang@26李炜Prof. Wei Li√新型纺织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开发、纺织复合材料产品开发及其性能研究、针织物产品开发与性能研究Proces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new textilecomposite material,products development andperformance study of 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knittedfabric products'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study.liwei@27俞镇慌Prof. Zhenhuang Yu农业用、建筑用、汽车用等产业用纺织材料The study of industrial textile materials in agriculture、construction and automobile.nwyuzh@28张元明Prof. Yuanming Zhang纺织技术与工程及产品开发、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及应用Textil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andapplication of natural fiber resources.zym@29顾肇文Prof. Zhaowen Gu 针织工艺设计、针织面料与服装结构设计、针织成型编织关键技术、生态纺织品与功能纺织品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Knitting process design, design of knitted fabrics andclothing structure,key technology of knittingshaping,performance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of eco‐textiles and functional textiles.gzw@30靳向煜Prof. Xiangyu Jin 新型非织造工艺技术及产品、土工合成材料的设计及应用;非织造材料制造及产业化项目设计New non‐woven technology and products,design andapplication of geosynthetic;Manufacturing of non‐woventextile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projectdesign.jinxy@31王其Prof. Qi Wang舒适和保健功能纺织品模型、机理研究、功能评价、纺织染整加工、产品开发和标准制订The model、mechanism studies、function evaluation、dyeing and finish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ndstandard‐setting of comfort and health‐care textiles.wq@32李毓陵Prof. Yuling Li纺织复合材料,纺织品设计,织造工艺与设备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s, textile design , the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of weaving.lylu@33张渭源Prof. Weiyuan Zhang√功能服装及服装舒适性研究Functional Garments and Study on Garment Comfort wyzh@34张文斌Prof. Wenbin Zhang√人类工效学、服装工程技术数字化研究Human Work Efficiency, Study on Digitized FashionTechnologyyxx@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Fashion & Art Design Institute35包铭新Prof. Mingxin Bao√服装史论研究 ,中国染织服饰史,服饰美学,服饰社会心理学Study on Fashion History, Fashion History of ChineseWeaving and Dyeing, Fashion Esthetics, The SocialPsychology of Clothing36杨以雄Prof. Yixiong Yang√纺织服装产业经济研究、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国际贸易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of Textile and Clothes,Appare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ashionMarke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pparelyyx@37赵丰Prof. Feng Zhao√染织艺术史论Art History of Weaving and Dyeing38刘晓刚Prof. Xiaogang Liu√服装设计理论与应用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FashionDesignliuxg@39李俊Prof. Jun Li√功能防护服装与服装环境工效学;服装舒适性与产品开发;服装商品消费科学Functional and Protective Garments, Fashion Ergonomics,Garment Comfort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ConsumerScience of Apparel Commoditylijun@40王建萍Prof. Jianping Wang√服装工程技术数字化、服装人体工学Study on Digitized Fashion Technology wangjp@ 41吴静芳Prof. Jingfang Wu工业设计、服饰品设计Industrial Design, Fashion Accessories Design summer@42戴恒扬Prof. Hengyang Dai油画及美术批评Oil Painting and Art Criticismhipak@43李兴刚Prof. Xinggang Li服装人体科学研究Study on Fashion Body Science redcry@44张祖芳Prof. Zufang Zhang服装平面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数字化服装技术Apparel Structure Plane Design, Draping, Study onDigitized Fashion Technologyzufangzhang@45鲍诗度Prof. Shidu Bao环境艺术理论与应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Environmental Art, Study on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Western Culturebd002@46徐亚非Prof. Yafei Xu电脑平面设计,二维、三维动画设计、影视编辑与合成Computer Plane Design,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Design, Film Compositing andEditingxuyafei@47吴翔Prof. Xiang Wu艺术设计学科工业设计方向Industrial Design in Field of Art design wxqy@48陈建辉Prof. Jianhui Chen 视觉造型语言分析、服装设计艺术、服装流行预测、家纺设计、服饰文化理论研究、现代艺术研究Visual modelling speech analysis,garment designart,Clothing fashion forecasting,Family spins design,Study on fashion Accessories culture, Study on modernartchenchen@49冯信群Prof. Xinqun Feng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公共空间艺术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Publicspacialismfengxinqun001@50王革辉Prof. Gehui Wang服装材料性能、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服装Garment material function,Garment comfort ,Functionalgarmentsgehuiwang@52王庆瑞Prof. Qingrui Wang√纤维素、功能高分子Cellulose, functional polymer wangqr@ 53顾利霞Prof. Lixia Gu√化学纤维和多相高分子材料Chemical fiber and multi‐phase polymer materials gulx@54梁伯润Prof. Borun Liang√聚合物反应性共混、聚合物纳米复合物、智能高分子凝胶Reactive blending of polymer, polymer nano‐composites,smart polymer gelsbliang@55黄象安Prof. Xiang'an Huang√纤维材料改性与结构性能研究Study on Mod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iberMaterialshxa@56张瑜Prof. Yu Zhang√高分子材料改性,纤维成形Modif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fiber processing yzh@57胡学超Prof. Xuechao Hu√纤维和薄膜的加工新技术及成型机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New procesing technology and mechanism of fiber andfilm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biopolymermaterials, polymer materialsxchu@58陈彦模Prof. Yanmo Chen√高聚物改性,纤维成形Polymer modified, fiber forming ymc@ 59刘兆峰Prof. Zhaofeng Liu√高性能纤维,化学纤维成形工艺及理论High‐performance fiber, fiber processing and theory lzf@60潘鼎Prof. Ding Pan√高性能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化学纤维及成型理论、化学纤维成形理论(湿法纺丝及干湿法纺丝)、高性能纤维(PAN基及RAYON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理论及应用High‐performance fibers and reinforced compositematerials, fiber and forming theories,(wet spinning anddry spinning),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fibers (PAN‐based and RAYON‐based carbonfiber) and its composite materialsDipa@61沈新元Prof. Xinyuan Shen√生物医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纤维改性、膜技术与应用Bio‐medical materials,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fibermodification, film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shenxy@62赵炯心Prof.Jiongxin Zhao√差别化腈纶、功能化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热分析Differentiation acrylic,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polymer materials, thermal analysis63王依民Prof. Yimin Wang√功能高分子纤维、高性能高分子纤维、产业用高分子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徵Functional polymer fiber, high‐performance polymerfibers, industrial polymer fibers, fiber‐reinforcedcomposite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ymw@64陈大俊Prof. Dajun Chen√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及结构与性能Functional Polymer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cdj@65蒋伟忠Prof. Weizhong Jiang√功能性无机涂层、玻璃、陶瓷Functional inorganic coatings, glass, ceramics jwzh@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66余木火Prof. Muhuo Yu√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的开发the basic research and the products applic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yumuhuo@67江建明Prof. Jianming Jiang√化学纤维及高分子材料成型理论及工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he forming theory and engineering of fiber and polymermaterials,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material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 polymermaterialsjmjiang@68胡祖明Prof. Zuming Hu√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及理论、复合材料Forming process and the theory of polymer materials,composite materialshzm@69邵惠丽Prof. Huili Shao√绿色高分子材料、纤维和薄膜的加工新技术及成型机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the processing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formingmechanism of green polymer materials, fiber and film;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 materialsHLshao@70李光Prof. Guang Li√化学纤维及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性能纤维材料等 fibers and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polymer physicsand chemistry, high‐performance fiber materials, etc.lig@71徐洪耀Prof. Hongyao Xu√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新型纳米功能材料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The desig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ew functionalpolymer materials, the study on the new nano‐materials,preparation of controllable and its applicationhongyaoxu@72王华平Prof. Huaping Wang√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处理及功能改性、表面修饰、纳米材料及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纤维材料及新型清洁纺丝加工体系、纺丝成形理论及加工技术等研究surface treatment,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modification of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the research onthe spinning forming theory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of nano‐materials, CNT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andnew processing system cleaning spinningwanghp@73朱美芳Prof. Meifang Zhu√纤维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及生物纤维材料Fiber materials,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nano‐composite functional fibers and bio‐fiber materialszmf@74王夏琴Prof. Xiaqin Wang√环境友好纳米材料、聚合反应工程Environment‐friendly nano‐materials, PolymerizationEngineeringxqwang@75邹黎明Prof. Liming Zou√功能高分子材料、纤维材料改性、生物活性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fiber material modification,biopolymer materials,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lmzou@76吕永根Prof. Yonggen Lv√碳纤维,碳/复合材料,活性碳材料,储能碳材料Carbon fiber, carbon / composite materials, active carbonmaterials, storage carbon materialsyglu@77李耀刚Prof. Yaogang Li√氮化物、氧氮化物纳米粉体及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的功能组装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一种新型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免疫磁珠-量子点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应用

一种新型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免疫磁珠-量子点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应用

一种新型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免疫磁珠-量子点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应用文湘郡;滕鑫;丁星宇;佘竹欣;李壹;熊晓辉【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22(48)13【摘要】研究建立了免疫磁珠和荧光量子点标记的抗体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_( 3)O_( 4)纳米颗粒,并用SiO_(2)、羧基和大肠杆菌O157∶H7抗体依次包覆制得免疫磁珠。

游离的大肠杆菌O157∶H7首先与免疫磁珠结合,然后由量子点标记的抗体与大肠杆菌结合,形成一个三明治结构;随后分析磁分离采集的磁珠的荧光强度(激发/发射波长为370 nm/472 nm)。

SiO_(2)壳结构的引入,减少了传统免疫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对目标菌的选择性,同时有效的阻止了三明治结构中量子点因电子转移至Fe_(3)O_(4)而引起的荧光猝灭,保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动态范围为10~10^(8) CFU/mL,检出限为10 CFU/mL。

牛肉、牛奶和蜂蜜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04%、90%~94%和90%~11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3.8%、3.2%~7.8%和5.8%~6.3%。

【总页数】7页(P48-54)【作者】文湘郡;滕鑫;丁星宇;佘竹欣;李壹;熊晓辉【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相关文献】1.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法江西省首次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2.用于分离大肠杆菌O157∶H7的免疫磁珠的制备与表征3.一种新型纳米磁珠分离装置用于大肠杆菌O157∶H7分离效率评价4.免疫磁珠法分离大肠杆菌O157∶H7及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苯乙烯基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四苯乙烯基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四苯乙烯基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6T10:58:17.510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5月作者:吴鑫源,田秋菊,钱冠如,金晓东[导读] 本文以四苯乙烯为母体,合成了一例具有AIE性质的荧光染料TPE-OCH3,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将TPE-OCH3与磁性粉末进行混合,运用粉末刷显法,实现了对多种客体上潜指纹的荧光显现。

江苏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吴鑫源,田秋菊,钱冠如,金晓东 210031摘要:本文以四苯乙烯为母体,合成了一例具有AIE性质的荧光染料TPE-OCH3,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将TPE-OCH3与磁性粉末进行混合,运用粉末刷显法,实现了对多种客体上潜指纹的荧光显现。

关键词:潜指纹粉末显现四苯乙烯荧光在违法犯罪现场,指纹是侦查人员非常重视的痕迹物证,因为其具有唯一性,可用于人身认定。

在潜在的违法犯罪现场也同样如此,无论是找出犯罪嫌疑人,亦或是认定受害者的身份,以及其他认定的作用,作为法庭物证中认定人身的一大利器,指纹一直在公安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为重建犯罪现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尽管DNA技术更为常人熟知,但统计数据表明,指纹鉴定的案件仍然占据法化案件的绝大部分[1]。

在犯罪现场中,指纹是最常见的一类物证,也往往成为最关键的证据。

长期以来,潜指纹传统的识别方法,可大致分为三种:光学显现法、物理吸附法和生物化学显现法,这些传统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潜指纹的显现需求,但却无法应对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灵敏度和无损检测的要求提高。

鉴于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研发新的材料、发明新的技术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2]。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是由我国科学家原创并引领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3]。

2001年,唐本忠院士基于1-甲基-1,2,3,4,5-五苯基噻咯在溶液中所发现的反常发光行为,提出了AIE概念[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率可达 99%。法国也研制出一
种由粘结剂和纳米级合金粉及碳
化硅填料制成的薄膜吸波复合材
晶铁纤是一种低密度的磁性吸 料,在 50MHz~50GHz 内具有很
波材料,可在很宽的频段内实现高 好的吸波性能。近几年我国在纳
吸收率的效果,且质量减轻 40% 米吸波复合材料方面亦取得了可
到 60%,克服了大多数磁性吸波 喜的进展,相继研制出纳米合金
红外智 入射电磁波的反射并能吸收电磁
能 隐 波。
身, 智
(2)纳米隐身材料。近几年来,
能声隐 对纳米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证明
散射又能承受一定的载荷。与一 身,雷达波智能隐身。
纳米材料具有极好的吸波性能,纳
般 金 属 材 料 相 比, 重 量 轻、 刚 度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具有吸波 米材料现已受到各主要国家的高度
氧化物粉和有机物复合而成,或 一种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的
结构型吸收雷达波材料是以
由掺杂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可形 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弱、吸收、 非金属为基体(如环氧树脂、热塑
成与背景颜色相匹配的迷彩图案, 抑制、散射目标的雷达回波强度, 料等)填充吸波材料(铁氧体、石
满足可见光隐身的要求。激光隐 降低目标的有效探测概率,使目 墨等)、由低介电性能的特殊纤维
材料实际上是器件和线路的集成。 体发生器,在等离子体发生器中
(5) 盐 类 吸 收 剂。 视 黄 基 席
美国研制的一种可见光伪装智能 加入易电离的气体,经过 " 脉冲电 夫碱视聚合物,这类高极化盐类
材料,是在聚氨酯分子链中嵌入丁 晕 ",即可产生等离子体。第二代 材料结构中的双联离子位移具有
二炔链段而成 ;美海军正在研究 产品的重量不到 100 公斤,它不 吸 波 功 能, 其 具 有 强 极 化 特 性,
承载能力可分为涂敷型和结构型。
隐身的目的。红外隐身材料主要 1 新型雷达隐身材料
新型雷达波吸收材料有 :纳
用 于 车 辆、 舰 艇、 军 用 飞 机 及 其
目前,最受重视且发展较快 米 吸 波 材 料 ;宽 频 谱 吸 波 材 料 ;
他军用设施,使这些装备和设施 的隐身技术是雷达隐身技术。武 手性吸波材料 ;导电高分子吸波
身 材 料 用 来 对 抗 激 光 制 导 武 器、 标在一定的范围内难以被对方雷 (如石英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
激光雷达和激光测距机,要求这 达发现或识别。
的 复 合 材 料, 它 既 能 减 弱 电 磁 波
2013. 02 第1期| Defens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39
料及消声、隔声、吸声的复合体, 战争中极为重要和有效突防的战 机理,可分为电介质型和磁介质
主要用于新一代潜艇。雷达隐身 术技术手段,现正受到世界各主 型 ;按吸收原理可分为吸收型和
材料能吸收雷达波,使反射波减 要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
干涉型 ;按吸波材料成型工艺和
弱 甚 至 不 反 射 雷 达 波, 从 而 达 到
的红外辐射与背景基本达到一致, 器 的 雷 达 截 面 与 其 外 形、 材 料、 涂料 ;结构吸波材料 ;多晶纤维
敌人的红外探测器难以分辨。可 雷达波入射角等因素有关。雷达 吸 波 涂 料 ;电 路 模 拟 吸 波 材 料 ;
见光隐身材料通常由铝粉、多属 隐身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 等离子体吸波材料。
(4) 陶 瓷 类 吸 收 剂。 陶 瓷 类
收剂为主体的吸波材料 ;以高分 度减小到原来的 1%。据报道,俄 吸收剂的密度比铁氧体低,吸波
子吸收剂为主体的吸波材料 ;以 罗斯已开发出两代等离子体装置, 性能较好,耐高温,而且还可以
纳米吸收剂为主体的吸波材料。 并在飞机上进行过试验。第一代 有效抑制红外辐射信号,这类吸
(4) 智 能 化。 所 谓 智 能 型 材 料 是 指 具 有 感 知 功 能、 信 息 处 理 功 能、 自 我 指 令 并 能 对 信 号 作 出 最 佳 响 应 功 能 的 材 料 与 结 构。 目 前在航空航天领域内,这种材料正 得 到 越 来 越 广 泛 的 应 用, 如 现 在 正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飞行器 自 适 应 蒙 皮 技 术, 就 要 求 蒙 皮 材 料 对 气 流 的 流 态 做 出 响 应, 以 自 身形变调整与气流接触面的形状, 达到最适应当前气流流态的效果。 此类的材料的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中一个 主要方向。
的玻璃钢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 费用低等优点。美国应用等离子 其具有结构多样化、密度小和独
碳化硅纤维复合材料等。涂敷型 体技术,可使一微波反射器的雷 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已经引起
隐身复合材料有以铁氧体吸收剂 达截面在 4 ~ 14GHz 频率范围内 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为主体的吸波材料 ;以碳化硅吸 平均降低 20dB,即回波的信号强
材料存在的密度过大的问题。这 粉,纳米薄膜复合吸收剂等。碳
种纤维通过磁损耗和涡流损耗的 纳米管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电
双重作用来实现对电磁波的吸收。 性能和力学性能,作为雷达波吸
(7)等离子体吸波材料。利 收剂有望使隐身材料研究领域获
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 α 粒子, 得重大突破。
将周围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军并使用多年,而其第三代产品 电磁波源的探测。
如 F22/JSF 等隐身飞机也即将装
(2) 复 合 化。 根 据 目 前 吸 波
备部队。目前,隐身技术与隐身 材料的发展状况,一种类型的材
材料的研究正在朝着“薄、轻、宽、 料很难满足日益提高的隐身技术
强”方向发展,纳米技术作为当 所 提 出 的“ 薄、 轻、 宽、 强 ” 的
①精心设计武器的外形 ;
使用隐身材料后,可大大减小自 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雷达波、 ②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 ;
身 的 信 号 特 征, 提 高 生 存 能 力。 红外、激光等多种兼容的隐身材 ③采用电子措施降低兵器的雷达
隐身材料按频谱可分为声、雷达、 料等。这是当前隐身材料的发展 截面(A. 自适应加载技术。B. 电
今科学的前沿技术,用于隐身技 综合要求,因此需要将多种吸波
术与隐身材料的研究中之后,可 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复合来获得
以制得性能优良的吸波材料,很 最佳隐身效果 ;也可以采用有机-
有发展前途。纳米隐身材料的研 无机纳米材料复合技术,这种方
究正在成为研制新型吸波材料的 法能很方便的调节复合物的电磁
热点。
近二十年来,隐身技术与隐 探测器的相继问世,以及随之而来
身材料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长足 的装备部队使用,给原有的隐身手
的进展,以美军为例 :其第一代 段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
产品如 F117 隐身战斗机,第二代 隐身材料具备宽频带吸波特性,即
产品如 B2 隐身轰炸机已经装备美 用同一种隐身材料对抗多种波段的
红 外、 可 见 光、 激 光 隐 身 材 料。 方向。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 子对抗措施。C. 采取有源对消技
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 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攻击 术。);④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和隐身结构材料。声隐身材料包 能力的有效手段,已成为集陆、海、
雷达吸波材料的分类方法很
括消声材料、隔声材料、吸声材 空、天、电五维一体的现代多维 多,主要有 3 类。按照材料损耗
智能型隐身材料能感知和分 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片,其厚度 收剂主要有 SiC 粉末、SiC 纤维以
析不同方位到达的电磁波特性或 0.5 ~ 0.7mm,将其贴在飞行器的 及硼硅酸铝等。当然如果其粉末
光波特性,并作出最佳响应,以达 强散射部位,电离空气即可产生 吸收体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也
到隐身的目的。从结构上看,智能 等离子体。第二代产品是等离子 可归入纳米隐身材料。
可提高 20 倍。目前开展的智能隐 周围的静电能量来减小飞行器的
(6) 多 晶 铁 纤 维 吸 收 剂。 多
40 Defens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2013. 02 第1期
以纳米吸收剂为主的吸波材
料研究列入了各军事大国的新型
隐身材料计划。美国研制出的“超
黑粉”纳米吸波材料对雷达波吸
强、强度高。结构型吸收雷达波 频带宽、吸波率高、隐身效果好、 重视,并把其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
材料有 3 种类型 :一是吸收剂散 使用简便、使用时间长、价格便宜、 进行探索与研究。
布型 ;二是层板型 ;三是夹芯结构。 无 须 改 变 飞 机 的 气 动 外 形 设 计、
(3)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主要有碳 - 碳复合材料 ;含铁氧体 不影响飞行器的飞行性能、维护 这 种 材 料 最 近 几 年 才 发 展 起 来,
全 球 纵 览 GLOBAL PERSPECTIVE
身材料 雷达截面。
的研究
主要集 1.2 几种新型隐身材料
中在以
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发展的
下几个 关键方面之一。目前,世界各主
方 面 : 要军事强国正在开发以下几种新
智能蒙 型隐身材料。
皮, 可
(1) 手 性 材 料。 研 究 表 明,
见光及 具有手性特征的材料,能够减少
参 数 以 达 到 阻 抗 匹 配 的 要 求, 而
且 可 以 大 大 减 轻 质 量, 可 望 成 为 今后吸波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点 方向。
(3) 低 维 化。 人 们 为 探 索 新 的吸收机理和进一步提高吸波性 能,已经日益重视研究纳米颗粒、 纤 维、 薄 膜 等 低 维 材 料。 研 究 对 象 集 中 在 磁 性 纳 米 粒 子、 纳 米 纤 维、 颗 粒 膜 与 多 层 膜 等 方 面, 这 些 低 维 材 料 具 有 吸 收 频 带 宽、 兼 容 性 好、 吸 收 率 高、 比 重 轻 等 多 方 面 优 点, 是 隐 身 材 料 发 展 中 极 具潜力的一个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